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意義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意義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意義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意義意思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普通人的自由主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共產黨以集體主義取代個人主義的意圖明顯,這不是新鮮事。蘇維埃式的公社、少年宮這些國家集體主義機構,是共產主義意識型態的產品,也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的施政目標。但一如千年帝制的國家機器,不分日夜的和家族分割勢力鬥爭,共產社會的集體主義也和個人、家族私利,不斷地起衝突。毛澤東的瘋狂,讓個人主義、世家大族...

  • 新意義意思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8 00:39:53
    有 607 人按讚

    共產黨以集體主義取代個人主義的意圖明顯,這不是新鮮事。蘇維埃式的公社、少年宮這些國家集體主義機構,是共產主義意識型態的產品,也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的施政目標。但一如千年帝制的國家機器,不分日夜的和家族分割勢力鬥爭,共產社會的集體主義也和個人、家族私利,不斷地起衝突。毛澤東的瘋狂,讓個人主義、世家大族抬不起頭,集體主義在文革得到全面控制,但集體主義毀在自身在經濟上的無能,最後人民共和國還是得鬆綁,而成就了這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榮景。

    但習近平的治國集團,無法面對經濟自由下所自然產生的個人自由思想,深怕政治開放後,共產黨亡黨亡國,因此逐漸地又走回集體主義的老路。而這回的消滅個人主義的鬥爭,還有科技的助力,習近平的共產黨,似乎到達一個連毛澤東都無法企及的境界。國家可以選擇性的開放經濟自由,促進生產,保持財富的增加,但政治自由逐漸歸零。

    然而個人主義不可能完全消滅,這是人性,所以過往歷史裡,集體主義最後都會失敗,而在失敗前,集體主義會做困獸之鬥,不斷發明控制人民的新意識型態。「主義是思想,主義是力量」,沒有這些人造的意識型態,政治機器使不動。

    所以毛澤東要發動文化大革命,全新的無產階級鬥爭思想,把所有共產黨權力,甚至全人民共和國的權力,都收納在手中。

    這個意識型態,只靠「愛國主義」是不夠的。因為真正的愛國主義,來自對自由的熱愛,如果把愛國主義推到最高點,最後獨裁者都會變成愛國主義的攻擊目標。納粹德國非常清楚這點,先前的德意志帝國就只有民族主義化身的愛國主義,「不夠」,所以失敗。所以希特勒的亞利安民族優越論,才會變成納粹的意識型態。血統、上天選民、「呼吸空間」這些民族優越論,才是納粹鐵蹄的動力來源,才是人民主動完全噤聲的理由。

    但現在的共產黨沒有這個意識型態,也沒辦法有這個意識型態。習近平被稱為草包,不是沒有他的道理。

    納粹德國的理想國始祖,是柏拉圖的哲學家皇帝。而柏拉圖的範本,則是斯巴達。人民共和國,越來越像斯巴達。一個統治階級,無所事事,鎮日練兵對外擴張,對內鎮壓。不事生產的統治階級,奴役多數人民,逼迫其供養斯巴達人。斯巴達人沒有個人,只有國,從小就減少家庭的影響力,把斯巴達青少年當機器人訓練。這軍事強權維持社會秩序的意識型態,就是單純的血統論。斯巴達人生而為奴役他人的貴族,貴族血統就是斯巴達的統治基礎。

    但北京做不到斯巴達。

    千年的帝制,中國人也許怕皇帝,但中國人沒有真正現代宗教意義的神,中國人沒有意識型態,中國人懂欺上瞞下的手法,中國人被奴役久了,早知道如何敷衍權力,共產黨控制欲望越強,越得到反效果。

    但更重要的是,共產黨人不是貴族,血統論注定失敗。血統論要能做的了些事,得要自認高貴血統的統治階級,奉獻犧牲。斯巴達人過比清教徒更清簡的生活,這是高貴血統的生活方式,斯巴達人吃不好,穿不好,鎮日思考、死命操練。這點連希特勒都做不到,習近平更做不到。共產黨人吃好穿好,還有自備良好的空氣,與民隔絕,而非比民更清苦。這種血統論,只會讓人民酸腐到最高點,怎可能期望人民為你共產黨榮華富貴犧牲性命?

