[爆卦]比例尺換算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比例尺換算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比例尺換算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比例尺換算公式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每日一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到 #心冷?沒問題的,因為【太陽的心比你的心更「冷」!】#本日冷知識1540 蛤? 太陽的核心,可是堂堂的一千五百萬℃,區區三十六度半的人體怎能相提並論呢。彷彿聽到有這樣的異議。(讀者A?!) 太陽核心是以核融合產能。在高壓高溫的太陽核心,每秒鐘就有大約六億噸的氫融合成氦原子核,但這過...

  • 比例尺換算公式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8 18:44:11
    有 247 人按讚

    感到 #心冷?沒問題的,因為【太陽的心比你的心更「冷」!】#本日冷知識1540
     
    蛤?
     
    太陽的核心,可是堂堂的一千五百萬℃,區區三十六度半的人體怎能相提並論呢。彷彿聽到有這樣的異議。(讀者A?!)
     
    太陽核心是以核融合產能。在高壓高溫的太陽核心,每秒鐘就有大約六億噸的氫融合成氦原子核,但這過程中總質量減少了 0.74%,代入那個最有名的公式 E=mc^2 失去的質量一下子化成了能量溢出:高達每秒 3.8 萬兆兆焦耳.....若換算成一份一千大卡的炸雞腿便當,大約是每秒發 9.2 千萬兆份便當。
     
    *以上因為數字實在太大,超乎了日常的數字概念,根本是毫無意義的換算 XD
     
    其實,核融合反應實在是非常稀少,不但極不容易發生,在那巨大一鍋電離的熾熱氫氦電漿濃湯之中,只有微不足道比例的氫原子碰撞能完成融合。
     
    換言之,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是太陽的「基礎代謝率」其實非常非常非常之低(標題「冷」的意思)。曾有物理學家言道,太陽和宇宙中的其他恆星居然能產生任何熱能,大概是最為近乎奇蹟的物理過程了 [相關軼聞=見留言區]。
     
    在人體,基礎代謝率指的是完全不活動的休止狀態下人體消耗氧氣,燃燒醣類/脂質/蛋白質,最後釋放的熱量大小。若要比較人體和太陽,這兩個質性天差地別的東西,只能靠數學這可靠老法寶。
     
    根據目前共識的物理模型,太陽的核心=正中央,每立方公尺中每秒會產出 276.5 焦耳的能量,也就是 276.5 瓦/m³。太陽核心的溫度和壓力都是最大的,是核融合效率最高的地方,畢竟核融合的同義詞又叫做「熱核反應」嘛,熱到核都融了 XD
     
    但......欸,太陽核心耶,產能的「密度」卻只有 276.5 瓦,用心感覺一下,這數字簡直低到不可思議。做為比較,一個約 60 公斤的肥宅什麼事都不做,光是躺著呼吸每秒就會散發約 80 焦耳的熱量。換算約一立方公尺 1300 瓦。贏了!約是太陽約四倍,遠勝。
     
    純屬好玩,我再找一些數據作伙大車拼:說起最能把選手操到變超級賽亞人的職業運動,大概就是自由車。運動醫學已經建立了詳盡的測量自由車選手生理數據的方法——基本上就是請選手戴呼吸面罩騎車,測量氧氣的消耗量就可以換算出代謝率。跳結論,自由車手中的佼佼者,尖峰代謝率可以一舉提升至基礎值的 5 倍的 BUFF!整個人體超燃、爆出約 400 瓦的功率。達到了太陽核心的 20 倍。#東河馬之手
     
    另外,與我們的直覺相反,人體最耗能的器官並不是肌肉......顯示為遙望館長之肩。肌肉只是可以占身體很大比例重,因此總體可以貢獻更大的產能而已。
     
    論起每單位重的耗能,器官中的佼佼者其實是它 → 撲通撲通董茲董茲的心臟。還有幾乎與心臟打平的,竟是腎臟。它們倆都是滿腔熱血,也得必須泵/過濾處理超多熱血,非常之繁忙,因此自然是超級耗能密集。
     
