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歐文立可帶替換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歐文立可帶替換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歐文立可帶替換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歐文立可帶替換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02的網紅連我爸爸都沒有打過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アタシらは催眠ガスだと聞かされてコロニーにあれを》 228事件,都是外省人欺負了本省人, 現在,都是中國人欺負了台灣人, 都是外勞欺負了台灣人, 都是那些跟中共建交的國家欺負了台灣人, 你不支持這個聲音, 你就是跟社會唱反調, 你就是民主之敵, 你就是共產黨同路人, 你是舔共產黨屁股的賣國賊,...

  • 歐文立可帶替換帶 在 連我爸爸都沒有打過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19 14:39:21
    有 208 人按讚

    《アタシらは催眠ガスだと聞かされてコロニーにあれを》
     
    228事件,都是外省人欺負了本省人,
    現在,都是中國人欺負了台灣人,
    都是外勞欺負了台灣人,
    都是那些跟中共建交的國家欺負了台灣人,
    你不支持這個聲音,
    你就是跟社會唱反調,
    你就是民主之敵,
    你就是共產黨同路人,
    你是舔共產黨屁股的賣國賊,
    你就是開戰時該被拿到前線去擋子彈的人肉盾牌,
     
    面對中共,我們已經獲勝,我們將會獲勝,我們必定獲勝,我們不會失敗,
    甚至這已經不是敗不敗戰的問題,
    失敗主義者與投降主義者,就是畜牲,就不配被當人看。
     
    不想參戰的人,就不配被當人看。
     
    你今天納粹了嗎?
     
    #有民主真好
     
    下文轉自: https://matters.news/@tbshopping818/%E5%AD%98%E6%A1%A3-%E8%BF%99%E4%B9%88%E5%A5%BD%E7%9A%84%E4%BA%BA%E6%B0%91-%E4%B8%8D%E5%80%92%E7%82%B9%E9%9C%89%E9%83%BD%E5%AF%B9%E4%B8%8D%E8%B5%B7%E4%BB%96%E4%BB%AC-zdpuAnA1WyvBYLTLn923Zqorx2TED9dCzUJiQEhgTe6XZXHqB
    ==========
    這麼好的人民,不倒點霉都對不起他們
     
    大家都知道,納粹德國幹了很多壞事,侵略了那麼多國家,殺了那麼多人,甚至搞出種族滅絕這樣的罪孽。但我一直對一個問題很好奇,那就是:二戰的時候,德國老百姓是怎麼想的?
    他們一直把自己當成文明人,周圍國家也覺得德國人是文明人,那他們當時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呢?
    換成其他國家的老百姓,會表現得比他們好麼?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咋想的?

