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資訊。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產檢 #covid_19 #少子化
月經第一天咖啡色量少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出血了怎麼辦?別擔心,大多數都只是第四種情況]
還沉浸在懷孕的喜悅中,沒想到一個忙碌的午後,上完廁所,「天啊,怎麼辦,我流血了……」。
腦海中馬上浮起了電視或電影的情節:流血,流產,完蛋了……。
先別著急,懷孕早期有20%~40%這麼多的人跟妳一樣有出血的問題,而只有少數的人會流產或是更嚴重的情況。先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一、出血多嗎?像月經那麼多嗎?有血塊嗎?還是只是咖啡色、淡粉紅色分泌物;出血有濕滲過外褲嗎?還是衛生紙擦的時候才有呢?
二、下腹部會痛嗎?像生理期的那樣不舒服嗎?刺痛?還是左邊或右邊的劇烈疼痛?
出血像月經第二天那麼多,就有可能是小產了;而劇烈的腹痛,特別位在子宮左側或右側的痛,更可能是子宮外孕!如果出血一點點,肚子也只悶悶的不舒服,通常不是嚴重的問題,心情先放鬆下來吧!
早期懷孕出血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種,由嚴重到輕微依序為:子宮外孕、流產、子宮頸或陰道病變,以及流產跡象(先兆性流產)。
一、子宮外孕大約占1%的懷孕,其實也不能算少,因為子宮外孕會內出血休克,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要格外當心。第一次前往婦產科檢查,就是要確定胚胎著床的位置正不正確。如果最後一次月經已經過了5、6周,子宮內還找不到胚囊,就有可能是子宮外孕了。子宮外孕會有出血的現象,不過往往只是點狀的出血,但是下腹部會劇痛,那是痛到冷汗直冒、不敢翻身的痛,請特別注意這樣的症狀。
二、流產呢?出血的量會很多,甚至除了鮮血、血塊之外,仔細看還會有膜樣或是肉樣的組織。請注意出血的量,如果鮮血一直流不停,可能是不完全性流產,請盡速就醫,可能需要馬上安排手術治療。
懷孕流產的媽媽都會問,為什麼會流產呢?是不是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要不要找先生一起來檢查啊?其實會流產大部分是胚胎本身的問題,因為從精卵結合到早期的發育,都是非常精細的過程,稍一差錯,就會造成不健康的胚胎。幸運的是,這些不健康的胚胎會流掉,這可以說是自然選擇的過程。因此,有一次甚至兩次流產史的夫婦,千萬別太擔心,請平常心,好好的準備下一次成功的懷孕。
三、子宮頸或是陰道的病變也很常見,多是子宮頸息肉或是子宮頸陰道破皮造成的出血。這些情況,出血量不會很多,對懷孕也幾乎沒有影響。不過,持續的出血還是請就醫檢查,我曾經診療過長子宮頸癌的孕婦呢。
四、最後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流產跡象。這樣的出血,來自不穩定的著床,或是胚囊邊緣血管的出血。一般來說,只要多休息,加上黃體素安胎藥的治療,狀況都會穩定,胚胎也會順利的長大無異常,大家不必太擔心。不過只要早期懷孕有出血的問題,請避免劇烈運動提重物、不宜性行為、睡眠要充足,畢竟,胚胎的穩定,休息絕對比吃安胎藥來得有效許多。
月經第一天咖啡色量少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月經第一天咖啡色量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期間產檢該怎麼辦?
來函照登
==================
蘇醫師您好,想請問您,如果生理期延遲,驗孕棒也驗出2條線的話,何時去婦產科檢查比較合適呢?怕太早去也不能做什麼,現在也避免出入人多的場所。但是我會有咖啡色或淡粉色的分泌物,當初還以為月經來了,這樣需要先去做檢查嗎?
==================
==================
蘇醫師您好,
我找了很多資訊 但始終沒得到答案⋯
想問就是現在要避免非必要的移動,我也都乖乖待在家,只是下星期到了要產檢(23W)了⋯到底要不要去? 還是要等疫情在緩和些再去? 困惑的孕婦🤰麻煩您專業建議😀
==================
==================
蘇醫師您好
今日收到禾馨懷寧6/3預約妊辰血糖檢測的預約,只施行第一次空腹測血糖就結束,我能理解疫情嚴峻不要在醫療院所久待,孕婦也很擔心,但仍覺得只抽一次的方式能代表無妊辰高糖尿的情況嗎?可否專業醫療說明,因為護理師講的不清楚,要麻煩蘇醫師解答,謝謝
另外若延期檢查有沒有ㄧ個最好的期限內呢?例如懷孕幾週前?
謝謝您了!疫情嚴重大家辛苦了
==================
==================
蘇醫生您好,我今年31歲,目前第一胎懷孕接近9週,想請教您問題。
上禮拜8週原本要去大醫院照超音波產檢,但因為疫情關係決定延後到6月多再去
目前已接近9週,但除了胸部腫脹外及變得容易脹氣之外都沒有其他懷孕初期症狀(如早晨害喜、頻尿等)
很擔心是不是寶寶沒有長大發生胎停(但目前沒有出血症狀,只有偶爾小腹感覺抽痛)有什麼方式可以知道寶寶是否健康還是發生胎停呢?
==================
好的
我相信最近大家每天看確診人數不斷增加心裡都應該很焦慮
不過是這樣的
該來的終究會來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
過去的一年多許多國家已經都示範過好幾遍給我們看了
請大家就是把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情做好
不必畏懼勇敢面對
我們一起好好的守一波
身為婦產科醫師
關於在疫情期間產檢的問題
一直很多人問
我產檢該照原來的時間去嗎如果延一兩個星期會不會怎樣我產檢的醫院傳出有確診了我該換一家醫院嗎扒拉扒拉的一大堆
很抱歉
在亂世真的沒有標準答案
我也沒有臨床準則可以給你
沒有人有過這種經驗
總的來說就是
1
如果可以請盡量減少產檢的頻率
譬如說兩週改三週
四週要回診的再拖一下大概也不會有大問題
當然
很早期跟很晚期懷孕的要看狀況
這個真的沒有標準答案
我建議您可以跟您的醫師確認
相信我這時候不會有任何一個醫師為了想多賺錢所以騙你來看門診
也真的不用寫訊息來特別問我
我不知道你的狀況也無法幫你背書
2
有些檢查可以稍微緩一下的就緩一下
但如果有些檢查必須在一定的周數內進行的那可能你就必須思考跟醫師討論一下看是不是有替代方案什麼的
3
該做的還是得做
過度擔心就真的不必要了
你怕
我們醫療人員比你更害怕
簡單說如果大家都可以把時程稍微往後挪一下
就診人數就會大幅降低風險自然也會降低
4
就像前面提到的妊娠糖尿病
最近疫情的關係
我們希望大家減少在醫院逗留的時間
所以無奈改成只測空腹血糖
就有人會來質疑說那這樣準確率會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啊哈囉有事嗎
如果一樣我們之前幹嘛搞得這麼複雜?
但重點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啊
人生
不是一直都是這樣嗎
就醬
我們繼續加油
台灣加油❤️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