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敵人在本能寺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敵人在本能寺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敵人在本能寺意思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鄉民挺起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常被柯粉說我們超譯 其實超譯之神是柯市長 柯粉的超譯天地 你功力還不夠喔喔喔XD 偶然看到這個真是冒出滿臉黑人問號,「日本人的『奉公』就是『努力求進步』」,實在蠻好奇是哪裡來的說法。還是KP團隊的歷史老師常常請假? 日文漢字有時跟中文意義不同,對於我們這種中文母語者,剛開始學習時確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習近平帶著心腹胡春華、劉鶴,到重慶扶貧的玄機。貿易戰令既得利益者不滿,若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西南霸王薄熙來的根據地重慶。六四屠城三十周年,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習滅佛為要人人發錢寒。最不想香港人忘記六四的是習近平。既濟、未濟兩卦,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完整文字版將會在...
-
敵人在本能寺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23 19:57:58習近平帶著心腹胡春華、劉鶴,到重慶扶貧的玄機。貿易戰令既得利益者不滿,若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西南霸王薄熙來的根據地重慶。六四屠城三十周年,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習滅佛為要人人發錢寒。最不想香港人忘記六四的是習近平。既濟、未濟兩卦,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貿易戰 #坦克人 #重慶扶貧 #六四30週年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下午5:00
北京近日逼害宗教信仰的行動全面升級,大陸多地各類型的佛教造像接連被拆毀。這是繼各地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回教寺被破壞後的相繼行動。
在中華文化中,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教。
自東漢後期傳入中土,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蓬勃,在唐太宗時大盛。
佛教的哲學思想,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天然揉合,成了我們今天的中華文化。
不需要是佛教行人,都會深信形而上的世界,有位神祇,像觀音菩薩,關注世間苦難的聲音。
習近平滅佛,想滅的,不是世界宗教的一宗一派,是貫徹中共1921在上海創黨後的舉動,要斬斷中華文化的血脈,大陸人民不能有高層次的道德追求,不能有個人的千秋理想,人人發錢寒,只能靠動物本能生存,便於中共統治。
所以,毛澤東批孔子,今日習近平也要禁老子,儒家道家都是罪。
他們一脈相承,其實,目標是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的根。
中美貿易談判,已經一年了。
美國完全沒有結束的意願,特朗普將習近平當猴子的耍弄。
他在等反習勢力在大陸集結,待兩派力量差不多時,美國才出手。他目標似乎不只習垮台,他要完結共產主義。
所以,特朗普說起習這個對手時,是輕佻的:
「不需要有貿易協議,美國也是贏家。」
「我對習說他是皇帝,習稱自己是主席;我說,沒有任期的主席就是皇帝了。習聽後很開心,打哈哈……」
這個時候,習近平帶著他兩個心腹,兩位副總理,胡春華和劉鶴,到重慶扶貧。
扶貧到重慶?
薄熙來出事前,重慶一直被視為上海後的奇蹟城市,有所謂的「重慶模式」。
貿易戰已令到改革開放得益者不滿,如果大陸有反習勢力,地點會是重慶,那是西南霸王的根據地。
這個時候,香港的中聯辦,竟然倒掛五星紅旗。
九七前,新華社香港分社門前的五星旗,可曾試過倒掛一天?
習近平定於秦王一尊之後,對外政策,令到周邊關係緊張。
但中共的敵人,始終在體制之內,這是他們的宿命。
習近平是老毛的好學生,不喜歡走資的鄧小平,改革開放派也不喜歡習近平。
今年是六四屠城三十周年,其實,大陸的政治山頭,和香港人,都沒有忘記這個日子。
華為和Leica這對拍檔,分別為這個特殊日子,做了工作。
華為出了最新手機型號P30 Pro, Leica出了微電影,鏡頭上反映了坦克人王維林。
似乎大家都不想忘記這個日子,香港人更不會忘記,因為六四改變了中共的國策,改變了對港政策,也改變了香港人的命運。
不想我們忘記六四的,還有習近平。
《周易》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六十三卦的水火既濟和六十四卦的火水未濟卦。
最後的既濟和未濟卦,都有一個「濟」字。「濟」是齊水而過,是渡河的意思,普濟眾生,知周萬物,道濟天下,是《易經》的聖人救世主張。
大乘佛教也重視「濟」,渡河,渡過輪迴苦海的方法,就是波羅蜜多。佛教行人用六種方法,是謂六波羅蜜多,渡過彼岸。
渡彼岸,即是過大川,《易經》很多爻辭,都說到「利涉大川」。
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對人生成敗的總檢討。人生修行的終極解脫,就是在既濟和未濟兩卦。
既濟,是搞掂了;未濟,是未解決。
成功只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既濟,但下個階段還未搞掂,未解決。
生命如果以既濟為止,那人生便只是一個封閉的死局;但血肉人生其實是逆水行舟,永無止境。
既濟之後是未濟,即是說,即使你成佛,只是成佛之路既濟,但你為什麼成佛呢?目的是普渡眾生,這個工作永遠不完,永遠未濟。
所以,既濟未濟,根本就是一個卦,因為兩卦,既相綜,又相錯,又相互,又相交。六十四卦,只有這一組的關係是如此。
人生以「濟」為目的,就是要過江。濟是齊水而過,普渡眾生,苦海慈航,端看你本領夠不夠。
既濟未濟兩卦相綜,即相反角度看,完全不一樣。
如果既濟代表成功,未濟代表失敗,原來成功失敗,端視你從那個角度看。這邊看既濟,那邊看原來是未濟,人生成敗,要靈活一點看,不能只從一個固定角度看問題。
成功有時是下一階段大挫敗的開始。所以,成敗為一體兩面,互為因果。很多時候,看似未濟,但不要放棄,原來另一邊看,正是既濟。
2019年4月2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敵人在本能寺意思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常被柯粉說我們超譯
其實超譯之神是柯市長
柯粉的超譯天地 你功力還不夠喔喔喔XD
偶然看到這個真是冒出滿臉黑人問號,「日本人的『奉公』就是『努力求進步』」,實在蠻好奇是哪裡來的說法。還是KP團隊的歷史老師常常請假?
