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杜甫詩全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杜甫詩全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杜甫詩全集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古代品種繁多的糕點,有些吃過,有些不曾聽過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今天吃什麼?是中國人每天必須經歷的靈魂拷問,這是對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只要在吃貨面前,擺上一盤可口的點心,這個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要想撥撩吃貨的心,就得抓住他們的胃,點心恰好做到了這一點。 歷史上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30的網紅王薀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薀老師最新著作《師者》【第壹冊】即將上市 想知道老師是在什麼機緣下,動筆寫下這經典的著作嗎? 讓我們一起聽老師獻「聲」說書! 【前情提要】 「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這首詩首次見到是在張老居士書齋,甫進門即見之門楹,早期的稍有傳統習慣的讀書人,都會在其書房掛上自己屬意的門楹,這首詩是...
-
杜甫詩全集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19 23:14:52王薀老師最新著作《師者》【第壹冊】即將上市
想知道老師是在什麼機緣下,動筆寫下這經典的著作嗎?
讓我們一起聽老師獻「聲」說書!
【前情提要】
「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這首詩首次見到是在張老居士書齋,甫進門即見之門楹,早期的稍有傳統習慣的讀書人,都會在其書房掛上自己屬意的門楹,這首詩是出自於宋代文人樓鑰之筆,他是宋朝極著名的文學大家,另有其號稱作攻媿主人,他畢生的著作全部都在《攻媿集》中收錄盡顯,這套全書總共有一百一十二卷。
此人個性筆直,無迴旋之地,因此當他擔任中書舍人期間,連宋光宗對他都有所忌憚,後來因為和大臣在意見上時有相左,因此便罷官返鄉。從《攻媿集》中明顯可知,樓鑰得力於所居之職,對於上下之間、啟奏之禮所應有之典制極為嫻熟,再加上自小窮經通史,無論是訓詁小學,舉凡一切經史典籍亦皆熟透於胸,所著相關文章頗受當代人之重視,被稱為一代文宗,舉國上下所有的讀書人只要讀到樓鑰所寫之書文,必然會被其雄偉的氣魄、優雅的文字所吸引。
但他常常還是覺得自己所書之文和自己修養未必能如古之聖賢,所以他的書齋名稱才會取為「攻媿」,就是自己心懷愧怍之意,看他所著之全集每每皆神懌氣愉,全書所印皆為歐體書,看來風雅飄逸,令人不忍釋手。這套書所知僅存孤版一套,並且已有缺漏。
【內文】
從樓氏書齋門聯之內容,便可以理喻他所做學問的態度及交友的潔癖,在平常他便重視時間超過自己的生命,不喜歡和一些世俗不著書卷的閒客嗑牙閒聊,他所結交都是當時文人中一時之選,每每蒐到奇書或好的文章,也僅邀請同好來書齋中共同欣賞。
走筆至此,回想到過往在青田街王老師住處承教的那段時間,尤其是他過壽的那個夜晚,老人眼角濕潤,他所講的那席話猶在耳,不敢稍忘,只因爲自己有心無力,再加上縱玩歲月,每天僅有寥寥咄嗟之時段,不及分配,再加上前段時間從王老師處早年所得一本仇兆鰲之《杜詩詳註》,從斑黃的扉頁中檢視到不少王老師早年所著眉批及自己的觀點,收穫匪淺。
過去也曾經撿收了約三十幾種不同杜詩,經由王老師推薦,找得一本聞一多先生所著《杜甫傳》,從此以後便對杜大詩聖的才情更加崇敬,所以也花了一段時間,從不同的著作中相互讀閱,過程中了解異同之處,有種尋幽訪勝之情不斷燃升,再有不少昔日書友及學生們殷切希望可以藉我之手,訴說對於古聖先賢諸子等諸大家,無論是在其生平、著作上有些許閱讀之後觀感或心得之分享,以此愧汗無地的心境下,只能勉為其難地應允用閒鬆蠡測之方式,不拘過去任何千家之所言,但也無意番窠倒臼或有嘩世動俗之念想,只想到現世的年輕一輩和未來不知道哪一類世代的新鮮人,對於老祖宗所遺下之流風遺澤,能否可執一孔一理之見解?
