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歐耶老師經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歐耶老師經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歐耶老師經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歐耶老師經歷產品中有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 「生兒容易養兒難」就算再怎麼用心的父母,送孩子們去上學時最希望的就是…能遇到一個好老師。 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我經歷了考考考、背背背、打打打的年代,活得不開心、一度懷疑人生、無思未來也忘了自己,當時也在心中種下決定,倘若未來有子女一定要讓他們開心快樂的學習且活著! 慶幸他們現...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初吻Kis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課金首選刷Visa Razer Gold 5%反饋超給力! 詳情請看:https://reurl.cc/j8la01 Support the stream: https://streamlabs.com/kiss2 ----------------------------------------...

歐耶老師經歷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2 08:01:04

【連環不幸事件︱#經歷各種災害後中彩票的男人】 要成就一番大事必先經過一番鍛鍊。那如果中彩票之前,要經歷各式各樣的苦難,你又願意嗎? #克羅地亞 的 #弗雷因.薩拉克 (Frane Selak) 曾經七次死裡逃生,並中了高達60萬歐元 (約550萬港元),故又被稱為世界上 #最不幸的男人 和 #世...

歐耶老師經歷 在 Evaine| 依凡·尼?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56:17

| 九月份的呷奔祝福計畫一直來不及分享,因爲吃完後兩天,我的奶奶就過世了,我回台北奔喪去了。 幾乎整個十月我都在不穩定的情緒當中,以致於我沒什麼能分享的,多的都是悲傷。 回歸正題,九月份的客人是回歸者( @returnees.k )的老闆阿豪 @apostle_house 、JOY EAT的老闆...

歐耶老師經歷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1:48:24

《#少年阿罕默德》最無解的根本矛盾 (7.8/10) ⠀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文章上半段請先閱讀上篇貼文~ ⠀ 在片中阿罕默德遇見許多角色,從母親、老師、社工、心理醫師,到最後農場女...

  • 歐耶老師經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9 13:12:21
    有 63 人按讚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
    「生兒容易養兒難」就算再怎麼用心的父母,送孩子們去上學時最希望的就是…能遇到一個好老師。

    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我經歷了考考考、背背背、打打打的年代,活得不開心、一度懷疑人生、無思未來也忘了自己,當時也在心中種下決定,倘若未來有子女一定要讓他們開心快樂的學習且活著!

    慶幸他們現在在法國,法國的教學環境對小孩的人權也是很重視。他們每天都開心的上學去。

    而這美國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成電影,雖然只用幾分鐘講述,卻讓我省思也學習。對這電影很有興趣,分享給大家這老師的簡介與55條見解。非常欣賞也贊同第49-55點,我想也會成為我們的家規。真是相見恨晚啊!

    電影《The Ron Clark story 熱血教師》

    「隆‧克拉克(Ron Clark)簡介」

    他說,他從沒想過要當老師。大學時代雖然有修教育學分,但純粹是為了拿助學金,好減輕父母的負擔。他熱愛旅行,到處尋求刺激。他一直覺得教書很無趣,他才不想教書。

    大學畢業後,他到歐洲、日本「冒險」了兩年,終於還是回到家鄉小鎮,當起了小學老師。他很意外地發現,教書也可以是一場充滿刺激的冒險之旅。他說,這個工作會賜給他許多大好機會,去改變孩子們的一生。他不能想像有一天他會不再教書,因為他才不想放棄那麼多那麼好的機會。

    他先後教過兩所小學。第一所在北卡州偏僻的鄉下,學生很弱勢,資源很缺乏,老師都不想去教,結果他把他那班教成全國知名,全班同學都獲得耶誕節前夕去白宮作客的殊榮,與克林頓總統伉儷一起唱「平安夜」。有一天他看電視,看到紐約市最貧窮的哈林區,那裡的學生更弱勢,資源更缺乏,老師更不想去教,他立刻決定搬到紐約市,找到電視節目中的那家環境奇差無比的小學,向校方毛遂自薦。結果兩年後,紐約市最難考的明星初中,考進去最多的就是他的學生。

    他是美國南方人。美國南方最講究生活教養,「超基本五十五條班規」除了搞笑的那一條之外,幾乎都是他從小被祖母教出來的做人規矩。他在本書中傳授許多經驗談,分享他教書生涯的許多小故事,也分享他從自己犯過的錯誤中所學到的教訓。

