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本年代對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年代對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年代對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年代對照產品中有20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Readmoo讀墨電子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和太宰治一樣,寺山修司的作品始終都有種少年感的靈魂,來對抗不動如山且無法扳倒的大人世界。 這昭和年代的反叛青年,被讚譽為「語言的鍊金術師」,他所寫的歌詞與俳句,讓日本再度興起了「寺山熱」。因為他的文學描寫的這個世上並不是高牆與雞蛋的兩極,而是腐朽與青春的對照。...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國說不放棄武統台灣已經70年了,講到台灣人都已經麻木了,大部分的人聽到反應都是「然後咧?」,甚至諷刺地說「要打快來」。不過日前美國情報官員發表聯名文章聲稱,中國可能會趁美國總統大選後、明年1月20日新總統任期就職前2天火速行動,趁美方權力空窗反應不及,3天內完成武統台灣。連八十多歲的范媽媽都問說,...

日本年代對照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7:18:14

⭕️第401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原始佛教」,佛教史的最初階段,一般指從佛陀證道傳教或佛滅後開始,指的是釋迦牟尼開始說法,建立僧團,一直到根本分裂後部派佛教形成之前的歷史階段,此時的教義與釋迦牟尼原始的教義相去不遠,被認為是最初始的佛教核心教義。現存所有佛教典籍都是第三次結集之後記載下來的,因而初期...

日本年代對照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10:45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

日本年代對照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9:07:27

⭕️第359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原始佛教」,佛教研究術語,指的是釋迦牟尼開始說法,建立僧團,一直到部派佛教形成之前這段歷史,這個術語最早為日本佛教學界使用。現代佛教研究學者,以歷史觀點來對佛教進行研究,但因為學者間採用了不同的定義與名稱,造成原始佛教這個術語有很大爭議,也經常與初期佛教、根本佛教混...

  • 日本年代對照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2 14:11:47
    有 39 人按讚

    和太宰治一樣,寺山修司的作品始終都有種少年感的靈魂,來對抗不動如山且無法扳倒的大人世界。

    這昭和年代的反叛青年,被讚譽為「語言的鍊金術師」,他所寫的歌詞與俳句,讓日本再度興起了「寺山熱」。因為他的文學描寫的這個世上並不是高牆與雞蛋的兩極,而是腐朽與青春的對照。

  • 日本年代對照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1 17:00:01
    有 451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治理態度消極,國際強權因而獲得可乘之機。

    相隔不到十年的「羅妹號事件」(1867)、 「牡丹社事件」(1874),便是強權藉口船難爭端、嘗試搶占臺灣的例子。

    當時,以漢人為經營體系的糖、樟腦、茶葉出口,讓臺灣躋身世界貿易體系。不過從考古學調查,被清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原住民部落,也並非與世隔絕。

    19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石棺內採用屈肢蹲踞葬、複體多次葬,判斷是古時排灣人盛行的墓葬形式。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進一步做考證。

    她將考古挖掘的社頂、龜子角遺址地點,與 1904 年日人繪製的「臺灣堡圖」套疊,進行古今比對,證實了這兩處應該就是「羅妹號事件」中力戰美軍的主角──龜仔甪社的相關遺址!

    剽悍的龜仔甪社族人,是否孤立封閉、鮮少與外界接觸?考古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社頂遺址的陪葬品相當精緻豐富,有銅環、瑪瑙珠、玻璃珠,閩粵的瓷碗、瓷壺,甚至還有西班牙、墨西哥銀幣,都出現在排灣部族的石棺內。這些充滿「異國風味」的器物,與其他排灣遺址的考古發現相當吻合。

    「從屏東牡丹鄉、滿州鄉、來義鄉的出土文物,大概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就大量使用福建燒製的陶罐和青花瓷。」

    郭素秋解釋, 來義、恆春半島等排灣舊社皆位居深山,但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十三至十五世紀(宋元時期),部落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

