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成屋開價成交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成屋開價成交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成屋開價成交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成屋開價成交價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萬的網紅工商時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房市不二價是狼來了?】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指出,由於實價登錄2.0在7月起上路,外界雖預期「完全不二價」時代將來臨,議價空間會大幅減少,最後達到不二價。然而,7月新建案議價率卻狂飆,急升至約12%,單項分數因此下降;議價率走高的關鍵,並非成交價下跌,而是建案開價頻頻衝高,且開價漲幅普遍高於成交價...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0923夢想街57號 好市多進駐等於房市利多?預售、新成、中古、公寓挑哪個好?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VcJm9aNSJDI 【好市多促進中壢房市分析】 答:基本上像這種「大賣場」進駐,一定是趁生活機能還不是那麼樣成熟、完善時就會進駐,因為附近相對點燈率比較低,房價、租...

  • 新成屋開價成交價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13:00:02
    有 30 人按讚

    【房市不二價是狼來了?】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指出,由於實價登錄2.0在7月起上路,外界雖預期「完全不二價」時代將來臨,議價空間會大幅減少,最後達到不二價。然而,7月新建案議價率卻狂飆,急升至約12%,單項分數因此下降;議價率走高的關鍵,並非成交價下跌,而是建案開價頻頻衝高,且開價漲幅普遍高於成交價漲幅所致。

    #實價登錄 #房市不二價 #議價率

  • 新成屋開價成交價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6 20:06:23
    有 89 人按讚

    明天9/17(四)蘋果日報將刊登我第55篇九月份專欄文章,《建商降價能吸引買氣嗎?》。此專欄文章蘋果即時論壇已經於今晚先在網路版刊登,提前分享,其內容如下連結(副標為編輯所下)。為方便大家閲讀,我將全文轉貼如下。

    這篇專欄文章內容主要是根據我指導的博士生李尚華(2019)的博士論文其中一章改寫成學術期刊論文投稿。經過多次修改與嚴謹審查程序,最近終於接受刊登,努力成果獲得肯定。全文內容如下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參考此研究成果。

    "建商降價動機為何?--讓利說 vs. 銷售說",(李尚華與張金鶚合撰),《台大管理論叢(TSSCI)》,已接受,2020年

    https://ppt.cc/fRLc6x

    ———-

    張金鶚專欄:建商降價能吸引買氣嗎?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整體產業經濟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衰退,惟對股市及房市影響有限,反而引發新一波蠢蠢欲動的投資預期。雖然房市開價仍有所堅持,但不同新推個案的成交狀況,卻有相當差異。換言之,整體房市看似熱絡,但個案的價量表現卻各有好壞。

    建商推案表現互有差異,其背後除受市場景氣及建商聲譽差異影響外,更涉及個案的區位條件、產品定位及產品訂價等因素。其中個案訂價受到議價空間及銷售狀況的相互影響,最為關鍵,因為「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建商及消費者應要能知己知彼,認清房市個案的關鍵「眉角」,以為個案決策的判斷與因應參考。

    新案銷售率不佳才降價

    李尚華博士和我最近被《台大管理論叢》TSSCI學術期刊接受發表「建商降價動機為何?」論文,即是透過新推建案實證研究建商的議價空間與銷售率關係。由於過去國內外房市的預售屋或中古屋多以表象的價量探討為主,並未進一步分析影響建商個案價量背後的議價率與銷售率關係。因此,我們試圖進一步釐清建商降價動機,說明個案降價因素。

    由於台灣房價昂貴且多是以「非不二價」方式銷售,因此個案的議價空間大小即會相當影響房屋銷售狀況。建商為因應房市景氣及個案順利銷售,提出所謂的「讓利說」,透過建商降價的「因」,產生順利銷售的「果」;然而房市也另有所謂的「銷售說」,建商是由於銷售不佳的「因」,而產生不得不降價的「果」。倒底「議價率」與「銷售率」兩者的因果關係為何?值得釐清,消費者購屋才能更清楚掌握建商行為。

    我們先利用2000年第1季到2016年第4季台北市新推個案的加權平均議價率與銷售率資料,進行時間序列的因果關係經濟模型分析。實證結果發現,當銷售率與議價率偏離長期均衡時,銷售率的反應會領先議價率約2季,且其調整的速率會較議價率為快。換言之,新推建案市場,是因為銷售率不佳反應在先,才有後來議價率的降價行為出現。房市並非是業者所宣稱的「讓利說」,而是一般典型商業行為的「銷售說」。

