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敦煌壁畫特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敦煌壁畫特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敦煌壁畫特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敦煌壁畫特色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73的網紅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事求世 2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柬埔寨皇家舞劇(2003) 許多人在旅途中,喜歡食衣住行育樂全方位體驗,能看個歌舞表演也不錯,但柬埔寨皇家舞劇若沒有了解背景,慢動作加上慢節奏,簡直就是急驚風遇上慢郎中,往往看了讓人呵欠連連,卻又不好意思說要離開,只好繼續假掰坐在那裏顯氣質。來到吳哥窟通常安排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45年所作之巨幅〈大墨荷通屏〉,及1962年所之墨荷手卷〈水殿暗香〉。這其間相隔近廿年,剛好顯示出大師在兩個畫風發展階段中,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張大千是一個十項全能的畫家,精通各種繪畫風格與題材內容。然而張大千在畫花卉畫方面有著非常獨到精采的成就,只因為他的人物畫及潑彩畫風的盛名太大,以致畫花...

  • 敦煌壁畫特色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5 09:43:37
    有 34 人按讚

    #時事求世 2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柬埔寨皇家舞劇(2003)

    許多人在旅途中,喜歡食衣住行育樂全方位體驗,能看個歌舞表演也不錯,但柬埔寨皇家舞劇若沒有了解背景,慢動作加上慢節奏,簡直就是急驚風遇上慢郎中,往往看了讓人呵欠連連,卻又不好意思說要離開,只好繼續假掰坐在那裏顯氣質。來到吳哥窟通常安排邊吃飯邊看表演,但餐廳表演的水準不足,再加上台下通常只自顧自的吃飯聊天,往往飯吃完了,表演還沒結束,看大家興趣缺缺招呼大家提前離開,感到大家都如釋重負的感覺,每次對表演者總覺萬分抱歉。

    要看懂皇家舞劇除了要略知《羅摩衍那》及《摩訶婆羅多》兩大印度史詩故事外,舞劇中最吸睛的角色類型:女人,她是飛天仙女Apsara。印度教的創世神話《翻攪乳海》,善神和惡神為了取得長生不老的甘露,經過千年的攪拌,甘露終於出現,就在要被惡神飲用之際,毗濕奴擔心惡神能長生不老,對眾生不利,在乳海翻騰的過程中,除了各種新生命和寶物隨之誕生,乳海濺起的浪花化成無數Apsara,飛天仙女的曼妙姿態,美麗服飾,赤裸上身,赤腳跳著誘人的舞蹈,惡神一時鬼迷心竅,忘記手中的甘露,於是善神奪回甘露,獲得長生不老。小吳哥的雕刻壁畫上,以及眾廟護城河上的欄杆,皆是在描繪這段故事。

    Apsara後來成為天庭樂師乾闥婆(Gandharva)的妻子,乾闥婆為服侍眾神之首因陀羅的樂神,負責為眾神在宮殿裡演奏音樂,Apsara隨丈夫在天界中伴舞,也算夫唱婦隨,適才適所,因此皇家舞劇其實概念有點像酬神劇,是跳給神明看的。但說實在話,就算都了解以上所述,要從頭到尾看完也是極大的修行,一不小心就會涅槃,畢竟人不是神,難怪看得如此厭世。Apsara傳入中國成為飛天,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壁畫裡,幾乎都有飛天,成為敦煌藝術的重要特色。

    Apsara除了活生生在你面前以舞劇出現外,最精采的就是透過浮雕,精華在小吳哥,估算總共約1800個,像跟你玩捉迷藏一樣,隨時都有不經意的驚喜,而且姿態、神情、裝扮、髮型有異有同,要一一將她們拍照紀錄也是浩大工程。

