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珮琦:為何文科都是女生、男生都讀理工?──揭開性別對高中生選組的影響】
隨著指考放榜,不只一家歡樂一家愁,考生們也面臨了該選什麼科系就讀的問題,身邊也一定不乏「女生要讀文組、男生要讀理組」的聲音。
雖然這是性別刻板印象,但也確實是這三十年來的現況。
看到性別的差異,有些人會以刻板印象去解...
【#沙珮琦:為何文科都是女生、男生都讀理工?──揭開性別對高中生選組的影響】
隨著指考放榜,不只一家歡樂一家愁,考生們也面臨了該選什麼科系就讀的問題,身邊也一定不乏「女生要讀文組、男生要讀理組」的聲音。
雖然這是性別刻板印象,但也確實是這三十年來的現況。
看到性別的差異,有些人會以刻板印象去解釋:「女生選文組,應該是因為數學能力不佳。」但身為研究者,難免就要多問一句:真的嗎?會不會有些其他的原因呢?
想要破解謎題,線索必不可少,而郭祐誠的線索,便是由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和國科會共同規劃的調查計畫──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
這個資料庫追蹤了長達 7 年的數據,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國中一路到高中職與五專,蒐集學生與家長、老師、學校的相關數據。
郭祐誠透過 TEPS,一一分析去性別、學生數學能力,以及家庭背景對於選組的影響。結果發現:學生們國一的數學成績會影響高中時的選組。
平均而言,只要成績提高一個標準差,那這個學生選擇自然組的機會將增加 15% 至 19%。
不過,數學能力的影響對於男女卻不太相同。用四分位數去區分大家國一時的數學成績後,在成績最低的一組中,女生選擇自然組的機率比男生少 24%;但在成績最高的一組中,女生未來選擇自然組的機率相較於男生,竟少了 42%。
你是不是也發現問題了呢?既然說成績會影響選組,那照理說,成績一樣好的女生,也要讀理科啊,但結果卻不是這麼回事。
也就是說,數學能力無法完全解釋二三類組男多女少的狀況。
既然個人的數理能力差異不能完全解釋性別懸殊的情形,那會不會是因為外在環境呢?
過去,國外也曾有相關的討論,認為純男校或純女校中,較不易產生對於學科的性別刻板印象。
畢竟同儕與自己是一樣的性別,「我是女生所以數理差」這樣的理由似乎不太適用,因此,若是想要鼓勵女性投入 STEM 領域,可以推動單性別教育。
像是希拉蕊.克林頓(Hilary Clinton)便曾通過立法大力支持單性別教育成立。也有些反對的聲音認為,這樣的性別隔離教育可能產生一些別的問題,像是加強性別刻板印象等等。
於是,郭祐誠進一步將研究焦點放在「性別組成」上,想了解:國中學習環境的性別組成,會不會影響學生之後的科系選擇呢?
結果發現,國中時期班級的性別比例,的確會影響科系選擇,但對兩性的影響並不相同。
對於男性來說,如果身處在女生較多的班級時,會降低他們選擇性別主流科系的機率,也就是說,他們比較有可能會選擇人文科系。但在另一方面,女生選科系時,較不易受班上性別比例影響。
他還分享了另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對於女生來說,「補習」與「選擇自然組」之間,存在負相關。相較於沒有補過習的女生,曾經補習過的女學生較不傾向念自然組。而在男生身上,兩者的關連則不明顯。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男生開始選擇非性別主流科系,或許便是由於國中班級的性別分佈漸趨平均的關係。只是,如果想要突破目前的刻板狀態,光是調整學習環境的性別比例,似乎也難以讓更多女性投入 STEM 領域。
綜合國外觀點與自己的研究,郭祐誠提到,「分組教學」或許是男女分校、男女合校之外的第三條路,像是在數理相關教學時進行分組,以此避免學生將成績歸因於性別。
同時,給予學生同性別的榜樣也可能有助於建立信心,像是數理科目的科任老師若是女生,這樣的典範可能鼓勵女學生在未來選擇相關科系。
有些研究便認為,為女生提供榜樣、在課堂上使用不造成性別歧視的「包容性語言」,或是多介紹 STEAM 相關的工作,將有助於促進相關領域的性別平衡。
而除了教學方法的調整之外,郭祐誠認為學習「應該要強調邏輯素養的重要性,不應該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尤其是面對資訊變化如此快速的世界,邏輯的重要性對於任何科目或領域都是重要的。
郭祐誠更以自身為例,「我覺得我自己數學不好,但是我還是可以做研究、做推理,就算是說故事,我也希望是有系統、有邏輯的方式去說故事。」
回想當初通過聯考進入大學時,大部分的志願都是人文相關的系所,但最後卻排到了經濟系,原以為好不容易可以避開的數學又通通都跑到眼前了:微積分、統計…等,其實讓人有點排斥。
但是,學習之後卻發現,經濟在討論的內容,其實也就是廣義的「社會的議題」,原本有興趣的領域,其實能利用工具更有邏輯地去釐清、用客觀的角度去梳理脈絡,也因此得以探討更多感興趣的內容。
假設因為數理方面學習較為吃力,便完全放棄思考相關邏輯,便很有可能會錯過像這樣了解世界的機會。
111 學年度起,高中生大學的學測將改為分科測驗,變成級分制,也讓學生得以自由選擇考試科目。
這樣的改革會不會讓學生更早放棄數理領域,或是造成性別比例的差異改變呢?
