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概似比卡方檢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概似比卡方檢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概似比卡方檢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概似比卡方檢定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皮筋兒 Journe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次記者問可以跟國外買疫苗回來,培養後分裝嗎? 我翻翻我的疫苗發展與技術實驗課程有介紹~ 我就想來科普一下~沒那麼簡單一言以蔽之~~ 疫苗的發展與應用是人類在對抗傳染性疾病的一個偉大成就。從英國醫師Jenner發現接種牛痘病毒,可以預防人類天花病毒的感染,確立了疫苗的概念,到至今疫苗已有200年...

概似比卡方檢定 在 Chelse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58:40

109.7.23 今天來介紹我之前說我想介紹的西班牙文檢定~DELE! 這可能是我今年暑假最後一篇主題式的文章因為我也找不到我自己也有興趣的題材來分享ㄌ(還是有人要推薦給我嗎(⁎⁍̴̛ᴗ⁍̴̛⁎) ㄚ就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介紹哈哈( ´▽`) - ✏️『DELE是什麼?』 它全名叫“Diplomas...

概似比卡方檢定 在 阿酸手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20:07:49

#阿酸給大學新鮮人的九個建議  再不貼要來不及了QQ 以下是我個人想對大學生說的話,希望多一個人看到多想一點,少一點到時候說「啊!早知道⋯就好」的遺憾,不過去年我也有簡單在限時分享過,這些並不代表我都有做好,也可能就是我沒有想太多、做不好,才更希望可以趕快把這些跟你們說,原諒我落落長的分享,如果...

概似比卡方檢定 在 輯輔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06:32:39

【回顧與期許】 ※打完才覺得…乾…文好長… 如果有想補充的會再修改 2016年,一個在我大學到現在,最多成就突破、但是心靈也最為痛苦,成長卻是最快的一年,甚至比在陸戰隊當兵期間的成長還要快。(雖然好像是不同層面) 這一年,真的是誤打誤撞、莫名其妙。 湖畔音樂季的吉他手 興大藝術季的甜點師 申請國...

  • 概似比卡方檢定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8 23:19:58
    有 1,172 人按讚

    上次記者問可以跟國外買疫苗回來,培養後分裝嗎?

    我翻翻我的疫苗發展與技術實驗課程有介紹~
    我就想來科普一下~沒那麼簡單一言以蔽之~~

    疫苗的發展與應用是人類在對抗傳染性疾病的一個偉大成就。從英國醫師Jenner發現接種牛痘病毒,可以預防人類天花病毒的感染,確立了疫苗的概念,到至今疫苗已有200年歷史。

    傳統疫苗包括:
    1. 不活化疫苗:又稱死毒疫苗,但疫苗效力下降。
    2. 減毒疫苗:可能有毒力回歸的危險性。

    傳統疫苗穩定性較低,有些疫苗「抗原」不易培養製造,導致價格高;或有的抗原需要使用動物臟器培養製造,導致品質不易管制,因此如何改善這些缺失,一直是科學界的目標。

    近三十年來,由於分子生物技術快速發展,有別於傳統疫苗的新型疫苗陸續被研發出來。

    疫苗的分類如下:
    1. 活疫苗:有分減毒活疫苗,跟異質性活疫苗(例如牛痘病毒可作為人類天花病毒的疫苗)
    2. 死疫苗:有分 死毒疫苗、死菌疫苗,跟次單位疫苗(又分 類毒素疫苗、基因工程重組蛋白疫苗、胜肽疫苗、基因轉殖植物性疫苗、遺傳型疫苗/非遺傳型疫苗)
    3. 多核甘或DNA疫苗
    4. 載體疫苗
    5. 標記疫苗

