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文言文翻譯技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言文翻譯技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言文翻譯技巧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442的網紅豌豆老公主與歪嘴雞の 小資退休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也有翻譯書閱讀障礙的問題嗎?能夠把原文書翻譯得流暢無比的譯者,令人由衷感佩!其實挑選翻譯書有幾個技巧,例如:選擇大出版社的翻譯書籍比較保險和用譯者來挑選書籍。另外不同文化也造成翻譯書閱讀障礙,經常或大量閱讀的人會比較容易專心,也更快能夠閱讀完畢,尤其是同一種類的書籍閱讀超過兩三本之後,接下來的幾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寶妮老師 Bonni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習文言文是很多人國文學習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很多人就是從這裡開始失去對國文的興趣 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就感往往是相輔相成 所以Ally決定先幫大家提升文言文學習上的成就感 文言文的學習技巧主要可以分兩個部分 一是記憶,二是理解 除了分享一些通用各種知識的記誦小訣竅:1/7/30法則 Ally也特別針對...
「文言文翻譯技巧」的推薦目錄
文言文翻譯技巧 在 Angus stud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0:24:21
#分享 我讀國文ㄉ方法 1、課本 -作者、題解大略看過 -文言文字義細看(尤其是古文30) -白話文掃過故事大綱、註釋字音字形 2、學習講義 -字音字形成語都在裡面ㄌ! -文學類別作者介紹、流變掃過有印象 -還有一些大考題可以參考 3、主題百匯 -工具書 -無聊的時候翻翻國學常識 4、修煉新...
文言文翻譯技巧 在 包定居美國中(๑•̀ㅂ•́)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8:50
🎈高中段考準備🎈 以下有總合班上其他同學的意見! 畢竟段考要每次都沒有爆太難了( ・᷄ὢ・᷅ ) 至於社會科脫離有點久!之後再發一篇講 / 🍃國文:是我國中跟高中最爛的科目!自己覺得語言真的靠平時累積,語感差的人很難一次段考認真唸就突然考好,我的國文高中都蠻平均的(平均的爛ಥ_ಥ考難或簡單分數都差不...
文言文翻譯技巧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0:35:16
/ Dining Table Soaps 餐桌上的肥皂劇 / . 昨天晚餐參考了Jamie Oliver 的 "五樣食材" 食譜做了這道烤雞, 準備真的不用太大的技巧, 就是切切, 擺擺, 就可以放進去烤箱讓它做最後的 "偽光合作用"。 . 為了節省烤箱的烹煮時間也預防烤不熟影響到餐桌上各個餓到前...
-
文言文翻譯技巧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16 21:00:09學習文言文是很多人國文學習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很多人就是從這裡開始失去對國文的興趣
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就感往往是相輔相成
所以Ally決定先幫大家提升文言文學習上的成就感
文言文的學習技巧主要可以分兩個部分
一是記憶,二是理解
除了分享一些通用各種知識的記誦小訣竅:1/7/30法則
Ally也特別針對詩詞和成語提供了獨門的小技巧喔!
希望大家可以藉由視覺意象和了解背景故事等方法
讓學習詩詞成語不再無趣
接著是理解的部分
希望大家不要忽略基本功:翻譯
只要確實針對課文闡發細說
連結相關的知識點並進行思索
一定能大大提升你古文理解的能力
快來試試吧!
.........................................
Hello!我們三個分別是國文老師Ally、英文老師Cindy、數學老師Bonnie,剛好是高中生最討厭的三大主科。
因為有感於現今網路多媒體遠比課本紙筆更有吸引力,所以決定除了在學校之外,也在網路上分享我們教學、自修以及與學生相處的小心得。
如果你還是學生,你可以發現老師其實沒那麼討人厭😂如果你已經畢業,你可以在這裡找回一點青春回憶👩🎓👨🎓
Enjoy it and have a good time!
.........................................
粉絲專頁: 哪有這麼正的主科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93%AA%E6...
