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新加坡薪水算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加坡薪水算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加坡薪水算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放棄22k,蹦跳新加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謝廠商贊助三天都住這裡,覺得人類有影響力真好,可以一直騙吃騙喝,難怪有些最有權力的政客,會沈迷於各種污和貪。我只是在想,每個人的道德底線最高價碼到底為何,搞不好是演算法根據這一生的消費和行為能夠精算出的。不過雖然我不清高,但一個momo鍋399吃到飽好像就可以讓我出賣道德了哈哈哈。 話說回來...
新加坡薪水算法 在 斜槓空姐Cind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1:14:35
這個傳說,你也聽過嗎???是真的嗎? #心娣聊空服 一般來說, 📌國籍航空公司空服員的薪資結構方式是:「底薪+飛行時數加給+過夜的出差津貼+交通費」。 📌外商航空公司的算法和台灣的差不多,不過通常會給台籍空服員額外的租屋津貼,即所謂的「Housing」。 📌「外站津貼」也是空服員另一項重要收入,...
新加坡薪水算法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廠商贊助三天都住這裡,覺得人類有影響力真好,可以一直騙吃騙喝,難怪有些最有權力的政客,會沈迷於各種污和貪。我只是在想,每個人的道德底線最高價碼到底為何,搞不好是演算法根據這一生的消費和行為能夠精算出的。不過雖然我不清高,但一個momo鍋399吃到飽好像就可以讓我出賣道德了哈哈哈。
話說回來,之前曾有個粉絲問過我,會不會有天當我擁有權力或坐上不同的位置後,會做出自己現在想像不到的事。其實像我這種很明顯偏好追求金錢的人,是懶得在意權力的,所以我認為粉絲憂慮的那個事機率不大。因為我唯一要的些微權力,是追求到財富後能擁有的自我主宰權和各種選擇權。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影響力規模化的權力。
一個人終其一生最大的敗筆,是你根本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像我常常會問我的員工,你要錢還權。都不要的人,我不敢要,因為他們要的人生我給不了,那可能一個美好的愛情或家庭可以給的了吧;都要的人我更不想要,因為這代表連思考錢和權的根本差異都不懂,更可怕的是,連他/她鐵定連自己都不懂自己。
甚至我還聽過一個40歲的男人對著我笑說,你這什麼蠢問題,有錢就有權,有權就有錢。我聽了當下就想難怪你是那種逼老婆去工作分擔家計,還要幫你生小孩顧小孩的失敗者,因為你活到這年紀竟然連思考都不會。所以不知道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策略中,不包括用老婆的時間和勞力去換錢,而是最大化老婆角色的價值,之後的價值變現不管在哪方面都只是剛好而已。
掌權者,如果不夠貪、不夠有渴望、他們不太容易因為權而富裕的。想想柯文哲還拿房貸去競選、再想想一些不要臉的議員怎麼不做事卻黑白通吃的賺各種大黑錢。這樣的對比就知道,權力的本身不會讓你有錢(我講的錢是大錢)所以只能犧牲一些代價去換錢,自發一個生錢模式。詳情也能參考瓜吉分享過的議員薪資,更可以看新加坡對於公務人員、政治人物的給薪方式。那些為了防止他們濫用權去兌換錢的慾望和行為,就是先給他們再高一點的薪水。但再高的薪水,都不會是致富的來源。
而擁有少許的錢,同樣也不可能有權,要到擁有多於足夠的錢,才能享有在資本社會中,比較自由活著的權利,若你不小心擁有了金字塔頂端的那種錢,就擁有了權力,甚至,你還有「權利」去選擇你要不要這個權力。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了吧。
真正的富豪們,其實是相對很幸福快樂的,只是你以為帶給他們幸福的是錢就可悲了,看太淺了。是那個真正的自主自由、做任何選擇都沒有條件式的犧牲和代價,這才讓他們的幸福具有深度。
這是為什麼我想要努力。因為那是替自己謀擁有幸福的路徑。
但要再說一次,這不是大家的唯一路徑,因為每個人要的不同,都沒對錯。
