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正負向情緒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正負向情緒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正負向情緒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正負向情緒量表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測測你「愛自己」分數?三大正向與負向能力指標 愛自己的實踐,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再拿著刀砍殺自己,用佛陀的眼光看向自己。愛自己與他人的方式,就是將射向自己與他人的劍,轉為地送給自己與他人的花,如此,你的世界與他人的世界將因此改變。 愛自己的能力指標,最好的說明就是「自我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Ashlee x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

正負向情緒量表 在 吳姵瑩Chloe Wu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03:23:50

測測你「愛自己」分數?三大正向與負向能力指標 愛自己的實踐,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再拿著刀砍殺自己,用佛陀的眼光看向自己。愛自己與他人的方式,就是將射向自己與他人的劍,轉為地送給自己與他人的花,如此,你的世界與他人的世界將因此改變。 愛自己的能力指標,最好的說明就是「自我疼...

正負向情緒量表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07:19:36

睡前30分鐘不滑手機,可提昇睡眠品質、白日情緒與認知功能 之前才在測試睡前30分鐘不要使用3C,看看會有什麼影響,沒想到已經有人認真做個實驗出來的。 研究中有實驗與控制組各19人,年齡約20歲,睡前平均要滑手機1.5小時,入睡時間長於30分鐘。實驗組必須連續四周在睡前30分鐘都不能使用手機,控制...

  • 正負向情緒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3 13:08:59
    有 91 人按讚

    測測你「愛自己」分數?三大正向與負向能力指標

    愛自己的實踐,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再拿著刀砍殺自己,用佛陀的眼光看向自己。愛自己與他人的方式,就是將射向自己與他人的劍,轉為地送給自己與他人的花,如此,你的世界與他人的世界將因此改變。

    愛自己的能力指標,最好的說明就是「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量表,也有人翻譯成自我關懷、自我關愛或是自我悲愍。
    Neff(2003)將自我疼惜有三組成,而各組成又分為正向的和負向的兩類。第一組成是自我仁慈 (self-kindness)(在失敗或受苦時對自己仁慈)。相對於自我仁慈的是自我批評(self-Judgment),意指嚴格地自我評斷。
    第二組成是共同苦境(common humanity)意指自己苦難的經驗是人類的共同經驗。相對於共同苦境的是孤立的、獨有的經驗(isolation)。
    第三組成 是正念(mindfulness)意指平衡地覺察自己的痛苦與感受。相對於正念的是「過度認同」與沈浸於自身的苦難與感受(over-identification)。

    因此一共有六組分量表,說明你在自我疼惜上的正向與負向能力。
【5非常符合】、【4符合】、【3一般】、【2不符合】、【1非常不符合】
    第一組正向能力:自我仁慈(self-kindness)

    5 情緒不好時,我會更關愛自己。
    12 歷經艱難時,我會關心、善待自己。

    19 經歷困苦時,我會善待自己。

    23 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持寬容態度。

    26 我試著去理解和容忍自己性格中自己不喜歡的方面。

    第一組負向能力:自我批評(self-Judgment)
    1 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持不滿和批判的態度。

    8 處境艱難時,我容易苛求自己。

    11 我不能容忍自己性格中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方面。

    16 當我意識到自身的缺點時,會變得情緒低落。

    21 經歷困苦時,我對自己有點冷酷無情。

    第二組正向能力:共同苦境(common humanity)
    
3 遇到困難時,我把困難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

    7 當我感到不走運的時候,我經常勸勉自己其實很多人也正經歷霉運。

    10 當我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時,我盡量提醒自己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都不完美。

    15 我盡量把自己的失敗看成人生經歷中的一個必然部分。



    第二組負向能力:孤立感(isolation)

    4 思及自己的缺點時,我容易覺得愈發孤立、與世隔絕。
13 情緒低落時,我容易覺得很多人可能比我幸福。
    
18 當我很努力去爭取某樣東西時,我覺得其他人得到同樣的東西一定會比我輕鬆些。
    
25 在一些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失敗時,我容易覺得是自己一個人在承受失敗,感到孤獨。

