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言文翻譯練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言文翻譯練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言文翻譯練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言文翻譯練習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13的網紅國中小學自學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多益檢定-24】https://is.gd/tF2bCx ★國高中學習好書推薦★ 【國文學霸超強筆記 + 文言文好好讀】 https://joymall.co/2ifhq 【圖解國學常識】https://idragon.info/2ifk9 【東森購物好康報】 https://www1.oeya...

文言文翻譯練習 在 小比的讀帳&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35

《國文讀書方法》 會考A+ (文長,但請別跳過不看 有助於訓練閱讀能力! 圖:問題集的回覆 文:國中三年國文讀法 開始囉! 👩‍🏫👨‍🏫課堂上: 抄老師的筆記 盡量認真聽 (我因為討厭國文老師的關係 以上兩點都沒做好) (基本上我上課都在開老師玩笑或者背注釋😂 📍背注釋: 時間🕒 老師訓...

文言文翻譯練習 在 Splashe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8:47:04

About Chinese PART 2 💡about study method 📍文言文怎麼讀&複習? 1️⃣註釋、字義文言文一定要背熟! 文言文比白話文難下手的原因 最大的是1.理解錯誤2.看不懂 所以把註釋搞清楚=了解課文意思 =打敗文言文大魔王!(●°u°●)​ 」 如此一來,在...

文言文翻譯練習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 工作坊| 📍|主題| ▫️如何複習學測國文 📍|前情提要| I編先老實跟你們說,國文是我最沒把握一直考好的科目(欸你們不要看到這句就直接滑掉整篇餒),因為國文分數的不確定性真的太大,模擬考再高分都沒辦法保證最後的成績會怎樣,但就算這樣,I編還是想把我身旁學霸或我覺得有...

  • 文言文翻譯練習 在 國中小學自學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8 14:19:26
    有 1 人按讚

    【新多益檢定-24】https://is.gd/tF2bCx
    ★國高中學習好書推薦★
    【國文學霸超強筆記 + 文言文好好讀】
    https://joymall.co/2ifhq
    【圖解國學常識】https://idragon.info/2ifk9
    【東森購物好康報】
    https://www1.oeya.com.tw/2Tegr

  • 文言文翻譯練習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2 19:00:00
    有 142 人按讚

    【如何寫好短篇小說?】
     
    這次分享的是,中國作家老舍給新人的寫作建議。
    內容主要談到,如何寫好「短篇小說」,並分別談到如何集中刻劃主要角色、如何寫好情節等等。
    一起來看看他的經驗談吧~
    -

    如何寫好短篇小說?/ 老舍
     
    短篇小說很容易同通訊報導混淆。寫短篇小說時,就像畫畫一樣,要色彩鮮明,要刻畫出人物形象。所謂刻劃,並非指花紅柳綠地作冗長的描寫,而是說,要三言兩語勾畫出人物的性格,樹立起鮮明的人物形象來。
     
    一般的說,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強。《林海雪原》之所以吸引人,就是故事性極強烈。當然,短篇小說不可能有許多故事情節,因此,必須選擇了又選擇,選出最激動人心的事件,把精華寫出來。寫人更要這樣,作者可以虛構、想像,把很多人物事件集中寫到一兩個人物身上,塑造典型的人物。短篇中的人物一定要集中,集中力量寫好一兩個主要人物,以一當十,其他人物是圍繞主人公的配角,適當描畫幾筆就行了。無論人物和事件都要集中,因為短篇短,容量小。
     
    有些作品為什麼見物不見人呢?這原因在於作者。不少作者常常有一肚子故事,他急於把這些動人的故事寫出來,直到動筆的時候,才想到與事件有關的人物,於是,人物只好隨著事件走,而人物形象往往模糊、不完整、不夠鮮明。世界上的著名的作品大都是這樣:反映了這個時代人物的面貌,不是寫事件的過程,不是按事件的發展來寫人,而是讓事件為人物服務。還有一些名著,情節很多,讀過後往往記不得,記不全,但是,人物卻都被記住,所以成為名著。
     
