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是為了愛歌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是為了愛歌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是為了愛歌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是為了愛歌譜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法國樂🎶 Joséphine Baker 的兩個摯愛🎶🇫🇷】 Joséphine Baker va entrer au Panthéon🎵🎶🎶 法籍美裔演藝家Joséphine Baker (1906~1975) 將在11月底被安葬在先賢祠(Panthéon)。葬在先賢祠的80位法國偉人之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了解阿瓦隆影片的朋友們看這邊👇 https://youtu.be/L9xRCWZwah0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所使用的杯子 這個杯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聖杯 《印第安納瓊斯》、《達文西密碼》 兩部都是根據這個傳說所改編的電影 但為何要去尋找一個可能不存在的杯子? 據說你只要使用傳說中的聖杯喝下聖水 就能...

是為了愛歌譜 在 西樓月如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8:57:53

十年後再見,歲月把你們的青春都挾走。  校服換成西裝;可樂換成紅酒;畢業禮換成婚禮。  沒有想過,十年後,你們會因為同學的婚禮再度相聚。  「當年對不起。」她說。  「為什麼?」你問。  「我沒有給過你太多⋯⋯」  「妳有給過我東西呀。」  「什麼?」  「妳記得有一...

  • 是為了愛歌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4 17:56:00
    有 50 人按讚

    【🇫🇷法國樂🎶 Joséphine Baker 的兩個摯愛🎶🇫🇷】

    Joséphine Baker va entrer au Panthéon🎵🎶🎶
    法籍美裔演藝家Joséphine Baker (1906~1975) 將在11月底被安葬在先賢祠(Panthéon)。葬在先賢祠的80位法國偉人之中, Joséphine Baker 將是第6位女性,也是第一位有色人種,第一位藝術家。
    Joséphine Baker 在10幾歲時從美國到法國從事歌舞表演活動,後來歸化為法國人。在二戰期間,,她利用她的高人氣從事間諜工作, 幫助法國政府運送用隱形墨水寫滿國家機密的歌譜到德國~ 戰後她得到法國國家榮譽軍團勳位(Légion d'honneur)。除此之外,她也是人權鬥士,曾經受邀參與馬丁路德有名的I have a dream 那場演說。
    Joséphine 最有名的歌是: J'ai deux amours(我有兩個摯愛), 這首歌敘述了她對巴黎的愛~
    今天就來聽一下這首名曲吧(這首歌讓人好想再去巴黎喔!)

    On dit qu'au delà des mers 人們說在海的彼端
    Là-bas sous le ciel clair 在那青空之下
    Il existe une cité 有一座城市
    Au séjour enchanté魅力十足
    Et sous les grands arbres noirs 而在大黑樹下
    Chaque soir 每晚
    Vers elle s'en va tout mon espoir 我的所有盼望都會飄到那裡去

    J'ai deux amours 我有兩個摯愛
    Mon pays et Paris 我的祖國和巴黎
    Par eux toujours 我總為了他們
    Mon cœur est ravi 滿心欣喜
    Ma savane est belle 我的大草原很美
    Mais à quoi bon le nier 這我並不否認
    Ce qui m'ensorcelle 但真正讓我著迷的
    C'est Paris, Paris tout entier 是巴黎 是巴黎的一切
    Le voir un jour 有一天可以去看看
    C'est mon rêve joli 就是我的美夢
    J'ai deux amours 我有兩個摯愛
    Mon pays et Paris 我的祖國和巴黎

    (Quand sur la rive parfois 有時在河岸上
    Au lointain j'aperçois 我看到在遠方
    Un paquebot qui s'en va 一艘郵輪駛去
    Vers lui je tends les bras 我朝它的方向伸出雙臂
    Et le cœur battant d'émoi 我心激動狂跳
    A mi-voix 低聲地
    Doucement je dis "emporte-moi !" 我輕輕對它說 :帶我一起走吧! )

    https://youtu.be/0lLly_oHvSo

    #法國樂 #Renren不負責任翻譯

  • 是為了愛歌譜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4 12:05:56
    有 19 人按讚

    --走讀台灣--
    【他們的時代,我們的歌:鄧雨賢的黃昏愁】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四月望雨」之外

      客家子弟的鄧雨賢先生(1906年七月二十一日)生於桃園市龍潭區。一生創作近百首的作品,有「台灣民謠之父」的封號,經典代表作「四、月、望、雨」,指的便是他作品中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台語歌謠。

      然而,這次筆者要來向大家介紹他的另外一首比較不為人知的《蕃社の娘》的相關故事。〈蕃社の娘〉或許多數人很陌生,但是如果講到由文夏將之改編而成的〈十八姑娘〉,或許就能朗朗上口。