    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清時期),排灣族家屋的出土文物,幾乎看不見部落傳統的手製軟陶,中國閩、粵陶瓷器取而代之成為日常用品。

    來義舊社甚至挖出日本江戶時代的銅錢。

    上述種種的考古發掘意味著:

    「三、四百年前,深山部落與外界已有活絡的交流往來,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是海外陶瓷器的消費者。」

    「我完全沒料到會找到這麼多海洋性器物!部落看起來很山區、很邊緣,但並不是一般想像的貧瘠和無知。他們大量使用舶來品作為日用品,代表可以穩定地持續取得這些器物。」

    郭素秋打趣地說,「其實部落可能過得挺好的,有大鐵鍋,還能用銀幣、瑪瑙珠、瓷碗陪葬。」

    但這些海外器物,怎麼遠渡重洋到達南部深山?西班牙、墨西哥銀幣,又怎麼來到龜仔甪社的石棺裡?

    目前仍是待解之謎。郭素秋推測,因緣於大航海時代下的殖民浪潮與全球貿易,讓遠在墨西哥的銀幣、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物資,有機會飄洋過海。

    同一時期的福建,也出現類似銀幣,隱然勾勒出在美洲墨西哥城、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廈門、臺灣瑯嶠之間輾轉流通的貨貿關係。

    透過出土文物、文物的使用痕跡和記號,對照歷史脈絡,考古學家雖無法完全還原銀幣流通的路線,卻獲得了一幅全球尺度的圖像,映照出各地人群透過戰爭、殖民、貿易產生的連結。

    而從這一枚銀幣,也隱約窺見臺灣原住民曾在全球貿易舞臺「參一腳」。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瑯嶠 #原住民 #排灣族 #龜仔甪社 #陪葬品 #社頂 #社頂遺址 #舶來品 #貿易

    閱讀完整文章: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https://bit.ly/2VyeTR3

  • 日本年代對照 在 自毀影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1 11:10:28
    有 9 人按讚

    看不見的愛

    此片tricky在主角都係俊男美女,但女是盲人,一直不知對方是靚仔,所謂看不見的愛,即越過美醜之障,有真愛之可能。

    際此男女性別不明,妖人妖物四竄的時代,觀之令人慶幸,日韓依然殘留一些「古風」:美醜是次要,內有真愛才值得歌頌。亦非盲信內在美大晒,盲女約會也悉心打扮。

    拳擊電影(本片是kickboxing)每有時代對照,日本7O年代漫畫《明日之丈》帶自毀/自燃傾向(故受赤軍推崇),美國洛奇越戰後回歸家庭價值,香港《擊戰》亦見醒目執生精神,主角除贏番次,更要賺舊錢為人為己,全身而退。

    《看不見》男主角走老派背負沉重罪孽,渾身惡臭的自毀型搏擊之路,由受盲眼女主角暗示而更衣洗澡,保持整潔開始,兩人緩慢建立感情,就是重拾生之趣味,
    電影已脫離拳擊電影自毀傾向之意。末了男主角投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殊死戰,除自我救贖,亦見窮途未必末路,絕處可以逢生的精神。人間未必無情,眼前總有光明,好人又何必去死?

  • 日本年代對照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06 22:00:09

    中國說不放棄武統台灣已經70年了,講到台灣人都已經麻木了,大部分的人聽到反應都是「然後咧?」,甚至諷刺地說「要打快來」。不過日前美國情報官員發表聯名文章聲稱,中國可能會趁美國總統大選後、明年1月20日新總統任期就職前2天火速行動,趁美方權力空窗反應不及,3天內完成武統台灣。連八十多歲的范媽媽都問說,這次是真的要打來了嗎?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來看看外媒是怎麼看最近中國武統台灣論。