    要了解疫苗就要先了解抗原是什麼~

    #抗原: 一種分子被一個動物體的免疫系統視為外來物,而在該動物體內能激發免疫反應這個分子被稱為抗原。
    蛋白質是很好的抗原因為穩定性高分子量大,許多微生物及其分泌物都是蛋白質,可做為抗原,例如細菌毒素、細菌鞭毛、病毒蛋白外衣以及原蟲的細胞膜等,其他物質例如蛇毒、血清蛋白、乳汁、食物蛋白、荷爾蒙以及抗體本身的分子,都可作為蛋白質抗原。
    構造簡單的多醣體,不是一個穩定抗原,因為太容易被代謝了,構造複雜的碳水化合物有抗原性,但如果與蛋白質結合就可以成為一種穩定的抗原,例如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紅血球的血型抗原。
    脂肪也不是一種穩定的抗原容易被代謝掉,但如果與蛋白質或多胜肽結合,可以成為一種穩定的抗原,脂肪常常扮演一種半抗原,與載體結合可以激發良好的免疫反應,但半抗原本身無法激發免疫反應。
    核酸也不是穩定的抗原,因為構造簡單容易被破壞,但如果把核酸與具有免疫抗原性的分子載體結合,則可以激發免疫反應,例如某些動物體內存在一些抗核酸的自家抗體,這個核酸抗體常破壞自己的細胞導致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人類的全身紅斑性狼瘡。

    #人用疫苗有分:
    1. 細菌性疫苗:卡介苗、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疫苗、肺炎球菌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腦膜炎球菌疫苗。
    2. 病毒性疫苗: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流行感冒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水痘疫苗、B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

    我覺得病毒比較有趣所以簡介一下人用病毒性疫苗:

    1. 小兒麻痺疫苗:目前有兩種型別疫苗,一種為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俗稱沙克疫苗,它是將病毒培養於動物細胞內增殖,再收穫的病毒經福馬林不活化處理而得成,安全性高但需要注射三次才能獲得有效抗體,常常與其他疫苗做成混合疫苗使用,因製造的成本高,所以有另外一種減毒的口服疫苗俗稱沙賓疫苗來取代,因為口服很方便還可以引起腸胃道疫苗之免疫反應,但可能因為馴化的病毒突變而使毒性恢復,造成小兒麻痺症狀之副作用但機率非常小,因此有些國家建議前兩劑使用沙克疫苗而後再用沙賓疫苗較安全有效。
    2. 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性的病毒疫苗,預防效果可以達95%以上,麻疹疫苗是將疫苗株之病毒接種於動物細胞中繁殖,病毒收穫後凍結乾燥而成的活性病毒疫苗,孕婦不可以施打,免疫功能不全者也不可以打。此疫苗常與德國麻疹及腮腺炎疫苗合成三合一疫苗稱MMR。
    3. 德國麻疹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製造方法與麻疹疫苗相似。
    4. 腮腺炎疫苗:是將疫苗株培養於動物細胞,添加安定劑經凍結乾燥之減毒活性疫苗,有十幾種病毒株被採用為生產疫苗之種毒。
    5. 流行感冒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是一種裂解型的病毒成分疫苗,僅含有抗原成分而沒有病毒殘餘。每年需要更新病毒株,如果病毒株的預測對了,保護效力可以打70到90%,尤其是老年人可減少50到60%以上罹患嚴重流行性感冒及併發症。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極大,幾乎每年都發生變異,原施打的疫苗對不同型的病毒不具免疫力,因此疫苗成分每年均會變更,建議每年都要接種一次。
    6. 日本腦炎疫苗:此疫苗有不活化疫苗以及減毒疫苗的兩種型別。除了中國以外的國家均使用鼠腦之不活化疫苗,因其將病毒(北京株或中山株)培養於鼠腦再經純化精製,再以福馬林不活化處理,使用此疫苗應避免與含有佐劑之疫苗同時注射,以防止因鼠腦殘餘蛋白引發之過敏反應。中國所使用的日本腦炎疫苗均以動物細胞為基質,生產病毒,但未經純化精製,有一種不活化之疫苗,其免疫抗原性比較差,需要施打四次,另一種減毒活疫苗病毒株SA14-14-2,為凍結乾燥劑,需二到三次的皮下注射效果才會好。
    7. 水痘疫苗:此疫苗可以預防水痘病毒引發的水痘以及帶狀皰疹症。是一種活病毒疫苗,目前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株Oka株是日本大阪微生物研究所高橋博士,由水痘患者分離水痘病毒經不同細胞傳代馴化而成,疫苗副作用小保護效果達90%以上。此疫苗為凍結乾燥保存,但效價降低速度比麻疹疫苗快,僅保存於冷凍庫中,因疫苗價格很貴目前是自費。
    8. B型肝炎疫苗:第一代的B型肝炎疫苗是由B肝帶原者的血漿中分離,經福馬林不活化製成,另一種是利用遺傳工程方法以酵母菌或其他細胞培養,而大量生產B肝表面抗原(HBsAg),效果好而且更安全,冷藏保存。台灣使用B型肝炎疫苗自1979年實施新生兒接種至今,已使國小一年級學童之帶原者由10.5%降到1.7%。
    9. A型肝炎疫苗:製造方法類似於沙克疫苗,將病毒株培養於動物細胞,再精製純化後以福馬林不活化,是一種不活化且經呂膠吸附之製劑。
    10. 狂犬病疫苗:可以在感染之前預防也可於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感染後再注射,以預防感染引起的腦炎。是一種不活化之病毒疫苗,是將狂犬病毒株接種於動物細胞,收穫再精製純化經福馬林不活化而得。

