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核四發電量gw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核四發電量gw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核四發電量gw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核四發電量gw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

  • 核四發電量gw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6 23:35:41
    有 139 人按讚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 核四發電量gw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0 09:19:41
    有 60 人按讚

    去年水力發電跌破30億度 10年最低/太陽光電供電增至60億度 綠電占比43.6%衝第一!(03/10/2021 自由時報)

    (記者林菁樺、楊綿傑/台北報導)台電統計近十年「再生能源發購電量」,在所有綠電中,水力發電比重向來最高,介於四成至五成多,但去年台灣面臨無颱風過境、衝擊水情,導致水力發電大幅減少,是十年來首次跌破三十億度,且被太陽光電正式超越。

    台電去年綠電總發購電量逾137億度

    台電統計二○一一年到二○二○年「再生能源發購電量」,種類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垃圾沼氣等,近年陸續有生質能、地熱能等。資料顯示,前五年的再生能源發購電量均未突破一百億度,而前年達一四○.五億度、是近十年新高;去年因水情不佳,綠電的總發購電量略減至一三七.八億度。

    觀察再生能源結構,去年排名變動較大,台電分析,關鍵在「水情」衝擊。水力發電長年保持在四十億度以上,排名也高居第一,但去年台灣無颱風過境,水情實在太差,水力發電降到二十九.九八億度,是近十年來首次跌破三十億度,在綠電的佔比中,降到二十一.八%,排名跌到第二。

    太陽能+風電 可望彌補水力發電缺口

    配合國際大廠要求供應鏈使用綠電趨勢,台灣走向非核、增綠,綠能又以太陽光電發展腳步較快。二○一一年太陽光電約三千八百萬度、佔所有綠電比重僅○.五%,去年大增至六十.○五億度,佔比攀升到四十三.六%,在綠電發購電量排行中首度衝上第一。

    風力發電方面,除了早年的陸域風力外,離岸風力近年大力發展,前年底首座離岸風場商轉,讓去年的風力發購電量增加到二十.六一億度。另外,去年因疫情影響部分離岸風場遞延到今年,將會陸續併網,加上太陽光電持續增加,可望彌補今年水情不佳造成水力發電的缺口。

    而在日本福島核災將滿十週年前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昨發表《二○二○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摘要中文版,內容顯示綠能於二○一九年首度在全球發電佔比中超過核能,且包括發電量增長、發電成本等方面都勝過核電,核電儼然已成夕陽工業。

    全球綠能發電占比已超過核電

    核能在全球發電總量的佔比從一九九六年十七.五%的高峰,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至二○一九年佔比為十.三五%,只比前一年增加○.二%,主要是中國核能發電量的增加。至於非水力再生能源在二○一九年時貢獻了全球十.三九%的發電量,首度超越核電。

    從發電成長來看,二○一九年全球非水力再生能源之新併網裝置容量達到一八四GW,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風力發電量年增率十三%,太陽光電年增率為廿四%。

    報告指出,反映此一發展趨勢的,是再生能源與核電在能源成本上日益拉大的差距。根據能源成本水準分析,二○○九年至二○一九年間,電廠規模的太陽能成本下降了八十九%,風能下降了七十%,而新的核能成本上升了廿六%。二○一九年全球挹注於再生能源上的總投資超過三千億美元,是核能發電投資(約三一○億美元)的十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35950

  • 核四發電量gw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06 13:17:13
    有 17 人按讚


    全球各國長期監測以及營管實際數據證實浮動式太陽光電可以兼顧生態與環境,並不影響灌溉及民生用水!(12/05/2019 大成報)

    “.....(台南市)經發局表示,於水庫湖面設置浮動式太陽能系統臺南並非先例,浮動太陽能所附載之浮筒具有耐酸、耐鹼、抗紫外線、抗氧化與抗溶出性質,且設置單位均有水質監控措施,監控水質是否受污染,市府將嚴禁業者使用化學藥劑清洗太陽能板,且要求業者採驗監測,確保水庫水質安全,以保障民眾健康安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持續監控目前運轉發電高雄阿公店水庫,歷經豪大雨、空庫防淤等天候及操作考驗後水質皆無異狀,顯示浮動式太陽能設置不影響水庫水質。

    另為避免故障太陽能板隨意丟棄,經濟部及環保署更已研訂每千瓦收 1,000元做為未來的回收費用,並於108年5月10日已新增太陽光電板專屬廢棄物代碼(D-2528) 可於環保署環境保護許可資訊管理系統(EMS)代碼對照查詢,後續亦將修正「廢棄物清理法」及其子法以制度化推動。另外民間業者亦響應中央政策,成立【台灣太陽能模組資源化產業聯盟】共同完善整體回收機制。 ....."