    我們進一步利用相同時間台北市的3021筆新推個案資料,分析影響議價率的相關因素。實證研究結果發現,若要提升1%的銷售率,議價率要下降0.022%。除此之外,議價率在房市景氣下滑階段比上升週期發生顯著作用;而當房價下跌時,高價區的議價空間也小於低價區。另外,建商財務策略對議價率有顯著影響,其中包括:總銷金額越大、成屋方式銷售、開價越高、非上市櫃建商等的議價率越大。而建案產品的公設比越高,其議價率也顯著越大;主力坪數越大,其議價率越小。

    建商財務特徵影響議價

    從實證結果可知,建商的財務特徵為影響議價率最大原因,建商必須更重視新推個案的財務管理。面對銷售率停滯不前時,建商就應主動加大議價空間以增加銷售率,才能降低財務風險。對於消費者而言,必須認清上述相關房市景氣、區位、產品及建商財務狀況對議價空間的影響,積極議價,以爭取更優惠的成交價格。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916/OMLQM2PWY5FEZH2SWJX344DW7Q/

  • 新成屋開價成交價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01 07:28:44
    有 59 人按讚


    章定煊教授一起參與我主持的「國泰房地產指數案」研究,他的評論分析相當中肯,值得細讀!

    國泰房地產指數2019Q2的結果出來了,看這個指數有個因為市場推案有季節性因素,所以成交量要看與去年同季比較結果(YoY)比較準確。價格的部分屬於水準值的變化,所以可以看與上季的比較結果(QoQ)。

    1.台北市的價格漲了不少,其實開價幾乎都沒動,幾乎都是議價空間縮小所造成的。這種鴨子划水的漲價法,會讓看房的很生氣,因為砍不太動。台北市主力坪數落到只剩下33坪,主力總價3000萬,小宅反而成為哄抬單價的工具(尤其在中價區與低價區),房子越蓋越小,想擠進天龍國的得先減肥。

    2.新北市金額推案量比上季增加57.72%,比去年同季增加20.39%,價格只小修-0.01%,銷售率則上升了1.49%,但較去年同季下降了0.55%。推案量增加,銷售率還能持穩,價格也挺住了。這個訊號顯示新北市改變了過去一段時間的弱勢格局。不用看得太好,頂多算得上止穩而已。而且事實證明,大家還是偏好緊鄰台北市的高價區(板橋、新店、永和 中和、三重)(價格上漲,成交量比上季及去年同季都大幅增加),這是可以預見的在乎區位的就選到新北的高價區,畢竟跟台北一橋之隔,價差每坪20-30萬(一橋之隔是低價區差價接近每坪20,是中價區差價每坪30萬以上),還是會吸引自住客。要住到新北的低價區每坪價格略高於南桃園,略低於北桃園,但整體發展成熟度與地理環境(靠山靠海)遜於桃園市,通勤時間又相當,很容易被桃園的新案吸走客源。2015年Q2以前,新北市中價區的價位曾經直逼高價區,但是目前已經回復到正常,高、中、低各有十萬的差距。購屋者購屋時,還是要留意等價區原理的運用。

    3.桃園狀況,推案金額較上季增加一倍達100.09%,較去年同季增加77.76%,雖然價格小漲了0.5%,相較去年同季上漲了8.75%,雖然價格表現只能說穩定,量能逐漸擴大中。

    4.南高熱了一段時間,過度推案拉價格,讓銷售率開始退化。台南高雄價格雙雙上漲,推案量也同步大幅揚升,但是銷售率台南市雖然比上季小升了0.43%,但比去年同季大降了4.81%;高雄市比上季下降了2.33%,比去年同季大降了7.36%。

    4.台中是反而目前看起來最穩定的區域,雖然成交價格小跌了1.62%,但是銷售率暴升到20.19%,目前台中推案以北屯區等外圍區域為主,需求看來不小。尤其是預售推案率已經高達92%,顯示以先建後售拖時間的推案越來越少。分析台中仍要小心留意,過去推案量佔台中市80%以上的西屯區,本季已經沒有推案,高價區只有南屯區推案,模型價格為35萬,中低價區分別為24萬、20萬。而且台中目前除了別墅以外,推案主力總價很難超過2000萬。不要把台中本季的好數值,聯想到台商回流炒豪宅這回事上。

