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學散文線上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學散文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學散文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學散文線上看產品中有16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官方公告🇹🇼🇭🇰】「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會議 據近年學界所悉,廣東的說唱傳統最遲在17世紀衍生了出版事業,「粵語」由口述傳統演化為書寫傳統。作為起源自南中國的重要語言,21世紀以粵語為母語者在全球約有一億二千萬人。不論是歷史學者慣見的包括畫報、粵謳、粵劇、粵語小說、教科書、翻譯文本...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映電影院】EP. 02 你才你哥!你全家都你哥! 《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入圍作品 | XXY + JERICHO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XFSBhomhNGM ▶ 收聽PODCAST聲音:htt...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Yoon 윤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10:39:10

還在前公司的時候一週有一天的瑜伽課,那個時候我只是覺得練練肌力跟柔軟度就隨便參加,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直到和 #nomadyoga 的Wei老師相遇(重逢?)我才理解瑜伽除了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思想體系、一種生活方式。 曾經有一個很重要的朋友,他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接觸到熱衷練習瑜伽、冥想、精...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翁禎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6:03:12

在提前抵達未來線上文學營裡,我的後半堂課,給13到15歲的國中生們玩了模擬文學獎。 我預先找了七篇一千字左右的短文,讓大家閱讀並進行第一輪圈選;接著實際上課就一起討論,最後第二輪投票,選出前三名。七篇文章的作者全部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台灣作家,主題是一些國高中課本少有觸及的內容:戀愛(包含暗戀和失...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謝凱特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4:50:53

//文學寫作常是把意義寄託、附著在文字之上。但在張惠菁的書寫裡,時空裡的人事物,都有其自我運行的軌跡,並行、交會、逆行錯身的一瞬,某種洞見閃現。在此窺見真實的瞬間,種種原本看似散落一地的瑣事、史料、跡象,便自然組合起來,成為時間的關竅。這近乎凝視日常的微觀方法,發覺背後隱隱連結的是更大的敘事或軌道。...

  •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07:01:43
    有 283 人按讚

    【官方公告🇹🇼🇭🇰】「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會議

    據近年學界所悉,廣東的說唱傳統最遲在17世紀衍生了出版事業,「粵語」由口述傳統演化為書寫傳統。作為起源自南中國的重要語言,21世紀以粵語為母語者在全球約有一億二千萬人。不論是歷史學者慣見的包括畫報、粵謳、粵劇、粵語小說、教科書、翻譯文本(如1862年丕思業(Charles F. Preston,?–?)粵譯的福音書),還是近年社會關心的粵語歌詞、詩、散文、小說等等,都可以看到粵語書寫傳統延綿不絕的生命力。在2010年代,由於香港社會環境與市民身份認同的變化,社會漸次浮現「粵語文學」的概念,但我們對它的敘述卻正面對種種艱難。「香港文學」看似尚未決定收編、串連抑或拒斥「粵語文學」,而自「粵語文學」的概念成為香港的社會議題以來,「粵語文學」、「香港文學」的定義、由來與其知識系統的建置,均不斷形成各式論戰。

    無庸諱言,「粵語文學」概念成為潮流與2010年代以來香港的「本土化」思考有密切關係,但早見於17世紀的「粵語書寫」卻反映「粵語文學」有其非政治化的由來。究竟今天香港的「粵語文學」是對嶺南「粵語書寫」的傳承、20世紀中末葉以來「香港文學」建構出來的分枝、抑或是2010年代創作者想像與努力的成果?是次研討會旨於探討「粵語文學」及「香港文學」的定義及其知識範疇的邊界,邀請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

    會議日期及時間:2021年10月1日(五)19:00–21:00
    會議地點:網上視訊進行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公眾名額:250人
    公眾報名網址:一律採線上報名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QxGGFt53AsYDXAm04YWQiSQHy8Yr_d5lzBB08Png9TTSDfQ/viewform
    (QR Code of Google Form)
    公眾報名期限:即日起至2021年10月1日(五)17:00止。
    洽詢電郵:[email protected]

    發表人:
    李薇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
    邢影,《伊索傳·驢仔》譯者
    洛琳,文學評論人
    梁柏堅,填詞人
    鄧小樺,香港文學生活館
    關煜星,《迴響》
    (按筆劃排序)

    主持人:
    孔德維,臺港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

  •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6 13:40:46
    有 7 人按讚

    隨著近年香港「守護廣東話」的聲浪愈來愈高,社會亦浮現「粵語文學」之概念。到底什麼為之「粵語文學」?以母語書寫又有什麼文化和時代意義?

