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日本男大姐藝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男大姐藝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男大姐藝人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龍貓大王通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週最新舊聞】7/26~8/15 【1. 洞察人心的讀心者,否定別人生存的價值當然會被罵】 日本綜藝節目的常客分為幾大類,包括了模特兒、諧星、演員、男大姐、運動員、文化人等等,這幾年,文化人的定義有一些變化。以往能上電視的文化人,通常都是學者醫生,總之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如今,天才或是東大高材生才...
日本男大姐藝人 在 汪暉恩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26:41
快到年底了,寫個總結吧! 幫過我的人,謝謝您,滴水之恩,永不想忘;我傷過的人,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致我生命中的每一位朋友,2020年你若不離,2021年我們繼續⋯ - 這是很神奇的一年,年初:21世紀第一全球瘟疫「武漢肺炎」爆發,美豬美牛 2021鬆綁進口,首位地方首長遭罷「韓流落幕,「黑鷹墜...
日本男大姐藝人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週最新舊聞】7/26~8/15
【1. 洞察人心的讀心者,否定別人生存的價值當然會被罵】
日本綜藝節目的常客分為幾大類,包括了模特兒、諧星、演員、男大姐、運動員、文化人等等,這幾年,文化人的定義有一些變化。以往能上電視的文化人,通常都是學者醫生,總之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如今,天才或是東大高材生才是主流。
.
而能夠猜透人心的天才呢?以「讀心者」(mentalist)為名的 DaiGo ,是這幾年最紅的文化人之一……7日開始的這一週,他成為全日本最紅的文化人了:他炎上到變成浴火鳳凰了。
.
目前代言矽素水廣告的DaiGo,以各種如魔術般的讀心表演在電視上大受歡迎,7日他在自己YouTube頻道直播時,卻說出了「把錢送給接受社會救濟的人,不如拿去救貓」、「遊民的生命隨便啦」「(遊民)噁心、又臭、又會發生治安問題」等等令人內心一抖的言論,更糟的是,他代言的矽素水廠商,從去年底開始參加了遊民辦桌活動……剛好與DaiGo的言論完全相違……但更糟的狀況還沒來呢。
.
13 日,在許多社會救濟團體的聯名抗議之下,廣告代言當然是沒了。這一天,DaiGo進行了道歉直播,不斷表示自己需要反省,但福利團體批評他仍然有「希望受救助人們好好努力」的架子,意味著DaiGo只是虛應形式。隔天晚上,DaiGo不知是為了反擊或是補充說明,又開了一次直播——他開始以過去讀心者的姿態,分析自己會說出這種歧視言論的原因,並重新表示道歉,而這次直播的標題是:《撤回昨天的道歉》。
.
所謂的《撤回》,事實上是「深入解釋昨天道歉」的意思,但這種一見令人厭惡的標題、加上令人質疑為了騙取點擊率的小聰明,只是讓DaiGo的炎上大火燒得更旺。目前支持率已經到達最低點的菅義偉首相也遭到波及,表示申請救助是國民的權利,並同時批評DaiGo的言論;原本有意利用DaiGo的高知名度與好感度,邀請他參加選舉的自民黨,也立刻取消了打算;
.
最衰的是超級人生勝利組藝人DAIGO(注意大小寫不同),被誤會成了發表歧視言論的當事人——北川景子會哭哭的。被誤會的還有政黨「維新の会」的音喜多駿参議員,他原本就被認為與DaiGo長得很像,這起事件發生後,他的社交帳號湧入了大量要求道歉的批評,也是有理說不清。
.
DaiGo一直給人天才的菁英形象——都能猜出你心裡想什麼了,超天才的吧。沒想到,應該猜透人心的DaiGo,卻沒有看透人心最重要的事物——「尊嚴」。
.
【2. 誰都可以,無差別殺傷事件】
.
6日晚間八點半,小田原線發生乘客在車廂內遭到砍殺的事件,36 歲的對馬悠介持刀陸續殺傷其他人,20多歲女性背部遭刺重傷、其他男女9人受到毆打與刀刺的輕傷。在車廂緊急停止後,犯人拉下緊急開門開關逃跑,在一小時半後,犯人在車站四公里外的超商被發現,遭到警方逮捕。對馬坦承作為,並且表示,「我就是想要殺很多人,殺誰都可以」、「我想殺了坐著的女性就動手了」、並且表示,在6年前開始,「看到外表很幸福的女性就想殺了對方」、甚至「想在有很多幸福情侶的澀谷大十字路口引爆炸彈」。
.