日文漢字有時跟中文意義不同,對於我們這種中文母語者,剛開始學習時確實常搞錯,比如「走る」竟然是跑而不是走,「熱湯」指的是水而不是湯。
不過奉公要變成進步,那可真是要超譯超譯再超譯——簡直堪比每天起床要先吃一顆褪黑激素的奇妙說法。
但話說回來,「奉公」倒也是很有趣的一個詞彙,在日本的文化史上,它隨著時空脈絡的轉變,而有了不同的意義。
熟悉臺灣史的人大概都聽過「皇民奉公」、「滅私奉公」,那是日本帝國在二戰期間推出的口號,因為深陷戰爭泥淖,需要大量動員人力物力,因此要求殖民地子民犧牲自己、消滅私慾,為帝國奉獻。
但日文裡也有「丁稚奉公」或「年季奉公」的說法,這裡的奉公就跟國家沒什麼關係,而是指一種江戶時代常見的制度,年輕人到商家去擔任學徒或勞工,雇主則提供食宿作為報酬。
時代更早一點,在日本的中世與戰國時代,「奉公」則用來描述武士與他的主君之間的關係:主君賜與武士土地在內的各種恩惠,武士則負責以武力保護主君,以示效忠。這種交換互惠的關係,構成了武士時代政治的重要元素。
奉公,真的跟努力求進步沒什麼關係。
我們還是回頭講奉公的歷史意義。
我把江山分一點給你,我有需要時你也會盡全力相助——這說起來雖然是封建時代的概念,不過在今天的政治和社會中,大概也是許多人視之理所當然的想法。
但現實世界當然不會都那麼理想,忠義二字哪裏比得上權力的誘惑,今天是如此,歷史也是如此,所以戰國時代才會有一次又一次「下克上」的事件發生,當幕府將軍的權威不夠,地方諸侯便蠢蠢欲動,隨時準備取而代之。
Column of the History of Warlord Period Japan 寫過一篇解釋戰國「下克上」的傳統,很有意思,裡頭說:
「在當時的武士觀念來說,家臣分為親族、譜代、外樣及新參,前兩者與主君共患難是義務,也是必須的。所謂譜代就是代代相傳去伺候主君家族的世代老臣子,因為有這種紐帶關係,主與從之間已經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已成為了傳統。
至於外樣及新參,則是外部的人新加入成為家臣,前者前身可能身分地位跟新老闆差不多,只是現在自己不如新老闆,或者需要他保護才加入的,所以本來就是求利為主,後者的新參也是才加入主君家,雖然地位低,但由於以前也沒有跟老闆有什麼交結,所以也沒什麼感情,隨時都有來去的自由。
所以,在戰國時代,家臣的忠誠也要看身分的,能夠而且應該為主君拚命的,只有最早伺候的家臣,其他的「菜鳥」則沒有這種強制性。反過來說,這些「菜鳥」想升值,就必須從自己開始一代代子孫的去盡忠職守才行。
另一方面,為了讓家臣安心留效,主君們便要努力表現,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老闆,值得信賴和跟隨,擴張領土,介入糾紛成為戰國大名的課題,間接也助長了戰爭走向長期化。
那麼,背叛了的家臣是否都沒有好下場呢?其實不然,背叛者活的好好的大有人在,只是我們問為什麼家臣不離開,而是選擇背叛的時候,要知道家臣的背叛不一定都是深思熟慮,也不一定都是為了取而代之。他們的叛變可能是為了家族的利益,為了面子等等,真正想取而代之的除了極少數直接弒君外,大部分都是趕走主君,另立新主,自己做幕後操縱者,然後又要努力地扮演好老闆的角色。」
看了這一段,不難理解為什麼戰國歷史今天依舊吸引著現代讀者,因為儘管經過了幾百年,儘管時空背景也都有不同,人們在競逐權力時展現出來的面貌與心思,倒是穿梭時空,古今皆然。
*順道推薦:
喊出「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光秀,為何不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
https://gushi.tw/akechi-mitsuhide/
只是「代管天下」的豐臣秀次,與京都鴨川邊滿門抄斬的政治血案
https://gushi.tw/toyotomi-hidetsugu-and-kyoto/
敵人在本能寺意思 在 大人的世界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偶然看到這個真是冒出滿臉黑人問號,「日本人的『奉公』就是『努力求進步』」,實在蠻好奇是哪裡來的說法。還是KP團隊的歷史老師常常請假?
