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只有沒營養
來說點稍微有意義的
先幫不登山的各位小科普一下
【三角點】【山神教】
有些人認為踩三角點會觸怒山神或不敬
有些人認為登頂穿比基尼、暴露等會觸怒山神
對我來說呢~
三角點就是人類測量的標記
他是人類的產物,說不定也沒問過山神意見
但那不是我的東西,所以我不會去踩他
至於山神對於...
也不能只有沒營養
來說點稍微有意義的
先幫不登山的各位小科普一下
【三角點】【山神教】
有些人認為踩三角點會觸怒山神或不敬
有些人認為登頂穿比基尼、暴露等會觸怒山神
對我來說呢~
三角點就是人類測量的標記
他是人類的產物,說不定也沒問過山神意見
但那不是我的東西,所以我不會去踩他
至於山神對於人類暴露會不會生氣
我就不知道了
但我每趟都會謝謝他
因為他賜與我好天氣、好運氣、好風景
即使紮營在稜線上也不刮風讓我度過溫暖的一夜
不過……我知道網友很生氣😂
【在山上大小便】
沒登山過的人,應該會以為
每座山都跟陽明山或象山一樣都設有公廁和路燈
在山上野外露出大小便其實很常見
通常我們會先說不好意思,借我方便一下
然後把自己的衛生紙打包走
但是很多人呢
會把自己的衛生紙留在原地~
去看看熱門的山就知道多可憐了
也許山神會比較生氣這種行為吧🙄
【妨害風化】
嗯……拍照的時候只有我們
而且照片有打🐴
【上傳照片就是妨礙到我】
不喜歡看的人,就喜歡一直分享給別人看
再附上噁心東西、腦殘、沒水準之類的評語
其實阿~
都是你們為了想一起罵人分享出去的阿XD
【妳一個正常女生怎麼跟他們混在一起】
生物就是因為多樣性世界才有趣呀
如果一個團體都同一種個性
通常都會走得很偏激
我們這樣很好,互相制衡
太衝動的人被我拉住
太膽小的我讓他們拉一把
【妳就這樣看他們鳥鳥不噁心嗎】
都幾歲了!又不是沒看過
而且我這麼秀色可餐
常常私訊收到屌照也習慣了
------------------------------------------------
對我來說 真正的尊重山
應該是自己的垃圾自己帶下山
每次我們下山順路撿垃圾的時候
總是撿到一堆食物的包裝、煙屁股
對於愛把果皮丟在山上的人
勸導也是沒有用
與其勸導別人不要裸露,
還是勸導不要丟果皮廚餘在山上比較實在
至於有沒有水準這件事
只要不妨礙到別人
我都不在意
有些阿姨就是會在三角點拍上20個posing
也不管後面是不是一堆人在等
這樣我也沒有覺得比較高尚
反而拍露鳥照挑無人時段去拍我還比較欣賞
我們紮營在離山屋很遠的地方
為的就是不打擾人也不被打擾
住山屋的經驗很差
大家行程不一樣有些要摸黑早起
晚上8點不准別人吃飯發出聲音
卻在凌晨3點報數整隊出發
有些山友不准別人爬山聽音樂
自己卻嘰嘰喳喳像一堆小麻雀
我覺得互相靠近的時候
將音量放小就好
如果雙方都不在意,
你這在螢幕前的又有什麼好評議?
完美無瑕的尊重及道德我們誰也做不到
所以我很少指責別人公幹別人
因為我自己都做不到100分聖人了
哪來的資格說嘴別人
人類就是這麼有趣
急著檢討、霸凌和自己不一樣的族群
卻很少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一樣噁心
我很喜歡我身邊什麼類型的朋友都有
有像他們一樣瘋狂衝動的狂放不羈
也有冷靜嚴肅的墨守成規
因為大家不一樣,所以世界才這麼有火花
【每次釣魚都成功】
【有杜哥跟政諺的組合一天就上熱版】
【之前裸體冷到頭痛新聞還沒那麼大】
#黑色奇萊 #奇萊北峰 #百岳人生
果皮是廚餘嗎新北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粉專 貓在旅行於臉書發布在日本東北巧遇黑熊照片,可愛日本黑熊還是小朋友,卻絲毫不懼怕人類,不但偷瞄鏡頭、自在地坐在路邊挖挖草後,才前往對面馬路,消失在樹叢之中。
這樣的溫馨巧遇,臺灣有嗎?