    共產黨的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對抗,最後敗在集體主義領導人的個人私欲,豈不荒謬?

  • 新意義意思 在 尤美女立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9-08 17:23:38
    有 1,001 人按讚

    即將上映的韓國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1980年5月18日發生於韓國南部的「光州事件」為背景。光州事件是韓國民主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民眾要求解除戒嚴,卻演變為數千人失蹤、死傷的血腥鎮壓,而又因當權者封閉交通、壟斷資訊,使得當時韓國內外的媒體與民眾以為光州市民被「首爾來的大學生」、「赤色分子」煽動,而死傷的都是軍人。直到外媒記者深入光州,冒著生命危險拍下現場影像並送到國際媒體播放,光州事件的真相才被外界廣泛得知。

    韓國電影持續以民主化過程中經歷的社會事件為題材,創作不同視角的多元作品,而這些電影創作也讓韓國社會對於(以為已經)過去的事件產生更廣泛的討論與關注,更促使執政者與司法機關作出許多具有轉型正義意義的作為。多任總統重新賦予光州事件等歷史事件具有民主高度的新意義,近日韓國檢察總長為檢方過去在軍事獨裁時期迫害政治異議人士、危害人權的作為公開道歉,承認檢方當時並未恪守法律程序、維護人權 ,韓國法院上月也以扭曲光州事件真相為由,禁止發行《全斗煥回憶錄》 ,2007年以來韓國法院甚至在政治迫害案件時隔數十年後,重新審查數起事件,將受到政權剝奪生命、侵害人權的人民改判無罪 。

    光州事件等韓國在民主化過程中所經歷的政治壓迫、威權統治,對台灣這塊土地來說並不陌生,兩個國家的民主轉型歷程也十分相似。然而相較於韓國政府與司法機關的種種作為,展現民主轉型後對過去威權統治的反省,我們的轉型正義卻似乎停留在總統道歉與金錢賠償,行政與司法體系對於自身過去的作為還未有更深刻的反省與修正,而社會對於威權時期的瞭解也仍然有限。

    過去幾年來,台灣不乏與二二八、白色恐怖有關的學術研究、藝文創作,前年公共電視也播出連續劇「燦爛時光」,期待台灣能有更多、更豐富的藝文及影像創作,讓社會大眾透過不同的作品,穿進他人的鞋子,反思自己對歷史的認知與對國家、正義的理解。也期許新內閣在社會、經濟等基礎施政已有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不忘過去,珍惜今日民主之得來不易,並省思國家體制對轉型正義的作為。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中文電影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RjeR0nG7M

  • 新意義意思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2-24 08:53:21
    有 14 人按讚


    這些鋪天蓋地的報道反映了習近平在這次精心安排的視察活動中所宣布的無所顧忌且觸及範圍甚廣的媒體政策:中國的新聞媒體是共產黨的宣傳工具,必須效忠於習近平。

    自習近平在2012年底成為最高領導人之後,中共就一直在收緊對媒體的控制,儘管如此,這項新的媒體政策,掃除了在習近平認為媒體首先是黨的喉舌這一問題上的任何疑問。

    習近平想把黨的訊息施加到國內——以及國外——的所有媒體平台上,涵蓋廣告和娛樂領域。這與他的前任胡錦濤的做法有所不同。胡錦濤強調官方媒體要對現代數字環境做出更靈活的反應,要影響或引導輿論。

    據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周五對在座的媒體官員表示,「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

    習近平還想遏制外國媒體公司在中國的發展。上周,政府機構宣布了一項規定,禁止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網絡上發佈和傳播內容。這項規定將會影響到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等公司。

    習近平在周五的視察工作,是他開展的一項運動中的又一重要舉措。該運動試圖喚起人們對他的個人崇拜,將他與黨和國家的福祉掛鈎。新聞機構領導人「表態」——即表忠誠的行為——也正是習近平去年要求軍隊領導人和其他重要人物做出的舉動。

