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書法字體繁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書法字體繁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書法字體繁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書法字體繁體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萬的網紅Initium Media 端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捍衛、保育、還擊。正方宮裡的是字,也是香港人】https://bit.ly/3u4Bq4K 李健明把已故街頭書法家李漢的字修復,保育了「李漢港楷」兇猛粗豪的風貌,與舊香港那種「別欺負我」的精神一脈相承;字體設計師Roy Chan的「香港人字體」--「思緒重生體」也逐漸成形,棱角分明的字體承載著香...

書法字體繁體 在 Kelvina Chung 鍾昕澄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04:31:29

返到細個住嘅大角嘴,經常都會蕩失路,因為好多街道呢十幾年間嘅變化真係好大。 面向未來,社會唔可以唔發展,但發展嘅同時發展商同建築師都應該擔當住保留舊有文化足跡嘅責任,令寶貴嘅歷史文化藝術不至被磨滅淡忘。 今日參觀完由樂風集團LOFTER GROUP舉辦嘅概念館,覺得樂風團隊真係個好有心嘅團隊。概...

  • 書法字體繁體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4:00:01
    有 105 人按讚

    【捍衛、保育、還擊。正方宮裡的是字,也是香港人】https://bit.ly/3u4Bq4K

    李健明把已故街頭書法家李漢的字修復,保育了「李漢港楷」兇猛粗豪的風貌,與舊香港那種「別欺負我」的精神一脈相承;字體設計師Roy Chan的「香港人字體」--「思緒重生體」也逐漸成形,棱角分明的字體承載著香港人近年「保衞、還擊」的情感。

    隨著社會情緒持續發酵,從前實用搶眼為主的香港字體成了捍衛本土文化的符號。保衛著這些字體的造字師,會害怕字體也會像文字一樣被禁,連「香港」也不許寫嗎?

    Roy Chan 認為雖然文字受限,但當傳意的世界浩瀚得不着邊界,就不需害怕規條。「設計就是一門這樣的東西,怎禁也禁不了大家心中的意念。」

    #延伸閱讀
    【梁敬文,和他發起的「香港人造香港字」運動】https://bit.ly/3u5X5tu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香港製造 #設計 #影像 #字體 #繁體

  • 書法字體繁體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1:30:16
    有 79 人按讚

    【在時代的巨浪中,保衛 #香港字體 的造字師】#全文閱讀:https://bit.ly/3zzBOtc

    「一個時代的情緒需要一些新字體作為出口。」90後的Roy Chan是一位字體設計師,見證字體成為了捍衛本土文化的符號。營運字體專頁的首一年半,他造出了約200款美術字,近日則埋首製作「#思緒重生體」──這款「有火」、「有痛感」、棱角分明的新字體逐漸在他腦海成形,新字體安份守己地把煴火留在正方宮內,但一旦被入侵就奮力還擊。是字體,也是香港人。

    字體一直是香港風貌的一部分。八、九十年代,街頭書法家 #李漢 的字遍佈香港招牌,兇猛粗豪。李漢去世後,他摯友的兒子李健明用近5年把字體修復,成為「#李漢港楷」。他認為這些形象帶點「惡」的招牌字,象徵了舊香港那種「別欺負我」的精神。

    造繁體字難,在香港造繁體字更難……兩位在香港堅持造字工作的人,從字體中看到了什麼價值?當自由收縮、文字被禁,他們擔心一個字體也會被禁的未來嗎?https://bit.ly/3zzBOtc

    #延伸閱讀
    【梁敬文,和他發起的「香港人造香港字」運動】https://bit.ly/3u5X5tu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香港製造 #設計 #影像 #字體 #繁體

  • 書法字體繁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5 18:21:30
    有 491 人按讚

    介宇兄終於出版這本書了!論臺灣桌遊,只有他有份量出這本書;原本以為他早就該出了,但仔細一讀,不少發現、採訪,都是近年才增加的,藏品想必也是,唯有經歷時光的沈澱,才能釀出這麼醇厚的收藏況味。

    我與他是大學上下屆關係,雖然就讀不同科系,當年也無緣認識,但肯定曾在校園中擦肩而過,我必然聽過他演奏的悠揚漢樂,他也可能聽過我的木屐跫音。出社會後,我關注他的部落格許久,到某日他貼出婚紗照,我才訝異這地點不是我的母校嗎?這才主動與他聯繫,開始書信往來。

    我並未收藏桌遊,但從十餘年前關注他部落格的收藏至今,我一直從介宇的身上反省什麼才叫「收藏家」。以下是我為他新書《臺灣老桌遊:從大富翁、龜博士升學、到天地牌與飛車龍虎鬪,完整收錄懷舊珍貴老遊戲》寫的推薦序。
     
     
    〈論收藏家: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

      我曾經在多次與收藏界朋友私下聊天時,舉介宇兄作為例子:收藏,就該這樣子。

      雖然我以收藏舊書為主,與介宇的守備範圍大致不相重疊,但就我的觀察,他的收藏經驗,值得所有收藏家效法。因為他的收藏,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

      「能早」這個條件是最難的。現在新手要投入收藏界,經常碰上的問題是:價格已經被炒得太高、物件已經掌握在大藏家手裡。比如說,現在才想收藏臺灣老明信片,網路拍賣一張價錢動輒破千,更何況再怎麼收,也比不過那些已經收集成千上萬張,必須動用抽屜櫃替老明信片分類存放的大老。因此如何洞察機先,比別人搶先收藏無人留意的好東西,就成為卓然成家的第一步。我有一位好友,大學剛畢業時便用實習領得的微薄薪水,買了一幅于右任;十年後于右任的書法在兩岸炒得火熱,他把早先收藏的幾幅于老作品送去拍賣,翻了幾倍價格結標售出,這就是「能早」的好處。