郭祐誠坦言,在現階段無法判斷,因為人類的行為是如此複雜,要事先預測或短時間內歸因非常困難。
此外,在追求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是改變考試的形式,根本上「追求名校」的思維沒有改變,其實還是容易陷入舊有制度的窠臼。
對此,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大學教書時的觀察與心得,提醒道:無論考試制度如何變革,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若能在學習方面培養出自律的態度,才是真正能影響學生未來的關鍵。
#指考 #放榜 #高中 #大學 #選組 #理組 #文組 #自然組 #社會組 #性別 #刻板印象 #學校 #教育
文組理組第三類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數學不好真是好問題
我高中北一女
有同學就是這樣
但精通英法文現在從事外交工作
混得很好啊!
我自己的看法是
世界變化太快 父母很難幫孩子規劃好
十幾年出社會後的世界 沒人說得準
讓孩子探索自己的強項
其他科有達平均就好
但 女生數學好超吃香
長得中上就可以在理工男多的世界當公主
這麼好的投資不要嗎?(價值觀偏差的媽媽)
文組理組第三類組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讀過高中,都經歷過高一下學期的選組抉擇,要選一類文法商,二類理工,還是三類醫農。
也有不少高中生,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就是數學不好或討厭數學,未來大學課堂絕不能出現數學。
文組理組第三類組 在 Ant 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來做醫生這麼辛苦」我爸對著我說。
-
今天早上我陪我爸去醫院看診的時候,我們從上午十點半等到下午一點,跟診的護理師突然走出診間,對著候診區的我們說「上午診還沒結束,醫師下午一點半會換到旁邊A1區」護理師叫候診區的大家先去吃飯,1:30分再回來等就好。
.
我帶我爸走去吃飯的路上,他問我老白工作也會這樣延誤嗎?我跟他說只要掛號了,醫師就會把全部的人看完才休息,他小小聲喃喃自語的說「妳厚...沒能當醫生也好啦。」
短短一句話,足以化解當年我跟他的心結。
----
每當我在粉專寫我很不會唸書的時候,總有人留言回我:妳都讀到研究所還叫不會唸書。或許也有人心裡覺得我很假,幹嘛總說自己不會唸書。 這大概要身處在周遭人表現都很優秀的環境中,才能體會我在說什麼了,其實當年我爸媽是很用心在栽培我家的每個孩子,我的原生家庭有兩個姊姊跟一個弟弟,我兩個姊姊都唸文組,我弟唸理工二類,我家只有我跑去唸第三類組。姊姊跟弟弟都非常優秀,我爸一直希望我考醫科,再不然考個藥學也好。可是我真的唸不來,討厭被逼著讀書,最後我什麼醫也沒考上,還跟他賭氣填了台南的學校,因為我不喜歡被比較跟打壓,想要離家越遠越好。
.
結果離家去讀大學的第一個月,幾乎每晚都因為想家而流淚,偷偷打電話回家一聽到是我爸接的,我就會裝冷靜的跟他說要找媽媽。有一次我爸問我「每次打回來都說要找媽媽,到底是什麼事不能跟我講?」我在電話裡整個笑出來....
.
從小,我爸就是一個很威嚴的人,我們家姊妹都很怕他,他幫我檢查功課的時候,常常就是一掌呼過來,打在我的後腦勺,導致我非常怕他教我的功課。小時候那看似不夠溫柔的父愛,似乎是到我嫁人了才發現鐵漢背後也有柔情
.
我媽走的很早,我爸總是父代母職的想為我們子女多做些什麼,他對我們的愛總是沉默的,雖然沉默拙言卻質樸感人,他常常問我有沒有需要什麼,就算我說沒有,他的菜園採收了還是大包小包拿來給我;我姊跟他說我生病了,他就默默開車跑來我家看我,一開始我都誤會他是想看孫子,結果不是,他是想關心我,他總在妳最脆弱的時候,做妳最堅實的臂膀.....
.
他很為我們子女著想,同時也很怕給我們帶來麻煩,像這次他身體不舒服都沒說,是我爸的朋友打給我姊,我們才知道,我姊幫他上網掛好診,我爸自己查路線要怎麼搭車到台北就醫,在我好說歹說下,他才肯讓我開車載他上台北,今天載他上台北的時候,一路聽他唸了好幾次「哎啊,我就不想麻煩妳們」
「我們麻煩你二三十年,都沒聽你抱怨,我今天閒閒,你就當陪我出門練車,不然我很少有機會開車上台北ㄟ」他聽我這麼說才不再一直提。
.
中午帶他去吃飯的時候,我點了一碗150的麵給他,他直說好貴,他說他平常點一碗陽春麵才50塊,剎那間我鼻酸了,平時他自己獨居,我沒有盡到孝道,不過就是點了一碗麵給他,他卻心疼這個錢。我,一個嫁出門的女兒,好像沒有說話的餘地,心裡總覺得很難過,我掩飾好錯綜複雜的情緒笑笑問他「好不好吃?」
「嗯,很好吃」
「好吃最重要」我低著頭眼眶有些泛淚
.
今天陪我爸去門診的時候,一眼望去的老人家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再不然就是外傭或老伴陪,就我是以兒女的身份牽著我爸的手,我心裡百感交集的跟他說,雖然你以前老是嫌我不會唸書,但也是因為我書唸的沒有姊姊她們好,現在才能這樣陪你來醫院.......(爸爸沒有回話)
-------
有一種愛,是無語,是嚴肅的
在兒時往往無法細訴.....
然而卻在你往後的日子
越體會越有味道
甚至一輩子忘不了
那就是
父親的愛
—
#爸爸會不會覺得他被我噹了🤣
以前活在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的年代蠻痛苦的,感觸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