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為止,陳立博醫師可能,且極可能正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位**良心犯**──事實上,至少一世紀以來,似乎從未有罪犯如他被部分民眾與媒體冠以「良心犯」之名。
理論上,這已然是個歷史名詞;因為資料顯示,此說法自21世紀末業即已近乎絕跡;而前次被廣泛公認為良心犯者亦已早於22世紀中葉。
換言之,距今...
截至目前為止,陳立博醫師可能,且極可能正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位**良心犯**──事實上,至少一世紀以來,似乎從未有罪犯如他被部分民眾與媒體冠以「良心犯」之名。
理論上,這已然是個歷史名詞;因為資料顯示,此說法自21世紀末業即已近乎絕跡;而前次被廣泛公認為良心犯者亦已早於22世紀中葉。
換言之,距今亦已相隔達百年以上。
與**夢境播放器Phantom**的坦率截然不同的是,是在第六次會面後,陳立博醫師才願意敞開心房,直接對我述及案情內容。然而時至今日,對於此宗極特殊之殺人案及其相關之**未遂犯困局**,輿論仍莫衷一是,未有共識。那或將是人類永恆之難題吧?
資料顯示,西元2240年11月,陳立博生於台灣新北市新莊一中下階層家庭;
父親陳克禮曾從事包括社區管理公司大樓管理員、貨物搬運工、建材銷售業務員、貨運機械人操作員等多項工作,而患有慢性焦慮症與憂鬱症的母親則主要任職於附近市場與商店街,長期依賴鄰里餐飲業者與小型商家提供簡單的門市銷售工作。陳立博為家中獨子。
然而儘管家中經濟並不寬裕,雙親卻也未曾忽略其教養。綜合各方媒體報導與相關資料可知,陳克禮夫婦生性老實誠懇,工作盡責,性格溫和,即便自身知識水準有限,卻也盡力提供教育資源以供陳立博所需。
而他也確實不負眾望,自小即展現於數學、邏輯、哲學與生物學方面的天賦。2265年,陳取得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暨哲學學士學位;2267年再獲精神醫學碩士學位,並順利考入位於台北市石牌一帶的台北榮民總醫院任職。
其後數年,陳立博表現優異,曾連續三次獲得榮總台北院區年度績優醫師之殊榮。
而於順利執業看診、造福病患之同時,陳立博亦持續從事學術研究,四年間有三篇相關論文(分別與人類青春期思覺失調、先天與後天「本體感覺障礙者」之思覺失調,以及青春期被害妄想症狀有關)發表於一級期刊;學術能力亦獲肯定。
說他於職業──或曰人生志業──實踐初期即取得重要成果,並不為過。
如若敘事於此中止,則我們或可斷言,這是個階級向上流動的勵志故事。然而其後情節卻意外急轉直下。
陳立博是個什麼樣的人?何以一位看似前途光明(他的美麗人生正要開始)的醫師兼學者,竟於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他真是位「良心犯」嗎?他是否確實殺人未遂?
一切始自於「**事件式夢境治療**」。客觀上,我們或可承認,那是個屬於精神醫學的時代;或可堪稱「臨床精神醫學**實務**」最好的時代──然而或許,也是最壞的時代。
回溯過往,自西元2260年代伊始(其時陳正就讀於醫學系),此類以「做夢」取代藥物或心理諮商以治療精神疾病之方式即迅速風行,蔚為主流;一般逕以「**夢境治療**」或「**類神經生物精神疾患療法**」稱之。
該技術最初來自軍方與情治單位,原用以審訊重大犯罪嫌疑人 ;而約自2240年代始,於考量國家安全無虞後,人類聯邦政府遂決定逐步開放並出售相關技術,以供一般民間精神疾病治療之用。
換言之,這是一組來自官方的技術授權過程;其間涉及多項國家機密技術之解密,以及解禁。
事實上,也正是此一政策利多,自2240年代起逐步促成了**夢境播放器產業**(準確地說,是「第二代**類神經生物式**夢境播放器」──相對於第一代機械式夢境播放器而言)之發展成熟。
是以就此觀點而言,如此慎重其事,也似乎理所當然。
畢竟「以類神經生物植入病患之中樞神經,令其做夢」所擬造之情境實在過於逼真,常人難以分辨;若無適度管制或限制,一旦被用於不法,則其後果難以想像......