    從開戰的時候說起吧。
    現在我們都知道,德國入侵波蘭,二戰正式爆發。這是大家現在這麼說,回到1939年的時候,沒有幾個德國人覺得德國欺負了波蘭。
    相反,他們覺得是波蘭欺負德國。
    不是一個兩個德國人這麼想,而是幾乎所有的德國人都這樣想。
    德國報紙和廣播上說了,波蘭軍隊穿越國境線,挺進5公里,襲擊了德國電臺,殺死了德國人,還大喊“波蘭萬歲!”呢。
    這不是欺負人是什麼?
    德國報紙和廣播上又說了,波蘭人迫害、槍殺境內的德裔人,成群成群地拿機關槍突突。
    這不是欺負人是什麼?
    你會說,這是騙人嘛。波蘭侵略德國,就像說立陶宛欺負俄國,盧森堡入侵法國一樣荒唐,誰會信?
    可是德國人真的信。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輿論封鎖。
    但這種封鎖其實並不嚴重,德國人還是可以隨便聽外國電臺的。再說歐洲這麼小,來往那麼頻繁,要是願意的話,他們是可以翻wall得到外部資訊的。但是他們聽到了也不信。就算有個別人心裡頭有懷疑,也不敢說啊。
    ——我們的領土被侵犯,我們的同胞被殺害,你居然出來說風涼話,你還有人性嗎?!
    ——波蘭人哪一天殺你全家的時候,你就知道好歹了。
    所以,最激烈的反對也就是當回理中客:波蘭人這麼欺負咱們,咱們一定要還擊,但是還是要注意一下世界和平,不要打起大仗啊。
    戰爭打起來以後,德國人勢如破竹。佔領波蘭後燒殺搶掠,殺人無數。幾個月內殺掉了至少十萬波蘭老百姓。那德國市民咋想的啊?
    他們想的是:波蘭人搞了針對德裔居民的大屠殺,是在太壞了。
    德國外交部說,5萬多德裔居民被波蘭人殘忍殺害。這個數字完全是胡說八道,但是德國人都信了。所以德國人腦子裡一直有個“波蘭屠殺”。這個屠殺可不是德國人殺波蘭人,而是波蘭人殺德國人。誰也不敢懷疑這個數字,除非你想被罵成“舔波蘭人屁股的賣國賊”。
    所以,德國人都在批評納粹政府。批評它對波蘭人太溫和,殺的太少,太仁慈,沒有執行公平的正義。(順便說一下,波蘭人二戰期間死亡五六百萬)
    到了1943年,戈培爾想拉攏一下波蘭,想要來個德波人民大團結,攜手抵抗蘇聯人的大好局面,結果德國老百姓還不答應,說戈培爾你忘了“波蘭大屠殺”了?
    戈培爾也不好出來闢謠,當時也頭疼。

    不過公平地說,德國人確實不喜歡打世界大戰。懲罰波蘭是對的,打世界大戰就有點危險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太慘烈了。為啥英國法國對希特勒那麼慫,搞什麼慕尼克妥協?其實就是一戰打怕了。其實德國人也打怕了,所以一說對法國英國宣戰,大家都不太歡喜。誰知道一打就把法國打垮了,英國也逃跑了。這下德國老百姓放心了,徹底高興了。
    那德國老百姓對法國人、英國人啥態度呢?
    德國人不怎麼恨法國人。
    在德國人眼裡,法國人有點可笑,但不兇惡。有個德國兵就給妻子寫信說,他們一路挺進法國,在路上碰見幾個法國人。法國人問德國兵:你們去哪兒啊?德國兵說:去巴黎!去找你們的總理達拉第!法國人捂著臉跑開了,一面跑一面嗚嗚哭:啊,不幸的法國!最不幸的法國!
    德國兵沒憋住笑。
    德國兵真進了巴黎以後,跟土包子進城一樣,泡咖啡館,參觀大教堂,買票看歌劇,覺得法國人雖然可笑,但是文化建設搞得還是不錯的。
    那麼對英國呢?
    在二戰前,德國有一種崇拜英國的風氣。希特勒就很崇拜大英帝國,對英國的東西很有好感。他一直念念不忘和英國講和,邱吉爾拒絕的時候,希特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震驚。
    希特勒是這樣,德國普通老百姓也是這樣,德國風氣就是如此。德國人一直覺得英國人很牛,很文明,可他們怎麼就是不理解我們德國人這顆熱騰騰的心呢?

    在二戰期間,德國劇院還是不斷演出莎士比亞。希特勒就很喜歡莎士比亞,對此頗有研究,他說英國人演的莎士比亞戲劇反而是全世界最爛的。轟炸倫敦那個季度,德意志歌劇院就演了三出莎士比亞,三出蕭伯納。在1944年,英國對德國進行大轟炸的時候,柏林還在上演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買到票的德國人穿過廢墟和“臉上濺滿鮮血的民眾”,去看莎士比亞。
    德國人真正鄙視的是東方人。