個人IG
Ally: ally_chuan_614
Bonnie: charmingteacherbonnie
Cindy: cindysungc
文言文翻譯技巧 在 豌豆老公主與歪嘴雞の 小資退休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也有翻譯書閱讀障礙的問題嗎?能夠把原文書翻譯得流暢無比的譯者,令人由衷感佩!其實挑選翻譯書有幾個技巧,例如:選擇大出版社的翻譯書籍比較保險和用譯者來挑選書籍。另外不同文化也造成翻譯書閱讀障礙,經常或大量閱讀的人會比較容易專心,也更快能夠閱讀完畢,尤其是同一種類的書籍閱讀超過兩三本之後,接下來的幾本會比閱讀第一本時節省很多時間,因為同類書中或許會有很多相同或類似的論述,第一次你或許需要聚精會神讀個兩三遍才能懂,一旦弄懂之後再遇到就是像看報紙一般輕鬆就看過了。培養閱讀的習慣需要時間,但一旦養成習慣要不閱讀也會感覺怪怪的,這就是閱讀的迷人之處,就算你不愛看翻譯書籍,那看看中文原著也是會有很多樂趣的,歡迎閱讀我對翻譯書的一些小小看法:
https://bronze50.com/2021/02/reading-translation-books/
文言文翻譯技巧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寫好短篇小說?】
這次分享的是,中國作家老舍給新人的寫作建議。
內容主要談到,如何寫好「短篇小說」,並分別談到如何集中刻劃主要角色、如何寫好情節等等。
一起來看看他的經驗談吧~
-
如何寫好短篇小說?/ 老舍
短篇小說很容易同通訊報導混淆。寫短篇小說時,就像畫畫一樣,要色彩鮮明,要刻畫出人物形象。所謂刻劃,並非指花紅柳綠地作冗長的描寫,而是說,要三言兩語勾畫出人物的性格,樹立起鮮明的人物形象來。
一般的說,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強。《林海雪原》之所以吸引人,就是故事性極強烈。當然,短篇小說不可能有許多故事情節,因此,必須選擇了又選擇,選出最激動人心的事件,把精華寫出來。寫人更要這樣,作者可以虛構、想像,把很多人物事件集中寫到一兩個人物身上,塑造典型的人物。短篇中的人物一定要集中,集中力量寫好一兩個主要人物,以一當十,其他人物是圍繞主人公的配角,適當描畫幾筆就行了。無論人物和事件都要集中,因為短篇短,容量小。
有些作品為什麼見物不見人呢?這原因在於作者。不少作者常常有一肚子故事,他急於把這些動人的故事寫出來,直到動筆的時候,才想到與事件有關的人物,於是,人物只好隨著事件走,而人物形象往往模糊、不完整、不夠鮮明。世界上的著名的作品大都是這樣:反映了這個時代人物的面貌,不是寫事件的過程,不是按事件的發展來寫人,而是讓事件為人物服務。還有一些名著,情節很多,讀過後往往記不得,記不全,但是,人物卻都被記住,所以成為名著。
我們寫作時,首先要想到人物,然後再安排故事,想想讓主人公代表什麼,反映什麼,用誰來陪襯,以便突出這個人物。這裡,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寫人呢?還是寫事?我覺得,應該是表現足以代表時代精神的人物,而不是為了別的。一定要根據人物的需要來安排事件,事隨著人走;不要叫事件控制著人物。譬如,關於洋車夫的生活,我很熟悉,因為我小時候很窮,接觸過不少車夫,知道不少車夫的故事,但那時我並沒有寫《駱駝祥子》的意圖。有一天,一個朋友和我聊天,說有一個車夫買了三次車,丟了三次車,以至悲慘地死去。這給我不少啟發,使我聯想起我所見到的車夫,於是,我決定寫舊社會裡一個車夫的命運和遭遇,把事件打亂,根據人物發展的需要來寫,寫成了《駱駝祥子》。
寫作時一定要多想人物,常想人物。選定一個特點去描畫人物,如說話結巴,這是膚淺的表現方法,主要的是應賦予人物性格特徵。先想他會幹出什麼來,怎麼個幹法,有什麼樣膽識,而後用突出的事件來表現人物,展示人物性格。要始終看定一兩個主要人物,不要使他們寫著寫著走了樣子。貪多,往往會叫人物走樣子的。《三國演義》看上去情節很多,但事事都從人物出發。諸葛亮死了還嚇了司馬懿一大跳,這當然是作者有意安排上去的,目的就是為了豐富諸葛亮這個人物。《紅日》中大多數人物寫的好。但有些人就沒有寫好,這原因是人物太多了,有些人物作者不夠熟悉,掌握不住。《林海雪原》裡的白茹也沒寫得十分好,這恐怕是曲波同志對女同志還瞭解得不多的緣故。因此不必要的、不熟悉的就不寫,不足以表現人物性格的不寫。貪圖表現自己知識豐富,力求故事多,那就容易壞事。
寫小說和寫戲一樣,要善於支配人物,支配環境(寫出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如要表現炊事員,光把他放在廚房裡燒鍋煮飯,就不易出戲,很難寫出吸引人的場面;如果寫部隊在大沙漠裡鋪軌,或者在激戰中同志們正需要喝水吃飯、非常困難的時候,把炊事員安排進去,作用就大了。
無論什麼文學形式,一寫事情的或運動的過程就不易寫好,如有個作品寫高射炮兵作戰,又是講炮的性能、炮的口徑,又是紅綠信號燈如何調炮……就很難使人家愛看。文學作品主要是寫人,寫人的思想活動,遇到什麼困難,怎樣克服,怎樣鬥爭……寫寫技術也可以,但不能貪多,因為這不是文學主要的任務。學技術,那有技術教科書嘛!
