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放榜,如果我說放榜的成績不重要,即使你現在考得很差,人生亦滿是出路!又不見得Steve Jobs, Bill Gates,沒有讀完大學,不還是好好的,所以大學真的不一定要讀。
如果我真的這樣說,我才是說謊的一個。
你知道別人說「大學不一定要讀」是什麼意思嗎?他們指的是你已經有明確的目標,有強大...
剛放榜,如果我說放榜的成績不重要,即使你現在考得很差,人生亦滿是出路!又不見得Steve Jobs, Bill Gates,沒有讀完大學,不還是好好的,所以大學真的不一定要讀。
如果我真的這樣說,我才是說謊的一個。
你知道別人說「大學不一定要讀」是什麼意思嗎?他們指的是你已經有明確的目標,有強大的心臟去實現你的夢想, 而不適用於還在路途中迷失的同學們。
社會是很現實的,我可以好確實的說大學生真的不是什麼,但我們很需要一個大學學位,作為你申請任何工作的入場卷。其實香港入大學率只有不足20%(UGC)課程,但是還有其他副學士,其他的Top up degree 和海外大學,所以如果你並不是很talent, 入大學確實是保障一點。
我並不是一個入大學順利的人,因為我總是沒有經過失敗,不會知道失敗的可怕和徬徨,亦不會努力的人。
我還記拿着爛透成績的一刻,其實是一點感覺也沒有,因為自己考成怎樣,沒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清楚。如果你問我,徬徨嗎?其實不,因為那時得兩條路,一是重讀,一是報職業學校。好吧,那就自修重讀好了,但因為一些情感的理由,第二年的高考還是泡湯,那時候才真的徬徨,因為那有重讀第三年高考之理,當其他朋友第二年高考失敗,他們已經轉去讀副學士,但你呢?我還記得在考中史科時,我真的一點書也沒有温過,真的一題也不懂答,我在試場激動的拿着中史卷痛哭了起來。那時候最最擔心的是別人的目光,不少的朋友勸過我不要再讀一年高考,只會浪費時間,到最後不又是入副學士,當其他人已經有其他的出路,你呢?還是停留在原地,你知那種恐懼嗎?我要用多一年的時間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沒有錯,如果錯了呢?我的面皮有如此厚嗎?我不知道?
那時的高考本身已是一個惡夢,三年的惡夢是什麼玩法?那年的高考,我終於願意温書了,每天放學到圖書館温書,回家繼續温書到凌晨,那時我修的是中,英,中史,西史和地理,到現在我還是想不透為何中史的範圍可以多到如此恐怖,就這樣過著過著那半年的時光,每天返學、温書、放學、温書的日子。一年後,同樣在中史科高考試場,那天的我不再痛哭,而是揮筆疾書,那三個小時考試,沒有一刻我是停下來的。就這樣,我用一年的時間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然後呢?
就是大學選科,選什麼好呢?
我本身喜歡讀的是psychology和Sociology,但在父母的眼中,這些科一點也賺錢,所以他們說「阿女,你是係㨂讀會計啦,會計師樓每年都請好多fresh grad,最少容易啲搵工,而且做逼科auditor 都幾好,人工又升得快。」所以呢?最後我就㨂了我好討厭的會計系。那三年accounting major的日子,我沒有一刻不想逃離,我只要看著Dr and Cr 就頭痛。那三年唯一開心的是我minor psychology,還有讀了其他宗教科(基督教中的性,性的基督哲學)19XX的中國文學發展,還有一些社會主義的學科,那幾個moment 我才覺得自己學習不是為了GPA,而是為了「我鍾意呀」。 三年的大學?然後呢?就是逼科的工作生涯,然後呢?不就是工作⋯⋯ 到現在回想起來,做逼科,真的不用讀會計,君不見有一些讀理科和英文系的學生,最後都入逼科,逼科三個月的會計速成班就可以將沒有會計底的同事變得跟有會計底的同事一樣能力,先不要問這個速成班有沒有用,但它確實是一個平台令一個不是accounting major 同事可以從事audit 的工作。
所以呢?大學選科還是忠於自己的好了,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不要考慮將來有沒有出路,畢竟undergraduate 只有一次,那時你沒有任何的負擔,那時你還未滲透任何的雜質,亦沒有任何社會的歷練,簡簡單單的只為享受你喜歡那課堂的樂趣。
你知道嗎?可以讀到自己喜歡那科,是大學的一種幸福⋯⋯至少即使我在罵professor 為何給那麼多assignment and group project 時,但在努力中的我,覺得好幸福喔。
我從沒有放棄過我那天的夢想,你有嗎?
