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曾沛慈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曾沛慈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曾沛慈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曾沛慈學歷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孟子嫌棄妻子在家裡裸身 孟母為何狠批兒子|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到了戰國,亞聖孟子的出現,無疑給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和孔子相比,孟子沒有那麼多的花邊新聞,和他有關的女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他的母親,而另外一個是他的老婆。兩點一線,標註了這位聖人的人生軌跡。孟子的母親是孟子人生的...

  • 曾沛慈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6 14:00:00
    有 868 人按讚

    孟子嫌棄妻子在家裡裸身 孟母為何狠批兒子|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到了戰國,亞聖孟子的出現,無疑給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和孔子相比,孟子沒有那麼多的花邊新聞,和他有關的女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他的母親,而另外一個是他的老婆。兩點一線,標註了這位聖人的人生軌跡。孟子的母親是孟子人生的主角,而他老婆是配角。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注意不是之一)母親的生活。

    孟子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他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據考證孟子出生在鄒城郊外馬鞍山下鳧村。

    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據《天中》記載:「孟子生時,母夢神人乘祥雲自泰山來,止於孟宅上空,母凝視久之,忽片雲墜而寤,閭巷皆見五色彩雲覆其居。」偉人出生時都會有些祥瑞這不過分,但是孟子出生時的祥瑞很有可能是孟母編造出來的,這並不是什麼吹噓,而是孟母對於兒子的一種期望,就像是許多望子成龍的母親一樣。

    而孟母懷孕時,嚴守著古時先賢的規矩,前邊我在《周興三母》中介紹過周文王的母親胎教的一些故事,而孟母完全效仿之。《韓詩外傳》(註釋1)就記載了孟母說的一段話:「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出生了,是個健康的男孩,但是此時孟子的父親卻要遠走他鄉。原來孟激是個懷才不遇的士人(低級知識分子),他為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

    可是三年後,孟母得到的卻是丈夫客死異鄉的噩耗,從此,孟家沒有了頂樑柱,而這個女人要獨立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從此在孟母的心中,她的一切精神寄託就是要培育自己的兒子成才,讓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男兒。

    我們今天許多家長都在為孩子擇校,花費很多金錢,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獲得一個學習氛圍好的環境。

    本人從小上學自由散漫、吊兒郎當,家裡又沒啥錢擇校,自然從小學到高中所上的學校都不是最好的,也理所當然的沒有經歷過那種最好的學習氛圍。但是有一點我是承認的,就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那些名校畢業的孩子比我的英語要好(本人大四才過的英語四級),就是因為人家天天都是純英語授課,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較好的英語環境下。而我的英語老師要照顧大多數同學,不可能實現全英語授課。

    這就是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求學歷程的影響,很多望子成龍的母親不惜花費重金為孩子選擇最優秀的學習環境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母親就已經有了這種意識,她就是孟母。

    孟子幼年時候,住在墓地附近。孟子總能看見喪禮和埋死人的一些過程,便和周圍的小朋友常常挖坑,假裝埋人,以做遊戲。孟母看見這種情形,長嘆一聲,說道:「這不是我們應該住的地方。」孟母帶著孟子搬家了,常和孟子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們怎麼也不會明白,為什麼孟軻要走?大家在一起玩得不是很愉快嗎?其實連孟子自己也不大明白,不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們的天性就是模仿和玩,很快孟子就忘了暫時的不愉快。  

    而孟母搬家到了一座集市的旁邊,很快孟子又和周圍的小朋友打成了一片,他們一撥人扮演商販,一撥人扮演買東西的人,討價還價,錙銖必較,都開心極了。孟母再次搖了搖頭,看來這也不是我們能居住的地方。

    孟母又將家遷徙到學宮附近,這樣一來,孟子在遊戲的時候,就學揖讓進退等禮節。孟母認為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地方,便定居下來,這是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很多人質疑過孟母的做法,一個人的成功難道與環境的關係這麼大嗎?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什麼角度去考慮,如果是從自己的角度上,我覺得更應該處於一個更為困難的環境中去磨煉自己的意志。

