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內建日式咖啡店指定席。
我家是租賃來的三房一廳的老公寓,一開始就和男子休日成員們一起用工作室的空間思考,把傳統的「客廳」變成工作空間,擺大木桌便於工作,而房間分配的部分則是室友擁有坪數較大的套房,而我則分得兩個中、小房間以及一間衛浴。
在獲得的這兩個房間後,小的房間我拿來當臥房,而...
在家裡內建日式咖啡店指定席。
我家是租賃來的三房一廳的老公寓,一開始就和男子休日成員們一起用工作室的空間思考,把傳統的「客廳」變成工作空間,擺大木桌便於工作,而房間分配的部分則是室友擁有坪數較大的套房,而我則分得兩個中、小房間以及一間衛浴。
在獲得的這兩個房間後,小的房間我拿來當臥房,而中的房間則用來擺書、唱片,以及放置電視螢幕,當成工作與睡覺之間的休憩空間。
只是這樣一個休憩空間其實之前一直沒能好好規劃,書櫃雖擺好了,但若要利用這個空間就只能用矮桌坐在地上,使用起來不太方便,也容易腰痠背痛。後來東西囤積一多,就變成了類似倉庫的功能,實在相當可惜,後來我起心動念想改造,用「日式咖啡店指定席」的概念去思考,便開始在摸索中前進。
第一個思考:榻榻米。
我想要這個空間有榻榻米,但這樣台式的空間其實不像日本有大大的落地窗和拉門,所以要把整個房間都鋪滿榻榻米實在不可能,如果直接鋪在地上,離窗戶的位子太遠,光線進不來超尷尬,加上門是往內開的設計,若還要留開門的空間,實在有點好笑,加上鋪滿榻榻米所費不貲,於是放棄了這個念頭,決定買一張榻榻米就好。
第二個思考:墊高。
想像有一張榻榻米後,再來要規劃的是「如何擺?」我想像中的畫面是坐在榻榻米上要能看到窗外(窗外則有陽台上植物的綠意),讓光能照進來,所以我需要做的設計是「墊高」。
只是我不可能請來木工在租屋空間裡大興土木地做一個木架墊高,所以我靈機一動,用無印良品的橡木櫃來完成這個概念。
我上網查了橡木櫃的尺寸,計算出「六個櫃子橫放拼起來」後的長寬高,再用這樣拼起後的長寬去訂製一張榻榻米,這樣的方法實現了「墊高」的概念,同時還無需施工,因為六個櫃子平擺拼起來,整個就已經很穩固,直接擺上榻榻米就可以使用,下面的三格對外的格子還能拿來收納,萬一要再更動空間也很輕鬆。
或許你會想私訊問說「這樣穩嗎?」我只能說「拼起來根本超穩」。
第三個思考:氣氛。
有了榻榻米和櫃子,那接下來氣氛要怎麼營造?對於我來說,我對這一角的想像是日式咖啡店,轉身就有日式雜誌、漫畫、玩具可拿取,有個抱枕可以靠,貓咪可以跳上來玩(我家貓實測之後不會抓榻榻米,不要再私訊恐嚇我說「貓不是會抓嗎?」)於是我想到,那就可以搭配竹簾。
有了竹簾的需求,馬上上網找了竹簾廠商訂做,掛起後配合竹簾拉起或放下的高度,能調節日光,也能讓氣氛更加完美。
在所有物件都齊備後,我花了不少時間和力氣大粒汗小粒汗地在不大的空間裡挪動既有的書櫃和 CD 櫃,書和唱片都比想像中還重上許多,移動時根本恨透了這麼愛買書和唱片的自己,完完全全都是甜蜜的負荷。
經過一番整理,約莫在WFH開始的那幾天,整個空間差不多配置妥當,這個角落成為我在家最愛的角落,平日白天在外頭工作桌工作,若因公需要 Concall 會議,我就抱著電腦移動進來,和室友互不打擾也能轉換上班氛圍。
晚上下班後我會坐在另一角看電視,聽音樂或讀書或跟貓玩,偶爾我會在榻榻米上打盹或是發一下呆,在不能出門的日子裡,這裡就成為我神遊放鬆的最佳指定席。
浪費了這個空間兩三年,這回總算在一鼓作氣下重新還給這個空間該有的功能,還在 WFH 期間成了心靈上的小綠洲。花的金額算下來還不到一萬五千元,對我來說非常划算,畢竟還有什麼比讓自己舒服和快樂,更有價值的事?