    他的方式往往與眾不同,但他總會詳加解釋為什麼要這樣。我們也可以從書中看到他過人的熱情,了解他的學生之所以會脫胎換骨,變得既有禮又用功,靠得並不只是一大堆規定,還有他無保留的付出與耐心。

    「超基本五十五條班規」

    1. 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有分寸─遇到大人要主動稱呼。大人問你話,你一定要清楚回答:『是/不是好/不好有/沒有』或是說『我不知道』不可以光是點點頭或是搖搖頭,也不可以含糊答『哦』或『嗯』。

    2. 與人互動,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看著別人的眼睛。當別人在說話時,你的眼睛要一直看著他。如果旁邊有人發言,你就轉過頭去看著那一個人。

    3. 別人有好表現,要替他高興─如果班上有同學贏得比賽,或是有什麼出色的表現,大家都應該鼓掌恭喜他。鼓掌時應該持續三秒鐘,手掌的角度要剛好,才能拍出響亮的掌聲。(我知道這樣說很蠢,但是孩子們都愛聽這一套)

    4. 尊重別人的發言與想法─課堂進行討論時,要尊重別的同學的看法和意見。盡可能這麼說:『我同意約翰的說法,而且我還覺得……』或是『我不同意莎拉的看法。他的觀點很好,可是我認為……』或是『我認為維克多的看法很棒,他的話讓我想到……』

    5. 自己有什麼好表現,不要炫耀,輸別人也不要生氣─贏得任何比賽或是有任何好的表現,都不可以炫耀。如果輸了,也不要顯露出生氣的模樣。你可以這樣說:『參加剛剛這一場比賽,真是愉快,希望將來還有機會跟你一較高下。』要不然就是說:『是很不錯的一場比賽。』要不然就什麼也別說。生氣或是說一些酸溜溜的話『我剛剛沒有盡全力,你真的沒有那麼好』之類的,只是表示你很遜而已。

    6. 如果別人問你問題,你也要回問他問題─如果有人問你一個問題,你也應該回問他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問:『你這一個週末愉快嗎?』你不應該只回答愉不愉快,還要回問他,舉例來說:我:『你這一個週末愉快嗎?』你:『很愉快,我和我的家人去逛街買東西。你呢?你這個週末愉快嗎?讓別人知道你也一樣很關心他,這是基本禮貌。

    7. 打噴嚏、咳嗽都要說對不起─咳嗽、打噴嚏或是打嗝時,得體的作法是別過頭去,並用整個手掌掩口,然後你應該說一聲對不起。

    8. 不可以有不禮貌的小動作─不要用砸嘴或是翻白眼等類似的動作表示輕蔑。

    9. 別人送你任何東西,都要說謝謝─每次我送你什麼獎品,你一定要說謝謝。如果你在收掉獎品三秒鐘之內沒有說謝謝,我會把送你的東西收回來。因為不表示感謝是沒有藉口可以通融的。

    10. 接到獎品和禮物,不可以嫌棄─有人送你東西時,絕對不要嫌棄禮物,也不要暗示你不領情,侮辱送禮的人。

    11. 用小小的貼心,為別人製造驚喜─隨時為別人做一些小小的貼心的服務,帶給別人一個小驚喜,每個月至少一次。

    12. 改同學考卷時要謹慎─偶而我會讓學生互相改考卷,為同學打分數時,如果你打錯分數,不管是打太高或是打太低,多給的或是少給的分數將由你自己的分數扣除。在別人的考卷上只能打「×」,以及答錯的題數。

    13. 全班一起唸課文時,要看著正在唸的一字一句─我們在課堂上一起讀課文時,你的眼睛一定要看著課文的一字一句。如果我叫你一人把課文讀下去,你一定要知道我們讀到哪裡,立刻接下去讀。

    14. 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問題─用紙筆作答回答所有的問題,都應該以完整的句子回答。舉例來說,如果題目是:「俄羅斯的首都在哪裡?」應該答:「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此外,與別人對話時,以完整的句子回答也很重要,因為那是表示尊重。譬如,如果有人問:「你還好嗎?」你不應該只說:「很好」,你應該說:「我很好,謝謝。你呢?」

    15. 不要主動討獎品─學年中我會不時的發獎品,鼓勵學生在操行或是學業各方面的優良表現。可是,如果你開口主動要獎品,我就不會給。開口問表現良好有沒有獎品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努力作個好學生,應該是為了你自己好,而不是為了要獎品。