    可是孟母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去考慮的,而且她要面對的是她年紀幼小,不知是非的兒子,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孟母重視孟子少時的環境是無可厚非的。

    孟母作為一個母親,真正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是因為她為後世的母親們做出了表率。

    首先她要面對的是拮據的生活,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幼小的兒子,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孟母要獨立承擔起這個家庭的一切。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唯一的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孟母每天靠織布含辛茹苦地為兒子積攢著每一文錢,但是年少的孟子卻惹得母親大怒,她把這些剛剛織好的布全部毀掉。

    原來孟子從小就很聰明,但是聰明的孩子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貪玩。

    孟子就屬於那種一學就會,但決不再溫故知新的孩子,有一天放學,孟母正在織布,便問道:「你學的咋樣啊?」孟子隨口說道:「湊合吧!」

    孟母一聽大怒,隨手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嚓咔嚓,攔腰剪成兩段。要知道,這布料可是孟家的唯一的經濟來源(當時士階層是沒有地種的),可是孟母卻把好好的布料剪斷。

    孟子害怕了,他從沒有見過母親發這麼大的火,他知道母親這是動了真火了,可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哪錯了。孟子驚恐地問:「為什麼這樣做?」

    孟母說:「你不好好學習,就像我把織著的布剪斷一樣。做君子要想成名,必須要博學不能讓人問倒,只有這樣才能居住的安寧,活動也可遠離危險。今天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肯定要去服勞役,而那樣就離禍患不遠了。這個就像我們現在以織布為營生一樣,如果半途不做了,那我們就會沒有糧食吃了啊!而沒有了吃的,女的少吃兩口沒事,而男人就會道德敗壞,去偷去搶,然後被抓進監獄,服苦役!」

    我敢說,孟母說的一大半孟子都沒聽懂,但是他知道了母親的憤怒,還有就是他看見過那些被抓的小偷,他們的下場非常悲慘。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過是兩種方法,嚇唬和哄。孟母這段剛中帶柔的敘述,讓孟子對自己的學業再也不敢懈怠。

    而孟子也很快有機會得到了名家的指點,當時孔子的孫子孔極(字子思),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孟子由鄒城來到了曲阜。孔極看到孟子非常喜歡,他曾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孔極也把祖父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孟子,孟子繼續發揚著刻苦學習的精神,埋頭苦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領悟了儒家思想的精髓,終成一代名家。看到孟子成才,孟母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下了。

    窘迫的生活,也隨著孟子的成名而得到了緩解,這就像是成名的朗朗(鋼琴家)和周揚(短道速滑冠軍)一樣,他們都曾經窘困,卻又都因為成功而不再窘困。

    這時孟子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了,孟母也為孟子選了一位妻子。孟子結婚了,可是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和諧。

    孟子每次進入私室,都見到妻子裸袒身軀走來走去,孟子認為妻子不賢,所以就不再進兩人的臥房了。孟子的老婆見到丈夫和自己如此見外,便去要求婆婆放自己回娘家。

    孟妻說道:「妾聽說夫婦之道,私室裡是不應該相互避諱的。而現在我在房中裸露了一些,夫君就認為我墮落而不高興,這根本就是拿我這個媳婦當外人。婦人之義就是要照顧好丈夫,現在夫君他要搬出去住,外人聽來還以為是我不賢惠。我還是回娘家算了吧。」

    婆媳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家庭生活的一大弊病,而孟母是最早做出這種良好婆媳關係典範的母親之一。她沒有維護自己的兒子,而是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兒子的那種所謂的正道思想。

    「你說你的老婆不守禮儀,那好,禮儀之一,進門前要問問有沒有人在,這是一種尊敬。上堂前,聲音要故意放大,這是為了告訴別人自己來了。入戶的時候,不應該抬頭,這是為了避免看到不該看的。現在你去了你們夫妻的私房之中,入戶卻不做聲,你老婆裸體在內,你卻看了個滿眼,還說人家非禮,你這是哪家的道理?」

