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樂在其中造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樂在其中造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樂在其中造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樂在其中造句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37的網紅成語故事伴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新單集上架通知《EP27-破釜沉舟》 🌈本集節目由 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 贊助播出🌈 - 破釜沈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成語之一 但是在我尚未理解成語典故時 我一直以為是指斧頭的斧 原來它是指?! 賣個關子😁 請直接上podcast收聽找答案囉😁 為什麼我自己很喜歡這個成語? 大概是因為...

  • 樂在其中造句 在 成語故事伴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1 17:27:42
    有 92 人按讚

    最新單集上架通知《EP27-破釜沉舟》
    🌈本集節目由 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 贊助播出🌈

    -
    破釜沈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成語之一
    但是在我尚未理解成語典故時
    我一直以為是指斧頭的斧
    原來它是指?!
    賣個關子😁 請直接上podcast收聽找答案囉😁

    為什麼我自己很喜歡這個成語?
    大概是因為牡羊座的關係
    雖然常常三分鐘熱度
    但是一旦決定好某個目標或計劃後
    就會用最快的速度採取行動並且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好比這個podcast頻道
    原本只是一種玩票性的嘗試
    但是後來越做越有興趣
    索性推開身邊各種合作邀約與賺錢機會

    只要孩子不在身邊
    我可以從早上開始一直處理節目大小事情
    一直做也坐到傍晚準備料理晚餐才離開位子
    有好幾次進入到心流的狀態

    什麼是心流?
    它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當人們處於高度專注且樂在其中時,會產生忘記時間、忘記飢餓、忽略感受周圍事物的一種特殊感受。
    這時候也是創造力與效率絕佳的時刻!
    孩子身上是最容易發生的

    -
    這集成語典故內容相對單薄
    我使用些不同配樂來強調畫面感與情緒
    希望小朋友跟你也能樂在其中
    我自己很喜歡戰鼓的聲音
    就用些替代聲響來表現囉
    快點開底下連結前往各大podcast平台免費收聽👇👇
    🎧 https://pse.is/3f633g

    或是直接在以下podcast平台搜尋🔎『成語故事伴讀』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KKBOX podcast | Spotify | SoundOn | Firstory | Listen notes | Castbox | Mixerbox

    💓別忘了在podcast上按下『訂閱』或『關注』、『追蹤』
    手機將自動接收最新上架通知💓 訂閱是免費的喔!

  • 樂在其中造句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5-21 14:12:29
    有 34 人按讚

    〈台灣爺爺的大陸經驗〉

    #台灣爺爺坐輪椅去對岸#

    身邊去過大陸的臺灣長輩不少,
    但都是同一個理由。

    我說自己是珠海人的時候,
    他們都說噢噢噢珠海哦,很熟,
    一個月去好幾次。
    我好開心!你們知道我家鄉喔!

    問去珠海幹啥?
    他們說:「找妹啊。」

    去嫖的。

    #那爺爺去幹嘛的?#

    爺爺和上面的長輩不一樣。

    爺爺是我在世新認識的中文系老師,他知道我是廣東人,又有香港經驗,又可愛伶俐,便十分喜歡跟我天南海北,他聊到自己十年前去大陸的故事,像翻開紙張粘連的舊影集那樣,小心翼翼吹落一地灰。因為我和他都知道,哪怕是三年前的大陸,都和今日難以比對。

    爺爺腿腳受傷多年,出門長期需要借助輪椅,可以說是行動不便,還要有人時刻陪同照料,但即使條件這樣拘束,他依然有「親自去大陸走走」的心情。

    #西安古城牆和手錶#

    他2011年去了西安,古長安,文明發祥地,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爺爺想去看看西安的古城牆。

    我去年剛去,高而陡,我問爺爺:「你怎麼上得去?那裏沒博愛電梯欸!」他說他請了一位當地勞工師傅背他,上去之前他們講好價格。

    師傅背他上去以後,日頭下氣喘吁吁,他饒有趣味地指爺爺的手錶,說:「你這手錶很不錯。」意思很明顯嘛,他想要。爺爺忘記最後有沒有給他了。但他感覺很不好,他的印象是大陸人說話不算話,這明明說好了的啊!

