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明鄭時期心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明鄭時期心得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明鄭時期心得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omic ((Nomis))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明鄭的鐵騎時間Tue Apr 12...


算是至今為止的暫時總結吧…圖文加註釋的網誌版: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12.html

--

明鄭的鐵騎

鄭成功北伐南京前夕,號稱「甲士十七萬、習流五萬、習馬五千、銕人八千」 ,部
隊番號中也可見「鐵騎鎮 」、「驍騎鎮 」、「驍騎左、右鎮 」、「北鎮 」等名目。那
麼鄭成功的騎兵實力究竟如何,是否真的有五千之眾呢?有幾個理由可以直接否定這個數
字的真實性 。一是鄭成功為了剋制騎兵而實行的戰術必須殺傷敵馬,使得在戰場上繳獲
堪用的乘馬極為困難;二是閩廣一帶極為高昂的馬價也使得購買馬匹維持騎兵極不現實;
三是以船隻運輸馬匹時的承載限制。這三者制約了明鄭騎兵的規模。

好比說鐵騎鎮雖然是王起鳳投降鄭氏後授予的,王起鳳也確曾教授騎射 ,但割馬耳
視同首功,「殺馬如屠 」,也是從他開始。兵器當中亦常見「雲南斬馬刀」。《明季南
略》 非常生動的記述了明鄭士兵如何斬馬:

「大兵馳騎突前,鄭兵嚴陣當之,屹然不動;俱以團牌自蔽,望之如堵。大兵三卻三
進,鄭陣如山;遙見背後黑煙冉冉而起,欲卻馬再衝,而鄭兵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
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兵斫馬、一兵砍人;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
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故銳特甚。…鄭兵馳上,截前五隊騎兵圍
之,大殺;羅部下白先鋒、郎部下王先鋒歿於陣。管效忠多備戰馬,刀斫至,急避之。馬
頭落,效忠躍上他馬;須臾,馬頭三落,效忠三躍以避。」

於是在戰陣上因馬於敵也就幾乎不可能,這是第一點。第二點要從馬匹價格說起。明
代中葉以來北方馬匹的價格幾乎都穩定在十餘兩銀左右,最多不過二三十兩;南方馬匹較
少,價格則可上看三五十兩,廣東甚至要八十兩: 

時間 北方馬價(單位:兩) 南方馬價

弘治十一年(1498) 10
弘治十七年(1504) 15
弘治年間 12~15
正德元年 10
正德十年(1515)以後 10~30
嘉靖六年(1527) 10~30 50
嘉靖年間(1548年以前) 10~20
嘉靖三十三年(1554) 10
嘉靖年間 8~12
隆慶年間 10~12
萬曆四十六年(1618) 15 30
萬曆四十八年(1620) 10
天啟元年(1621) 12~15
紹武年間(1647) 83

從上面這張價格表已經可以看出,長江以南買馬需要付出的價格是北邊的四倍甚至八
倍,代價不菲,很不划算。可是明鄭活躍時期閩廣一帶的馬價更令人咋舌:

「馬死,窮困兵丁則要白白受罰,即便打斷骨頭亦無從賠償。西北乃為產馬之地,馬
價不過二三十兩銀。潮州原非產馬之地,亦非馬匹聚集處,馬價高達百八十兩銀子。城外
民田,肥沃者一半在水中,陸地上多為沙石之地,無適於放牧之水草豐美之地。不加添稻
穀,馬倒斃日多。營死一馬,於國則少一馬之力,於兵丁則因無力賠償而多懷叛逃之心。


上引文在說明清軍在閩廣維持騎兵是如何不易,當地清兵也絕對負擔不起比北方
貴了八九倍的馬價。滿清尚有從北方經陸路輸送戰馬的辦法,對明鄭來說則顯然不可行,
維持騎兵的困難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三個難題則是如何以戰船輸送馬匹。就如同不諳風濤的北方人易於暈船,馬匹也很
難像人一樣爬下狹窄的階梯裝載於甲板下的艙間,如何以船隻將馬匹平安過載、卸載有其
技術難度。從現有史料可知施琅曾經建議打造渡馬船二十餘隻,但究竟是否實行過則不明
。而明鄭則似乎沒有類似的嘗試,遑論專用船舶,看起來與清乾隆時一樣 ,只是將馬匹
零星配載於船舶上:

「據薛友供稱:『我主姓陳,官職都督,轄大船三百,小船無數,每船載人或一百,
或百餘;馬匹或載三四匹,或不載,約有馬匹三百餘。』」

這是順治十二年(1655)鄭成功派遣洪旭、陳六御等人進攻舟山時的陣容。陳六御所轄
北鎮亦為騎兵,但當時不過有馬三百匹而已;而明鄭此次出征的陣容則達三萬餘人之譜。
取得舟山後,降將巴臣功率領其麾下騎兵投降,授驍騎鎮,至順治十四年(1657)舟山附近
鄭氏全軍總共「大小船隻三千餘隻,陸軍四萬餘人,水兵無數」,但只「馬有六百餘匹,
皆由把臣功管轄,馬信亦在」 。同年底鄭氏南攻潮州,雖有「黃、萬、馬、林等共十六
鎮,甲兵五六萬」,卻只有「馬四百餘匹」(但是騎兵有八百人) 。以一鎮最多不過六百
多匹馬來計算,明鄭騎兵最多不過設二個鎮,總兵力大概不過二千餘人,戰馬則只會更少


