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化大學選修學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化大學選修學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化大學選修學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化大學選修學分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高虹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教育淪為樂透彩 #學生權益虹安來發聲 🔼虹安三月三十一日於教育及文化委會質詢,針對 #108課綱微課程實施問題與學習歷程檔案、#數理授課時數下降,內容減少,學生素養難保、#大學考招制度調整 等問題進行探討。 108課綱中學習歷程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同校學生前三項...

文化大學選修學分 在 HC張皓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3:01:14

【文長】 也許是最後一學期,我不確定。 離畢業還有十餘學分,目前系必修與系選修都已經搞定,剩下一些零碎的瑣事。 老實說好了,我很猶豫是直接畢業進入社會還是故意留個兩三學分延畢。 各有優缺點,當然也有很多其他層面在考慮⋯包含家人、經濟、生活等等的⋯當然還有我的夢想。 我剛進大學的時候我真沒想到我最後是...

文化大學選修學分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7:18:22

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

  • 文化大學選修學分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7 12:15:10
    有 1,409 人按讚

    #教育淪為樂透彩
    #學生權益虹安來發聲

    🔼虹安三月三十一日於教育及文化委會質詢,針對 #108課綱微課程實施問題與學習歷程檔案、#數理授課時數下降,內容減少,學生素養難保、#大學考招制度調整 等問題進行探討。

    108課綱中學習歷程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同校學生前三項差異不大,而多元表現其中包含 #微課程,因此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惟微課程之開設嚴重不足,恐有違教育機會均等之虞。而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中的「探究與實作」讓學生可以跨校選修微課程,但高中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開授微課程,學生如果沒有抽到的話就必須「#自主學習」,如同 #樂透 一般。

    ➡️對此潘文忠表示:以台灣而言,要考慮個別學生有個別合適教育的可能性,也就是適性發展。學生求好心切、家長關心,但大學並不是以修習課程科目來評估,微課程是北區高中的聯盟,讓學生探究,這是政府明確的方向政策,我們一定會多說明。

    ✏️虹安認為108課綱數理課程遭刪減、學分數下降,而經濟委員會還在討論護國神山,結果教育部108課綱沒辦法讓學生培養基礎能力,反而可能減弱科技產業人才培養能力。數學有一些必修課程確實已刪減,這些基礎能力都是未來選修會用到的,而選修課程讓高中自行開課又可能有資源不足問題。教育部不能一方面說要培養STEM人才,一方面又刪減數理領域學分。

    ➡️另一方面虹安指出,去年學測、指考重考比率大幅提升,指考就有1/4學生必須重考升學,招聯會說要延後申請時期延後是要保障完整性,但學生沒有合理時間決定要不要放棄學測結果而參加指考,若不滿意升學結果就得參加指考,然而指考名額又減少。

    潘文忠表示:學生重考因素很多,包括志向不合等諸多因素,不過目前時間還是足夠學生因應。

    🙋🏻‍♀️虹安呼籲應 #保障教育機會均等 #不該讓教育淪為樂透!

  • 文化大學選修學分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31 11:30:00
    有 724 人按讚

    #麥夠打太極了
    #師生權益需要受到改善

    ▎三月二十三日虹安出席#教育文化總質詢,針對教育部目前規範進行探討。

    ⭕️虹安表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課綱跟考招制度,#108課綱上路以逾20個月,106-109年已花 #400餘億,目前成效為何?108課綱立意良好,但配套措施沒有準備好,形同舊車開新路。而第一個亂象就是 #有課綱沒有課本,180學分有1/3選修課程沒有課本,因此只能由教師來自製課本,探究與實作形同小論文,但教師同樣必須擔任指導教授,而過去的師培並沒有讓老師具備跨領域的能力,也認為老師授課學分過高,並同時老師除了備課還要身兼行政職,是否影響老師的授課品質?