    16. 每天都要做完作業─每個學生每天都要交每一科目的家庭作業,沒有例外。

    17. 換科目的時候,動作要快、要安靜、要守秩序─課堂上,交完一科要換別科時,換的過程要迅速、安靜、有秩序。大家應該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從一本課本換到另外一本,連帶所有的家庭作業及必要的教材都準備好,轉換的時間不應該超過時秒鐘,我們則以七秒鐘為目標。

    18. 做什麼事都要有條理─做什麼事都要盡可能有條不紊。

    19. 老師在指定作業的時候,不要叫苦─當我指派家庭作業時,不要抱怨。抱怨將導致家庭作業份量加倍。

    20. 別的老師來代課,也要守班規─代課老師來代課時,你們要和我在的時候一樣遵守班規。

    21. 課堂上發言或起身,應該講規矩─要遵守某些課堂禮儀。為了專心、有條理、有效率,要遵守下列規矩:A、未經許可,不要離開你的座位。例外是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不用問老師,快去洗手間或是醫護室。B、不要發言,除非是:1.你有舉手,我也叫了你的名字。2.我問你問題,你回答。3.在下課或是午餐時間。4.老師說你可以說話的時候,例如分組時間。

    22. 不可以上課上一半,起身去倒水─你可以帶一瓶開水放在桌上。我在上課時不可以問可不可以去倒水,你甚至於可以放吃的東西在桌上,只要別人沒看到,我也聽不到你吃東西的聲音。

    23. 見到每個老師,都要說某某老師好─快速記住學校中其他老師的名字,並這樣打招呼:「葛蘭姆老師早」或「歐堤茲老師好,老師今天穿得很漂亮。」(全班排隊進行時,照例是不准說話,所以也不可以和老師打招呼,如果是下課時間、上下學途中、幫老師跑腿、外出辦事或換教室時,你就應該跟老師打招呼。

    24. 注意洗手間的衛生,把身邊的病原減到最少─如廁後要沖水和洗手,使用公共廁所的話,洗手前要先拿一張紙巾,洗完手後要拿紙巾關水龍頭,再取另外一張紙巾擦乾雙手,絕對不要用乾淨的手去碰別人髒手碰過的地方。

    25. 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學校會有訪客來參觀,如果來參觀我們班級,我會派兩個學生去外面迎接,負責迎接的學生會拿著歡迎某某先生或是某某女士光臨的牌子。來賓到達時這兩個學生要和他們握手,介紹自己的名字,並歡迎他們的到來。兩位學生帶來賓簡單參觀大樓的設施,再帶來賓至教室。

    26. 不要幫同學佔位子─在校內的公用場所,不要幫要好的同學佔位子。如果有同學想要坐下,就讓他坐。不要排拒任何人。全校都是一家人,彼此之間要尊重,要親切。

    27. 同學受罰的時候,不要看著他─不管是我或是任何其他一位老師在責罰某名同學時,都不可以盯著那一位同學看。如果是你惹麻煩挨罵,你也不希望別人看著你,所以別在同學挨罵時盯著他看。如果你正在被我罵,也請不要生那些看著你的同學的氣,請告訴我,讓我來處理。

    28. 對作業有問題,可以打電話來我家,我沒接的話,你可以留言,但只要留一次就夠了─如果你有家庭作業的問題,你可以打電話給我。如果我不在家,可以這樣留言:「克拉克老師您好,我是誰誰誰。我的什麼什麼作業有問題要請教您,可能的話請你在幾點幾點前打電話給我。謝謝。」不必要一直留言14次。

    29. 用餐的基本禮儀─用餐時有一些禮儀是一定要遵守的,我稱之為「用餐禮儀ABC」。

    30. 吃完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用餐完必要自行清理。要清潔桌面,確定沒有留下垃圾在地面或是附近。不論你身在何處,都要為自己製造的垃圾負責,確定沒有亂丟,這很重要。

    31. 接受別人的服務要惜福─你在餐廳、旅館等場合所受到的服務,你要懂得感恩惜福。

    32. 坐校車或公車,都要坐好,別打擾到司機─坐校車或公車,都要坐好,別打擾到司機─搭公車或是校車時,總是面朝前方坐著。絕對不要轉頭和其他學生交談,不要把任何東西伸出窗外,不要離開座位走來走去。下車時,一定要和司機說謝謝。

