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校外比賽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校外比賽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校外比賽英文產品中有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10的網紅辰旭KEYN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首歌寫於2018年5月,當時一邊在拍片一邊在寫歌、校內在唸書校外在工作,真的好累。這首歌為了社內戰隊而寫,第一次要自己一個人寫完整的一首歌,結果什麼題材都想不到,到比賽前兩天腦袋突然浮現陳漢典模仿趙又廷大喊「我只想take a break」的畫面。恩,真的好想take a break,就這樣用一天...
校外比賽英文 在 ɪ • sᴛᴜᴅʏ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9:58:14
D-165 近期的讀書碎片 都是問問題時隨手拍的照片 還有拍給老師同學的 沒有好看的排版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國文英文蠻多進度的 數學社會就……我…會…再努力! 因為同時準備小論文和校外的比賽 導致學測複習進度有點落後🥲 心裡其實很著急但是每天都還是堅持著 做該做的事情 不要擔心太多 不知不覺開帳...
校外比賽英文 在 仔仔是坨馬鈴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3:47
#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室內設計科 📐特色: 1.必須擁有極大的勇氣和一顆新鮮的肝 2.在訓練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進步 3.現在一年級有四個專業科目分別為 : 繪畫基礎基本設計圖學文化史 4.室設科有很多才子才女會音樂的很多 5.在這三年內你會拿到三張證照 📐優點 : 1.想學...
校外比賽英文 在 仔仔是坨馬鈴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33:47
#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海青工商 🏫 —————————————————————————————— 📍地址: 學校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1號,附近都是一些小店家或是攤販,還有一些具有歷史的古蹟! 📍上/放學時間: 禮拜二 7:40 其餘時間都是8:00到校 因為禮拜二是朝會的關係,所以需要較早...
-
校外比賽英文 在 辰旭KEYN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2-02 11:29:10這首歌寫於2018年5月,當時一邊在拍片一邊在寫歌、校內在唸書校外在工作,真的好累。這首歌為了社內戰隊而寫,第一次要自己一個人寫完整的一首歌,結果什麼題材都想不到,到比賽前兩天腦袋突然浮現陳漢典模仿趙又廷大喊「我只想take a break」的畫面。恩,真的好想take a break,就這樣用一天寫出來了這首《我只想take a break》。希望能帶給每個跟當時的我一樣想好好休息的人,一個任性的三分鐘。
照片是2017年9月在蘭嶼東清部落拍的,現在回想起來仍是一個chill到不可理喻的暑假。
詞曲 / Lyrics and Composing:辰旭KEYNO
編曲 / Beat by:Redcup Music
錄音 / Recording:Jim Wu 伍柏宇
混音 / Mixing:Jim Wu 伍柏宇
和聲 / Backing Vocal:陳嫺靜
@beefandbeatsstudio 肉片啊工作室 Prod.
特別感謝:政大黑人音樂社、江佩容、吳昱葆
⑊ FOLLOW ME ON ⑊
↳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keynocee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fEOmm-JleUpLVNOm8NuEQ/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eynocee/
↳ Streetvoice:https://streetvoice.com/keynocee/
政大黑音:
https://www.facebook.com/nccuheyin/
https://instagram.com/nccuheyin/
校外比賽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9.19更新】
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在《萍聚》原作者~作曲的嚕啦啦11期傅傳傑先生以及作詞的嚕啦啦11期戴榮旭先生的遺孀李玲玲女士出面說明之後,來訊表示對他們很抱歉,並對自己之前信中所言作出以下的解釋:
1985年,知識報出的題目是真的,那時候我才六年級,就把萍聚的歌詞填上去拿獎,結果,誤會就此產生。
那時候全校的同學都以為是我寫的歌,誤會鬧得更大。於是我就當成是我寫的,一個小學生的心態。
直到初中,萍聚這首歌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第二個誤會又產生了,我就以為我寫的歌給歌手唱出來了。
誤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我遇到有人跟我說,萍聚在很久以前,已經有人在唱。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時間不吻合的,但那時,網絡資訊還不發達,我的疑問一直無法解答。
後來,馬來西亞又有傳言說萍聚寫詞人來自吉隆坡尊龍獨中,我的誤會又給放大了,是不是在找我?