    來人啊!上數據。心臟啾竟四有多耗能?每單位重的心臟耗能是——身體耗能平均值的 18 倍!但只是因為心臟只小小一顆,貢獻的總量不多罷了。
     
    腦子雖然也是高耗能,但其代謝倍率只有心臟的約一半,但人腦很大很重(通常而言啦),就貢獻了代謝的一大塊惹。總體來說大腦占了人體約兩成的代謝,心臟則占了 8%,和腎臟大致與心臟相等。
     
    總之,以體積來算的話,各位讀者出社會太久而已經冰冷的心臟在「代謝率」也就是產熱方面,仍然比太陽的內心溫暖了 4×18 = 72 倍左右。要比心冷大家來比啊!喔喔。#北風與太陽的故事(X
     
    太陽之所以能保持溫度上的超級灼熱,完全只是依賴太陽的體積和質量實在是難以想像的大,熱量匯聚加總起來超級無敵驚人罷了。也有相對表面積小,難以散熱的因素在內。胖子都怕熱的物理學。
     
    如果本文這一堆怪奇數據能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大約就是暗示說:原子核實在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樂意發生融合反應。君不見,即使是在太陽核心,那麼大的重力對氫原子輾壓擊打,卻都只會發生效率相對差勁、溫溫吞吞的核融合而已。
     
    今天人類想在地球上創造一個電磁瓶子,裝下一團比太陽核心熱十倍以上的氘電漿(質量遠不夠太陽,用溫度彌補。此外氘也比氫容易融合,氚更容易但就是含量少)。並期待它們發生融合,實在是件100億%超困難的事。
     
    我就不特地提蜘蛛人2那成功輕易到幾乎可笑的核融合裝置了——它甚至還有「失控危險」咧——那麼方便的科技給我來一點啊魂淡。
     
    FIN
     
    by 科宅

    參考資料《太陽科學:一千五百萬度的探索之旅》作者:葛琳 (2018) 貓頭鷹書房。

    圖片 Frozen heart by ghoner (2006)
    www. deviantart. com /ghoner/art/Frozen-heart-27396219

  • 比例尺換算公式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08-21 01:42:31
    有 655 人按讚

    大埔的抗爭是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上!

    「黃宏順的論點」

    看大埔農地案有感

    2013年7月30日 13:26

    我是都市計畫的專業工作者,
    也是工程顧問業中少數主辦過
    區段徵收土地配地的實務工作者,

    我說我熟悉區段徵收作業,
    是想表達相對我在就學時期
    對於區段徵收的一知半解,
    即便我在大學及研究所就讀都市計畫學系,
    教授有在教,考試也有考,
    畢業時對區段徵收仍只有模糊的概念,

    這些年有機會到大學帶規劃學系大四的實習課,
    發現學生仍然對區段徵收
    一樣沒有清晰的概念,
    看到最近社會又為大埔案而紛擾,
    發現許多的論點是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上。

    從我的來時路,我可以體會誤解為何會存在,
    因為,即便是學規劃甚至是學地政的專業者,
    不見得深入瞭解區段徵收。

    區段徵收不是完美的,
    但卻是能兼具政府、地主、社會
    取得較公平的開發方式,

    廣泛採用這種開發方式
    是民國79年經全國土地問題會議後,
    及八十年行政院當前重要土地問題
    專案小組研議之重要結論,
    也是被學者高度肯定之做法。

    反大埔案者,揪雜許多因素,
    有從最根本就反對擬定大埔都市計畫本身者,
    有反強制徵收土地者,
    有反農地變更者,
    但很像都主張站在農民的一邊。