    唔,確實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喜歡心血來潮,還會出爾反爾。必須承認錯誤。

    #杭州人喂貓#

    爺爺說他幾年前參加學術研討會,坐在他身邊的是大陸學者,杭州人,兩人不知怎麼地聊到了貓,對方說起杭州流浪貓很多,說這邊結束後要去喂,拿貓糧去喂。

    爺爺震驚了!貓糧,是貓飼料嗎?他說確實知道臺大有很多老師會用殘羹剩飯喂貓,這都夠了不起了,專門去買貓飼料喂流浪貓,真的讓他大吃一驚,進而刮目相看。「杭州真的蠻不錯的。」

    我很高興爺爺關注的重點是「杭州人會喂流浪貓」,而不是「杭州流浪貓多」

    爺爺有發現美的眼睛啊,
    所以他願意一次又一次來。

    #公園「喂鳥區」#

    「你們很喜歡喂動物。」是啊,和動物互動嘛。爺爺說他去一個公園,那角落有一個小小的立牌寫著「喂鳥區」,池塘邊柳樹下,那一片地方都是鳥,白色灰色大的小的。

    爺爺說那裏的鳥和大陸其他地方的鳥不一樣!它們不怕人,而且會吃人們投放的麵包和飼料。我說看吧爺爺,大陸不缺乏美,至少有「局部的美」。爺爺說他忍不住看了好久好久,還真的沒有人會去抓鳥。直到最後被一個中年男子打破了秩序。

    爺爺自稱孤陋寡聞,第一次知道世上有除了自貿區、經濟特區以外的「喂鳥區」。我說嗯啊,台灣有新店區信義區紅燈區,不會有喂鳥區,就我所知,臺灣每個地方的鳥都不怎麼怕人,但這一點,我們大陸鳥暫時沒辦法做到,所以我們需要開闢一個喂鳥區。

    #上海人黃浦江邊散步#

    爺爺去過上海,那天風和日麗,他們特意漫遊黃浦江邊。爺爺發現大家都走好快,難道去外灘除了看風景,還能繼續通往何處嗎?

    爺爺好奇,問同行的朋友:「我們來散步的嘛,而他們走這麼快,這麼急,是要去?」大陸朋友看了一眼,「啊?哦,他們也是在散步啊!」

    爺爺嚇壞,高呼:散步?用健走的速度在散步誒!

    噗哈哈哈!我大口珍珠整個噴出來⋯這個笑點真的要同時呆過臺灣和上海的人才能抓到,我真的笑了兩分鐘不間歇。

    #上海政府呼籲大家#

    爺爺說他去的那個時候,上海流行一種裝束,就是穿一整套睡衣出門。套裝睡衣,這是那段時間上海人的炫富style。可是平時這樣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算了,10年,上海世博會誒,全世界焦點誒。

    上海政府沒轍了,
    就透過媒體直接呼籲群眾:

    請大家聽話!不要再給我穿睡衣惹!
    不要吐濃痰!
    不要把口香糖黏在石階上!
    外國友人要來了!大家鼓足幹勁!
    先忍耐一陣子,別影響市容!

    爺爺說:當時臺灣媒體就笑啊,說大陸這種呼籲好丟臉。但他發現,欸真的湊效欸!大家真的就比較不穿睡衣、不吐痰了!整個畫面乾淨整潔!

