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物修復學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文物修復學徒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文物修復學徒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osCgreen (綠)看板movie標題[好雷] 我在故宮修文物時間Fri Oct 13 1...

文物修復學徒 在 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8:23:34

 @當姜泰宇的客戶比當他朋友好 正因為《洗車人家》的出現,我發現與這幾年寫勞動者的,皮膚發散汗味的散文之中,「我」經常是隱身的,書寫者沒有意識到自已的位置,或者說,正因為意識到「我」,才刻意退縮到遠方,或隱藏在敘述的暗影中,更多把版面和視野留給「他」,「他們」。  相比起來,姜泰宇的「我」在...



開啟重重深鎖的大門,這是他們每天工作的開始,在這萬仞宮牆的過往皇城裡,
現代的文物修復師們,騎單車、養寵物、種花草、為公為私串門子;
一間一間屋裡,師傅帶著徒弟,
有的甚至是父親傳下來的,一代一代在此工作、生活著。

當中一位師父說出我的也可能是很多觀眾的心聲:
原本以為故宮這種國家級的文物修復單位,會像是高科技廠房那樣門禁森嚴、
都是無塵室、要穿無菌衣、進出需要消毒消靜電、溫度濕度皆有中央空調嚴格管控,
以維護文物,更防竊盜,但是沒有想到卻是就地使用紫禁城原有的院舍,
一道一道的關卡都只是朱紅木門加上鎖頭
(至少是有拍出來的,沒拍出來的高科技保全防護應該不會少…吧?)
工作的方式跟所處的地方一樣具有年代感。

雖然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斷有著疑問,幾乎沒有戴手套、各種各樣近乎純手工修復方式、
還有非常驚人的用板車和棉被運送,真的不會對於文物有所傷害嗎?
又,據我所知,現今國際上採用的文物古蹟修復原則,
是讓新修復的部分能夠被區分辨識出來,而不是與文物現況合為一體。
當中有位師傅有談到這些問題,透露出在他們的觀念裡,
這是中國對待自己文物的觀念和方式,
且也是有考慮到展完後去除修補部分不要對文物本身有損傷,
而採用新的材料新的技術,
看到鏡頭中的師傅們用無比專注的神情和耐性修復文物,
甚至為了修復古琴而去學怎麼製作古琴,
我願意相信他們是用極其強烈的使命感和愛在對待這些古物。

片中吸引人的部分除了他們如此特別的工作,還有無數細緻的情感在裡面。
能夠經年累月待在深宮大院裡面,
日復一日進行著這麼精緻細膩又半點也急不得的修復工作,
師傅們對於文物的熱愛絕對非常人可比,
影片後段鏡頭跟著師傅到展場看看自己修復的文物展出,
師傅的眼神就像看著自己的小孩一樣,每件修復工程的時程都可能是半年一年來計數,
這些日子裡對文物的研究、嘗試,
甚至是對話、無形的精神交流早已超越了時間空間物種,在兩者之間形成了深深的連結。
也許像其中一位師傅所說,其實有時不是多麼偉大的使命感驅使,
而是出自對這些古老文化的喜愛,甚至是這些無形交流中所獲得的啟發。

另外,不同專長的師傅雖然分了組別,各自在各自的「屋裡」埋首工作著,
但一件文物可能需要不同組別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修復,
彼此之間除了工作上的合作密切之外更在靜謐的宅院生活當中成了好朋友:
這院的梅子成熟了,眾人搖搖枝幹、拿了大張的紙在樹下接;
別屋的人聽說了,毫不客氣拿了臉盆就來串門子,裝滿一盆子心滿意足的回去了。
前人種的樹,果子讓後人受了惠,果樹如此,文化資產更是如此。
這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一通電話,別屋的就來了,就算只是看一眼給個小意見,
下次一通電話,還是一樣二話不說地出現;
下班一個接著一個打卡,反而不像是要回家,倒像是一家子人剛團聚完,要各自上路;
還有養的鸚鵡、貓咪、種的花草,
對它們的照顧,就像在自家養的
(雖然我很驚訝在國家級的故宮博物院裡能夠任意的種養動植物…),
也許對修復師傅來說,他們也把這裡當作家了。

和許多需要人力執行的技藝一樣,文物的修復同樣面臨著傳承的問題,從前是學徒制,
不需要什麼相關背景,只要肯學,師傅就會手把手的教到出師為止,
甚至有些是祖父、父親在故宮工作,退休或過世後,
從小耳濡目染的後代直接就被問說要不要來接任。
現在雖然相關的教育興起,
師傅們不需要再那麼辛苦的從無到有帶出一位能獨當一面的接班人,
但也意味著相關訓練出身的人可能還有更多選擇。
木器組的師傅就說,
他在學校的成績是頂尖的,可是很多原本不及他的同學們在外創作闖出了名號,
反而比他默默在屋裡工作來得名利雙收;
原本是學化學的師傅直到現在仍覺得自己在色彩運用方面及不上原先學美術的同事;
修古琴的師傅原先被質疑不會修古琴,直到他自己去學怎麼製作古琴。
一切的一切,好像不關乎是不是相關的訓練出身,而是有沒有心投入。