    其實,反對者恐怕搞錯了,

    本文分二部分,
    一是從區段徵收範圍內農民的權益
    看反對者是站在那一邊進行分析,
    其次是澄清反對者對區段徵收的錯誤認知。

    壹、從農民的權益看反對者站在那一邊

    一、反農民還是反農地變更

    當大埔案大家把關注
    聚焦在四戶拒拆戶被拆除後,
    有一股力量,正把區段徵收妖魔化,
    模糊徵收與區段徵收的不同。

    大埔案如果真那麼不公不義,
    真那麼掠奪與欺壓農民,
    正如王健壯在「四比九百的荒謬」的文中提到:
    『四比九百,這就是苗栗縣政府的民意依據。
    但「政府必須作弱勢者的保護人」,
    即使是一人一戶的利益,
    政府也應窮盡可能予以保護,遑論四戶?
    四與九百祇是冰冷的數字,
    並非政府依法行政的依據。』,

    我在想,
    在一群學者與團體的極力支援抗議下,
    為什麼是九百戶接受,抗議的只有四戶。
    以台灣現在之教育水準、資訊透明度
    及公民社會成熟度,
    這不是以順民、無知、
    不敢抵抗公權力就可以帶過的。

    抗議的團體如果視角
    是從國土使用、環境資源、農地政策…,
    我是接受的,這確實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但是如果硬要說是為當地農民發聲,
    我會說:它被九百比四否決了。

    讓我們從農民的角度思考一個課題,
    如果認同:把農地變建地是暴利,
    可以賺大錢。
    那農地變更為建地案,
    擁有農地的農民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
    黑道或地方政客再厲害
    也不可能事前把農地全買光的,
    那阻擋變更的人,
    是反對農民得利囉!
    有沒有人去好好研究與調查,
    多少農民對於自己的土地
    不能像建地蓋房子,
    是多大的痛與恨?

    我實際辦理過區段徵收的土地分配案,
    也接觸過被區段徵收的農民攜家帶眷
    來選配抵價地的喜悅神情,
    土地面積縮減了大半,
    但身價上升數十倍,

    寫這麼多,主要想告訴大家,
    大部分的農地地主,
    恐怕是恨不得有機會參加區徵的,
    大部分爭議的,
    其實是希望提高分回抵價地比例。

    如果大家認為農民的意願很重要,
    那又憑什麼規定特定農業區一定要堅持農用,
    農民無法選擇嗎?

    不信,如果你開放所有農地調查,
    只要所有權人現在就來向政府登記,
    聲明我的土地(包括以後有繼承或移轉)永遠農用,
    政府在辦理開發計畫選定區位時,
    就有責任避開這些土地,
    你認為會有多少人來登記,
    我猜,不會超過一成。
    大部分的反對,
    都是當政府確定在這開發時,
    再反對,為什麼?

    所以,你可以說主張反農地變更,
    但請不要說你是站在農民這一邊,
    畢竟,你是站在絕大多數農民的對立面。

    二、反「徵收」還是反「區段徵收」?

    「區段徵收」是「徵收」的一種方式,
    兩者的共同點是地主沒有拒絕的權力。
    因此,如果地主反對就不能徵收,那還叫徵收嗎?

    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方式,除非該國土地是公有的,
    否則道路、公立學校、公園等等公共設施將無從興闢。

    而台灣的「徵收」與「區段徵收」的主要差異:

    1.「徵收」限於公共設施
    (臺灣只有工業區及都市更新
    因另有法令規定者除外);
    「區段徵收」則一定包括公共設施
    與可建築土地(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

    2.「徵收」只針對公共設施土地,
    地主只能領回土地補償費;
    「區段徵收」地主
    除可選擇領取土地補償費外,
    因為「區段徵收」的範圍包括可建築土地,
    政府可把該等土地以抵價地方式供地主領回,
    即地主將原該領取的土地補償費,
    改以用領取可建築土地來換算抵付。
    「區段徵收」還有一特色,
    針對原合法建物所有人,
    可以選擇配給一個單元的安置建地,
    一般是以30坪為一單元。