    #疫苗之檢定
    包含特性、無菌、防腐劑含有量、真空、純度、含濕度、病毒迷入、毒力試驗、發痘試驗、抗原阻止試驗、安全及效力等項之檢驗。

    因應大規模疫情,許多國家均在考慮提供緊急授權讓 武漢肺炎疫苗能盡快應用,原本疫苗臨床有一、二、三期,在目前緊急狀況下有可能會幾期合併,疫苗上市一定得經過很多嚴格的審核,並不會因為緊急使用就放鬆過關,民眾多關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報告的資訊即可~~

  • 概似比卡方檢定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8 19:34:49
    有 156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跨能致勝》x2本
    📚這是一本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range-book/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我對《跨能致勝》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艾爾文在這本書還沒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就在這支YouTube影片裡向大家推薦。當時我馬上去Audible有聲書找了英文版來聽,當下就已經很喜歡這本書。最近采實文化推出了它的中文版,讓我更毫不猶豫地收藏下來。

    我之所以這麼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作者用許多精彩的案例故事,破解人們對「傳統成功方式」的迷思,強調另一種發展路線「跨領域、廣泛接觸、水平思考」,是這個時代裡更有競爭優勢的方法。這種能顛覆舊觀點,又帶來思考衝擊的書,最讓我為之著迷。
     
    【這本書在說什麼?】
     
    在讀這本書之前,如果你知道作者的背景和經歷,你可能會對書中的故事更有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他曾在知名雜誌《運動畫刊》擔任資深作家,曾經研究無數頂尖的運動員,試著理解為什麼有些運動員就是生來比別人優秀。

    他在前一本書《運動基因:非凡競技能力背後的科學》,探討「基因」如何影響這些運動員的能力、動機、和持久力。他歸納成三個因素:「適合運動類型的體態」、「高耐受度和持久力的心理與生理條件」、「生活在特殊地理環境的優勢」。

    最讓人玩味的是,在他研究這些「先天」基因帶來的影響的同時,也逐漸發現了原來還存在其他「後天」的因素,對人們的發展和成就,同樣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除了原本的運動領域之外,他延伸探討了音樂、文學、商業、科技等領域,歸納出一個嶄新的思維。

    這就是他的新書《跨能致勝》要傳達的觀念:比起傳統認知的「盡早鎖定單一興趣、刻意練習、鑽研專業深度」,退一步來看,「廣泛經驗、多元涉獵、觸類旁通」也是另一種後天成功的關鍵要素。
     