    (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為因應國際綠能趨勢,「2019 SNEC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暨展覽會」資料指出,各國浮動太陽能裝置快速成長,兼具防洪、供水、綠能,亦可提高發電效率並減少水分蒸發及水庫優養化問題的浮動式太陽能已是全球各國推動項目,包含英國供應於大曼徹斯特地區民生用水之戈德利蓄水池(Godley Reservoir)於5.83公頃水域設置約2.99MW太陽能發電系統或日本千葉縣於山倉水庫設置全國最大浮動式太陽能,設置面積達18公頃,容量13.74MW,預期一年產生1億6,170萬度,全球設置量已達1.405 GW。

    台南市經發局長郭阿梅表示,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並兼顧國際減碳承諾,市長黃偉哲於會議中指出,浮動式太陽光電因不需與人爭地,已成為土地狹小國家的發展趨勢,參考歐美經驗,經濟部水利署將水庫空間規劃設置太陽光電,以因應全球能源環境的快速變遷與挑戰,目前全台共有13座水庫規劃設置浮動式太陽光電,其中新竹寶二水庫、金門金湖水庫、雲林湖山水庫、嘉義內埔子水庫、高雄鹽水埤水庫、阿公店水庫等6座已完成併聯發電,其中以高雄阿公店水庫設置容量達9.99MW居冠,合計總容量35.954MW。

    經發局表示,於水庫湖面設置浮動式太陽能系統臺南並非先例,浮動太陽能所附載之浮筒具有耐酸、耐鹼、抗紫外線、抗氧化與抗溶出性質,且設置單位均有水質監控措施,監控水質是否受污染,市府將嚴禁業者使用化學藥劑清洗太陽能板,且要求業者採驗監測,確保水庫水質安全,以保障民眾健康安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持續監控目前運轉發電高雄阿公店水庫,歷經豪大雨、空庫防淤等天候及操作考驗後水質皆無異狀,顯示浮動式太陽能設置不影響水庫水質。

    另為避免故障太陽能板隨意丟棄,經濟部及環保署更已研訂每千瓦收 1,000元做為未來的回收費用,並於108年5月10日已新增太陽光電板專屬廢棄物代碼(D-2528) 可於環保署環境保護許可資訊管理系統(EMS)代碼對照查詢,後續亦將修正「廢棄物清理法」及其子法以制度化推動。另外民間業者亦響應中央政策,成立【台灣太陽能模組資源化產業聯盟】共同完善整體回收機制。

    烏山頭水庫設置太陽光電屬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標的,由嘉南農田水利會負責招標作業,預計規劃13MW設置容量,年發電量將達1700萬度,年減碳量8,906噸,後續經經濟部能源局電業籌設核定後,本案將成為臺灣最大型水庫浮動式太陽光電,不僅有助於增加臺南綠能發電效益,更有助於達成國家綠能政策目標。

    ★★ 影片內容原始資料來源:
    台南市南科樹谷園區滯洪池浮力式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系統空拍影片(01/20/2019)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videos/2478052052443366/

    完整內容請見:
    http://n.yam.com/Article/20191205244410



    台南市南科樹谷園區滯洪池浮力式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系統空拍影片 HD (01/20/2019)

    是不是架設了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系統之後,水池、埤塘就一定會不在有鳥,生態被摧毀了呢?難道就沒有可以跟環境生態共存共榮的太陽能光電系統存在的可能性嗎?