日本黑熊與臺灣黑熊同樣屬於亞洲黑熊的一種,乍看十分相似,胸前皆有米白色V字,但基因與生態習性卻有所不同。例如該位網友所經歷的溫馨遇熊記,在臺灣可能難以發生,臺灣黑熊生性膽小,非常怕人。
根據熊類專家黃美秀的研究指出,在臺灣158個人熊巧遇的案例中,有64%的熊直接採取迴避反應,會儘速離開現場,前日南安小熊與熊媽媽因驚嚇而失散的新聞也可看出,臺灣黑熊對人類有相當的恐懼與警覺性。
台灣黑熊保育行動綱領提到,熊對人類的行為反應受許多不同因素影響,包括巧遇時人類對熊的反應、當時環境的食物的豐富度、季節時間性或是過去與人類接觸的經驗等。
就臺灣黑熊明顯怕人的現象,研究學者推測可能與國內人熊關係發展歷史有關,例如早期的過度捕獵行為,使黑熊對人類產生適應性的趨避行為。
人熊衝突,卻處處存在?
多數臺灣人對熊的了解甚少,普遍認為其習性兇猛,是會主動攻擊人的大型猛獸。在黃美秀的訪查資料中,便聽聞在有狩獵活動的山區,即便黑熊並非狩獵目標,當獵人們巧遇熊時仍多半會因為恐懼、防衛而直接獵殺。但事實上,臺灣目前尚未有黑熊無緣由攻擊人導致傷亡的案例。
黃美秀提到,對與黑熊棲息地相近的在地居民而言,聽聞有熊出沒時往往很害怕、甚至會組隊驅趕、獵殺,近年來也有不少黑熊出沒於工寮導致人熊衝突的事件。
今年六月便發生一件黑熊偷雞事件,屋主於工寮飼養的家畜與飼料不斷減少,且親友曾目擊黑熊出沒、便通報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前往處理。
研究人員於工寮附近發現熊的排遺與抓痕,確定為臺灣黑熊所為,推測是被飼料吸引而來,經提醒屋主不再擺放飼料後,熊也不再出沒;當研究人員接獲通報至現場了解情況時,也發現屋主因害怕早已鋪設陷阱,雖經由溝通後同意將陷阱拿掉,改以架設自動相機監測。
但由此可知,人們可能因為對黑熊的知識不足、害怕而做出主動出擊的行動,也成為威脅臺灣黑熊生存的因素之一。然而這還是有接獲通報的案例,那沒有通報的又有多少呢?
那熊出沒時,到底該怎麼辦?
臺灣黑熊屬於大型食肉目動物,的確有潛在危險性。但事實上只要先了解熊的習性,掌握要領,與熊正面相遇時依然能夠人熊平安,無須過於害怕!
☞熊仍在遠處,繞道而行或安靜離開現場
☞正面撞見保持冷靜,緩緩退後或離開,但不要背對著熊跑開。
☞準備好威嚇物(如防熊胡椒噴霧劑),盡量與同行成員待在一起。
☞當熊不斷噴氣、發出喀喀聲、踱地,或朝人衝刺時,代表距離過近,請緩緩退後。
☞面對任一野生動物都不應餵食、試圖接近、觸摸等干擾野生動物的行為。
☞隨手帶走垃圾、廚餘、果皮等,以免吸引野生動物靠近人群密集處,堅守無痕山林。
【延伸閱讀】
闖部落雞舍吃光雞隻,專家確認是臺灣黑熊:http://pcse.pw/9XHZY
玉山台灣黑熊出沒 多項措施防人熊衝突:http://chinatim.es/9YFLZ
環境資訊中心|降低人熊衝突之處理原則:http://pcse.pw/9YAR2
臺灣黑熊保育協會|遇到熊該怎麼辦:http://pcse.pw/9NQ3T
【了解更多臺灣黑熊】
落難的臺灣黑熊——窩窩網路專題報導:http://pcse.pw/9ZSHX
《石虎再見,黑熊再見》——收藏紙本雜誌:http://pcse.pw/9V4PR
果皮是廚餘嗎新北 在 Youth banana台青蕉樂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香港半輩子務農的黃伯,今年九十一歲,是香港的蕉農。眼下這農地和鐵皮屋,是他住了五十多年的家,是根之所在。其故事,跟大部分上一代新界農民無異:六十年代,他由鄉下來港,跟太太在香港古洞山頭找到空地,夫婦倆動手掘河沙建牆築路,搭起鐵皮屋定居,並且開地務農。