網上搜索,萍聚歌詞的原創是個謎,也有人在blog留言尋找嚕啦啦。誤會又來了,我人生哪裡可以得到安靜!
所以我在信裡面提到的事情,一直得不到答案,直到看到你們的貼文,我才確定了錯誤點發生在哪裡,就是小學時候的我所犯的錯誤。
人生的記憶是不能騙人的,假如我在中學時期就確定,歌詞是有主人的,我就沒有今天的誤會和錯誤。
【2021.9.17更新】
嚕啦啦23期王慕榕來函表示,他已與11期傅傳傑學長聯繫上,也告知目前討論的情況。傳傳傑先生確認《萍聚》是由他譜曲,並由同為11期的戴榮旭先生填詞,兩人共同創作完成。
萍水相逢,
有緣相聚!
就是「萍聚」歌名的緣由
【2021.9.17更新】
救國團團康活動歌本上記載的《萍聚》作者戴榮旭的遺孀李玲玲女士來函如下:
張先生您好
我是嚕啦啦十一期戴榮旭的太太
看到這麼多人在談論「萍聚」
實在覺得遺憾
我先生戴榮旭
在民國91年已經過世
所以也無從查證
想請您再詢問曲譜上
寫的作曲人傅傳傑先生
看他是否還記得
當年一同創作萍聚這首歌曲的
戴榮旭?
我很確定的是
民國63-66年左右
在榮旭讀五專時期
他的確時常在救國團服務帶隊
戴榮旭帶過許多霧社先鋒團的
各校年輕朋友
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得他
他生前也告訴過我
他曾寫了《萍聚》這首歌
但是當時沒有智慧財產權等法規
隨著他的逝世
我想也就無法
再做什麼說明或澄清了
謝謝大家的熱情及支持
我相信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說已經足夠
感恩
【2021.9.15更新】
謝謝提供相關資訊的網友們,我特地將有關《萍聚》作者的資料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早在1970年代救國團活動的團康歌本裡就已出現《萍聚》這首歌,上面記載的作者為嚕啦啦11期戴榮旭。
而在YouTube 有一個上傳於2017年4月底,由嚕啦啦13期之敏和11期傳傑合唱《萍聚》的影片(https://youtu.be/j-4ThaLm0NU),上面記載《萍聚》的作者是嚕啦啦11期的戴榮旭(作詞)和傅傳傑(作曲)。
不過在2009年有新聞媒體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聲稱自己才是《萍聚》的作曲者,創作時間為1967年,而作詞者則是當時的兩位救國團輔導員。(新聞連結:https://news.tvbs.com.tw/life/119642)
另外,已故歌手江明學曾於2017年在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uHS7tjCQTsw)留言處回覆網友詢問他是否為萍聚的作者時提到:
萍聚的詞曲作者是嚕啦啦,嚕啦啦是一個筆名,這首歌四十年前開始在台灣的團康活動傳唱,至今都還沒找到真正原作者!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傳說⋯⋯,我印象中曾經三位人士出來表示自己是原作者,但是因為說法都不夠令大眾及版權團體信服,也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結果全不了了之。因為當年使用過的正版唱片公司,都有提存了一筆詞曲費用在銀行的專戶,多年下來已累積了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一定要有人、事、物的確定證據,才能領走這筆錢!
如果您也有關於《萍聚》作者的資訊,歡迎您留言或私訊告訴我,謝謝。
——————
今晚我要跟大家分享來自馬來西亞的陸君奕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他才是華語歌曲《萍聚》的詞曲作者,以下是他的來信全文:
張哲生大哥你好,
小弟陸君奕今年48歲,來自馬來西亞怡保,有一件事情埋藏在我身上已經 36年,一點也不虛假,是我人生經歷過的事情。
1985年,當時我小學六年級,因為學校販賣的報紙(名字叫《知識報》)上頭的一個填歌詞遊戲環節,讓我寫成了一首歌的歌詞,後來有人把它取名《隨緣聚首》,也有人把它取名《萍聚》。
我不曉得為什麼網上把《萍聚》說是1967年創作的歌呢?