    〈蕃社の娘〉的創作背景

      鄧雨賢在二十七歲時(1932 年)於文聲唱片以「大稻埕行進曲」而嶄露頭角,次年獲古倫美亞(Columbia)唱片公司所賞識,獲聘為專屬作曲家,開始他專職創作的音樂人生,更為台灣人譜出一首首傳唱至今的「台灣歌」。

      只是好景不常,隨著日本在各地發動戰爭,台灣也進入「皇民化時代」,台語歌謠的創作也遭到諸多嚴格的限制,鄧雨賢甚至以「唐崎夜雨」的日本筆名創作。昭和十四年(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1月,鄧雨賢受古倫美亞唱片負責人栢野正次郎推薦,前往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東京總社尋找創作的機會。他先後創作了〈鄉土部隊の勇士から〉及〈月のコロンス〉兩首歌。

      因為市場反應不錯,鄧雨賢接著將《黃昏愁》(昭和十一年3月由周添旺填詞)曲譜改編成為〈蕃社の娘〉,而這首日文歌曲是為佐塚佐和子(サワ・サツカ)所量身打造。

    霧社事件的遺兒

      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2月28日的台灣日日新報,有一篇以〈霧社事件遺兒〉為標題的新聞,主角是從東洋音樂學校以第一名成績卒業的佐塚佐和子。她的父親為霧社事件(昭和五年發生在臺中州能高郡霧社的臺灣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時殉職的霧社分室主任佐塚愛祐警部,母親是泰雅族白狗群總頭目泰木 ‧ 阿拉依的長女亞娃依 ‧ 泰木。

      大正2年(1913)生於台灣霧社的佐塚佐和子,自臺中高女卒業,在「台灣糖業之父」新渡戶稻造博士的資助下,進入日本東洋音樂學校就讀,畢業後成為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專屬歌手。

      佐塚佐和子在聲樂上的優異造詣很受鄧雨賢的肯定,才將早先創作的高難度〈黃昏愁〉歌譜,交給日即作詞家栗原白,栗原白也於是參考佐塚佐和子年少時的生活環境,將泰雅原住民的生活環境、部落文化寫入歌中。

      昭和 14 年(1939)由古倫美亞公司正式發行,為了介紹這首新作〈蕃社の娘〉,還在台北公會堂(中山堂)舉辦新歌發表會。鄧雨賢的公子鄧仁輔還記得父親帶著全家到公會堂去聆聽這首歌曲。鄧雨賢婉轉、清純的旋律,由歌聲迷人的歌曲主角親自來詮釋,才一推出,就轟動臺日兩地,也為佐塚佐和子贏得了「運命の歌姬」之稱。

    他們的時代,我們的歌

      在皇民化的時代下,鄧雨賢以唐崎夜雨之名創作的歌曲,加上佐塚佐和子的特殊身分,都不免讓人感到唏噓,多年後我們再唱這首歌,就又回到那個遙遠而令人感嘆的時代…

    #婦女專欄
    #走讀台灣
    #鄧雨賢
    #黃昏愁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 是為了愛歌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14 21:00:03
    有 448 人按讚

    【白色、細弱與遠方(上)】
    --余秀華詩歌意象研究
     
    ◎小編林佑霖賞析
     
    余秀華(1976年3月22日-)出生自中國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因出生時倒產缺氧導致終生腦癱。2005年起開始發表詩歌,2009創辦個人部落格大量發表詩歌,作品量超過兩千餘首。2014年底《詩刊》刊出余秀華的一系列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也開始在微信等社群軟件上廣泛轉載,之後便旋即出版了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以及詩選集《月光落在左手上》,2016出版詩選集《我們愛過又忘記》。
     
    余秀華的詩歌引起了文壇與大眾的熱烈關注,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討論熱度,除了受益於網路社群上腦癱、農婦等標籤的炒作,以及部分詩人、學者、評論家的正反討論之外,其詩歌應占了相當比例的原因,本文試著分析余秀華詩歌中的意象,試圖在分析詩歌意象的過程中,了解其詩歌精神,同時釐清余秀華的詩歌之所以能引起大眾注意的原因。
     