    ➡️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以往學子花太多時間準備考科,這些多元選修就是要讓學生有機會接觸考試考不到、未來用的上之處,這些不該用課本規範,我知道第一線的老師很辛苦,但主要是要學會應變的能力。我們也成立中心協助老師,這些都是起步階段。」

    ⭕️虹安接著表示:「如果教育部資源都在刀口上,不會有這麼多老師陳情。那我們是否研擬如何降低教師授課基本鐘點數?教育部是否能鬆綁教師員額?是否承諾?」

    ➡️潘文忠:「高中職的員額原本總量管制,但在蘇院長支持下回歸。」

    虹安認為學習歷程上傳有許多限制,1️⃣上傳無法修改2️⃣上傳檔案2MB限制,實在太愚蠢,完全沒考慮到學生上傳的檔案包含影像檔,麻煩費心改善。

    ➡️潘文忠:「這些是早期設計的建議,我們覺得調整這些限制確實合理,教育部也一直聽取第一線學校的建議,我們會在三月底總整理。」

    ⭕️虹安在最後提出:「學習歷程的採認標準,大學教授扮演很大的角色,是否研究讓大學端提供採認尺規,像 #APCS 蠻不錯,但沒有官方認證。各領域是否有類似的機制?否則學生會亂槍打鳥。」

    ➡️對此潘文忠回應:「許多家長有誤解,我們還需要更多說明」。

    #答非所問能力提升
    #提供影片觀看

  • 文化大學選修學分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21 20:30:02
    有 387 人按讚

    這一週的週記,篇幅真的很長 ……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3

    不論在公務單位,或是民間企業,只要是一種『層級系統』的建構方式,就幾乎找不到完美的運作機制。而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去批評問題,在我看來,實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 反正站著說話不腰疼,罵著罵著似乎自己也就顯得高明了。

    比較困難的是:在一個不盡完善的體制裡,試著去找到一些『做事』的可能,並且要維持著事務的推動,不偏離你做這個事的原始初衷以及價值觀 – 我想,你很清楚我在說什麼。

    在前兩篇週記裡,我先概略描述了『高流』給我的第一個認知震撼 – 說實話,要看到這些現象、將它描述出來,真的不是什麼難事;但只是一味地發現問題,卻又沒有什麼建設性作為,我認為,這不是我輩中人該有的水準。

    因此,在這個『高流副執週記』系列裡,我除了持續觀察、紀錄系統內潛在的問題以外,我也想將現在這個營運團隊究竟正在做些什麼事,同樣以『公開、透明』的信念,開始向外界報告 – 畢竟,我領的薪水是國人所繳的稅金,只要你願意關心流行音樂產業在高雄的發展,我就願意向你說明。

    [二. 高雄行動紀實_01]

    我不是一個人南下高雄的。

    在執行長李欣芸老師的授權下,經過市府官方制定的所有人事審核程序後,我將我最信任的企劃夥伴 – 吳思樺小姐 (aka 小襪) 一起邀來了高雄,請她擔任『高流』的企宣部經理。我就不費力介紹小襪從年輕時的獨立樂團、展演空間營運,到近六~七年來成為最厲害的主流音樂專輯企劃、網路視訊行銷的細節過程了,我簡單的說:在現今華語流行音樂產業的中堅世代,製作面向上代表人物是陳君豪,而企劃面向的代表人物就是吳小襪。

    我們南下第一個觀察到的是:做為『高流』營運人材培育機制的『LIVE WAREHOUSE』,在運作五年之後,似乎並沒有讓高雄在地的音樂人、樂團以及閱聽普羅大眾,認定這裡就是高雄最有代表性的音樂展演基地 – 相較於台北的華山 Legacy,LIVE WAREHOUSE 幾乎從來沒有以『自製節目』的方式,加深場館與所處城市的連動性。為了確認『自製節目』在高雄的可行性 (我是說,能在台北成立的譬如『都市女聲』系列這種主題式的節目概念,也許在高雄其實行不通?),小襪趁著『武漢肺炎』在臺灣連續歸零而宣布解封的機會,帶領著整個企宣部同仁用很短的前置時間,策劃並執行了連續三場的『零時起義』系列演出。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主題企劃展演!從主視覺呈現、完售的票房成績,到現場參與的觀眾反應,以及後續在網路上的輿情討論,高雄的觀眾對於這種在地化、自製性音樂節目的支持,讓我們很驚訝這種概念為什麼沒有更早被付諸行動?