PS.呢張CE同AL證書,成績可以差咁遠,但我好確實我係無温過中文⋯⋯亦不見得我中文有進步過。
我點都唔明點解一個好地地嘅人,點解可以writing 同listening 都得F(level 1),連oral 都得E (level 2),佢係咪唔識中文架⋯⋯ 所以現實證明不同的考試模式,就有不同的分數。
有時,你考成點,都係睇你適唔適合呢種考試模式⋯⋯
會計系出路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廣編企劃 丨會計系未來單一?東吳培育多元人才
「選擇會計系的出路好嗎?」「我為什麼要以東吳會計系為優先選擇?」「就讀東吳會計系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每當選擇大學就讀科系時,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各大論壇裡經常被討論的熱門議題。
但對東吳會計系的學生及系友而言,畢業生每年都能獲得2個以上在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機會。換言之,只要進入東吳會計系就讀的學生,等同於拿到未來順利就業的門票,還擁有四通八達的多元發展機會。
#東吳大學 #會計 #人才培養 #產官學 #多元發展
會計系出路 在 女性煮義 Feminist C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況更新
今年除了是全職碩士學生,我也在Fc 先生上班的大學辦公室裡兼職行政助理,一周平均工作兩到三天,是一份靠裙帶關係得到的工作,這在紐西蘭似乎十分普遍,找工作要靠關係,沒「關係」寸步難行,連公家機關也一樣,或許到哪都是如此吧,又是一個從小被灌輸「只要肯努力,有好學歷,長大後就會有理想出路」的漫天大謊被戳破,所謂社會流動只限於那一小撮原本就徘徊在階級分界邊緣的人,可能靠著運氣或多一點的努力爬上一層階級,而絕大多數的人不過是在原生的階級內遊蕩浮沉。
所幸這份工作讓我受益不少,生平第一次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工作,近百人的開放式辦公室只有我一個亞洲人,工作本身並不困難,就像 Fc先生自嘲的 ─「會打鍵盤的猴子就能做的工作」,不過即使有 Fc先生的幫助,一開始還是花了很大的力氣適應,主管對我的評語是「很有效率,但太安靜」,雖然說使用非母語工作,比較安靜不是應該很正常,但想想自己凡事都要先想太多才說出口的拘謹個性,加上過高的自尊心,以及打從心底對自己英文能力無止盡的不安全感,也只能默默接受「太安靜」的評價,更不用說擺脫「某某人的partner」的標籤。
不過一年下來真的長進很多,讀書加工作的雙重夾擊下,被迫踏出舒適圈,英文不知有進步多少,但自信心真的差很多,剛開始真的超怕用英文講電話,email也是一改再改、估狗文法和各種常用用法才敢送出,現在工作起來不再戰戰兢兢,email和電話溝通也都順暢無礙,現在甚至可以入境隨俗,沒事做的時候就跟大家一起混水摸魚(?)
唸完書後開始找工作,目前還不到一個月,其實也還沒很積極地找,因為今年實在太累,之前投了一個社會福利發展部政策分析師的graduate programme,原本覺得有機會上,因為已有本地學歷,學的又是直接相關,加上之前在台也有相關的NGO實習經驗,再加上本地公部門(大學)的工作經驗,結果連第二階段面試都沒上,不禁感到挫敗,怨天咒地、萬念俱灰了好一陣子。(對我就是抓馬皇后)
不過!第二個投出去的履歷竟然在申請截止日後隔一天,就接到電話通知要面試,掛上電話後我大概對著 Fc先生尖叫了連續十秒,太不敢置信,是在我唸書的大學會計系的一份行政全職工作,跟我現在兼職做的工作內容差不多。
前天去面試,緊張程度大概跟考大學有得比,而且只有一天準備,這輩子第一次的正式面試,三個人面試我 ─ 副系主任、人資和校經理,因為是公部門,所以面試問題都很制式,為求公平,全程三十分鐘,但強度超高,問題連珠炮地拋(現在是聖誕長假倒數第二週,大家都忙翻),不過我每個問題都有聽懂,也都有回答,大概只有一兩題沒有答得很好,但後來想想,即使是用中文應該也不會回答得更好,我知道這是炫耀文,但我真的太感動了,這輩子活了二十幾年,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這裡用英文面試對答如流,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愛啊!QQ
下星期三到五會收到結果通知,等待實在有夠煎熬,如果得到這份工作,人生現階段真的就圓滿了,搬來紐西蘭三年來的受苦受難都會是值得的,但這樣得失心實在太重,只能專注在第二份投出的履歷就得到回音,是一個超好的徵兆,即使沒上,未來同樣的機會還很多,而且目前的兼職已經續約到明年底,所以經濟上還是有那麼一點保障,總之,剩下的只能祈禱了!