日文漢字有時跟中文意義不同,對於我們這種中文母語者,剛開始學習時確實常搞錯,比如「走る」竟然是跑而不是走,「熱湯」指的是水而不是湯。
不過奉公要變成進步,那可真是要超譯超譯再超譯——簡直堪比每天起床要先吃一顆褪黑激素的奇妙說法。
但話說回來,「奉公」倒也是很有趣的一個詞彙,在日本的文化史上,它隨著時空脈絡的轉變,而有了不同的意義。
熟悉臺灣史的人大概都聽過「皇民奉公」、「滅私奉公」,那是日本帝國在二戰期間推出的口號,因為深陷戰爭泥淖,需要大量動員人力物力,因此要求殖民地子民犧牲自己、消滅私慾,為帝國奉獻。
但日文裡也有「丁稚奉公」或「年季奉公」的說法,這裡的奉公就跟國家沒什麼關係,而是指一種江戶時代常見的制度,年輕人到商家去擔任學徒或勞工,雇主則提供食宿作為報酬。
時代更早一點,在日本的中世與戰國時代,「奉公」則用來描述武士與他的主君之間的關係:主君賜與武士土地在內的各種恩惠,武士則負責以武力保護主君,以示效忠。這種交換互惠的關係,構成了武士時代政治的重要元素。
奉公,真的跟努力求進步沒什麼關係。
我們還是回頭講奉公的歷史意義。
我把江山分一點給你,我有需要時你也會盡全力相助——這說起來雖然是封建時代的概念,不過在今天的政治和社會中,大概也是許多人視之理所當然的想法。
但現實世界當然不會都那麼理想,忠義二字哪裏比得上權力的誘惑,今天是如此,歷史也是如此,所以戰國時代才會有一次又一次「下克上」的事件發生,當幕府將軍的權威不夠,地方諸侯便蠢蠢欲動,隨時準備取而代之。
Column of the History of Warlord Period Japan 寫過一篇解釋戰國「下克上」的傳統,很有意思,裡頭說:
「在當時的武士觀念來說,家臣分為親族、譜代、外樣及新參,前兩者與主君共患難是義務,也是必須的。所謂譜代就是代代相傳去伺候主君家族的世代老臣子,因為有這種紐帶關係,主與從之間已經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已成為了傳統。
至於外樣及新參,則是外部的人新加入成為家臣,前者前身可能身分地位跟新老闆差不多,只是現在自己不如新老闆,或者需要他保護才加入的,所以本來就是求利為主,後者的新參也是才加入主君家,雖然地位低,但由於以前也沒有跟老闆有什麼交結,所以也沒什麼感情,隨時都有來去的自由。
所以,在戰國時代,家臣的忠誠也要看身分的,能夠而且應該為主君拚命的,只有最早伺候的家臣,其他的「菜鳥」則沒有這種強制性。反過來說,這些「菜鳥」想升值,就必須從自己開始一代代子孫的去盡忠職守才行。
另一方面,為了讓家臣安心留效,主君們便要努力表現,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老闆,值得信賴和跟隨,擴張領土,介入糾紛成為戰國大名的課題,間接也助長了戰爭走向長期化。
那麼,背叛了的家臣是否都沒有好下場呢?其實不然,背叛者活的好好的大有人在,只是我們問為什麼家臣不離開,而是選擇背叛的時候,要知道家臣的背叛不一定都是深思熟慮,也不一定都是為了取而代之。他們的叛變可能是為了家族的利益,為了面子等等,真正想取而代之的除了極少數直接弒君外,大部分都是趕走主君,另立新主,自己做幕後操縱者,然後又要努力地扮演好老闆的角色。」
看了這一段,不難理解為什麼戰國歷史今天依舊吸引著現代讀者,因為儘管經過了幾百年,儘管時空背景也都有不同,人們在競逐權力時展現出來的面貌與心思,倒是穿梭時空,古今皆然。
*順道推薦:
喊出「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光秀,為何不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
https://gushi.tw/akechi-mitsuhide/
只是「代管天下」的豐臣秀次,與京都鴨川邊滿門抄斬的政治血案
https://gushi.tw/toyotomi-hidetsugu-and-kyoto/
敵人在本能寺意思 在 大人的世界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偶然看到這個真是冒出滿臉黑人問號,「日本人的『奉公』就是『努力求進步』」,實在蠻好奇是哪裡來的說法。還是KP團隊的歷史老師常常請假?
