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
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校擦身而過
任何嫌自己所上校系的話,都千萬不要放到公開空間
原因很簡單,學長姐跟同學是會來搜的
試想,如果有小高一新生,連校門都還沒踏進來一步
就已經在網路上大嫌你的母校,講的你的高中有多差一樣
你的感受如何?
對於真心喜愛這個系的人來說,絕對是會很難過的
這就像當人家面,嫌你喜歡的東西很差一樣
甚至對於把系當家看的人,這會給人當面在羞辱家人的感受
遑論你還正要進去
如果都放榜了
還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該不該去念,到底該怎麼走
還弄不清楚自己實力到底是不是可以更好,自己是不是失常
還弄不清楚自己念這個校系是不是被糟蹋了
不用弄清楚了
有些事情,從來不是需要弄清楚,而是需要接受的
只有學會接受,才會面對,也只有面對,問題才會有可能被解決
2.不是學校決定了你的價值,而是你的價值造就了學校
我隨便舉:東吳法律、會計、實踐服設、輔大英語、東海建築等
這些系的分數遠低於眾多公立校系
可你畢業到業界、到研究所去闖看看,亮出來校名更閃耀的多
憑什麼?
學長姐打拼出來的價值阿
人家畢業生願意提攜自己學弟妹,願意把好工作留給學校同學
在實務界拿得出實力表現得夠厲害
這個價值是無數學長姐,用自己的人生,擦亮招牌出來的
與其浪費時間哀怨你上的船不夠好,不如想辦法讓這艘可以變得更好
況且念好學校資源就多,這根本就是迷思
假設第一志願資源有1000,你念的只有200好了
問題在於,能分到你身上有多少啊
資源1000有100個天才級又努力奮鬥的人在搶,200的卻可能只有兩三個人跟你爭
到最後分到你身上的,搞不好還是後者較多
若你考得好,只得更加戰戰兢兢,因為你後面的人正虎視眈眈盯者你
他輸了沒差,贏了就是你丟臉
開罐器比罐頭晚了48年才發明,生命中重要的事物晚來本就是種常態
你若沒有耐心等,就只好面對一輩子無盡的挫折
3.從今天起,你學測指考考了多少分,已經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你若考得好,優秀得靠你未來繼續更新來證明
不要去瞧不起繁星、體保、原住民、僑生、離島保送等學生
大學所學跟高中幾乎無關了,基本上是完全重新的開始
你高中科目念得好,從不代表你大學理所當然也會跟著強
實話是,就我個人經驗看過的同學來說
反倒特別是繁星、離島保送等的同學會更拚
因為自覺不如人,一進去對於課業就更重視,相對的表現還特別好
隨意基於偏見小看別人,都是極其愚蠢的
若考得差,就請想辦法面對來解決問題
比起嘴巴喊喊,更重要的是要開始付諸實踐
你若打算轉學考,就開始去研究各校的考科,考試方向
去爬學長姐前人的經驗,上榜的奮鬥歷程,你鎖定學校的重點何在
轉學考聯招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各校自己出題
即使同系,不同學校方向可以差很大,甚至考科完全不同
還有免修規定、每年名額、你們學校有無聯盟、一堆眉眉角角要注意
轉學考即使是私立如輔大,好一點的科系錄取率都在10%以下
你現在都沒有決心要拚,還打算玩到開學在說,那不如乾脆直接放棄這條路吧
起碼玩得心安理得,不會要玩沒玩到,受盡罪惡感折磨,還一事無成
你若打算轉系考,也得開始打聽了
轉系考一般都會看在校成績,而大學的課程是自選的
有很多技巧可以刻意壓低學分換高分,或者部分系可以直接給你全修外系的課
還是以通識課程為主,反正轉了之後還可以抵免,選科系共同可以抵的選修等等
通常來說,大學新生的第一次選課都在開學前,而且你們選的都是學長姊選剩的
你若志在轉系,現在開始研究並不嫌早
總之,關於轉學考、轉系、重考、指考、學測得比較我放在IG自介連結了
有需要的可以再去爬文
其他更詳盡的建議與分析收在《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書的後面
4.每個人的家鄉都是美好的,把無知的偏見收一收
諸如:台北人就是天龍,都很冷漠
花東人都騎山豬,便利超商都很少見
南部女生都不太會化妝,穿著很隨便
馬來西亞人不太會說中文,不懂台灣文化
中國學生都很政治狂熱,玻璃心易碎
韓國同學都不好相處,民族性很強
任何基於各種奇怪傳聞、幻想而來的消息,都直接遺忘吧
拜託,台灣已經夠小了,不需要再自己搞分化,更沒權力歧視別人
管他什麼地方來,都有好人也有壞人,請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對方
開這種家鄉的玩笑都是容易傷人的
他可以嫌他自己家鄉不好,他可以大方自嘲,就是輪不到你來
地方不會決定一個人好壞,你的偏見與否,卻肯定會決定你這個人的素質如何
_______________
樂擎文,其餘建議接下篇
@Luke7459,回饋讀者演講,預定新書及《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詳都可見IG自介連結。
文化大學學測分數108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育淪為樂透彩
#學生權益虹安來發聲
🔼虹安三月三十一日於教育及文化委會質詢,針對 #108課綱微課程實施問題與學習歷程檔案、#數理授課時數下降,內容減少,學生素養難保、#大學考招制度調整 等問題進行探討。