────────────
我幾次見到伊格言,他都彷彿在修行,沉靜地待在一邊。現在看來,他是在像煉金一樣,鍛造一個脫離現實的空間。啊,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本書。它如此危險而美麗,真像是拍一個巴掌就會震碎的精緻的水晶宮。
──阿乙(小說家)
‧
伊格言的《零度分離》將科幻投入敘事的迷宮,思想上的實驗走在深淵的邊沿。六個屬於未來的故事閃爍著巴洛克的璀璨光芒,點燃後人類技術時代的情感迷狂——〈再說一次我愛你〉,人與非人的區隔已然倒塌。這是關於未來最出人意料的預言,這是關於我們時代最深不可測的寓言。
──宋明煒(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系教授,科幻文學學者)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駱以軍(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
──張貴興(小說家)
#零度分離,伊格言最新小說《零度分離》
#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來自夢中的暗殺者,〈來自夢中的暗殺者〉
#小說
#伊格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460?sloc=main
敘事治療限制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工師與心理師的差別」老師我適合唸什麼?
因為在超級歪 SuperY 留言,有些對自己生涯迷惘的學弟妹跑來私訊我兩者的差別性。
首先,在大學我唸的科系是中山醫社會學暨社會工作系,畢業前于玥就知道我想唸心理諮商,所以沒有社工實習,就開始準備心理諮商研究所的考試。
(統計是我的痛點,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因此,我所知道的社工的工作內容不會比在職的社工們多(歡迎各位在苦海中的前輩們留言分享?),倘若在學校的學習還沒辦法讓你確認自己合適不合適走這行,可以想想看你在實習時的社工督導,他在職場上的樣態是不是你以後想成為的樣子?
第二,現實層面,由於心理師是醫事人員,依照心理師法規定將需要一整年可能無給薪的全職實習,而且一年只有一次國考的機會才「有可能」拿到執照。
一般正職是走進學校、學諮工作,少部分會走進醫療院所,也有社區諮商所全職與政府方案合作,這是確保每個月固定薪水的職位。
行動心理師則如我,每天看天(?)吃飯,但穩定不穩定就看個人如何經營,每個月的薪水不算固定,如果未來申請房貸會滿不利的(關於這件事我有千萬篇的血淚文)
倘若對於心理師這行業仍感興趣的話,而你仍是學生的話,請務必善用學校的諮商輔導中心,在那裡有心理師可以讓你諮商或是協助你做性向測驗,也可以在裡面當志工,感受一下裡頭的氛圍跟生態。
倘若你已經不是學生,歡迎來找于玥預約諮詢,或洽慢慢心理諮商空間 我們實習心理師很需要晤談時數。
#社工師 #心理師
第三,在網路上有一些關於心理師與社工師的徵人文,不妨加入相關的論壇與社團,看看裡面的工作內容與薪資,是不是你感興趣的。同時也可以理解目前職缺是否僧多粥少。
最後,不論是社會工作師或是諮商心理師都是助人工作者,對於這份職業多少有些嚮往才想走進這個行業。
在面對未知的職涯環境,能夠引領自己、支持自己、穩住腳步的典範跟督導是很重要的,但典範不能只有一位(且看這些年有多少心理學界與社工師界的大師…)