    我說是的,我們愛窩裏反,
    但「對外」的時候異常團結一心。

    爺爺說不可否認政府哄小孩一般的呼籲真的有用嘛,當民眾無法自知自覺自控的時候,政府的直白「教導」就當真有用嘛!臺灣人就是好面子,有些話「不好看」,臺灣人就不要講。但明明最有效。

    臺灣人笑大陸治標不治本,可是他又說,如果連「標」都不改,「本」更要如何治?應該「標本並治」啊。先從教民眾不吐痰開始,教久了大家自己就不想要吐痰了。

    說到吐痰我整個key笑(臺語,失控),我說爺爺你知道嗎我從小就在腦海裏搜集不同人吐痰的聲音,因為覺得好好笑:有「赫⋯」「霍⋯」「可⋯」「哈⋯」⋯搭配不同的面部表情食用,真的笑死人。

    但現在越來越難收集到了,好可惜喔(?)。

    #臺灣爺爺在大陸變殘疾人#

    爺爺在大陸一定極其不方便,因為他是身障人士。而大陸暫時並沒有對身障人士友好的出行環境和社會氛圍。大陸在弱勢群體的人權意識這一塊,很不進步。

    但爺爺,我發現喔,人類「進步」的概念是被建構出來的:人的文明不是天生自知自發的、而是被教導和學習而來才具有具體意識的事。

    例如從小生活在大陸的身障人士看到殘疾人這幾個字,不會覺得有啥奇怪的,那就是對自己的稱呼啊,因為我就是身體有缺陷,殘疾沒錯啊!

    我那天看到朋友發了一張廁所的照片,說「好貼心喔!」原來是廁所裏設立了身障人士方便的廁所,但上面那大大扎眼的五個字:「殘疾人專用」。

    之前帶一個臺灣朋友逛超市,她看到保健品專區的時候直接笑噴:「你們這也太直白了吧!」我一看⋯是奶粉上面寫著「中老年人專用」。沒錯!大陸讀者可能看不出來,「中老年人專用」怎麼了嗎?

    其實這個笑點是在於臺灣比較不會出現這樣的字眼,如老、中、女等標籤,會被罵死:

    年齡歧視!
    性別歧視!

    商家被線民噴死,破產倒閉。臺灣人不這樣遣詞造句,這樣用會被告,告到褲子松掉。

    但大陸的中老年人不會有這種感覺,反而覺得誒呀專門為我準備的奶粉啊,好開心喔。正如我們從小坐公車,有的座位寫著「老弱病殘孕」,我們不會覺得不妥,老弱病殘孕們自己也就習慣了!對啊!我們確實老弱病殘孕啊!咋滴了?

    但臺灣不會那麼「直接」,人家很含蓄:是「愛心專座」、「愛心電梯」、「博愛廁所」。

    #台灣爺爺去吵架#

    爺爺那次去大陸還專門跟他們吵:「你們這直接叫我們殘疾人也太不好了吧!」

    大陸人說:「我們已經很進步了好嗎!我們之前都叫你們殘廢!」還一臉正義凜然。

    對不起⋯⋯我笑死了。

    爺爺講這件事的表情真的太好笑了,那委屈兮兮又被懟得啞口無言的問號臉簡直不要太傳神。

    關於臺灣的博愛座博愛一切...大陸人可能要說:「矯情。」

    其實,兩邊都有所經歷之後,
    便知道這不過是同一件事
    發展的不同階段罷了。

    #爺爺對北京的第一印象#

    他98年從深圳包車去廣州,在廣州買到北京水蜜桃,看了一下當時的廣州火車站,晃了一下決定不過夜。爺爺2011年去的北京,他說北京人都稱他「您」,說聽來感覺很舒服。我說爺爺,其實北京人罵髒話的時候也用您。

    他說哦這樣子,但他喜歡北京人講話的腔調,很有意思,很有韻味。

    #南京是我爸爸的家#

    爺爺說我的生日很好記,1216,正好是他爸爸忌日。我說你爸爸有一部分到我身上來了。爺爺說爸爸故鄉在南京,所以他去南京。當時搭計程車,他跟司機說「我爸爸南京人,今天我們回他家看看!」司機大哥很熱情說喔好啊好啊。