    然後暑假就開始了。在暑假之前,我們推動了『企宣部實習生計畫』的執行,經過極其慎重的履歷審閱以及面試,最後我們招募了十幾位的大學生,在為期一個月、共一百六十小時的暑假實習期間內,讓這些實習生實際參與整個『高流』在籌備期最緊鑼密鼓階段的合宜分派任務,並讓這些實習生以『自製節目』的概念,完整企劃、執行了一場『安安妮好嗎』的售票演出,做為取得實習認證的核定標準。這個節目完售了,實習同學們也取得了極為難得的產學合作經驗以及豐富的回憶。如果『高流』肩負著『培育音樂人才,擴大產學合作』的任務,這些論調為什麼也沒有更早被付諸行動?

    於此同時,人事行政部編列著明年度的預算,與市府來來回回進行著我所不熟悉的公務修正、調整;我們的營運發展部門積極地對外招商,並支援著整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將近十二公頃所有建物的工務點驗。公關部處理所有對外資訊,並策畫著『高流』於開幕之後的重要常設展;企宣部規劃著對『高流』現階段最重要的『開幕演出節目』,同時,也支援演出服務部繼續努力讓 LIVE WAREHOUSE 以不同於以往的模式,加強宣傳與充實每個週末的演出活動。而演出服務部主導著馬上就要執行的『測試性演出』,也計劃進行未來主場館核心的音訊、燈光系統前置訓練。

    就這樣,過著我所參與到的工作日常,四個月。

    而營運中心的工作夥伴,人數卻只有額定編制的一半 – 總共三十三人。

    對我而言,上述這些工作,都是系統維持著運作的『常態型事務』,以人員缺額一半的前提下,它們其實非常累人,也非常佔據工作時間;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認為:如果我們只能消化這些常態型事務,那麼,『高流』將只是一個專門處理眼前工作的普通運作機關,而不會有什麼著眼未來的前瞻發展性。

    這不是我輩中人應該有的水準。

    所以,我們創建了『高流系』。

    {01_高流系}

    『高流系』是一個跨『高流』營運團隊各部門的概念計畫與實行方案,這個字詞本身具備了兩種含義:對內,任何與『音樂人才培育、在地資源整合,教育推廣深耕』有關的事務,都會涵蓋在這個『屋頂』之下 – 它就像學校系所的概念,我們設計了各種的音樂普及推廣方案、講座,讓普羅大眾以一種自然、輕鬆的方式,逐步認知流行音樂所涉及的各種面向。對外,它是一種『群聚認同』的流派概念,就如同『涉谷系』、『秋葉原系』,只要你認同『高流』所推動的文化建構,並參與了其中的活動,你就是『高流系』的一份子。

    在這個定義下,我們推出了第一個通識型的音樂講座 – 『超營養學分』:https://ppt.cc/fl1TZx 。第一期的『超營養學分』,我們以『聆聽島嶼的多元聲音』為切入,藉由邀請的各類型傑出講師,勾勒在臺灣各個時代,不同語言所建構出的流行音樂場景。

    第二期的『超營養學分』,我們計劃引進一系列關於『如何聽懂演唱會』的通識型音樂講座 – 如果你選修了這個學分,我們想讓喜歡音樂的你,在花錢購買了一張現場演出的音樂會門票、走進場館聆聽節目的當下,更全面地瞭解整場音樂演出究竟有哪些環節可以注意,更知道一場節目的構成究竟有多少元素,以及,最重要的:知道怎麼去分辨今天這場演出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關於這個學分的詳細資訊,很快就會在『高流』相關的所有資訊平台揭露。

    而今天真正想談的,是『高流系』之下另一個分支的主題 – 『樂團興奮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團興奮波』01 ***

    如果你先前關注過這個專頁,你很有可能知道約莫在一、兩年前,戴佩妮和我啟動了『第二代樂手培訓計劃』;在當時,我們希望尋找並鍛鍊下一世代的職業樂手,透過這個專頁,發起了鼓手與貝斯手的徵選,也獲得了新興世代樂手的熱烈響應,從而甄選出極為優秀的年輕樂手,完成了那個階段的訓練方案。

    那是我所熟悉的樂團培訓方式,新世代樂團如『告五人』,也曾經走過那一種『慘無人道』的集訓方式。

    但,高雄不一樣。

    我到『高流』所被賦予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創作樂團的培育訓練。那不是指單一樂器的技能強化課程,而是『一個樂團』的全面『認知提升』。『樂團興奮波』,就是這個針對高雄所特別設計的樂團培育計劃。

    但應該怎麼具體描述這個計劃內容呢?