    【刻意練習不是「唯一」的成功之道】
     
    作者從兩個體壇的故事,替這本書揭開序幕。

    第一個男孩在七月大的時候,父親就給他一支推桿,十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模仿高爾夫球揮桿姿勢。三歲時學會了沙坑救球的方法,八歲首次贏過父親。他長大後成為了高爾夫球界的傳奇,是「盡早開始刻意練習」的標準典範。

    第二個男孩則大不相同。他在兒時跟父親打壁球,還學了滑雪,拳擊、游泳和滑板。他漸漸地愛上球類運動,籃球、手球、網球和桌球,只要有球都行。他最後在足球和網球之間選擇了網球,在十四歲時進入瑞士國家網球中心接受訓練。他成了網球界的傳奇,也是「跨能致勝」的典範。

    第一個男孩的故事,符合我們認識的常理,盡早開始栽培孩子,讓他贏在起跑點,透過高強度的刻意練習,成為領先眾人的專業好手。第二個故事則不太容易歸納,看似走了許多曲折的彎路,在各方面都涉獵過後,才在較晚的時候選擇自己的天命。

    作者認為:某些專業領域的確需要第一個男孩這樣及早起步、專心致志的人,但是我們也需要更多向第二個男孩一樣,廣泛涉略、經驗多元、觀點多樣的跨領域人才。

    不知道你猜到了沒有?第一個男孩名叫老虎.伍茲。第二個男孩名叫羅傑.費德勒。
     
    【1.創造力和三分鐘熱度的關係】
     
    這本書的主題和內容乍看之下,是在和《刻意練習》跟《恆毅力》唱反調,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作者給我們一個更宏觀的視野,人生應該是多元且豐富的,他鼓勵我們「先接觸各種方法,之後再鎖定目標,系統性學習,大量投入練習」。最具有創造力的跨能人才,往往是先廣泛、再深入。

    人生的前期階段,尤其是學齡前到上學後,這段時間應該開放孩子探索,鼓勵多方嘗試,從廣泛的學習中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尤其現在數位科技當道的年代,所有的資訊流通非常快,讓這種學習的方法有了飛躍式的成長。

    以前強調一個人要在某個領域非常專精,那是因為資訊和知識或許流通度不夠高,跨出了自己領域之外,要吸收到優質跟精煉過的知識,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知識唾手可得,諸如紙本和電子書、線上課程、優質媒體,資訊越來越流通。

    我很喜歡的《心流》這本書的作者米哈里曾經說過:「最具創造力的人,能看到各領域之間被其他人所忽視的連結。」因此,掌握到箇中學習訣竅的人,就能像海綿一樣快速吸取各種知識,刺激腦內思考,建構出跨領域的思維。

    如果你的興趣很廣泛,就利用這種三分鐘熱度的動力「多推自己一把」。對學日文有興趣?與其隨便學學,不如設定目標考過N5初級檢定。不要只停留在蜻蜓點水式的涉略,這不足以讓你體會各項興趣是否適合自己,也無法培養出足夠的洞見。行動才是關鍵,創造力是透過行動而催發。
     
    人是透過實際行動發覺可行性,例如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建立嶄新網絡、尋覓全新典範。
     
    【2.別擔心晚起步,該擔心的是停滯不前】
     
    如果你在求學階段或職場環境中,總是感覺到一股「落後別人的焦慮」,你可以讀這本書瞭解如何化解這股焦躁。作者提到一句《大器可以晚成》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你要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比你年輕的那些、跟你人生軌跡完全不同的人比。」

    作者舉網球傳奇費德勒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故事為例,說明起步晚並非劣勢,反而造就他們最後的成功。他們從經驗中,變得更懂這一條路是否符合自己。你該關注的是「當下」的自己,是否在選擇的路上盡了全力?關鍵不是避免落後,而是避免自己停滯不前。