朋友表示,對馬原本在學校是很受歡迎的風雲人物,後來沒有找正職工作,想要成為把妹大師,「性格突然轉變了」。
.
【3.無人的海水浴場面臨最悽慘的「門庭若市」】
.
如今日本疫情繼續無止盡延燒,最受歡迎的鐮倉海岸海水浴場也紛紛宣佈歇業,如今神奈川縣內的 25 個海水浴場,已經全部暫停營業,原本今年初有 15 間恢復營業,意圖彌補去年夏天全面歇業的損失,如今又再度被迫歇業。這對老闆們來說真是無法想像的痛苦,但是,沒想到還有更慘的境地。
.
奧運期間,江之島對外道路因為舉辦帆船競技的緣故受到管制,已經遭到了當地店家的抗議,進貨卡車等都無法進入,對當地安養設施、飲食店面等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對此,社群網站上出現了大量的「到海邊玩」的推文。海岸仍然在緊急事態宣言的範圍之內,海水浴場也停止營業,所以這些推文並不是真的代表這些人換上泳衣、跳下海享受清涼。
.
相反的,他們許多人是開車到海邊,在沒有下車的狀況下自拍、或是拍攝美麗的無人海邊然後推文……而這種「不下車旅遊」,卻諷刺地造成了鐮倉海岸道路的嚴重大塞車。即便在 11 日(週三)這種平日,路上仍然塞得水洩不通……過去江之島週邊在夏季原本就飽受塞車之苦,那是因為全球觀光客帶來的旅遊效應,但現在沒人來玩了,這裡卻仍然寸步難行,同時,網路上也仍然有大量的「觀光」推文,當地業者與居民實在苦不堪言。
.
【4.奧運結束,疫情還沒結束】
森山直太朗罹患武漢肺炎;HKT48與AKB48分別有多達8位與15位成員確診、全面停止舉辦劇場活動;諧星齋藤慎二再次確診,他的搭檔也同時確診;「南海甜心」的小靜早前也二次感染;喜歡《有吉反省會》的觀眾很熟悉的模特兒 IVAN 宣佈無症狀確診;演員澤村一樹、平松愛理、諧星小澤一敬、陣內智則等人確診;大家最愛的百貨公司地下美食街,原本下班時間,許多主婦與上班族都會在此採買,現在傳出多例確診,各大百貨公司開始實施入場管制;
.
相對的,奧運結束之後,國際奧委會巴哈會長仍然沒有讓日本失望:結束隔日,巴哈會長到銀座街道逛街,引發猛烈批評。如今東京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市民如果沒有出門必要,盡量不要出門——也就是所謂的「不急不要」。但這時巴哈會長不但開心出遊,還與路過民眾熱情合照。對此日本奧委會表示,「不急不要的原則是由個人決定」,這當然更引發了網民的不滿……「如果我自己可以決定不急不要,那我也可以出門吃飯逛街啦」。
.
【過去的每週最新舊聞】
7/19~7/25
https://bit.ly/2VdIDBW
7/12~7/18
https://bit.ly/3xT3UQ0
7/5~7/11
https://www.facebook.com/TotoroForestNews/posts/866220570673408
6/28~7/4
https://bit.ly/3hxGSY2
6/21~6/27
https://bit.ly/2TCIBTM
https://www.oricon.co.jp/special/56665/?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social&ref_cd=jstw005
6/14~6/20
https://bit.ly/3xCeVF0
6/7~6/13
https://bit.ly/3cQjofd
5/31~6/6
https://bit.ly/3v0A1uF
5/24~5/30
https://bit.ly/3prhAhV
5/17~5/23
https://bit.ly/3uQXzCd
5/1~5/8
https://bit.ly/3v55qMV
~5/1
https://bit.ly/2Ru2E60
日本男大姐藝人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基進黨某個女性主任,因為臉書叫做xx小姐姐,「小姐姐」被認為是中國用語,在一些人施壓下,該主任不得不改名.
.
根據基進黨人士的說法,該人使用xx小姐姐作為代稱起源於選戰期間地方鄉親對主任的稱呼,但即使如此,仍然被以「基進黨比民進黨還獨」這是路邊鄉民都知道的事,所以更應該被框架較高的標準,並指責她對中國用語毫無自覺.
.
說來好笑,如果你去鄉下,喚一聲「小姐姐」(台語),包準每戶人家都會有年輕的女生探出頭來,對,他們就是小姐姐.