    波蘭入侵了德國,結果遭到了反擊。那蘇聯呢?
    德國跟蘇聯簽了互不侵犯條約才兩年,怎麼就打起來了呢?德國老百姓咋想的呢?
    德國人想:蘇聯一直在挑釁,元首不得不做出回應。而且元首怕大家擔心,一直把這件事深深地埋在心裡,忍辱負重,最後不得不回應,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德國報紙號外上的標題是:“我們的元首!他獨力承擔,不讓人民煩憂!”
    老百姓的感歎是:“同情元首,他不得不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瞞著他的人民”。
    如果這事發生在英國,或者美國,老百姓會質問總統或者首相:“你憑什麼在這麼長時間裡一直瞞著我們?”可是在德國,人們的反應卻是同情元首,他“不得不”瞞著我們,多可憐!
    人一旦給自己弄出個元首,就會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
    小孩子問大人:世界上有沒有聖誕老人呀?大人說:有!等到孩子長大了,想起這段對話,心裡還是暖暖的。
    德國老百姓問元首:我們是不是要和蘇聯交朋友呀?元首說:是!等德國老百姓勝利了,想起元首的回答,心裡也是暖洋洋的。
    這麼好的人民,不倒點黴都對不起他們。

    猶太人也是一個問題。
    德國人到底知道不知道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
    大致來說,還是知道的。細節可能不確定,但是總體來說,他們知道猶太人都會死掉。
    說德國人到了戰爭結束後,才知道種族大滅絕,那是撒謊。
    在戰爭期間,已經流傳了很多小道消息。柏林就有笑話說,歷史上有三個最偉大的化學家,耶穌把水變成了酒,戈林把黃油變成了大炮,希姆萊把猶太人變成了肥皂。(順便說一句,希姆萊沒有這麼幹。他第一次聽說這事以後非常吃驚,下令以後屍體只能掩埋和焚燒,不得做這樣的利用。)
    十幾歲的孩子踢完足球,去洗澡的時候還會開玩笑說,這些綠色肥皂裡有多少猶太人。老百姓不完全相信,但肯定是模糊知道一些的。
    有人反對麼?當然有。
    在德國一直有反對希特勒的人,也有一直反對種族滅絕的人。這些人裡,最堅決的是鐵杆左派。不管我們現在怎麼笑話白左,但是在當年,左派確實是反對種族滅絕最堅決的一批人。
    其次是教徒。而且總體來說,天主教徒要比新教徒態度更堅決些。天主教主教們有點懦弱,但是在原則上是站在同情猶太人這一面的,反對濫殺無辜。

    當年希特勒在國內推行安樂死計畫,秘密處死精神病和殘疾人,就是天主教主教挺身而出,在佈道的時候公開譴責這樣的事情,最後希特勒中斷了這個計畫。
    在另一個極端,也有真正的活畜生。
    戰爭中期一個德國婦女到了波蘭,跟當党衛軍軍官的丈夫團聚。有一天,她買完東西回家的時候,看見六個猶太孩子,幾乎一絲不掛地蜷縮在路邊。她馬上停下車,把這些孩子帶回家,給他們吃的,然後等丈夫回來。丈夫就是沒回來。她就“準備自己來解決”。她拿出家傳的老左輪手槍,帶著孩子穿過樹林,排成隊站在溝渠旁邊,對著他們後脖子逐一打死。她記得打死兩個孩子以後,其他孩子“開始哭”,但是聲音不大,“只是啜泣”。
    當然大部分德國人沒這麼極端,但是他們對滅絕猶太人也是默認的。可能不贊成,但也不激烈反對。
    在當時,排猶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即便是不贊成種族滅絕的人,也認為猶太人是壞的,是反德國的。
    幾乎所有的德國人都認為,戰爭是猶太人策劃的。蘇聯被猶太人控制了,英國被猶太人控制了,美國也被猶太人控制了。這種話現在看來簡直荒唐,可在當時,真的幾乎所有德國人都相信,至少半信半疑。
    沒有人敢真正為猶太人說話。在戰爭初期,有一個德國婦女坐電車,上來了一位猶太老婆婆,站都快站不住了。這位婦女起身給她讓座。結果呢?電車裡所有人都高聲指責她:你還有沒有點民族自尊心?你還要臉麼?電車司機停下車,勒令這位婦女下車。婦女掩著臉,抽抽搭搭地下車了。
    在這個大環境下,如果你是德國人,你會怎麼說?猶太人是德意志民族的敵人。所有人都這麼認為,你不這麼認為就是不要臉。你最多說:哎呀,把他們趕走就是了,何必殺光呢?事情是好事,但過頭了也不好。
    你如果說:猶太人是無辜的,或者哪怕你退一步說,即便有的猶太人是壞的,他們的孩子也是無辜的。你就是在挑戰社會共識。
    不要以為堅持自己的良心很容易。當自己的良心和社會共識完全相反的時候,能認識到自己的良心就很困難了,堅持自己的良心需要巨大的勇氣。