因此我習慣用比較通俗的文字和管見所及,片面地扣槃捫燭,不顧淺陋,和有緣之人分享。至於內容和流序,只能說上下數千年,皆是文章,出入數百家,家家錦繡,目前的規劃大約用五冊閒談的方式論述,至於多久可以倚馬告竣,目前沒得準譜,只能說一切自然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做為這一冊的結語。
楊慎是明朝四川一位極有才學的文學家,並且是四川地區三百年之中僅僅出過的狀元,但他的官運卻不怎麼亨通,再加上當時的皇帝是正德,也不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鎮日玩物,追逐美色,這讓楊慎極為沮喪,一段時間告病返回故里,直到嘉靖皇帝登上皇位,重新獲得重用,召回翰林院,但每每剛直諫言,連皇帝也常有微詞,最後因為一件請願案被貶至雲南邊陲。在雲南期間,倒是能夠把其生平所學在當地開館授徒,把雲南地區建設成極有漢族文化的區域。
楊慎一生浮沉多起,但也因為如此,他看盡了人生百態,遇有閒暇便讀歷史和古人書, 留下了一闕「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讀歷史與古人交,自然有如此之識見,誰說不是如此?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王薀老師 #師者 #閱讀書單 #好書推薦 #好書 #書單 #暢銷作家 #文學 #中國文學論集 #經典作品 #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人物史 #傳記
杜甫詩全集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代品種繁多的糕點,有些吃過,有些不曾聽過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今天吃什麼?是中國人每天必須經歷的靈魂拷問,這是對美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只要在吃貨面前,擺上一盤可口的點心,這個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了。要想撥撩吃貨的心,就得抓住他們的胃,點心恰好做到了這一點。
歷史上最早的點心應該是茶食。
先秦時期,民間用茶葉原汁煮羹為食。漢晉的茶食略有變化,文人喜歡在茶湯放點佐料調味。唐宋時期,百姓以茶為媒介,開始製作各色食品。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食成為點心的一部分。
此外,東晉干寶在《搜神記》中,出現了小食一詞,這詞原意是指早餐,後來有了點心的意思。南宋文人吳曾撰寫的《能改齋漫錄》中,認為「世俗例以早餐小食為點心,自唐代之時,已有此語。」說明從唐朝開始有「點心」這個詞了。
伴隨著茶食和小食的融入,中式點心品種多樣,口味豐富。按種類分,點心分為包、餃、糕、團、卷、餅、酥等,在古代,特色的飯、粥、面等主食,也是屬於點心的範疇。從外形上看,點心有幾何、象形和自然三種形態。在口味上,點心偏重於咸、鮮、甜等味道,有些點心復合了幾種味道。
豚皮餅
北魏賈思勰編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一種的麵食。「湯溲粉,令如薄粥。大鐺中煮湯,以小勺子挹粉,著銅缽內,頓缽著沸湯中,以指急旋缽,令粉悉著缽中四畔。餅既成,仍挹缽傾餅著湯中,煮熟。令漉出,著冷水中。酷似豚皮。澆麻酪,任意,滑而且美。」
具體做法是開水和米粉,調成粥狀米漿。燒開一鍋水,把米漿舀入漂在開水上的銅盤內,銅盤快速旋轉,米漿貼滿銅盤後,餅燙熟後,倒入開水,煮熟撈出,放進冷水。餅的口感韌性十足,與豬皮類似,因此得名「豚皮餅」。
巨勝奴
燒尾宴是盛唐上流社會流行的宴會,共有五十八道,包括冷菜、熱炒、燒烤、湯羹、甜品、面點等品種。巨勝奴是其中的一道點心。北宋學者陶谷認為巨勝奴是「酥蜜寒具」,意思是用酥蜜製成的寒食節特色食品。
巨勝奴的名字,很霸氣,也很神秘。《神農本草經》記載:「胡麻一名巨勝。」原來巨勝是芝麻的代稱。奴,和小麥有關。唐朝人把小麥的黑色衍生物叫做麥奴。《本草拾遺》記載:「(麥奴)即麥穗將熟時,上有黑黴者也。」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寒具有了明確定義:「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油煎食之。」由此可以推斷,寒具是油炸食品。巨勝奴是用黑芝麻混合奶酪做成環釧狀的小面點,油炸之後,淋上蜂蜜即成。簡單來說,它就是如今常見的蜂蜜小麻花。
酥黃獨
南宋詞人林洪同樣也是個吃貨,他的《山家清供》記錄了一種點心:「雪夜芋正熟,有仇子曰從簡載酒來,扣門,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數法,獨酥黃獨世罕得之。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醬拖面,煎之且白侈為甚妙。詩云:雪翻夜缽裁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