    到飯店的時候,問怎麼這麼久才到,說已經搭計程車了耶!一問才知道,那位司機大哥繞了三倍時長。

    爺爺說他當時好傷心喔!他明明跟對方說這是爸爸的家,他不遠萬裏都要來看看。對方卻宰他一筆。

    #小花在廈門遇到的事#

    爺爺,那是我14歲,
    第一次省外旅遊,去廈門。

    我們安排好一切行程,從火車站要搭計程車去曾厝垵,司機大哥聽了面露難色,搖搖手說「你找他們好了⋯那裏我不方便。」他指旁邊。

    我去問,結果沒人願意去!後來回到第一個大哥,他說「其實喔,不要去,我們都不敢去。那邊很多新疆人開燒烤店,會打架。」

    我朋友被嚇住了,說怎麼辦?

    對方說:「你們住鼓浪嶼嘛,安全。」

    可是現在訂不到了啊,旅遊季。
    他說他可以幫忙。
    朋友把行李搬過來,打算上車。

    啊?就這樣全改嗎?白花花的錢。我說等一下!立刻百度。結果發現⋯大家都遇到同樣的問題,旅客留言:「不要相信司機!他們是為騙你去合作的酒店!」

    原來如此。

    後來我們換了公車前往曾厝垵,一切順利。

    還有一次在北京,被一對假裝母女的南京人騙,說自己錢包丟了。後來我輾轉十一點多才回去,手機沒電迷路,是一位山東的北漂姊姊帶我回去,我們到現在還保持互動。

    #台灣人的慣性思維#

    爺爺聽了很驚訝,說怎麼到處都在騙。我說嗯爺爺,大陸和臺灣很不同的一點就在於,大陸非常多「意外」、「遭遇」和「突發狀況」,這一切都恰好是行程中最生動且令人難忘的部分!

    我來了臺灣之後,形成了一個思維慣性:「所有人都是好的,所有人都不會主動給別人添麻煩,所有人都自律守規矩」。

    但大陸不是這樣,你的腦子運轉得恐怕要更快更蜿蜒一點,神經要更加機敏一點,不然分分鐘翻車。

    #大陸比台灣更多元#

    正因如此,在大陸各地遊走的我,才總是感到滿滿驚喜,那一睜開眼就跟自己說「不知今天還會發生什麼離譜的事」的心情啊!

    若從人類多樣性的觀點來看,
    我當真是覺得在大陸比在臺灣來得「多元」

    我知道臺灣很好,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怎麼說呢,台灣大同小異,台南和台中給我感覺真的差不多,因為台灣人就⋯就「台灣人」嘛!

    同一個情境,我們基本上能猜出臺灣人下一句要怎麼說,下一秒要做什麼。這不是臺灣人boring的問題,是臺灣人太好了的問題⋯

    太好被「猜測」和「預設」。

    而大陸不按常理出牌,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什麼牛鬼蛇神奇葩都有⋯

    大陸各省性格差異簡直不要太大,
    大陸人的套路就是沒有套路。

    #說句幹話#

    說句要被臺灣人靠北的話:臺灣人自以為的南北部巨大差異,在我看來,就只是城市跟農村的差異而已⋯(好!來!靠杯我!)

    反過來講,臺灣人用「臺灣人」的框架來預設所有人,自然也是會當作「羔羊」宰殺而吃虧的。同時,也是限制了自己。

    而在受傷之後就把大陸人一棍子打死,也實在是少見多怪罷了。

    #爺爺你為什麼會想著去大陸啊#

    爺爺說是他的爺爺留下了一本手寫詩歌,記載了自己一脈的家族歷史,他對中文感興趣,樂在其中,看久了自然也產生了「尋根」的念頭。

    爺爺還有很多地方沒去過,我一直說「請來,乖孫我一定地陪!」爺爺說好,但要問過自己的看護,能不能受得住和他一起遠遊的身心壓力。

    欣賞中國的美,需要一雙星星眼,我很高興爺爺有著雙星星眼。中國之美不在廣闊無疆的整體,而在局部。這是我心中中國特有的「局部美學」,中國的美,在人性細微處,在枝葉末梢處,在高牆零落處,在山水逢原處。在一針一線,一花一草,一沙一石⋯