    得,孟子一聽,這是母親挑理了,想想自己也確實有雞蛋裡挑骨頭的嫌疑,本來是想給妻子來點猛料立威,結果卻把自己給絆倒了。孟子也挺識趣,去向老婆承認了錯誤,一件生活中的小插曲就這樣被孟母輕易地化解了。這就是水平,清官難斷家務事啊,可是能斷家務事可就不只是清官了,絕對有水平。所以《烈女傳》上說:「君子謂孟母知禮,而明於姑母之道。」

    上面的故事,作為一個母親來說,只是她人生要經歷的每一個階段而已。

    一個母親是不是真正的偉大,在於她是不是真正瞭解孩子所想要的東西。而孟母知道孟子追求的是什麼。

    當初,我可以到外地去上一所更有名的大學,但我選擇了留在天津上一所普通的大學,而一份外地的工作會使我得到比現在工作高四五倍的收入,但我依然選擇留在天津,這是因為我的父母都在天津,這裡是我的家。而我的很多同學都願意出來闖蕩,他們大多現在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比我混得強多了。

    「父母在,不遠遊」和「好男兒志在四方」這兩句話,永遠是充滿了矛盾的。不遠遊是為了孝道,而出去闖蕩是每個年輕人的理想。

    孟子就在這兩難的選擇中決定留下,他把自己的仕途選在了離自己家鄉很近的齊國。孟子多次向當政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是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鐘來酬謝孟子,卻不肯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對此,孟子總是搖搖頭說:「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而孟子選擇留下是因為母親,那個為自己含辛茹苦了幾十年的母親。

    而孟子每天鬱悶的表情讓孟母有所察覺。她問兒子,為什麼事情而擔憂。孟子敷衍稱自己身體不舒服。過了幾天,孟子又長嘆了一聲,被孟母聽見了。孟母又問兒子你為什麼嘆氣啊?

    孟子終於吐露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聽說,君子應該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諸侯不聽從我的政見,就不應該再侍奉他。聽了我的政見而不採納,就應該不再踏入這個朝廷。現在齊王不用我的治國理論,我想走,但是母親您已經老了,經不起顛沛流離,不能跟我一起走啊,我是為這個事情在憂愁。」

    孟母此時淡然處理了這一切,她說:「婦人的禮儀是什麼?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而婦人應該遵從三德,也就是少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今天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我也老了!你應該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而我應該繼續遵守一個婦人的禮儀。」

    很多現代女性都在批判孟母是個老思想,舊觀念,試問今天女性的新觀念有誰比她更偉大呢?

    我感覺,孟母的這種任由兒子發展不想拖累他的想法也是非常具有現代意識的,和那些現在還在用養兒防老那種老思想看待生活的老年人相比,是那麼超前。孟母的想法是無私的,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孩子,給了孩子所崇尚的事業。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母愛所能表達的了,母愛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私愛,而孟母的愛是一種博愛。

    孟子走了,帶著對母親的不捨,他帶領門徒遊說各國,雖然他的結局和孔子十分相似,都沒有能得到君王的認可。但是他做到了把儒家文化發揚光大,《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這都是孟子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而這都與他那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有著巨大的關係。就在孟子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孟母去世了,她歸葬馬鞍山。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的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人捐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範,還有人出資在此建了孟母祠。

    這是人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懷念,她就像是標識,在孟子的不同階段為孟子指出了前方的路,她又像是一支蠟燭,照亮了孟子的前程,卻也燒乾了自己。

    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臨終前幾年,突然對周圍的人說,我昨晚夢見媽媽了,從季羨林的諸多散文中,我能看出他對於母親的感情,我們雖然無從得知季先生早年時的生活經歷,但是我知道一位同樣偉大的母親也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季羨林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孔子說他常常能夢見周公,孟子呢?他是不是應該經常能夢見自己的母親呢。

    是,也不丟人。因為孟母並不比周公差多少!