(編按:根據2009年1月27日的TVBS新聞報導,宜蘭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表示自己是《萍聚》的作曲人,他說,1967年夏天,他就讀師大二年級,在偶然機會下,接受兩名救國團輔導員委託,為他們寫的《萍聚》歌詞譜曲,當時師大音樂系風氣保守,禁止學生私自參加校外比賽和活動,所以他才沒在創作上留名。)
以下是我當年寫《萍聚》這首歌的來龍去脈,記憶猶新。
1985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萬里望萬華二校小學有販賣華文報《知識報》,我是它的忠實讀者;報章第二頁印著有獎遊戲環節題目,題目通常都很簡單,學生只要填對答案,再填寫學校名稱、姓名、班級,然後寄到報館,相隔幾期後,幸運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收到禮物。
就是這一年,春節過了,月考也過了,所以學生們在班上有許多悠閒的時間,這一期《知識報》的有獎遊戲題目顯然不簡單,題目是讓學生們嘗試寫歌詞的機會!
只有一個空白的四方格留在題目下面,方格上面有一段已經寫好詞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四方格下面用比較小的字寫著參賽條規:
(1) 歌詞需要 50/60 個字(已經想不起是50還是60)
(2) 參賽者必須把所有草稿紙都一起跟寫好的歌詞寄去參賽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原因,現在懂了,為了確保歌詞是真的本人寫的,我還記得曾經從垃圾桶撿回草稿紙再弄乾淨。)
我起初看過題目後,沒有頭緒,還未想到什麼,不把它當成一回事,直到有一天放學,我在禮堂等父母來接我回家。
放學時段,學校鼓笛隊時常在禮堂旁邊訓練,這天我聽到他們剛開始訓練時有一段交響曲,只有鼓聲響,其它樂器沒有,很自然地,我就念出一句詞語:「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也同時候聯想起《知識報》的題目:「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這時候發現兩句好像有押韻,於是興趣來了,我認真聽著交響曲,再念了一遍這兩句,欸!非常押韻 !
我有了新玩意,寫歌詞,對,有興趣寫歌詞!! 我得想個辦法怎樣才能想到第三句,我數學分數名列前茅,第一句和第二句同樣有九個字,我決定利用 9x9 的表格來想歌詞。
回到家裡,用畫圖用的大白紙,畫成很多橫線和直線,每一行9個格,後來我改用學校的練習簿,學生們都稱呼它為大方格簿。
寫歌詞的方法找到了,就是好像上華文科一樣造句,只不過造句每一行都必須9個字。
第二天,在學校科室裡,我很快就想到第三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可惜這一句不能夠連接我之前的詞語,不押韻,但是我把它保留下來,繼續想第三句歌詞。
有一次開週會,看到兩位女學生互相責罵對方,聲音惹來老師前來看個究竟,經過老師的教導,女生們都互相承諾,說以後不敢再犯錯。
我人在附近望著,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心裡有點靈感,想到一些詞彙,他們互相承諾,又彼此約束;我默默地想一想怎樣用上述的詞彙造個9個字的句子,於是想到啦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一下子,想到兩句歌詞,押韻嗎?心裡想一想跟之前的有一點押韻,然後在心中暗念了一遍: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我覺得押韻也很滿意!
學校的環境清幽,當我回到科室後,只能再暗中從心裡用唱歌的形式唱一遍,我覺得歌的韻律跑出來,歌詞也同時帶出涵義。
對,我真的很滿意歌詞寫到現在的情況。再說,我對寫歌詞的興趣也大大提升!很好玩呢!
在學校嘴巴閉了那麼久,放學回到家裡,終於可以放大聲唱出這些歌詞。我擔心用詞不當,我問爺爺「彼此」是什麼意思,爺爺解釋說:「你我、雙方,或者敵對」,同時我也學會一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想歌詞到現在,4乘9,只有36個字,還得繼續想⋯⋯
一天又一天過去,想不出什麼,沒靈感,怎麼辦 ?
