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生兒發展指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生兒發展指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生兒發展指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生兒發展指標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龍姑娘話健康】帶你了解更多兒童成長發育中的那些事~ 從寶寶呱呱墜地後,家長們最擔心的便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問題。但每個寶寶生長都會遵從一些原則,了解這些特性可以幫助家長更加了解你的寶寶身體狀況,讓寶寶在愛護中健康成長。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什麼吧! 首先來聊聊兒童發展里程碑...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貝的感官統合、肢體發展、認知能力 要如何在遊戲中成長呢? 我們平常都會和湘湘、淇淇玩遊戲 用簡單的方式和手邊的物品 就可以創造很多玩法囉! 大家有玩過哪一個? 或是有其他推薦的嗎? 快在下方跟我們交流唷~ - ▶ 本集重點 00:13 0~6個月親子共讀秘訣 02:35 7~9個月發展訓練遊戲 ...

新生兒發展指標 在 LAVIDA 育兒好好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1:48:20

正值換季的時節,連大人都容易敏感,更何況是器官脆弱的寶寶?除了早晚打噴嚏、流鼻水,有些則一年四季鼻塞,各種過敏症狀可能帶來的4大後遺症:  1️⃣習慣用嘴巴呼吸 除了典型的流鼻水,還有慢性鼻塞的狀況,這種習慣性鼻塞可能孩子本身也不自覺,所以不由自主改成用嘴巴呼吸,鼻腔原可維持溫度、濕度過濾的功...

  • 新生兒發展指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3 17:32:20
    有 3 人按讚

    【龍姑娘話健康】帶你了解更多兒童成長發育中的那些事~

    從寶寶呱呱墜地後,家長們最擔心的便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問題。但每個寶寶生長都會遵從一些原則,了解這些特性可以幫助家長更加了解你的寶寶身體狀況,讓寶寶在愛護中健康成長。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什麼吧!

    首先來聊聊兒童發展里程碑。在兒童發展五大領域中,身體指標皆影響著寶寶未來的人格和其它領域的發展。「發展」是「身」與「心」、「質」與「量」並行且連續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受到遺傳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所以小朋友的發展會有「先天性生理成熟」和「後天環境學習」的影響。隨著寶寶個體的發展,我們可以觀察到寶寶身形大小的改變,長高了或者長胖了,頭和身體的比例也會出現變化,頭部比例從四分之一變為六分之一;還有一些寶寶身體原有的特徵會慢慢出現變化,指甲由原來軟軟的開始變得堅硬;接著寶寶會有新的特徵出現,比如原始反射消失和新動作的產生;尋乳反射的消失到慢慢學會表達進食;踏步反射的消失和自然的向前走。個體發展的原則是循序漸進的,發展的方向一般從頭到腳、再從軀幹到四肢,其速率前後會有所不同,也會有個別差異,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小朋友的發展,不可以單憑一個動作就判斷寶寶是否發展遲緩,任何有關發展遲緩的狀況都是需要醫生專業評估才可以確定的。

    再來看看感覺系統的發展。寶寶剛出生時視覺範圍比較狹窄,到3個月大左右,視線便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在寶寶4-6歲時視覺分辨能力才會逐漸穩定,但聽覺靈敏,出世三天後就已經能夠分辨不同的聲音了,並能自主將視覺體驗與聲音結合起來,此時家長們可以多與寶寶說說話、聊聊天!寶寶慢慢就會認得你了!新生兒只需要一星期時間便能靠著氣味辨認出自己的媽媽,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媽媽甜甜的乳汁。寶寶對觸覺刺激也是非常敏感,會透過口腔內的觸覺和皮膚的觸覺來探索世界,這也是許多家長疑惑寶寶為何常常將手或玩具放入嘴巴的原因。

    接著來探討骨骼與肌肉的發展。寶寶骨骼中的鈣質少而膠質多,所以韌性大,但抵抗壓力與拉力的能力不足。在寶寶肌肉中,約有70%是由水分組成,因此肌肉柔軟有彈性,所以寶寶的筋骨很柔軟。

    寶寶藉由軀幹與四肢動作發展出與環境互動的能力,進而整合這些動作,以達到更複雜的運用型態。寶寶的運動發展主要有四大面向,首先是「粗大動作」即四肢軀幹動作,當寶寶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家長們可以留意寶寶的發展如何,是否已經學會抬頭、爬行、站立、行走等動作。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寶寶出現用手部操作玩具,抓食物的「精細動作」。而寶寶語言發展過程是先用肢體語言來與家長們進行互動,指手畫腳,此時家長可以加以引導,提升寶寶的表達能力。還有寶寶的情緒調節和人際互動也在日益成長中,他們會遇見許多不同的人與事,出現不同的情緒,好好分辨每個情緒,及用合乎的方式去表達,猶其重要。例如,面對同齡小夥伴時,可能會因為爭搶玩具而爭吵打鬧,也會因一同開心玩耍而感到喜悅,慢慢發展出一套和別人相處的模式。

