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音樂會*
《跨距千萬年的三城舞》
影像與音樂的天堂交織
https://lihi1.com/Jvbg2/FB
12/05 (六) 19:10
鋼琴/人聲
阮丹青
攝影主講
陳理德
小提琴
黃偉駿
Special Guest:
中東鼓
馬儁人
乘著被天使吻過的嗓音,跳一支跨距千萬...
*攝影作品音樂會*
《跨距千萬年的三城舞》
影像與音樂的天堂交織
https://lihi1.com/Jvbg2/FB
12/05 (六) 19:10
鋼琴/人聲
阮丹青
攝影主講
陳理德
小提琴
黃偉駿
Special Guest:
中東鼓
馬儁人
乘著被天使吻過的嗓音,跳一支跨距千萬年的三城舞。
斜陽迤邐在金字塔末尾,陵寢裡的法老王,驕傲地睥睨整座埃及王朝;冰與火的絕美容顏,在冰島這片土地上,溫柔迸發;船夫低迴的歌聲,在威尼斯這座城市繚繞了數千年......
在阮丹青空靈的歌聲帶領下,穿梭雲端樂音之間,搭配精彩的影像敘事,晨光中的人類文明,與半個地球外的自然絕美爭輝,而被恐懼籠罩的威尼斯嘉年華,是否正在演出另一個世紀末?
演出人員介紹
鋼琴/人聲|阮丹青
★多項金曲獎、金鐘獎肯定
1998發行首張流行音樂演唱專輯「跟蹤」即入圍1999金曲獎最佳新人,先後曾發行過4張流行音樂專輯,創下近五十萬張的銷售數字。2007年獨立製作發行首張「陽光海岸」入圍金曲獎三項大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與最佳作曲人,而主持電台的同名廣播節目也讓她兩度入圍廣播金鐘獎 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與主持人。 與盧欣民劉瑋菁等一同打造『山中的上帝』並獲2017傳藝類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
★超豐富音樂經歷與作品
超過20首知名詞曲發表,包括如黃鶯鶯(天使的指紋)/張清芳(沒有愛的男人)/李玟 (Love Comes so Easy)等,曾任舞台劇音樂設計與live演出。受邀與九位優秀作曲家於台灣國家演奏廳、受邀台北詩歌節 演出三首跨界作品 。融合曲風、即興演奏、肢體舞蹈、詩歌等劇場元素進行巡演。發行十年演唱全創作專輯「尋愛旅程 (The Journey of Love )」 ,2018 六月第五張創作專輯 LIGHT(薇光旅程) 全台發行 。2020 與傾聽心聲共同發行 「12個迴響」專輯。
攝影主講|陳理德 Charles Chen
陳理德的數理背景、商業訓練、對文學電影的狂熱、對旅行探索的著迷,反映在他作品裡的複雜心理層次和曖昧的符號意象,遊走現實和虛幻之間。
由動態藝術興趣延伸至攝影創作的陳理德,作品的故事性並非傳統"決定性瞬間"類型(引人想像照片停格的瞬間前後發生的故事),而是整個故事都在同一張作品裡。結合攝影本質的紀實性與藝術本質的原創性,傳遞出一種無時間性的永恆。
黑白彩色,陳理德用了兩種方式來表達外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相應對照。彩色絢麗浪漫富多曖昧層次,黑白燃燒真實,直指在人心荒漠裡爬行的現代人。
小提琴|黃偉駿 Stephen Huang
2015年金曲獎四大滿貫「最佳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作曲人」、「最佳演奏錄音專輯」。林宥嘉世界巡迴演唱會弦樂團首席。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爵士與流行小提琴演奏碩士。
巡演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各大音樂節,包含著名音樂節如韓國Jarasum爵士音樂節、上海爵士音樂節、南京爵士音樂節、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節、以及珠海北山世界音樂節等,目前為「玩弦四度」弦樂四重奏團長。
中東鼓| 馬儁人(special guest )
★記者資歷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記者資歷
1994年 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體育組,製作「體壇風
雲」節目
1995年 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擔任攝影記者,主跑軍事