例如如果你也想要有權,或是改變世界、實現理念是能讓你幸福的,恭喜你先成功第一步了,畢竟清楚的釐清自己所渴望一切就更容易了。剩下的,也是跟我一樣,一起努力,期望能靠這份努力把成就到那條路的機率放大就好了。能不能走到那,我們都不需要多想,反正都出發在路上了,人生已經沒有絕對的失敗會存在,但肯定會有相對的精彩等你去詮釋。
記得,擁有努力過的人生,才會精彩。
#所以請思考看看你要權還錢
新加坡薪水算法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廠商贊助三天都住這裡,覺得人類有影響力真好,可以一直騙吃騙喝,難怪有些最有權力的政客,會沈迷於各種污和貪。我只是在想,每個人的道德底線最高價碼到底為何,搞不好是演算法根據這一生的消費和行為能夠精算出的。不過雖然我不清高,但一個momo鍋399吃到飽好像就可以讓我出賣道德了哈哈哈。
話說回來,之前曾有個粉絲問過我,會不會有天當我擁有權力或坐上不同的位置後,會做出自己現在想像不到的事。其實像我這種很明顯偏好追求金錢的人,是懶得在意權力的,所以我認為粉絲憂慮的那個事機率不大。因為我唯一要的些微權力,是追求到財富後能擁有的自我主宰權和各種選擇權。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影響力規模化的權力。
一個人終其一生最大的敗筆,是你根本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像我常常會問我的員工,你要錢還權。都不要的人,我不敢要,因為他們要的人生我給不了,那可能一個美好的愛情或家庭可以給的了吧;都要的人我更不想要,因為這代表連思考錢和權的根本差異都不懂,更可怕的是,連他/她鐵定連自己都不懂自己。
甚至我還聽過一個40歲的男人對著我笑說,你這什麼蠢問題,有錢就有權,有權就有錢。我聽了當下就想難怪你是那種逼老婆去工作分擔家計,還要幫你生小孩顧小孩的失敗者,因為你活到這年紀竟然連思考都不會。所以不知道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策略中,不包括用老婆的時間和勞力去換錢,而是最大化老婆角色的價值,之後的價值變現不管在哪方面都只是剛好而已。
掌權者,如果不夠貪、不夠有渴望、他們不太容易因為權而富裕的。想想柯文哲還拿房貸去競選、再想想一些不要臉的議員怎麼不做事卻黑白通吃的賺各種大黑錢。這樣的對比就知道,權力的本身不會讓你有錢(我講的錢是大錢)所以只能犧牲一些代價去換錢,自發一個生錢模式。詳情也能參考瓜吉分享過的議員薪資,更可以看新加坡對於公務人員、政治人物的給薪方式。那些為了防止他們濫用權去兌換錢的慾望和行為,就是先給他們再高一點的薪水。但再高的薪水,都不會是致富的來源。
而擁有少許的錢,同樣也不可能有權,要到擁有多於足夠的錢,才能享有在資本社會中,比較自由活著的權利,若你不小心擁有了金字塔頂端的那種錢,就擁有了權力,甚至,你還有「權利」去選擇你要不要這個權力。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了吧。
真正的富豪們,其實是相對很幸福快樂的,只是你以為帶給他們幸福的是錢就可悲了,看太淺了。是那個真正的自主自由、做任何選擇都沒有條件式的犧牲和代價,這才讓他們的幸福具有深度。
這是為什麼我想要努力。因為那是替自己謀擁有幸福的路徑。
但要再說一次,這不是大家的唯一路徑,因為每個人要的不同,都沒對錯。
例如如果你也想要有權,或是改變世界、實現理念是能讓你幸福的,恭喜你先成功第一步了,畢竟清楚的釐清自己所渴望一切就更容易了。剩下的,也是跟我一樣,一起努力,期望能靠這份努力把成就到那條路的機率放大就好了。能不能走到那,我們都不需要多想,反正都出發在路上了,人生已經沒有絕對的失敗會存在,但肯定會有相對的精彩等你去詮釋。
記得,擁有努力過的人生,才會精彩。
#所以請思考看看你要權還錢
新加坡薪水算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
網路世界不受限於時間地點,透過網路線上課程,任何人即使住在非洲、委內瑞拉 或者東石、橋頭、茂林、南投,都有機會透過開放式課程接觸名師 上名校,並且學習學校無法提供的課程,包括人工智慧時代任何人必要學會的程式設計。
開放式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縮短貧富差距,讓窮苦階級、偏鄉孩子、窮國兒童可以翻轉人生,惟一的前提是,多數課程必須以會基礎英文為前提,因此當雙語教育在台灣公立學校遲遲未上路時,也同時扼殺了這些下一代年輕人自學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的未來機會。
在2017蘋果開發大會上亮相,一老一少兩位程式設計員,YUMA 以及若宮雅子就是最佳實踐者。