    沒人真正看過仙女穿什麼,若看過就變成董永了(邪惡笑),所以浮雕上仙女服飾其實反映出的正是那個時代的穿著,元代周達觀《真臘風土記》中記載吳哥王朝的服飾:自國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圍腰。人惟國主可打純花布。頭戴金冠子,如金剛頭上所戴者。或有時不戴冠,但以線穿香花,如茉莉之類,周匝於髻間。頂上戴大珍珠三斤許。手足及諸指上皆帶金鐲、指展,上皆嵌猫兒眼睛石….大抵一布纏腰之外,不論男女皆露出胸酥,椎䯻跣足。雖國主之妻,亦只如此。文字對照雕刻,完整呈現。我2003年第一次去吳哥窟,總能和她四目交會,但隨之走紅之後,要多看她一眼總是遊人如織,干擾太多,再也無法互訴情衷。

    柬埔寨皇家舞劇以其優美手勢和迷人服裝而聞名,千年來伴隨皇家儀式和紀念活動,每位舞者扮演神聖和象徵性的角色,都擁有獨特的色彩、服裝、妝容和面具,透過手勢和姿勢,喚起不同的情感,劇目延續了與高棉人起源相關的傳說。在紅高棉的專制統治下,皇家舞劇幾乎毀滅消失,許多舞蹈大師和音樂家面臨斷層,在列入非物質遺產後,試圖重拾昔日輝煌,但仍面臨諸多困難。

    有興趣可看一小段介紹的影片:
    https://youtu.be/Je1WY9O4bkU

  • 敦煌壁畫特色 在 哪裡好吃哪裡去:神秘的水原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1 00:40:01
    有 0 人按讚

    【繪動敦煌】穿越千年藝術,重現仙女飛天! 你能想像當有著千年歷史的敦煌藝術,碰上極現代的數位動畫工具和3D特效軟 體,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繪動敦煌】首度結合了英國、台灣和大陸的跨國製作團隊,運用各種數位科技技術和軟體,將原本靜態的敦煌壁畫故事內容、飛天仙女 舞者、唐朝宮廷樂師…等,透過數位技術與音樂的整合,讓民眾親身體會到活生生的敦煌故事與音樂享受!同時,在這次展覽中,你還可以親眼看到首度來台的仿唐畫手法,將藍寶石、硃砂、硫磺、青銅綠...等貴重礦物著色於絲絹之上,呈現貴重的經典畫作。 本次展覽有六大特色,不看可惜: 一、將敦煌莫高窟原寸比例的壁畫以 3D 動畫製作,結合數位音樂讓唐代的宮廷樂師及胡玄舞孃復活! 二、隨手一揮,畫軸上的飛天仙女為您翩翩起舞…… 三、藻井萬花筒呈現出不同石窟對上天祈福的美麗故事。 四、在佛陀面前祈願互動,就會得到即時的祈願手印祝福。 五、展覽會場內的大型虛擬實境 3D 劇場,隨時都有精彩的演出。 六、仿唐畫手法,將藍寶石、硃砂、硫磺、青銅綠...等貴重礦物著色於絲絹之上,呈現貴重經典畫作。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趁著週末假日、農曆年假...為自己和家人安排場藝術之旅,一起回到古敦煌,感受千年藝術的驚艷與震撼。 展覽日期:2011/12/24~2012/3/11 展覽地點:松山文化創意園區4、5號倉庫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開放時間:每日09:00~18:00 (17:30以後現場停止售票與入場)、除夕休館 展覽官網: 官方粉絲團:

    https://mshw.info/mshw/?p=2813

  • 敦煌壁畫特色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25 11:50:01
    有 404 人按讚


    |緬甸旅行教我的事: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
     
    我在萬塔之國蒲甘,住的是新蒲甘地區,也就是飯店觀光客的聚集地,而不是千年佛塔林立的舊區。
     
    沒問題,蒲甘的電動摩托車很方便,整天租金台幣才一百六,昨天吃完早餐後拿了地圖,往舊蒲甘晃去。老靈魂實在很被傾杞頹靡之美吸引,荒蕪的曠野上,隨意望去都是一座座佛塔,在緬甸艷麗燦爛的陽光下,散發出古樸的靈氣。
     