    習近平加強控制的時機,恰逢他面臨壓力之時:中國經濟放緩、黨內廣泛存在腐敗行為、公眾對污染和環境惡化普遍感到不滿。

    中國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周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試圖解釋為何習近平在這個時候推出他的這項政策。

    「媒體需要恢復民眾對黨的信任,尤其是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出現中國經濟正在下行且拖累了全球經濟之類的說法時,」文中稱。

    「官方新聞機構對維護政治穩定至關重要,領導層不能幹等着它們跟上時代,」文中寫到。

    習近平的指示也會讓外國政府更難判斷,在他們的國家活動的中國新聞工作者,哪些是在真正地採集新聞,哪些只是在為宣傳、情報或其他官方利益服務。幾家重要的黨報和官方新聞機構都在大幅擴展它們在海外的業務,其中包括美國。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研究中共信息控制的學者蕭強認為,習近平之所以推出這一新政策,是因為「儘管他過去三年一直在加強對媒體的控制,但他並不完全確定,官方媒體,甚至包括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這樣最為核心的機構,已經徹底在他的掌控之下。」

    香港大學「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hina Media Project)主編班志遠(David Bandurski)表示,「在習近平治下,黨的中心地位,對於每個單獨的媒體而言,都是非常明確的。」

    「我認為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是我們的,由我們管,我們來告訴你事情該怎麼做,』」他說。「『黨是中心,你要服務於我們的議程。』現在又比過去集中得多,而且適用於所有媒體平台,不管是社交媒體,還是商業媒體。」

    本周一,作為各媒體官員如何擁護習近平新政策的一個表現,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的一家網站對知名地產大亨任志強進行了抨擊,因為後者對習近平在上周五的言論提出了不同意見。任志強在微博上表示,媒體應該服務於人民,而非黨。該網站隨即指責任志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失去了黨性」、「反黨」。任志強發的那條微博帖子也被刪除。

    在習近平治下,旨在加強媒體控制的新政策是逐步推出的。這種控制涉及媒體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交網絡、影視、書籍等。

    最近一條此類規定是於上周由兩個部門聯合發佈的。這項新《意見》表示,自3月10日起,外資企業——甚至包括與中國合作夥伴成立了合資企業的那些——將不能在中國互聯網上發佈和傳播內容。很多針對中國觀眾的外國出版和製作機構總部設在海外,但也有一小部分在中國設有重要的運營機構或合資公司,它們可能會受到這條新規定的威脅,其中包括微軟和蘋果公司,後者在中國運營着一個應用商店。此外,亞馬遜也在中國銷售電子圖書,還運營着中文亞馬遜網站。

    習近平所做的媒體政策講話並沒有立刻完整發佈。有關這一講話的多篇文章表示,習主席還要求新聞記者和新聞機構「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高舉旗幟」——意指推進黨的利益。

    習近平的政策是一點點成型的。2013年,政府開始要求所有中國記者參加考試,以便更新記者證。此舉的一個目的,就是讓新聞采編人員「更有意識地保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那一年,中國的最高司法機構表示,「尋釁滋事」的刑事指控可適用於網上言論。自那之後,當局就開始利用它來壓制網上的異見。

    在好幾宗引人注目的案件中,官員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指控,從給境外人士提供信息,到「散布」與股市和經濟有關的「謠言」。

    中國新聞機構,包括之前頗具探索精神、受商業驅動那些,比如《南方周末》,都在變得馴順。《人民日報》成為了習近平的追星宣傳機器。去年12月的一天,該報頭版有12條新聞,其中11條裡面都有他的名字。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試圖完全控制媒體,這既和他個人的不安全感有關,也和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有關。

    「最重要的是宣示主權,」歷史學者章立凡說。「他感覺並不得心應手,缺乏安全感。」

    章立凡還說,「他擔心中共會失去政治權力,也擔心他的同事會讓他退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