另外,我們陸家的家教很嚴,第一個家規就是不能碰毒品,誰沾染毒品就馬上被踢出陸家,所以爸爸和爺爺都常灌輸思維,做人要知足常樂。
我爺爺是寫詩人,讀春秋書籍,萬里望升旗山,山水觀音亭的詩詞是我爺爺遺留下來的,他的筆名是浩然,原名陸其廣。事實上,歌名「萍聚」是我爺爺取的名字,這還有一段故事可以講,不過以後再說吧!
那時候,我家經營萬里望有名氣的醬油廠,家中環境還算不錯,有錄影機、唱機,錄影帶和卡帶都有很多,那時候流行的歌手有台灣的林淑容Anna、香港的譚詠麟Alan。
受到 Anna 這個英文名字的啓發,我取了 LULALA 作為筆名,主要是因為我性格內向,怕別人嘲笑,所以不敢用真實名字,而用 LULALA 來代替。
然後,我到房間放卡帶的地方參考看看有什麼詞語可以用得上。 就看到一個字「擁」。這時候,我想起第二天想到的那句「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於是,造句靈感來了:「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我發現將這兩句歌詞合併,不就是代表知足常樂的意思嗎?
好的,重新排列歌詞: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在我想歌詞及韻律的時候,發現「相聚過」和 「擁有過」是可以互換位置來唱的 !但是最後我總覺得,人還是要相聚過,才能夠擁有。
歌詞想到這裡,因為作詞的興趣濃厚,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也不怕羞恥,朗朗上口地把歌詞唱一遍,所以那時,學校有許多老師都知道我曾經寫過一首歌。記得有一次,一位女老師到班上教科(現在已經想不起老師名字),我非常大膽地跟老師說,我有一件事情要做,要不然我會後悔一輩子!老師脾氣真好,不但沒有責怪我,還讓我完成這事情,就是寫完歌詞,老師只是溫柔地提醒我,下一個月考快要到,要快點專心讀書。
這時候的歌詞已有7乘9,共63個字,可以想結尾的歌詞了!畢竟再不專心聽課,老師肯定會責罵我。
我的座位在科室最前排,偏向窗口,萬華小學當時只有一排科室有兩層樓,我的科室在樓上。學校地理位置在萬里望小鎮的正中央,所有本地人辦喪事的出殯隊伍都必須經過小學的大路,小學生都很怕聽到出殯隊伍的敲鑼打鼓聲。
我感慨地想到一句連我自己都會流出眼淚的詞語:「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前前後後,我用了21天寫成歌詞,然後將成品連同草稿紙寄去參賽,大概一個月後,成績出來,我拿了冠軍,學校也把那張《知識報》張貼在學校禮堂。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
【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
【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
【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
【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
【人的一生有許多回憶】
【只願你的追憶有個我】
這首歌詞很單純地是一個小學六年級,身材略胖的男生的作品;
它只不過是《知識報》遊戲環節的一部分,是無心插柳之作。
得獎後,馬上有來自台灣的人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明學,是他教我江字怎樣念,他說跟將來的將同音。
他是第一個要求把歌詞拿去唱的人,我猜《隨緣聚首》這個最初的歌名應該就是他取的吧!他還要求把歌詞裡「的」這個字唱得不一樣,各位可以聽聽他唱的版本。
另外,當時還有人站在我旁邊,要我把歌詞認真唱一遍,他就抄下音符,假如可以聯絡到作曲人孫正明,或許能得到解答。
我那時候還跟他們說,回去台灣找個姓李的人,為他取我的名字當藝名,他一定會把這首歌給唱紅;後來上華唱片為李華苓取個藝名叫李翊君,「翊君」二字恰好是我的名字「君奕」倒過來念。
音符抄完後,他還問我,這首歌你是想單人唱或者是雙人唱,我想一想就問:「可不可以男女合唱?女聲清脆,女先唱,男聲粗壯,跟隨在後,就這樣一前一後,我覺得比較好聽。」我還強調一定要用小鼓作為主要樂曲。
而後來李翊君唱的版本,就和我認真唱的這個版本的音調一模一樣!