    順路挑個地圖上沒註記的佛塔走進去,都可以看到斑駁龜裂,眼神柔美的佛像,慈悲地注視著每個走近他腳下的過客。牆上的佛教壁畫讓人想到敦煌石窟,色彩早已凋零褪去,還是能透過筆觸感受到當時的蒲甘佛教的輝煌與虔誠。
     
    蒲甘佛塔群約有一萬座左右,西元十一到十三世紀所建,約莫是宋朝左右的時候,全盛時期蒲甘王國有將近兩百萬居民。
     
    我本來不是很想第一天就去擠重點佛塔,不過將近中午的時候剛好經過阿難陀寺,也就是以佛陀弟子阿難為名重點佛寺,想說好吧既然經過了,遲早也是要看,於是停好了車,照規矩脫了鞋,走進朝南的入口。
     
    ***
     
    清邁和蒲甘的佛像似乎有個特色,就是會把佛像建得非常巨大,每個進門的人都必須抬頭瞻仰,感受到巨大的謙卑與生命的渺小。
     
    我本身不是那種見到佛像就會又磕又跪的人,可能因為接受身心靈的思想比較多,認為每個人內在都有神性,所以對於佛祖神靈與廟宇,雖然非常喜歡,但比較接近發自內心的心儀景仰,而不是出於人類原始的恐懼,必須趴在地上懇求賜予平安的敬畏。
     
    因此我常聽到人家說,看到某尊佛祖好有感應啊,一看到馬上就會哭得唏哩嘩啦,我都煞風景地在想,只是投射吧,最近心裡的委屈和痛苦沒處發洩,被佛像觸動了開關,才藉機哭得唏哩嘩啦。
     
    然而在踏進阿難陀寺的那一刻,才發現那只是我孤陋寡聞,井底之蛙的見解,因為我抬頭瞻仰佛像的時刻,眼眶馬上沒來由地開始泛淚。
     
    看到佛像眼眶泛淚倒也不是第一次,我以為只是被千年古佛的精湛工藝給震懾,所以感動到想哭。沒想到一低頭,眼淚馬上從眼眶滑落,一滴不夠,三滴四滴五滴,接下來數不出是幾滴了,變成兩條河流從眼眶中不斷溢出,必須小心翼翼地控制住,才不至於在人滿為患的觀光客之中痛哭出來。
     
    ***
     
    我當下非常的意外,怎麼了?難道我心裡有委屈嗎?好像也沒有啊,我來到蒲甘以後,有熱水有乾淨的廁所,房間安靜,吃飽睡好的,早上騎車四處看佛塔,覺得自己在天堂。已經暫停工作半個多月了,更不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沒接觸人也不會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那我,到底在哭什麼?
     
    心裡一邊感到疑惑,身體卻不聽使喚地越哭越兇,像是有很多東西想要湧出來,最後沒辦法,我只好找了佛祖腳下,最暗最不顯眼的一塊墊子跪著,低著頭用頭髮擋住臉,假裝在跟佛祖祈禱,實際上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把該哭的份哭出來。
     
    在這過程中,我一直很仔細地覺察心裡到底湧出什麼,有什麼痛苦和委屈這麼大,我自己卻不知道?但奇怪的是,我發現湧出來的東西完全不是情緒,反而是一股強勁的透徹明亮,平靜地在心裡發光,我發自內心地跟著共鳴,而身心最激烈的調頻方式,就是停不住的眼淚。
     
    ***
     
    後來也不知道默默哭了多久,直到腿痠腳麻,鼻涕都垂了十公分,才開始掏衛生紙,緩一緩自己的狼狽。
     
    我知道佛祖沒有要我求他什麼,這個時刻求什麼都是私慾,都是對當下有所不滿的貪愛心。但我抬頭看了看這尊九公尺高的佛像,最終還是問了一個問題:「要怎麼樣才能到你那個地方?」
     