------------------------------------------
看到這則消息,各位知道台灣有多幸福嗎?我們有自己的水果、食物種植,吃的到自己的食物,但在香港幾乎99%的食物都要外面送來,香港人吃不到自己的農產品,香港人總是在''他國''的控制下,完成了自己的三餐,如今港地新界的農業要被政府剝奪,開發成商業區炒地皮,黃伯是香港蕉農給台灣的借鏡,把握食物和土地,我們才有自己的生活和價值。
古洞種蕉
下午。古洞以南。
攀過一座又一座小山,來到麒麟村。夾在廢棄車場之間,藏着一片綠油油:山谷中的盆地,冒出盎然壯碩的果樹,荔枝龍眼黃皮番石榴大樹菠蘿⋯⋯全都掛滿果實,以亮麗姿態宣告盛夏光臨。
數量最驚人的,是蕉樹──錯落地覆蓋於山坡,合共超過二百株,或高或低;每當風一吹,又長又寬的葉子翅膀般柔軟地張開;站在高處鳥瞰,那畫面很是好看。這兒是麒麟村村民黃伯的家。屋後的大型果園,就是其數十年來悉心打理的成果。
然而,隨着退休後年紀老邁,黃伯體力不支,農地漸漸荒廢,雜草叢生;年前一群關注古洞鄉民的義工組織「農村復興運動」,自發替其將農場一點一點的修復,同時把果樹修葺,這才回復茂盛。一番努力下,今夏不同作物陸續打果;近日黃伯的家可熱鬧了,常有義工聚集,採摘時令水果──包括一梳梳本地香蕉。「別要不分就裏,甚麼也叫『香蕉』,其實分好多種的。」其中一位參與復耕的義工陳生澄清。
我們常吃的入口地捫香蕉,本地品種叫「青皮仔」,熟了依然青青的,幼幼長長,果肉結實清香;這裏亦有栽種牛奶蕉,圓圓胖胖,個子小但濃甜滑溜;還有霸氣十足的大蕉,三種中最為粗壯,中醫角度亦正氣,老少咸宜,不似別的蕉性質寒涼。這些土生土長的本地蕉,勝在新鮮,更好是天然:由於香蕉成熟後極不耐放,果皮動輒爆裂,也會長出斑點;為熬過長途運送及維持賣相,外國入口香蕉於六分熟就會採收,運輸後在果皮噴上化學催熟劑,成熟轉黃即可上架。由於經人工催熟,外面軟糯,但蕉芯仍然堅硬。
再者,農業用的催熟劑,本身有輕微毒性,一旦過量施用,有可能引起腹瀉、皮膚痕癢等中毒症狀。那末,毋須漂洋過海的本地蕉,該可待到樹上熟才採摘?「待到全熟就沒得吃了。」農夫黃伯瞇起眼,吃吃的笑:「雀仔會啄爛,還有好多松鼠來爭食。」
當看見大約八成熟,便要摘
下,要麼掛在通風處自然熟成,要麼將其催熟,但用的當然不是化學物。「放入木桶,點一支香,焗一晚就熟咯。」黃伯解釋。
城市人固然甚少看到樹上蕉,但更搶眼大概是蕉樹懸垂着、貌似毛筆尖的紫紅色蕉蕾,亦稱蕉花,正是香蕉的花朵。當蕉蕾長大,就會開出淡黃花兒,每朵長成一隻蕉;由分株下泥到開花結果,一般為一年時間;直到結出一層層迴旋狀的蕉,即可收成。
最優質的蕉,會結成「八托」,即八層果實;「愈上層愈靚,最低層那些通常瘦削,不好吃──即是大仔與細仔的分別。」黃伯指手畫腳地。
收割果實後,農夫會把蕉樹斬去,分株再種;斬樹前把樹上的蕉蕾留四五天,讓蜜蜂採蜜;好些小農也會把蕉蕾拿到市場發售,因為那是老一輩甚為鍾愛的養生食材──熬粥吃可清理腸胃,去肥消滯,中山的「蕉蕾雞絲粥」就相當有名。
相比其他作物,本地蕉不算流行,但種植的農夫倒不少,皆因工夫不多,平日稍作廚餘施肥便行,關鍵是水土:「又濕又熱的地方最適合,陽光也要充沛,否則只能結出『侏儒蕉』,發育不良。」義工陳生補充,這農地接近河道,濕潤的泥土讓蕉類特別強壯。而聰明的農民,會在菜田附近種幾棵蕉,水分都給引過來,滋潤其他作物。「蕉樹好『扯水』,種得多,塊田的泥愈黑愈靚。」黃伯如是說。