    外媒有這樣的討論主要還是因為中美最近在台灣周邊的相關軍事活動頻頻,兩邊都不斷進行各種演習。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接著中國就在台灣南北兩端演習。美國航母群在有爭議的南海演習,中國就在南海發射4枚導彈。中國的實彈演習,美軍又派間諜機觀察。《日本時報》訪問中國軍事專家倪樂雄。他說,中國最近的演習,三個方向就是針對台灣、日本和美國。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古思亭(Kristin Shi-Kupfer)在德國《經理人雜誌》發表文章。她的想法跟美國情報人員的想法雷同,如果美國大選動盪轉移了美國的注意力,而歐洲,尤其是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又不採取任何行動去抵抗中國,就很有可能會爆發戰爭,但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種一次性攻擊,而是從海上封鎖、網路襲擊、媒體操縱和登陸台灣附屬島嶼相結合。

    香港《端傳媒》評論員朱兆基認為,中國近年強化糧食儲備、物資配給、思想洗腦和人身管控等「備戰備荒」措施,大談「經濟內循環」,都是為更徹底的對抗局面做準備,他認為中國對於現代戰爭的巨大破壞力認識不深,所以採取無知無畏的冒險可能性不小。

    看起來大部分都認為台海緊張局勢升高,有人認為不會打起來的嗎?還是有的,《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叫囂歸叫囂,台海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它的理由也很特別,認為說中國了解美國疫情嚴重,選舉又會帶來分裂,不太可能出兵支持台灣。北京在戰勝疫情,經濟逐漸回穩的情況下,只需要保持威嚇就能阻止台灣獨立。

    美國歷史學家哈爾布蘭德斯在彭博社的專欄說,從歷史來看,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20世紀70年代初向中國開放時,其實已經料想到當時獨裁的台灣有一天會重新落入中國的掌控之中。雖然台灣後來走上民主自由,但是說美國會為了中國家門口的一個島嶼,冒著與核武大國開戰的風險來支援,聽起來很荒唐。

    但是美國整天喊什麼民主盟友,如果台灣沒了,日本、菲律賓、南韓我看也是唇亡齒寒。尤其是如果台灣落入中國手裡,北京能夠將其反艦導彈,防空系統,戰鬥機和轟炸機以及其他武器的射程擴展到距離其海岸數千英里之外,這威脅到日本的能源供應,鄰國的海上交通線,甚至是對周邊群島的控制。

    哈爾布蘭德斯認為比起美軍來援,比較現實的是台灣大幅增加對自身防禦的投資,配備更多地雷、反艦導彈、機動防空系統和其他不是很貴但致命的能力。美國也會採購更多具有遠程攻擊能力的武器,以及更多潛艇、無人機等等。《紐約時報》也注意到,蔡英文總統任內的方向是,台灣不管有沒有美國的幫助,透過加強武裝都要能阻止或擊敗來自中國的入侵。

    今天我們談到的外媒都認為中國軍事入侵台灣可能性升高,也許我們在「狼來了」這種威脅久了已經麻痺了,但是台灣得要更全面去思考如何透過國際外交和全民國防運籌帷幄,拉高中國武力犯台的代價。畢竟台灣的存在就證明了中共的邏輯不通,北京一直想說服民眾說民主跟中國文化不相容。但也說中文,而且以漢人為主的台灣除了市場經濟強大,還從獨裁過渡到民主,社會更加多元。台灣是一個活生生的對照組,讓世界看看中國政權給其公民帶來了繁榮,但沒有帶來自由。

    我們知道外媒都已經報導了,如果自由世界失去台灣,那將是災難性的事情。戰爭一旦爆發,如果要保住台灣,也是困難的。台灣已經在有限的空間中盡量加強防衛了。剩下的還是看全球大國如何面對繼續壯大的專制中國。在不斷被武力恐嚇下,在台灣的我們,每一天都要活得更民主更自由。對於中國武統台灣論,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日本年代對照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21 14:17:57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 日本年代對照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21 14:09:10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