    5.新竹價格大跌不用理它,那是因為竹北推了一些在華興重劃區;新竹推了一些在金雅重劃區。畢竟區域太小了,特徵價格法沒辦法把區位控制得太仔細。

    流水帳寫得差不多了。來寫一點總和性結果。
    一、接近兩年的北冷南熱開始有一些鬆動,台南高雄雖然表面上面仍然價量齊揚,但銷售率已經下滑。尤其是高雄銷售率下滑幅度明顯。高雄銷售率的下滑與推案區位有關,也就是當過去推案在周邊區域時,低總價銷售率不錯;本季一旦回到高價區推案,銷售率立刻下滑。反而是桃園、台中雖然價格沒有表現太好,但是量能是持續的在擴增。尤其是台中本季的高銷售率,是過去罕見的。

    二、在土地成本高升與建設題材發酵下,建商邊推案邊拉價格的態勢明顯,對於等待降價消費者形成不小的壓力。消費者不用太早失望,看到這麼多結不了案的物件還在市場上賣,可以不用如此緊張。以預售推案率而言,只有台中高達92%,其餘號稱土地資源缺乏的台北市預售推案率也只有70%。(當房地產景氣不佳時,建商會延後推案。結構體推案與成屋推案比重會比較高;景氣上升將成屋去化得差不多的時候,預售推案比率會大增。比如說2012年Q2,台北市預售推案率達100%,新北桃竹都達90%以上。)

    三、消費者與建商之間的認知差距越來越大,導致本來就不高的銷售率更加低迷。全國銷售率相較去年同季下降2.24%,要不是有台中的高銷售率撐住,數值表現更差。

    四、小宅興起與自住需求只降低了總價,單價還是慢慢的爬升中。購屋者必須要自覺,小宅並不「便宜」。

    五、建商獵地導致土地價格過高,壓縮了推案的毛利。漫天開價又會降低購屋者的意願,偏向使用減少議價空間來維持成交價。建商的低毛利與資金成本的低利率交互作用下,大幅降低建商認輸的意願,偏好拉長銷售期來去化建案,讓整體的成交量大幅提升不易。許多政府新的新開發區,仍要觀察是否能來大量當地的就業機會,才能判斷房市走向。同時,當購屋者與建商陷入持久戰的時候,財務狀況不佳的投機型建商的履約能力與履約保證的類型,購屋者要特別留意。

    六、路徑的軌跡就是:(1)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交通建設與土地開發 (2)建商認同題材,搶進土地,成本上升 (3)土地成本過高,建商即使調升價格,毛利率仍然偏低,使其降價空間有限,改從小坪數控制總價著手 (4)被低總價吸引又等不及購屋者入手了 (5)受不了高單價的購屋者繼續觀望 (6)最後的決戰點就是這些開發題材是真材實料還是浮誇不實。

  • 新成屋開價成交價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9-24 17:16:15

    160923夢想街57號 好市多進駐等於房市利多?預售、新成、中古、公寓挑哪個好?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VcJm9aNSJDI

    【好市多促進中壢房市分析】

    答:基本上像這種「大賣場」進駐,一定是趁生活機能還不是那麼樣成熟、完善時就會進駐,因為附近相對點燈率比較低,房價、租金、土地取得成本也都相對會比較便宜。如果是在人潮密集之處,再進駐,那就來不及了,東西也無法薄利多銷。例如:內湖五期的好市多也是如此。反觀中壢也是如此,那附近的空屋率也是相較整個中壢來講是偏高的。

    【現在的時間點,買什麼划算?】

    答:......↓
    第一-價格取向
    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挑新成屋,特別是預售屋,因為建商在這樣現在這樣的景氣下推案,都會有比較大的「賣不掉、銷售期拉長」的心理壓力,以前賣一間就少一間,現在是擔心價格在可口也未必能賣掉,所以現在建商推的案子多半會以「最短時間之內完銷」為第一目標,其次才是「價格」。
    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新成屋、預售屋價格極有可能出現比周邊中古屋還來的便宜的情況發生!在比價效應下,未來周邊的中古屋也就不得不跟著降價了。所以如果從置產、投資角度切入,房子越新越好。

    第二-一定要是接近滿分的好房子
    如果擔心資產縮水的話,在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只有屋齡新舊的不同,當然是選新的。可是如果是在蛋黃區、大安、信義、大直,一些土地取得成本已經很貴的地方,就算是新房子,可能也會因為地點、房型格局、基地過小等等,導致有明顯的抗性,反而中古屋社區評價優,住戶們共識極高,選中古屋就是不錯的選擇。