刻畫人物要注意從多方面來寫人物性格。如寫地主,不要光寫他兇殘的一面,把他寫得像個野獸,也要寫他偽善的一面。寫他的生活、嗜好、習慣、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態度……多方面寫人物的性格,不要小胡同裡趕豬——直來直去。
當你寫到戲劇性強的地方,最好不要寫他的心理活動,而叫他用行動說話,來表現他的精神面貌。如果在這時候加上心理描寫,故事的緊張就馬上弛緩下來。《水滸》上的魯智深、石秀、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往往用行動說話來表現他們的性格和精神面貌,這個寫法是很高明的。《水滸》上武松打虎的一段,寫武松見虎時心裡是怕的,但王少堂先生說評書又作了一番加工:武松看見了老虎,便說:「啊!我不打死它,它會傷人喲!好!打!」這樣一說,把武松這個英雄人物的性格表現得更有聲色了。這種藝術的誇張,是有助於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的!我們寫新英雄人物,要大膽些,對英雄人物的行動,為什麼不可以作適當的藝術誇張呢?
為了寫好人物,可以把五十萬字的材料只寫二十萬字;心要狠一些。過去日本鬼子燒了商務印書館的圖書館,把我一部十萬多字的小說原稿也燒掉了。後來,我把這十萬字的材料寫成了一個中篇《月牙兒》。當然,這是其中的精華。這好比割肉一樣,肉皮肉膘全不要,光要肉核(最好的肉)。魯迅的作品,文字十分精煉,人物都非常成功,而有些作家就不然,寫到事往往就無節制地大寫特寫,把人蓋住了。最近,我看到一幅描繪密雲水庫上的人們幹勁衝天的畫,畫中把山畫得很高很大很雄偉,人呢?卻小得很,這怎能表現出人們的幹勁呢?看都看不到啊!事件的詳細描寫總在其次;人,才是主要的。因為有永存價值的是人,而不是事。
語言的運用對文學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作品文字色彩不濃,首先是邏輯性的問題。我寫作中有一個竅門,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給別人聽(聽不聽在他),看念得順不順?準確不?彆扭不?邏輯性強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夠妥當之處。我們不能為了文字簡練而簡略。簡練不是簡略、意思含糊,而是看邏輯性強不強,準確不準確。只有邏輯性強而又簡單的語言才是真正的簡練。
運用文字,首先是準確,然後才是出奇。文字修辭、比喻、聯想假如並不出奇,用了反而使人感到庸俗。講究修辭並不是濫用形容詞,而是要求語言準確而生動。文字鮮明不鮮明,不在於用一些有顏色的字句。一千字的文章,我往往寫三天,第一天可能就寫成,第二天、第三天加工修改,把那些陳詞濫調和廢話都刪掉。這樣做是否會使色彩不鮮明呢?不,可能更鮮明些。文字不怕樸實,樸實也會生動,也會有色彩。齊白石先生畫的小雞,雖只那麼幾筆,但墨分五彩,能使人看出來許多顏色。寫作對堆砌形容詞不好。語言的創造,是用普通的文字巧妙地安排起來的,不要硬造字句,如「他們在思謀……」,「思謀」不常用,不如用「思索」倒好些,既現成也易懂。寧可寫得老實些,也別生造。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我們是語言的運用者,要想辦法把「話」說好,不光是要注意「說什麼」,而且要注意「怎麼說」。注意「怎麼說」才能表現出自己的語言風格。各人的「說法」不同,各人的風格也就不一樣。「怎麼說」是思考的結果,侯寶林的相聲之所以逗人笑,並不只因他的嘴有功夫,而是因為他的想法合乎笑的規律。寫東西一定要善於運用文字,苦苦思索,要讓人家看見你的思想風貌。
用什麼語言好呢?過去我很喜歡用方言,《龍鬚溝》裡就有許多北京方言。在北京演出還好,觀眾能懂,但到了廣州就不行了,廣州沒有這種方言。連翻譯也沒法翻譯。這次寫《女店員》我就注意用普遍話。推廣普遍話,文學工作者都有責任。用一些富有表現力的方言,加強鄉土氣息,不是不可以,但不要貪多;沒多少意義的,不易看懂的方言,乾脆去掉為是。