    此外,作者引用《黑馬思維》書中的看法,探討跨能人才善於「關注短期計畫,放棄長期計畫」的討論,也讓我有所衝擊。在我讀過的經典商管書《與成功有約》裡面,我始終無法忘懷「以終為始」這個以終點計畫為起跑點的概念。

    然而,作者卻鼓勵我們放棄長期計畫?我仔細思考這兩種觀點的矛盾之後,有了不同的體悟。的確,在這個越趨快速的年代,現在連十年後的工作和生活型態都難以想像,我們更無法準確預測、也無法完美規劃自己的人生終點。

    因此,我認為這裡的「終」,指的是一種「價值觀」的終點,例如誠信、正直、助人,這種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的特質。關於短期計畫,則是在依循自己價值觀的前提下,努力把握當下「最好」的機會做出最大的努力。別擔心晚起步,待擔心的是走在偏離終點的路。
     
    你該比較的是今日與昨日的自己,而非那些與你截然不同的年輕人。
     
    【3.這個世界不缺專才,更有價值的是…】
     
    你從書中會讀到許多跨領域、多元涉略的好處,但是具體而言,套用到我們自己身上的「好處」是什麼?在我自己反芻這本書的過程中,想起一個作者沒有特別著墨,我卻認為非常值得一提的關鍵字:「稀缺性」。跨領域的具體好處,就是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舉個例子:一個化學老師除了鑽研自己的專業之外,如果還具備高超的演說技巧,就成了化學名嘴。若具備寫作技巧,就成了化學名嘴兼作家。如果還具備一些網路數位技能,就成了網紅型化學名嘴作家。隨著不同領域的拓展,他會成為非常稀少的人才。

    也就是說,當你在某一個領域超越50%的人並沒什麼了不起,但是當你在兩個領域都超越了50%的人,你就成了綜合這兩個領域前25%的人。以此類推,當你在五個領域都超越一半人的成就,你就能成為前1.6%的領頭羊(50%^5=1.6%)。

    對一般人而言,最困難的地方是「動手開始」和「堅持達到初步成果」。但當你瞭解到在不同領域「勝過一半的人」與「稀缺性」帶來的具體優勢時,這股克服挑戰的動力就會越顯強大。只要投入適當的心力,再踏出舒適圈一些,要勝過50%的人並非難事。

    因此,若你很掙扎於成為前1%的專家,不如換個角度想想,運用跨領域的思維方式,去達成另一種類型的前1%。「跨能」帶來的是無比強大的「乘法效應」,具體表現就是你在這個社會上的「稀缺性」,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獨特的「價值」。
     
    重點是明白「放棄」到底屬是於失敗的半途而廢,還是成功的另闢蹊徑。
     
    【後記:跨能致勝的最佳武器——閱讀】
     
    在整本書中,作者討論了許多跨能人才的精彩經歷,那麼,回到我們本身,又該如何改變自己呢?你或許會想,我明天就換工作好了?我明天就開始學別的東西好了?這當然是一種方式,但我認為廣泛地「閱讀」,是很常被忽略的重點之一。

    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以多元思維模型聞名的查理.蒙格,曾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中說過,當你開始學習三個以上跨學科的領域,就能進一步刺激思緒、建構多元的思維。蒙格先生學習跨學科領域的方法?就是廣泛地閱讀。

    在公共衛生領域富有盛名的卡薩瓦德博士曾說:「每天都要讀一點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的書。而大多入數人會說:『我沒有時間讀那些書。』我說:『不,你有時間,而且這件事重要多了。』你的世界會變得更遼闊,或許在某個時機點,你就能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事情連結起來。」

    閱讀可以讓你短時間吸收別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歷練精華,培養不同角度的視野。我們沒辦法活過一百遍,但你可以讀過一百本書。如同作者所說:「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

    閱讀,是你最好的跨能起點。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1、抽出「2本」《跨能致勝》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是認為通才和專才,何者具有優勢?為什麼?例如:「我認為通才具有優勢,因為懂得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1(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13(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概似比卡方檢定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7 09:45:52
    有 7,551 人按讚

    吃冰到底招誰惹誰了?