108課綱中學習歷程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同校學生前三項差異不大,而多元表現其中包含 #微課程,因此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惟微課程之開設嚴重不足,恐有違教育機會均等之虞。而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中的「探究與實作」讓學生可以跨校選修微課程,但高中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開授微課程,學生如果沒有抽到的話就必須「#自主學習」,如同 #樂透 一般。
➡️對此潘文忠表示:以台灣而言,要考慮個別學生有個別合適教育的可能性,也就是適性發展。學生求好心切、家長關心,但大學並不是以修習課程科目來評估,微課程是北區高中的聯盟,讓學生探究,這是政府明確的方向政策,我們一定會多說明。
✏️虹安認為108課綱數理課程遭刪減、學分數下降,而經濟委員會還在討論護國神山,結果教育部108課綱沒辦法讓學生培養基礎能力,反而可能減弱科技產業人才培養能力。數學有一些必修課程確實已刪減,這些基礎能力都是未來選修會用到的,而選修課程讓高中自行開課又可能有資源不足問題。教育部不能一方面說要培養STEM人才,一方面又刪減數理領域學分。
➡️另一方面虹安指出,去年學測、指考重考比率大幅提升,指考就有1/4學生必須重考升學,招聯會說要延後申請時期延後是要保障完整性,但學生沒有合理時間決定要不要放棄學測結果而參加指考,若不滿意升學結果就得參加指考,然而指考名額又減少。
潘文忠表示:學生重考因素很多,包括志向不合等諸多因素,不過目前時間還是足夠學生因應。
🙋🏻♀️虹安呼籲應 #保障教育機會均等 #不該讓教育淪為樂透!
文化大學學測分數108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9學測 #學測社會 #臺灣學生 🇹🇼
得勝者補教老師的看法
109年大學學測今天登場,補教老師認為社會科試題整體難度適中,跨科考題多,隱晦導入時事結合,例如香港反送中議題,題目出題方式值得肯定,預估今年社會科頂標為13、均標為10。
公民補教老師張雪雲指出,今年預估頂標13、前標12、均標10,今年考題難度適中、分數會提高,滿級分應該沒有去年難,整體來說跨科考題多,重視經濟題目。
張雪雲表示,出題給予正面肯定,公民科有隱晦地將時事導入,敏感時事不引起太多爭端,作為題目敘述而不是作答內容,這樣的作法值得鼓勵,第10題和11題,政大英檢相關議題被轉化成游泳教育政策,12和13題跟香港反送中社會運動有點關聯,14題也是社會上的議題,跟生活結合的題目非常好,不過這次第4冊考了8題,各冊重心有點偏。
「知識性以外,閱讀判斷是未來取向。」張雪雲指出,整體來說,出題老師還是喜歡結合公民、歷史和地理3科,學生可以把知識性鞏固,閱讀性提高,最後透過判斷能力,就可以拿到高分,學生真的要有耐心閱讀,對題目的詮釋很重要,素養加上實用為出題重點,今年經濟題目不只歷史和公民都出的比重多,這是今年美中不足的地方。
地理補教老師李威立表示,以選項來看,學生要從高一通論解題的有11題,高二觀念14題,其中烤到大部分的還是可以用高一通論來解決,沒有太多背誦部分,素養提以理論觀念為主,大部分以高一觀念延伸。
李威立分析,圖表題有16題,今年題組題比重更多,跨科關係取材資,出題中規中矩,還玉分析整合路徑分析,41和42題考冰河地形,這也是熱門考題,這次以衛星影像和等高線圖來考,希望考生兩張圖比對判斷,考題跳脫過去考單一照片地形,現在則是用外觀圖像和等高線整合比較,一口氣考4個地形。
李威立指出,整體來說沒有很難,沒有刁鑽的選項,今年地理題目中規中矩,擔心有些學生沒辦法跨科判斷。
歷史補教老師曾泰輯指出,台灣史6題、中國史8題、世界史10題,跟去年相比,世界史稍微增加,閱讀量比去年少,解題上相對容易,出題方向符合108課綱命題精神,重視略古詳今,台灣史考題偏近現代,日治3題、民國1題,中國宋代以前有3題,其他著重明代和中共,世界史文藝復興前只有1題。
曾泰輯表示,跨科整合題組變多,安排更有次序,歷史科來看,題組中每一題分配清楚,歷史素養部分,關注文化政策,透過文句推理來獲得答案是重要特徵,3題著重東亞史,重視人群移動,從移動起點終點加入地理的知識來解題
曾泰輯也指出,這次考試非常重視經濟史,共有8題, 今年共產黨相關題目有出了3題,包含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比例也比過去特殊。
文化大學學測分數108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彭菊仙老師的超感人推薦序
「#非常值得參考的_學習歷程_示範」
108課綱已上路,其中最重大的方向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成長最快速的國高中階段探索自我,逐漸對焦到清晰的生涯方向。網路社群上父母最疑惑的,便是新課綱的「學習歷程」,這個全新的名詞還沒帶來曙光,已然造成父母極大的集體焦慮,因為華人的爸媽們普遍跟它很不熟。
