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有趣的科展題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有趣的科展題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有趣的科展題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有趣的科展題目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科學X博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什麼才是最棒的idea? 大人在家工作,小孩在家上學,完全讓我沒有發現學期已經結束了。直到有一位家長問我下屆科展的問題,才讓我發現暑假已經到了。 我稍微解釋一下科展。 科展是一個國小四年級以上,到高中都可以參加的比賽。大家需要自己想一個科學有關的題目進行研究,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研究所的論文,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科學X博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展秘笈009】題目解析-簡單量出地球半徑 這有個很有趣的科展題目,同學們用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把以把地球半徑量出來。 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做到的? 第48屆科展 生物及地球科學科-佳作、最佳創意獎 做一個能輕易測得地球半徑的人-利用太陽光求地球半徑 🔥🔥科展線上課程🔥🔥 【用一個月的時間,可以...

  • 有趣的科展題目 在 科學X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3 19:22:22
    有 5 人按讚

    什麼才是最棒的idea?

    大人在家工作,小孩在家上學,完全讓我沒有發現學期已經結束了。直到有一位家長問我下屆科展的問題,才讓我發現暑假已經到了。

    我稍微解釋一下科展。 科展是一個國小四年級以上,到高中都可以參加的比賽。大家需要自己想一個科學有關的題目進行研究,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研究所的論文,是中小學程度的論文。

    科展通常要寒假之後送件,比較有心的同學會在暑假就開始準備。 有位家長傳了私訊給我,想要跟我討論一下小朋友的科展題目。

    <略過漫長的內容討論,直接到跳到最後>
    家長: 好的,謝謝X博士。
    X博士: 有什麼問題再問我喔。
    家長: 想要再麻煩X博士一件事…
    X博士: 沒問題,請說。
    家長: 今天的對話可以幫我保密嗎?
    X博士: 好啊,只是...怎麼了嗎?

    家長: 這個題目是小朋友好不容易想出來,他很喜歡這個題目,也擔心這個題目被其他人模仿,博士可以幫他保密,不要跟別人說嗎?

    ----分隔線----

    找科展題目是很傷腦筋的一件事,我曾經寫過文章,也拍過YouTube影片來教大家怎麼找題目。一個好的科展題目,就像一個創業的idea一樣,想到idea的人,會對這個idea格外珍惜。前面的家長也不例外。

    只是,這個idea,為什麼需要保密呢?

    我大概知道這個家長的想法。科展的題目對於科展很重要,同學好不容易想到這個題目,如果其他人「偷學」這個題目,不是對想到這個題目的同學不公平嗎?

    我從幾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科展的題目的確是作品的靈魂核心,一個好的科展題目足夠有趣、足夠有話題性,對於吸引評審的關注絕對有幫助。就像讀研究所寫論文一樣,題目,非常重要。

    但,整個科展研究,除了題目重要,其他的事情一樣很重要。實驗的設計很重要,器材的準備很重要,時間的管理很重要,組員工作分配很重要,科展說明書撰寫很重要,海報設計很重要,口試應答很重要。

    科展題目就像創業的idea一樣,重要,但沒有特別重要。把其他要做的事情統統加起來,貢獻與重要性,絕對遠遠超過想題目這件事。

    接下來,我們注意看看科展的工作,找一個科展題目需要多看多聽多動腦,但基本上屬於是放在心上,花腦筋的工作。但是做實驗要花時間,花力氣,準備器材可能還要花錢,寫科展說明書痛苦的程度超過寫作文的10倍。

    跟這些事比較起來,想idea這件事是不是輕鬆?比較沒有成本?而且還比較沒有風險?

    最後,大家會在idea的原創性。自己想到的題目真的是自己想到的嗎?是不是也看了其他的作品,參考了其他的研究,看了其他的影片,才想到這個idea。 資訊爆炸的這個時代,想要不受任何外接資訊的影響,100%原創出一個從來沒有的idea,可能嗎?

    「酒精與次氯酸水、漂白水消毒效果比較」,這是一個題目。
    有沒有趣?有趣。
    吸不吸睛?吸睛。
    能不能做?可以。
    有沒有價值?沒有,除非我做了。

    很多人高估了idea的價值,覺得有了一個好idea而就天下無敵,看到別人用了相似的idea成功,就是別人模仿,別人抄襲。先不管別人是真的偷學這個idea,或是剛好別人也想到。如果idea真的那麼好,為什麼自己沒有先做,要等別人做呢?

