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璧 談疫苗》為什麼 #國產疫苗 需要更多科學對話? 💪 #文長慎入
完整節目 #連結在首頁🔗
.
疫苗緊急授權(EUA)爭論不休,前副總統、公衛專家 #陳建仁、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 #李秉穎 等人,紛紛受訪談國產疫苗發展,而中研院院士 #陳培哲 則提出強烈質疑,並請辭專家審查委員,凸顯輿...
#林氏璧 談疫苗》為什麼 #國產疫苗 需要更多科學對話? 💪 #文長慎入
完整節目 #連結在首頁🔗
.
疫苗緊急授權(EUA)爭論不休,前副總統、公衛專家 #陳建仁、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 #李秉穎 等人,紛紛受訪談國產疫苗發展,而中研院院士 #陳培哲 則提出強烈質疑,並請辭專家審查委員,凸顯輿論、專業界都觀點分歧。
.
二期試驗 #解盲 在即,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來到有話,回應各方觀點,並提出他對國產疫苗爭議的看法。
.
.
❓ WHO 六月下旬將討論「免疫橋接」,以中和抗體反應,取代傳統三期試驗。我們可以期待免疫橋接成為 EUA 標準嗎?
.
國產疫苗的報告將在六月底出來,假如 WHO 能即時訂出 #免疫橋接 系統,不需要曠日廢時做傳統 #三期 試驗,那其實就解決了我們現在的問題。
.
這不只是解決高端、聯亞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還未進行三期的疫苗,通通都適用了。我想 WHO 的立場是希望這樣做,因為全世界的疫苗顯然還是不夠,他們當然需要有更多的疫苗,投入抗疫現場。
.
然而,雖然 WHO 正在開會,但仍然有爭議,其中一個主要的疑慮就是:目前全世界還是沒有訂出檢測中和抗體的標準。假如訂出標準,那麼各家疫苗測出的結果就很可以參考。但是直到節目播出的此刻,都還沒有訂出這個標準。
.
國際要有標準出來,不然我們就等同於自己在玩。如果到我們審查國產疫苗時,WHO 還沒訂出統一標準的話,就變成 #食藥署 要自己訂一個遊戲規則,這將會引起蠻大的爭議──現在很多反對的聲音,到時候還會繼續,沒有辦法說服科學界。民眾則是霧裡看花,看著專家吵來吵去,當然就會更沒有信心。
.
疫苗標準是一個科學議題,應該要學界坐下來談。我很希望看到陳建仁老師、陳培哲老師、甚至近期投書的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陳建煒 老師,或許就坐在我們現在節目的位置上,從科學上,把你的質疑、你的贊成好好談清楚。我們自己要先有一個共識。
.
我覺得大家一定都是為了台灣好。可是不要亂貼標籤,隨便就說別人是「中共同路人」、「唱衰國產疫苗」。網路上有些聲音也許是這樣沒錯,但我也很相信陳培哲老師的人格和學術專業,絕對不是惡意。我們必須解決專業上對於 #擴大二期 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問題。
.
.
❓ 陳培哲院士提到蛋白質次單位疫苗研發不易、保護力差,批評國產疫苗集中研發,缺乏風險概念。蛋白疫苗技術真的又慢又難用嗎?
.
這跟我原本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
陳培哲老師是學界非常景仰的老師,我們大家都很尊敬。他也是國內 B 型肝炎的權威,所以他一定非常熟悉 B 肝這個疫苗。而 B 肝疫苗其實就是一種蛋白疫苗。#何美鄉 老師也曾經坐在我對面談到,人類操作最久的疫苗,其實就是 #蛋白疫苗 跟 #滅活疫苗(去活化疫苗)。
.
為什麼全世界兩百多家生產新冠疫苗的廠商,只有少數(如中國科興)做滅活疫苗?原因是滅活疫苗有種種問題,例如抗體數量少、持久力不足,雖然容易做,但保護力就是不夠好,所以沒什麼人選擇這條路。
.