    舉例1:內湖區有一個新建案,豪宅規格、大樓外觀也很氣派,而且建商也很願意讓價,可是基地位置在山坡地可能有土石流的疑慮,然後景觀看出去雖然樹景一片、鳥語花香,但也看得到福地景觀,像這樣子情況,如果附近有中古屋,格局、採光等等其他條件也都不錯,而且還沒有福地景觀,那當然就選中古屋了。

    舉例2:在房市盤整期,房子再便宜,也都還是會被市場質疑,像是基河國宅,房市最高檔與現在的實價登錄相比,差距將近快三成。所以記得,無論新舊,一定要買「缺點最少的好房子」,其次才是價格。

    【砍價絕招】

    A.實價登錄再砍價法
    答:基本上現在多數人都是這樣來砍價的,實價登錄往下出價已經是相當普遍的談價法,多半只要有誠意出售的屋主,心態大約都會是「最高紀錄的八折、最新紀錄的95折」為成交區間。
    B.銀行估價砍價法
    答1:實務上的觀察是,現在銀行都會估得比較高喔!?因為銀行都是參考已經成交的時價登錄,而現在買家出價,都是低於實價登錄,成交價也是低於實價登錄,所以只要是自住型的買家,現在進場其實都是相對比較可以安心的。

    答2:銀行估價砍價法,比較適合用「豪宅」。

    2-1.因為總價越高,下修壓力/幅度比較明顯,銀行會評估得更保守、謹慎。

    2-2.現在「豪宅限貸令」仍然是沒有解除的,對「財力證明雄厚」的「首購族」而言,6999萬的房子最高可以貸到八五成,也就是5949萬,但只要多1萬變成7000萬,最多只能貸六成,也就是4200萬,一來一回就要想辦法多準備1749元的自備款。

    2-3.所以如果你是豪宅買家,「自備款多」,可能其實沒那麼在意銀行可以貸多少,可是你想買的房子總價超過7000萬,那你就很適合用「銀行估價砍價法」,假裝自己籌錢很辛苦,跟賣方多議一點價。
    C.東扣西扣砍價法(扣車位、扣管理費...)+房屋謄本算屋主買價算出屋主利潤

    答:
    【車位砍價法】

    不管任何一個地方,車位都有一個「固定的“行情”」,請注意,重點在“行情”這兩個字,很多仲介都會跟你說:「車位是『死豬仔價』,通常沒有人會砍車位價錢,車位價格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能針對房屋價格去砍價。」但是,
    1.一樣是坡道平面,因為坡度的不同,有的社區無法停低底盤的跑車,消費者知道嗎?
    2.還有一樣是車位,B1、B2、B3的價格,應該是一樣的嗎?
    3.同樣樓層的車位,你是靠邊邊牆壁、夾在中間車門很難開,跟你單獨在空曠角落、動線好停、車門好開,價格應該一樣嗎?
    4.有的機械車位是上中下三層輪動式的,有些機械車位位置在中間/平面層,簡直跟平面車位沒啥兩樣,有的車位在下層有限高不能停休旅車,一樣是機械車位,價格應該一樣嗎?
    所以,請記得,車位價格不是死豬仔價,不是固定價,而是固定行情,可以參考行情,依照車位好不好停,再做一些加加減減。說不定又殺了50萬。

    【扣管理費】

    豪宅社區的管理費一坪動輒200元以上,中午屋目前平均落在100元上下,有些一層一戶、獨棟、有游泳池的,管理費特別貴,長久下來養房的成本就差很大!像這次的故事主角,就是利用「他們認為合理、他們可以負擔的」管理費是多少,與想要購買的標的物去做10年、20年的累積計算,然後將這些多出來的養房成本,放進斡旋談判議價裡面。

    【房屋謄本算屋主買價、算出屋主利潤】

    答1:其實這一招比較無效,因為屋主當初買得便宜,難道就要便宜賣給你嗎?那屋主當初買貴了,你是否願意用比較貴的價錢承接呢?不過基本上還是秉持一個原則,民國101年之後取得的,因為成本較高,而且是屋主賺多少的問題,應該賠多少的問題,所以會比較難殺價。

    答2:從謄本算出屋主成本,前提是
    2-1屋主是在101年6月以前購買的房子,實價登錄查不到,再用此招。
    2-2必須要有貸款。
    2-3屋主設定抵押的類別是「最高限額抵押」。如果只是「一般的抵押權」,就代表當初屋主自備款比較多,並沒有把房子的價值完全給貸出來。
    2-4通常銀行都是「成交價的八成」去做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換言之,如果你在謄本看見設定1200萬,加個兩成上去,就代表屋主當初大約是用1440萬去購買這間房子。而設定1200萬打八折等於960萬,大約是屋主「實貸」的金額。