新聞
1996年首次踏上伊拉克採訪戰事。某天從戰場回程的路上,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傳來陣陣樂音,那帶點哀愁的唱腔在山谷中 迴盪,伴隨簡單明快的鼓聲,聲聲鑽進細胞裡。那一刻,音樂魂再也無法安靜。
2007年起開始浪跡中東世界,十年內造訪埃及、敘利亞、突尼西亞等阿拉伯文化重鎮,學習各類中東打擊樂器與中東音樂文
化。
目前於亞洲各地教學與演出,期望大眾欣賞進而學習中東音樂,更希望能透過音樂介紹這地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讓世人對中東少一點誤解,多一點關懷。
★音樂資歷
2009 赴敘利亞學習,師承中東打擊樂大師Jamal al-Sakka
2010 赴突尼西亞學習,師承突尼斯國立高等音樂學院Brahim Bahloul教授
2012 師承埃及大師Khaled Badawy2014 師承黎巴嫩中東打擊樂家 Souhail Kaspar 成立Hamnavâ中東樂團,擔任Aashti汎絲路樂團鼓手與音樂家張宜蓁共同籌組東方世界音樂聯盟
林育儁 在 阮丹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攝影作品音樂會*
《跨距千萬年的三城舞》
影像與音樂的天堂交織
FB詳情
https://fb.me/e/cmboz7yre
報名請來Line
https://lihi1.com/Jvbg2/FB
12/05 (六) 19:10
鋼琴/人聲
阮丹青
攝影主講
陳理德
小提琴
黃偉駿
Special Guest:
中東鼓
馬儁人
乘著被天使吻過的嗓音,跳一支跨距千萬年的三城舞。
斜陽迤邐在金字塔末尾,陵寢裡的法老王,驕傲地睥睨整座埃及王朝;冰與火的絕美容顏,在冰島這片土地上,溫柔迸發;船夫低迴的歌聲,在威尼斯這座城市繚繞了數千年......
在阮丹青空靈的歌聲帶領下,穿梭雲端樂音之間,搭配精彩的影像敘事,晨光中的人類文明,與半個地球外的自然絕美爭輝,而被恐懼籠罩的威尼斯嘉年華,是否正在演出另一個世紀末?
演出人員介紹
鋼琴/人聲|阮丹青
★多項金曲獎、金鐘獎肯定
1998發行首張流行音樂演唱專輯「跟蹤」即入圍1999金曲獎最佳新人,先後曾發行過4張流行音樂專輯,創下近五十萬張的銷售數字。2007年獨立製作發行首張「陽光海岸」入圍金曲獎三項大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與最佳作曲人,而主持電台的同名廣播節目也讓她兩度入圍廣播金鐘獎 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與主持人。 與盧欣民劉瑋菁等一同打造『山中的上帝』並獲2017傳藝類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
★超豐富音樂經歷與作品
超過20首知名詞曲發表,包括如黃鶯鶯(天使的指紋)/張清芳(沒有愛的男人)/李玟 (Love Comes so Easy)等,曾任舞台劇音樂設計與live演出。受邀與九位優秀作曲家於台灣國家演奏廳、受邀台北詩歌節 演出三首跨界作品 。融合曲風、即興演奏、肢體舞蹈、詩歌等劇場元素進行巡演。發行十年演唱全創作專輯「尋愛旅程 (The Journey of Love )」 ,2018 六月第五張創作專輯 LIGHT(薇光旅程) 全台發行 。2020 與傾聽心聲共同發行 「12個迴響」專輯。
攝影主講|陳理德 Charles Chen
陳理德的數理背景、商業訓練、對文學電影的狂熱、對旅行探索的著迷,反映在他作品裡的複雜心理層次和曖昧的符號意象,遊走現實和虛幻之間。
由動態藝術興趣延伸至攝影創作的陳理德,作品的故事性並非傳統"決定性瞬間"類型(引人想像照片停格的瞬間前後發生的故事),而是整個故事都在同一張作品裡。結合攝影本質的紀實性與藝術本質的原創性,傳遞出一種無時間性的永恆。
黑白彩色,陳理德用了兩種方式來表達外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相應對照。彩色絢麗浪漫富多曖昧層次,黑白燃燒真實,直指在人心荒漠裡爬行的現代人。
小提琴|黃偉駿 Stephen Huang
2015年金曲獎四大滿貫「最佳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作曲人」、「最佳演奏錄音專輯」。林宥嘉世界巡迴演唱會弦樂團首席。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爵士與流行小提琴演奏碩士。