    3.公共設施用「徵收」方式開闢,
    該土地取得及建設費用皆由政府負擔,
    也就是全民負擔,
    鄰近土地因而土地增值或搭配變更為
    可建築土地之地主,完全獲利。
    以「區段徵收」方式開闢者,
    該範圍內公共設施之土地取得及建設費用
    皆由該區段徵收地主負擔,
    地主不能完全取得土地變更之增值利益,
    必須提撥部份利率來負擔
    公共設施之土地取得及建設費用。

    「區段徵收」能兼具政府、地主、
    社會取得較公平的方式:

    1.地主間不因其土地被劃定
    為公共設施用地或可建築土地
    而權利天差地遠。

    2.地主除享受土地變更利得利益外,
    也負擔開發成本

    3.政府及社會不必負擔
    公共設施土地取得及建設費用

    「以張藥房為例」

    至於大埔案爭議的四戶,以張藥房為例,
    雖然本案開發方式為區段徵收,
    但因為他不願意參加,
    所以等同他放棄土地補償
    以用抵價地方式申請領回,
    就變成他的土地與建築物是
    變成被政府徵收,
    而非像其他地主的區段徵收,

    他的損失有:

    1.採區段徵收開發的地區,地價補償按公告現值,
    一般不再加成補償,補償費偏低。

    2.按規定屬原合法建物所有人
    可以低價選配的安置建地(一般約30坪),也自動放棄。

    3.按建築物補償費加計50%的自動拆除獎金也放棄了。

    4.放棄用抵價地方式領回土地補償費,
    也放棄了區段徵收抵價地具有放大補償的效果
    (請參考本文誤謬四的說明)

    因為他放棄了以上的權利,
    所以他的補償費讓人覺得偏低不合理。
    尤其他沒有善用前面2及4款的權利,
    否則,他原來5坪的建地,
    如果加上地上物補償費的錢,
    應該足夠換得30坪的安置建地還有剩餘,
    甚至只要再投入百來萬元,
    就可以由建地五坪的小房子
    換成建地有30坪的標準房屋。

    不知道反對者,知道他們的損失嗎?
    起鬨者,有認真為他們分析利弊得失嗎?

    三、反大埔開發案還是反開發方式?

    大埔案應不應該推動,
    這有許多角度與面向可討論,
    但如前所強調,
    本文純粹從農民的權益著眼,
    不渉及國土政策、農地政策、產業經濟
    及個別農民對其農地的特別感情等。

    大埔案之規劃被質疑最多的其中之一,
    在於為二十公頃之工業區土地,
    辦理一百多公頃的都市計畫與區段徵收。

    其實就農民權益而言,
    如果只辦理工業區土地之開發,
    只能有一種開發方式,那就是徵收土地,
    農民只有領取公告現值再加成之地價補償費後,
    真正的被掃地出門,無法享受土地增值利益。

    這次因為辦理一百多公頃的都市計畫,
    先不論它的立論或目的為何,
    正因為劃設了許多住宅區與商業區,
    讓開發方式改採區段徵收。

    如此,農民就可以享受
    區段徵收的種種好處。
    所以有些反對意見認為,
    多辦理一百多公頃的都市計畫
    是犧牲農民的權益,
    事實卻是正好相反的。

    貳、澄清反對者對區段徵收的錯誤認知

    前面對於反大埔案者,從三層次加以探討,
    希望能釐清一些問題,
    下面則對反對之觀點經常提及
    又與事實有誤謬的地方,

    提出說明:

    誤謬一:區段徵收後農民被掃地出門

    區段徵收後土地分配的基本架構是:

    1.政府無償取得公共設施土地,
    如公園、道路、國民學校、停車場….,
    約佔區徵面積之45%。

    2.政府取得約佔區徵面積15%之可建築土地,
    政府用這些土地標售價款,
    以抵付區段徵收總開發費用,
    包括公共設施之建設費用。

    3.政府將區徵面積40%之可建築土地當抵價地,
    做為政府抵付土地所有權人之土地價款。

    因此,區徵後,
    扣除45%公共設施土地後,
    55%的可建築土地中,
    土地所有權人(農民)佔40%,
    也就是開發案之全部可建築土地中,
    土地所有權人(農民)佔約七成。
    農民沒有被掃地出門,
    而且掌握全部可建築土地之七成,
    享受大部分的土地增值利益。