所以除了江明學以外,我非常肯定娛樂圈一定有人知道誰是 LULALA,他們肯定有來過我現在住的地方~怡保萬里望。
翌年,1986年,快要上中學,我複印一份寫著我名字和學校名稱的《知識報》放進一個白色信封,信封上我寫上三道題 :
1、萍聚是什麼?
2、萍聚有多少個字?
3、萍聚是誰取的名字?
再托付給爺爺保管,還跟爺爺說等我長大以後交還給我,好讓我留給我的兒孫看。
還有一件事情,我除了把歌詞寄去《知識報》參賽,也另外寄了一份我親手寫的歌詞在白紙上,再寫上我的筆名LULALA,寄去香港 TVB,我還在信封後面留下回郵地址。
1986年,某一天,我家人租錄影帶回家看,是歌唱綜藝節目,鄭裕玲主持,節目的後段,她把我寄過去的歌詞念了一遍,用廣東話說了一句:「你以為香港沒人才,膽敢把歌詞寄來 TVB。」她也提到這封信是來自南洋的。
小學和中學,相比之下真是天淵之別,中文是小學主流教學語言,也是我的強項,中學全部馬來文,是我的最弱,預備班,我迎頭趕上,把馬來文搞好,但是我逐漸把托付爺爺保管的「萍聚」文件遺忘掉。
中學時期初中一,1987年,某一個星期六,我走路經過圖書館,遠處操場傳來收音機聲音,仔細聽,很開心,是我親手寫的歌,跟隨聲音方向走過去看個究竟,收音機裡卡帶還在轉動,旁邊擺放著一個青色封面卡帶盒,後面寫著萍聚,作詞作曲人:嚕啦啦。興奮的心情參雜著後悔的感覺,後悔當初沒有用我自己的本名。
中學時期,我有跟其他同學提起《萍聚》的歌詞是我寫的,但是沒人相信。
事與願違,相隔36年,現在已經是2021年,我的爺爺、爸爸都已不在人世,而且托付保管的確鑿文件已經不復存在,我非常失望,感到非常低落。
人總要面對現實,也想了很久,下一步應該怎樣應對,好的,那就拿起勇氣,把這件事公諸於世。再說,我患有糖尿病30年,現在也正值全球大流行 COVID-19,這病毒對於三高人士有很大的威脅,馬來西亞疫情非常嚴峻,每天超過萬宗確診,我萬一遇到什麼壞情況,這件事情就永遠埋在地下,沒人知曉,值得嗎?
我僥倖寫出那麼令人感觸的歌詞,但其實我的性格時常都保持開朗,且因為家教嚴格,我自認為人正直,但遺憾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被《萍聚》困擾著,不但沒人相信我是原作詞人,而且,我曾經從兩位人士的口中得到一些不符合時間邏輯的消息。
第一個人是我的表嫂,她是台灣人,1993、1994年間,表哥表嫂還未結婚,表哥時常往來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也有把我寫萍聚的事告訴表嫂,她回去台灣問她的長輩,得到的回應是長輩們早已唱過這首歌。
第二個人是我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2014、2015年時,他去台灣旅行,導遊的車上播放著萍聚歌曲,比我同學大4歲的導遊講,他小學時期也是唱這首歌。
我本人真想搞清楚,1985年的時候,《知識報》從哪裡得到消息,把它作為該報的有獎遊戲題目讓小學生作答 ? 台灣民眾早期曾經唱過的萍聚歌詞又是哪一個版本?
我有從網絡找到信息寫著一位音樂老師孫正明於1967年拿到兩位女生交給他的萍聚塗鴉歌詞紙張,又是那一個版本 ?