巡演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各大音樂節,包含著名音樂節如韓國Jarasum爵士音樂節、上海爵士音樂節、南京爵士音樂節、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節、以及珠海北山世界音樂節等,目前為「玩弦四度」弦樂四重奏團長。
中東鼓| 馬儁人(special guest )
★記者資歷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記者資歷
1994年 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體育組,製作「體壇風
雲」節目
1995年 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擔任攝影記者,主跑軍事
新聞
1996年首次踏上伊拉克採訪戰事。某天從戰場回程的路上,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傳來陣陣樂音,那帶點哀愁的唱腔在山谷中 迴盪,伴隨簡單明快的鼓聲,聲聲鑽進細胞裡。那一刻,音樂魂再也無法安靜。
2007年起開始浪跡中東世界,十年內造訪埃及、敘利亞、突尼西亞等阿拉伯文化重鎮,學習各類中東打擊樂器與中東音樂文
化。
目前於亞洲各地教學與演出,期望大眾欣賞進而學習中東音樂,更希望能透過音樂介紹這地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讓世人對中東少一點誤解,多一點關懷。
★音樂資歷
2009 赴敘利亞學習,師承中東打擊樂大師Jamal al-Sakka
2010 赴突尼西亞學習,師承突尼斯國立高等音樂學院Brahim Bahloul教授
2012 師承埃及大師Khaled Badawy2014 師承黎巴嫩中東打擊樂家 Souhail Kaspar 成立Hamnavâ中東樂團,擔任Aashti汎絲路樂團鼓手與音樂家張宜蓁共同籌組東方世界音樂聯盟
林育儁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昭和19年(1944年)3月7日,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其中18位虎尾北國民學校(今虎尾國小)校友的合影。
謝謝國立虎尾高中圖書館主任吳清海老師分享這張珍貴的照片。
日治時期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為了紓解臺南州虎尾郡的升學壓力,特於臺南州虎尾郡虎尾街平和厝 233 番地外十四筆(今雲林縣虎尾鎮光復路222號)設立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修業年限為本科四年、補習科一年,多為日籍公教人員或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員工的子女就讀,當時在南臺灣之名聲僅次於臺南州立第一、第二高等女學校和嘉義高等女學校。
1940年4月,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招生,為今雲林縣境內的第一次高級中學招生考試,不過考試顯然有利於畢業於日人尋常小學校的考生(包括臺籍生),而不利於公學校畢業者, 因為命題都出自於尋常小學校教材,所以臺籍考生的錄取名額偏少,這一屆臺籍生只錄取44名,日籍生則多達72名;不過,供臺籍生就讀的虎尾北國民學校(原虎尾公學校)竟一舉考上18名。
1944年,隨著二戰戰局逐漸明朗,日軍敗象已現,部分日人遂返回日本內地,這時候虎尾高等女學校的臺籍學生數才開始超過日籍學生數。1945年3月3日,該校日籍校長野上征雄棄職返日。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改臺南州為臺灣省臺南縣,中方負責接管之機構「臺南州接收委員會」派當時虎女的教務主任江炳焜代理校長一職,並將虎尾高等女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中學;江炳焜就任校長後,將該校於日治時期制定的規章、教材全數廢除,並延聘中國大陸籍人士任教。1946年2月8日,江丙焜獲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真除,正式成為虎女在戰後的首任校長,當時的虎尾女中為三三制學制(即初中、高中各三年)。