國內在選擇疫苗平台時一定有想過,我們想做 #mRNA、想做 #腺病毒載體,可是這兩個都有較高的技術門檻。比方說,一個月前美國在討論要不要放棄智慧財產權,讓全世界都來做疫苗。但這不是放棄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而是技術門檻不到,還是做不出來。
.
所以眼前剩下的選擇就是蛋白疫苗,這是我們最有經驗的疫苗。 #B肝疫苗、 #子宮頸癌疫苗 都是蛋白疫苗,他們並沒有效果不好。陳培哲老師說蛋白疫苗效果「最不好」,令我感到意外。若要說效果不好,或許滅活疫苗效果更低。
.
最近有人舉一個反例就是做蛋白疫苗的 #Novavax──陳培哲老師也有所批評──這家美國先進的公司的疫苗,仍未送審 FDA。不過這邊有個問題,Novavax 其實早在一月就做出結果,保護力高達 98%。它測出的抗體反應,接近 mRNA。而且它還去南非做,連對變種病毒都有一定效果。
.
Novavax 至今還沒有送 FDA,是因為它的產線製程有些問題,不是它的臨床試驗不好,也不是疫苗不好。所以我覺得陳培哲老師批評 Novavax 這點不太公平,它是因為別的原因延遲了授權。
.
.
❓前副總統陳建仁認為,蛋白疫苗副作用較腺病毒、mRNA 來得低,他自己也參加了高端二期試驗。如何評估蛋白疫苗的安全性?
.
這裡有兩種說法。
.
第一種就如同陳建仁老師所說,蛋白疫苗的安全性比較經過長久驗證。蛋白的分子小,較不容易出意外,真的發生就是對蛋白過敏的副作用。
.
可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完全說服我。雖然我們對這個技術平台很有經驗,但那個蛋白是新的。當新的蛋白加上佐劑──佐劑本身也可能是副作用來源──會不會有新的副作用?它當然就有可能出乎我們意料,或許有五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副作用,無法在三、四千人的擴大二期中被偵測。
.
前疾病管制局局長 #蘇益仁 教授有一個想法,我覺得可以供大家參考。他把二期完成就 EUA 的疫苗叫做 #戰備疫苗,可以先生產 50 萬劑到 100 萬劑,也許就施打完,然後觀測它的安全性。如果真的安全的話,我們再生產更大規模,而不是一開始就對全部的人施打,這樣風險有點太大了。
.
我覺得分階段的想法,等於在做第三期的感覺,目標是蒐集更多資料。我想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不過就看委員們怎麼決定了。
整理|郭凡傑、汪彥成
有b肝抗體還會被感染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弟弟總算打了兩針滿五歲的疫苗
#為什麼說總算呢🤨
因為我從今年3月開始~
#已經接到至少7通以上的衛生所電話
提醒我們要去打針
大概過了第五次後~
我看到衛生所的電話,第一句話問我「請問是某某某的家長們?」
我就會馬上回「好,我們會儘快去打針」
真的不得不說,他們好盡責👍🏻
弟弟這次超勇敢,兩針連唉一聲都沒有喔!
總算長大了🥳
帶弟弟去打疫苗時
也想到我也好多針疫苗還沒去打完
哈哈~我真的很認真愛護自己健康
跟大家分享一下!