    我真心不懂吃冰還是喝冰水到底招誰惹誰了
    🙄🙄🙄吃冰會經痛會頭痛會肚子痛吃冰會白帶吃冰子宮會長肥油懷孕吃冰寶寶氣管會不好🙄🙄🙄

    毫無例外的
    只要有專業人士跳出來說吃冰沒有什麼不好一定會有一些阿薩布魯的跳出來嗆聲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我們小烏醫師那邊討戰
    任意門在此自己去謝謝👇👇👇👇

    https://www.facebook.com/507714426316343/posts/936466876774427/

    在這件事情中
    相當有趣
    這些阿薩布魯喜歡說的就是我跟我的朋友都是這樣憑什麼你要說不會
    干那我問你我看到更多人其實都不會你憑什麼代表這些人說話然後要叫大家都不可以?
    實證你懂不懂
    對你就是不懂

    不要用個人經驗或是自己認為但其實卻是一點都經不起考驗自以為是的道理來告訴別人好嗎
    還指責別人以偏概全到底誰才是以偏概全啦我的老天鵝
    科學講求的是證據
    沒有科學證據講話不要那麼大聲
    這只會讓人家瞧不起你

    然後動不動就拉中醫師下來墊背
    中醫師真的很可憐
    然後有正牌中醫跳出來說不是這樣那就說人家是庸醫反正不管中醫西醫只要跳出來說沒有證據說不能吃冰的全都是庸醫
    你這是啥鬼邏輯
    醫師執照你發的嗎

    再說一次
    你哪一天穿紅內褲出門結果遇到大雷雨
    所以你要告訴大家穿紅內褲就會被淋成落湯雞?
    科學態度是你絕對可以有權利做這個假設但重點是你要找到1000個人穿紅內褲1000個人沒穿紅內褲然後去比較遇到大雷雨的機會是否有不同是不是有統計上的意義這叫卡方檢定我知道你不懂
    在科學研究被證實是這樣之前請你閉嘴不要胡說八道OK

    叫人家不能喝冰水
    你憑什麼?
    你喝冰水會經痛你就不要喝啊沒人逼你
    但別人喝冰水就沒事你幹嘛就叫人家硬要不能喝有事嗎你

    管你是誰要叫人家不能喝冰水把你的證據給我拿出來不要光靠一張嘴在那邊胡說八道

    我希望請你搞清楚我沒有告訴你說喝冰水很好因為沒有證據說他很好但是也沒有證據說喝冰水不好所以請你不要隨便叫人家不要喝冰水我從來不會告訴你喝冰水特別好或特別不好他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不好就是一般般爽就喝不爽喝就拉倒這麼簡單的道理很難懂?

    抱歉
    我就是討厭有人胡說八道

    歐歐對了
    聽說之前那個叫人家吃粥治百病的粥公又偷偷復出了
    你等著我會盯著你抱歉我最討厭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了
    粥公你好啊我們懷念你但不要讓我再看到你喔👇👇👇

    https://drsu.blog/2019/12/13/super191213/
    哈囉我被總機召喚了

    https://drsu.blog/2019/12/16/super19116-02/#more-3980
    關於科學驗證跟邏輯

    https://drsu.blog/2019/12/16/super19116-02/#more-3980
    今天來聊聊前置胎盤

    延伸閱讀👇👇👇👇

    https://drsu.blog/2018/04/16/super180416-2/
    愛吃冰會長肥油???

    https://drsu.blog/2017/06/18/super-170618/
    請問懷孕吃冰真的會影響寶寶氣管嗎?

    https://drsu.blog/2017/06/20/super-170620/
    懷孕相對論

    https://drsu.blog/2017/12/27/super-171227/
    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爛說法

    我們有目錄
    新同學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你乖
    我過去寫過文章的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737494576543429/posts/1807370666222486?s=1727931221&sfns=mo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