    中國的美,淤泥中現蓮花,煩惱中結菩提。看中國之美,心會變透,眼會變亮。

    要看到中國的美,難啊,亦不難⋯
    易啊,亦不易⋯

    爺爺還有很多地方想去的大陸城市。
    啊,真好啊,這就夠了。

    因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樂在其中造句 在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2-20 20:39:40
    有 1,008 人按讚


    先思考一個問題:年初訂下的目標,為什麼大半沒有完成?
    預計讀50本書、減重10公斤、完成一個學位、達成目標業績…

    很多想做的事情開始之後一再拖延,隨著時間大多半途而廢、不了了之,要怎麼改變?

    📙分享最近市場先生看的一本書,書名叫做《完成》,解決了我多年來的疑惑。

    ➡網誌好讀版:https://rich01.com/finish-goal-book/
    (以下大約2100字,閱讀時間3分鐘)

    這本書市場先生含寫讀書心得這次一共翻了3遍,
    它點出了許多自己的心理障礙。

    《完成》作者是一位目標管理教練,幾年前他出了一本書叫做《開始》(已絕版),認為許多人無法達成目標,是因為沒有跨出第一步,事情只要好好的開頭就能做完。

    但幾年後他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根本錯了,他開始了許多事情,但還是有一堆事情中途就放棄,
    檢討原因以及做了許多實驗後寫了這本書《完成》,告訴人們如何完成目標。

    為什麼你開始許多目標,但最後會選擇放棄?
    作者認為事情之所已沒辦法完成,是因為人們都有一些認知失調,

    分享4點書中我覺得想法上改變最大的重點:

    ➡問題1. 對自己的能力過度高估和樂觀
    實際上,很多人去報名馬拉松的人,連半馬都沒有跑過

    我們會覺得事情一定要做到非常好,
    比方減重一定要減少10公斤、一年要看100本書。

    於是一但過程不如預期,完美主義就會發作:

    「我進度落後,已經趕不上了。」

    「其它事情插進來,生活好多瑣事,我時間不夠。」

    「現在事情一團亂,沒辦法修正了。」

    完美主義最常用的藉口是:事情不完美了,所以我不再繼續。

    大多數人在訂目標時對自己的能力都過度樂觀和高估,
    因此在沒達到預期時給自己一個藉口放棄。

    ✔解決方法:接受不完美,設定完目標後先把目標砍一半

    甚至把目標砍到一半再一半,
    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可以看到事情的完成。