    第三組正向能力:正念(mindfulness)

    9 遇到煩心事,我會盡量想辦法讓自己保持情緒穩定。

    14 當一些令人痛苦的事情發生時,我盡量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它。

    17 在一些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失敗時,我會盡量全面、客觀地認識這些事情。

    22 當情緒低落時,我試著用好奇與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它。


    第三組負向能力:過度認同(over-identification)

    2 情緒低落時,我容易糾結於不順心的事情。

    6 在一些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失敗後,我會感到自己缺點很多。

    20 當某些事使我心煩時,我容易受情緒控制而失去理智。
24 當一些痛苦的事情發生時,我容易誇大它的影響。

    從這六組分量表,你可以查看哪一組平均分數最高,就能知道你是否擅於愛自己,還是容易耽溺在自我批評與強烈負向情緒中,而這三組能力就是光譜的兩端,你可以有意識地在面對生命的挫折與困頓時,讓自己保持彈性位移。

    有人問我,如果這麼愛自己,那麼是不是不應該設定高標準給自己?否則做不到又會自我批評,但如果一直沈浸在低標準中,又該如何愛自己?
    其實「高標準」並不是問題,一直以來的心理困擾,都在於現實與理想產生落差時,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若你依舊能用愛的眼光看向60分的自己,並且為自己構築邁向100分的階梯,你一樣可以不斷超越與茁壯。若你用怒意的雙眼看像自己,鞭打燃燒自己,你拼了命走到80分時就會意識到自己根本走不下去。

    因此問題不在標準,而在你的眼光罷了。看顧自己的眼光,注意自己的視角,你將是那位成就自己的人!

  • 正負向情緒量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5 07:30:00
    有 36 人按讚

    【重大意外發生,別忽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台鐵太魯閣號110年4月2日發生出軌事故造成嚴重死傷,台鐵機務處處長陳詩本表示,據調查袁淳修煞車時是奮力重拉煞車4秒,並且堅持用生命拯救乘客,直到撞擊失去生命為止,(4/5)袁淳修骨灰乘坐專用列車前往台中,而袁淳修同事、長官也自發於樹林站「交班」除向袁淳修喊話任務已結束,也全體列隊敬禮,而專車及現場行經列車也鳴笛致意[1]。
      
    本起事故造成50人死亡和216人輕重傷,為1948年臺灣鐵路管理局成立以來最嚴重的鐵路死傷事故[2]。太魯閣號的倖存者在社群媒體上寫到:
      
    有很多悲傷、遺憾、但看見更多的是感恩。
    我們是第一時間逃出車外的第三節車廂。
      
    看見
    好不容易打開門時,大家沒有爭先恐後,而是手把手地扶持身旁的人。
     
    看見
    兩位健壯的男孩立刻主動跳下去在門口接應大家下車。
     
    看見
    位在第一車廂的列車長幫助其他人脫身出來後,繼續幫忙大家疏散、幫忙我們提行李走過鐵軌,再折回現場協助救災。
     
    看見
    第一批來到的救難人員急火火地衝向山洞,因為太焦急還一度跌在鐵軌旁。
     
    聽見
    年輕救難員一邊動作、一邊手抖個不停,一旁老練的救難員對他說「不要想太多、盡全力救就好。」
     
    看見
    現場警消人員忙碌地安排救難動線、安排獲救人員爬到上方清水休憩站等候,仍然不忘溫和且親切地回應每個人的狀況。
     
    看見
    獲救的人沒有抱怨或躁動,而是互相詢問傷勢、分配補給的水和食物。
     
    感謝為乘客犧牲自己的兩位駕駛員,
    相信他們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努力地煞車,車子才停下來。
    願主親自安慰他們的家人。以及所有罹難的家屬和每個關心我們的朋友們[3]
     
    ■Care the Carer(關心照顧者的健康)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張自強主任」表示,台鐵太魯閣號發生嚴重出軌意外,事故傷者與救災人員連日接收負面訊息可能出現罪惡感、情緒不穩及殘酷景象不斷湧現等症狀,呼籲應重視「Care the Carer(關心照顧者的健康)」,確保救難者身心健康。
     