    回頭想想曾經有過的100個idea
    哪個最棒?
    被實現的那個最棒

  • 有趣的科展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3 08:42:14
    有 2,641 人按讚

    我很多想法,都跟大學時代差異非常大,就算跟十年前比也差很多,倒不是人會成長這種陳腔濫調,只是單純看多了。

    人類是一種充滿怠惰的生物,得過且過是常態,當教書匠越久,這種感受越強烈。跟你的教學法完全無關,你只能改變一下那個比例,無法變動本質。

    多數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6成會不知所措,3成會不停抱怨,只有1成會去面對。考試題目這些就不論,科展、比賽、活動最能看出這種性格差異,就算是運動會、園遊會,或是校內體育競賽,皆可以看出。

    不知所措的學生,是連「意識問題之存在」都遲疑的,你能把他教到,發現原來這個問題「真的是個問題」,就已經很厲害。這類學生之所以意識不到,是從小到大的訓練,都沒有讓他有時間感,簡稱短視。既然短視,那麼別說是準備考試,就算要比賽,也是前一兩天才「喔喔喔,要比賽了」。

    抱怨的學生,跟能力高低沒有太大關聯,他習慣對問題抱怨,尤其是問題本身難度、涵蓋範圍超出他想像力以外,就是先抱怨再說。這類人,即便知道解決辦法,也是會一直抱怨,不停地抱怨。為何不是找解決方案,而是要一直抱怨?

    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要透過抱怨彰顯自己在同儕之間的地位,畢竟有一半以上的人連問題是什麼都不清楚,可以藉此獲得小圈圈(不到3、5個人)意見領袖的地位。其他的則是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不願意接受自己能力其實沒那麼好的事實。

    承認自己無能,實在太痛苦了,必須透過抱怨問題出在別的地方,消除不安感。

    剩下的1成,會去面對問題,除了家庭背景的訓練以外,大多是性格使然。這類學生,我遇到的多半是,他覺得不去面對問題,反而會焦躁不安,即便找不到解答,但至少要透過找出解答的過程,得到一些讓他感受自己「並非無能為力」的方法。

    這在各種要自己報名的比賽類最常見到,會去參展的本身就想面對,而在初選過程中,你可以看到不少人其實是抱怨型,當發現沒有指望後就退出。

    真的很多,即使是願意直視問題者,也不少人解到一半開始抱怨,作為抒發情緒的出口。好的老師,是把這個情緒引導到其他正向的地方,例如去做另一個比較好解決的小事件,或是支撐主架構的附件,讓學生獲得繼續下去的動力。

    求知慾,說的很簡單,但我看到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沒有。或者說,他們求知的慾望,與他們持有的能力是有正相關的,當問題本身超過自身可以解決的範圍,或是耗費時間太多,影響到他更關注的事情,並不會馬上放棄。

    後段生才會放棄,因為連解釋都懶,中段到中前段的會不停找藉口抱怨,總歸是別人害的。最前段的也是會抱怨,但大體上這類性格者,碎唸完後會找出面對現實的辦法。

    好比說,比賽要打造一台攻城車,會積極討論要弩炮還是投石車的,只會有幾個。討論當中,總會有一群人,不停地懷疑這兩種的可行性,難度是不是太高。而也會有抱怨到大家覺得來亂的,例如出來說去買炸藥砸裁判。

    真的下去做的人不多,而願意面對現狀的人更少,尤其當材料不夠、成本不足,或是既有方法不通,要怎樣臨場應變去修正的,比想像中的更少。

    結果往往是,修正到最後,極少數的人努力拚出成果,打造出一台阿姆斯特朗旋風噴射阿姆斯特朗砲,總算可以去比賽交差。換得的,是那些抱怨的人,懷疑你怎麼沒照原本的作法,罵你為何跟原本不一樣。

    他們還會去煽動其他同學,說這怎麼與原本不同。而你說,全部的人都會被煽動?也不會。

    多數人的想法,會在結果出現後,可以用就好,不會去理這些人的講法,而這也跟他們本身個性有關。最終,會持續抱怨到底的,比例大概不到1成。

    我以前跟學生混很熟的時候,加了幾百個學生臉書,多年後去看看,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地方。

    會面對問題與找出解決方案的,很少會公開抱怨世道不公。

    而那些最會碎念的,版面上充滿著各式各樣地球爆炸最好的言論,往往參加各種社團,跟大家一起抱怨。

    其他人忙著生活,只會抱怨週邊的小事,偶而去按同學的讚。

    你說,這與學歷有關嗎?不,關聯沒那麼大,與性格跟接受的訓練度有關。高學歷的抱怨法,只是比較文雅跟引經據典,但你問他怎樣解決問題,「哈哈老師你別鬧我了」,然後看他轉頭去罵其他教授跟老師。(社會秩序的規範?)

    我常常在想,如果手上千個樣本都長這樣,放大到該年度10多萬學生,每一種人就是數以萬計。。。

    我們認知的社會圖樣,真的可以反映全貌,或只是呈現自己同溫層內的傲慢?

    嗯。。好問題,我不知道

  • 有趣的科展題目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11 10:35:37
    有 286 人按讚


    【食譜蓋泡麵會特別香?】

    早上看到好友臉書寫看到先生拿食譜,以為他要做菜,後來發現他是拿去泡泡麵。我隨手回應了一句「用食譜蓋泡麵會特別香」。沒想到她竟追問我,我只好寫一段我的推論。

    #這只是假說還需要實驗驗證
    #有沒有缺科展題目的😎😎😎
    #做這個有趣但應該不會得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