    我們寫作時,首先要想到人物,然後再安排故事,想想讓主人公代表什麼,反映什麼,用誰來陪襯,以便突出這個人物。這裡,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寫人呢?還是寫事?我覺得,應該是表現足以代表時代精神的人物,而不是為了別的。一定要根據人物的需要來安排事件,事隨著人走;不要叫事件控制著人物。譬如,關於洋車夫的生活,我很熟悉,因為我小時候很窮,接觸過不少車夫,知道不少車夫的故事,但那時我並沒有寫《駱駝祥子》的意圖。有一天,一個朋友和我聊天,說有一個車夫買了三次車,丟了三次車,以至悲慘地死去。這給我不少啟發,使我聯想起我所見到的車夫,於是,我決定寫舊社會裡一個車夫的命運和遭遇,把事件打亂,根據人物發展的需要來寫,寫成了《駱駝祥子》。
     
    寫作時一定要多想人物,常想人物。選定一個特點去描畫人物,如說話結巴,這是膚淺的表現方法,主要的是應賦予人物性格特徵。先想他會幹出什麼來,怎麼個幹法,有什麼樣膽識,而後用突出的事件來表現人物,展示人物性格。要始終看定一兩個主要人物,不要使他們寫著寫著走了樣子。貪多,往往會叫人物走樣子的。《三國演義》看上去情節很多,但事事都從人物出發。諸葛亮死了還嚇了司馬懿一大跳,這當然是作者有意安排上去的,目的就是為了豐富諸葛亮這個人物。《紅日》中大多數人物寫的好。但有些人就沒有寫好,這原因是人物太多了,有些人物作者不夠熟悉,掌握不住。《林海雪原》裡的白茹也沒寫得十分好,這恐怕是曲波同志對女同志還瞭解得不多的緣故。因此不必要的、不熟悉的就不寫,不足以表現人物性格的不寫。貪圖表現自己知識豐富,力求故事多,那就容易壞事。
     
    寫小說和寫戲一樣,要善於支配人物,支配環境(寫出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如要表現炊事員,光把他放在廚房裡燒鍋煮飯,就不易出戲,很難寫出吸引人的場面;如果寫部隊在大沙漠裡鋪軌,或者在激戰中同志們正需要喝水吃飯、非常困難的時候,把炊事員安排進去,作用就大了。
     
    無論什麼文學形式,一寫事情的或運動的過程就不易寫好,如有個作品寫高射炮兵作戰,又是講炮的性能、炮的口徑,又是紅綠信號燈如何調炮……就很難使人家愛看。文學作品主要是寫人,寫人的思想活動,遇到什麼困難,怎樣克服,怎樣鬥爭……寫寫技術也可以,但不能貪多,因為這不是文學主要的任務。學技術,那有技術教科書嘛!
     
    刻畫人物要注意從多方面來寫人物性格。如寫地主,不要光寫他兇殘的一面,把他寫得像個野獸,也要寫他偽善的一面。寫他的生活、嗜好、習慣、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態度……多方面寫人物的性格,不要小胡同裡趕豬——直來直去。
     
    當你寫到戲劇性強的地方,最好不要寫他的心理活動,而叫他用行動說話,來表現他的精神面貌。如果在這時候加上心理描寫,故事的緊張就馬上弛緩下來。《水滸》上的魯智深、石秀、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往往用行動說話來表現他們的性格和精神面貌,這個寫法是很高明的。《水滸》上武松打虎的一段,寫武松見虎時心裡是怕的,但王少堂先生說評書又作了一番加工:武松看見了老虎,便說:「啊!我不打死它,它會傷人喲!好!打!」這樣一說,把武松這個英雄人物的性格表現得更有聲色了。這種藝術的誇張,是有助於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的!我們寫新英雄人物,要大膽些,對英雄人物的行動,為什麼不可以作適當的藝術誇張呢?
     