2017年蘋果開發者大會上,最吸晴的身影來自澳洲的10歲小男生 YUMA,以及高齢82歲的若宮雅子,YUMA出生在澳洲,沒有語言障礙,6歲開始在父親的陪伴,開始學習程式語言,透過蘋果SWIFT編程教學應用,以及史丹佛的線上課程,自學程式設計,四年的時間就在APP store上架了5款應用,2017 以及2018年連續兩年都出席蘋果開發者大會。
而來自日本的若宮雅子 60歲退休之後,才用退休金為自己買了台電腦,她透過網路,利用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簡易編程工具Scratch,進行程式語言課程的自主學習,2017年3月發布了第一款,以日本傳統女兒節娃娃為主題的線上遊戲,這一老一小,透過APP設計,成為全球注目的風雲人物,歸功於便利的網路,給予他們的機會。
透過網路,知識快速傳播,藉由程式語言,這個世界快速改變,遠遠超過想像,當GOOGLE圍棋桯式,對弈韓國棋王展現戰力,機器人能夠跟訪客流暢問答,也會幫忙做家事,有趨勢專家預言,人工智慧未來將會取代人類五成以上的工作,程式設計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其對未來產業的重大影響力,鄰近的韓國 新加坡 中國大陸,早就很有行動力的著手推動,全面全國中小學程式教學。
而台灣呢,2017年教育部修訂12年國教課綱,終於納入「科技領域」,明定國中起必修 程式設計 程式語言 演算法 系統平台等,以培養中學生運用科技工具、跨領域整合及動手操作的能力,108學年 也就是2019年就要正式上路,但最大的問題,好的 適格的師資從那裡來,教育部沒有回答,根據教育部自己的算法,現有已經護得資訊科技和生活科技教師認證的資訊課老師,國中大約是1900人,高中則有大約2300人 足以應付,並鼓勵非資訊領域老師進修考取認證,由此做為程式教育的培訓師資。
現有的,或者現在開始進修第二專長的老師們,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足以投入程式教育計畫,以現有市場對資訊人才的欠缺,我們不得不打上問號,若是想要招聘專屬科技領域教師,以一個資訊工程師,在民間企業動輒六位數,上十萬的薪水,而我們國中老師一個月月薪平均4萬5到5萬元,加上年改後退休金縮水,誰會擁有良好程式設計能力,卻去應徵正被全面砍薪的工作。
反觀私立中小學,可以付出合乎市場的資訊工程老師的薪資,月入12萬,找到好的師資之外,公立學校除非老師有特別理想及教育熱情,未來公和立學校的程式設計教育在貧富不均之下,更加擴大加深其差距,加深其不公。
面對程式教育潮流,民間企業跑得比政府快,早就注意到嚴重的師資缺乏,以及程式教育怎麼教的問題。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2013年創辦了愛自造者學習協會PTWA,帶著工程師們下鄉,為偏鄉的孩子補足程式教育上的不足,更透過實際動手作,引導孩子們認識科技,進入程式語言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寫程式 而是讓他們學會 思考與解決問題。
(蘇文鈺/ 成功大學教授)
你必需讓小孩子去體會一件事情,在課本裡面跟在電腦裡面碰到的問題,跟你實際生活會碰到的問題,兩個是兩回事,讓小孩子去解決問題這件事情是更重要的
程式設計並不只是上上電腦課而已,老師不但要會程式語言 還要會教,程式教育也不是單純寫寫程式,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進行跨領域的結合。
台灣推動的程式教育,單純的把寫程式變成一門學科,以指標 考試來評量學生會不會寫程式,就能成為程式科技人才了嗎,而程式教育淪為學測科目,都會區的 有錢的家長為了考試分數,有能力把孩子送去補習,偏鄉的 弱勢的孩子可能連專業師資也沒有,不只是離程式設計人才培養越來越遠,教育上的不平等以及強弱勢差距也越來越大。
教育部過去投入120億經費,打造12年國教新課綱,其中80億用在建置國中小學的資訊教室等硬體設備,分配在人力編制相關項目的預算,國中小全部加起來大約只有32億,在未來以人工智慧為競爭的時代,以這樣的32億,「打發」下一代 難以置信,而惟一幫助貧窮或是一般的孩子可以翻轉人生的國外開放式課程,又因為雙語教育的缺乏,我們的下一代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然而政治人物們在競逐權力時,他們在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