建議大家也都可以去打喔
(以下資料是我自己上網查整理後,因為畢竟我不是醫學專家,如果有錯誤歡迎糾正喔🤓)
🔗 #HPV9價疫苗 #打三劑 💰6000
#目前追蹤受試者最長為約12年,所以尚無法證實接種可維持多長保護效期。
可以預防60-90%HPV感染。
但因為疫苗尚未涵蓋所有病毒型別
#所以還是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另外,#每年檢查抹片時不要忘記順便自費檢查HPV
但12年我也覺得很值得喔!之後要打再繼續打
✔️醫生建議男生女生都要打喔
🔗 #A肝疫苗 #打兩劑 💰1800
#提供20年的保護力
主要是我年初健檢時,看到其中一個紅字
就是我沒有A肝抗體
詢問醫生後,雖然他說多數成年人都沒有很正常
但我問醫生:「得到會怎樣?」
他說:「臉會變黃」
我就說:「那我要打」,所以我就打了
臉變黃還得了啊!就成了標準黃臉婆
而且醫生說,如果跟有A肝的人共用餐就可能被傳染,感覺也太容易!
所以也是打一下安心😂
✔️醫生本身建議常出國或是慢性B、C肝都可以打
最近朋友跟Lu爸都因為打完 #新冠疫苗
#得到了帶狀皰疹疫苗就是俗稱皮蛇啊!
聽說痛不欲生啊😰
而且得過還有可能再復發耶!
他們說好了要去打帶狀皰疹疫苗
(得了至少要一年後再去打喔,因為一年內有保護力了)
我聽到有疫苗我就趕緊上網查
因為我以前查過記得他們是建議60-80歲施打
所以我就沒特別研究
但看到周圍有人得讓我猶豫是否也要去打了😅
🔗 #帶狀皰疹疫苗 #打一劑 💰6000
#保護力5到10年不等
✔️從未得過帶狀皰疹者,施打疫苗的保護力最好。
✔️不建議和 23 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請間隔 4 週以上。
以上分享我覺得可去打,我也有打的疫苗😍
#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健康無價
最後聊一下就是 #新冠疫苗了
不知道哪時候排到我啊!
等到天荒地老了😂
大家都打到了嗎?
如果真的排到我打還真怕所謂的副作用啊
有b肝抗體還會被感染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端正式開打 常見疑問一次看清楚!】
高端疫苗今天正式開打,近期有許多一再出現的問題,我們特別整理較常出現的十則,從臨床證據和世界狀況,來回答大家更多有關高端疫苗的疑惑。
■1.#高端疫苗只有第二期臨床試驗資料不該發EUA?
在武漢肺炎流行期間,為加快疫苗研發速度,各國、各藥廠對於研發時程做了許多調整,例如過去各期依序進行的試驗,不計成本的透過合併或重疊進行等方式加快。例如一般二期臨床試驗通常僅有數十人,用來探索療效與安全性,並預估三期人數。但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往往有所謂一二期合併,或二三期合併的臨床試驗加快疫苗研發。
第一波疫苗問世,且大量施打後,一來有些國家感染獲控制難以驗出疫苗效力,再者以安慰劑作為對照組的試驗已經不可能,因此政府與藥廠均嘗試尋找能有效反應療效的「替代性指標」,其中最多人研究的就是以「中和抗體」進行免疫橋接,這也是流感、肺炎鏈球菌等諸多疫苗行之有年的模式。雖然過去採用免疫橋接的,大多是「改良版」疫苗而非全新疫苗,但在各種平台的疫苗都已經研發出的狀況之下,就有越來越多的資料,可以支持免疫橋接。因此,台灣在本土疫情不嚴重,根本做不出疫苗有效性研究的狀況下,就採用擴大二期,免疫橋接的模式,作為EUA標準。
■2.#怎麼不整本照抄美國FDA的EUA標準?
什麼叫做EUA?就是「緊急使用授權」,和一般的藥物使用授權不一樣,有很多條件的限制,正式的說,是在疾病管制署已認定我國疫情及疫苗確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求,在疫苗之整體利益明顯大於風險下,在核准的期間內獲准使用。
而當緊急事態解除,或是發現疫苗風險太大,利益不足等狀況下,EUA隨時可以被終止。換句話說就是一種臨時性的「戰時政策」(和病毒作戰)。
因此各國的EUA其實也有點不同,各家藥廠在不同國家進行的三期資料,也多少有差異。各個有研發疫苗能力的國家EUA,都是自己說了算,例如英國優先核准,世界使用量最多的AZ美國就沒准;俄羅斯提早啟用史普尼克疫苗,這都是各國自己的判斷。
在這個情境下,國內狀況「是否緊急」就要自己決定,什麼是國人的「整體利益」是由台灣評估,疫苗有任何不良反應也是由台灣政府負責,都國難當頭了,你還要問美國人什麼叫國難,怎麼評估國難嗎?