1948年7月,臺糖聘用江炳焜出任虎尾糖廠副主任,於是江炳焜在8月辭任校長,其校長職位由當時的教務主任陳東榮代理,同年9月18日,臺灣省政府正式任命陳東榮為校長;當時初中有13班,高中有3班,學生712人,教職員51人。
1949年9月1日,虎尾女中與臺南縣立虎尾初級中學(簡稱虎尾初中)合併為臺灣省立虎尾中學(簡稱虎尾中學、虎中),以原虎尾初中為男生部,原虎尾女中為校本部,亦為女生部。
1950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考量地方人士提出該校男女兩部之距離過遠,導致行政與課務推展不便,於是訓令省立虎尾女子中學自8月1日起復自省立虎尾中學獨立設校。同年,臺灣行政區劃重劃,虎女所在虎尾鎮改隸雲林縣。
1951年8月,省立彰化女中訓導主任談太儁因積功調陞虎女校長,她於任內著重推動與實踐生活教育。
1957年7月,談太儁奉教育廳令改調省立嘉義女中校長,由何珍淑接任虎女校長,並於7月31日辦理交接。
1959年8月,新竹女中(今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校長曹金英接任虎女校長。
1967年6月3日下午,曹金英校長於校內泳池游泳時,不幸因體力不支而溺斃,終年52歲,其校長職務由教務主任黃柏升代理。
1967年7月3日,臺灣省政府派遣新竹縣立第一女子中學(今新竹市立光華國中)校長石宛珠接任虎女校長,她在任內致力推行生活教育。
1970年7月1日,依照「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虎女之初中部停招,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高級中學。
初中部停招後,學生數量驟減,又逢臺灣經濟起飛,鄉村居民大多將子女送到都市學校就讀,於是虎尾女中和原省立虎尾中學改制的省立虎尾高中皆出現招生危機。此時,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希望兩校可以合併以解決學生過少之問題。
1979年2月1日,虎女校長陳永英自請調任臺南女中,由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兼代虎女校長,教育廳遂令虎尾女中自當年暑假起停止招生,直至在學學生全數畢業後結束。而原為男校的虎尾高中改為男、女兼收。
兩校合併後,虎尾高中雖成為存續學校(使用虎尾高中校名並以虎尾高中為行政主體),但李士崑校長堅持以原虎女校區為校地,於是原虎尾高中校區於1980年7月改設臺灣省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簡稱雲林工專,後於1981年改制為國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1997年升格為國立虎尾技術學院,2004年更名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1980年8月1日,虎尾女中與虎尾高中兩校進行初步合併,統一行政單位,虎尾高中的教職員與學生全數遷至虎尾鎮光復路上的虎尾女中校區上班、上課,而原虎尾女中則僅剩高三學生。
1981年6月,虎尾女中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兩校至此合併完成。
2000年,因臺灣省虛級化(精省),省立虎尾高中改隸教育部,改制為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虎尾國小簡史】
虎尾公學校設立於大正7年(1918年),為今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小的前身,其校史沿革簡述如下:
1918年,創立土庫公學校五間厝分校,王仲先生捐資獻地興建校舍。
1921年,獨立為虎尾公學校。
1942年,分設虎尾南國民學校( 今虎尾鎮立仁國小),原虎尾公學校改稱虎尾北國民學校。
1945年,台灣光復,派莊文杞為校長。
1946年,改稱臺南縣虎尾鎮第一國民學校。
1949年8月。改稱台南縣虎尾鎮北國民學校,派彭春明為校長。
1950年,地方行政區域改制,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學校。
1958年,分設中正國民學校。
1960年,分設平和國民學校。
1966年9月,派沈紹發為校長。