      介宇起心動念蒐羅臺灣老桌遊,或許並非存心成為收藏家,也並非囤貨待價而沽,而只是為了撿拾童年的快樂回憶;但這種無心而為的質樸動機,恰好正是老天爺願意眷顧藏家的特質。他利用假日走訪各地鄉鎮的文具店,詢問是否有十幾年前的遊戲盤或紙牌遊戲,當時還沒有太多人與他搶購,而且這些老桌遊,在店家眼中往往也是放著蒙塵的滯銷貨,於是便能收得又多又便宜,這就是收藏「能早」,眼光獨到的功夫。

      不過光是「能早」,僅僅收藏有所小成。要真正踏進收藏界,還得「能廣」。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見識到介宇收藏的廣度──光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富翁》遊戲,他便列出了六種外盒版本、十餘種類似玩法的遊戲盤。大富翁的房屋道具,居然能譜出臺灣工業的進化史。賽車主題的紙牌遊戲,也列出超過十種之多,根本已經一網打盡,只要是小時候玩過賽車紙牌遊戲的讀者,一定都能在琳瑯滿目的紙盒相片中,找到當年讓你廢寢忘食的那一副紙牌。

      不但收的遊戲數量眾多,類別也廣,甚至旁及歐美的桌遊、日本的雙六,介宇在舊貨市集上,也是見一個殺一個,何止教人眼界大開,也令人腦洞大開,不禁想像:這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種桌遊?

      雖然我並不是桌遊收藏家,不過提到日本雙六,我也收藏了幾幅。日本有許多雙六是報紙雜誌附贈的,所以經常配合時事,例如日本鐵道鋪設一萬哩紀念、猴年發行與猿猴典故相關的雙六等。我曾寓目與臺灣關係最深的雙六,是 1895 年日軍征臺的紀念,整場遊戲就是一路由北至南打下臺灣。然而由於價格昂貴,再者將戰爭作為遊戲,打的又是自己的先人,收藏起來總覺得怪怪的,是以並未入手。

      我另一件日治時期的桌遊收藏,是文學家西川滿的散文詩集《亞片》。西川滿印製書籍的時候,在印刷廠看見工人利用午休時間玩「葫蘆問」取樂,他覺得這種版畫印製得很漂亮,上頭的傳統吉祥圖樣又有濃濃民俗風,便將葫蘆問這種遊戲紙附在《亞片》內頁。並由工人介紹的店家,又發現了「陞官圖」遊戲紙,滿版的字體設計讓西川滿一見傾心,便將「陞官圖」作為《亞片》封面,另外請宮田彌太郎設計藏書票,上繪玩陞官圖時要用到的「德才功贓」四面陀螺。本來這種遊戲紙由於長期使用、摩擦、折疊,歷經七八十年往往破爛不堪,但此葫蘆問與陞官圖由於黏附在珍本書之上,歷久保存如新,算是意外的收穫。

      說回介宇的收藏。「能早」、「能廣」是作為收藏者的初步,然而要卓然成「家」,則非有旁徵博引、觸類旁通的研究功夫不可。閱讀本書時,看見整頁的各式桌遊固然令人驚奇,但真正使我佩服的,則是其詳細縝密的研究考證。

      前面提到的賽車紙牌遊戲,我小時候沒少玩過,但從來不知道原來它有一個來自國外的源頭── Touring 紙牌。這類令人驚奇的發現在書中可不少:「幸福人」遊戲代理自美國出版的《Careers》、「李表哥」遊戲盤源自《The Game of Life》、《魔法風雲會》集換式卡牌遊戲在臺灣的源流⋯⋯介宇在書裡娓娓道來,彷彿老友從櫃上將桌遊信手取出,向你訴說它的故事,句句有典有據,卻字字不見學者架子。

      具備「能早、能廣、能研究」這些條件,就已經是十足的收藏家了,然而介宇最難得的,是他善於主動挖掘這些藏品的故事,這使得他不僅收藏的是桌遊、是回憶,更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緣分。

      一般人入手新藏品之後,開箱、把玩,然後收起來就結束了。介宇卻屢屢留意上面的出版資訊:是什麼公司?電話打得通嗎?還在原址嗎?發行人是誰?在書中他便親自去拜訪李平風、胡衍榮先生,以及聯繫張瑩鎮先生的家屬,挖掘這些老桌遊的創作故事,給予前輩桌遊設計師高度的尊重。

      所以我說,能早、能廣、能研究,又能追尋故事,最後還能出書造福讀者,這是收藏家的最高典範。

      我讀這本書時,每每分心至他處。想起在堂哥家冰涼的磨石子地板上玩《大富翁》,想起在朋友家大床上打《瑪莉兄弟》,想起在同學家研究《萬種棋盤》的西洋棋,想起自己在家盯著《倚天屠龍記》的迷宮想不通要怎麼玩。還有曾在文具店櫥窗裡看過的:《非洲尋寶》、《大家來破案》、《棺木殭屍》……我們這一整代人的童年,都在這裡了。

      這本書是滿足兒時的夢想,是銜接臺灣桌遊的記憶斷層,是向前輩設計者致敬,也是給予未來臺灣桌遊界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