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服裝社會心理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服裝社會心理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服裝社會心理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服裝社會心理學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67的網紅政經八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 ⁡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1的網紅Grace Chia Hsin L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面試 #找工作 #職場新鮮人 哈囉,大家好。 歡迎來到,偽娘向前走, 我是家馨, 你是否在面試時, 遇過面試官詢問怪問題, 或者在職場上, 遇過許多不合理現象呢? 今天將針對大家常見問題, 提供你們解決方式, 並分享我個人遇到的職場詐騙案例, 讓你能在面試上,跟職場上, 都能一帆風順。 👉 我...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AJ Chen? ??Taipei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6:47:50

太興奮了!困擾很久的...終於 小時候就一直告訴自己 千萬不能只當一個花瓶 不管是外在內在都要補足 知道自己學業不比別人好 小時候自學吉他,每天談8小時 直到把30首吉他書全談完 多看一些職場學、心理學的書跟媒體 充實自己的口才跟溝通能力 有任何不擅長的技能也多學 當然內在很重要,外在更重要...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Joe English|林軒英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0:22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有什麼想法?⠀ /⠀ 這週看到知名國插(國際插畫家)Cherng的圖文,又笑又生氣,但也不禁感嘆這社會上存在不少誤解與歧視,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社會移工歧視」、「恐同」等。⠀ ⠀ 老實說我自己也算有遇過「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的狀況。⠀ ⠀ 畢竟...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宅媽花花 與她的精神疾病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21:47:11

個體心理學|你不是受到誘惑而失控,是為了失控才認為自己受到誘惑。(談目的論) 昨晚的文章很多朋友有看沒有懂,明知道自己會失控,不是更應該遠離誘惑嗎?為什麼還要故意讓自己陷入誘惑裡呢? 附上文章連結: https://pse.is/LPGRN 上一篇講的是關於飲食、關於減肥期間容易受到各種誘惑而...

  •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6 23:22:56
    有 7 人按讚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23:19:59
    有 6 人按讚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 小結

    獨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研究時,只覺得當下毛骨悚然,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後續的感觸。

    直到這幾天追完《魷魚遊戲》,看見人性在瀕臨絕望時刻的細膩刻劃,再回頭看米爾格倫實驗,才意識到,原來普通人也「很可能」在整個社會體制的作用下,成為他人眼中的惡人。

  •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07:50:31
    有 157 人按讚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Grace Chia Hsin Li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03 09:31:54

    #面試 #找工作 #職場新鮮人
    哈囉,大家好。
    歡迎來到,偽娘向前走,
    我是家馨,

    你是否在面試時,
    遇過面試官詢問怪問題,
    或者在職場上,
    遇過許多不合理現象呢?
    今天將針對大家常見問題,
    提供你們解決方式,
    並分享我個人遇到的職場詐騙案例,
    讓你能在面試上,跟職場上,
    都能一帆風順。

    👉 我們頻道,每週六晚上八點,固定播放新影片。
    👉 家馨娛樂派對:BDSM返校日
    https://reurl.cc/R4Rxbr

    #偽娘 #偽娘向前走 #偽娘家馨
    --------------------------------------------------------------
    我是偽娘家馨,
    是一位熱血工作的工程師,
    這裡分享我在忙碌中~將每一天認真過好的紀錄 ❤
    為了讓大家能分享我的快樂,
    一路摸索學習,
    錄影、寫腳本,來分享BDSM、健身、減肥、醫美等等娛樂
    從不會到現在....
    逐漸愛上了這樣的生活❤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看的影片,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

    --------------------------------------------------------------

    ✅ 訂閱家馨Youtube頻道 ▶ https://reurl.cc/ZOVdAa

    ✅ 其他家馨資訊:
    ⭕️ 家馨臉書粉絲團 ▶ https://reurl.cc/xZvbQZ
    ⭕️ 家馨 IG ▶ https://reurl.cc/vDvbWk

    ✅ 【家馨-YouTube影片整理】
    ⭕️ 快樂 | BDSM娛樂 | 變快樂的萊X富故事 ▶ https://reurl.cc/Z7WkKW
    ⭕️ BDSM | 戀足 | 戀足是崇拜美女的放大 ? ▶ https://reurl.cc/Lda6QK
    ⭕️ 愛情 | 曖昧期女生想跟你交往的六個舉動 ▶ https://reurl.cc/xZmZ4V
    ⭕️ 交友軟體 | 最棒交友聊天術 ▶ https://reurl.cc/KkDmzj
    ⭕️ 減肥 | 教你如何在6週快速減肥10公斤 ▶ https://reurl.cc/v1nLre
    ⭕️ 愛情 | 學會這3招,打動心儀女生的芳心!▶ https://reurl.cc/rxqxVr
    ⭕️ 選美比賽2020 ▶ https://reurl.cc/Wd0L15