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小學至今。
由於校址位於市鎮鬧區,校地狹窄、交通複雜,影響師生安全及正常教學,虎尾國小因而產生遷校之議。後來校區在1974年都市計畫修正中,奉內政部核定為商業區,時任雲林縣縣長的許文志在1981年12月就職後,積極爭取省府支持,加上地方各界通力合作,虎尾國小遂開始籌備遷徙至現址之計畫。
1982年9月公開徵圖,邀請專家審慎評選,決定委託趙啟南建築師設計監造。1983年6月公開招標,並於7月25日開工,全部工程歷時1年8個月,耗資新台幣8400餘萬元,於1985年8月2日順利竣工複驗通過。
此番建校工程之宏偉可稱得上是居雲林縣各級學校之冠,凡普通教室、特別教室、辦公室、圖書室、資料室等均設置齊全,整體規劃,一次完成,非但有助於該校教育之發展,對社區民眾休閒教育等,亦提供優良之場所,誠為地方教育之福。
1985年8月7日,虎尾國小由舊址遷入新校區(雲林縣虎尾鎮明正路88號),校史自此展開了嶄新的一頁。
林育儁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昭和19年(1944年)3月7日,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其中18位虎尾北國民學校(今虎尾國小)校友的合影。
謝謝國立虎尾高中圖書館主任吳清海老師分享這張珍貴的照片。
日治時期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為了紓解臺南州虎尾郡的升學壓力,特於臺南州虎尾郡虎尾街平和厝 233 番地外十四筆(今雲林縣虎尾鎮光復路222號)設立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修業年限為本科四年、補習科一年,多為日籍公教人員或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員工的子女就讀,當時在南臺灣之名聲僅次於臺南州立第一、第二高等女學校和嘉義高等女學校。
1940年4月,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招生,為今雲林縣境內的第一次高級中學招生考試,不過考試顯然有利於畢業於日人尋常小學校的考生(包括臺籍生),而不利於公學校畢業者, 因為命題都出自於尋常小學校教材,所以臺籍考生的錄取名額偏少,這一屆臺籍生只錄取44名,日籍生則多達72名;不過,供臺籍生就讀的虎尾北國民學校(原虎尾公學校)竟一舉考上18名。
1944年,隨著二戰戰局逐漸明朗,日軍敗象已現,部分日人遂返回日本內地,這時候虎尾高等女學校的臺籍學生數才開始超過日籍學生數。1945年3月3日,該校日籍校長野上征雄棄職返日。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改臺南州為臺灣省臺南縣,中方負責接管之機構「臺南州接收委員會」派當時虎女的教務主任江炳焜代理校長一職,並將虎尾高等女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中學;江炳焜就任校長後,將該校於日治時期制定的規章、教材全數廢除,並延聘中國大陸籍人士任教。1946年2月8日,江丙焜獲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真除,正式成為虎女在戰後的首任校長,當時的虎尾女中為三三制學制(即初中、高中各三年)。
1948年7月,臺糖聘用江炳焜出任虎尾糖廠副主任,於是江炳焜在8月辭任校長,其校長職位由當時的教務主任陳東榮代理,同年9月18日,臺灣省政府正式任命陳東榮為校長;當時初中有13班,高中有3班,學生712人,教職員51人。
1949年9月1日,虎尾女中與臺南縣立虎尾初級中學(簡稱虎尾初中)合併為臺灣省立虎尾中學(簡稱虎尾中學、虎中),以原虎尾初中為男生部,原虎尾女中為校本部,亦為女生部。
1950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考量地方人士提出該校男女兩部之距離過遠,導致行政與課務推展不便,於是訓令省立虎尾女子中學自8月1日起復自省立虎尾中學獨立設校。同年,臺灣行政區劃重劃,虎女所在虎尾鎮改隸雲林縣。
1951年8月,省立彰化女中訓導主任談太儁因積功調陞虎女校長,她於任內著重推動與實踐生活教育。
1957年7月,談太儁奉教育廳令改調省立嘉義女中校長,由何珍淑接任虎女校長,並於7月31日辦理交接。