騎兵如此難以維持,又看不出有甚麼實際戰績,鄭成功為何還要這樣一支部隊呢?答
案可能在於偽裝奇襲 :

「偽國姓令三百騎兵每人各作一頂滿洲帽,並令制作滿洲旗號,進兵之後,即扮作大
清國軍,以防不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35.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60445625.A.066.html
※ 編輯: Nomic (1.200.35.65), 04/12/2016 16:27:34
hgt: 會不會是因為太少沒作用,才想出用在偽裝清軍? 04/12 16:43
ja23072008: 推,鄭氏騎兵大概就是特種兵的用法 04/12 16:47
meredith001: 海盜能搞出騎兵已經很威了 更別說是重騎兵 04/12 17:00
chungrew: 推。那時是大航海時代,是否能高價購入阿拉伯馬呢? 04/12 17:11
chungrew: 據說阿拉伯馬,比起蒙古馬來說更加高大壯碩,更有力量 04/12 17:11
chungrew: 但耐力和吃苦的能力,不如蒙古馬 04/12 17:12
asdf95: 養不起吧,越高大壯碩對草料的要求越高 04/12 17:12
Inkthink: 馬這種玩意 最麻煩的就是怎樣養... 04/12 17:30
Inkthink: 單單搞到手還不行 沒適合的養育環境 慘的養死 好點的也 04/12 17:31
Inkthink: 退化 04/12 17:31
zeumax: 現代海運活體都很怕病暈死了,還有草料問題,不見得合算 04/12 18:00
zeumax: 假如成本有降低也不是不可能,但還有維持馬匹的難度 04/12 18:02
a33356: 馬這種玩意 最麻煩的就是怎樣養 <= 跟車一樣呢...... 04/12 18:06
yuriaki: 差多了...如果生產一台車需要幾年 也許稍微接近一點 04/12 18:46
Inkthink: 馬比車還難養 牠是活的! 04/12 20:10
EvoLancer: 馬的消化不好又不能反芻 需要大量草料補充體力 一不小 04/12 21:16
EvoLancer: 心就會養死 比起牛 馬單價貴又超難養 04/12 21:17
EvoLancer: 金門在唐代就有設馬場 鄭氏部分能自給 04/12 21:21
ding2599: 請問大大可以再分享一下 藤排兵 或 鐵人部隊嗎? 04/12 22:40
Nomic: 請稍等一段時間..或許這個月之內可以整理好吧 04/12 22:58
proletariat: 04/12 23:06
jimmy5680: 南印度和西南非都有大規模引進戰馬的經驗,但不太理想 04/12 23:09
chungrew: 鄭氏騎兵的養成確實不容易啊 04/13 02:50
saltlake: 開放性聯想到日本二戰的腳踏車騎兵...明鄭時代有這種 04/13 07:59
saltlake: 工藝能力大規模做腳踏車嗎? 04/13 07:59
PAULDAVID: 不可能啦,手做鍊條就會搞死人了,還量產?就算改做大車輪 04/13 10:30
PAULDAVID: 腳踏車,當時那種爛路也玩不起...乖乖等工業革命再來說 04/13 10:32
bxdfhbh: 當時從阿拉伯海運馬到金門可行嗎? 04/13 12:21
wittmann4213: 恐怕光海上風濤就死掉七七八八了 04/13 15:44
zeumax: 以往都有運過麒麟鹿了,運幾隻馬也是可能的,只是有沒有值 04/13 16:34
zeumax: 得這麼做而已 04/13 16:34
dfgtyu0000: 鄭氏海船如能克服載運馬的問題,也許佔領濟州島然後進 04/13 19:29
dfgtyu0000: 口阿拉伯馬來與東北馬蒙古馬配種,能克服南方軍隊少 04/13 19:29
dfgtyu0000: 馬的囧境 04/13 19:29
tony121010: 認真推 04/14 04:23
c79319: 推 04/14 12:10
agamonnon: 推認真 04/14 12:26
Fallot: 推 04/24 08:48
tenweli: 英國人只差沒有頒發勳章給牟田口大英帝國勳章以表彰他成 05/14 23:54
tenweli: 功消滅了三個師團八成以上兵力,一次搞掉七萬多人,其中 05/14 23:54
tenweli: 超過一半還沒浪費盟軍彈藥,是長期沒有補給餓病死的。 05/14 23:54
PrinceKanto: 請問有個榮譽第一師,來源是傷癒的士兵,這是表示國 05/29 21:44
PrinceKanto: 軍醫療仍有一定能量嗎? 05/29 21:4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