    33. 認識新朋友,要記住對方的名字─到校外進行戶外教學時,我們會遇見不同的人,當我介紹你們認識這些人時,你們要記住對方的名字大家離去時,一定要握手道謝,記得要稱呼對方。

    34. 吃自助餐,或與人同桌,取菜不可以貪多─有機會讓你拿東西吃時,不論是吃到飽的自助餐還是班上有人請客,絕對不要貪多拼命多拿。不只是因為吃不完會浪費,也因為如果你沒有留下足夠別人吃的份量,是很失禮的行為。

    35. 別人掉東西,請彎身去幫他撿─不論我們是在校內,還是出去做校外教學,如果有人掉了東西,請幫忙撿起來,並物歸原主。即使物主比較靠近掉東西的位置,你還是要彎腰幫忙撿,這樣才顯得有教養。

    36. 進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請幫他扶住門─如果你走進一扇門,有人在你後面,你要幫他扶住門。如果門是用拉的,你就拉開門,但自己先不進去,扶著門在旁,禮讓另一個人先行,自己再進去。如果門是用推的,你自己就先進去,然後幫後面的人扶住門。

    37. 別人碰撞到你,不管你有沒有錯,都要說對不起─如果有人撞倒你,即使不是你的錯,也要說:「對不起。」

    38. 進行校外教學時,無論是到哪一個公共場所,都要安安靜靜─當我們舉辦校外教學時,進任何場所都不可以講話。大家就悄悄地進去,安靜到沒人注意到我們的存在。無論是電影院、教堂、劇院或任何人群聚集的場所,都是用這一條班規。

    39. 去參觀別人的地方,要不吝於讚美─進行校外參訪時,不妨讚美一下我們正在參觀的地方。譬如:如果參觀的是別人的家,讚美她家的窗簾很漂亮,聽起來就會讓人覺得很窩心。有客人來家中,主人多少會有一點不自在,你的讚美可以讓主人放輕鬆。此外,如果我們在參觀博物館或歌劇院等場所,稱讚建築很有格調或是跟導遊說整個設施很棒,都是一種禮貌。

    40. 全校師生開會的時候,不要講話─ 全校集會時,不要說話,不要東張西望,也不要試圖吸引別班朋友的注意。我們所呈現出來的格調就是自愛、自重。

    41. 接電話時的言談要得體─ 當你在家接電話時,一定要應答得體。

    42. 一趟校外教學結束,要謝謝所有隨行的老師和家長─ 校外參訪結束時,你們一定要握一握我的手以及每一位隨行老師或是家長的手,要說謝謝我們花時間帶你們出來,要說你很高興有這次參訪的機會。我關心不是我自己是否被感謝,我要教你們的是在有人撥出時間和精力為你付出時,你要適當的表示感恩。

    43. 搭乘電扶梯時,要站右邊,讓趕時間的人走左邊─ 進行校外參訪時,要進電扶梯時,大家要靠右邊站,讓趕時間的人從左邊通行。當我們要進入升降梯、地鐵、進出口時,都要先等裡面的人出來,我們才進去。

    44. 列隊行進時不要說話─ 排隊時要排成一列,距離前面同學兩、三呎(七、八十公分),雙手垂兩側。面朝前,絕對不要說話。

    45. 不可以插隊;但看到別人插隊不可以大呼小叫,讓老師知道就好─ 絕對不要插隊。如果有人在你前面插隊,不要說什麼或是做什麼,就讓那個人插隊,但是一定要讓我知道,我會處理的。如果你打抱不平,可能會惹上麻煩,那不值得。請你以同樣的方式來處理同學之間的所有紛爭,在你解決任何問題之前來找我。

    46. 看電影時不可以說話─ 到電影院看電影時,無論如何都不要說話,我不管電影有多好看,也不管你要告訴旁邊的人什麼事情,連悄悄話都不行!不可以把腳伸到前面的椅子上。如果要吃東西,必須儘可能不出聲音。如果買了一包糖果想在看電影的時候吃,你要在開演前就打開包裝,因為看電影看到一半時打開糖果袋,是會吵到別人的。看電影時開著行動電話或是呼叫器,也很失禮。

    47. 不可以帶「多力多滋」來學校─ 不要帶零嘴「多力多滋」到學校。這一條是本班一個小小特色。

    48. 有誰欺負你,讓老師知道─ 如果有任何同學找你的麻煩,讓我知道。我是你的老師,我本來就應該保護你,照顧你,我不會讓學校裡了的任何人欺負你或是讓你覺得不舒服。相對的,我要求你不要自己處理,讓我來處置這個學生。