/
改造資訊。
01.榻榻米:
尺寸74×104 cm
廠商名字是「上茄苳榻榻米」
詳細介紹我寫在 #dato選物 專欄
請自行翻文章來看
02.橡木櫃:
每個尺寸約寬52×深37×高34.5 cm
品牌是「MUJI無印良品」
我買了6個
03.竹簾:
我選擇「篁城」
請依照自己家的窗戶尺寸
以及自己喜歡的材質訂購
我選的是「【型號:630】咖啡色碳化處理金線編織」
更多細節請自行 Google,自行問廠商。
施工架高度計算 在 Hot Drive / 熱駕 - 經典90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3台Yaris的錢買GR Yaris是傻子嗎?
再次試駕GR Yaris有感 By 政義總編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Mn8iSBdSF-0
這個大雨滂沱的場景很熟悉,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我開著全新Focus ST跑了大半段北宜,德國鋼砲的嚴謹與紮實讓開慣E46 M3的我很是驚艷。今天的主角是GR Yaris,還有乍看之下像是前代祖宗的Yaris GRMN…。
類似「三缸」、「1.6升」、還有「Yaris」這些名詞可能框架了我們的想像,Yaris啥時跟賽道或是駕駛樂趣扯上關係了?三缸馬力大?會不會像BMW i8只能靠假聲浪來自我催眠,1.6升壓榨272hp動力?加速肯定是快了,但快一定代表樂趣嗎?4WD雖然提高了極限,但徒增100公斤左右的重量,GR-Four是利還是弊?我相信很多跟我一樣對駕駛近乎龜毛的的人來說,都是個大問號…
說真的,除了坐姿偏高,有些地方看起來像Yaris(第四代),閉上眼睛我真的找不到任何跟Yaris有關的連結。厚實方向盤左右死點只有2.3圈,6速iMT手排檔位清晰、行程短捷,儀表板上紅線標示著7000rpm,四輪驅動狀態與增壓錶都是GR Yaris獨有的設計。坐在車內聽到的聲浪遠比車外雄渾,當然這是音響系統聲浪增強的效果,3缸的原始聲浪應該很難讓人澎湃。
在綿延的下坡彎道組合中,我的節奏愈來愈快,四驅監控儀錶上的柱狀圖不斷上下地竄動,急加速時四輪驅動力循序增加,轉彎給油時外側輪會分配到較多動力。習慣性地進彎前急煞循序退回2擋,油門與煞車踏板高度有些許落差,手動跟趾並不像STi或是M3那樣翻一下腳掌就能處理,還好iMT補油計算很確實,甚至會多拉一點轉速提供降檔的牽引力道,略微減少煞車力道看准彎心丟進彎道,當我一邊修正方向盤角度,一邊嘗試著給油維持較高的引擎轉速,這時四驅的特性便展露無遺,一般速度下四輪就像軌道車一般緊咬路面,四驅分配顯然將穩定的車身姿態擺在第一順位,刻意多帶點轉向加深油門,當前驅的GRMN必須鬆油抑制推頭,GR Yaris卻可以用四輪滑走的姿態,透過油門與轉向的修正,從容地在組合彎中維持最佳路線,在幾個髮夾彎中,刻意扭擺的車身其實更像是一種表演,儀表循跡警示象徵性地閃了幾下,四條PS4S輪胎稍微滑一下很快又牢牢抓住地面。
看准出彎路線一腳踩盡油門,四驅最大的魅力就在出彎時四條輪胎咬住地表,扭擺著絕塵而去那瞬間的快感,前輪幫忙拉一把的GR-Four同樣在出彎地板油時機上幫了大忙,我試著以2擋維持扭力峰值比較暴力地出彎,車尾的動態完全聽從轉向的指令,Sport模式下確實會給轉向多點積極性,但我認為GR Yaris的WRC之魂就是要50:50,而這個Track我並不定義為賽道模式,我認為「循跡模式」之於GR Yaris更加貼切,尤其在低摩擦崎嶇路面上,50:50才是GR Yaris盡顯WRC精髓的絕佳舞台。
充滿炫技成分的四驅
就操控表現來看,四驅結構雖然增加了一些重量,但明顯讓整體的可玩性提昇了不只一個等級,相較於前驅偏高速設定的GRMN(MN代表Master of Nurburgring),一般模式下的GR Yaris足以用軌道車來形容,沒有三兩三,想要Spin轉圈圈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再者,不到4米的車長,短軸距與加寬的輪距(尤其是後輪),加上GR賽車WRC部門的調校,GR Yaris應對激烈操駕時車身姿態的控制極為出色,一般行駛提供了不錯的舒適性,當過彎激烈壓縮阻尼時支撐變得強硬,底盤離地高度既保持各種惡劣路況的適應能力,又能在柏油路面上以絕佳的抓地性能應付各種激烈操駕。