    但是對猶太人問題,德國人也有後悔的時候。
    那是在他們挨轟炸的時候。科隆就被炸了個稀巴爛,傷亡極其慘重。面臨炸彈,老百姓甚至對親愛的元首都有點不滿了。有位科隆姑娘就提醒弟弟說:在這裡,最好別說‘嗨,希特勒!’否則可能會被人打耳光。很多納粹官員上街的時候也不敢戴黨徽了。
    接著柏林也被轟炸了,漢堡也被轟炸了,一大串城市都遭殃了。
    這個時候,德國老百姓念叨起了猶太人。
    他們想起了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說現在挨炸是“報應”。但不要搞錯,他們說的不是上帝來報應他們,而是說猶太人在報復他們。
    德國老百姓深信英美是被“猶太財閥”控制的,因為我們殺了猶太人,所以英國美國來轟炸我們。咱們當初要是不殺那麼多猶太人就好了!“我們對猶太人幹過的事兒”成了大家的心病。
    這跟道德感沒關係,跟內疚也沒關係,就是覺得自己惹了禍了。
    不少德國人都希望拿猶太人當人肉盾牌。他們覺得城市裡要是有猶太人,英國飛機就不會來炸他們。有人造謠說,維爾茨堡一直沒挨炸,因為有城裡猶太人,現在完了,當官的也不知道怎麼想的,把最後一個猶太人也運走了,現在要挨炸了。
    這時候,德國老百姓開始覺得,要是老天再給一次機會的話,德國對猶太人不要那麼凶。可是已經晚了,“我們回不去了”。

    越往後,納粹的聲望越下降。老百姓不再相信報紙和廣播了。
    戈培爾自己也說,看看咱們宣傳的是個啥?
    戰爭第一年:我們已經獲勝;
    戰爭第二年:我們將會獲勝;
    戰爭第三年:我們必定獲勝;
    戰爭第四年:我們不會失敗;
    老百姓怎麼會相信我們?
    元首的聲譽也受到了影響。但是碰到了什麼不好的事兒,德國人還是會說:“要是元首知道這事就好了”。1944年,希特勒被刺殺,炸傷了一條腿。這次事件讓希特勒的聲譽再次直線上升。盟軍從不同時期的戰俘裡做過調查,發現刺殺前希特勒的信任率是57%,刺殺後上升到68%。
    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話,吃敗仗的領袖說不定會被替換,但是在德國,沒有幾個人想要替換希特勒。就算是不喜歡希特勒的人,大多也覺得等戰爭過去以後再說,在危機時刻只能依賴希特勒。他們一向不知道沒有元首管著會怎麼樣,在如果危機關頭更不敢沒有元首管著了。

    他們對元首喪失忠誠,是在德國本土被大規模入侵,一切希望都破滅之後。這個時候,他們也談不上反希特勒還是擁護希特勒了,因為實在顧不上了。現在完全就是動物性的求生。
    老百姓能往西邊跑就往西邊跑。都知道德國要完了,難民都想跑到英美佔領區,離俄國人越遠越好。德國到處都是俄國人怎麼殺德國百姓的傳言,但從沒有人傳英國人、美國人殺人。
    他們也知道德國和俄國之間仇恨太深了。