    我的意思是,要怎麼樣才能跟你一樣平靜。
     
    「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佛祖回了一句很讓人玩味的話:「到那個時候,你就會在這裡。」
     
    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然後我又哭了起來,我忽然想到在馬哈希內觀的時候,覺察到自己一個很深的習氣。
     
    我一直以為我很努力,其實我的努力只是害怕別人看輕;我以為自己對人很好,其實只是希望對方眼裡的我是特別的;我以為自己很講道理,實際上我只是不敢接受別人跟我不一樣;我以為自己懂得愛,其實我只是不曉得自己是誰,所以才希望我拼命討好之後,他們能夠讓我相信我是個夠好的人。
     
    我人生花了大把力氣在掠奪,其實我只是害怕,以為搶到了這些東西以後,我就會得到平靜。
     
    「當你沒有要去任何地方的時候,你就會在這裡」
     
    當放掉心中對「不好」的恐懼,就不會激烈地想追求什麼、捍衛什麼,固執要怎麼做才是對、不這麼做就是不成熟、做不到那樣就是弱者、逼自己會這個、逼自己接受那個,最後連想要做什麼去追逐平靜都不做了,就會在「當下」。
     
    那個「當下」,我想就是他說的「那個地方」。
     
    ***
     
    又流了好多眼淚,把臉上糊成一團的黏稠擦乾淨以後,才慢慢起身步行阿難陀寺,最後在這個樹下休息,拍了張照片。
     
    沒有要去任何地方,我從現在開始練習。
     
    ***
     
    註: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個佛像是阿難陀寺「東南西北」四個佛像中,最著名的南面佛像。透過巧妙的工藝與角度設計,遠看像在微笑,走近腳下則莊嚴肅穆。
     
    有名是一回事,但我覺得這尊不只有名,繞了一圈之後,自覺靈氣最盛的也是這一尊,每回看他都要落淚一次。
     
    希望有機會,你也能去緬甸遇見佛陀。
     
    #佛祖照片放在留言處
    =============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柚子甜剝心事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 敦煌壁畫特色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23 06:19:35

    1945年所作之巨幅〈大墨荷通屏〉,及1962年所之墨荷手卷〈水殿暗香〉。這其間相隔近廿年,剛好顯示出大師在兩個畫風發展階段中,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張大千是一個十項全能的畫家,精通各種繪畫風格與題材內容。然而張大千在畫花卉畫方面有著非常獨到精采的成就,只因為他的人物畫及潑彩畫風的盛名太大,以致畫花卉的本領不太為世人特別注意。張大千的花卉畫能有特殊的成就與境地,主要因為他累積了深厚的創作資源。他畫過無數的工筆畫,走遍千山萬水,也畫出了氣勢磅礡大山大水。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下,張大千畫規模較小的花卉畫,則有遊刃有餘的筆勢與內涵。同時他對花卉有深刻的喜愛、觀察,以及細膩的情感,當他畫花卉時往往傾全力以凝聚其畫學修養,因此即使小小一幅花卉,所呈現的藝術品質也達到了常人難以比擬的高度。
    這其中由於他特別鍾愛荷花,因此荷花也成為他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特色;尤其是他有能耐構築畫幅巨大的作品,畫大畫是對藝術家最艱難的挑戰,倘非胸有丘壑,有足夠的體能魄力以及畫學修養是不可能做到的。張大千畢生畫過的荷花巨作頗多,但畫幅皆超過三公尺高,寬達六公尺餘的超大尺幅則不多,據目前所知則只有兩件,台北史博館所收藏的這幅〈大墨荷通屏〉即為其中的一件。?