每次走進蕉林,黃伯總是格外精神,喋喋不休;只是沒料到,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果園,竟成為戰場,讓老人家不得不撑起柺杖,挺直腰板,捍衞屬於自己的收成和家園。
半輩子務農的黃伯,今年九十一歲。眼下這農地和鐵皮屋,是他住了五十多年的家,是根之所在。其故事,跟大部分上一代新界農民無異:六十年代,他由鄉下來港,跟太太在古洞山頭找到空地,夫婦倆動手掘河沙建牆築路,搭起鐵皮屋定居,並且開地務農。
剛開始時他曾經種菜,後來經朋友介紹轉型當花農,馬上幹出成績。「全新界第一個由東南亞引入富貴竹的,就是我們。」黃太說來很自豪:「『富貴竹』這名也是我老公起呢。」其時他們種花卉盆栽,同時養雞養豬;生活過得一直不錯,到了二十年前左右,黃伯正式退休,農場改為種植不用多作打理的果樹。
本來的平淡生活,兩年前突出岔子:東北計劃傳出,發展商積極收地,就連不屬發展範圍的麒麟村,也遭牽連:黃伯收到自稱回流原居民通知,表示農地屬其擁有,要求重新訂立租約,否則勒令一星期內把果樹移走。
黃伯一口拒絕,代價卻是失去最珍視的果樹及收成──兩年前,部分農地給人用鐵絲網
重重圍攏,入面的過百株蕉樹,就這麼給鎖住,無法打理和收割。
最可怕是蕉林被圍後,伴隨是一連串滋擾:家中狗兒遭毒殺、無緣無故被截水斷電等;更瘋狂是兩星期前,大門突然給人一整塊拆掉!
「好肉赤,無端端把我們的杉樹砍斷⋯⋯種了好幾十年,心血啊。」黃伯太太欲哭無淚:「頭尾一共報警十三次!」但黃伯沒打算退縮,已向法庭申請逆權侵佔(佔地者持續佔用私人土地至少十二年,就可申請逆權管有該土地),正排期打官司。
家中的硬仗還未開始,他已急不及待參與另一戰役:去年爆發的雨傘運動,黃伯是年紀最大的前線抗爭者,曾經先後被捕三次,成為新聞人物。意外收穫是,在佔領場地留守期間,結識幾位精通園藝和種菜的戰友,清場後自發加入「農村復興運動」義工隊,到黃伯家的山頭鋪路、拔草,利用沒被圍住的土地,把蕉樹分株和重新排列。
這個為古洞鄉民而成立的組織,目的就是要幫助這類年紀老邁、孤立無援的村民:「很多人只知道古洞北,因為那些碩果僅存的醬油行業;但其實古洞南有許多農夫,不時面對土地被強行收回,卻鮮有人認真關注。」組織成員傑仔說。
譬如在同一條村居住的何婆婆,去年就突然被地主派人用挖泥鈎機拆屋,屋內物品盡毀,最終鬧上法庭;結果拆屋者被罰款三千元了事。
「那可是村民住了大半世的家!」傑仔表示,待黃伯的官司完結,當鐵絲網解封,就會在這舉行導賞及摘水果活動,讓外面的人多一點了解鄉民實況。他們並計劃在古洞南成立農業教育中心,以有趣的師徒制形式,開辦耕作、維修、木工等課程,訓練新晉農民和工匠,推廣城鄉共生。
這場由生活做起的抗爭,目標只有一個:還新界農民權利,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
「我們這些外人( 非原居民),幾時受過政府庇蔭?靠自己,一樣死不了。」黃伯語氣輕輕帶過,聽不出卑微,只有勇敢到底的骨氣。
而他僅餘的蕉樹,也逆境蓬生:產量出乎意料地穩定,吸引有機小店入貨;不過黃伯種蕉純為還個心願,賺錢次要──長得最飽滿的,他會留起來,着義工代為送到市區老人院,給公公婆婆享用。
飲食男女綠色生活版
記者kit chan專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