    每個階段的孩子們要學習的功課都不一樣,家長們可以通過多看多聽多感受,了解寶寶的發展和情緒,和寶寶一起成長喔。


    如想了解更多,請回看更多往期好文章哦。

    (link)【龍姑娘話健康】如何觀察BB成長健康?
    https://mp.weixin.qq.com/s/8bVAP1Euoh6ycJgkRCc3Dg

    (link)【龍姑娘話健康】如何觀察幼童的正常動作行為?
    https://mp.weixin.qq.com/s/Teu_5kQuT5W3JLuuUtZWuw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 新生兒發展指標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5 21:56:13
    有 375 人按讚

    今天才後知後覺看到最近有小孩得到急性心肌炎,不幸病情發展迅速惡化😓急性心肌炎應該是所有兒科醫師跟急重症醫師的惡夢!今天來簡介一下心肌炎~

    👉🏻定義:急性心肌炎就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導致心肌細胞損壞甚至纖維化,造成心肌收縮不良、甚而侵犯心臟的傳導系統造成心律不整而使心輸出量減少,鬱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甚至猝死。

    👉🏻致病原因:
    ✔️ #絕大多數由病毒引起,如:
    🔹#腸病毒(克沙奇B病毒、伊科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
    🔹EB病毒
    🔹C肝病毒
    🔹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
    🔹皰疹病毒等
    ✔️細菌、黴菌或寄生蟲感染、
    ✔️發炎性疾病(川崎症、發炎性大腸性疾病、類肉瘤病、糖尿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毒物、藥物等。

    👉🏻年紀:因應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症狀及嚴重度
    🔸新生兒或嬰兒👶🏻:多見猛爆性心肌炎。
    🔸兒童👧🏻:多為急性心肌心包膜炎合併心臟衰竭。
    🔸青少年👦🏻:常以急性或慢性心臟衰竭合併胸痛表現。

    👉🏻症狀:#兒童急性心肌炎最難診斷的原因就是其症狀無明顯特異性,不像大人可以明確說出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喘、全身無力等心肌炎症狀,#常常一開始看似輕微的感冒或噁心嘔吐腹痛如腸胃炎,#也有可能無症狀因此容易讓人輕忽,但病情可能迅速惡化成失去意識、休克、猝死等重症,常讓人措手不及!常常在疾病初期造成診斷的困難度!
    兒童心肌炎最常見的為病毒性心肌炎,就是一開始先有一個病毒感染,因此症狀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感冒期,病童有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或腸胃道症狀如拉肚子,噁心,嘔吐等一般感冒症狀。
    2️⃣#第二階段為心肌炎期,會有胸痛、呼吸喘、心跳過快、倦怠、無力、頭暈、咳血等症狀,#這時候一定要儘速就醫!
    3️⃣#第三階段為心衰竭或休克期,症狀如臉色蒼白,盜汗、缺氧、發紺、昏厥、低血壓、四肢冰泠、呼吸困難等,#若這時候才就醫通常預後不佳😓

    👉🏻診斷:
    ✔️心電圖(ST-T段變化、QRS波變小、心律不整)、
    ✔️胸部X光(心臟擴大、肺水腫)、
    ✔️實驗室檢查(血液心肌酵素上升)、
    ✔️病毒抗體或PCR(判斷病源體可以給予抗病毒藥)
    ✔️心臟超音波(心臟擴大、左心室收縮不良)、
    ✔️心臟核磁共振(心肌水腫、壞死)、
    ✔️心導管檢查(心臟切片)等。

    👉🏻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只有支持性療法‼️
    藥物:利尿劑、強心劑或抗心律不整等藥物。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類固醇,臨床效果可能有幫助,但實證醫學尚未定論。
    較嚴重的心肌炎可能導致休克,需要體外循環支持治療(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甚至成為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時期。

    ⚠️ #但葉克膜並不是萬靈丹‼️葉克膜只是暫時代替心臟運作,讓心臟休息,#心臟能不能恢復原本的狀態要看原本疾病的進程,基本上沒有特效藥可以讓心臟恢復如初!如果因疾病狀況不佳,葉克膜時間拉長,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末端肢體缺血、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感染、腎臟衰竭、肝功能異常等併發症都可能發生!

    👉🏻預後:#越小的嬰兒得到猛爆性心肌炎的預後越差,甚至死亡率可以達到75%。一般孩童跟少年的預後會比較好,#但容易獲得後遺症如擴張性心肌病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甚至在未來還需要作心臟移植。心肌炎常常來得又快又急、病情惡化迅速也無特效藥,何況疾病初期診斷困難,是所有兒科醫師跟家長的夢靨啊!

    👩🏻‍⚕️小孩子有時會無法分辨胸痛或腹痛,不管是肚子脹、悶痛、絞痛、想大便、小孩都會覺得是肚子痛,就像這次這個小妹妹,也是用腹痛、嘔吐來表現,心肌炎真的是兒科醫師最頭痛的疾病沒有之一!曾經我在實習的時候,有個有糖尿病的50歲婦人說她胃痛,吃胃藥無效,結果最後竟然是下壁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因此這個鑑別診斷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大人都會搞錯何況是小孩呢?