雖然凱若講的是遙遠的德國IB學校,但是她娓娓敘述女兒如何從單純的熱愛打球到順勢發展、鎖定自己的生涯方向,卻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學習歷程示範。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確信,完整且完美發展的學習歷程,絕不能藉由爸媽依照「自己」的理想一手打造,絕對必須將主權交還給孩子,父母則透過陪伴、觀察來感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特質與能力分布;同時,願意盡可能的放下自己,去接受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將自己的亮點發展成專業。
凱若女兒小學畢業來到德國就學,一開始得克服非常艱難的語言與文化隔閡,所幸,喜歡體育的她遇到了一個引她進入籃球世界的貴人教練Johan,不僅教會她籃球,也讓她很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這個起點,竟讓她有機會逐步看到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價值、引發如泉湧般的探究熱情,最後,具體的生涯方向便順理成章地浮現——不是去當運動員,而是對「運動管理」產生高度興趣。
因為孩子親自走過練球之路,深知其中的辛苦,明白一個球員要堅持走下去,需要有很好的引導系統,不論飲食作息、練球方式、意志力鍛鍊、團隊合作、戰術設計,都須仰賴良好的管理;她同時在和同儕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擁有活潑、愛助人的特質,因此,她擔任了助理教練一職,從中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正面影響,而看到自身的價值。
而在國際大學日以及實習的機會,她更加確認了她對結合統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活動設計的運動管理躍躍欲試,從此,不待父母威逼,她便主動查詢大學相關科系學程,思考如何籌得學費,從心發願要有一番作為。
若是我們把凱若女兒的案例,搬到相當重視學科的台灣呢?會不會一開始這株在體育上滋長的小小幼芽就被扼殺?因為,如果不是想要成為專業的運動員,有多少父母能有此強大心臟讓孩子純粹玩球?
連凱若本人一開始都不能完全釋懷,她自己是一個在台灣一路讀名校的學霸,她承認自己非常難以擺脫舊思維,她甚至也曾跟女兒說過:「打球是閒事,請把正事做完再去打球!」
不過,凱若在IB學校卻從未聽聞任何一個老師批判女兒花太多時間練球,再加上她善於觀察、省思並願意等待,在不斷找機會和孩子深度的對話中,她愈來愈能勾勒出女兒的潛質樣貌,之後,不是她推著女兒走,反倒是女兒汩汩的熱忱把她一直放不開的手自自然然的鬆開!
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孩子約有七成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高中也還高達六成,很多孩子甚至考完學測任由命運帶領,花落誰家都憑機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台大學生如果有機會重選,只有四四%會選擇現在的科系,其他則是不會再選或不知道。
或許我們會說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不過凱若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有天凱若跟婆婆提到她爸爸罹癌的往事,凱若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呢!」當她婆婆知道凱若當時十九歲,就很自然的回答:「喔,那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正是因為東方的爸媽最難學會的功課就是放手,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走冤枉路,所以一路代為安排,正式上路的新課綱又來個「學習歷程」、「生涯探索」,父母是不是要更加上緊發條及早為孩子做好規劃?殊不知,孩子始終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為自己出征,才可能是最長的冤枉路。
謝謝凱若無私的分享,她生動而順暢的文筆,讓讀者感覺親身參與了她女兒的探索過程,而絕對能心有所悟,我真心希望台灣爸媽都要來觀摩!
--彭菊仙老師(親子作家,著有《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等書)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
讀了菊仙老師的推薦文真是非常感動。老師百忙之中還真的很仔細閱讀了凱若的這本小書,還撥空寫出這篇感人的推薦序呢!很希望就如老師所說,這本書的分享能提供「學習歷程」而苦的家長老師們一些不同角度的參考!
女兒的學習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更非輕鬆無壓力,但卻在許多老師與IB環境的引領下,逐漸堆砌出屬於她的未來雛形。
已經收到這本書的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一篇故事呢?
也很期待收到大家的回饋與分享呢!
【凱若新書這裡買】 http://bit.ly/2lWCyJ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