    49. 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堅持─ 捍衛你的信念,如果你全心全意相信自己的方向沒有錯,就不要因為別人的否定而退縮。

    50. 要樂觀,要享受人生─ 要積極的去享受人生。有些煩惱是很不值得的。看事情要看清輕重大小,要專注生命中美好的那一面。

    51. 別讓將來有遺憾─ 生活要抱著「別讓將來有遺憾」的態度。如果你想做什麼,那就去做!絕對別讓恐懼、疑慮或其他阻擋你。如果你想追求什麼,就全心去追求。是你想做的,就努力去做,沒真做到絕不放棄。如果你有什麼夢想,你就要竭盡所能去實現,直到夢想成真。

    52. 從錯誤中學習,繼續向前邁進─ 你是會犯錯的,請接受這個事實。你要從錯誤中學習,並繼續前進。

    53. 不管如何,一定要誠實─ 無論什麼情況,一定要誠實。你做錯了事,最好對我坦白承認,因為我欣賞誠實的人,常會因為你的誠實而選擇不給予任何懲罰。

    54. 抓住今天─ 把握今天。今天是不能重來的,所以不要浪費它。生命是由特別的時刻所組成的,許多時刻之所以特別,就是因為我們把警戒心拋到腦後,先行動再說,抓住這一天。

    55.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最好、最好的人─ 在你能力範圍之內,做一個最棒、最棒的人

  • 歐耶老師經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07:00:11
    有 129 人按讚

    【週末書房:《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看黑幼龍的教養】

    #文末有分享抽獎得好書活動2本

    關於於教養孩子的方法,沒有上萬也有成千,這樣的數字顯示著所有父母的焦慮。

    父母之所以焦慮,當然是因為孩子難教,而且很難溝通,父母只好千里尋母萬里尋父般去尋找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法。

    當所有父母照著方法上的指示,依循著步驟,一步一步的實踐之後,會發現自己與孩子的距離一樣遙遠,孩子一樣不聽話,孩子不是越來越叛逆,就是越來越不快樂。

    根據調查顯示,2009年到2017年之間,14~17歲的青少年的憂鬱患者地增了60%,別說青少年,就連12~14歲的前青春期孩子的憂鬱症比例也增加了將近5成之多。

    心理學家葛瑞說,現在的孩子比「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孩子還要鬱悶,也比在「冷戰時期」的孩子更焦慮。

    憂鬱症藥物的銷售比起十年前增加了400%。

    父母該怎麼養孩子?又該把孩子養到什麼樣位置上去才算完成責任?

    世界上有那麼多方法,理性的、感性的,為什麼不出一條只要一個方法,就能讓父母搞定孩子,可以什麼都不用記、不用學,輕鬆教養?

    其實「萬用」的教養法不是沒有,而是父母不敢用。

    這個萬用的教養法則就是「不管」孩子。

    聽到「不管小孩」,許多人就膽怯了。

    《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說得就是「不管」的教養,將會如何改變孩子,又將孩子帶領到什麼樣的境地去。

    作者黑幼龍老師,是中文卡內基訓練的創辦人,是現任卡內基訓練台灣地區負責人。台灣400年來最有影響力的200人之一,長期致力推廣親子「慢養」教育理念。

    在我養育孩子的短暫11個年頭,我將「薩提爾模式」導入家庭的教養之中,越推行,越有一股很深的感觸,孩子很聰明,她們需要的不是大人教,她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世界這麼大,人生這麼長,何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父母的不管,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基於一種愛與信任,「我深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受傷了,你知道我就在這兒陪你」。

    哪個孩子成長過程不受點傷?不發生點失敗?不產生點迷惘?