    【斡旋絕招不藏步】

    1.交易安全:有太多案例層出不窮了,有些房仲一心只想成交,有些買家對於自己的財力證明過於自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貸款貸不到買家要的成數,籌不出自備款,只能解約,而被賣家沒收訂金。」的慘劇,所以在斡旋的一開始,我們會建議消費者,在出價談之前,請算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自備款,然後記得在斡旋書上註明「如果貸款未達?成,買家可主張無條件解約」等字樣來自保。

    2.不要斤斤計較服務費,買賣房子是三方面的事情,絕對不是只是買賣雙方的事情而已,試想三國時代:劉、孫、曹,其中的兩方只要真心團結合作,第三方必死無疑!

    所以,買家可以用力跟屋主砍價,賣家如果不甘心當然也可以堅持不讓價,請記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服務費,多給,也只是多給1~2%,少給,也只是少給1~2%」,我們會建議消費者訂出一個目標、級距,如果價格滿意,服務費給滿%,把「服務費」放進談判技巧裡面。只要利用服務費,讓房仲替你賣命!或許你多給了1~2%服務費,我絕對相信,房仲幫你砍的價錢絕對不止1~2%。

    (以上部分內容,出自陳泰原的新書《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71393914

  • 新成屋開價成交價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12-13 13:10:30

    121210蘋果 每坪141萬 大直億元宅曝光 實價登錄抑誇張開價 1坪下修50萬
    影片網址→http://youtu.be/UA2pUtNKeVc

    感謝記者張琬聆的報導,過去在大直「河岸景觀第一排」的豪宅,曾經一度有屋主「開價」到一坪250萬元,不過後來因為實價登錄的關係,讓房價透明化了一些,現在才看到大直預售案才有開價破200萬,因此,多少算是抑制了誇張開價,讓房價合理化了些。

    但,蘋果依舊是蘋果,芭樂還是芭樂,無敵河岸景觀+離塵不離城的絕佳地點+永安明星學區+名人集中入住加持等等效應,大直房市依舊抗跌保值、後勢看漲唷!

    另外,想要知道《首泰三見─月河》是否還有建商餘屋出售?價格多少?歡迎來店找我詢問唷!

    以下是新聞報導......↓

    2012年12月10日【張琬聆╱台北報導】10月實價揭露至今,北市共有9戶總價逾億元的豪宅曝光,其中信義區有4個億元豪宅最多、並以「仁愛麗景」每坪推估單價175.5萬元最高。最新1筆億元豪宅則是大直重劃區新成屋「月河」,推估每坪不含車位約141萬元。

    信義計劃區為北市高貴區,內政部與北市實價查詢網頁逐步揭露「仁愛麗景」、「冠德領袖」、「冠德遠見」與「台北信義」4個社區成交價格,以「仁愛麗景」每坪估計175.7萬元單價最高,且高出每坪120~130萬元的市場行情約38%。

    但也有每坪估計僅113萬元的「台北信義」,跟目前的行情每坪250~300萬元來看,幾乎打了5折。


    屋主看高買方看低
    信義房屋101店專案執行協理張華雄說,有原本買不下手的買方,拿「台北信義」實價資料來議價,但新成屋「台北信義」怎可能比中古「冠德領袖」還便宜,估計登錄的應是3年前的預售價格。

    張華雄說,「台北信義」去年轉手價每坪就達180萬元,現則有開價220~250萬元、總價2.8億元戶別在銷售;實價登錄後,變成屋主看最高價,買方看最低價的現象。

    大安區也出現價格腰斬逾億元豪宅,開價每坪200萬元的「吾疆」,實價揭露每坪僅約107.9萬元;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說,該戶登錄的應是當初預售價,不合常理的成交價難有參考價值。

    除已曝光的「華固鼎苑」、「凱旋大道」、「遠雄米蘭苑」等億元豪宅外,「台北市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最新揭露1筆1.4億元資料,該建物位中山區大直重劃區內的樂群二路30巷,推估不含車位每坪單價高達141萬元,該戶應為2年前預售「首泰三見」之一「月河」,雖非河岸第1排,但高樓層享有河景,該案預售時每坪開130~180萬元。


    預售每坪200萬元
    台灣房屋特許加盟店副店長陳泰源說,樂群一、二路與明水路間為大直重劃區最貴地段,預售案每坪開價都在250萬元以上,實價登錄後才下修到每坪200萬元左右。

    新聞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121210/34695754/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5858677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