    余秀華的研究除了大量的評論與討論之外,也有許多論文研究如:將余秀華置於比較系統的評價體系之中,像是劉雲峰、李俊國〈余秀華詩歌譜系與疼痛美學——以《詩經》、海子、「梨花體」為參照〉;以文學事件化為主軸:榮光啟〈余秀華大熱的傳播學和詩歌學解釋:從傳播學討論到詩學解釋〉、孫桂榮〈余秀華詩歌與「文學事件化」〉等;主題式的研究:陳亞亞〈余秀華:性別、階層和殘障的三重敘事〉、張祖群〈余秀華蕩婦詩體的一種「文化詩學」〉;以詩歌意象核心分析:黃懷鳳〈余秀華詩歌核心意象研究〉其中以白、秋、愛作為核心意象,每個意象選取一首詩為代表,進行新批評文本細讀。
     
    余秀華目前出版作品為《搖搖晃晃的人間》、《月光落在左手上》、《我們愛過又忘記》這三冊詩集、詩選集。在臺灣出版有《搖搖晃晃的人間》、《月光落在左手上》,其中簡繁版的《月光落在左手上》內的選詩有所區別。
     
    余秀華曾說過:「白色沒有安全感,我更喜歡黑夜,黑色反而有一種安全感,白色恰恰是沒有安全感,世界是空的,沒有任何顏色」而在余秀華的詩歌中,白色相較於黑色以及其他顏色,更頻繁地出現。她詩中的白、白色鮮少指涉純白與潔淨,其詩歌中的白色意象整理後大致歸為以下兩種:
     
    (一)白月光--觀望與寬容
     
    如廖偉棠在代序〈自在者無敵:一種弱詩歌的強大〉中提及:白是脆弱的、無辜的、甚至是貧瘠,卻又是寬容的、接納其他一切微弱或醜陋事物的。她詩中的白有時像是個觀望者、包容者,不發一語注視著你。有時這樣白色的注視是具有撫慰效果的〈今夜,我特別想你〉:「我依然高掛明月/它讓我白,讓我有理由空蕩/讓我在這個地圖上找不到的村莊裡/奢侈地悲傷」
     
     
    今夜我特別想你 ◎#余秀華
     
    今夜我特別想你
    但是
    夜色和大地都如此遼闊
    而我又習慣被許多事情牽絆
    整個下午我在熬一服中藥
    我偷偷把當歸摘出扔掉
     
    是遠處的我走過來
    撞疼了我
    夜色裡
    總有讓我恐懼的聲音
    而我
    心有明月
    即便病入膏肓
    我依然高掛明月
    它讓我白
    讓我有理由空蕩
    讓我在這個地圖上找不到的村莊裡
    奢侈地悲傷
     
    只是想到你
    我就小了
    輕了
    如一棵狗尾草
    懷抱永遠的陌生輕搖
    我無法告訴你:
    我對這個世界的對抗和妥協裡
    你都在
    所以
    我還是無所適從
    無法給這切膚之痛的心思一份交代
     
    只是想到你
    世界在明亮的光暈裡倒退
    一些我們以為永恆的
    包括時間都不堪一擊
     
    我哭
    但是我信任這樣的短暫
    因為
    你也在這樣的短暫裡
    急匆匆地
    把你土地的一平方米
    掏給我
     
    〈月光〉:「月光在這深冬,一樣白著/她在院子裡,她想被這樣的月光照著」
     
     
    月光 ◎#余秀華
     
    月光在這深冬,一樣白著
    她在院子裡,她想被這樣的月光照著
    靠在柿子樹上的人,如釘在十字架上
    有多少受難日,她抱著這棵柿子樹,等候審判
    等候又一次被發配命運邊疆
    月光把一切白的事物都照黑了:白的霜,白的時辰
    白的骨頭
    它們都黑了
    如一副棺材橫在她的身體裡
     
     
    〈我摸到他詩歌裡的一團白〉:「也不知道一團白從何處來,照亮我的眼淚和孤獨」。
     
     
    我摸到他詩歌裡的一團白 ◎#余秀華
          
    而黃昏欺近。他詩歌裡的詞語有了時辰感
    我說不清楚流淚的原因。生病的左手彷彿牽住了他
    的衣角
    隔著山嵐與河流
    也不知道一團白從何處來,照亮我的眼淚和無辜
            
    生活讓我們都無法走更遠的路,連抒情的聲音也
    越來越微弱
    我想起在一場愛情裡,我也這樣流淚過
    便把酒杯裡的酒,都倒進了酒窩
     
     
    而有時這樣的注視卻又是理性的、不帶感情的旁觀者〈九月,月正高〉:「月亮那麼白。除了白,它無事可做/多少人被白到骨頭裡/多少人被白到窮途裡」

      
    九月,月正高 ◎#余秀華
     
    村莊不停地黃。無邊無際地黃,不知死活地黃
    一些人黃著黃著就沒有 了
    我跟在他們身後,土不停捲來
    月亮那麼白。除了白,它無事可做
    多少人被白到骨頭裡
    多少人被白的窮途裡
    但是九月,總是讓人眼淚汪汪
    田野一如既往地長出莊稼
    野草一直綿延到墳頭,繁茂蒼翠
    不知道這枚月亮被多少人吞咽過了
    到我這裡,布滿血跡
    但是我還是會吞下去
     