科學證據必須結合社會狀況,必須符合公共利益,必須承受國民監督,台灣的EUA標準,重點在於台灣內部的利益是否大於風險,這點當然可以討論,但沒有全球一致的標準。
■3.#免疫橋接是全球首創沒人這麼做?
自從前幾隻疫苗上市後,免疫生成性和疫苗有效性的關係就越累積越多,WHO幾乎每個月都開會討論免疫橋接,到了5月的時候,歐洲、韓國方面都已表達高度意願,果然不等WHO談出一致結果,各國都已經開始制定自己標準。目前國際上除了高端、聯亞以外,已經至少有三個國家為了發展疫苗,主管機關核可以免疫橋接設計進行臨床試驗,如果達到預期的結果,則將核發緊急使用許可。這三國分別是:英國核可法國Valneva VLA2001(滅活疫苗,對比AZ)臨床試驗, 日本核可日本第一三共Ds5670(mRNA疫苗,對比mRNA疫苗)臨床試驗,韓國核可韓國SK生技GBP510(重組蛋白疫苗,對比AZ)臨床試驗。這三家進行的都是第三期臨床試驗,但收案人數均遠小於傳統三期,以SK為例,GBP510僅進行樣本很小的一/二期混合試驗,三期則是實驗組3000人,對照組990人,收案人數和高端二期相近。
■4.#中和抗體無法反映保護力?
在各個保護力相關性(COP, corelation of protection)的指標中,累積最多證據的就是中和抗體效價,認為中和抗體完全沒意義的,可能沒有仔細關心近期的研究。除了極少數病原體(如肺結核桿菌外),中和抗體效價均與保護力有正相關性,在武漢肺炎病毒上目前看起來也是如此。目前中和抗體的COP研究方向大致來自兩個,一是透過康復者血清作為標準品,來校正各家實驗室算出的中和抗體濃度,最常被引述的研究就是今年Khoury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以及Earle在疫苗期刊(Vaccine)的論文。二是透過各家藥廠三期試驗的大規模資料,去了解中和抗體效價與保護力的關係,這部分藥廠釋出的速度較慢,不久前才有AZ和Moderna的資料。前者顯示,中和抗體效價與康復者血清比值,最高的是Moderna、Novavax、BNT,中等的是Spunik-5、AZ、J&J,最差的是科興,此比值和保護力相關,但非線性關係。後者顯示,同樣是施打AZ或Moderna的受試者,測到中和抗體與結合抗體濃度越高,疫苗保護力越好,突破性感染率也較低。 當然不同模型之間估算起來會有誤差,但由於高端的中和抗體可達康復者血清之1.7~2.3倍,在世界各家疫苗裡面,算是前段的(僅明顯遜於可達4倍的Moderna、Novavax),估算起來保護力均應超過8成,根據現有的資料,當然有很強的信心可表示疫苗有效。
以台灣的染疫人數而言,再做一個3萬人的傳統三期試驗,甚至收到10萬人,因為兩組都不會有太多人感染,因此根本分不出高下。唯一的方式,就是在國外進行臨床保護力(Efficacy)或EUA施打後真實世界保護力(Effectiveness)試驗,我們希望的是,高端目前能詳盡說明在中南美州,如巴拉圭試驗與施打計畫的計畫,因爲這是高端要最快驗證保護力的方式。
■5.#高端沒有做三期臨床試驗所以不安全?