    張自強主任指出,面對連日處理重大事故,無論直接或間接投入救災或醫療復健工作者,都可能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包括感到身心疲憊(日以繼夜搜救與協助)、罪惡感(為何沒有及時把他們救出)、心情憂鬱(每天看到悲傷的景象)、無助(明明救出但無法救活)、情緒不穩(壓力與疲憊造成)等,且緊急救護、搜救或傷亡者家屬崩潰等殘酷景象會不由自主出現在腦海中,導致心理健康失調等現象[4]。
     
    ■不只罹難家屬、一線人員,一般民眾也會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工系吳書昀教授」指出,重大災難發生後,經歷事件人員因直接面對傷痛,身心受影響程度強烈;一般民眾雖沒直接經歷卻可能因新聞事件勾起創傷記憶,或因災害故事、畫面不斷重播導致心情低落、焦慮不安等身心狀況,專家呼籲要多留意身邊親友情緒,必要時應尋求專業醫療[5]。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治療與預防(醫師完整說明):人生總是有許多意外,經歷過或大或小的創傷後,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走出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許多人在經歷創傷後,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長期承受失眠、惡夢、嚴重焦慮…等症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常會因為否認或害怕再度體驗創傷,因此逃避就醫,身為醫療人員,這就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我們只有在更加了解這個疾病後,才能對自己,以及旁人的心理健康,有更多的關注與同理,讓更多人能夠順利走過生命中陰暗的幽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什麼?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多數是因為直接經歷,或親眼目睹駭人的事件所引發。常見的創傷事件包含瀕臨死亡的威脅,例如綁架、兇殺、戰爭、天然或人為災難、嚴重的身體傷害、虐待或性暴力等。
     
    甚至這些創傷,不一定要是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的,有時光是「得知」親密的家人或朋友遭受創傷事件,都有可能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導致回憶、惡夢、嚴重焦慮,以及無法控制地想起創傷事件。
     
    根據終生盛行率的研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不少見,平均來說,遭受創傷後有9.2% 的受創民眾曾發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在性侵、戰爭、監禁和屠殺的倖存者,則有高達33%~50% 的盛行率。
     
    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短時間內出現回憶、噩夢、嚴重焦慮、回想起創傷事件…等狀況,其實是人之常情。但隨著時間經過,與良好的自我照護,多數人最終能夠恢復。然而如果這些症狀持續惡化,持續了幾個月甚至幾年,並且干擾了日常的工作與社會功能,就很有可能是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後群(PTSD)」。
     
    ■影響 PTSD 的因素主要可以分為「危險因子」與「復原因子」兩類
    不是每個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都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實際上,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發展成這個疾病。一個人是否會發展成 PTSD,其實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
     
    危險因子是會讓一個人「較容易」發展成 PTSD;相反的,復原因子則是能夠「減少發展成 PTSD 的風險」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危險因子:
    ▶經歷過創傷事件或極端危險的事件
    ▶遭受傷害
    ▶目睹他人遭受傷害或死亡
    ▶童年創傷
    ▶感受恐怖、無助或極端害怕
    ▶創傷事件後社會支持不足或缺乏
    ▶事件後面臨極端壓力,例如失去親密的家庭成員、感到痛苦與受傷、失去工作或居所
    ▶曾經有精神疾病病史或藥物濫用紀錄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復原因子:
    ▶尋求他人支持,例如朋友與家人
    ▶創傷事件後尋找支持團體
    ▶肯定自己面對危險的行動
    ▶準備正向處理策略在或在創傷事件過後從中學習
    ▶感到恐懼時同時有能力有效應變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有哪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部分症狀,通常在事件後三個月內會開始產生,症狀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創傷經驗再體驗:
    在創傷事件過去後,個案可能會透過做惡夢,夢見同樣事件發生,或者在白天突然回憶起創傷事件,再度感受到受創的感覺。
     