    為了寫好人物,可以把五十萬字的材料只寫二十萬字;心要狠一些。過去日本鬼子燒了商務印書館的圖書館,把我一部十萬多字的小說原稿也燒掉了。後來,我把這十萬字的材料寫成了一個中篇《月牙兒》。當然,這是其中的精華。這好比割肉一樣,肉皮肉膘全不要,光要肉核(最好的肉)。魯迅的作品,文字十分精煉,人物都非常成功,而有些作家就不然,寫到事往往就無節制地大寫特寫,把人蓋住了。最近,我看到一幅描繪密雲水庫上的人們幹勁衝天的畫,畫中把山畫得很高很大很雄偉,人呢?卻小得很,這怎能表現出人們的幹勁呢?看都看不到啊!事件的詳細描寫總在其次;人,才是主要的。因為有永存價值的是人,而不是事。
     
    語言的運用對文學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作品文字色彩不濃,首先是邏輯性的問題。我寫作中有一個竅門,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給別人聽(聽不聽在他),看念得順不順?準確不?彆扭不?邏輯性強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夠妥當之處。我們不能為了文字簡練而簡略。簡練不是簡略、意思含糊,而是看邏輯性強不強,準確不準確。只有邏輯性強而又簡單的語言才是真正的簡練。
     
    運用文字,首先是準確,然後才是出奇。文字修辭、比喻、聯想假如並不出奇,用了反而使人感到庸俗。講究修辭並不是濫用形容詞,而是要求語言準確而生動。文字鮮明不鮮明,不在於用一些有顏色的字句。一千字的文章,我往往寫三天,第一天可能就寫成,第二天、第三天加工修改,把那些陳詞濫調和廢話都刪掉。這樣做是否會使色彩不鮮明呢?不,可能更鮮明些。文字不怕樸實,樸實也會生動,也會有色彩。齊白石先生畫的小雞,雖只那麼幾筆,但墨分五彩,能使人看出來許多顏色。寫作對堆砌形容詞不好。語言的創造,是用普通的文字巧妙地安排起來的,不要硬造字句,如「他們在思謀……」,「思謀」不常用,不如用「思索」倒好些,既現成也易懂。寧可寫得老實些,也別生造。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我們是語言的運用者,要想辦法把「話」說好,不光是要注意「說什麼」,而且要注意「怎麼說」。注意「怎麼說」才能表現出自己的語言風格。各人的「說法」不同,各人的風格也就不一樣。「怎麼說」是思考的結果,侯寶林的相聲之所以逗人笑,並不只因他的嘴有功夫,而是因為他的想法合乎笑的規律。寫東西一定要善於運用文字,苦苦思索,要讓人家看見你的思想風貌。
     
    用什麼語言好呢?過去我很喜歡用方言,《龍鬚溝》裡就有許多北京方言。在北京演出還好,觀眾能懂,但到了廣州就不行了,廣州沒有這種方言。連翻譯也沒法翻譯。這次寫《女店員》我就注意用普遍話。推廣普遍話,文學工作者都有責任。用一些富有表現力的方言,加強鄉土氣息,不是不可以,但不要貪多;沒多少意義的,不易看懂的方言,乾脆去掉為是。
     
    小說中人物對話很重要。對話是人物性格的索隱,也就是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一個人物的性格掌握住了,再看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就可以琢磨出他將會說什麼與怎麼說。寫對話的目的是為了使人物性格更鮮明,而不只是為了交代情節。《紅樓夢》的對話寫得很好,通過對話可以使人看見活生生的人物。
     