    大多數的目標都屬於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因此也不該認為自己可以一次達標。

    目標砍半可以是數字減半、時間加倍,
    總之你必須讓你的完美主義沒機會發作。

    ➡問題2. 戲劇性心理,認為成功一定要經歷痛苦
    我們都有一個錯誤的偏見:想成功就一定要受苦

    社會上很多宣揚成功的故事,
    都是告訴你他們以前經歷過多少辛苦和困難,才達成最後的成就。
    因此我們都有一個既定的想法是:想成功就一定要受苦。

    其實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會看到這麼多案例是因為故事這樣寫才有趣。

    凌晨5點起床在寒風中練習的運動員,
    很多都不覺得那是吃苦,反而非常樂在其中。

    任何事情痛苦和快樂是很個人化的,需要自己去尋找及定義,
    如果只是看別人的案例或記者的採訪,
    反而會受到過多戲劇化的媒體或故事影響導致偏見。

    ✔解決方法:想達成一個目標,過程一定要找到樂趣

    放棄一件事最大的殺手不是那件事很困難,而是那件事很無聊。

    不要覺得自己痛苦好幾年就能換到成功,那樣你很大機率只會換到放棄。
    別人的故事聽聽就好,好玩的事情才你才會想做完。

    注意,不是有樂趣的目標才去做,
    而是從目標中找到樂趣。

    這裡作者提到很有趣的一點,
    樂趣能引發動機分成兩種,從得到獎勵中找到樂趣動機,或從避開懲罰中得到樂趣。

    有些人用可以受到獎勵驅動,例如:減肥後穿下更小件的褲子、努力後增加更多收入。
    但獎勵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有些人是受到恐懼驅動,例如:害怕被別人嘲笑、害怕退休之後生活過的不好。

    找到適合的樂趣作為動機,你在往目標前進路上就不會思考什麼是放棄。

    💡為不愛的事情努力叫做壓力,為喜愛的事情努力叫做熱情

    ➡問題3. 冠冕堂皇的理由提高完成的難度
    你的完美主義,常常會讓你把事情「提高困難度」

    最常見增加難度的方法,就是增加達成的條件,以下是2種最常用來提高難度的詞語。

    1. 「等到…就」:

    例如:等到我英文夠強我就來學寫程式、等到我上班比較不忙下班就來運動。

    實際上你完全可以直接去學寫程式、直接去運動,
    但這個「等到」會立刻加大達成目標的困難度,讓你做不到因而放棄。

    2. 「如果…就」:

    例如:如果我有錢就會吃得健康一點,如果我有時間就會帶家人出去旅行。

    這個如果通常也會大幅提高困難度,
    完美主義往往都會給自己一個藉口。

    ✔解決方法:注意,當這些關鍵字出現代表你想放棄

    盡可能讓目標簡單,並且出現上面的詞語造句時,
    就要注意到很可能會讓自己放棄。

    ➡問題4. 蠟燭效應:無感的改善
    當我們在房間每多點燃一根蠟燭,亮度就會有所提升。
    在點燃第2根蠟燭時,房間的亮度增加了一倍,
    但是一但點到第15根蠟燭時,房間的亮度就幾乎沒有太多改變了。

    這就稱為蠟燭效應,一件事情增加同樣效果,但到一定的程度時我們感受會變得不明顯。

    例如:每周預計要吃18餐的減肥餐,吃前1~3餐時你覺得進步很大,
    但吃到第16~18餐時你覺得好像沒太多進展,數據也沒太大改變,
    這時很可能就會因為感到灰心而放棄。

    感受常常騙人,
    例如你感覺到辛苦寫完求職履歷並寄出,卻遲遲沒有收到回應?
    也許歸根究柢,是因為你只投了2封履歷,而不是20封或200封履歷。

    ✔解決方法:看數字而不是靠感覺

    雖然數據不是萬能,
    但數據最大的好處是他不帶有情緒性,也不會說謊。

    減肥真的沒成效嗎?看看運動次數、體重、腰圍、體脂。

    求職真的沒效嗎?你寄了幾封求職信、回復了幾封?

    行銷活動真的沒效嗎?過往轉換率是多少、這次合理預期應該是多少?

    透過數字而不是看感覺,可以避免受到過程的情緒影響。

    💡盯著終點線時,我們往往會覺得還很遙遠,但記得回頭看看起跑線,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走了多遠。

    ---

    ➡去年你的目標完成多少呢?

    市場先生自己只有完成40%左右,現在回頭看是真的覺得當初太高估自己了😂

    這本書的方法目前剛看完,未來也會來實際實驗一下。
    目前一年快結束,又到了要設定明年目標的時候,到時不管怎樣,先砍一半吧!

    市場先生 2018.12

    網誌好讀版:https://rich01.com/finish-goal-book/

    ---

    更多心得整理都會先分享在FB讀書會社團
    申請加入追蹤更多閱讀重點》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rich0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