    既然這些都不會消失,父母還教什麼呢?世界上有個名為「現實」可以代替我們去教育孩子,我們只要放手讓孩子去闖蕩,當孩子最穩固的靠山就行了。

    曾經有個歐洲的教育家對美國的老師說,你們的教育像是挖寶藏,挖掘到寶石後,幾經雕琢磨練,最後讓它成為一顆閃亮亮的鑽石。而我們歐洲的教育像是在種花、種樹,不管是玫瑰、康乃馨還是菊花,種類很多,顏色和品種也很多,她們可能長在山坡,可能在平原,也可能在低谷,不管它們在哪裡生長,它們都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這是我很喜歡《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裡的一個小段落,他將每一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寶藏,做了立體的詮釋,這樣的信念,一如薩提爾女士對所有人的信念。

    這本書,是一個已經走過風雨走過教養之路,如今已經八十一歲的黑幼龍老師所寫,他的教養哲學讓他的四個孩子(三男一女)都受惠,四個子女如今各個有成就,也各個都成家立業。老大是耶魯大學碩士畢業,如今是台灣卡內基的執行長。老二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醫學院畢業,如今是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副院長。老三(女兒)的成績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第一名,本來可以進入羅耀拉大學法學院畢業,但她選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如今是三個孩子的全職媽媽。老么則是史丹佛大學碩士畢業,創辦過公司,如今是創投工作者。

    這些看似傲人的學經歷,背後有著只有父母才能品嚐的苦楚,比如老二小學經常惹禍,選擇伴侶也選擇離過婚並且大他五歲的女子,結婚後有了自己一對兒女之後,還決定去柬埔寨領養一名孩子。

    至於唯一的女兒呢,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化妝、打扮、捲頭髮、夾睫毛、塗口紅,然後結交男朋友,如今的丈夫就是中學時的男朋友。

    叛逆又聰明的孩子,如何教?

    這樣的孩子,父母越想管教,孩子就越叛逆,因為他們早已有著自己的想法。所以,「不管」才是最好的「管教」。

    黑幼龍老師將最終的教養「結論」,倒著回放這些路徑,讓所有父母明白,真的有一種教養方式無須拆解步驟,也無須背誦,適合所有孩子的教養方法。

    放手「不管」,爾後「陪伴」,亦是我目前體會最溫暖也最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養哲學,因為每位孩子都是如花朵般的植物,而每位父母只要成為用心的園丁就可以了。

    願我們成為真誠的園丁,陪著原野的孩子們。

    博客來現在為這本書做限時優惠「折價券」

    只有這本書才有,只要在期限內8/25-9/01

    購買《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不含電子書)

    結帳現領現折20元!

    記得先領折價券再下單:https://bit.ly/3sFynzl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reurl.cc/Dg0rRm

    ============

    「週末書房《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贈書活動」

    1. 參加資格:所有粉絲

    2. 參加辦法三步驟:

    ✅ 在『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粉專上按追蹤

    ✅ 將此文章”公開”分享,並寫下「一本很想讓人一探究竟的教養書《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不管孩子真的很有用+分享自己實際的親身經歷」,例如:不管孩子真的很有用,以前吃飯都要一直叫,自從不管之後,小孩反而主動問什麼時候要吃飯)

    符合以上三個動作,隨機抽出兩名,獲得《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一本。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9/3(五)23:59 止。於9/4(六)的「週末書房」公布幸運得獎名單。

    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約兩週內就會收到好書囉。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歐耶老師經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1 21:00:39
    有 493 人按讚

    因為肺炎疫情,全台灣本週三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許多公司則實施遠端工作,而台灣人宅在家救台灣,將迎來第一個週末。
     
    今天陳時中則在記者會表示,希望民眾週末減少外出、避免聚會,週末兩天若能將人員流動降到最低,切斷傳染鏈,對防治疫情有相當幫助。
     
    老實說,這五天都在家工作,導致對明後的週六、週日特別沒感覺(反正都是在家),而宅在家追劇、看片應該是本週末非常好的消遣活動。延續週二的舊文重推,這陣子會持續不定期在本版和大家聊聊我非常喜歡,且能在串流平台看到的電影,刷刷存在,提醒舊雨新知這些電影或重溫,或新看,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週二推薦《#婚姻故事》,今晚就推薦《#她們》。在評論《她們》之前,先簡單介紹這兩部作品的導演關係。
     
    《婚姻故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她們》導演葛莉塔潔薇,目前處於穩定交往關係,育有一名孩子。這對佳偶於去年憑藉上述這兩部作品,雙雙入圍奧斯卡,是目前北美影壇最受矚目的情侶之一。
     
    兩人在劇情長片的首次合作,應該要追溯到諾亞鮑姆巴赫 2010 年推出的《愛上草食男》,葛莉塔潔薇在片中演出「Florence Marr」一角。值得一提的是,《愛上草食男》是諾亞鮑姆巴赫和前妻珍妮佛傑森李共同編劇,珍妮佛傑森李同時是此片監製,也在其中演出。
     