畢竟我們難免會對權威有很多投射與期待,只是對方所經歷過的時代與背景、家庭脈絡、甚或資源與苦難都不一樣,倘若彼此的人性觀能夠有所共鳴是幸運,但若是對對方期待太深,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走向過度依賴與傾斜的狀態,那麼一旦對方的回應跟狀態不是我們所預期時,我們就會不知所措。嚴重的話甚至會否定了這個行業與其生態,但對自己的未來更加迷惘。
不論是社工師或是心理師都是一個人,自然會有自己的七情六慾及限制。然而,走在這條路上,就必須要不斷整理自己的生命與自我照顧,才較有能量照顧手上的個案,也得以盡量避免反移情。
在我就讀研究所時很慶幸遇見丁原郁教授的指導,許玉容督導的支持,馨慧學姐敘事治療的引領;研究所之後,翁令珍老師的督導空間與夥伴們也給我很大的支持,以及美國 NCGR 占星研究協會 台灣分會同時也帶給我學習占星知識的資源,象徵與心靈-陳宏儒諮商心理師也謝謝陪著我去跳榮格心理學那無底洞深淵。
#古典占星 #敘事治療 #榮格心理學 #人際歷程取向
走在這條路上可以一起互相支持與陪伴(ㄐㄧㄤˇㄍㄢˋㄏㄨㄚˋ)的夥伴是很重要的,我的大學與研究所同學也有幾位要好的可以互吐苦水。
倘若學弟妹仍對自己的生涯感到迷惘,可以參考我以前的說書影片:成為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影片連結放留言)
若有先進或同學們願意分享(或ㄑㄩㄢˋㄊㄨㄟˋ)也歡迎留言。
(圖片為我家黑糖)
敘事治療限制 在 心理師的呢喃 王映之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跟你分享一部紀錄片—-《#有時》
還記得我第一次聽到「有時」這個名字,是在工作休息的空檔,我看到朋友看著她的手機,裡面傳來一陣孩子的聲音,朋友也跟著笑了,我跟著過去湊熱鬧,看見了一個大眼娃娃,鬼靈精怪扭扭身體,逗得大人們樂不可支!問了她的名字,叫「有時」,我想到傳道書-生有時,死有時,萬物都有定期~有個特別名字的女孩字她的父母肯定很有想法呢!
果不其然!
昨天,我看了有時的爸爸以她為名拍的一部紀錄片。將近中午,我囫圇吞棗剛吃過早午餐,還未洗漱,手邊拎著一顆蘋果磨成泥,正在餵我剛學會吃副食品的女兒,聽到片中的以 #青年返鄉到以 #自拍 為題材的導演夫婦,正在經歷 #成家立業 #懷孕生產...為人生帶來巨大變化的場景與對話,雖然我們很不一樣,但有許多心聲卻是心有戚戚焉!或許紀錄片對我來說的魔力正是這樣樸實說故事,事事說到心坎裡的共鳴吧,就像一次 #心理治療的療程裡,當你能夠深切地被懂,就已經得到某層次的療癒。
這是一部名為《有時》的紀錄片,敘說著人面對接踵而至的生命場景交織出現時的種種心理狀態,以導演父親的喪禮為始,那是「死有時」,緊接著以太太懷孕、生產的過程接續,那是「生有時」。我覺得本來單純的青年返鄉題材到最後用自我的敘述的方式呈現,真的非常勇敢,因為我們說別人容易,但看清自己太難,然而,導演誠懇地將這些悲喜都放進片中,反而給我一種用影片溫柔承接生命的感動。
一次導演夫妻的對話,導演問:「你不覺得《有時》很悲觀嗎?凡事都有limit...?」阿man說:「不會啊,你不覺得很正向積極嗎?其實有限制才會....沒有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你覺得呢?萬事萬物都有定期,是宿命般的悲觀?還是凡事都有安排的豁然?