    ▶過度警覺:
    經歷過創傷事件後,有些個案會持續處在警戒狀態。
     
    ▶逃避及麻木:
    許多人會選擇避免回憶或接觸可能引發創傷事件回憶的人、事、時、地、物。
     
    ▶出現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認知及情緒:
    聯想障礙、對創傷事件認知扭曲而責怪自我或他人、情緒低潮、疏離他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要如何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需要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提供個別化的治療規劃。常見的治療方法可分為「心理治療(含特殊治療)」與「藥物治療」。
     
    ■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進行壓力管理,適度放鬆身心
    長期承受壓力是 PTSD 的危險因子,對於這點,我們可以透過壓力管理,培養抗壓性,增加適應能力。
     
    像是進行時間管理、放鬆練習、冥想,培養規律休閒與運動的習慣,讓心情放鬆才能夠思慮清晰地解決煩惱。另外也可以透過填寫自我覺察量表,例如心情溫度計、事件衝擊量表,了解自己或關心周遭的人。
     
    ▶給予個案實質支持與陪伴
    如果家人剛經歷過嚴重的創傷事件,給予足夠的情緒支持、實質的陪伴與傾聽就是最簡單也最好的幫助。
     
    ▶媒體自律,減少過度報導社會重大創傷事件
    媒體的自律,也是一個重點。社會新聞上的意外、強暴、綁架、兇殺或暴力攻擊事件,其實也屬於創傷事件,可能增加民眾發展成 PTSD 的風險。如果媒體可以不要刻意強調、渲染恐懼,對整體社會來說,也是另一個預防 PTSD 的重要努力方向[6]。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關懷彼此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黃雅羚理事長」也呼籲,民眾可以多關照自己與身邊親友的情緒反應。
     
    ▶多關照情緒反應
    黃雅羚理事長提到,當日常生活的安全、平穩因為事件此時這麼有即視感與威脅感,難免都會在接觸相關訊息、搭乘交通工具時有過度敏感的反應出現,像是:悲傷、低落、氣憤、恐慌…等情緒,其實都是在非常時期下,可以理解也很正常的反應。
     
    ▶減少情緒刺激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羅惠群副理事長」說明,如果民眾發現到自己在連假期間,甚至是回到平常生活與工作崗位後,仍然會不斷反覆地想滑開手機、打看電視接收相關訊息,還有許多新聞畫面在腦中盤旋不去,低迷或激動的情緒久踞心頭,這些都提醒著需要稍稍遠離一下這些訊息,過度的訊息暴露有可能超出了我們的身心負荷。
     
    ▶允許、放慢、陪伴、轉移、活動
    羅惠群副理事長解釋,如果真的自己或身邊親友有上述反應,最要緊的是「允許」自己與他人呈現/表達上述情緒。再者是「放慢」地給予回應,也許不急著給予建議,反而用行動予以「陪伴」會是最適當的支持方式,民眾可以漸漸地把這段時間的注意力從事件、新聞畫面「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如果可以的話,再陪著親友到戶外「活動」透透氣,與其他親友相聚、連結,若能有些肢體上的擁抱與安撫,更能給予即時的支持與同在感[7]。
     
    ■若連續1個月有悲傷、焦慮、憂鬱等症狀應速就醫
    「台灣憂鬱症防治學會張家銘理事長」建議,第一線人員內心應常保持「心理急救」狀態,以防創傷壓力症,且不論救災或倖存者接下來若連續1個月有悲傷、焦慮、憂鬱等症狀應速就醫。
     
    張家銘說,對於老人、小孩及原本就有嚴重身心障礙或創傷經驗者,一定要特別關心注意,他們相對容易被忽略或較為脆弱,從過往經驗於災難中有親人過世、身體受傷、家園及財物受損者,甚至那些不顧危險、沒有休息的救難人員都是創傷後壓力症的高危險族群,應該是優先被關注且幫他們加油打氣。
     
    張家銘提醒,若倖存者或救難人員於事件發生後1個月,內心仍持續有痛苦、哭泣、悲傷、害怕、憤恨、驚嚇、夢魘、失眠、焦慮、憂鬱、易怒、緊張等症狀,甚至產生與災難相關的精神疾病如創傷後壓力症、憂鬱症,焦慮症或恐慌症等,應速接受精神或心理治療,避免症狀持續或更為惡化[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udn.com 聯合新聞網)太魯閣號殉職司機袁淳修「任務完成了」!台鐵同事敬禮交班:https://bit.ly/3cXWBP8
     