小說中人物對話很重要。對話是人物性格的索隱,也就是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一個人物的性格掌握住了,再看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就可以琢磨出他將會說什麼與怎麼說。寫對話的目的是為了使人物性格更鮮明,而不只是為了交代情節。《紅樓夢》的對話寫得很好,通過對話可以使人看見活生生的人物。
關於文字表現技巧,不要光從一方面來練習,一棵樹吊死人,要多方面練習。一篇小說寫完後,可試著再把它寫成話劇(當然不一定發表),這會有好處的。話劇主要是以對話來表達故事情節,展示人物性格,每句話都要求很精煉,很有作用。我們也應當學學寫詩,舊體詩也可以學學,不摸摸舊體詩,就沒法摸到中國語言的特點和奧妙。這當然不是要大家去寫舊體詩詞,而是說要學習我們民族語言的特色,學會表現、運用語言的本領,使作品中的文字千錘百煉。這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寫東西一定要求精煉,含蓄。俗語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這話是很值得深思的。不要使人家讀了作品以後,有「吃膩了」的感覺,要給人留出回味的餘地,讓人看了覺得:這兩口還不錯呀!我們現在有不少作品不太含蓄,直來直去,什麼都說盡了,沒有餘味可嚼。過去我接觸過很多拳師,也曾跟他們學過兩手,材料很多。可是不能把這些都寫上。我就撿最精彩的一段來寫:有一個老先生槍法很好,最拿手的是「斷魂槍」,這是幾輩祖傳的。外地有個老人學的槍法不少,就不會他這一套,於是千里迢迢來求教槍法,可是他不教,說了很多好話,還是不行。老人就走了,他見那老人走後,就把門鎖起來,把自己關在院內,一個人練他那套槍法。寫到這裡,我只寫了兩個字:「不傳」,就結束了。還有很多東西沒說,讓讀者去想。想什麼呢?就讓他們想想小說的「底」——許多好技術,就因個人的保守,而失傳了。
小說的「底」,在寫之前你就要找到。有些作者還沒想好了「底」就寫,往往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結果只好放棄了。光想開頭,不想結尾,不知道「底」落在哪裡,是很難寫好的。「底」往往在結尾時才表現出來,「底」也可以說是你寫這小說的目的。如果你一上來把什麼都講了,那就是漏了「底」。比如,前面所說的學槍法的故事,就是叫你想想由於這類的「不傳」,我們祖國從古到今有多少寶貴的遺產都被埋葬掉啦!寫相聲最怕沒有「底」,沒有「底」就下不了臺,有了「底」,就知道前面怎麼安排了。
小說所要表達的東西是多種多樣的。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當前著重于寫建設,這是正確的。當然,也可以寫其他方面的生活。在寫作時,若只憑有過這麼回事,湊合著寫下來,就不容易寫好;光知道一個故事,而不知道與這故事有關的社會生活,也很難寫好。
小說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書信體,日記體,還有……資本主義國家有些作品,思想性並不強,可是寫得那麼抒情,那麼有色彩,能給人以藝術上的欣賞。這種作品雖然沒有什麼教育意義,我們不一定去學,但多看一看,也有好處。現在我們講百花齊放,我看放得不夠的原因之一,就是知道得不多,特別是世界名著和我國的優秀傳統知道得不多。
生活知識也是一樣,越博越好,瞭解得越深越透徹越好。因此,對生活要多體驗、多觀察,培養多方面的興趣,盡可能去多接觸一些事物。就是花木鳥獸、油鹽醬醋也都應注意一下,什麼時候用著它很難預料,但知道多了,用起來就很方便。在生活中看到的,隨時記下來,看一點,記一點,日積月累,日後大有用處。
在表現形式上不要落舊套,要大膽創造,因為生活是千變萬化的,不能按老套子來寫。任何一種文學藝術形式一旦一成不變,便會衰落下去。因此,我們要想各種各樣的法子衝破舊的套子,這就要敢想、敢說、敢幹。「五四」時期打破了舊體詩、文言文的格式,這是個了不起的文化革命!文學藝術,要不斷革新,一定要創造出新東西,新的樣式。如果大家都寫得一樣,那還互相交流什麼?正因為各有不同,才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新創造的東西,可能有些人看著不大習慣,但大家可以辯論呀!希望大家在文學形式上能有所突破,有新的創造!