    二、張大千尺幅超大的荷花畫作
    大千開始畫這樣連屏巨幅的荷花作品,正是他赴敦煌考古,臨摹唐宋古代壁畫近三年所深受的影響與結果。他在見到古人畫幅壯碩宏偉的場面與嚴謹細膩的表現內涵後深為感動,同時也掌握了古人畫大壁畫分初稿、次稿、定稿等諸多層次與敷染布局的描繪技法,遂不能滿足以往文人較疏簡秀逸的畫風,於是激發他激昂澎湃,向古人看齊媲美的雄心,頻思構築大畫一抒畫家內在強盛之創作張力。於是當他返回四川後,乃借寓成都昭覺寺閉關創作,整理心得。遂於一九四五年完成了這四屏丈二墨荷,當時在成都、重慶盛大展出,轟動一時。

    這件作品畫幅之大,氣派之闊,是古往今來的畫家未曾有過的紀錄,堪稱是美術史上所知畫荷花最大的尺幅。畫面上的墨色逐次敷染,濃重而不滯;構圖之疏密開合,層層緊扣,沒有一個地方是鬆懈鬱塞的。畫花卉若尺幅過大容易流於纖細瑣碎,極難掌握畫面重心,使氣韻相通。而畫家這幅畫作規模這麼龐大,卻仍是井然有序,在宏偉中兼有秀麗之情趣,這是他結合了早年文人畫風,講求筆墨秀潤的理念呈現。張大千一方面深刻地描繪出荷花生長之自然情態,有涼風拂動,濃蔭逭暑之韻緻,另一方面又賦予了擬人的恢宏氣度,真是古今之少有。
    畫面上題了一首詩「一花一葉西來意,大滌當年識得無?我欲移家花裡住,袛愁秋思動江湖。」意境清新動人,頗有禪意,又極富浪漫之感。其時正值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夕,而畫上又分兩次題記說明了畫家當時創作此畫的心境感受:其一先感嘆曰「兩京未復,昆明玄武舟渚之樂,徒托夢魂。炎炎朱夏便有天末涼風之感。乙酉六月,避暑昭覺寺,漫以大滌子寫此並題。大千居士爰。」其二則得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欣喜地又題詩記一首曰「忽報收京杜老狂,笑嗤強寇漫披猖。眼前不忍池頭水(不忍池在東京,荷花最盛。昔居是邦,數賞花泛舟。),看洗紅妝解珮裳。七月即望,日本納降。收京在即,喜題其上。爰。」明顯地記錄了畫家前後不同的心境,前者感懷,後則轉為欣喜,十分真實動人。

    畫上所提到的「大滌子」是指清初的畫家石濤(1642–1707),是影響張大千一生藝術創作最大,也是他最尊崇的畫家。石濤畫荷花有一特色,即以淡墨畫完花瓣後,再用重墨鉤染瓣尖,使荷花看來更為生動且富精神;另外鉤寫花蕊水草的手法,也極清雅俊秀。大千畫荷花上承繼石濤這些表現特色,後來更將之進一步發展在設色鮮麗的荷花上。
    品名:張大千 墨荷四聯屏
    館藏編號:75-03647
    作者:張大千
    級別:重要古物(公告日期:中華民國 102年8月16日)
    尺寸:縱:358cm 橫:596cm

  • 敦煌壁畫特色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6-23 06:05:37

    曾友貞《耄蝶圖》摩耶精舍舊藏,此畫是張大千母親曾友貞極其罕見的作品,大千兄弟最早的書畫啟蒙就是來自其母親曾友貞。還是在做姑娘的時候,曾友貞就練得了一手好女紅,尤其難得的是嗜書善畫,擅長工筆花鳥。曾友貞所繪花鳥工謹妍麗,在小縣城裡頗負盛名,人稱「張畫花」。
    耄耋圖》畫於1918年。6年後,四川老翰林、著名藏畫家傅增湘先生在此畫上題了一段長文:

