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方枘圓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方枘圓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方枘圓鑿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遠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先生新春發表長文《共同締造統一》,提出「大中國」概念。並指出,台灣方面有人主張的「中華邦聯」、「中華聯邦」、「一國良制」、「一中三憲」、「互統一」,及「大屋頂中國」等皆不可採。 王文提出了若干創新思維,但我認為也不無方枘圓鑿仍待自我磨合貫通之處。本文試論一二,不在批評...
方枘圓鑿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先生新春發表長文《共同締造統一》,提出「大中國」概念。並指出,台灣方面有人主張的「中華邦聯」、「中華聯邦」、「一國良制」、「一中三憲」、「互統一」,及「大屋頂中國」等皆不可採。
王文提出了若干創新思維,但我認為也不無方枘圓鑿仍待自我磨合貫通之處。本文試論一二,不在批評,意在相互完善。
一、「大中國」究竟是何樣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作何安排?
三、中華民國將作何安排?
#名家專欄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bit.ly/2Lmg4Jj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方枘圓鑿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89年,蔡明亮編導的電視電影《海角天涯》在華視的「華視劇展」播出,證明了他對於通俗戲劇張力的嫻熟掌控,雖然這齣戲未能入圍金鐘獎,卻被知名英國影評人東尼雷恩斯(Tony Rayns)讚譽為「1989年我所看過全世界最好的電視影片之一」。
這部戲劇對於在西門町長大、畢業於西門國小的我來說,非常有感,充滿了懷舊的畫面。可以看到1989年的萬國戲院、白雪戲院、白雪冰宮、國賓戲院、西寧國宅、中華商場、大車輪日本料理、龍太服飾、弗頓星球、臺鐵淡水線、福隆海水浴場,還有西門國小的教室、操場、大禮堂等許多我曾經身在其中的地方。
而且我發現,1989年的《海角天涯》就像是蔡明亮在1992年編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青少年哪吒》的前身,從運鏡、配樂、節奏,到角色設定與觀察社會的角度,兩者都極為相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海角天涯》的吳佩瑜和《青少年哪吒》的陳昭榮都在劇中用機車大鎖敲碎車子的後照鏡。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海角天涯》在金鐘獎提名失利後,引發了文化界著名學者和作家的迴響與聲援,鄭樹森、楊牧、焦雄屏和李黎等人特撰文肯定此劇。
鄭樹森認為《海角天涯》是一股「逆流」,是反體制的本質性挑戰,與當時絕對商品化的電視文化,方枘圓鑿,難以共存。
楊牧以標題《扣緊現實的透視》之短文,如此描寫《海角天涯》:「有力的現實主題使我們動容、沉思,而於作品的藝術處理上,它不落俗套,並且時有新意,最能激起我們審美方面的共鳴。」
《中時晚報》也刊載了張大春與當時新聞局局長邵玉銘的對談,張大春在對談中質疑新聞局內部遴選金鐘獎評審時,行政官僚權充技術官僚所衍生的問題,同時也反映了決審群中普遍的文化素質低落。
當年臺灣文化界從內容題材到審美藝術,對《海角天涯》的積極肯定,顯示蔡明亮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獲得臺灣觀眾的青睞,不僅是憑藉他的技術與風格,亦和他獨特的視角觀察與再現臺灣社會現實問題有著密切的關係。
2013年7月7日,蔡明亮在「微博」上曾提及此事,他說:「1990年《海角天涯》落選金鐘獎,立刻輿論嘩然,兩批人出來爭吵,一方說評審規則要檢討!另一方說就不該鼓勵這種沒配樂、還罵髒話的片子!父親以為怎麼了,要我趕快回家避避風!此後我的影片就一路備受爭議,總有人圍著它爭吵:陰暗冗長啦、敗壞道德啦毒害市場啦,也總有人為它辯護。」
製作人:唐威
策劃:王金堂
編劇:蔡明亮
導演:蔡明亮
副導:于光中
執行製作:羅裕儀
製作助理:夏綠蘋、卓世杰、章可中
配樂:于光彥、徐禹
造型設計:邱娟娟
道具:羅裕傑
攝影:趙旻傑
視訊:林家良
成音:塗政良
燈光:盧金龍、盧金良
場記:黃瑜琪
音效:黃茂山
剪輯:陳美州
【演員表】
阿通:劉季鑫
通父:張伯舟
通姆:花珮嵐
美雪:吳佩瑜
阿公:戽斗伯
阿春:蔡嘉航
春父:張龍
春母:吳敏
阿財:咚咚
水果姊:袁文蘭
水果妹:廖怡雯
阿條:陳慕義
老師:林茂賢
社工:王友輝
管理員:鄭耀宗
阿桂:林靜儀
同學:于光中
《認識 蔡明亮》
蔡明亮於1957年10月27日出生在馬來西亞砂勞越州古晉市的華人家庭,20歲那年(1977年)來到台灣,1981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影劇系;早在學生時代便開始撰寫舞台劇劇本,並親自執導了三部作品;蔡明亮筆下的作品以幽默手法表現現代社會的寂寞、都會生活形態的狂亂等主題,如:《速食酢醬麵》(1981)、《黑暗裡打不開的一扇門》(1982)、1983年,自編、自導、自演一人作品《房間裡的衣櫃》,嘗試探討城市居民有意識的自我防衛,這樣的風格內涵,也是蔡明亮日後多數作品所探討的議題形式。
之後的幾年,他投身於電視劇本寫作,進而重回劇場從事戲劇課程的教學工作;1989年再度回到電視圈後,又完成了一些劇本及數部單元劇,如:《海角天涯》、《我的英文名字叫瑪麗》、《小孩》⋯等。當蔡明亮拍攝《小孩》(1991)時,偶然地在一個青少年聚集的電動遊樂場裡,發現了從來沒有受過任何表演訓練的李康生,1992年蔡明亮為李康生寫了《青少年哪吒》劇本並親自執導拍攝,這也是蔡明亮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隨後《青少年哪吒》獲得東京影展銅獎,從此李康生便以小康為名成了蔡明亮電影裏的愛用主角,詮釋起蔡式風格的電影故事。
1994年,蔡明亮再度以《愛情萬歲》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費比西獎、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等一連串的殊榮;1997年,以《河流》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和國際新聞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銀雨果評審特別獎、聖保羅國際影展影評人獎、新加坡國際影展評審特別獎;1998年,完成法國《2000年見聞》(2000 vu par)系列影片中的《洞》,由「高矮」(Haut et court)製片公司與歐洲藝術電視台法國部門 La-Sept-Are 共同委託製作,並以該片獲得1998年坎城影展費比西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金雨果最佳影片、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亞洲導演、最佳亞洲影片獎 。
2001年,以劇情片《你那邊幾點》參加坎城影展競賽項目,獲得高等技術大獎錄音項目(杜篤之);2002年,以紀錄片《與神對話》獲邀參加法國南部舉行的「馬賽紀錄片影展」,這部寫實台灣特殊「廟會文化」的影片,引起法國觀眾不少迴響。2003年,以《不散》獲得威尼斯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