1959年8月,新竹女中(今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校長曹金英接任虎女校長。
1967年6月3日下午,曹金英校長於校內泳池游泳時,不幸因體力不支而溺斃,終年52歲,其校長職務由教務主任黃柏升代理。
1967年7月3日,臺灣省政府派遣新竹縣立第一女子中學(今新竹市立光華國中)校長石宛珠接任虎女校長,她在任內致力推行生活教育。
1970年7月1日,依照「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虎女之初中部停招,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高級中學。
初中部停招後,學生數量驟減,又逢臺灣經濟起飛,鄉村居民大多將子女送到都市學校就讀,於是虎尾女中和原省立虎尾中學改制的省立虎尾高中皆出現招生危機。此時,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希望兩校可以合併以解決學生過少之問題。
1979年2月1日,虎女校長陳永英自請調任臺南女中,由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兼代虎女校長,教育廳遂令虎尾女中自當年暑假起停止招生,直至在學學生全數畢業後結束。而原為男校的虎尾高中改為男、女兼收。
兩校合併後,虎尾高中雖成為存續學校(使用虎尾高中校名並以虎尾高中為行政主體),但李士崑校長堅持以原虎女校區為校地,於是原虎尾高中校區於1980年7月改設臺灣省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簡稱雲林工專,後於1981年改制為國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1997年升格為國立虎尾技術學院,2004年更名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1980年8月1日,虎尾女中與虎尾高中兩校進行初步合併,統一行政單位,虎尾高中的教職員與學生全數遷至虎尾鎮光復路上的虎尾女中校區上班、上課,而原虎尾女中則僅剩高三學生。
1981年6月,虎尾女中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兩校至此合併完成。
2000年,因臺灣省虛級化(精省),省立虎尾高中改隸教育部,改制為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虎尾國小簡史】
虎尾公學校設立於大正7年(1918年),為今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小的前身,其校史沿革簡述如下:
1918年,創立土庫公學校五間厝分校,王仲先生捐資獻地興建校舍。
1921年,獨立為虎尾公學校。
1942年,分設虎尾南國民學校( 今虎尾鎮立仁國小),原虎尾公學校改稱虎尾北國民學校。
1945年,台灣光復,派莊文杞為校長。
1946年,改稱臺南縣虎尾鎮第一國民學校。
1949年8月。改稱台南縣虎尾鎮北國民學校,派彭春明為校長。
1950年,地方行政區域改制,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學校。
1958年,分設中正國民學校。
1960年,分設平和國民學校。
1966年9月,派沈紹發為校長。
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小學至今。
由於校址位於市鎮鬧區,校地狹窄、交通複雜,影響師生安全及正常教學,虎尾國小因而產生遷校之議。後來校區在1974年都市計畫修正中,奉內政部核定為商業區,時任雲林縣縣長的許文志在1981年12月就職後,積極爭取省府支持,加上地方各界通力合作,虎尾國小遂開始籌備遷徙至現址之計畫。
1982年9月公開徵圖,邀請專家審慎評選,決定委託趙啟南建築師設計監造。1983年6月公開招標,並於7月25日開工,全部工程歷時1年8個月,耗資新台幣8400餘萬元,於1985年8月2日順利竣工複驗通過。
此番建校工程之宏偉可稱得上是居雲林縣各級學校之冠,凡普通教室、特別教室、辦公室、圖書室、資料室等均設置齊全,整體規劃,一次完成,非但有助於該校教育之發展,對社區民眾休閒教育等,亦提供優良之場所,誠為地方教育之福。
1985年8月7日,虎尾國小由舊址遷入新校區(雲林縣虎尾鎮明正路88號),校史自此展開了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