    誤謬二:區段徵收是為了財團、建商、
    黑心政客炒作地皮。

    區段徵收是提供財團、建商、
    黑心政客炒作地皮的”素材”,
    請注意,只是”素材”,
    因為政府釋出大量的建地
    及建設完善的公共設施,
    但是,誠如前所言,
    農民一開始就掌握
    全部可建築土地之七成,
    而財團、建商、黑心政客
    卻是一開始是沒有土地的,
    他要取得建地,不是跟農民買,
    就是必須透過政府公開標售的方式取得土地,
    他們可以辛苦把地價炒高,
    但得利的不是擁有70%建地的農民嗎?

    舉個例子,
    如果大埔農民擁有一公頃的農地,
    他可以分回四成的建地,
    所以區徵後,
    他可以取得約1200坪(4000平方公尺)建地,

    以劉縣長或報導說未來建地每坪將8萬元以上,
    或者經過炒作後達每坪8萬元以上,
    則被宣稱可憐的農民,
    他原有一公頃的農地,
    因為劉縣長的糟蹋與惡搞,
    他的資產至少將變為9600萬元;
    如果經過炒作後達每坪10萬元以上,
    該農民的資產將達1.2億元以上,

    我想,在苗栗其他的鄉親農民,一定在想,
    劉縣長,你怎麼沒想到也來糟蹋與惡搞我的農地;
    財團與建商歡迎來這裡把土地炒高點吧!!!!
    (((再次強調,這只是完全由農民的權益角度分析,
    不涉及國土合理性的使用探討)))

    誤謬三:用徵收來簡化稱呼區段徵收。

    反對者經常用「徵收」來簡化「區段徵收」,
    沒錯,「區段徵收」是「徵收」的一種,
    但那不是社會集體記憶的那種徵收。

    因為區段徵收的原地主不會被掃地出門,
    區段徵收的地主可以享受土地增值的利益,
    區段徵收的地主要”平均”負擔開放成本。
    而且,大型開發案採區段徵收,
    是民國79年的全國土地會議,
    由與會的專家、學者及政府代表
    經討論後達成的共識。

    誤謬四:土地所有權人被區段徵收後,
    以偏低之公告現值領取地價補償費,
    卻要以高價之市價購買回抵價地,
    對地主權益極為不公

    區段徵收後所有可建築土地之總地價,
    主要是反映區段徵收的開發總成本,
    而各宗建地之地價,
    則在此基礎下,
    依各個街廓之使用分區(住宅區、商業區或其他專用區)
    、可使用強度、道路寬度及與公園、學校等
    公共設施鄰近度等計算出來,
    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討論通過。
    按此評定的各宗建地地價,
    才是土地所有權人領回抵價地之核算基礎,
    通常,該等地價遠低於市價。

    其次,土地所有權人申請要以抵價地方式領回時,
    雖然是以其土地之地價補償費為基礎,
    但不是直接折抵,
    中間有一重要且巧妙的轉換設計,
    它把每個地主的地價補償費
    轉換成權利價值金額,
    再以權利價值金額做為
    買回抵價地土地之金額計算基礎。

    在我辦理區徵土地分配時,
    我把法規複雜的公式,
    創造出「權利價值係數」概念,
    把它簡化成:

    各個地主的權利價值金額=
    權利價值係數×各個地主的地價補償費

    權利價值係數=
    所有抵價地之總地價÷區段徵收前總地價

    各個地主可以領回抵價地的面積=
    各個地主的權利價值金額÷抵價地評定地價

    由上式中,
    決定「各個地主可以領回抵價地的面積」
    大小的算式,
    其分子的「各個地主的權利價值金額」,
    等於地主的地價補償費×權利價值係數,
    而通常權利價值係數會有好幾倍,

    因此,分子會放大好幾倍,
    代表地主可以領回的建地面積
    則會遠高於其所擁有地價補償費
    所應領面積之好幾倍;