    在此謹提供之前在新年假期中,特地南下拍攝各地再生能源實際建設空拍畫面中,另一處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實際安裝畫面給大家做參考,那是台南市政府在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台南樹谷園區的其中一處滯洪池水體上所興建的浮力式太陽能光電系統。

    畫面中所看到的就是真正按照法規規定所設計、建造的水面行光電系統,我拍攝的時候,現場有人在滯洪池中垂釣,還有完整族群的白鷺鷥悠然翱翔與群棲在滯洪池當中一處樹木扶疏的小島上,並沒有因為太陽能光電設施的建置而受到影響。

    最近網路上很多人在分享一張在桃園某一處埤塘所拍攝到的照片,這張被命名為「不再有鳥的埤塘」的照片中所見光景,是個極為特殊的個案,其他埤塘很難複製這樣的光電安裝方式。我們得到來自知道事情始末的朋友所分享的消息是,政府單位其實都有明確的規範各種型態的太陽能光電設備在場域內的覆蓋率。

    農委會針對「農業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也有相關的覆蓋率規定,針對埤塘類型的規定是“埤塘設置光電設施之水面覆蓋率不宜超過60%。”

    另位農委會針對「農業水域型」太陽能光電系統設置型態的定義為:“係指利用農田水利會所轄之「水利用地」水域空間(埤塘等),設置水域型浮力式或地面型(固定式/立樁柱式)太陽能發電系統。”

    而這張照片中的光電系統,之所以會造成重大爭議,據了解原因在於,該處埤塘的在桃園地曲的農田水利會系統中的建檔資料裏,該埤塘登錄面積遠大於目前現場實體水域的面積,因此,在文書往來處理流程當中,得標廠商所建構的光電系統覆蓋率,從文件資料上來看,其實是符合所有法規要求的,這是一個極特殊的個案特例,也因為這個檔案資料與案場現地實況不一致的特殊狀況,該廠商得以鑽到法令規範漏洞,便宜行事,進而造成爭議。

    我們認為經過這次特殊案例所引發的爭議,之後所有的埤塘類型光電系統,都會必須實際按照案場真實水體現況來進行規劃設計,類似這張照片中的在書面資料上完全符合法規,但是實際上在埤塘水體上幾乎是蓋好、蓋滿式的作法,將不會讓他再次發生了。這的確是一個可以做為教材的案例,桃園市政府也很負責任的暫緩埤塘光電系統的開發審核,跟有關決策單位研擬改善方案。這個案例讓所有人警惕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但看有關單位如何善後、解決這個埤塘的光電安裝問題,並找出後續妥善規範、執行的新準則。

    在台灣進行整體能源轉型,努力提升國家自主能源占比,非核減碳的永續發展步調之下,各種再生能源發電型態,都是對於達成我們打造一個可以永續發展的環保、健康整體環境,具有實質助益的較佳選項,我們必須精益求精,記取所曾遭遇過的錯誤教訓,理性、客觀的改善、改進後再向前邁進,不宜因噎廢食。

    大家ㄧ起攜手努力打造一個更加永續、環境、生態友善的生存空見吧!

    PS. 台南南科園區其實有多處的大大、小小的滯洪池散步在園區四周,其中有些已經有兼具觀光、休憩的多重功能,有些可能有環境生態保育方面的顧慮,因此並不是每一處滯洪池都拿來規劃作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的設置案場。或許台南市政府的規劃、執行方式,可以做為其他地方的參考。

    PPS. 台南市南科樹谷園區滯洪池上的浮力式水面型太陽能光電系統實際架設的現場空拍畫面剪接好了,提供一個完全按照規定來做的水面型光電系統的實際案例,讓大家做參考。

    這是在今年(2019)新年假期時所拍攝的空拍畫面,南部冬季屬於旱季,因此滯洪池處於相對的低水位,水體面積會較雨季以及真正大雨來襲的時候明顯小得多,由現場觀察,當時滯洪池相較於滿水位,應該還有3、4公尺以上的水面落差,滯洪池的最大功能就是蓄洪、滯洪,以免洪水溢流造成園區、城市的水患,因此大部分時期保持較低的水位,是正常的現象。

    ★★ 延伸閱讀:
    全球各國長期監測以及營管實際數據證實浮動式太陽光電可以兼顧生態與環境,並不影響灌溉及民生用水!(12/05/2019 大成報)