    ✅ 錄影場地:魔女的蜜室。
    場地有在出租,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下面資訊。
    https://reurl.cc/vDvbko

    ✅ 緊身衣廠商:隱身於世推廣委員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下面連結與廠商接洽喔。)
    https://reurl.cc/8GXANR

    #BDSM娛樂 #虐戀 #BDSM #BDSM返校日

  •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Grace Chia Hsin Li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07 19:12:41

    #面試 #社會新鮮人 #BDSM返校日
    哈囉,大家好
    歡迎來到 - 偽娘向前走,
    我是家馨,
    每一次找工作,
    都會面臨選擇公司和崗位的重大抉擇,
    一旦選對了,
    生活就有如在天堂一般快樂,
    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工作嗎 ?
    那就讓我們繼續, 看下去吧。

    請訂閱我的頻道,並打開小鈴鐺,謝謝。

    👉 我們頻道,每週六晚上八點,固定播放新影片。
    👉 未來如有餘力,會在固定播放時間外,不定期發佈影片,敬請期待。
    👉 家馨娛樂派對:BDSM返校日
    https://reurl.cc/R4Rxbr

    #偽娘 #偽娘向前走 #偽娘家馨
    --------------------------------------------------------------
    我是偽娘家馨,
    是一位熱血工作的工程師,
    這裡分享我在忙碌中~將每一天認真過好的紀錄 ❤
    為了讓大家能分享我的快樂,
    一路摸索學習,
    錄影、寫腳本,來分享BDSM、健身、減肥、醫美等等娛樂
    從不會到現在....
    逐漸愛上了這樣的生活❤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看的影片,請留言讓我知道,謝謝。

    --------------------------------------------------------------

    ✅ 訂閱家馨Youtube頻道 ▶ https://reurl.cc/ZOVdAa

    ✅ 其他家馨資訊:
    ⭕️ 家馨臉書粉絲團 ▶ https://reurl.cc/xZvbQZ
    ⭕️ 家馨 IG ▶ https://reurl.cc/vDvbWk

    ✅ 【家馨-YouTube影片整理】
    ⭕️ 快樂 | BDSM娛樂 | 變快樂的萊X富故事 ▶ https://reurl.cc/Z7WkKW
    ⭕️ BDSM | 戀足 | 戀足是崇拜美女的放大 ? ▶ https://reurl.cc/Lda6QK
    ⭕️ 愛情 | 曖昧期女生想跟你交往的六個舉動 ▶ https://reurl.cc/xZmZ4V
    ⭕️ 交友軟體 | 最棒交友聊天術 ▶ https://reurl.cc/KkDmzj
    ⭕️ 減肥 | 教你如何在6週快速減肥10公斤 ▶ https://reurl.cc/v1nLre
    ⭕️ 愛情 | 學會這3招,打動心儀女生的芳心!▶ https://reurl.cc/rxqxVr
    ⭕️ 選美比賽2020 ▶ https://reurl.cc/Wd0L15

    ✅ 錄影場地:魔女的蜜室。
    場地有在出租,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下面資訊。
    https://reurl.cc/vDvbko

    ✅ 緊身衣廠商:隱身於世推廣委員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下面連結與廠商接洽喔。)
    https://reurl.cc/8GXANR

    #BDSM娛樂 #虐戀 #BDSM

  • 服裝社會心理學 在 祖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21 21:08:26

    It's Okay to not be Okay/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故事講述一對兄弟,哥哥是自閉症患者卻極有繪畫天賦,弟弟則是個溫柔的護工,他們遇見了童話作家高文英,意外展開療癒彼此的故事。
    本集以片頭動畫作為解析內容
    🎈高文英不是反社會人格!?關鍵祕密是它(上集)https://youtu.be/FHVZkeohdnE
    🎈鋼太為何是「偽善者」雨水的特別意涵!(下集)
    https://youtu.be/J90HLZYPLwQ
    🎈高文英的19套魔女服裝-3大心理
    https://youtu.be/OnnLKEB96pQ
    🎈高文英魔女攻略法 鋼太的安全插銷拔掉了!
    https://youtu.be/EDGnQ7Zfq-A
    🎈春日之犬-心裡創傷根本不存在?
    https://youtu.be/AWrHBT5-XYc
    🎈彩蛋鋼太竟是鐘樓怪人 片頭22點講解驚人意義
    https://youtu.be/OVc422KxRJs

    #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 #金秀賢 #徐睿知
    🔖各節看點
    00:00 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EP9、EP10
    00:36 暗藏獅子王揭示手足相殘秘密
    01:51 國王的驢耳朵是鋼太的項圈
    03:04 阿德勒心理學-目的論
    04:24 尚泰為什麼說謊、文英為何掉淚
    06:02 尚泰的萬花筒意涵
    06:50 是誰遞小說給尚泰
    08:21 下集預告文英媽究竟是不是朴玉蘭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zuning@capsuleinc.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