.
而且可能有些已經三十幾歲了.
.
人們用小姐姐,遠比中國人近年來風行的「小姐姐」還早,不能說,台灣人用的東西,換到中國人用,就變成中國的,然後必須反對,還要人改名,真不知,這是在反中,還是反台.
.
其實神父並不反對支語檢查.
.
但不要忘了,中國人也是人類,凡是人類,就會進行「模仿」,這是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理論,因此,不太可能中國人用過的東西,不管它的本質是什麼,他就變成中國人的,而必須反對-這樣子,很容易喪失反對的本質,反抗中國的壓迫與滲透,進而擴大反對不該反對的東西,因為中國人可能會做任何事,用任何用語.
.
所謂防禦,是伐去其不正常的意識,而不是把正常的事物本質,也一併都砍掉,這就不叫防禦了,叫自殺,說的文明些,叫做不相干的起源謬誤.
.
如此一來,中國群體只要不斷採摘他人的語言,人們就開始自我檢肅自身的語言意識,不論其常識、語意、語用、語法,語境,到最後,處處都是中國用語,屬於他人或自己的語言反而被消滅掉,這才是在幫助中國用語無限膨脹,取代本屬於自己的語言自由.
.
支語檢查作為一種非常辦法,是一種捍衛本土文化的防衛機制,也因此,是必須謹慎而且細緻的使用,避免牽連無辜-換句話說,使用者必須有相應的智慧,若沒有,只是看到黑影就開槍,不僅降低這個防衛機制本身的信度,也會淪於任意遷怒於他人的工具.
.
這時,就不是支語檢查了,只是看不順眼把你幹掉.
.
「小姐姐」一詞,其實牽涉到言語的自然性,也就是不管是什麼語言,只要有姊姊或是年輕女性,牽涉到排行,或表示親近,都有可能會誕生「小姐姐」或「小姊姊」這樣的用法.
.
通常「小姐姐」或「小姊姊」可以指的是家中排行較末的姊妹,對於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身上,如同「姐姐」,可以指對一般年輕女性的暱稱,「小姐姐」也可以如此使用,小有拉近距離,親暱的意思,相較於「姐姐」來說,就是年齡層更接近自己,或者是關係更加親暱的稱謂.
.
舉個例子來說,當一個小男孩看到蘋果姐姐在表演,蘋果姐姐大概20來歲,是一種姐姐,而這個小男孩跟隔壁的姐姐一起去看,年紀跟他差不多,但比他略大,這個姐姐跟蘋果姐姐比起來,就不是同在一個層次之中,就叫她「小姐姐」.
.
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中,又會脫口而出小姐姐呢?比如一個媽懷了一胎,就會脫口而出「你要當小姐姐了喔」,這明明,是極其自然的事,或者是母親對孩子說,「你叫隔壁的那個小姐姐過來」,這時,小姐姐可以指的是年幼的姐姐.
.
在神父來說,我喊小姐姐大概快二十幾年了,從小喊到大,從南喊到北,在北部,我有一個乾姐姐,排行最末,我管她叫「小姐姐」(小tsé-tsé),南部我也有一個堂姐,排行亦最末,也如此叫她.
.
在格林童話中,有一本故事叫做「小弟弟與小姐姐」(Brüderchen und Schwesterchen),這本書的翻譯也令日本傷透了腦筋,他們起先翻「兄と妹」,又翻「小さな兄弟と小さな姉妹」,因為實際上應該是一個姐弟的故事,但英文是集合名詞, Little Brother and Little Sister,這就容易搞混.
.
所以我要註明一個兄弟姊妹的故事,小姊姊,little sister就會被如此出現.
.
至於在中國又是怎麼回事呢?他們風行「小姐姐」也不過這一兩年的事情,而且還是來次二次元的敬稱,針對自身喜歡的偶像LoveLive!裡,μ's偶像組合成員的暱稱,還稱什麼,一般人不能隨便用,在神父看來,他們不過就是在既成的語彙裡,框架出來當成指涉特定人物的詞彙,根本只是借用,不能越俎代庖,說什麼稱小姐姐會冒犯acg圈,這根本是乞丐趕廟公的說法.
.