日文漢字有時跟中文意義不同,對於我們這種中文母語者,剛開始學習時確實常搞錯,比如「走る」竟然是跑而不是走,「熱湯」指的是水而不是湯。
不過奉公要變成進步,那可真是要超譯超譯再超譯——簡直堪比每天起床要先吃一顆褪黑激素的奇妙說法。
但話說回來,「奉公」倒也是很有趣的一個詞彙,在日本的文化史上,它隨著時空脈絡的轉變,而有了不同的意義。
熟悉臺灣史的人大概都聽過「皇民奉公」、「滅私奉公」,那是日本帝國在二戰期間推出的口號,因為深陷戰爭泥淖,需要大量動員人力物力,因此要求殖民地子民犧牲自己、消滅私慾,為帝國奉獻。
但日文裡也有「丁稚奉公」或「年季奉公」的說法,這裡的奉公就跟國家沒什麼關係,而是指一種江戶時代常見的制度,年輕人到商家去擔任學徒或勞工,雇主則提供食宿作為報酬。
時代更早一點,在日本的中世與戰國時代,「奉公」則用來描述武士與他的主君之間的關係:主君賜與武士土地在內的各種恩惠,武士則負責以武力保護主君,以示效忠。這種交換互惠的關係,構成了武士時代政治的重要元素。
奉公,真的跟努力求進步沒什麼關係。
我們還是回頭講奉公的歷史意義。
我把江山分一點給你,我有需要時你也會盡全力相助——這說起來雖然是封建時代的概念,不過在今天的政治和社會中,大概也是許多人視之理所當然的想法。
但現實世界當然不會都那麼理想,忠義二字哪裏比得上權力的誘惑,今天是如此,歷史也是如此,所以戰國時代才會有一次又一次「下克上」的事件發生,當幕府將軍的權威不夠,地方諸侯便蠢蠢欲動,隨時準備取而代之。
Column of the History of Warlord Period Japan 寫過一篇解釋戰國「下克上」的傳統,很有意思,裡頭說:
「在當時的武士觀念來說,家臣分為親族、譜代、外樣及新參,前兩者與主君共患難是義務,也是必須的。所謂譜代就是代代相傳去伺候主君家族的世代老臣子,因為有這種紐帶關係,主與從之間已經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已成為了傳統。
至於外樣及新參,則是外部的人新加入成為家臣,前者前身可能身分地位跟新老闆差不多,只是現在自己不如新老闆,或者需要他保護才加入的,所以本來就是求利為主,後者的新參也是才加入主君家,雖然地位低,但由於以前也沒有跟老闆有什麼交結,所以也沒什麼感情,隨時都有來去的自由。
所以,在戰國時代,家臣的忠誠也要看身分的,能夠而且應該為主君拚命的,只有最早伺候的家臣,其他的「菜鳥」則沒有這種強制性。反過來說,這些「菜鳥」想升值,就必須從自己開始一代代子孫的去盡忠職守才行。
另一方面,為了讓家臣安心留效,主君們便要努力表現,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老闆,值得信賴和跟隨,擴張領土,介入糾紛成為戰國大名的課題,間接也助長了戰爭走向長期化。
那麼,背叛了的家臣是否都沒有好下場呢?其實不然,背叛者活的好好的大有人在,只是我們問為什麼家臣不離開,而是選擇背叛的時候,要知道家臣的背叛不一定都是深思熟慮,也不一定都是為了取而代之。他們的叛變可能是為了家族的利益,為了面子等等,真正想取而代之的除了極少數直接弒君外,大部分都是趕走主君,另立新主,自己做幕後操縱者,然後又要努力地扮演好老闆的角色。」
看了這一段,不難理解為什麼戰國歷史今天依舊吸引著現代讀者,因為儘管經過了幾百年,儘管時空背景也都有不同,人們在競逐權力時展現出來的面貌與心思,倒是穿梭時空,古今皆然。
*順道推薦:
喊出「敵人就在本能寺」的光秀,為何不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
https://gushi.tw/akechi-mitsuhide/
只是「代管天下」的豐臣秀次,與京都鴨川邊滿門抄斬的政治血案
https://gushi.tw/toyotomi-hidetsugu-and-ky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