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會考國學常識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會考國學常識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OHS (松都三絕)看板CS_TEACHER標題[心情] 國學常識的迷思時間Mon Aug 1...
會考國學常識 在 ?Clear-筆記共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3:53
#ClearPick #625 [國文]國學常識/學測指考筆記 By 豬的讀書日記 🎯 學測指考必備 🎯 頻繁出題考點 🎯 國文拉分關鍵 👉 你想看的都在 Clear App #讀書 #學習 #手寫 #筆記 #分享 #考試 #國中 #高中 #高職 #大學 #統測 #會考 #學測 #指考 #國文 ...
說是迷思,代表我已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了。
我的問題是,國中國文到底該不該教國學常識,該怎麼教,該教多少?
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又必須先面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國學
常識?
其實國學常識這個名稱本身就是一個陷阱,因為有太多的常識不是常識
,而是很專業的知識。又或者,很多常識並不被大家記著,慢慢地常識一點
都不常識了。
去年我在桃園一家補習班上課,挫折感十分嚴重,不但國三復習班的學
生覺得我上課太無聊,連國二進度班的學生都嫌棄我上課的內容跟學校一樣
。當班主任跟我反映學生的想法時,也拿了一疊前任教師留下的講義給我參
考。我回家仔細端詳了那份講義,內容是一些主題式的教案,譬如文化典故
、譬如成語探源,譬如古代經典知識……。
我十份訝異國中生竟然在學這些,那個補習班主任告訴我,很多補習班
都打著「國學營」的旗幟在招生,上課內容和學校進度無關,都是在上「國
學常識」。
當下,我立即告訴主任,這和我的教學理念完全不符。
我不是說國學常識不重要,而是,國中生知道這麼多文化典故的用意是
什麼?讓他們知道這麼多屈原、司馬遷、王昭君、花木蘭、宓妃以及相關的
故事都的目的是什麼?國中生何必知道十三經?國中生何必知道段玉裁是什
麼人呢?
我認為,國中國文的教學的基本層面,是讓這些學生能用在語言使用上
儘量精確,並且逐漸朝精緻的程度邁進。在接觸高中/高職國文那樣廣泛的
文化陶冶前,這是必須語言的訓練。
然而我所看見的某些補習班,他們的文宣或教材,編得好難,難得嚇人
,然後告訴家長與學生,國文很重要,你看,其實你都不懂吧。
確實,他們都不懂,但是現階段,有很多是他們不需要懂的。
後來我辭去了桃園的那家補習班,不接受任何的慰留。
國學常識當然也很重要,但是我認為應當以國文課文為中心,化整為零
的方式,在不脫離文本賞析的前提之下,教導給學生。
我在教授〈楓橋夜泊〉的時候曾問過學生,「夜半鐘聲到客船」,為什
麼是「客船」?教〈張釋之執法〉講到「良久,文帝曰:『廷尉當是也』」
,我問學生去掉「良久」有什麼差別?〈楚人養狙〉中的那一句「或不給」
,參考書把「或」解釋為「如果」,有沒有可能有更好的方法?劉墉的〈做
硯與做人〉的那句「硯石何嘗不像人」更是錯誤示範……,究竟是因為考試
不考所以不重要,還是連老師根本都沒發現?
很多課本沒有的注釋,不代表不重要,沒有身在教學現場,不知道現在
學生缺少的是什麼;然而,只關注教學現場,又可能會被坊間錯誤連篇的參
考書或考題牽著鼻子走而誤導學生。
所以,談到那個極其無用的「四大句型」,明明教給學生的是單句的結
構,卻放任考題用了許多的複合句要學生判讀;存在概念的「有無」與歸屬
概念的「有無」同樣是「有無句」也是一怪;談到修辭格,每個老師與學生
無不琅琅上口,停留在辭格的定義與例句,對通篇文章的修辭策略置之不理
。等到學生創作時,才發現學了這麼多的修辭格根本派不上用場,因為學生
連審題的能力都沒有。
這像話嗎?
問題是這些關鍵點,雖然考未必會考,但非常的重要,因為那影響國中
生的語言思維能力,而語言思維又影響了他們的語用效果。如果只是單純問
考試考什麼才教什麼,別說是國學常識基測泰半不會考,就連課文基測也不
考啊!
去年辭職的補習班,今年又找我回去開班,而且鐘點提高不少。班主任
告訴我,他仔細想想,很認同我的看法,我們應當帶給學生具備使用這個語
言的能力,而不是與這個能力不甚相關的太多的知識。
得到了認同固然高興,但是該怎麼做,我都還在努力。
今天我任教的另外補習班又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希望我能夠多講授國學
常識。突然讓我有很多的感嘆。
讀到了博班的我,難道看不出來國學常識的重要嗎?
我看出了國學常識的重要,但更重要的,我也看出了那的不重要。
http://www.wretch.cc/blog/pohsuan/16137291
--
兩個人會比一個人好。然而,
說這句話的意思,
並不是要某個人給你幸福。
--伊藤守《兩個人比一個人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26.128.115
※ 編輯: BOHS 來自: 120.126.128.115 (08/16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