好吧,我其實不太會形容那進彎、出彎、漸進給油,然後一腳油門到底沖過紅線挺進3擋的感覺,加速度稱不上狂暴,再加速反應靈敏,加速感相當線性,沒有傳統渦輪車的壓迫感。北宜過了山頂雙向各只有一個車道,稍長的直線可以輕鬆3擋拉到紅線,經常暴雨加上施工緣故路面狀況不是太好,路面兩側冷不防有些碎石,讓我意外的是GR Yaris應付這樣的路面讓人心安,雖然底盤比起GRMN略高,但減震筒在快速起伏的路面可以有效吸收緩衝,並且很快抓住路面。再者,來自TNGA框架GAC平台的後四連桿有別於GRMN的非獨立後軸,這套懸吊針對GR Yaris特性保留了仰角可調的空間(這意味著原廠早就預留了降車身的可能),獨立後懸吊在連續快速彎道中可以很有韻律地轉移重心,同時在出彎給油那一下提供絕佳的抓地力,彎中彈跳更不會有多餘的不安扭擺。
豐田章男的微笑
繞了一圈回到停車場,不斷加快的速度並沒有讓我太過緊繃,至少比起我習慣的手排E46 M3要閒適多了。回想起2002年我在英國測試第一代Focus RS,那是Focus與Colin Mcrae在WRC最風光的年代,那時的Focus RS脾氣就像WRC廠車一般,性格極其暴躁,而同樣純正WRC血統的GR Yaris,延續日本車的淳厚性格,從容不暴躁,強勁的動力加上四驅,任何路況與駕駛風格都能見招拆招,深不見底的實力,我彷彿看到豐田章男燦爛微笑背後的涵意。
對了,偷偷告訴你,拉起手煞車的同時會自動釋放中央差速器,言下之意就是工程師鼓勵你帶著油門拉手煞車過彎,光這點就足夠WRC了吧!
Diyman25's草根性我流RaceRoute GMS特波 RWB Taiwan 益新國際
#HotDriveTest #GRYaris #熱駕 #豐田章男
#KW #Endless #GoPro #AMATECH
#Extend_Racing #延宗企業 #DIXCEL
趕快來追蹤:
- Hot-Drive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hotdrive.taiwan
- Hot-Drive Youtube / https://youtu.be/Mn8iSBdSF-0
- Hot-Drive 官方網站 / http://www.hot-drive.com
贊助 / #KW #GoPro #AMATECH
製作 / #Hot_Drive #熱駕 #ManCave #PuristGroupTaiwan #經典90
施工架高度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路思義教堂是我父親吳艮宗先生為上帝蓋的房子
也是東海大學的地標與精神堡壘,榮登20世紀全球十大優美建築殊榮,並於2019年獲文化部升格為國定古蹟
這樣的殊榮~爸爸在天上一定很開心
東海大學 我父親吳艮宗先生所領導之光源營造廠在東海前後共蓋了七十餘棟校舍
文化部近日公告~台中市「路思義教堂」及「台中州廳」指定為國定古蹟,台中再添2處歷史資產
「路思義教堂」民國52年完工~是知名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等人合作設計~配合結構技師鳳後三的精密計算及吳艮宗先生的光源營造廠~共同完成屬現代主義建築中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經典之作~是國際設計風潮與在地營造完美結合的台灣戰後現代建築典範
路思義教堂低調的將物理環境與建築技巧,精巧的隱藏於細緻的結構系統與構造手法上,維持其菱形貼面材料、重力換氣概念的天窗功能,在台灣物資匱乏的戰後復甦階段,是現代主義在台灣的實踐,呈現精采又富內斂的詮釋。