    且讓我引用一封我寫給『教練夥伴』的信函全文,希望可以讓你瞭解整個計劃設計的內容:

    『XX兄,你好!

    這次透過WW聯繫你的主要目的,是一個關於『樂團培訓』的提案,希望能有機會與你做進一步的討論。請容我先以文字表述,向你做初步說明:

    如你所知,我之所以接任『高流』的工作,其中一個重點目標,就是『在地音樂人才培育與實質能力提升』。以『音樂教育』這個面向來說,到任四個月中,我透過了中心的實習生所做的深度田野調查,從在地的許多教育系統 (特別是直接接觸到高中、大學音樂性社團的樂器行、音樂中心) 執行者的意見中可以觀察到,傳統教育的『上對下』 (教師之於學生) 模式,對於在地的年輕創作人、或是音樂學習者,通常不是太有成效 — 這裏的學習氛圍,比較是用『朋黨』 (是不是同一國的氣味) 的方式來『交流』;也就是說:如果真心想要『接地氣』來帶起音樂教育,至少過去我在台北所習慣操作的『樂團診療室』模型,是完全行不通的。

    同時,這些在地的音樂教學系統也都指出: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高雄沒有執行過一個具有指標性、全國知名度級別的音樂競賽;這些教學系統不約而同指點出,期盼『高流』在未來,能以『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位階高度,規劃、執行這一層級的音樂競賽活動。

    另外,從過去十多年,我在臺灣南北各地大專院校擔任音樂類型競賽評審的經驗中,可以具體地總結:其實不分地域,所有的與賽者,不論當天比賽的成績如何,在賽程活動結束後,都會非常熱切地圍著各個評審老師,詢問評審老師的觀點與建議意見。我自己清楚而近距離地接觸過這些學子的眼神,可以很明確地知道:當學子『自己想要知道些什麼』的時候,『音樂教育』才能開始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如果『高流』要執行『樂團培訓』的教育方案,我們勢必需要構思出一種別出心裁、又能誘發參與者『自己想要知道些什麼』那種學習慾望的執行方式。

    因此,我們設計出接下來想向你說明的執行方案 — 『樂團興奮波』:

    『樂團興奮波』是一個有別於一般形式的音樂競賽教育計畫,它分為初賽評選與複賽決勝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初賽,我們會採用網路報名、網路評選的方式:所有有意願的參賽團體,必須在限定日期之前,寄交三首原創曲目的錄音檔、以及不少於一首的樂團實況錄影影像。強調『原創曲目』的面向,當然是因為我們絕對鼓勵原創音樂的基本立場;但因為是『錄音形式』的作品,我們很難確認報名的參賽樂團在樂器實際操作能力上,是否會因為『錄音後製技術』因素而造成評審在判斷上的失準,因此,我們希望參賽者再提供一個『實時』的樂團操作影像 — 它可以是樂團團練的紀錄,也可以是樂團實際演出的呈現,以協助評審能夠更具體地認知該參賽團體的實際技術水平。

    在這裏,我必須先說明、解釋我們對於評審團的設定,與其所有參與人員構成的意涵:

    由於這是由『高流』所發動的計畫,當然會希望能以『出身高雄』的樂團做為評審團的首選!因此中心營運團隊很榮幸能夠邀請到『AAA』的XX兄與所有團員,以及『BBB』全團,做為評審團的主要核心。而我個人,會以『高流』中心的代表身份,一同參與評審工作。同時,由於在這個新型賽制中,我們期望能有流行音樂產業界其他面向的專業意見加入,因此,評審團同時會有『高流』企宣部經理、以及流行音樂業界的企劃、宣傳與行銷專業人士的組合,為評審作業帶來不同角度的觀點。也因此,對於參賽者的資格,我們會希望集中在『雲嘉南、高屏澎』所屬的『大南方地區』音樂人與創作樂團。

