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母乳哺育種子講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母乳哺育種子講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母乳哺育種子講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鈺萍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十年前,受訓成為母乳哺育種子講師、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委員、與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過程中,我知道,要讓母嬰有更美好的哺乳經驗,改革生產方式勢在必行。不少朋友覺得我很想不開,體制是無法撼動的。但,不做做看,怎麼知道? 一場又一場充滿愛的生產派對就這麼在眼前發生,夢想成真的過程,在書中訴說⋯ 《生產,本...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在 ????? ????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2:52:47

: 💡每年8月第一週為國際母乳週 在此分享一個小小關於母乳的常識 母乳的營養只夠到寶寶6個月大 所以餵滿6個月就可以斷奶了? 國健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王麗玲: 母乳營養一直都在 只是隨著寶寶年紀增長 只靠母乳愈來愈不足以 因應寶寶對於營養的需求 因此當寶寶滿6個月之後 不再以...

  •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3 08:23:54
    有 141 人按讚

    十年前,受訓成為母乳哺育種子講師、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委員、與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過程中,我知道,要讓母嬰有更美好的哺乳經驗,改革生產方式勢在必行。不少朋友覺得我很想不開,體制是無法撼動的。但,不做做看,怎麼知道?
    一場又一場充滿愛的生產派對就這麼在眼前發生,夢想成真的過程,在書中訴說⋯

    《生產,本該無傷》
    每個人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療癒與力量!❤️

  •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7-02 15:57:38
    有 148 人按讚


    這週開始,阿萍醫師每週四早上在協和婦女醫院為大家門診服務。
    24小時接生服務,以及好孕助產師們的接生與陪產服務,同步開始。
    若產後入住協和婦女醫院 產後護理,阿萍醫師與助產師們都可以做產後訪視不受限。有意讓阿萍醫師或助產師們接生的媽媽們,可以到協和參觀喔!
    四季和安婦幼診所週二與週五上午的門診與接生服務,沒有變動。

    歡迎七月新進醫師👩‍⚕️
    (7/5開始為大家服務)

    【婦產科】
    陳鈺萍 醫師

    【經歷】
    許世賓婦產科診所婦產科主治醫師
    馬偕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
    汐止吳婦產科主治醫師
    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計畫/協同主持人、認證委員
    國民健康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
    國際嬰幼兒按摩講師
    好孕助產所創辦人」跟「好孕工作室負責人

    【專長】
    母乳哺育相關問題、順勢生產、各項婦科檢查
    婦癌篩檢、抹片檢查、更年期婦女保健
    產前檢查、24小時接生

    【門診時間】
    周四:上午9-12點

    線上掛號
    http://www.woman.org.tw/online_registration_web.php

    #協和婦女醫院
    掛號專線:02-25072222 分機101、102

    #陳鈺萍醫師 #婦產科 #好孕工作室

  •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2-28 10:14:13
    有 117 人按讚


    對大家來說,當餵養嬰兒出現問題或困難,會尋求怎樣的協助?誰會是妳認為的專家?

