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化女性主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化女性主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化女性主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化女性主義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盧斯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盧斯達:為甚麼殺人犯「總是有精神病」 -- 上報 / 評論】 台灣半個月內發生了三宗肢解案。其中一單是華山草原藝術聚落,據說是一名射箭教練將女生分屍和性侵。新聞報導,女生遇害之後的17天,疑兇還如常打理箭館專頁,回覆網友;受害者家人在網上尋人,據報疑兇還留言慰問:「希望小米看到趕快報個平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Vivian Yi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UTTON APPAREL☆ https://www.buttonapparel.com On Rita ► Rita Shirt https://bit.ly/2Df9W6k On Constance ► Andy Blazer https://bit.ly/2DyJzrO On Vivian...

文化女性主義 在 艾斯特的電影紀錄 ✨ 艾電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3 15:13:11

「大膽的定義是從零做起,創造出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 ⠀⠀⠀ ——#艾戲劇《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 ,S1 2020 ⠀⠀⠀⠀ ✨#三大看點 #喜歡歡迎收藏分享 ⠀⠀⠀⠀ 近來Netflix蟬聯數週排行榜的《艾蜜莉在巴黎》在社群上掀起一番討論,從異國文化切入社群行銷與職場文化...

  • 文化女性主義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25 10:03:07
    有 51 人按讚


    【盧斯達:為甚麼殺人犯「總是有精神病」 -- 上報 / 評論】

    台灣半個月內發生了三宗肢解案。其中一單是華山草原藝術聚落,據說是一名射箭教練將女生分屍和性侵。新聞報導,女生遇害之後的17天,疑兇還如常打理箭館專頁,回覆網友;受害者家人在網上尋人,據報疑兇還留言慰問:「希望小米看到趕快報個平安,我們都很關心。」

    各界自然眾聲喧嘩,有大量解讀角度。從命理流年、嬉皮文化、女性主義到精神健康的角度都有。在不同文化的社會都好,每次發生極難理解的兇殘事件,我們就傾向用精神病的方法去解釋,當然有時疑兇為了脫罪減刑,司法抗辯時都會由此入手。

    因為我們渴求解釋

    為甚麼呢?因為恐怕我們自己都未必很理解精神病,所以我們會用一種自己不理解的體系,去試圖解釋一件我們無法認識的事件。習慣性地將精神病和賅人聽聞的兇殺案扣連,未必一定每次都能充份解釋,只是最後得到一個安心,「他是有病的」,就解釋了,社會就可以淡忘那種恐懼,繼續前進。

    以疑兇殺人後的鎮靜和偽裝,被捕之後又開口認錯的片段看來,他是那種被形容為「反社會人格」的犯人。「反社會人格」這個名詞有一點誤導,因為有這種人格的人不一定是很高調地反對社會。一個人內藏反社會人格,他們往往不是憤世疾俗,而是看來聰明、溫和、懂得溝通,察眉辨色的能力很高。他們最大的特徵,是不太有「良心責備」這種感覺,道德標準非同常人。

    他們通常極端自利,對於剝削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沒有任何負罪感;非常冷靜、情緒平穩、無情,不是「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緒病人。世界上其實很多出眾的人,商界政界領袖,都多多少少有這種傾向。

    射箭教練在行兇後的表現,令我想起在香港也有一個類似的案。2013年,香港大角咀有一個31歲的青年周凱亮,突然狂性大發殺死父母,並且指使一個中度弱智的同謀協助他肢解屍體。行兇之後,周凱亮與不知情的哥哥在Facebook設立了專頁「失蹤的爸爸媽媽」,在網上尋親。周凱亮本人也拍了一段片,聲稱不知道父母為何離奇失蹤,甚至接受傳媒訪問。

    後來東窗事發,全城嘩然。周的辯護律師找來一個精神科醫生作供,認為周患有強迫症和躁鬱症;而香港的收押機構則對他進行智力測試,發現他的IQ有126,高於一般人水平,最後周凱亮被判終身監禁——香港沒有死刑。雖然如此,因為這個人殘殺父母的行動和細節太過恐怖,對一般人太無法想像,所以坊間是失語的,最後我們對這件事的定性,不是神經失常,就是趨向鬼神玄學,因為真的無人能夠定奪真相。

    沒有名狀的恐怖

    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將事情病理化,是現代社會馴服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套路。例如現在我們有很多小朋友被診斷為「過動」、讀寫障礙等等,然後根據這些病症,又有一套治療和應對的政策,還有藥物產業鏈。通過這些儀軌,我們將不可理解,令人恐慌的事物,收進自己秩序井然的認識之中。信奉理性主義的現代社會,是如樣發展和擴張。

    可怕的異類出現了,認為他有病,需要醫療、隔離甚至殺死,起碼是有根可尋,有病可治,不是無以名狀的恐怖。最恐怖的恐怖是沒有名狀的恐怖。

    「反社會人格」、「性格使然」在兇案的討論中,並不是那麼令人舒服。因為反社會人格不等於精神病,他未必不是控制不到自己。他甚至可能是完全理解,完全基於理性去行兇。我們很難以接受這種情況,也無法接受「這種人與我們其實沒有區別」的假設,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跟這種人是同一個物種,所以順理成章,病理化的解釋是最能令人安心,也區分了正常(我們)和異常(他們)。

    病理化的犯罪學解釋,和病理化的社會解釋,得到我們的信納,除了醫學界的福音仍然有權威(在東亞社會尤其)之外,它指引了我們有甚麼可以做。每一次出現可怕的殺人事件之後,我們需要答案,需要「做些甚麼」的答案。