我很確定李翊君唱的版本是我寫的歌詞,也是我想歌詞時候的旋律,音韻,歌曲長度 3分18秒也是我唱過很多次,估算出的時間。
1993年,我讀學院校時期,有一位理髮店老闆娘跟我說「嚕啦啦」這個名稱在台灣已經有團體把它佔為己有,是一個愛國團體,她還說那在台灣等於是對抗中國的共產黨!也是這個原因,我媽媽吩咐我以後絕對不能夠再說《萍聚》是我寫的歌。
這世界是怎樣了?一位單純的六年級男生,僅僅是學校《知識報》遊戲作品,居然可以影響他的一生到現在!
校外比賽英文 在 我們這一家-貝貝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陪伴我驕傲
在下課的時候,接到QQ視訊電話,她在鏡頭前掩不住喜色又害羞的說:「麻麻我有好消息要跟妳說,我的作文得到特優了❤️。」
我開心的隨口跟朋友提了一下,得到的回應是:「那一定是妳唸她寫的吧?」、「你們學校真的很奇怪,做這些比賽有什麼意義,都是家長在做的。」然後接著洋洋灑灑的說她孩子唸的學校多麼的講求自主,她的孩子多麼的優秀是沒有靠家長。
現在滑開我個人帳號的FB,好多同時期孩子都長大了 #而且優秀的非常讓我驚嘆,音樂鋼琴彷彿只是一個現在學習的基礎,更多的游泳、語文、學科競賽等等⋯我時常在舞台上看到好多熟悉又厲害孩子身影。
我知道的Grace,平時是電視台內出色的主管,但她會伴著孩子整理考試重點,陪著她規劃簡報內容,這次孩子得到科展特優,10歲的她PPT內容一點也不馬虎,我甚至以為研究目的這四個字,是大學專題才會出現的(笑)
我知道的Rico,是美國南加大回來的四寶媽,她在每個孩子身上進注了滿滿的陪伴,拿出她活靈活現的英文專業來代領孩子成長,還三不五時提供書單分享。
當然不是只有學校的科目才是唯一,可樂爸假日陪著孩子打高爾夫、綠豆媽帶著孩子曬太陽溜滑板。我看到在孩子發出光彩榮耀的瞬間,他們身後幾乎都有父母像影子般陪伴,那可能是種安靜且默默的存在,願意無條件把榮耀全歸給舞台上那個笑容的一種成全。
世界上很多的不公平,不是所有孩子靠自己,就能擁有好的成績或是上台的機會(像我家的就是)。有時候父母跟孩子關係像是二人三腳,可能是向前的阻力,但有時候會是快速到達成功的捷徑 #全然看默契。
孩子在跟我一起完成的每個報告跟作業,在結束後我都會拍照留念,因為相片中總是滿滿的衛生紙團搭配她們的紅鼻子,當然,還有阿公阿嬤萬般不捨的眼淚跟勸退不知上演了幾輪。在我們達成目標後,我都會把照片再給她們看過,讓她們去回想當時堅持中,參雜伴隨著辛苦的過程。
或許不知情的人,可以毫不在乎說女兒的全勤是給爸爸的(因為是爸爸每週接送),她拿獎的作業是媽媽主導的,但請不要忘記,每一個得到結果前的過程,是札札實實有孩子的參與跟努力,也透過這樣堆疊、刻畫出了我們的作戰情感。
朋友生了四個孩子,都很優秀,從小沒有補習過,一直在學校各項競賽拿獎,是舞台常勝軍,孩子們也都考上國內外的好學校。他們夫妻長期致力於追求財富自由,所以孩子從小就是佣人跟長輩在帶的,甚至他們大方的承認:「我們能教什麼?我們學歷那麼低,根本不會唸書。」所以從未陪伴過孩子做過功課。
我也忘不了,在貝貝唸幼兒園的時候,他兒子當時裝著不以為意又像是想確定什麼的指著貝貝,問我說:「妳去校外教學,會給她帶自己做的便當吧?」
我點頭後,迎接來的是他倔將又不以為然的回應:「我媽媽一定不會!她從來沒有她也不想!」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孩子的神情,記得當下他應該只有十來歲吧。
或許今天有的人運氣很好,孩子真的沒有造成父母太多的困擾就有好的成果。但如果我沒有天賦過人的孩子,但卻能夠因為我的陪伴、指導而得到被表揚的機會,對我跟對她們,都能增加出自信,#而且會相信不夠聰明也可以試著努力,或許我的孩子以後長大可能也記不住太多這些枝微末節,但我相信她們會有印象,在成長過程中 #爸爸媽媽每個她們需要的環節都有陪著。
校外比賽英文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怡辰老師這本書現在很搶手!開學第一周,很推薦小學生爸媽、老師都買一本!❤️
下面是我的推薦序,序裡面不只推薦給老師,也推薦給小學生爸媽喔!