    註釋1:《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組成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繫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而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原文載於《稗官女史》,作者:尹劍翔,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曾沛慈學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13 17:00:14
    有 398 人按讚

    愛江山更愛美人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漢末三國登場的人物,傾畢生努力,難以成就一統天下的宏願,最終倒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坐享其成,建立西晉政權,完成短暫的統一。在所有逐鹿中原的英雄中,隱身其後的女性,某些也不讓鬚眉。

    首先登場的薄命紅顏,應該是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子甄宓,官渡之戰曹操取勝,繼而攻下冀州鄴城,其子曹丕圍攻袁府,將姿色絕倫的甄宓納為己有,據說弟弟曹植也欽慕甄夫人,纏綿悱惻的《洛神賦》就是為甄宓所作。

    甄夫人才情出眾,作品中寫道: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字句道盡自己的孤寂,雖然她生養了日後即位的魏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但是和曹丕漸生嫌隙,最終晚景淒涼,38歲便香消玉殞。

    為了奪得世子之位,曹丕、曹植兄弟明爭暗鬥,他們的生母卞夫人出身卑微,原是曹操侍妾,但是作風節儉,個性慈愛,自己生養四個兒子,對於其他夫人所生之子,也都善待照拂。曹操征戰在外,卞夫人顛沛流離,對丈夫不離不棄,最終被立為正室,之後曹丕封為世子,卞夫人卻一無驕矜神態,道賀的眾人不解,唯有曹操讚許:怒時面不改色,喜時不忘乎所以,這才是最珍貴的。曹操逝後曹丕即位,卞夫人極力保護曹氏宗親不受迫害。母儀德行,《三國志·魏書·后妃傳》也多有稱許。

    接著再看文武雙全的劉備夫人孫氏,此女不同一般文弱女子,因為出身將門之家,所以文武雙全,才智兼備,而且剛毅不阿,她就是戲曲中孫權的胞妹孫尚香,《三國演義》稱孫仁孫夫人。

    歷史上關於孫夫人的記載甚少,《三國志》未記閨名,生卒年月不詳,可能和劉備歲數相差懸殊,嫁娶時間在赤壁戰後,所謂孫權嫁妹,攏絡劉備。數年之後,因為劉備佔有蜀地,經營小有規模,於是孫權派人接回孫夫人,夫妻從此相隔兩地。

    關於這段政治婚姻的史料不多,後人無從得知孫、劉兩人的內心世界;但是民間戲曲的描述卻是精采絕倫,從孫權設計殺劉備,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以及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環環相扣的情節,讓人看得是目不暇給。

    自古英雄愛美人,江東雙姝二喬和孫策、周瑜是佳偶天成,郎才女貌,可惜未能白首偕老。三國英雄中最令人詫異的婚配,當屬諸葛亮的妻子黃夫人。據說此女髮黃膚黑,面貌醜陋,民間稱其俗名為黃阿醜,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博學多才,通達事理,更善於操持家務,教養子女。對於黃女的容貌諸葛亮不以為意,仍以賢內助待之,傳為千古佳話。

    (本文由小熊出版和作者授權刊登,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1962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曾任五常國中、福安國中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國立編譯館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國語日報之歷史故事專欄執筆。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等書。

  • 曾沛慈學歷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22 11:23:53
    有 85 人按讚

    【文末抽獎贈書活動】【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
    💼作者是連續創業家史考特.蓋洛威。「差點進不了大學、創業多次失敗、30多歲離婚,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對於如何好好過一生,有著比一般人更清醒的體悟與建議。
    📘推薦這本書給即將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從作者犀利又務實的視野活過一遍。但也別忘了 #反過來想,邁向幸福人生的旅途路上,你需要的不只是簡單的成功公式。
    🔗圖文: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algebra-of-happiness/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的作者是連續創業家史考特.蓋洛威( Scott Galloway),我讀過他的前一本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他用語帶毒舌與戲謔的口吻,分析四大企業巨頭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其獨特且犀利的觀點令我我印象深刻。