經文化部「第7屆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第8次會議」決議,同意「路思義教堂」指定為國定古蹟。
東海大學能夠以國定古蹟的身分來保存有意義的現代建築第三個最重要的意義是路思義教堂在2017年9月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不到兩年的時間即升格國定古蹟~是全台105座古蹟中的唯一~顯見路思義教堂的價值珍貴~深受肯定
東海大學
我父親吳艮宗先生所領導之光源營造廠在東海前後共蓋了七十餘棟校舍。首批建築是六棟教職員宿舍(1956年),接著又陸續興建約廿幾棟宿舍。其後,又興建第三批男生宿舍(1958年)、醫務室(1958年)、唐榮捐贈的實驗室(1959年)、舊活動中心(1959年)、舊建築系館(1961年)、招待所(1961年)、藝術中心(1962年)、路思義教堂(1963年)、宗教中心(1963年)、 衛理樓(1963年)、舊校門(1963年)、生物系館(1964年)、文理大道鐘樓(1965年)、男單身教職員宿舍(1966年)、畢律斯鐘樓(1966年)、工學院(1968年)、女生餐廳(1970年)、舊圖書館增建(1971年)。吳德耀校長特別贈予吳艮宗先生榮譽獎狀一紙,以表達東海的謝意
不只完成華裔建築名師貝聿銘、建築巨擘陳其寬、張肇康設計的教堂,整個東海校園舊校舍,從1956年起他就參與如文理大道、鐘樓等70餘棟的建造,可說東海令人感受肅穆動人的房舍,泰半由他執行
我父親吳艮宗的貢獻為何?「懷念為上帝造房子的人-吳艮宗」短文,指出他是當年建造教堂的主角,帶領光源營造廠工班,以那時能達到的最嚴謹營造水準,完成這座感動人心的作品,是那個時代在台灣最受矚目的建築事件
當時蓋東海教堂有多困難?羅時瑋院長說這是今天無法想像,因4片雙曲面組成的結構體,當時沒電腦可畫出曲面體也無電腦切割機可作精準模型,只能靠貝聿銘事務所提供的8張施工圖和陳其寬作的小模型來想像施工
我父親先組足尺模型,再實際在三向度空間中揣摩曲面構成,後放樣製作鷹架,在水平垂直方向組構出雙曲面模板,而組構的每根構件並不完全一樣,但最後每一支螺栓都可順利鎖上,四片曲面體從地面斜邊往上施作,逐漸到頂朝東西向擺正,真是大考驗
考驗在結構工程,他以自負成敗條件,改變原施作工法,並將混凝土強度從3000psi提高到4000,並將6分鋼筋改為8分,量從100頓增加約50噸。羅時瑋感慨,在偷工減料不絕於耳的今天,吳艮宗是打著燈籠難找啊!
因綁鋼筋時吳艮宗發現施工圖薄殼裡外兩層鋼筋間未標示繫筋,他本可按圖施工,將責任推給設計單位。但他深感不安,後來他還緊張地坐夜車到台北找結構工程師商量,證實是繪圖疏失,最後還自掏腰包把繫筋補上。羅時瑋說,不如此,教堂結構體拆模,可能立刻崩塌,後果不堪想像
羅時瑋院長指出,50多年來教堂磁磚從不曾脫落一塊,這都是當年扎實施工才有的功力,並說「這是台灣在1960年代純真時期的具體表徵,建築物可依靠一個「誠」字集結眾力完成,不管是雙曲面頂上的十字架或城隍廟 的筊示,都是至誠與天地感通的見證,教堂的完成,是吳艮宗等建造者的勇氣與創意的昇華。」
路思義教堂檔案
造價 150,000 USD (1960年代幣值)
主層面積 397平方公尺(120坪)
內部體積 4428立方公尺
高度 19.6公尺
平面最大橫寬 30.25公尺
屋面磁磚數 80,000塊
水泥用量 8,000 包(每包 50 公斤)
座席人數 460人
施工架高度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路思義教堂是東海大學的地標與精神堡壘,榮登20世紀全球十大優美建築殊榮,並於2019年獲文化部升格為國定古蹟
這樣的殊榮~爸爸在天上一定很開心
東海大學 我父親吳艮宗先生所領導之光源營造廠在東海前後共蓋了七十餘棟校舍
文化部近日公告~台中市「路思義教堂」及「台中州廳」指定為國定古蹟,台中再添2處歷史資產