    “.....(台南市)經發局表示,於水庫湖面設置浮動式太陽能系統臺南並非先例,浮動太陽能所附載之浮筒具有耐酸、耐鹼、抗紫外線、抗氧化與抗溶出性質,且設置單位均有水質監控措施,監控水質是否受污染,市府將嚴禁業者使用化學藥劑清洗太陽能板,且要求業者採驗監測,確保水庫水質安全,以保障民眾健康安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持續監控目前運轉發電高雄阿公店水庫,歷經豪大雨、空庫防淤等天候及操作考驗後水質皆無異狀,顯示浮動式太陽能設置不影響水庫水質。

    另為避免故障太陽能板隨意丟棄,經濟部及環保署更已研訂每千瓦收 1,000元做為未來的回收費用,並於108年5月10日已新增太陽光電板專屬廢棄物代碼(D-2528) 可於環保署環境保護許可資訊管理系統(EMS)代碼對照查詢,後續亦將修正「廢棄物清理法」及其子法以制度化推動。另外民間業者亦響應中央政策,成立【台灣太陽能模組資源化產業聯盟】共同完善整體回收機制。 ....."

    (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為因應國際綠能趨勢,「2019 SNEC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暨展覽會」資料指出,各國浮動太陽能裝置快速成長,兼具防洪、供水、綠能,亦可提高發電效率並減少水分蒸發及水庫優養化問題的浮動式太陽能已是全球各國推動項目,包含英國供應於大曼徹斯特地區民生用水之戈德利蓄水池(Godley Reservoir)於5.83公頃水域設置約2.99MW太陽能發電系統或日本千葉縣於山倉水庫設置全國最大浮動式太陽能,設置面積達18公頃,容量13.74MW,預期一年產生1億6,170萬度,全球設置量已達1.405 GW。

    台南市經發局長郭阿梅表示,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並兼顧國際減碳承諾,市長黃偉哲於會議中指出,浮動式太陽光電因不需與人爭地,已成為土地狹小國家的發展趨勢,參考歐美經驗,經濟部水利署將水庫空間規劃設置太陽光電,以因應全球能源環境的快速變遷與挑戰,目前全台共有13座水庫規劃設置浮動式太陽光電,其中新竹寶二水庫、金門金湖水庫、雲林湖山水庫、嘉義內埔子水庫、高雄鹽水埤水庫、阿公店水庫等6座已完成併聯發電,其中以高雄阿公店水庫設置容量達9.99MW居冠,合計總容量35.954MW。

    經發局表示,於水庫湖面設置浮動式太陽能系統臺南並非先例,浮動太陽能所附載之浮筒具有耐酸、耐鹼、抗紫外線、抗氧化與抗溶出性質,且設置單位均有水質監控措施,監控水質是否受污染,市府將嚴禁業者使用化學藥劑清洗太陽能板,且要求業者採驗監測,確保水庫水質安全,以保障民眾健康安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持續監控目前運轉發電高雄阿公店水庫,歷經豪大雨、空庫防淤等天候及操作考驗後水質皆無異狀,顯示浮動式太陽能設置不影響水庫水質。

    另為避免故障太陽能板隨意丟棄,經濟部及環保署更已研訂每千瓦收 1,000元做為未來的回收費用,並於108年5月10日已新增太陽光電板專屬廢棄物代碼(D-2528) 可於環保署環境保護許可資訊管理系統(EMS)代碼對照查詢,後續亦將修正「廢棄物清理法」及其子法以制度化推動。另外民間業者亦響應中央政策,成立【台灣太陽能模組資源化產業聯盟】共同完善整體回收機制。

    烏山頭水庫設置太陽光電屬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標的,由嘉南農田水利會負責招標作業,預計規劃13MW設置容量,年發電量將達1700萬度,年減碳量8,906噸,後續經經濟部能源局電業籌設核定後,本案將成為臺灣最大型水庫浮動式太陽光電,不僅有助於增加臺南綠能發電效益,更有助於達成國家綠能政策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n.yam.com/Article/2019120524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