    蓋洛威除了擁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同時也在史登商學院(NYU Stern)擔任教授,這些商管院的學生最常問他的是:「如何在人生獲得幸福和成功?」他選擇用〈幸福的代數〉這堂最受歡迎的演講來回答,這本書也就是這堂演講的濃縮精華版。

    他在書裡分享他的慘敗經驗:「差點進不了大學、創業多次失敗、30多歲離婚,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對於如何好好過一生,他似乎有著比一般人更清醒的體悟與更務實的建議。這本書整理出很多條「幸福成功的公式」,但照著做,真的就能幸福又成功嗎?
     
    【我怎麼解讀這本書?】
     
    蓋洛威試著用平時閒聊的口吻,分享他一段段人生的故事與見聞。有些話真摯誠懇,像是:「做一個真正的大人,而非擁有成人身軀的巨嬰。」有些話戲謔卻中肯,像是:「永遠都會出現賈伯斯、比爾蓋茲那樣從大學輟學開啟精采人生的故事。但是,先假定你不是那個人。」

    雖然閱讀的過程趣意盎然,很多段落令我不禁莞爾,但我隱約嗅到作者身為美國白人男性,背後那種若隱若現的高傲視角。對於平凡百姓如我們,這本書讓人有一種,成功人士在暢談「我的一生充滿挫折」的感覺。作者分享曾經失敗、錯誤的同時,讓我產生靈感從另個角度切入。

    成功的人談如何成功一點都不足為奇,每個人認定幸福成功的公式千奇百種,但失敗的公式倒是大同小異。我認為:「成功沒有捷徑,失敗才有。」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中曾經說過:「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我試著反過來想之後發現,這本書洋洋灑灑的成功公式背後,其實藏著更容易執行的原則:「與其苦心鑽研如何成功,不如認真避免顯而易見的錯誤。」以下就是我從這本書學到,如何遠離幸福人生的七個建議。
     
    1.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對於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而言,在職涯發展的軌跡上,斜坡很不公平地出現在畢業的頭五年。這時候的你,沒有紮實的工作技能,沒有穩定的人脈網絡,更沒有豐沃的薪酬收入。盡早下班回家、享受悠閒的生活,是保證未來的自己經濟失衡的最好方式。

    反過來想:其實,每個擁有平衡人生的人,必然走過失衡的青春。這個世界不會讓你予取予求,但能讓你盡情嘗試。盡早磨練、培養自己的工作技能,無論是溝通與人脈的軟實力,或是技術與專業的硬實力,永遠在年輕時投入比別人更多的心力。
     
    2.享受薪水帶來的安全感
     
    人們對於風險是非常抗拒的,少數的人笨到去擁抱風險,只有更少數的人抱著不放。最安穩的方式,莫過於領著每個月入袋的薪水,什麼投資、股市、房地產都盡量不要去碰,乖乖地把薪水都存起來,不要讓財務縮水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反過來想:股票利息、房地產、投資的被動收入才會使你富有,只用薪水很難保障經濟安全。想要獲得晚年的財務安穩,必須趁年輕時認識並擁抱風險。我讀完《投資金律》後寫下真希望自己20歲就懂的投資理財觀念,談到如何決定投資標的、盡早投資、長期投資。
     
    3.盡早追隨你的熱情
     
    在那些給畢業生的演講之中,最常見的建議就是追隨你的熱情。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事情,也沒關係,儘管「想像」自己對什麼充滿「熱情」就好了。無論你想成為股神、網紅、創業家,儘管先放手去做,等待著你的是無數的挫折與「學到了寶貴的一課」。

