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教育局長職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教育局長職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教育局長職等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音樂政治上班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下午,中選會主委李進勇留在高雄,參與了一場由高雄市選委會總幹事袁德明所主持的會議。 這場會議,不僅身兼高雄市選委會主任委員的 #副市長陳雄文沒有出席, #民政局長曹桓榮也沒有出席、 #教育局長吳榕峯也沒有出席。 教育局派簡任十職等的專委代表,而民政局的代表則是薦任九職等的科長。 而他們的長官...
教育局長職等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下午,中選會主委李進勇留在高雄,參與了一場由高雄市選委會總幹事袁德明所主持的會議。
這場會議,不僅身兼高雄市選委會主任委員的 #副市長陳雄文沒有出席,
#民政局長曹桓榮也沒有出席、 #教育局長吳榕峯也沒有出席。
教育局派簡任十職等的專委代表,而民政局的代表則是薦任九職等的科長。
而他們的長官不僅職等高達十三十四,是高雄市政府副市長和局處首長,也具有高雄市的行政指揮權,但能做決定的他們都沒出席。
中選會主委不只被穿小鞋,還是嬰幼兒尺寸的小鞋,為了辦妥選務,被這樣硬生生被洗了三次臉。而我們更關心的是,這場會議,真的有效嗎?
韓國瑜這些人到底又在打什麼算盤?
眷村出身、又曾上京深造的韓國瑜,自然深知國共內戰時共產黨的手段,1948年底,共產黨在其發動的三大戰中取得全面勝利,內心也打定要將內戰進行到底,但外表裝得可和藹呢,有什麼不能談的呢?
1949年初,代總統李宗仁聲明就毛澤東所提八項條件啟動和談,當時共產黨已步步進逼,李竟還提出要和共產黨劃長江而治的要求,共產黨那時就是打定「邊打邊談」。
邊打邊談,然後呢?
然後共產黨就跨越長江了。
這場會議,也是韓國瑜在「邊打邊談」,他的千方百計,不只在儲備選後的政治能量,也希望降低高雄市民的投票意願,如果投開票所離家太遠、又跟原本的習慣不符,市府又百般操弄防疫、製造恐懼,加劇了排隊投票的預期混亂心裡,有沒有可能變相促使民眾放棄投票的權益?
只能說,投票率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
最後,用鄭照新的一句話回敬韓市府:照規矩來辦選舉,很難嗎?
教育局長職等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柯P「轉型正義」戰果 以教育專業為祭品
2016-09-28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圖: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一場募款餐會,與甫撤銷解聘案的前中山國中教師蕭曉玲巧遇,兩人坐在一起密切交談。 記者莊琇閔/攝影)
去年教師節,筆者在一篇教師這一行投書中特別呼籲各界:請讓教師的專業留下來!遺憾的是,今年「孔子誕辰紀念日」(不再是教師節)前夕,發生台北市教育局長因與台北市長對於不適任教師處理理念不合,而掛冠求去。當堅持「教育專業」的局長無法說服高舉「轉型正義」的市長時,相信今天全台許多關心學生受教權、不很在意是否有教師節或放假的教師們,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件事讓筆者想起幾年前與主持上述爭議校長的一席談話,這位校長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當然要保障所有在第一線教學認真的教師工作權,然而如果一位老師的情緒控制不佳、動輒對十三、四歲的孩子言語辱罵,造成整體導師班學生受教權遭受威脅時,作為一校之長一定要站在學生這邊,捍衛他們的權利。
這位校長的這番話充分顯示他的專業判斷與教育良心,但我卻替他將面臨處理不適任教師時,所需承受的複雜法律程序,甚至各方人馬壓力與政治角力,而感到憂心。
果不其然,後來這件教師解聘的紛擾,經過多方轉載與人事更迭,漸漸失去焦點,由一件原本單純的校園教師不適任案,演變成教師因提告北市府一綱一本政策而被政治迫害解職等本末倒置、時間錯置與是非顛倒的政治事件。加上如維基百科、謂人權外圍組織等的推波助瀾與聲援下,學生的受教權不見彰顯、教師的專業淪為次要,各種申訴與法院判決,也不斷遭質疑與挑戰。
雖然該師在屢次申訴與法院判決中皆遭駁回,在法律上早就定讞的案件,柯市長如今卻以該案可以立下「轉型正義」的首件戰果,透過政治手段翻案,完全不顧法務局與教育局兩位局長的專業勸阻,甚至甘冒違法之虞,執意讓該師復職,與補發九年教師薪水,令全國教育界譁然!