至於LoveLive!的粉絲,為何會用「小姐姐」來稱呼他們的偶像,邏輯也和一般語言的語用性相當,就是對於年輕女性的年齡層相對的微妙感受,相較於設定為高中生的動畫偶像,應該叫做妹妹,但實際上幫他們配音的聲優,又多為二十來歲,為了表示最大的愛意和敬意,把稱他們「姐姐」的年齡鴻溝給去除了,稱為「小姐姐」.
.
換句話說,比姐姐還小的姐姐,更親近自己的姐姐.
.
後來開始氾濫,在中國網路中,從二次元到三次元,變成稱呼漂亮或有萌屬性的年輕女子.
.
而她的詞源又來自日語「ねえちゃん」,簡單來說,對中國人就是外來詞彙,中國人普遍反日,卻又模仿日本的詞源,這可以看出語言的模仿性質和自然生成的邏輯,是難以令人察覺和防備的,台灣人就算抗中,也沒必要把小姐姐看成是全然的中國用語.
.
在漫畫暖暖日記中,有一隻公的花栗鼠常常被他姐姐欺負,這個姊姊名字就叫小姐姐しょうねえちゃん,是該名花栗鼠的二姊.
.
像「小姐姐」這種詞彙,除了是語言中的常態,基本上也是無害的,根本沒必要為反對而反對.
.
因此在鄉里之中,都是一群年紀偏大的長輩,看到有年輕的女性,便叫她「小姐姐」,其實也不為過,若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看到大姊姊,要縮短距離,叫她「小姐姐」,也不會令人意外.
.
至於為什麼不叫阿桑或阿姨?我想如同為女性更應該明白其中道理,例如「おばさん obasan」歐巴桑,原本是對年長女性的敬稱,但近年卻變成暗示女子老,外貌欠佳,女性不喜歡別人稱呼自己隱射出年紀,所以最近連「阿姨」都變成嫌惡用語,這也是前頭粉絲的邏輯,用彌平年齡差距來討好女性,因此,從歐巴桑變成阿姨,阿姨變成姐姐,姐姐再變成小姐姐,這種有點大,但又不能太大,又要隱含一點小的感覺,只能說,投其所好罷了.
.
通常我們會習慣稱,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但在語言之中,並不是那麼工整的,也常出現這種大小置換,從中得到其他意思的用法,以台語而言,阿+親屬稱謂,通常有尊敬或者權位的意涵,阿爸,阿母,阿姊,鮮少稱阿妹,阿弟.但,也有例外,例如「阿妹仔」,是對晚輩常出現的稱呼,且多半沒親屬關係.
.
其他如有藝人稱「小哥」,或者什麼網路用語「小妹哥」,小阿姨,有些女生也喜歡自稱什麼xx哥、二伯、女孩、林北,「小姐姐」根本就無傷大雅.
.
「凡是中國用過的,我們就必須討厭」,這是個簡單邏輯,過往,也有人提出什麼中國喜歡打擊台獨,稱某某是台獨,獨已經被汙名化了,所以我們不能稱自己是台獨,這些,都是把自己的理智某種形式去交給對方做決定.
.
作為防備中國用語入侵的防衛機制,首先要做的,便是精準打擊,不是亂打一通,若是不區分來源,有害無害,一味都塞在「中國」的框框裡,反而連不該塞的也塞了進去,說是要抵制中國用語,卻變成在割讓自己約定成俗的語言習慣.
.
因為自身不當的想像,而強迫他人改名,在我看來,這根本做過頭了,這不是屬於台灣獨立自主的想像,身為台獨立的倡議者,照理說,應該最反對這種施壓而亂改別人名字的行為.
.
要做之前,先界定一件事情,到底是在反對中國用語,還是在反人性,brother.
日本男大姐藝人 在 Tina Liu 劉天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星洲日報專欄鏤空與浮雕
#十二少老地方見
後來香港就再也沒有傳奇了——
後來的香港,像《胭脂扣》裏如花回返人間,石塘嘴清風依舊,惟風月不再,她手裏緊緊捏住一組和十二少相認的暗號:三八七七,可觸目所見,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躁動和驚恐的,而香港人,為自由從公民變暴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漸漸都被圍困在一座危城,漸漸都被捲入民主的荒年。
於是記憶的抽屜喀拉一聲拉開,一切都變得歷歷在目起來,梅艷芳逝世那一天是2003年12月30,那時馬來西亞的紙還很蓬勃,傍晚六、七點鐘,總有一群人圍在檔口等候報館的印度派報員騎著摩多車,風雨不改,把後座疊得比人還高的夜報送到不同社區的街口,那場景完完全全漫溢出椰影搖曳的南洋風情,然後一個穿著油膩膩廚師服的年輕廚師從飯店後門閃個身溜了出來,付了錢抓起報紙,瞪著報章頭條,一邊讀一邊轉動他高高舉起的右手食指,“Why Why Tell Me Why ,嗄,這樣就沒了?”