    反過來想:不要先追隨你的熱情,那些勸你堅持下去的人都已經很有錢了!先追隨你擅長的事情,在做那件事情時,表現傑出所帶來的情緒收穫和經濟報酬,才會讓你對此充滿熱情。引用《一人公司》書中所言,「投入」在正在做的工作當中,而不是「想像」著你可能對某件事充滿熱情。
     
    4.把第一個家視為成功的象徵
    出社會工作之後,看著同儕陸續開始購屋買房,為了不落於人後,自己的「第一個家」當然要夠大、夠新、夠好。第一個家反映了你的成功跡象,說明你有多麼地不凡與出眾。越早購入豪華的第一個家,是讓未來財務縮水的最好方式。

    反過來想:真正代表你人生意義的是「最後一個家」。你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地方比較有意義,因為那才反映了你的成就。邁向人生終點時,與其在強光之中被陌生人圍繞,不如被真正在乎你的親人朋友含淚目送。
     
    5.不需要追求高學歷
     
    我們都知道賈伯斯、比爾蓋茲的故事,他們從大學輟學開啟精采人生,這麼勵志的事情告訴我們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覺得目前就讀的學校,沒辦法教會你什麼東西,倒不如考慮輟學創業。像我們這樣的平凡人,要抽中成功創業的樂透恐怕不是難事。反過來想:作者提到,多數人以為在自由國度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其實現代社會仍存在著種姓制度,就是「高等教育程度」。趁年輕時取得文憑,你的教育程度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你的真材實料是第二份工作會被重視的事情。
     
    6.盡可能提高物質的享受
     
    隨著職場歷練的累積,工作薪酬的提升,我們當然要等比例地提升自己的物質生活,才能匹配自己的身分地位。買台德國車拉風上路,買支瑞士錶隨身攜帶,最好再買台義大利自行車在週末時騎到山裡健身。成功人生的跡象,就是身旁高檔物品的數量。

    反過來想:許多研究指出,人們高估了物質帶來的幸福,真正讓人感到豐沛的,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共同體驗。與你珍愛的人共同規劃一趟旅行、參加新的學習課程,重視體驗、而非物質。特別注意那些能帶給你喜悅,但不需要花很多錢的事。
     
    7.選擇待在舒適的環境
     
    人類的大腦內建著「趨吉避凶」的原始本能,我們本來就傾向於從事駕輕就熟的工作,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份外事情能不碰則不碰。追求穩定安逸的工作是許多人的嚮往,也是避免自己精疲力竭的不二法門。未來的工作被機器取代?應該只是電影中會發生的情節。

    反過來想:望向長遠可見的未來,只具備單一或少數技能的工作者,將面臨巨大的被淘汰壓力。《為一般人而戰》這本書寫道,自2000年以來,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海嘯已經淘汰了美國400萬個工作機會。做好準備迎接挑戰、秉持韌性去學習新的技能。
     
    【後記】
     
    作者蓋洛威在書中,也花了很多篇幅分享關於伴侶、孩子、父母的相處之道。尤其在他年過40之後,越發強烈地感受孕育生命的喜悅與回報,以及回顧自己陪媽媽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帶她離開安養院在家中安詳的去世。

    這本書不是由已經抵達目的的人所繪製出來的地圖,它是一位旅人的見聞分享。對於作者的觀點,我雖然不見得全數認同,但是對於他檢視與分享自己過去的失敗經驗,也讓我有了自己的反思:「想要獲致長期的成功,必須檢討每次短期的失敗。」

    推薦這本書給即將踏入職場的新鮮人,從作者犀利又務實的視野活過一遍,思考哪些是你真正想要的?哪些又是你該極力避免且遠離的?用「以終為始」的方式反過來思考,邁向幸福人生的旅途路上,你需要的不只是簡單的成功公式。
     
    【抽獎辦法】感謝 天下讀者俱樂部
    1、抽出「3本」《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熱情與才能的看法,例如:「我認為先有熱情比較重要!」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2/24(一)晚上十二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三名,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2/26(三)晚上十二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 天下雜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