高端可謂我們手頭上最安全的疫苗,在符合FDA針對EUA的安全性試驗人數(3000人以上)標準下,其各項常見副作用,大多比市面上各種mRNA、腺病毒疫苗為低,例如發燒發生率約0.7%,更是AZ(7.9%)的1/10,Moderna(15.5%)的1/20,頭痛、倦怠、肌痛也都比其他疫苗來得低,唯一較高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71.2%),而臨床試驗中無明顯超過背景值的重大不良反應。
加以蛋白次單位疫苗使用經驗多,且高端的佐劑也已經在實際核可上市的B肝疫苗運用過,安全性相對已被掌握。說高端不安全,可以說是對疫苗特性,以及各疫苗臨床試驗資料的極度無知。
然而,高端畢竟含有一種新的蛋白質抗原,開始施打後,仍須密切監測大規模施打下有無罕見副作用。例如AZ的TTS,或mRNA疫苗的心肌炎副作用,發生率都在百萬分之5~10左右,也就是取得EUA大規模施打後才發現。這種類型的副作用,做三期也都不會發現。這代表臨床使用安全性監測(相當於第四期臨床試驗),以及隨時調整EUA的重要性。
■6.#國家在高端還沒通過EUA就先簽約採購?#高端提前量產有問題?
美國在曲速計畫(Operation Warp Speed)期間,和Moderna、Novavax、JJ、AZ、Sanofi/GSK、Merck等藥廠都是先期投入每家10億美元以上經費並預先採購,Pfizer儘管沒有直接從曲速計劃取得資金(他們希望保持策略彈性),也得到了預先採購訂單。而各藥廠在獲准EUA以前,也都開始進行量產,否則等到核准才量產,根本來不及提供疫苗。
而其餘未上市的疫苗也是一樣,英國今年向Valneva訂購6千萬劑還在免疫橋接試驗中的疫苗後,在2月1日又多訂了另外4千萬劑。據《路透社》報導,英國已又再追加額外了9千萬劑。若疫苗獲得批准,今年到明年間,英國將獲得1億劑疫苗,2023年至2025年將再獲得追加的9千萬劑,總計共1.9億劑。
■7.#高端良率不到兩成?
蛋白質疫苗雖然技術成熟,但關鍵在於製程須控制條件多,產能相對受限。使用昆蟲細胞平台分泌蛋白質的Novavax,因產能及品管問題,也影響其申請EUA使用的速度。
高端供應臨床試驗小量生產的反應槽僅2L,當要大量生產時,轉換到50L製程,最早做出的兩批糖蛋白修飾化程度有明顯上升,因此不符合標準,在調整各種條件後,後續50L製程生產的產品已證明與2L製程特性分析具一致性。這是疫苗進行批量放大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調整過程。有不明有心人士,拿新產線上線後試製的首幾批貨狀況,就說「82%產品被退貨」、良率僅2成,這是擷取疫苗產能轉換過程中一環來故意操作。
事實上,食藥署對高端疫苗的檢驗封緘比其他疫苗更嚴格,耗時更久,均需經過食藥署檢驗外觀、pH值、鑑別、無菌試驗、細菌內毒素、總蛋白含量、異常毒性試驗、抗原含量,甚至還有其他疫苗沒有進行的抗體效價測定等項目,確保品質及安全無虞,始可放行,耗時會將近一個月。因此民眾打到的疫苗,每一批都是完成檢驗的疫苗,自然沒有良率低的問題。
■8.#高端沒有WHO認證就不好?