    人性是深不見底的龐大黑暗

    如果將過人的兇殘,視為一種疾病,那麼我們自然可以從政策、學校、醫療、社會層面去著手工作。是不是真的能夠防範,沒人知道,但至少我們覺得事情在軌道上,是有秩序的。如果說,這種人就在我們之中,看來人畜無害,直至他作案、人命犧牲之前,我們都無法知道,更無法阻止下一個受害者出現,這實在很絕望。

    但當你閱讀這類案件的時候,你或者會有一種感覺,發現人類是一艘船,孤獨地在大海航行,而人性是水底下深不見底的龐大黑暗。你看,卻永遠看不穿;無法知道巨大的章魚和各種怪物何時襲擊。我們對於人類的想像和假設,在龐大的海域也是非常脆弱,獨力難支的朽木。

  • 文化女性主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25 10:02:44
    有 103 人按讚


    【盧斯達:為甚麼殺人犯「總是有精神病」 -- 上報 / 評論】

    台灣半個月內發生了三宗肢解案。其中一單是華山草原藝術聚落,據說是一名射箭教練將女生分屍和性侵。新聞報導,女生遇害之後的17天,疑兇還如常打理箭館專頁,回覆網友;受害者家人在網上尋人,據報疑兇還留言慰問:「希望小米看到趕快報個平安,我們都很關心。」

    各界自然眾聲喧嘩,有大量解讀角度。從命理流年、嬉皮文化、女性主義到精神健康的角度都有。在不同文化的社會都好,每次發生極難理解的兇殘事件,我們就傾向用精神病的方法去解釋,當然有時疑兇為了脫罪減刑,司法抗辯時都會由此入手。

    因為我們渴求解釋

    為甚麼呢?因為恐怕我們自己都未必很理解精神病,所以我們會用一種自己不理解的體系,去試圖解釋一件我們無法認識的事件。習慣性地將精神病和賅人聽聞的兇殺案扣連,未必一定每次都能充份解釋,只是最後得到一個安心,「他是有病的」,就解釋了,社會就可以淡忘那種恐懼,繼續前進。

    以疑兇殺人後的鎮靜和偽裝,被捕之後又開口認錯的片段看來,他是那種被形容為「反社會人格」的犯人。「反社會人格」這個名詞有一點誤導,因為有這種人格的人不一定是很高調地反對社會。一個人內藏反社會人格,他們往往不是憤世疾俗,而是看來聰明、溫和、懂得溝通,察眉辨色的能力很高。他們最大的特徵,是不太有「良心責備」這種感覺,道德標準非同常人。

    他們通常極端自利,對於剝削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沒有任何負罪感;非常冷靜、情緒平穩、無情,不是「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緒病人。世界上其實很多出眾的人,商界政界領袖,都多多少少有這種傾向。

    射箭教練在行兇後的表現,令我想起在香港也有一個類似的案。2013年,香港大角咀有一個31歲的青年周凱亮,突然狂性大發殺死父母,並且指使一個中度弱智的同謀協助他肢解屍體。行兇之後,周凱亮與不知情的哥哥在Facebook設立了專頁「失蹤的爸爸媽媽」,在網上尋親。周凱亮本人也拍了一段片,聲稱不知道父母為何離奇失蹤,甚至接受傳媒訪問。

    後來東窗事發,全城嘩然。周的辯護律師找來一個精神科醫生作供,認為周患有強迫症和躁鬱症;而香港的收押機構則對他進行智力測試,發現他的IQ有126,高於一般人水平,最後周凱亮被判終身監禁——香港沒有死刑。雖然如此,因為這個人殘殺父母的行動和細節太過恐怖,對一般人太無法想像,所以坊間是失語的,最後我們對這件事的定性,不是神經失常,就是趨向鬼神玄學,因為真的無人能夠定奪真相。

    沒有名狀的恐怖

    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將事情病理化,是現代社會馴服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套路。例如現在我們有很多小朋友被診斷為「過動」、讀寫障礙等等,然後根據這些病症,又有一套治療和應對的政策,還有藥物產業鏈。通過這些儀軌,我們將不可理解,令人恐慌的事物,收進自己秩序井然的認識之中。信奉理性主義的現代社會,是如樣發展和擴張。

    可怕的異類出現了,認為他有病,需要醫療、隔離甚至殺死,起碼是有根可尋,有病可治,不是無以名狀的恐怖。最恐怖的恐怖是沒有名狀的恐怖。

    「反社會人格」、「性格使然」在兇案的討論中,並不是那麼令人舒服。因為反社會人格不等於精神病,他未必不是控制不到自己。他甚至可能是完全理解,完全基於理性去行兇。我們很難以接受這種情況,也無法接受「這種人與我們其實沒有區別」的假設,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跟這種人是同一個物種,所以順理成章,病理化的解釋是最能令人安心,也區分了正常(我們)和異常(他們)。

    病理化的犯罪學解釋,和病理化的社會解釋,得到我們的信納,除了醫學界的福音仍然有權威(在東亞社會尤其)之外,它指引了我們有甚麼可以做。每一次出現可怕的殺人事件之後,我們需要答案,需要「做些甚麼」的答案。

    人性是深不見底的龐大黑暗

    如果將過人的兇殘,視為一種疾病,那麼我們自然可以從政策、學校、醫療、社會層面去著手工作。是不是真的能夠防範,沒人知道,但至少我們覺得事情在軌道上,是有秩序的。如果說,這種人就在我們之中,看來人畜無害,直至他作案、人命犧牲之前,我們都無法知道,更無法阻止下一個受害者出現,這實在很絕望。

    但當你閱讀這類案件的時候,你或者會有一種感覺,發現人類是一艘船,孤獨地在大海航行,而人性是水底下深不見底的龐大黑暗。你看,卻永遠看不穿;無法知道巨大的章魚和各種怪物何時襲擊。我們對於人類的想像和假設,在龐大的海域也是非常脆弱,獨力難支的朽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