把香榧和杏仁碎用鹽醬調味,拌入粉漿,用熟芋頭片拖面油炸,炸熟食用。油炸的焦香,配合濃郁的醬香,口味豐富,欲罷不能。焦脆的外殼,包裹著軟糯的熟芋,層次分明,美味可口。南宋人給這道點心形象地取名為「酥黃獨」。
古剌赤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元朝無名氏編撰的家庭日用百科全書。這本書記載:「雞清、豆粉、酪攪勻,攤煎餅。一層白糖末、松仁、胡桃仁,一層餅。如此三四層。上用回回豆油調蜜澆食之。」 這是古代面點古剌赤的做法。
古剌赤的做法是用雞清、豆粉和奶酪調成糊狀,攤成餅狀,再以白糖、松仁和胡桃仁作為第二層,如此層疊三四層,最後用回回豆油或酥油澆汁。回回豆原產裡海,公元一世紀傳入中國,在南方地區多有種植,民間將回回豆列入了食譜,用來製作粉絲、涼粉、面條、豆餡等。其實,回回豆有個很洋氣的名字,它叫鷹嘴豆。
翠縷面
還有一種麵食,也記錄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裡。這種面「采槐葉嫩者,研自然汁,依常法搜和,扞切極細,滾湯下。候熟過水供,汁葷素任意,加蘑尤妙,味甘色翠。」面的特殊之處在於,麵糰加入了槐葉汁,和勻之後,搟平切條,面條極細,色澤翠綠,賞心悅目,這道面因此叫做翠縷面。
唐朝時,就出現了翠縷面。詩人杜甫有詩專門讚歎翠縷面,詩曰:「輕輕高槐葉,採集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碧鮮俱照著,經齒冷於雪,君王納晚涼,此味亦時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認為,槐葉「味甘性平」,對於邪氣、難產、尿血、便血、痔瘡等病症,有不錯的療效。
帶骨鮑螺
明朝有一種點心,被當時的文人譽為「天下至味」。散文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介紹:蘇州當地有人把乳酪與蔗糖霜一起和面,「熬之濾之漉之掇之印之,為帶骨鮑螺,天下稱為至味。」這種點心的關鍵原料是乳酪,將其與蜂蜜、蔗糖拌勻,凝結之後,擠在盤子上,邊擠邊轉,形成底圓上尖、紋理清晰的小點心。由於當時製作乳酪的人很少,加上帶骨鮑螺入口即化,味道鮮美,深得吃貨歡心。說實在的,帶骨鮑螺和現在的酥皮奶酪十分類似。
小說《金瓶梅》中,李瓶兒會做帶骨鮑螺,溫秀才品評道:「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應伯爵形象地描述:「上頭紋溜就像螺螄兒一般,粉紅、純白兩樣兒。」李瓶兒死後,西門慶也沒了這口福。當他再次看到帶骨鮑螺,睹物思人,徒增傷感。
水粉湯圓
若論文人吃貨,清朝文學家袁枚堪稱資深美食家。他的《隨園食單》收錄了326道不同菜餚飯點。有一道「水粉湯圓」的做法十分特別。「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帶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細粉曬乾用。」
水粉湯圓的重點在於水粉。把糯米浸水24小時,帶水磨粉,經過去渣和曬乾處理,得到細膩的糯米粉。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糯米粉,就是常見的水磨粉。用它包裹松仁、核桃、白糖、豬油、豬肉等不同餡料,包成湯圓,滑爽彈牙,咸甜適中,著實好吃。不得不說,袁枚就是吃貨中的戰鬥機。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糕點 #點心 #茶點 #豚皮餅 #酥黃獨 #古剌赤 #翠縷面 #帶骨鮑螺 #水粉湯圓
杜甫詩全集 在 果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飲醉少少會有親密行為」,並非放諸四海皆準,那只反映鄭月娥本人的經驗──唉,想一想也替林先生難過。陶淵明飲了酒,只會思考宇宙人生,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佳句(見〈飲酒詩〉)。據杜甫〈飲中八仙歌〉,張旭醉酒會寫草書,蘇晉會逃禪,焦遂會雄辯,很遺憾,這群毒L沒一個有「親密行為」。// #名采 #馮睎乾
►【十三維度】酒後見色情 bit.ly/3amo1dz
==============
兩小時煲好防疫湯水食譜 8款湯水食材貼士
《提升免疫力 防疫湯水全集》在家也可輕鬆防疫👩🏻🍳👨🏻🍳 http://bit.ly/396brgZ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bit.ly/392KGKk
=============
📣 召集有心人!贊助學生免費睇蘋果
我撐學生 / 我是學生: bit.ly/2PibQs5
杜甫詩全集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化道統莫輕忘 述說古聖為分享(下)
王薀老師最新著作《師者》【第壹冊】即將上市
想知道老師是在什麼機緣下,動筆寫下這經典的著作嗎?