    在蘇占區,德國人確實過了一段可怕的日子。饑餓,逃難,無家可歸,還有無數婦女當著丈夫和孩子的面被蘇聯士兵強姦,沒有任何辦法。
    但熬過這一段日子之後呢?德國人怎麼看待二戰呢?
    在當時,大部分德國人忙於自憐,顧不上懺悔。他們當然知道了集中營,奧斯維辛,知道了在東線的大屠殺,但是他們沒有多少負罪感。
    在極權統治下,人們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一個人放棄了自由,也就放棄了責任和道德。
    很多人甚至在懷念希特勒。一片混亂中,他們想回到那個自己不需要負責的年代。美國人做了11次民意測驗,結果發現47%的人認為“國家社會主義(納粹)是個好思想,就是沒執行好”。元首本意是好的,就是做沒做好。在西柏林,這個數字甚至高達68%。
    這種想法是被一點一點消除的。在聯邦德國,人們不得不學會自己做決定,學會自己為自己負責。而在民主德國,人們還是沒有學會。即便今天,同情納粹的光頭党還是集中在東德。這後面當然有各種原因,但是有沒有自己為自己負責的習慣,肯定是其中一個因素。

    不知不覺這個文章已經拖得很長了。對於一篇公眾號的文章來說,已經太長了,我必須得結束了。可是在結尾,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因為整個事情怎麼看怎麼荒唐。
    德國人是文明人麼?我想是的。他們聽巴赫,看莎士比亞,讀歌德。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為什麼會相信是波蘭侵略了德國?他們為什麼會相信猶太人是戰爭的罪魁禍首?他們為什麼讓那個德國婦女下電車?他們為什麼忽然置身於一場戰爭的時候,還會同情元首?他們猜到了種族滅絕,但為什麼並不在乎?在這麼多災難之後,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覺得納粹是個好思想,只是執行壞了?
    這跟文化肯定有關係。中歐文化確實有一些問題。比如就算在30年代,我們也很難想像英國會出現一個希特勒式的人物。但是我覺得這是次要的。
    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處在那個環境下,也會如此行事。
    我對此深信不疑。
    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永遠不要進入那個環境。
    永遠不要用集體的聲音淹沒個體的聲音。
    永遠不要放棄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念頭。
    永遠不要把自己當做孩子。
    永遠不要相信聲音大的就是正確的。
    永遠有懷疑的能力。
    永遠有懷疑的勇氣。
    永遠不要把自己完全交出去。

  • 歐文立可帶替換帶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4-18 19:00:00
    有 63 人按讚