    關於文字表現技巧,不要光從一方面來練習,一棵樹吊死人,要多方面練習。一篇小說寫完後,可試著再把它寫成話劇(當然不一定發表),這會有好處的。話劇主要是以對話來表達故事情節,展示人物性格,每句話都要求很精煉,很有作用。我們也應當學學寫詩,舊體詩也可以學學,不摸摸舊體詩,就沒法摸到中國語言的特點和奧妙。這當然不是要大家去寫舊體詩詞,而是說要學習我們民族語言的特色,學會表現、運用語言的本領,使作品中的文字千錘百煉。這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寫東西一定要求精煉,含蓄。俗語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這話是很值得深思的。不要使人家讀了作品以後,有「吃膩了」的感覺,要給人留出回味的餘地,讓人看了覺得:這兩口還不錯呀!我們現在有不少作品不太含蓄,直來直去,什麼都說盡了,沒有餘味可嚼。過去我接觸過很多拳師,也曾跟他們學過兩手,材料很多。可是不能把這些都寫上。我就撿最精彩的一段來寫:有一個老先生槍法很好,最拿手的是「斷魂槍」,這是幾輩祖傳的。外地有個老人學的槍法不少,就不會他這一套,於是千里迢迢來求教槍法,可是他不教,說了很多好話,還是不行。老人就走了,他見那老人走後,就把門鎖起來,把自己關在院內,一個人練他那套槍法。寫到這裡,我只寫了兩個字:「不傳」,就結束了。還有很多東西沒說,讓讀者去想。想什麼呢?就讓他們想想小說的「底」——許多好技術,就因個人的保守,而失傳了。
     
    小說的「底」,在寫之前你就要找到。有些作者還沒想好了「底」就寫,往往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結果只好放棄了。光想開頭,不想結尾,不知道「底」落在哪裡,是很難寫好的。「底」往往在結尾時才表現出來,「底」也可以說是你寫這小說的目的。如果你一上來把什麼都講了,那就是漏了「底」。比如,前面所說的學槍法的故事,就是叫你想想由於這類的「不傳」,我們祖國從古到今有多少寶貴的遺產都被埋葬掉啦!寫相聲最怕沒有「底」,沒有「底」就下不了臺,有了「底」,就知道前面怎麼安排了。
     
    小說所要表達的東西是多種多樣的。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當前著重于寫建設,這是正確的。當然,也可以寫其他方面的生活。在寫作時,若只憑有過這麼回事,湊合著寫下來,就不容易寫好;光知道一個故事,而不知道與這故事有關的社會生活,也很難寫好。
     
    小說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書信體,日記體,還有……資本主義國家有些作品,思想性並不強,可是寫得那麼抒情,那麼有色彩,能給人以藝術上的欣賞。這種作品雖然沒有什麼教育意義,我們不一定去學,但多看一看,也有好處。現在我們講百花齊放,我看放得不夠的原因之一,就是知道得不多,特別是世界名著和我國的優秀傳統知道得不多。
     
    生活知識也是一樣,越博越好,瞭解得越深越透徹越好。因此,對生活要多體驗、多觀察,培養多方面的興趣,盡可能去多接觸一些事物。就是花木鳥獸、油鹽醬醋也都應注意一下,什麼時候用著它很難預料,但知道多了,用起來就很方便。在生活中看到的,隨時記下來,看一點,記一點,日積月累,日後大有用處。
     
    在表現形式上不要落舊套,要大膽創造,因為生活是千變萬化的,不能按老套子來寫。任何一種文學藝術形式一旦一成不變,便會衰落下去。因此,我們要想各種各樣的法子衝破舊的套子,這就要敢想、敢說、敢幹。「五四」時期打破了舊體詩、文言文的格式,這是個了不起的文化革命!文學藝術,要不斷革新,一定要創造出新東西,新的樣式。如果大家都寫得一樣,那還互相交流什麼?正因為各有不同,才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新創造的東西,可能有些人看著不大習慣,但大家可以辯論呀!希望大家在文學形式上能有所突破,有新的創造!

  • 文言文翻譯練習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5 23:10:35
    有 612 人按讚

    【#創意教學】《燭之武退秦師》:讓想法飛一會兒

    教書久了,
    我發現自己很容易,
    成為課文的代言人。
    說作者有多厲害啊!
    說服技巧有多成熟啊!

    久而久之,
    厲害的都是前人,
    我們永遠活在他們的陰影裡。

    高中有篇我還蠻喜歡的課文,
    叫做《燭之武退秦師》,
    這篇是遊說文的經典。

    簡單說一下故事內容,
    就是晉文公揪秦穆公,
    一起攻打鄭國。

    就像是小夫找胖虎,
    一起毆打大雄一樣,
    重點是大雄還沒多啦A夢喔!
    這根本穩死啊!