    ∎[2] 維基百科「2021年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https://bit.ly/31RTG3Z
     
    ∎[3]
    (udn.com 聯合新聞網)太魯閣司機員生命倒數仍踩煞車救乘客 同事送最後一程:https://bit.ly/3fSBXBF
    Rae Cherry - 作為這次408太魯閣號的倖存者,有很多悲傷、遺憾、但看見更多的是感恩。:https://bit.ly/3uuHHG0
     
    ∎[4](自由時報)救護人員出現罪惡感、情緒不穩,職能治療師籲重視「Care the Carer」:https://bit.ly/3cUjP8t
     
    ∎[5]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整天看災害報導,一般民眾也恐引發創傷反應」:https://bit.ly/3cZ61cV
     
    ∎[6](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治療與預防,醫師完整說明」:https://bit.ly/3sZKJ4p
     
    ∎[7](健康醫療網)「太魯閣號出軌事件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關懷彼此」:https://bit.ly/3rUGh5H
     
    ∎[8](蘋果新聞網)【台鐵出軌】倖存者、救難員小心創傷壓力 專家:連續1個月悲傷焦慮應就醫:https://bit.ly/3fQEP1T
     
    ➤➤照片
    ∎(ETtoday新聞雲 / 雲論 /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台鐵出軌》第一線人員正承受著巨大傷痛!降低PTSD傷害你我可以如此陪伴」: https://bit.ly/2Q9oFWs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救災人員PTSD」:https://bit.ly/3cZ4XWI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國民健康署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台鐵太魯閣號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諮商心理師公會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衛生福利部 /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正負向情緒量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07:30:00
    有 128 人按讚

    【錯失恐懼症】目前還不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是對於年輕人卻有很大的影響 !! 2020年已經結束,你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相關。【註1】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FoMO 也被翻譯為「錯失焦慮症」、「資訊遺漏恐懼感」、「恐懼錯過」、「害怕錯過」或「擔心錯過」【註2】。雖然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這個縮寫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其背後的成因卻已存在許久。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就有可能得到FoMO。早從巧人和直立人的時代【註3】,這些靠獵捕和採集為生的部落居民就很清楚自己擁有哪些東西,或者沒有擁有、但需要哪些東西才能安然度過每一天。
      
    在那個時代,恐懼焦慮是有好處的。如果跟同伴一起遊蕩時,錯失了重要的食物來源、水源或安全的藏匿處,所有人的性命都會陷入危險。
      
    此外,這些早期的人類知道生存還有另一項關鍵,那就是他們必須一直待在幫助他們行走在當時那種惡劣環境的群體之中。
      
    若遭群體拋棄,或者沒有得到重要資訊,你就有危險了。你知道,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你必須跟著群體一起行動。你必須有所歸屬。沒有FoMo,人類這個物種可能早就消失了!【註4】
      
    ■美國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曾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10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的程度。
      
    結果發現,「錯失恐懼症」與高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關,較可能出現在那些對自己評價不高、感到社交孤立或兩者兼具的人身上,反之,「錯失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孤獨、低自尊、低自我同情以及低生活滿意度。研究指出,生活中有「較高社群媒體參與度者」,其「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錯失恐懼症是1個結果,很多老師跟家長可能會因果倒置,認為青少年、成年人因為網路成癮而造成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的問題。
      
    但事實上卻是因為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才轉向依賴網路,他們在真實生活本來就孤單疏離,借用網路媒體更加深了孤單感,呈現惡性循環,而漸漸產生錯失恐懼症或是網路成癮的現象。【註1】
      