    以下節錄自阿萍醫師的碩士論文《母職的生物醫療化:台灣當代母乳哺育的專業知識與身體實作》
    ===========================
    [可被接受的科學知識:尋找「懂」母乳哺育的專家]
    STS領域對專家知識的研究中,Wynne以羊農為例,討論科學知識獲得社會認同與接受的過程。對科學家(專家)們來說,科學知識的要素,是要能用來「預測」(prediction)與「控制」(control)。但對羊農來說,看天吃飯,需要的是有彈性的適應,「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生活的要素之一。因為這樣的落差,造成科學家(專家)們無視羊農的專業知識,一股腦地想自己做實驗證實輻射汙染的情況,來控制羊農。科學的「秘密理論」(conspiracy theory)與 「自重理論」(arrogance theory)完全展露了專家們的傲慢與缺乏彈性。養育孩子的過程也如同羊農養羊一般,要有很大彈性的能動性,來應付所有的不確定性。嬰幼兒餵食知識的傳遞,不該是兒科醫師以「專家」身分自居,單方向的傳遞「推」出來的偏差知識,而無視照顧者與寶寶互動關係。一直致力於發展中國家婦幼健康,為WHO工作多年的Adriano Cattaneo教授,於2012年舉辦的國際線上哺乳會議講授副食品課程時提出「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反射發展、技巧、口味的喜好。不強迫孩子吃,但要適應你提供的,滿足他們需求的食物。讓寶寶自己決定吃多少,以避免過度餵食的發生,那麼你就讓寶寶主導了他們的健康飲食方式,你也達成了一個協助者的角色。」怎樣才是可被接受的科學知識呢?對照顧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指令,還是有彈性的建議?教科書裡的知識,若是用「推」出來的知識堆積起來的,那麼訓練出來的專家們,會有怎樣的視野?
    ​2009年,我加入了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與陳昭惠醫師加入國際母乳會的時間,相差將近20年。在加入的前一年,我先寫了一封電子郵件跟陳昭惠醫師毛遂自薦,說我是婦產科醫師,哺乳已經進入第五年,因為全職在家帶小孩的關係,有一些零碎的時間,想替學會做一些事,為母乳哺育的推動盡一份心力。這次研究的訪談,才發現自己與陳昭惠醫師有著極類似的軌跡,因為陳醫師當時給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翻譯母乳哺育醫學會(ABM)的臨床指引。只是整個社會技術體制已在轉變,我不像前輩們需要「戴著鋼盔前進」。我開始積極增進自己母乳哺育專業知識,也通過國民健康局母乳哺育種子講師的訓練,成為專業的講師。同時成為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計畫的協同主持人,也接受了認證委員的訓練。2013年有感於體制與知識體系的「修補」(tinkering)需要時間,為了提供哺乳家庭量身訂做的服務,與兩位兒科醫師,一起開設了哺乳諮詢門診。夏日午後的哺乳諮詢門診,第二胎孩子三個月大的文惠,因為乳腺炎從桃園跑到台北市來求診,那天是我的門診時間。
    「陳醫師,我昨天發燒時先回原本生產的診所(非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幫我接生的醫師說乳腺炎發燒了,叫我先吃藥,三天不要餵奶。我覺得他不懂(母乳哺育),可是,桃園找不到哪裡可以看餵母奶的問題,有這樣懂的醫生可以看嗎?」「那你老大也是在這家診所生的?怎麼學會餵母奶的?」我從病歷資料看到第一胎母乳哺育10個月,我好奇地詢問。「就一直上網找資料啊!遇到問題就一直打國民健康局的諮詢專線。」文惠無奈的回答。
    母乳哺育看似一個文化常規 (culture norm),隨著母職醫療化,若以嬰幼兒餵食選擇同時關乎媽媽與寶寶的健康來看,母乳哺育的醫療化在所難免。如前面提到的例子,坐月子中的產婦,半夜因為脹奶而發燒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掛急診跟婦產科醫師求助,「醫療化」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這醫療化並非單由醫療體制或醫療專業人員造成,在生物醫療化的當代,產婦們與所有的人,都主動加入這樣的體制中,一起形構嬰幼兒餵食體制的轉變。但是與女性身體脫離的母職,已經維持了一段時間,大家對哺乳身體都是陌生的。而社會技術體制轉變的過程,是在醫療化甚至是生物醫療化的環境中進行,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我能想的是如何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解決哺乳媽媽與寶寶的問題,成為母乳哺育社會技術體制中的「專家」。
    文惠從接生醫師診斷乳腺炎之後要她先不餵母奶,知道醫師「不懂」母乳哺育,並沒有遵循他的醫囑停餵母奶,而是尋求其他的資源。這幾年認證的過程,也聽到許多婦產科資深的前輩醫師說,其實是產婦推著他們改變,要增加自己的哺乳知識。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的時候,聽著資深前輩醫師們侃侃而談母乳哺育的各項措施,正確的哺育觀念,常讓我感動得頻頻點頭。「媽媽們來產檢的時候就會問啊,我們如果不努力,很容易就被考倒了啊!」一位醫師這麼跟我說。從這樣的案例可以看出生物醫療化的當代,醫療體制與專業不再是壓迫者,哺乳母親們有其能動性。網際網路的發展,「網路能動性」(cyber-agency)讓母親們取得醫學知識的來源不再侷限於醫學「專家」,「網路支持」(cyber-support)讓當代母親重新獲得自主與能動性。這是新科技加諸於醫療化增能面向的進化,生物醫療化新的理論得以形成。

    ==========================
    好孕工作室有三位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陳鈺萍醫師
    陳攸旻醫師
    楊志貞助產師
    歡迎來電預約哺乳諮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