     
    (二)大雪與死亡--生命中無法逃避的痛苦
     
    而其詩歌中另一類白色意象,則是象徵痛苦,個人片段式生命經驗的痛苦與殘酷本即是其詩歌創作的一大主題,而白色在其中則進一步象徵「必然的、無法逃離的」痛苦,如〈一隻烏鴉在田野上〉:「傳來的消息是白色的。比如大雪或死亡/一些悲哀的事物莊嚴。一說就有了是是非非」
     
     
    一隻烏鴉在田野上 ◎#余秀華
     
    它慢慢地,走過來,又走過去。並不關心天氣
    它的身體裡有春夏秋冬,這個時候,北風勁吹
    恥於南遷,恥於色彩。有翅膀就夠了
    生命遷移或不遷移都是同等的浪費
     
    傳來的消息是白色的。比如大雪或死亡
    一些悲哀的事物莊嚴。一說就有了是是非非
    如果過程再緩慢一些
    也不妨找到一棵狗尾巴草內部的次序
     
    在這個早春,寒潮第一次來襲
    我什麼話都說出了,面臨重複的恥辱
    風再一次吹來,而它沒有消失
    彷彿一種堅固的浸在水面下的信仰
     
    從地上到一棵樹上,或者從一棵樹到地上
    她自己先省略了被計算的部分
    性別,對象。另外一隻烏鴉飛過這個田野
    產生的短暫的氣流
     
     
    〈白月光〉:「罪行也是白的。不白到扭曲不放手」
     
     
    白月光 ◎#余秀華
     
    比雨更狂暴,打下來,錘下來,這殺人的月光
    能怎麼白呢,能怎麼叫囂呢,能怎麼撕裂,還能怎麼痛
    拒絕掩蓋的就是一無是處的
    地球從這一面轉到那一面,能怎麼照?
     
    罪行也是這麼白。不白到扭曲不放手
    你舉起刀子,我不閃躲。山可窮水可盡
    誰不是撒潑無奈耗盡一生,誰不是前半生端著
    後半生就端不住
     
    哦,這讓人恐懼的光,把虛妄一再推進
    讓我在塵世的愛也不敢聲張
    你盡情嘲笑我吧
    就算你的骨頭不敢放進月光一剎那
     
     
    〈冬天裡的我的村莊〉:「的確,雪從北方傳來了消息/但是與我的村莊有多大關係呢/雪沒有下,我的村莊也如此白了」
     
    這一類的白色意象如雪、死亡,是必然會面對的痛苦與悲傷,這樣的痛苦巨大而無法逃離,但詩人在詩中的姿態是直面的,即使我的力量無法改變、抵擋,也同樣會挺身抵抗。〈請原諒,我還在寫詩〉:「這個世界上,我只相信我的兔子/相信它們的白/相信它們沒有悲傷的死亡」
     
     
    請原諒,我還在寫詩  ◎#余秀華
     
    並且,還將繼續下去
    我的詩歌只是為了取悅我自己,與你無關
    請原諒,我以暴制暴,以惡制惡
    請原諒,我不接受那些無恥的同情
    這個世界上,我只相信我的兔子
    相信它們的白
    相信它們沒有悲傷的死亡
    做不做詩人我都得吃飯,睡覺
    被欺負就會叫
    我不得不相信:哪怕做一個潑婦
    也比那些虛偽的人強
     

     
    ◎詩人簡介
     
    余秀華
        
      一九七六年生,湖北鐘祥市石牌鎮橫店村村民,因出生時倒產、缺氧造成腦癱,因此行動不便,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一九九八年開始寫詩,《詩刊》編輯劉年在她的博客上發現她的詩,驚豔她的詩中深刻的生命體驗,於二○一四年第九期刊發了她的詩,之後《詩刊》微信號又從中選發了幾首。農民,殘疾人,詩人,三種身分引爆了大眾對她的熱議,然而她卻對自己的出名感到意外,在博客中說自己的身分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我希望我寫出的詩歌只是余秀華的,而不是腦癱者余秀華,或者農民余秀華的。」
     

     
    美術設計: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14.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余秀華 #白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