    【兄弟戰報】0417(晚場)對Lamigo
    ‧‧
    先說結論,這是個對於兄弟來說非常不應該的周末,一切都從4月16日的七局下、8比4派上彭識穎開始亂了調,彭識穎那局掉3分,導致兄弟必須在隔天有雙重賽、而且還是悍德先發的情況下,用掉勝利組;為什麼要強調悍德先發?因為悍德先發你大概就必須提早準備牛棚上班,而除非你已經提早放棄,或是認為兄弟可以超級大比分領先到最後,本季其實屢現危機、疲態的勝利組,在隔天的午場幾乎肯定會有需要派上場的機會。
    ‧‧
    而當你真的逼不得已在4月16日的比賽用掉勝利組之後,第一個個人的疑問是能不能調換午場晚場的先發,讓至少通常都能吃到5局的歐文丟午場,避免午場燒光牛棚,也讓勝利組有更多休息的時間─哪怕只是4到5個小時,在這種隔日賽,也是非常珍貴;結果,4月17日的午場,兄弟提早打爆了羅曼,在3局上取得了9比3的領先,但是悍德也不怎麼讓人意外地,在3局投完下場前就幾乎全部吐回去,讓剩下除了潘韋辰、許銘傑外的牛棚全部都再上來操練過一次,偏偏遇到對面的Lamigo有一個鄭承浩橫空出世吃了4局多。
    ‧‧
    因此這裡個人第二個疑問就是,當然你單純看4月17日午場,7局下、領先2分,確實該是勝利組牛棚出來的時間,但是如果考慮到前一天晚場彭識穎、謝榮豪跟陳鴻文都出來過,考量到疲勞狀況,這三個人仍然是牛棚當下最好的三個投手嗎?謝榮豪跟陳鴻文先不提,光是彭識穎的部分,就不該讓他在前一天晚場已經表現下滑的情況下,隔天午場再在如此高張力的局數上場,也可惜了王梓安、江忠城跟官大元在4到6局聯手守成的結果。
    ‧‧
    到了晚場,歐文投5局失4分無論如何說不上優秀,看得出來整個配球上,他很希望能夠盡量精簡球數、Pitch to Hit,讓自己投球局數拉長,減輕牛棚負擔,但午場開始也是整個火燙的Lamigo打線雖然沒有造成重傷害,卻讓歐文的投球數很紮實地被消耗,不過投完5局留著8比4的領先,也算是勉強合格;接著換上潘韋辰一個人都沒解決就狂掉3分,這個調度本身沒錯,但問題可能是為什麼剩下那個可以換的人是他,接著官大元上來守住一局,然後午場表現不錯的江忠城上來掉2分、比賽逆轉。
    ‧‧
    接著教練團硬撐著讓許銘傑投完最後的局數,至少守住底線,沒有讓勝利組再上來這點還是該給最起碼的交代,但是回到前面的疑問,你與其讓勝利組在午場貢獻出很沒有效率的局數,倒不如讓他們有正常一點的休息,讓其他的人稍微多擔待一點局數,而保留一組完整的勝利組到晚場?本來看起來該是三連勝收場的周末三連戰,變成了1勝1敗1和,上周連續兩次在比賽後段追平甚至獲勝的運氣,似乎在這周全部吐了回去,雖然我們跟義大的勝差只剩下2場,但說真的上半季也才打了3分之1,千萬不要把下周三連戰搞得像天王山之戰一樣,燃燒殆盡。
    ‧‧
    終於,我們跟悍德說再見,而希克也拉上來一軍,球團也很快地又再找了第四個洋將來準備替換,不過這個洋將到底是為了替換誰而準備的,恐怕還很難說,而至於兩個最近因為傷兵而有了較多上場時間的潘萣翔跟蘇緯達,前者守備上有出現瑕疵,這是無可避免、養成過程中付出的代價,但是差別在當他是因為王勝偉受傷而上場,並非因為夾帶養成需求的調度上場時,你有沒有把他換下來的空間?
    ‧‧
    當王勝偉僅僅只是坐板凳休息、讓潘萣翔上場賺經驗值的時候,你的板凳戰力還是充足的,有著勝龜當中線替補,至少無論如何都還有這兩個可以壓陣上場,可以因應年輕選手一些不穩定的狀況,而不用擔心板凳就沒人了,這對於年輕選手在自信心上面的建立很重要,這也是為何筆者一直建議該更積極地透過陣容安排,讓年輕選手上場磨練,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先發選手受傷或疲勞、狀態下滑。
    ‧‧
    至於蘇緯達,他對於變化球現在的問題在於判斷、而不是揮擊,當他能夠判斷出變化球時,他帶往中間方向的揮棒功夫很紮實,但問題是他常常太晚才判讀出是不是變化球,導致被許多根本揮不到、轉向大外角區的變化球給引誘揮空,也因此要讓他成長,恐怕只有在一軍吃PA才有機會,到二軍大概比較不會有高品質的變化球可以讓他打。最後,看到許銘傑在勝敗關鍵的時候對決陳金鋒,對於跟我同一個世代的台灣球迷來說,無比地感動跟感嘆。
    ‧‧
    【作者專欄】
    www.sportsv.net/authors/ahutopian
    【更多的兄弟戰報】
    http://goo.gl/AXdsUc
    【更多好文歡迎加入KaLEL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aLEL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