在《我在故宮修文物》裡,一樣有師傅和徒弟,
但這師徒關係已經不像以往師徒制那麼的嚴肅,健走活動裡竟然是兩位師傅等徒弟來,
來了之後兩人像是朋友一樣的漫步在宮牆邊,自在的聊天,
言談中還是看得出徒弟對師傅的仰望,
但那份親近相信讓徒弟在技藝之外從師傅身上獲得更多溫暖,
也讓師徒制在這個科技進步飛快的世代中,有了另一種可能:
為了拍攝文物的照片,師傅調了很久的腳架和焦距,最終是徒弟協助解決了,
也許就是在這樣溫和的師徒關係中,才能拋下身分互相學習,完成意義非凡的修復工作。
於是最終我們看到,傳承是有希望的,未來,會有全新的場館作為修復的基地,
跑字幕時,也看到了18位新血的加入,只要人類文明還存在的一天,世界就需要他們,
因為當時間不斷流逝,所有現存物品都有越趨陳舊變成文物的一天。

這部紀錄片觀賞起來令人非常舒服,
除了剪輯出來的節奏讓人不知不覺的會跟著每段呈現的主題脈絡走,
鏡頭跟音樂也是很大的原因。
工作人員眼中的故宮、不同部門處理文物的方式、
不同文物的質感、院中前人栽下的樹叢、
時而慵懶時而撒嬌悠遊自在於古老建築中的貓,
這些鏡頭讓我們看到一般人不可能看到的故宮,同時也讓觀眾感受到時間,
在金水橋前崎嶇的石板路和院中老樹看見悠久歷史、
在專注的眼神中看到師傅們於此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在修復完成的文物看到彷彿時光倒流到了那個輝煌時代。
而音樂是知名流行音樂製作人姚謙負責,成功的地方在於並沒有因為這部片子的主題,
而刻意採用傳統的樂器或曲調,反而用鋼琴在最恰到好處的時機點綴,
使人幾乎感覺不到配樂的存在。
就在電影的最後,兩者完美的結合,一個慢動作鏡頭像是從牆角探出頭來窺探,
眼前一隻來叼貓食的麻雀和一行列隊整齊的螞蟻,
如此尋常的街邊景象搭配漸趨澎湃的鋼琴演奏,
像是這些師傅們每天做著習以為常的工事,開門關門修文物,
卻是在人類文明中不尋常的貢獻。
古老的紫禁城和也許歷史更為悠久的文物,
在時間的長河中也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而人呢?是否就像是這些螞蟻、麻雀一樣?
除了溫飽之外,能不能留下些什麼?為了後人,也為了自己這一輩子能不虛此行。

於是腦中又出現國修老師父親的這句話:一個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9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7888260.A.CC4.html

fanjing0401: 雖然你的文字純樸簡單,但是我的內心卻覺得好溫暖。10/13 19:11
wayshih: 寫得真好。10/13 20:21
pttnowash: 推, 風格有小羊風 但比較不那麼精雕細琢 但一樣有水準10/13 20:39
setsuri: 推 看完這篇很想看 10/13 21:04
msnobody: 這部真的好看10/13 22:08
bye2007: 上週日在某間威秀看到有樂高忍者的宣傳活動 大型布偶10/13 23:02
bye2007: 推錯文 抱歉 10/13 23:02
※ 編輯: BosCgreen (114.43.99.4), 10/14/2017 01:07:40
mmax: 好玩的是故宮大部分的文物都被KMT帶來台灣,結果台灣拍不出 10/14 02:13
mmax: 這種片子... 10/14 02:13
fman: KMT帶的是菁華,但逃避抗日戰爭的大部份文物都還有留在對岸 10/14 02:39
fman: 喔~ 那段歷史可以再去看一下,所以不要再相信以前KMT講的北 10/14 02:40
fman: 京故宮空蕩蕩,那是因為那不是展示文物的地方,就更別說近年 10/14 02:40
fman: 來出土的文務了 10/14 02:40
sleepyrat: 文物修復的紀錄片,台北故宮早拍過了,後來還有劇情片 10/14 11:33
sleepyrat: 跟3D動畫系列 10/14 11:33
bunnyer: 可惜宜蘭沒有上映,正在想要不要衝台北看 10/14 18:02
bunnyer: 當年是精華都帶了,破的壞的都不帶,所以他們才要花心力修 10/14 18:03
bunnyer: 選擇上還有考慮年代,清朝對那個時空的來說還不算文物 10/14 18:04
JDraxler: 覺得電視版比較好看。北京故宮之前做分析的時候弄碎一 10/14 21:57
JDraxler: 個哥窯盤,蠻誇張的 10/14 21:5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