    此戲貓舞蝶圖,內江張夫人曾氏友貞所繪也。夫人為吾友張君懷忠之室,清才雅藝,有趙達妹氏機針絲三絕之稱。此雖寫生小幀,而風韻靜逸,正復取法徐黃。夫近人之物,最為難工,宣和內府所藏,畫貓者惟取李靄之、王凝、何尊師三家。蓋其難固在能巧之外者矣。
    33年前﹙1982年﹚5月第二個禮拜日,正是母親節,服務中山文獎會的收藏家李葉霜,是曾當內政部長黃季陸的女婿,喜愛中國字畫,經常出入骨董商店尋寶。他在牯嶺街舊書店發現張大千慈母曾友貞畫的「耄耋圖」印刷圖片,店長只知道是一幅白貍貓躺臥的圖畫,不知畫者是誰,只以普通價賣給李葉霜;這對書念得多又愛追根究柢的李葉霜來說真是喜出望外,此乃當時鼎名譽世大師之母的傑作,他直奔外雙溪摩耶精舍,請大千先生過目求證。

    大千先生看到慈母「耄耋圖」手澤,激動顫抖,淚水奪眶而出,當下拜託在場香港「大成雜誌」主編沈葦窗、台灣國語日報總編羊汝德、東京李天海跟樂恕人,分別在港、台、日三地尋找,大千說:「此畫應該還在民間,打聽到時要錢給錢,要畫換畫!不顧一切、何種代價,就是要取得。」這是張氏曾友貞唯一被發現尚存作品,大千先生何只希望早早獲得?更是因為蘊藏意義非凡。惜隔年沉苇窗(1918-1995)才在香港寻获此画,无奈大千刚过世,便依其心愿挂于摩耶精舍中。

    「耄耋圖」是畫一隻白色貍貓,蹲在草地上,有條長長漂亮白毛尾巴,雙眼凝神對著一棵淺磚色雁來紅,背後三朵白花,上方有隻白色蝴蝶。畫上左上方,是曾太夫人寫的「耄耋圖,戊午春,友貞張曾益」題款外,還有上二方印,一方是白文「張曾益」,一方是朱文「友貞」兩字。戊午是民國七年,距今已近百年。畫上還有四川著名藏書家傅增湘﹙沅叔﹚先生的長題,時在癸亥年,亦即此圖完成後六年。後來不知是收藏人請他加題,還是什麼狀況下,這位四川老翰林著實花費一番心力,加長題於此幅畫中。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名爰,字季爰,別署大千居士,齋名大風堂。自幼跟隨母親曾友貞(1861-1936)習畫,後於上海拜曾熙(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為師,學習詩文書畫。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曾赴東瀛學習染織,又一度入寺為僧,戰火中還遠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民國卅八年後旅居海外,在亞、歐、美洲均舉辦過畫展,是廿世紀最負盛名之國畫大師。六十五年來臺定居,並終老於摩耶精舍。

      大千先生的畫藝深受石濤(1642-1707)和八大山人(1626-1705)影響,並溯源至隋唐、北魏,長年沉浸於古代諸名家,盡收傳統筆墨技法之精髓,從山水到人物、花鳥、畜獸等,各種畫科無一不臻妙境。熱衷於古書畫的研究學習,讓他成為重要的鑑賞家,對繪畫史也有精闢見解。晚年發展出氣勢撼人的潑墨潑彩畫風,開拓水墨新境界,成為標誌性的代表。書法兼擅諸體,善於臨仿不同書風,更融合成奇肆雄強的鮮明書風,與其精妙畫風相得益彰。長達六十多年的畫齡,加上勤於創作,傳世作品數量空前龐大,為世人留下可觀的文化資產。

      大千先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關係匪淺,身後將他珍藏之書畫及用印遺贈予本院典藏,同時也將居所摩耶精舍捐出成立紀念館,由本院代為管理。今年適逢張大千一百二十歲生日,特從本院豐富典藏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寄存之作品中,精選出書畫精品、印章與珍貴照片,希望能具體反映大千先生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讓觀眾重睹其精采絕倫的藝術傳奇與大師風采。(資料來源故宮網站/每日頭條/世界日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