疫苗之核准使用並非透過「國際認證標準」,而是由各國自行認證,屬於主權國家之權限。然而部分媒體或政治人物所稱把國際認證,和WHO認證疫苗,也就是WHO EUL(緊急使用清單)內的疫苗等同起來,實際是一種混淆。WHO EUL內的疫苗包含AZ、JJ、BNT-Pfizer、Moderna、國藥、科興,由於WHO列入清單內並無法影響個別國家核準與否,此清單最大意義其實是作為COVAX疫苗的採購選項,國藥、科興中選的原因之一是便宜並能供貨給COVAX。然而,歐美國家並不承認中國的科興、國藥疫苗,而不論三期臨床試驗,或實際施打的效果也顯示,中國疫苗的有效性明顯低於前幾隻歐美疫苗,科興疫苗的抗體生成,更只有高端的1/10。令人納悶,是否有人意圖透過WHO EUL「夾帶中國疫苗」。
疫苗要得到「國際認證」,正確的意義其實只有兩個:1.認證可施打:通過個別國家FDA核可取得EUA或藥證。 2. 認證可通行:通過個別國家承認為有效接種的疫苗。這都要和個別國家一一去談,前者如高端在巴拉圭進行臨床試驗並爭取EUA。後者如高端送交資料給歐盟EMA,或是台美洽談疫苗認證,都需要個別的談判。
■9.#為什麼國際上已經有疫苗了不大量採購就好?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看不見終止的一天,且無法估計未來變種病毒造成的突破性感染(打疫苗仍然感染),甚至免疫逃脫(疫苗對變種病毒無效),因此生技產業較發達的國家,都仍積極準備研發新疫苗,作為未來次世代疫苗、加強針(booster)、甚至應付週期性施打所需。例如,韓國雖然希望以BNT與Moderna為主力,完成大部分民眾接種,但韓國政府還是把疫苗和半導體與電池並列為「國家三大戰略技術領域」,將投入2.2兆韓元(約533億台幣)注資疫苗研發,並提供降稅優惠,希望達到技術與生產自主,將韓國打造為「全球疫苗中心」。前述SK生物的蛋白質疫苗之所以要透過免疫橋接力拼快速上市,根據韓聯社報導,就是「考量韓國國內尚無許可重組疫苗潛力」,希望手頭上能至少取得一種蛋白質疫苗,讓防疫選擇更多元。同樣的,日本目前也有鹽野義與第一三共準備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還有KM Biologics與AnGes投入開發,日本政府也預定投資15億美元(約419億台幣)加速臨床試驗。 由於海外三期臨床試驗成本相當高,例如高端在巴拉圭三期試驗經費就要超過千萬美元,要在疫苗競賽中勝出,更需要國家一定的支持。
■10.#打高端疫苗無法出國?
實際上,目前唯一認證「疫苗完整接種」才能入境免隔離的國家,僅有沙烏地阿拉伯。其餘有開放入境的國家多在「疫苗」、「檢驗」、「感染康復」等不同證明中,提供其一就可。例如歐盟的「武漢肺炎數位證明」(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包含「曾經接種疫苗」或「檢驗陰性」或「感染後康復」三種驗證,可以用不同同方式出具證明,不一定是透過疫苗接種。 至於許可疫苗的種類包含哪些,也都是各國自行決定,或與其他國家談判,並無世界一致標準。 因此,除非近期一定要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否則不用擔心打了高端就無法取得疫苗認證的問題。
有b肝抗體還會被感染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感染了COVID,打一劑疫苗就夠了嗎?來看科學怎麼說】本文是來自麻州的一位科學記者Elie Dolgin的報導。
研究顯示,如果之前曾感染冠狀病毒,施打一劑疫苗可提供強大的保護—但是真的可以放心嗎?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感染冠狀病毒的人可能不必接種任何兩劑疫苗方案的第二劑。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紓解短缺的疫苗供應問題,並且正在影響疫苗接種政策。但問題是這個建議是否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疫苗。
研究發現,以前感染過SARS-CoV-2的人往往會對單一次疫苗注射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而再多一次注射能提供的額外好處則很少。此外,對透過感染而獲得免疫力的人來說,施打一劑疫苗後通常增加的抗體數量會等於或高於未感染並接受雙倍疫苗劑量的人。
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國家現在建議曾經感染過且免疫系統健康的人只需要接種一劑疫苗。許多研究疫苗接種免疫反應的科學家表示,這種政策對疫苗供應有限的國家是一種明智的方式,可以盡可能的讓更多人施打疫苗,發揮疫苗作用。