    所以鄭國只能祭出包龍星,
    啊,不是,是燭之武,
    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
    遊說秦穆公退兵。

    通常到這裡,
    我們老師就會開始滔滔不絕,
    說燭之武的說服策略有多強。

    但直到我讀了厭世國文老師的
    《厭世廢文觀止》,
    裡頭提到一個有趣的論點。

    就是,同樣的素材,
    《左傳》把燭之武寫成談判大神,
    但《史記》卻直接讓燭之武神隱,
    怎麼會這樣呢?

    也就是說,
    在司馬遷的眼裡,
    這場談判誰去都差不多,
    因為說服的論點就那幾個。

    讀到這裡,
    我不禁哎呀的讚嘆!

    既然如此,
    我幹嘛老當主角的代言人,
    說不定我們自己也能想得到。

    於是,在課堂上,
    我只告訴學生兩項資料:

    資料一:

    晉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時,
    行經鄭國,鄭文公連門都不開,
    因而晉文公懷恨在心。

    資料二:

    注意春秋各國間的位置,
    尤其是秦、晉、鄭三國。

    重點來了,接下來,
    我叫學生把課本蓋起來,
    告訴他們:

    「如果你是燭之武,
    你會怎麼遊說秦穆公?
    不準偷看課文!」

    學生愣住,
    因為他們習慣接受課文想法,
    但我就是要他們自己練習談判。

    看他們舉棋不定,
    我多給他們一道提示:

    「談判重點在利害兩字,
    注意,是著眼於對方的利害,
    但偷偷滿足你的利。

    另外,說服技巧不外乎:
    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誘之以利、威之以勢。

    好了,我只能提醒到這邊。
    各位燭之武,上吧!」

    有了明確的方向,
    孩子們開始熱絡的討論起來。

    接著,就是重頭戲,
    就是燭之武們上台遊說了。

    「你們打鄭國是不智的,
    一來,我們無怨無仇,
    二來,你打了也是被晉國整盤端走。
    所以,我勸你最好撤兵。」

    小闓講的頭頭是道,據理力爭,

    「小闓,你很有說服力,
    但為何我聽完還是想出兵打你?」我說。

    大家笑成一團。

    「就因為你太理直氣壯了,
    但別忘了,這是鄭國是弱勢方。
    所以就算有理,但更得拿捏語氣。」
    我接著解釋。

    果然,後面上來的燭之武,
    都溫謙有禮多了。

    其中,最亮眼的,
    就是未來想讀軍校的景翔。

    不僅談三國局勢,
    還從地形來做分析,
    如果秦出兵,晉趁虛而入,
    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拿下鄭國,
    對於晉會有什麼好處,
    對於秦又會有哪些損失。

    講得鉅細靡遺,
    害我以為自己在看
    劉寶傑的「關鍵時刻」節目。

    最後,有意思的事,
    課文裡燭之武的四點遊說,
    孩子們自己就說中了三點。

    你說,
    真的需要燭之武來教嗎?

    其實,這招我是跟
    台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學來的。

    我讀他的著作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發現他讀歷史的方式特別有趣。

    他說:

    「讀歷史就是你要不斷問自己,
    當角色面對選擇時,
    為什麼他要這樣選?
    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選?」

    我又不禁哎呀哎呀讚嘆起來!

    就像學生練閱讀測驗,
    看到文言文都直接看白話,
    看到英文都直接看翻譯,
    結果都以為自己會了。

    但事實上,他根本不會。
    往後遇到無法
    看白話和翻譯的考試,
    就直接舉白旗投降了。

    因為思考,
    需要經過推敲;
    因為技能,
    需要經過磨練。

    一旦用最舒服的方式劇透,
    那我們就只是學舌鳥,
    無關思考,無緣技能。

    讓你的想法飛一會兒,
    你不知道,
    他會帶什麼意外的驚喜給你。

    但至少,你會知道,
    他是會飛的,
    只要你願意打開籠子。

    ◎延伸書單:

    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廢文觀止》
    呂世浩《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歡迎分享
    #自己先想一遍很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