    /

    傳承?建構?想像?粵語文學在香港
    Inheritance, Construction, or Imagination? Cantonese Literature in Hong Kong

    據近年學界所悉,廣東的說唱傳統最遲在17世紀衍生了出版事業,「粵語」由口述傳統演化為書寫傳統。作為起源自南中國的重要語言,21世紀以粵語為母語者在全球約有一億二千萬人。不論是歷史學者慣見的包括畫報、粵謳、粵劇、粵語小說、教科書、翻譯文本(如1862年丕思業(Charles F. Preston,?–?)粵譯的福音書),還是近年社會關心的粵語歌詞、詩、散文、小說等等,都可以看到粵語書寫傳統延綿不絕的生命力。在2010年代,由於香港社會環境與市民身份認同的變化,社會漸次浮現「粵語文學」的概念,但我們對它的敘述卻正面對種種艱難。「香港文學」看似尚未決定收編、串連抑或拒斥「粵語文學」,而自「粵語文學」的概念成為香港的社會議題以來,「粵語文學」、「香港文學」的定義、由來與其知識系統的建置,均不斷形成各式論戰。

    無庸諱言,「粵語文學」概念成為潮流與2010年代以來香港的「本土化」思考有密切關係,但早見於17世紀的「粵語書寫」卻反映「粵語文學」有其非政治化的由來。究竟今天香港的「粵語文學」是對嶺南「粵語書寫」的傳承、20世紀中末葉以來「香港文學」建構出來的分枝、抑或是2010年代創作者想像與努力的成果?是次研討會旨於探討「粵語文學」及「香港文學」的定義及其知識範疇的邊界,邀請粵語文學的創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分享他們對「粵語文學」的觀點。

    日期及時間:2021年10月1日(五)19:00–21:00

    地點:網上視訊進行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島聚讀書會 一八四一書店

    公眾名額:250人

    公眾報名網址:一律採線上報名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QxGGFt53AsYDXAm04YWQiSQHy8Yr_d5lzBB08Png9TTSDfQ/viewform
    (QR Code of Google Form)

    公眾報名期限:即日起至2021年10月1日(五)17:00止。

    洽詢電郵:[email protected]

    發表人:
    李薇婷,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
    邢影,《伊索傳·驢仔》譯者
    洛琳,文學評論人
    梁柏堅,填詞人
    鄧小樺,香港文學生活館
    關煜星,《迴響》
    (按筆劃排序)

    主持人:
    孔德維,臺港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

  •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2 16:36:36
    有 30 人按讚

    #青鳥直播預告 #本週五直播預告 #青鳥陪你線上閱讀不孤單​

    =|✨✨ #青鳥search #直播預告 ✨✨|=​

    ¶ 2021年9月24日 ¶​
    ¶ 第一場10:30 ​ ​ #楊海彥 ​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

    「欸,偷偷跟你說,​
    學校從前是刑場或亂葬崗......」​

    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可曾聽過那些似曾相識的都市傳說,在台灣,都市傳說幾乎都是靈異故事、迷信、謠言、假消息的代名詞,其實,都市傳說是承襲鄉野奇談,人們歷經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轉變,而產生的當代傳說。​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記錄下100則都市傳說,考察全面性的淵流與流變依據,將這些稍縱即逝的台灣當代歷史片段記下,提供給民眾對於傳說何以流傳更深入的理解,以怪談,重新認識不同時空下的台灣!​
     ​