    ■錯失恐懼症(FoMO)現象及衍生問題
    目前錯失恐懼症(FoMO)相關學術研究可追溯自 Przybylski 等人(2013)以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的觀點來探討錯失恐懼症的行為及相關因素,包括:自主性(autonomy)、效能感(competence)及歸屬感(relatedness),並發現高度 FoMO 傾向者,由於缺少能力(效能)、自主性(有意義的選擇)及歸屬感(與他人的聯繫)的基本心理需求,會經常感到焦慮、自尊心低落以及自覺不夠好,對於社交關係也比一般人敏感,因而出現高度的社交媒體參與行為,期望藉以減少害怕失去無所不在聯繫的心理焦慮。
      
    FoMO對於生活的各個層面皆會帶來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尤在生理功能及心理狀態上最為研究所重視,初步彙整過去發現分述如下:
      
    (一) 易使生活失序:
    ■睡眠及飲食作息異常、學習及工作表現不佳
    越是頻繁、持續性關注網路社群,且密集地刷新動態(如:為了確保自己參與到朋友或同儕的各項活動及聚會),是 FoMO普遍出現的行為。
      
    嚴重者不僅會間接出現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及手機成癮症,亦因耗費大量時間在社群媒體,導致睡眠時間大幅降低,睡眠品質隨之減損,因而產生失眠、睡眠不足等症狀,且飲食方面也會同步出現障礙、失調等現象,進而影響其學習表現或工作效率。
      
    (二) 形成負向自我概念:
    ■自我價值感低落、情緒及行為兩極化
    FoMO易使人產生沮喪、焦慮、不安等負向情感,且具有強烈的比較心態,在一次次的比較當中,常常衍生出自尊心不足與自卑感。
      
    由於深怕自己不被他人所需要,使其注意力大多放在自己是否與他人保持聯絡及緊密關係,情緒亦受到社群軟體的動態所牽引,因此 FoMO者常會情緒化、神經質、過度敏感,致使行為也出現偏差(如:酗酒、嘗試許多高危險性行為),進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綜言之,過去研究一致指出,FoMO 對個人的情緒及生活滿意都帶來負面效應。值得一提是,FoMO 對各年齡層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皆不同,其中以對年輕世代的青少年影響最為顯著,亟須嚴加正視。【註2】
      
    ■三步驟遠離錯失恐懼症(FoMO)
    研究發現,年輕族群的「錯失恐懼症」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對於青少年來說,被遺忘的感覺對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有更大的影響。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青少年可透過3個步驟來避免社群媒體使用所帶來的不愉快:
      
    ▸第一步「辨識警訊」
    當發現使用社群媒體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一味的羨慕對方,感覺與社群中的密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覺得自己很糟,應開始思考是否減少社群使用時間。
      
    ▸第二步「自我增強」
    看到對方使用名牌服飾、參加派對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在家寫功課、玩遊戲,當發現自己無形中在比較時,可告訴自己不用這樣,可以「想想我有什麼,像是我很關心家人、我有莫逆之交」,增強自己在做的事情、累積自我能力,而不是否定自己去羨慕別人。
      
    ▸第三步「回歸真實」
    應清楚知道社群中看到的照片與文字往往都被誇大修飾,呈現的只是他們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非完全的現實生活,建議可暫時將程式關閉並拿起電話打給社群中的密友,與他們聊聊天或碰個面而非沉溺在負面、比較的情境裡。【註5】
      
    FoMO 並非一種新的現象,而是現今社會比以往擁有更多媒介,進而助長了此種擔憂。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率提升與進步,以及青少年對於社群媒體的高度依賴下,FoMO 已然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議題。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FoMO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以如何有效協助及介入,乃是未來教育相關工作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避免 FoMO 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可能危機與日俱增。【註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 Gladwell, V. (2013). Motivatio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 1841-1848.
      