而那晚的暮色,奇怪,竟攏合得比平日遲,都臨近七點半了,珊瑚色的夕陽還紅艷艷地掛在八打靈舊區的一角,而我瞥見那年輕廚師的眼裏,閃過一絲對命運的不屑,和幾分因為梅艷芳離世而藏不住的悵然若失,他們因為梅艷芳,把生活裏晦暗苦悶的冰山劈開,也因為梅艷芳,相信只要有才幹,只要肯奮鬥,再怎麽草根,再怎麽爛泥,都有可能翻身一變,變成為各自行業裏的天皇巨星,偏偏梅艷芳卻不在了,留下最後一場演唱會上一道長長的鋪上紅色天鵝絨長布的雲梯,人去樓空——
同樣的,當時香港電視台一連幾天都在直播梅艷芳的死訊和葬禮,那時因為SARS,因為Leilie,香港從來沒有如此愁雲殘霧過,我第一次看見平時說話霸氣舉止剛硬的香港人,在那一陣子是多麽的壓抑和無助,而且電視台一直把梅艷芳強調“別矣,香港的女兒”,她不在了,香港的氣魄,在一定的程度上,崩損了,也漏散了。我在電視上看見梅艷芳的靈車從靈堂徐徐駛出,守在路邊的歌迷和影迷見了,頓時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甚至有一個年輕的女郎,掙開她外籍男友的臂膀,手裏持著一束顫抖的白菊沖到馬路上去——我其實心裡明白,她們都捨不得梅艷芳,但她們更捨不得的是,曾經趾高氣揚、頭角崢嶸的那個香港。
但梅艷芳和張國榮終究還是不同的。張國榮的離開,是一顆明星在大家面前倏然隕滅了,大夥的傷心裡頭,有太多的惋惜,有太多的不捨;至於梅艷芳的逝世,除了風月易散,煙花太冷,更是香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香港一則傳奇的終止,大家的反應是悲慟,是震撼,是難以接受——梅艷芳和香港同唱同和,同呼同吸,同悲同喜,和香港的連接太過緊密太過深刻,幾乎大半生都在為社會吶喊,為公義護航,為朋友出頭,在梅艷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香港人如何把奮鬥、義氣和操守,都擺在自己前頭,如果梅艷芳還在,香港一連串的“反送中”遊行,登高一呼的是她,走在最前頭的也是她,終究會讓我們看見香港藝人的俠義精神和凜然風骨更是她——她根本就是香港最引以為傲的本土品牌,不但見證了香港如何從賭窟和貧民屋遍佈的六十年代,蛻變成廿世紀繁華高樓聳立的國際金融大都會,更徹底影響了九十年代廣東流行歌曲飛躍風行的娛樂精神,提升香港藝人的國際地位,讓香港以外的每一個人,都對這顆曾經光芒四射的“東方之珠”肅然起敬,另眼相看。
我特別記得,好多好多年前,梅艷芳來馬來西亞宣傳,那時候一大票的娛樂記者幾乎都是她的粉絲,梅艷芳還沒出現之前,其中一位領頭的大姐還用廣東話把大家招呼過來說,“來,我們統一一下,待會梅姐出來,我們應該要稱呼她Mui “謝”,還是Mui “遮”。”當時我站在一邊,算是半個參與者,禁不住震驚,完全不知道原來一個真正受到尊重的藝人,大家連對她的稱呼,是第二音還是第四音,都會再三斟酌,來回推敲,深怕不夠恭敬,深怕怠慢了她,可見梅艷芳贏得的尊敬,幾乎是壓倒性的。
然後她坐下來,因為瘦,看起來比想象中高,很小心地把纖瘦的身體藏進特大號的牛仔外套裏,而我一邊用筆作記錄,一邊留意她那兩只露在外套外的手,那麽白皙,那麽纖瘦,那麽嫩滑,令我想起京劇大師梅蘭芳那雙曼妙嫵媚,柔若無骨的造手,聽說梅蘭芳為保護雙手的柔嫩,平日洗臉,是連毛巾也擰不得的,而且夜裏入寢,舌頭上一定壓著一片梨子保養嗓子,第二天醒來,梨片都是黑色的,我很好奇梅艷芳是不是也這樣?