會計系出路 在 女性煮義 Feminist C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近況更新
今年除了是全職碩士學生,我也在Fc 先生上班的大學辦公室裡兼職行政助理,一周平均工作兩到三天,是一份靠裙帶關係得到的工作,這在紐西蘭似乎十分普遍,找工作要靠關係,沒「關係」寸步難行,連公家機關也一樣,或許到哪都是如此吧,又是一個從小被灌輸「只要肯努力,有好學歷,長大後就會有理想出路」的漫天大謊被戳破,所謂社會流動只限於那一小撮原本就徘徊在階級分界邊緣的人,可能靠著運氣或多一點的努力爬上一層階級,而絕大多數的人不過是在原生的階級內遊蕩浮沉。
所幸這份工作讓我受益不少,生平第一次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工作,近百人的開放式辦公室只有我一個亞洲人,工作本身並不困難,就像 Fc先生自嘲的 ─「會打鍵盤的猴子就能做的工作」,不過即使有 Fc先生的幫助,一開始還是花了很大的力氣適應,主管對我的評語是「很有效率,但太安靜」,雖然說使用非母語工作,比較安靜不是應該很正常,但想想自己凡事都要先想太多才說出口的拘謹個性,加上過高的自尊心,以及打從心底對自己英文能力無止盡的不安全感,也只能默默接受「太安靜」的評價,更不用說擺脫「某某人的partner」的標籤。
不過一年下來真的長進很多,讀書加工作的雙重夾擊下,被迫踏出舒適圈,英文不知有進步多少,但自信心真的差很多,剛開始真的超怕用英文講電話,email也是一改再改、估狗文法和各種常用用法才敢送出,現在工作起來不再戰戰兢兢,email和電話溝通也都順暢無礙,現在甚至可以入境隨俗,沒事做的時候就跟大家一起混水摸魚(?)
唸完書後開始找工作,目前還不到一個月,其實也還沒很積極地找,因為今年實在太累,之前投了一個社會福利發展部政策分析師的graduate programme,原本覺得有機會上,因為已有本地學歷,學的又是直接相關,加上之前在台也有相關的NGO實習經驗,再加上本地公部門(大學)的工作經驗,結果連第二階段面試都沒上,不禁感到挫敗,怨天咒地、萬念俱灰了好一陣子。(對我就是抓馬皇后)
不過!第二個投出去的履歷竟然在申請截止日後隔一天,就接到電話通知要面試,掛上電話後我大概對著 Fc先生尖叫了連續十秒,太不敢置信,是在我唸書的大學會計系的一份行政全職工作,跟我現在兼職做的工作內容差不多。
前天去面試,緊張程度大概跟考大學有得比,而且只有一天準備,這輩子第一次的正式面試,三個人面試我 ─ 副系主任、人資和校經理,因為是公部門,所以面試問題都很制式,為求公平,全程三十分鐘,但強度超高,問題連珠炮地拋(現在是聖誕長假倒數第二週,大家都忙翻),不過我每個問題都有聽懂,也都有回答,大概只有一兩題沒有答得很好,但後來想想,即使是用中文應該也不會回答得更好,我知道這是炫耀文,但我真的太感動了,這輩子活了二十幾年,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這裡用英文面試對答如流,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愛啊!QQ
下星期三到五會收到結果通知,等待實在有夠煎熬,如果得到這份工作,人生現階段真的就圓滿了,搬來紐西蘭三年來的受苦受難都會是值得的,但這樣得失心實在太重,只能專注在第二份投出的履歷就得到回音,是一個超好的徵兆,即使沒上,未來同樣的機會還很多,而且目前的兼職已經續約到明年底,所以經濟上還是有那麼一點保障,總之,剩下的只能祈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