誠如許多國際上各國教育表現的研究顯示,任何一個高教育成就的國家,除了重視「教師素質」外,更須建立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機制。台灣對於不適任教師,始終很難解決,即使啟動相關機制,也往往難以如願。但教師是否適任,卻是每個孩子每天上學心知肚明的事實。試問:該師復職後,家長真的放心把孩子交給這位老師?學生不必擔心被老師以「垃圾」辱罵?果真如此,那學校何妨開大門迎接,台北市法務與教育局長也不必請辭!
教育局長職等 在 許又仁、土豆仁關懷勞工教育辦公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育局長官,請給校長們最基本的尊重!
5月22日聯合報鄭惠仁記者有一篇報導,內容是説教育局長官核淮校長退休有了潛規則,任滿一任4年,或是續任第二任滿2年,及符合55專案,才會准退休。另外還提及南市教育局日前函文各校,規定擔任校長第4、6、7、8年才准退休。也就是第一任未滿4年,以及續任後第1年不准退休。又説未來辦理校長遴選,會做更明確規定。看到這樣的報導頗令人驚訝,因為這違反了賴清德市長「開放政府開放決策」的民主價值,本以為教育局端應該會發出回應稿,結果等了一天沒有任何回應,可見這樣的「潛規則」是存在的,而且已把這「潛規則」浮出抬面函文以行政命令規定。
個人推動教師組織工作多年,從未聽聞過去有此「潛規則」,今年算是頭一遭,或許原來在高調倡導「開放政府開放決策」的賴市府,私底下潛著為官之道應懂潛規則的封建思維,不懂潛規則的人恐怕不易受長官垂愛,為官生涯將多所阻擾。這幾年媒體記者針對校長退休人數多所關注,並常以校長有責無權來解釋校長退休潮的產生。其實擔任一所學校校長來「作育英才」不只是一種責任更是一份榮耀,因此每年南市辦理校長甄選參加報考人數皆超額,候用校長人數也一直多於學校校長出缺數,並未看到把追求校長職務的榮耀視為畏途。或許因為解讀退休人數角度的不同,所以我個人的看法也許失真,但在教育現場敎師考上校長職務後那份喜悅的榮耀感,確實存在彼此的恭賀聲裡。
個人透過敎師組織系統調查了解二位提出退休訴願的校長,分別是崑山國小余孟和校長及大橋國中黃炳權校長,經過側面了解今年教育局長官慰留校長的做法已走調,以前的那種尊重校長及維護校長榮耀的做法完全消失不見,看到的只是責備與刁難。沒錯,按法律校長為學校法人代表,職務是准公務人員服務法的適用,或許對比職等是敎育局長官的下屬,但基於教育專業領域的尊重實在不應這樣被看待。聽聞今年慰留校長竟然發生敎育局副局長在校園內嗆聲,言明不接受慰留就不准退,要去告就去,要訴願就去。接著真的出現南市訴願聲請退休的首例,教育局端也在長官指示下提出答辯書,校園內發生這樣的令人遺憾的情事,個人僅能以市民的身份低微的請求「教育局長官,請給校長們最基本的尊重!」
「守法」、「民主」、「開放」、「尊重」是多元社會的基本價值,不應淪為政治人物唱高調的口號,而是在行政作為確實去執行的核心概念,校長退休有潛規則這件事,呼籲賴清德市長應該查察,在慰留過程中仍應尊重校長們有自行生涯規劃的空間!
土豆仁關懷教育勞工連線
許又仁筆105.5.23
「守護教育、力挺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