讓我們一起聽老師獻「聲」說書!
【 前情提要 】
「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這首詩首次見到是在張老居士書齋,甫進門即見之門楹,早期的稍有傳統習慣的讀書人,都會在其書房掛上自己屬意的門楹,這首詩是出自於宋代文人樓鑰之筆,他是宋朝極著名的文學大家,另有其號稱作攻媿主人,他畢生的著作全部都在《攻媿集》中收錄盡顯,這套全書總共有一百一十二卷。
此人個性筆直,無迴旋之地,因此當他擔任中書舍人期間,連宋光宗對他都有所忌憚,後來因為和大臣在意見上時有相左,因此便罷官返鄉。從《攻媿集》中明顯可知,樓鑰得力於所居之職,對於上下之間、啟奏之禮所應有之典制極為嫻熟,再加上自小窮經通史,無論是訓詁小學,舉凡一切經史典籍亦皆熟透於胸,所著相關文章頗受當代人之重視,被稱為一代文宗,舉國上下所有的讀書人只要讀到樓鑰所寫之書文,必然會被其雄偉的氣魄、優雅的文字所吸引。
但他常常還是覺得自己所書之文和自己修養未必能如古之聖賢,所以他的書齋名稱才會取為「攻媿」,就是自己心懷愧怍之意,看他所著之全集每每皆神懌氣愉,全書所印皆為歐體書,看來風雅飄逸,令人不忍釋手。這套書所知僅存孤版一套,並且已有缺漏。
【 內文 】
從樓氏書齋門聯之內容,便可以理喻他所做學問的態度及交友的潔癖,在平常他便重視時間超過自己的生命,不喜歡和一些世俗不著書卷的閒客嗑牙閒聊,他所結交都是當時文人中一時之選,每每蒐到奇書或好的文章,也僅邀請同好來書齋中共同欣賞。
走筆至此,回想到過往在青田街王老師住處承教的那段時間,尤其是他過壽的那個夜晚,老人眼角濕潤,他所講的那席話猶在耳,不敢稍忘,只因爲自己有心無力,再加上縱玩歲月,每天僅有寥寥咄嗟之時段,不及分配,再加上前段時間從王老師處早年所得一本仇兆鰲之《杜詩詳註》,從斑黃的扉頁中檢視到不少王老師早年所著眉批及自己的觀點,收穫匪淺。
過去也曾經撿收了約三十幾種不同杜詩,經由王老師推薦,找得一本聞一多先生所著《杜甫傳》,從此以後便對杜大詩聖的才情更加崇敬,所以也花了一段時間,從不同的著作中相互讀閱,過程中了解異同之處,有種尋幽訪勝之情不斷燃升,再有不少昔日書友及學生們殷切希望可以藉我之手,訴說對於古聖先賢諸子等諸大家,無論是在其生平、著作上有些許閱讀之後觀感或心得之分享,以此愧汗無地的心境下,只能勉為其難地應允用閒鬆蠡測之方式,不拘過去任何千家之所言,但也無意番窠倒臼或有嘩世動俗之念想,只想到現世的年輕一輩和未來不知道哪一類世代的新鮮人,對於老祖宗所遺下之流風遺澤,能否可執一孔一理之見解?
因此我習慣用比較通俗的文字和管見所及,片面地扣槃捫燭,不顧淺陋,和有緣之人分享。至於內容和流序,只能說上下數千年,皆是文章,出入數百家,家家錦繡,目前的規劃大約用五冊閒談的方式論述,至於多久可以倚馬告竣,目前沒得準譜,只能說一切自然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做為這一冊的結語。
楊慎是明朝四川一位極有才學的文學家,並且是四川地區三百年之中僅僅出過的狀元,但他的官運卻不怎麼亨通,再加上當時的皇帝是正德,也不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鎮日玩物,追逐美色,這讓楊慎極為沮喪,一段時間告病返回故里,直到嘉靖皇帝登上皇位,重新獲得重用,召回翰林院,但每每剛直諫言,連皇帝也常有微詞,最後因為一件請願案被貶至雲南邊陲。在雲南期間,倒是能夠把其生平所學在當地開館授徒,把雲南地區建設成極有漢族文化的區域。
楊慎一生浮沉多起,但也因為如此,他看盡了人生百態,遇有閒暇便讀歷史和古人書, 留下了一闕「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讀歷史與古人交,自然有如此之識見,誰說不是如此?
痞客邦文章: https://pse.is/MN7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