文言文翻譯技巧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些時候轉的那篇,國文老師&教科書主編在抱怨不能選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其實是滿好笑的一件事。不只是「靈魂乾涸說」好笑,而是他們手忙腳亂想找理由批評課綱的修辭方式很好笑。
首先,那篇文章根本不可能是什麼震動靈魂的大作。拜託它才多長啊,就是一則隨手的推特,資訊量少到不行。內容無足可觀,文學技巧也很簡單。你如果去問蘇東坡本人,他大概也會滿頭問號:我在你們心目中是只會發廢文還是怎樣?為什麼選這段?
那為什麼會入選呢?我猜最早的原因是這樣的:
1.某一批課本編輯者覺得一定要選名家的古文。
2.名家名作通常都有一定的長度,以正常的教學時數去教正常的國中生,根本不可能教完。
3.捨棄名作,保留名家。從名家篇章中選個超短的,讓老師可以翻譯完就了事。
4.翻譯完之後,順帶補充八百條「國學常識」(事實上根本不是「常識」),讓老師覺得自己有教到名家,心情就會很好。
教學效果或教育意義?誰在乎啊。
你如果看到國中課本有那種超短的古文,十之八九都是這樣來的。跟你說一堆這篇文章有多神,那都是決定了文章才掰出來的。事實上文學作品一旦短過一個臨界點,就很難純粹從作品本身,讀出太深的意義。啊就沒有資訊,連「言」本身都不夠,哪裡拼得出「言外之意」。
歸根究底,他們不願意面對的是:國中生真的需要學古文嗎?就算需要,學之前是不是應該有先備課程,讓他們理解語法用字,而不是一上場就要讀名家作品?這就好像你讓一個沒學過英文的人去讀英國文學,結果只能選一些邊邊角角的畸零段落,師生整堂課都在查單字,這哪裡有教到文學?
可怕的是,國文課本的「經典選文」往往就這麼「習慣成自然」了。明明在文學史上還有更多重要的文章,但只要國文課本長期選某文,教學現場就會以為那篇文章重要到不讀不行。這不只是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選文也是一樣的,比如莫名其妙的「詩壇祭酒」。
後來的人不知道一開始為何要選,但既然以前選了,以後就不能不選。對傳統的盲目相信,大過教師本身對作品的鑒賞力。這就是為什麼,任何正常人都不會覺得〈記承天寺夜遊〉這種等級的東西可以灌溉靈魂,但就是有國文老師可以講出沒腦袋沒品味的「沒讀這篇靈魂會乾涸」這種蠢話。
至於該報導批評課綱的部分,就更好笑了。
那篇文章的批評邏輯是:「因為課綱的文言比例下降,所以沒辦法選〈記承天寺夜遊〉,這會讓學生不認識蘇東坡,導致靈魂乾涸。」
這就是那篇文最好笑的話術之所在了,這就是來騙外行人的。文言文比例是下降了沒錯,但又不是下降到零,在那三、四成的選文空間裡,你大可以把蘇東坡選進去啊!課綱從未規定不可以選蘇東坡,你大可以拿掉別篇古文,把〈記承天寺夜遊〉塞回去啊。
如果文言文比例一下降,你就沒選〈記承天寺夜遊〉,這不就是代表,你也覺得在國中國文階段,最廢的古文就這篇嗎?塞不回去,不就代表綜合評估之下,你自己也覺得它相對沒那麼值得教?你自己優先捨棄這篇,然後再來哭說這篇可以灌溉靈魂,有事嗎?
還是說,其實你也沒那麼在乎靈魂?靈魂對你來說就是可以優先捨棄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