紐約市西奈山的伊坎醫學院免疫學家Jordi Ochando曾就疫苗接種向西班牙政府建議:「當有數百萬人在等待他們的第一劑疫苗時,對之前的感染者按照目前的兩劑疫苗接種時間表接種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針對先前感染者只施打一針疫苗是否會使某些個體的保護效果欠佳,也不清楚是否對所有類型的疫苗都可行。
■ 只打一針
有大量基於實驗室的證據顯示,感染了SARS-CoV-2的人可以從疫苗接種中受益,這促使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公共衛生機構建議這些人仍需接種疫苗。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需要捲起袖子兩次。
6月14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1]提供了一些最新證據,作者認為對感染過COVID-19的人來說,施打一劑疫苗是必要的。紐約市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在大流行的早期感染病毒的26名病患。
他們之後都接種了至少一劑輝瑞-BioNTech或Moderna的mRNA疫苗。結果發現,在接種疫苗後的一兩個月內,研究參與者的記憶B細胞平均增加了近10倍,中和抗體效價暴增了約50倍。這些效益非常明顯,無論他們接受了一次還是兩次的疫苗注射。而且,這些曾經感染過的人只打一劑疫苗產後生的抗體效價等於過高於從未感染過而施打兩劑疫苗的人。
■ 增強免疫記憶
除了上述《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強調感染後記憶B細胞的角色外,其他研究[2, 3]也證實,施打一劑疫苗可以刺激抗體和T細胞的生長。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免疫學家John Wherry認為,對於從COVID-19康復的人來說,「第二針疫苗似乎並沒有做很多事情」。
儘管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mRNA疫苗上,但在英國和印度進行的研究的初步證據發現,如果他們使用Oxford-AstraZeneca (AZ)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單劑量策略也可能會成功。上個月發表的一項研究[4]發現,同樣施打一劑AZ疫苗,曾經感染過的醫護人員產生的免疫反應比沒有感染過的同事,無論是中和抗體的量或是記憶細胞的免疫反應都強的多。
■ 延遲施打疫苗
越來越多的證據足以讓許多科學家相信,不應將第二劑寶貴的疫苗施打在已被感染過的人。
在今年5月由八名COVID-19科學家連署發表於EBioMedicine的信中呼籲[5],讓感染過COVID-19的人僅施打一劑疫苗,「將騰出許多急需的疫苗劑量。有了額外的可用疫苗,就沒有必要讓未感染過的人延遲第二劑疫苗」。
但並非所有政府都採用這種方法。例如,在疫苗相對充足的美國,官員們仍然建議所有人接種兩劑。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言人Kate Grusich說,「不建議將既往感染史用於疫苗決策」。
科學家還指出,一些感染SARS-CoV-2的人會產生相對較弱的免疫反應。這種相對比較弱的反應在COVID-19症狀不明顯的人中尤為常見。所以如果僅根據過去PCR的確診結果做為施打疫苗的決定,可能會錯過一些免疫反應弱的人。
這時候診斷性抗體測試就可以提供幫助。
在某些情況下,篩檢B型肝炎病毒抗體已經成為一項常規工作,以作為疫苗接種策略的依據—同樣地,EBioMedicine信函的簽署人西奈山傳染病專家Viviana Simon說,對COVID-19我們可以用SARS-CoV-2棘蛋白的抗體來進行篩檢,「如果有疑問,我完全贊成施打第二劑」「但我個人希望我們最終可以發展更加個人化的疫苗施打時間表和建議」。
參考資料...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65/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Nature - 2021-06-25
Is one vaccine dose enough if you’ve had COVID? What the science says
■ Author:Elie Dolgin
■ Link: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609-4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7/05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