    特別感謝: ​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蓋亞文化

    ━━━━━━━━━━​

    ¶ 第二場 11:15 ​ ​ #朱天心 #阮光民 #獵人們 #貓爸爸 #李家寶​


    漫畫 ╳ 文學 ╳ 動保 ╳ 電影​

    「這貓群且在我寫作中不斷增生、繁衍、變換、消失……,他們是非常典型的城市流浪貓和野貓的代表,我恰巧遇到了,目睹其生滅,以為有責任寫下來,證明他們確實來過這世上一場。」—— #朱天心 《#獵人們》​

    本漫畫改編自作家朱天心的散文隨筆集《獵人們》,以街貓觀察為主軸,述寫了自家屋內屋外、街頭巷尾、共享生活場域的貓咪們的故事。人氣 #漫畫家阮光民 再度跨領域改編。以原著中〈#貓爸爸〉與〈#李家寶〉兩段珍貴的回憶為題,描繪出人貓互動的情感與溫度。​


    特別感謝: ​ #朱天心 ​ 阮光民 ​ 目宿媒體•漫畫編輯室 Fisfisa Comics

    ━━━━━━━━━━​

    🔹 🔹 鳥編 報你知 🔹 🔹​

    收看 #青鳥SEARCH 直播,並按讚+留言+分享 直播連結​
    即可參加青鳥書店抽書活動,活動資訊詳見週五直播,​
    關注 青鳥 Bleu&Book ,書店活動不漏接!​


    🐦|青 鳥 search 這 邊 聽 |🐦​

    🔎 ​ SoundOn 聲浪
    https://reurl.cc/pdMdm4​
    🔎 ​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4mGvrR​
    🔎 ​ Spotify
    https://reurl.cc/9EpE5v​
    🔎 ​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MdGLOW​
    🔎 ​ KKBOX Podcast
    https://reurl.cc/VEeQbQ​
    贊助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

  •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03 22:00:11

    【想映電影院】EP. 02 你才你哥!你全家都你哥!
    《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入圍作品 | XXY + JERICHO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XFSBhomhNGM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nmyfe78qhw0939pe7jtjzc/platforms
    .

    本單元與【想映電影院 / 佳映娛樂】合作,【想映電影院】是一個讓會員擁有獨立自主空間,隨選隨看,網羅國內外優質獨立製片電影的線上觀影平台;不追求吃到飽,只求能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電影愛好者,重質不重量的好所在!

    這次【想映電影院】要來推薦的電影是《我不是你的黑鬼》;這是一部改編自美國非裔作家 詹姆斯鮑德溫未完成遺作《謹記此屋》,以回憶作為引子,談及他的三位摯友 麥格艾佛斯、麥爾坎X、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三位皆在1960年代風起雲湧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這個未完成的作品僅遺留30頁手稿,由社會實踐家導演 哈烏佩克重新詮釋,成就了這部記錄美國民權運動的重要作品。
    .

    詹姆斯鮑德溫 James Baldwin | 1924 ~ 1987

    作品多以關注20世紀中葉美國種族問題及性解放議題,同時也是黑人民權運動家、公開的同性戀者。他曾旅居法國,於1960年代回到美國,與多位知名黑人民權領袖投身社會運動。他的作品跳脫傳統黑人文學,多以小說、散文形式批評時事;其代表作品《山巔宏音》《喬瓦尼的房間》《另一個國家》。
    .


    如果收看或收聽完我們的節目,對本次電影有興趣的話,可以到【XXY 視覺動物】臉書粉絲團貼文留言,即可有機會抽中本片在【想映電影院】上免費觀看序號!還不快手刀前往留言!
    .

    你也有看過《我不是你的黑鬼》了嗎?

    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我不是你的黑鬼 #iamnotyournegro #詹姆斯鮑德溫 #jamesbaldwin #馬丁路德金恩 #麥爾坎X #麥格艾佛斯 #medgarevers #malcolmX #martinlutherkingjr #黑人民權運動 #歷史 #紀錄片 #documentary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22:30:14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文學散文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27 22:00:13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