    到了 2012 年,葛莉塔潔薇則主演諾亞鮑姆巴赫的《紐約哈哈哈》,多數觀眾應該也是因為這部片認識這對組合,不過到了這時候,葛莉塔潔薇除了演出之外,也首度和諾亞鮑姆巴赫共同編劇,2015 年的《紐約新鮮人》同樣維持此模式。
     
    2017 年,葛莉塔潔薇首次獨立執導劇情長片《淑女鳥》(她在 2008 年有聯合執導《Nights and Weekends》),大獲好評,隔年成為奧斯卡史上第 5 位提名最佳導演的女導演。2019 年便挾著強大卡司陣容,導出新版《Little Women》,以導演身份一舉躍入全球觀眾眼前。
     
    同樣是 2017 年,諾亞鮑姆巴赫則有進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邁耶維茨家的故事》(那屆坎城還讓 Netflix 角逐金棕櫚),再來就是 2019 年,在威尼斯主競賽單元首映的《婚姻故事》,也收穫多數影迷的極佳評價。
     
    至於兩人未來的作品計畫,則繼續互相幫忙。諾亞鮑姆巴赫執導的新片《White Noise》,將由葛莉塔潔薇主演(還有亞當崔佛);葛莉塔潔薇執導的新片《芭比》,將由諾亞鮑姆巴赫共同編劇。
     
    綜觀諾亞鮑姆巴赫、葛莉塔潔薇這幾年的創作軌跡,會發現這對佳偶的愛情相輔相成,且能量豐沛,聲勢蒸蒸日上,作為這對才子佳人的影迷,只有無限祝福。
     
    🎬以下為《她們》評論:
     
    葛瑞塔潔薇揮別《淑女鳥》的初試啼聲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的《她們》更顯自信,全片散發著迷人、雋永的古典魅力,葛瑞塔潔薇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將馬區家四姊妹的成長歷程,裝訂成一本乘載著回憶的手工精裝書,精致、細微地幽幽道出愛情、家庭、女性、抱負、婚姻等等面向,雖然極富沈甸的厚重之感,卻溫暖地包裹人心。
     
    葛瑞塔潔薇最大膽同時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剪接」。對比 94 年的版本,葛瑞塔潔薇捨棄了常見的線性敘事,以自由度極高的非線性敘事,將今日與往昔七年時光的差距重新拼貼組合,靈動地交錯對比,揮灑出前後對照的「雙時空」,此作法使得《她們》極具創造性,對比舊版的平鋪直敘,葛瑞塔潔薇在此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力,情緒更為飽滿,深富渲染性。
     
    在今昔交錯的「雙時空」敘事下,葛瑞塔潔薇刻意將攝影機運動方向左右變換,精準地以好幾組工整的對稱剪輯,不斷明示這群小婦人遭遇的困境與心境,映襯出苦澀與美好。諸如喬初回老家,獨自在街上行走的沈重感(行李掛身的包袱),下一顆鏡頭馬上切換四姐妹在街上的歡笑,並呈現輕盈感;喬與病重的貝絲在海灘上談心,對比的是四姐妹與四公子的戲水;劇場俱樂部的嬉鬧收到羅禮的鑰匙,換來的是人去樓空獨自打開信箱的蒼涼。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與死」的對比,貝絲兩次重病的結果,都是以喬熟睡時的臉龐特寫開展,喬夢醒、下樓,這兩場戲幾乎是同樣的分鏡與鏡位,不同的是喬的腳步從倉促化為沈穩,可看做角色成長的轉變,更能讀出貝絲生與死的結果,葛瑞塔潔薇細膩地呈現死亡降臨時的感受,蘿拉鄧恩飾演的母親一轉身,身後的貝絲已然缺席。
     
    除此之外,葛瑞塔潔薇也對比了四姐妹在「選擇」後的生活樣貌,喬選擇獨自在紐約教書、梅格選擇與老師結婚後的貧窮、艾美選擇前往歐洲修習藝術活躍社交圈、貝絲因良善選擇照顧弱勢染上猩紅熱而後身體每況愈下,四姐妹都在自身特質的選擇下走向彼端的未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葛瑞塔潔薇做的只是交互剪輯,將「選擇」與「結果」的概念強而有力地具象化。
     