我倒是覺得阿man的話好有哲理,我喜歡!若凡有時,則總盡心,就像我一直喜歡一個哲學家Thomas Attig對 #悲傷的論述:「即使喪慟是一個別無選擇,但悲傷的經驗卻是一個積極適應的歷程,充滿選擇。」,這個態度恰好吻合了 #心理治療的核心精神。#我們無法改變現實但我們可以選擇日子要怎麼過!是一個心理層面有力量的狀態。
這部片子其實呈現了許多生活的兩極,夢想與現實、結婚前與生子後、生之喜與養之難、死前之負擔與死後的懊悔....,這些看似生活裡樸實會上演的劇碼,在導演的鏡頭前放大呈現,凸顯了某種對比與衝突感,觀眾甚或也投射了自己生活中的兩難,讓人不由得隨著故事線的進展,引動了屬於自己的思考,我便是如此餘波盪漾的,動筆寫下了這些。
我不確定導演最後怎麼回應自己關於「有時」對提問,但總覺得紀錄片的製作好像走了一次 #敘事治療,從藉由影像的敘說,再次建構屬於自己的真實,可能是豐富生命故事,也可能從中找到亮點、理出意義,為過去或當下的問題提供出口,發展出其他新的可能性。
總之,謝謝素昧平生的 #李權洋 導演,用你的故事帶給我一次關於生命有時的思考!
https://www.ptsplus.tv/season/00157315-6344-4db0-b82e-eb4e4473d9a1
敘事治療限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27紐約時報
*【美國2020年選舉實時更新】
#最高法院拒絕延長威斯康辛州郵寄選票的最後期限,這是共和黨人的勝利。
#賓州創下2492新冠病例的單日新高記錄,但川普和拜登都在此舉行活動,川普還一連舉行了三場集會。
#拜登將於週五前往愛荷華州,這表明他對競選活動充滿信心。拜登在對一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大膽聲明中宣布,他將贏得密西根州,威斯康辛州和明尼蘇達州這三個關鍵的戰場州,這可能是他取得勝利的關鍵。
#巴雷特最早可能在星期二在最高法院工作。
#移民,投票權和墮胎:黨派團體爭先在Facebook上刊登廣告。
#歐巴馬和LeBron James聯手後期推動增加黑人選民投票率。
#潘斯參謀長及四名助手確診陽性,再次凸顯川普政府對病毒的應對態度有問題。白宮辦公廳主任Mark Meadows周日在CNN的“國情咨文”中說:“我們不會控制這種流行病。”“我們將控制獲得疫苗,治療劑和其他緩解措施的事實,因為它是一種傳染性病毒,就像流感一樣。”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0/26/us/trump-biden-election?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barrett-could-be-at-work-on-the-supreme-court-as-early-as-tuesday
*【美國參議院通過表決,巴雷特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在大選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共和黨人僅用五周多一點時間就通過了大法官提名。這是近代歷史上最快的提名進程,也意味著最高法院將很大程度上按川普希望的方式被重塑。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6/us/politics/senate-confirms-barrett.html
*【川普還有最後一個故事要講,但《華爾街日報》不買帳】
選舉最後時刻,川普想兜售內幕故事,三名總統盟友邀請了《華爾街日報》的白宮記者,準備製造一個川普連任競選亟須的“十月驚奇”。他們拿出了一批拜登小兒子亨特的電子郵件,希望用“硬碟門”改變大選敘事和進程。但他們並未得償所願,《華爾街日報》記者對內容表示存疑因此不買帳,時報媒體專欄作家Ben Smith寫道,美國媒體久違地重拾了“守門人”的角色。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5/business/media/hunter-biden-wall-street-journal-trump.html
*【希拉蕊•柯林顿:這次不一樣】
這位2016年的民主黨候選人四年前曾對自己勝選充滿信心;如今,她對拜登的看法更樂觀。本周,希拉蕊做客時報新近推出的觀點播客節目The Sway,分享了四年後仍然困擾她的那些時刻,以及她在後川普時代的優先事項。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6/opinion/sway-kara-swisher-hillary-clinton.html
*【為什麼紐約的經濟復甦會落後於全國其他地區】
近幾年來,紐約的多元化經濟推動了無與倫比的就業增長,如今,從大流行中恢復過來的紐約面臨的挑戰比該國幾乎任何其他主要城市都要大。超過一百萬的居民失業,失業率幾乎是全國平均水準的兩倍。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6/nyregion/nyc-unemployment.html