    至於算式分母的「抵價地評定地價」
    則遠低於市價,
    也代表地主可以領回的建地面積價值
    則會遠高於土地的市價甚多。

    因此,當決定地主可以領回
    建地面積算式的分子與分母,
    同時對其都有放大效果時,
    就可以理解,
    區段徵收地主領取抵價地的機制
    為什麼會對地主有極大利益之原因。

    因此,放棄領取抵價地而領取土地補償費,
    也放棄了區段徵收放大補償的效果,
    大埔四戶抗議戶堅持反對,
    也放棄了領取抵價地的機會,
    他們,真的虧大了~~~

    誤謬五:區段徵收抵價地分回比例為四成,
    農地者因為土地變更為建地,土地縮小了,
    但土地卻有增值,
    但是對建物所有權人就不公平了,
    本來就已經是建地了,
    但是面積卻變小了,非常不公平

    前面已提到,
    區段徵收是以土地之地價補償費為基礎,
    農地與建地之土地公告現值本來就有差距,

    因此,建地之土地公告現值
    若等於區徵土地平均地價之2.5倍者,
    大約就可以領回100%之原始面積,
    我曾經辦理的案例就是
    因為大於2.5倍,所以領回超過120%。
    如果再加上建物補償費
    (計算以重新蓋之造價基準補償)
    及加發自動拆除獎金
    (按建物補償費的50%計算),
    建物所有人雖然獲利不如土地所有權人,
    基本上足夠讓自己換一間
    比之前更大而全新的房子。

    另外,對於區段徵收內
    合法建築物所有權人
    之另一項優惠是安置建地分配,
    可以有償換得一塊約30坪
    (按個案之安置計畫)之建地,
    該建地之地價也是
    依前面所述之開發成本及宗地條件所評定,
    權利人也是以其土地補償費
    換算成權利價值金額計算,
    不足者,可繳交差額地價。

    張藥房雖然只有五坪土地,
    但是透過較高的建地土地補償地價,
    乘上權利價值係數後,
    再用以換取遠較市價為低的安置建地,
    所不足者,
    從建物補償費+自動拆除獎金去繳差額地價,
    相信至少可以換得一塊安置建地,
    而且應該還有剩餘。

    參、結語

    以上係依據現在法令制度
    對於常聽到的謬誤講法提出澄清,
    對於農民農地參與區段徵收之優惠條件,
    這也不是馬政府或劉縣長的德政,
    這方式已實施二十幾年,
    所有辦竣區段徵收的地區,
    農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全世界土地私有化的國家,
    沒有國家是不徵收私有地的,
    我的重點擺在,
    我國對於以區段徵收農地時,
    其實有很優厚的條件,
    農民因區徵而身價暴漲時,
    還怕買不到耕地嗎?
    所不同的是,以前是為生活壓力而務農,
    以後可以為興趣而務農,不是嗎?

    民主社會要包容多元價值、
    社會運動者關懷弱勢族群者、
    公民社會監督政府防止公權力濫權,
    這些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當人民的財產權被政府強制剝奪了,
    其公益性與必要性當然可以被檢驗;
    被徵收者有否獲得合理的補償,
    也是被大家關注的項目之一。

    大埔事件中,前者我樂見大家來討論,
    但是,對於被徵收者的補償上,
    我看到某些主張是建立在錯誤認知上,
    而且被徵收者的權益也被犧牲了,
    雖然我不確定兩者有無關連性與相互影響性,
    但是,我沒看到正確的訊息被傳遞出來。

    當然,也許第三者或社會運動者,
    已非常清楚制度規定與遊戲規則,
    也善盡分析並告訴給予你所關心的人,
    但因為當事人特別看重”家”的價值與無可取代性,
    所以他在所不惜。

    只是,一個補償優厚的區段徵收案,
    也獲得絕大數地主的支持,
    縱使政府作為是有可爭議的地方,
    但是,真的需要鋪天蓋地的造勢抗議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