    這些對比,都是葛瑞塔潔薇身為導演,更擅於利用影像說故事的醒覺,不過此等剪接方式,在一開始觀眾尚未入戲的狀況下,或許會將距離拉遠,使得需要耗費心神解讀時序,但葛瑞塔潔薇這次的大破大立,仍舊值得肯定。
     
    除了剪接,葛瑞塔潔薇同樣懂得利用「色調」做出對比,七年後的現在是冷冽、灰色調,七年前則是溫順、暖色調,拆開檢視,葛瑞塔潔薇刻意為之的結果,便緩緩述說了韶光荏苒,成長的苦澀滋味,此種滋味,更是本片藏在女性主義大旗下的另一道鮮明主題,而喬的這句獨白:「我想念過往的一切。」,舉重若輕地點題,餘韻繚繞。
     
    縱看《淑女鳥》和《她們》,即使年代不同,但主題核心都不脫青春少女的成長紀事。電影藝術往往是真實經驗的再造與複製,導出《淑女鳥》的半自傳作品後,不難發現葛瑞塔潔薇將自我投射進《她們》,不管是 19 世紀還是 21 世紀,加州、麻州還是紐約州,葛瑞塔潔薇都透過手中的筆,肩上的鏡頭,超越時空,直指當代,雜揉了女性的理性與感性、迷惘且自信、柔軟而堅毅的百種姿態。
     
    這群小婦人也同樣活在潔薇編劇的《紐約哈哈哈》、《紐約新鮮人》中,宏觀地提煉出女性的真實樣貌。這正是幾百年來人們的共同經驗,葛瑞塔潔薇的《她們》也映照出處於成長階段與成熟時期的眾生相,極富普世性。
     
    此外,葛瑞塔潔薇也透過蘿拉鄧恩與黑人女性的對話,進一步點出南北戰爭對美國感到羞恥的自省,外表是男性的戰爭,內在卻由女性承接,進一步寫出男女於戰爭中的位置,畫龍點睛般的論述,這是 94 年版本未見的。葛瑞塔潔薇也懂得嘲諷與幽默,在創作者與評論者間做出詼諧的互動關係(喬與教授的爭執),似乎大聲疾呼地「警告」這些自以為是的書(影)評人,更拿勃朗特三姐妹下手(知名英國文學三姐妹),這些都是葛瑞塔潔薇在沈重之餘的輕鬆之筆。
     
    最後,當 94 年版和原著小說的結尾都是喬與教授結婚,在傘下相擁、熱吻的互訂終生作為圓滿結局,葛瑞塔潔薇的《她們》顯然不同意此走向,特地將這段結局做出巧妙改編,以虛構小說(Fiction)的意象與現實做出區隔,標新立異地讓喬在書中互許終身,自己則持續於現實生活獨走,此更動既滿足了書迷,同時充滿喬的人設風骨,更以原著作著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呼應喬的狀態。
     
    而喬重返出版社,與主編攻防,這時的喬已無生澀與稚嫩,游刃有餘的在出版社將馬區家的故事完整收束,而片頭男性的權力支配,片尾女性的拍板叫陣,遙相呼應男女地位從絕對的「上與下」逐漸轉換成「平等周旋」,此時此刻的喬,在生命的積累中,已然長成屬於她的特有樣貌。
     
    不管喬是否為了銷量同意主編將結尾修改成符合時代的「完美結局」(結婚),喬都已做出溫柔的妥協,當時喬在貝絲死亡後感受「渴望被愛」的那份「寂寞」,正是影片最後的反思,葛瑞塔潔薇並非一味執拗地否定「婚姻」(也利用姑姑、梅格的價值觀平衡了喬),經歷過「寂寞」、「被愛」、「愛人」的洗滌,反而能精確地知道箇中差異(正如同媽媽問喬是否愛羅禮),並做出選擇。可以想見喬的未來,對於愛情有了主見,不再只是附屬男性或隨波逐流於時代底下。
     
    對於葛瑞塔潔薇而言,或許生活並非永遠只有愛情與婚姻、家庭和孩子,葛瑞塔潔薇橫跨幾世紀譜寫出心中的小婦人,不卑不亢地告訴女性能害怕、能退縮,但也請保持果敢與溫柔,抓住榮光與財富,無論童年或成年,不斷與自我對話、她人共處,希冀最終能走出一條屬於「她們」的康莊大道。
     
    《她們》能在 #Netflix 、#myVideo 等串流平台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