而關於愛,梅艷芳的愛情影影綽綽,但福氣終究單薄了些,雖然她愛過的每一個男人,任何時候都會伸出臂膀保護她,珍惜她,尊重她。特別是趙文卓。有一次趙文卓上清談節目談起梅艷芳,觀眾席上還坐著他的太太張丹露,主持人問起他和梅艷芳的舊情,他先是靦腆的笑,提起最後一次見到梅艷芳是在上海,當時梅艷芳已經病入膏盲,他明明是剛烈的練武的人,看在眼裡,也心如刀割,後來梅艷芳走的時候,他給梅艷芳寫了八個字:“此生至愛,一路好走” ——說到這,再怎麽硬朗的漢子到底還是禁不住在鏡頭面前紅了眼眶,兩道濃黑的眉毛緊緊地壓下來,喉結不斷滑動,哽咽著說,“梅艷芳是我這一生深深愛過的女人。” 一個男人,要對愛情多麽有始有終,要對愛過的女人多麽有情義有擔當,才有勇氣在妻子面前,承認另一個離開的女人是他的至愛?他說,在他眼裏,梅艷芳是菩薩,對所有人都好,旁人說她什麽壞話,她都可以忍受,但朋友受到攻擊和委屈,她就萬萬不能——至於他們之間的情事,包括梅艷芳說過,如果沒有那場誤會,她很可能已經是趙太太了,他都隻字不提,他說,“愛一個女人,就是保護和她之間所有的秘密”。單就這一句話,趙文卓也不負我們一路把他視為情天浩浩、那個眉眼如峰,頂天立地的法海。在愛情面前,梅艷芳是許多男人的紅顏知己,也走進過很多男人的心裏,但最終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因為把愛情組合在一起的,除了因果,除了緣分,還有命盤,梅艷芳的面盤裏面,桃花折損,黯然銷魂。
甚至亦舒也提起,香港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女人,可以在她舉殯送葬的時候,替她扶棺的都是全城最受矚目的型男,都是當時影視圈裏最耀眼的一時亮瑜,包括劉德華,包括梁朝偉,也包括劉培基,還有走在前頭為她捧著遺照的謝霆鋒——甚至連楊紫瓊和香港前廣播和新聞處長張敏儀,也打破了女性不扶棺的傳統,低下頭,萬般不捨,給梅艷芳送上最後一程。而且攝影師也拍到了當年受過梅艷芳肝膽相照接濟的吾爾開希,他胖了,邋遢了,穿著一件寬寬鬆鬆的浅色牛仔褲,但神情肅穆而哀傷。還有近藤真彥,時光很公平地也蹍平了他的青春,眼神不再精靈狡黠,在靈堂上悲傷得四肢無力,需要人攙扶,但我們誰都沒有忘記,他曾經是如日中天的日本天之驕子,和梅艷芳有過夢裏共醉的情愛糾葛,而梅艷芳生前最愛的那一首“夕陽之歌”,原唱者就是近藤真彥。而因為都被這一些精銳人物圍繞,梅艷芳這一生也許並不圓滿,但絕對壯觀。
我常常想起當年認識一位特別喜愛梅艷芳的朋友,平時省吃儉用,不捨得對自己好,可為了梅艷芳,竟豁出去買了機票和最貴的門票,專程飛到香港看梅艷芳最後一場演唱——因為知道,這將是她最後一次的演唱了,她當晚打了嗎啡所唱的每一首歌都是絕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遺言,朋友看見梅艷芳忍著痛,一步一回顧,穿上劉培基為她設計的婚紗,爬上長長的紅色絲絨雲梯,“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和歌迷們依依不捨地揮手,每一步都把歌迷們刺得遍體生疼,他說,很多梅艷芳的歌迷其實一整夜都是流著淚把演唱會看完的。結果沒多久,梅艷芳死訊傳來,朋友把臉埋進臂彎,俯在咖啡座的桌面上,哭得渾身哆嗦,多麽懊悔又多麽慶幸自己去看了梅艷芳的演唱會,懊悔,是因為如果歌迷們都不忍心看,也許梅艷芳就不會硬撐著唱,如果不硬撐著唱,會不會就可以把梅艷芳能留多久就多久?芳華絕代,梅艷芳選擇了她最喜歡的方式告別,但她從來沒有離開,她一直是我們擱在心頭上最放不下的,前事渺渺故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