    🚩一定要注意的紅旗警訊‼️
    🔔#退燒時精神食慾異常差‼️(小孩精神食慾永遠是最重要的評估指標,小孩如果異常嗜睡一定要問題!須盡快就醫評估!)
    🔔#呼吸急促或很喘‼️
    🔔#四肢冰冷或發紺‼️
    🔔#哭鬧不安無法安撫‼️
    爸媽如果注意到以上幾個徵兆建議儘速就醫!

    🙋🏻‍♂️小朋友都在家裡沒有出門為何會染病?
    👩🏻‍⚕️前面有提過造成心肌炎的病毒很多是常見的病毒,有可能大人以前得過因此產生抗體,可能只會以小感冒甚至無症狀來表現,但沒得過此病毒、抵抗力較弱的小孩如果感染,可能不幸以心肌炎來表現。(也有可能常見的病毒卻以腦炎來表現,腦炎也是一個不常見但預後很差的疾病,下次再細說)

    👩🏻‍⚕️所以雖然疫情嚴重,我建議爸媽還是防護做好帶小孩來親自就診取代視訊看診較為妥當,畢竟兒科醫師已經習慣當一個偵探🕵️‍♀️邊問診邊觀察小孩的精神反應,#而且身體理學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像我們診所有超音波有時也可以做輔助檢查~畢竟爸媽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大多是單純敘述症狀,以這樣的案例如果視訊看診,爸媽可能會敘述小孩腹痛加上嘔吐,相信九成九的醫師都會開止吐藥跟腸胃藥給小孩😓這樣反而會造成病情的誤判!就像線上問診一樣不適合!

    之前我有放過一個線上問診的舉例,我的朋友大多是醫護人員,下面不乏很多醫護人員的回答,大家因為本身的資歷科別及訓練過程不同,可能心裡的鑑別診斷都會不同~所以不同的醫生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親自理學檢查後通常會接近一致!
    ➡️ https://ppt.cc/fd10Mx

    #佳鴻診所
    🔽此圖截自健康網頁Heho

  • 新生兒發展指標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6 18:30:00
    有 235 人按讚

    『台灣新生兒人數跌破萬 新竹市應超前部署』

    兒童節剛過,繼續關心年輕國民議題。日前內政部新生兒統計出爐,2021年元月份的新生兒人數為9,601人,為27年來第一次單月新生兒跌破萬人。這個數字比2020年12月份的17,547人少了近8,000人,之後2021年2月也只有11,497名新生兒,台灣的少子化伴隨著Covid-19疫情的影響,恐怕是加乘性的加劇。

    除了新生兒數量創新低之外,男女嬰性別比的問題也浮現。過去男嬰約為女嬰人口的102%~106%,但上月份又飆高到了110.2%,女性人口恐萎縮;而結婚數目而言,近年來結婚對數從2015年的千分之6.5、154,346對,一直下降到2020年僅有千分之5.17、121,702對新人。無論是從出生率、性別比以及結婚對數這三項指標來看,現時而言,台灣正往人口結構失衡的現象惡化中。

    很多人以為,新竹市的老化指數只有73%(也就是說幼年人口仍高過老年人口)為全國最年輕的城市,比起台北市老化指數144%,還輪不到我們擔心。然而,自2017年開始,新竹市的高生育率已經趨緩,主要的人口增加,已經被外來人口遷入的社會增加率取代。這提醒各位,無論新竹人再怎麼有「生產力」,受制於經濟因素、社會氛圍以及家庭價值改變等,人口萎縮與少子化仍影響新竹,只是不如其他縣市一般嚴重而已。

    從新生兒議題到人力資源發展,新竹市必須要 #超前部署,才能讓這座年輕的百年古城,在未來的日子裡持續保有活力。除了小英總統的 #0到6歲國家陪你一起養,以及各項育兒津貼之外,我認為有幾件重要的事情是新竹市應該做的:

    首先,幼兒人口已逐步成長為少年,成為國中小學生的主體,為了 #竹塹少年 的未來,我主張推動 #雙語校園、#增加課後照顧班,一來厚植學子長遠的競爭力、二來也減低雙薪家庭接送兒女的煩惱;接著,竹塹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將面臨諸多挑戰,無論是生涯規劃還是同儕問題,現有的教育資源能給予的資源終究有限。因此,我透過 32π青年基地 的串連,希望以提供共享場地的形式,搭配 #PBL工作坊、#π邀請 講座的擴散,讓更多竹塹青少年能夠在業界前輩的指引下,開心成長,平安茁壯。

    各位對於低出生率有什麼看法呢?不曉得各位家長或是青年朋友如何安排兒女的生活規劃呢?歡迎加入 新竹同學慧,跟大家一起討論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