「路思義教堂」民國52年完工~是知名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等人合作設計~配合結構技師鳳後三的精密計算及吳艮宗先生的光源營造廠~共同完成屬現代主義建築中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經典之作~是國際設計風潮與在地營造完美結合的台灣戰後現代建築典範
路思義教堂低調的將物理環境與建築技巧,精巧的隱藏於細緻的結構系統與構造手法上,維持其菱形貼面材料、重力換氣概念的天窗功能,在台灣物資匱乏的戰後復甦階段,是現代主義在台灣的實踐,呈現精采又富內斂的詮釋。
經文化部「第7屆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審議會第8次會議」決議,同意「路思義教堂」指定為國定古蹟。
東海大學能夠以國定古蹟的身分來保存有意義的現代建築第三個最重要的意義是路思義教堂在2017年9月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不到兩年的時間即升格國定古蹟~是全台105座古蹟中的唯一~顯見路思義教堂的價值珍貴~深受肯定
東海大學
我父親吳艮宗先生所領導之光源營造廠在東海前後共蓋了七十餘棟校舍。首批建築是六棟教職員宿舍(1956年),接著又陸續興建約廿幾棟宿舍。其後,又興建第三批男生宿舍(1958年)、醫務室(1958年)、唐榮捐贈的實驗室(1959年)、舊活動中心(1959年)、舊建築系館(1961年)、招待所(1961年)、藝術中心(1962年)、路思義教堂(1963年)、宗教中心(1963年)、 衛理樓(1963年)、舊校門(1963年)、生物系館(1964年)、文理大道鐘樓(1965年)、男單身教職員宿舍(1966年)、畢律斯鐘樓(1966年)、工學院(1968年)、女生餐廳(1970年)、舊圖書館增建(1971年)。吳德耀校長特別贈予吳艮宗先生榮譽獎狀一紙,以表達東海的謝意
不只完成華裔建築名師貝聿銘、建築巨擘陳其寬、張肇康設計的教堂,整個東海校園舊校舍,從1956年起他就參與如文理大道、鐘樓等70餘棟的建造,可說東海令人感受肅穆動人的房舍,泰半由他執行
我父親吳艮宗的貢獻為何?「懷念為上帝造房子的人-吳艮宗」短文,指出他是當年建造教堂的主角,帶領光源營造廠工班,以那時能達到的最嚴謹營造水準,完成這座感動人心的作品,是那個時代在台灣最受矚目的建築事件
當時蓋東海教堂有多困難?羅時瑋院長說這是今天無法想像,因4片雙曲面組成的結構體,當時沒電腦可畫出曲面體也無電腦切割機可作精準模型,只能靠貝聿銘事務所提供的8張施工圖和陳其寬作的小模型來想像施工
我父親先組足尺模型,再實際在三向度空間中揣摩曲面構成,後放樣製作鷹架,在水平垂直方向組構出雙曲面模板,而組構的每根構件並不完全一樣,但最後每一支螺栓都可順利鎖上,四片曲面體從地面斜邊往上施作,逐漸到頂朝東西向擺正,真是大考驗
考驗在結構工程,他以自負成敗條件,改變原施作工法,並將混凝土強度從3000psi提高到4000,並將6分鋼筋改為8分,量從100頓增加約50噸。羅時瑋感慨,在偷工減料不絕於耳的今天,吳艮宗是打著燈籠難找啊!
因綁鋼筋時吳艮宗發現施工圖薄殼裡外兩層鋼筋間未標示繫筋,他本可按圖施工,將責任推給設計單位。但他深感不安,後來他還緊張地坐夜車到台北找結構工程師商量,證實是繪圖疏失,最後還自掏腰包把繫筋補上。羅時瑋說,不如此,教堂結構體拆模,可能立刻崩塌,後果不堪想像
羅時瑋院長指出,50多年來教堂磁磚從不曾脫落一塊,這都是當年扎實施工才有的功力,並說「這是台灣在1960年代純真時期的具體表徵,建築物可依靠一個「誠」字集結眾力完成,不管是雙曲面頂上的十字架或城隍廟 的筊示,都是至誠與天地感通的見證,教堂的完成,是吳艮宗等建造者的勇氣與創意的昇華。」
路思義教堂檔案
造價 150,000 USD (1960年代幣值)
主層面積 397平方公尺(120坪)
內部體積 4428立方公尺
高度 19.6公尺
平面最大橫寬 30.25公尺
屋面磁磚數 80,000塊
水泥用量 8,000 包(每包 50 公斤)
座席人數 4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