(歡迎分享)
————
【一本能幫助老師班級脫胎換骨的寶典!】
這是一本很厲害的書,能夠幫老師的班級徹頭徹尾改變的那種厲害。
從七年前翻轉教育的浪潮開始,台灣有許多優秀的老師把自己的教學方法著書立論跟大家分享。老師只要有心,全台灣整年到頭有許多教學研習可以參加。老師們可以聽到許多知名老師的演講,也見識到各種厲害的教學方法。但往往當老師們在研習深受啟發、充滿雄心壯志要做改變時,一回到學校面對班上各種柴米油鹽醬醋茶大大小小議題,才發現要跨出第一步真的好難!因為要帶好一個班級,有好多層面要處理,不是只有教學法的改變就行...
雄心壯志,頓時餒了。
一直以來,我對於怡辰的教學非常讚嘆。長期在農村偏鄉學校耕耘的她,總能建立班上許多孩子的強烈學習動機。舉個例子:在她這樣一個偏鄉小校的班上,竟然班上有近十個孩子主動報名參加英語演講比賽,願意為自己不拿手的英文演講每天努力練習。對許多了解偏鄉教育現況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長年以來教育現場的一種論點,多認為鄉下孩子相較於都會區的孩子,學習動機是比較弱的,但怡辰卻總能把孩子們的學習動能帶起來。這些年來,我一直很想知道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當我看完怡辰這本書,我非常驚艷,因為我終於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了!怡辰把她帶班的所有方法,以搭配學期時序的方式,很有條理地全部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當中包括:從開學前怎麼跟家長訪談,到學期當中怎麼幫助孩子養成訂定複習計畫,到怎麼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到學期 2/3 孩子們開始疲乏了該怎麼辦,到運動會/校外教學可以怎麼讓孩子收穫更多,到怎麼幫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到怎麼引導孩子參加比賽而且從中收穫滿滿,到老師該怎麼療癒自己的心...
這本書涵蓋了一個老師帶班的所有大大小小面向,真是老師的寶典!只要照著書中時序一步步做,就能幫助老師帶班更成功。過去老師們聽完許多教學演講,想改變卻不知從何下手;現在終於有明確的方向可以讓每一位老師依循,真的是功德無量!
最棒的是,這本書不是只是寫給老師看的,也是寫給孩子爸媽們看的。過去常有家長因為不了解老師的教學跟帶班策略,所以心中常會生出疑問,甚至會出現親師溝通的鴻溝。從家長的角度,很難了解老師帶班的種種措施,其背後用意為何。有的家長甚至會認為:「不過就是教小孩嘛,是有那麼難嗎?」,而輕忽了老師在帶班的種種努力。這本書幾乎每一篇的最後,都有給家長的建議與提醒。家長看了這本書之後,就能了解老師要把班級帶好、幫孩子養成學習動機跟自學能力,是多麽不容易的挑戰!在了解後,家長就知道可以如何配合老師的努力,讓自己孩子的學習能更進步!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我認為怡辰這本書有兩個很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從帶班的方方面面切入,讓老師有清楚的作法與策略依循。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孩子的學習動機是可以帶起來的。過去大家認為哪些孩子就是沒有學習動機的既定印象,是可以被打破的;關鍵在於老師是否能有效養成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與恆毅力。有了這本書教我們怎麼做到,我們再也沒有放棄努力的理由了!
這是一本能有效幫助老師的班級徹頭徹尾改變的書。我衷心期盼這本書的問世。能夠幫助更多有新的老師帶班更順利、更有成就感,也讓更多孩子能學得更好!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328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