    ∎註1:
    (元氣網)「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https://bit.ly/2KOhD7B
      
    ∎註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5),頁 68-71
    淺談青少年的錯失恐懼症及改善策略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9-5/free/01.pdf
      
    ∎註3: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智人」:人屬(Homo)的物種,包括巧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匠人(Homo ergaster)、人屬魯道夫種(Homo rudolfensis)以及智人(Homo sapiens)。這些人種或已滅絕,或彼此間有親緣關係。其中,智人是人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而巧人則是人屬中的第一個物種,出現在距今250萬到200萬年前的東非與非洲南部,可能自南方猿人(Austropithecine)演化而來。
    https://bit.ly/38WKqyz
      
    ∎註4:
    獨立評論在天下 - 「FOMO錯失恐懼症:為什麼我們會一窩蜂跌進焦慮陷阱?」:https://bit.ly/38SjfVK
      
    ∎註5: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董氏快訊】2020/12/29
    使用社群媒體莫名感到焦慮?不妨改變網路使用習慣吧!
    http://www.etmh.org/News/NewsDetails.aspx?type=1&NewId=2679
      
    ➤➤照片
    ∎社交網絡帶來的恐慌—「錯失恐懼症」,緩解惶恐焦慮,你需要知道!:http://bit.ly/2Lmcbs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錯失恐懼症 #FoMO #資訊遺漏恐懼感 #恐懼錯過 #害怕錯過 #擔心錯過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 正負向情緒量表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04 14:30:17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專屬6折碼】👉🏻MYPASHLEE
    -------------------------------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追蹤我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 FB👉🏻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

    我們出國上網會用的WIFI分享器
    ✨下面連結點入有特價+8折+寄件免運
    http://globalwifi.com.tw/?pr_vmaf=QOLAdV1Gk5
    来台湾租借WiFi 优惠连结:https://www.wifi-rental.com.tw/?apply_coupon=ashlee10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博客來介紹 https://goo.gl/dAN5Cv
    -----------------------------------
    原文字幕