    初賽收件截止後,所有參賽作品會交由評審團以線上評分的方式,選出積分最優秀的前五名樂團,進入下一階段的複賽;而這個複賽的執行方式,將會是『樂團興奮波』有別於其他音樂競賽的最主要差異。

    五組進入複賽的團體,將要以自選的兩首原創作品,進行三個回合現場表現的『重複式競賽』。

    一般來說,音樂競賽都是以『一次決勝負』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賽制,雖然可以督促參賽者在競賽過程中拿出最大的專注力、力求表現,以爭取最佳表現來獲勝,但對於『藉由比賽來達成音樂培育』的設想,就無法彰顯功能。

    『高流』所制定的『樂團興奮波』,將是以『相同的曲目、重複呈現』來做一種根本性的變革:第一回合,五組樂團以抽籤決定出場順序、各以兩首曲目做出競賽式呈現之後,上述包括了樂團前輩,以及音樂產業的製作、企劃與行銷專才的評審群,會針對這五組樂團的整體表現、各種面向,以『公開直播』的形式,對樂團與現場或線上參與的觀眾陳述。五組樂團在接受相關建議後,於下一週以同樣曲目內容,再次進行第二輪競賽呈現,並依照前述方式完成第二輪評審群建議。幾天之後,五組樂團進行第三輪競賽,呈現結束後,評審群以三次評分加總、並考量樂團對於『評審建議』的實際修正表現,評選出優勝團體一組。

    該優勝樂團除了可獲得由『高流』所提供的獎金以外,並可獲得參與『BBB』樂團之暖場樂團演出機會,『高流』中心並承諾,將該優勝樂團推上『大港開唱』或同等級音樂活動的演出舞台,做實際的音樂展演。

    這個賽制的設計,主要想顧及幾個面向:

    1. 避免參賽者因為緊張、失常,而在『一次決勝負』的賽制下飲恨。

    2. 專業評審群的意見,因為公開、透明,也避免了任何黑箱作業的疑慮。

    3. 專業評審群的意見,將不再是『上對下』的說教方式,而是『平等而善意』的建議,讓參賽隊伍在相對『容易接受』的狀態下,對自身的音樂訓練產生『自己想要進步』的教育意涵。

    4. 在專業評審群的意見中,導入大南方地區音樂工作者普遍缺乏的『企劃』、『行銷』概念知識,讓在地音樂工作者因為有機會聽取到這些『建議』、『觀點』,而逐步全面提升音樂產出的實際完成度。

    5. 除了基本的獎金誘因之外,佐以其他的『實際演出機會』,來協助樂團,更直接地參與、認知業界工作水平。

    這樣的構想,其實全部是以『音樂人才培育』的核心宗旨,所做出的入世模式。

    另外,特別想說明的是:這是由『高流』所舉辦的賽事,『高流』所屬的企劃宣傳部必會傾盡全力,在各類型訊息平台上,做出最大的宣傳努力。我們期許的是:藉由這個全新賽制,我們將創建出專屬於『高流』的 IP,讓這個賽事能以每年一次的形式,成為大南方地區的重要音樂盛事。

    冒昧寫了一篇長文,還請XX兄指正;也期盼『AAA』在ZZ活動結束後,我們能直接見面來討論後續。

    感謝XX兄的時間,靜候與你的會面時間。感謝!』

    這就是『樂團興奮波』的整體架構。

    這的確是一個音樂競賽;但,比較好玩!

    這個賽事的明確遊戲規則,會在十月初對外界公布,而整個賽程,會在十一月份執行完畢。我刻意選擇在這一週的週記一定要先用很長的篇幅來宣告這個活動,是因為我想鼓勵你來參加,所以一定要提早並且好好地對你仔細解釋;我不希望等到十月初公布這個資訊時,你會覺得好像沒有時間準備好,所以就略過了這次的行動。

    這個行動,會是我們開始定義高雄、大南方音樂場景的第一步,爾後,我們還會有更多要一起並肩作戰的行動!所以,現在你就開始準備 – 只要你想來,我們同一國的夥伴都會在這裡等你!

    你知道:玩團、玩音樂,就是要興奮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