    嗨大家好 我是Ashlee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分享關於創業的話題
    我的背景
    我在學生時代就開始自己做一些小生意
    現在我跟我男朋友結合了我們的興趣
    就是健身
    成立了一個自創的健身服飾品牌
    我知道很多人想要創業
    但可能創業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
    很多事情都是未知數
    甚至不知道要從何開始
    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想一想就放棄了
    這段時間我有學習到一些經驗
    希望藉由我的分享可以對你有幫助
    你的事業可不可行
    該注意的有什麼
    其實我有的可能只是一些
    實務上遇到問題該怎麼解決的一些經驗
    以下我會分享到 The Knack 這本書的一些內容
    希望可以給你作參考
    這本書的作者他用條列式的方式
    列出他在創業過程中學到哪些事情
    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閱一下
    創業 不管你要做什麼生意
    在你真正開始以前
    你不會知道這個事業可不可行
    做不做得起來
    值不值得做
    首先你要確認的是這個事業是否可以存活
    所謂存活呢
    就是這個事業所帶來的現金
    有沒有辦法支付你所有的開銷
    大多數人在第一次創業的首要目標就是
    活的久一點
    還有很多在初次創業的人會過度樂觀
    導致他們在花費有限的資金中做出錯誤的決定
    大家知道 創業你要有足夠的資金
    那這個資金是多少錢呢
    這筆資金可以讓你的事業撐多久
    這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這個時候寫一份創業的計畫書
    可以幫助你弄清楚這個過程
    這個計畫書不需要多精美
    並不是要給股東或是給金主看的
    只是讓你自己理清楚
    簡易版的損益表以及現金流量表
    把每個月的銷貨預測
    銷貨成本跟間接費用
    做一個合理的預期
    把它們寫下來
    再來很重要的
    毛利率
    營業收入減掉你的銷貨成本
    或者是服務的成本
    就會是你的毛利
    毛利決定了你所需要的資金
    銷貨量
    以及你能支付的間接費用
    要多久才可以知道這個事業可不可行
    甚至知道這個事業能不能存活下去
    我們現在就來說說毛利率
    假設你花了九百塊做了一個產品
    或者說你進貨花了九百塊錢
    你以一千塊錢轉售
    那你的毛利就是一百元
    也就是營業收入的10%
    假設你營運這個公司一個月需要三十萬的費用
    那麼你一個月就會要有三百萬元的銷售業績
    去足以支付這個費用
    公式是在這邊
    三十萬除以你的毛利率10%等於三百萬
    你每個月的營業額要三百萬
    因為你的毛利率只有10%
    所以你才可以足以支付這三十萬元的費用
    那麼假設你的行業性質
    你是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拿到你的帳款
    像有一些工作性質可能是
    你發包出去
    然後工程做好了
    這個時候你的業主不會馬上給你錢
    可能是等到一定的時間後
    才會撥這個款給你
    假設你的行業性質三個月才可以拿到帳款的話
    那麼
    你就必須放六百萬元以上的現金
    才能在每個月收到三十萬元的支付費用
    達到損益平衡
    這個時候毛利率就是關鍵了
    你必須用毛利率去支付你所有的費用
    包含薪資支出
    租金 水費 電費 網路費 電話費
    可能一些消耗品 文具費用
    行銷費用 營所稅等等各種
    如果你的毛利率是10%的話
    等於你需要支付一元的費用的話
    你必須要創造十元的營業額
    才可以去打平這個費用的支出
    如果你今天的毛利率是40%的話
    你要付一元的費用只需要創造2.5元的營業額就可以到平衡
    所以資金有限的時候呢
    毛利率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毛利率愈高 支付費用所需要創造的營業額就會愈小
    而你的資本就可以撐得更久
    對大多數的新事業而言
    時間活得久就是生存的關鍵
    有了營業收入銷貨成本跟間接費用
    你就可以算出每個月的損益表
    你會開始了解現實
    你將會知道銷貨不一定會帶來利潤
    而營業額跟利潤還有現金也都是三個不同的東西
    所以寫事業計畫書是讓你了解
    讓你對一開始需要投入多少資金有一個概念
    那一開始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呢
    這是現金流量表
    但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
    你會看到累積的現金流
    一個月比一個月還要糟糕
    直到你的事業穩定
    現金流開始好轉
    如果你預期的現金流一直沒有改善的話
    那這個事業就不可行
    你要找的是其他的東西來做
    如果可行的話你所需要的創業資本
    理論上就等於報表上最大的現金赤字
    赤字你們知道吧
    紅色的就是負向
    其實我不知道這樣的影片對大家來說會不會有點深
    我以前是學商業
    雖然我在唸書的時候沒有非常認真
    但是對於這些基本的概念有小小的接觸
    所以如果太深的話請留言跟我講
    剛說到你所需要的創業資本
    理論上是等於你最大的現金赤字
    如果你將這個金額投入你的事業當中
    理論上是可以避免資金短缺的
    不過實務上我們會把這個數字增加到至少50%以上
    當作一個準備金
    設立準備金的理由呢
    是成本總是比預期的還要高
    而利潤總是比預期的還要少
    事實上你所需要的金額可能遠比你預估的金額還要再大
    還有一個為什麼要設立準備金
    是比較心裡跟情緒層面上的問題
    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可能會有哪些狀況發生的話
    跟一個你以為你已經投入了
    所需要的最大資金
    這個心裡的感受度是差很多的
    所以做事業企劃書會讓你直接進入下一個階段
    你會開始知道要讓事業存活
    你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
    開始了解毛利
    賒銷 收款等等對你的現金流有什麼樣的影響
    你會了解到現金流量決定你的事業是否可以存活的久一點
    讓你知道你的事業在紙上
    跟現實上可不可行
    說到這邊有沒有覺得很沉重
    那我給大家一個比較正面一點的消息
    現在是網路 互聯網的時代
    其實相較於過去我們有很大的優勢
    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費用去支撐起一個新創事業
    所以希望大家還是可以抱著很多的希望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我也希望這集的視頻分享對你有幫助
    前幾天我的YouTube粉絲量達到十萬
    我超淡定的
    我心裡想的是我該發些什麼樣的內容去幫助更多的人
    所以希望你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
    讓我知道你喜不喜歡這樣子的主題
    還有我的男朋友 Tao
    他最近成功把他的YouTube頻道轉換成
    原本是健身
    轉換成一個創業分享
    不過他的內容會比較偏向一些理想
    心態上
    跟我們最近遭遇到的一些小難關的分享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逛逛
    我相信對你會有很多的幫助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的話
    請不要吝嗇地給我一個Like
    然後分享給你所需要的朋友
    我們下次見
    Peac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