*【病毒激增引發華爾街警報,導致庫存和石油走低】
美國冠狀病毒病例增加,歐洲活動受到新限制,華盛頓因對陷入困境的企業和失業人士的援助而陷入僵局,使投資者在週一陷入困境。標普500指數在一個多月來最糟糕的一天中下跌1.9%。歐洲因為為應對第二輪冠狀病毒大流行採取了更多限制措施,股市也走低。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6/business/stock-market-today.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禮來公司說其抗體治療不適用於住院病毒患者。藥品製造商禮來製藥週一表示,其抗體治療對住院晚期Covid-19的患者無效,並且政府資助的試驗不會向新參與者給藥。該公司表示,將繼續在不那麼重病或未接觸該病毒的人群中進行其他治療試驗,並且仍然樂觀地認為,如果在疾病的早期進行治療,這種治療將奏效。
#El Paso下令實行宵禁措施,以阻止冠狀病毒病例激增,醫院人滿為患。
病
#距離美國大選只剩八天,美國和歐洲試圖阻止新病例湧現。美國上週五的每日新病例數創下新高,死亡人數超過225,000。在過去的一周中,美國每天平均有近7萬例新病例創紀錄,比兩週前的平均值增加了30%以上。在美國,有超過41,000人因冠狀病毒住院治療,過去一個月增加了40%。儘管每日的死亡人數沒有急劇上升,但仍在上升。
#隨著案件激增,愛達荷州恢復了一些限制。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一項研究表明,護士在醫護人員中處於高風險。
#紐澤西最大城市紐瓦克市長說,無關緊要的業務必須從周二開始每天晚上8點關閉。
#研究發現,規定強制戴口罩的堪薩斯州新感染率只有一半。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10/26/world/covid-19-coronavirus-updates?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螞蟻集團上市預計募資約340億美元,將成為史上最大規模IPO】
未來幾周內,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將在滬港兩地同步上市。此次發行定價68.8元/股,據此計算,其市值將高達3100億美元。分析指出,螞蟻集團已經改變了中國人的理財方式,並引起了監管注意。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6/technology/ant-group-ipo-valuation.html
*【習近平誓言消除極端貧困,但疫情暴露了貧富差距】
習近平曾許諾“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但大流行暴露暴露了中共在為最弱勢公民提供最基本社會保障方面的不足,尤其在農村。一些專家警告,政府的危機應對缺乏對低收入家庭的直接援助,可能會拉大中國本已經屬於世界最嚴重的貧富差距。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1026/china-poverty-covid-19/
*【國安法陰影下,香港活動人士尋求西方國家庇護】
數十年來,香港一直是大陸人躲避戰爭、饑荒和政治壓迫的避難所,如今這裡的人們逃向別處尋求庇護。近幾周,一些活動人士在美國、加拿大和德國獲得了庇護。西方領導人表示要捍衛香港的人權,中國官員則指責這些國家干涉中國內政。
https://cn.nytimes.com/hk-taiwan/20201026/hong-kong-asylum-seekers/
*【白俄羅斯反對派稱總罷工,抗議者準備長期戰鬥】
週一,工人和學生繼續在首都明斯克進行抗議;全國各地的工人參加了全國大罷工。反對派希望加大對總統盧卡申科施壓的力度,要求他辭職。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6/world/europe/belarus-protests-lukashenko.html
*【日本新領導人設定了2050年碳中和的宏偉目標】
首相菅義偉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儘管日本計畫在未來幾年內建造超過十二座燃煤發電廠。日本是世界第五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這一目標意味著對依賴化石燃料的日本基礎設施進行重大改革。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6/business/japan-carbon-neutral.html
*【 “獨裁統治的終結”:智利公投決定起草新憲法】
智利現行憲法為1980年代獨裁者皮諾切特統治時期制定,去年一場抗議首都聖地牙哥公交系統票價上漲的示威蔓延全國,示威者要求修改憲法。公投中近80%民眾贊成廢除現行憲法,接下來,民選制憲會議將起草新憲法草案,在2022年交由選民表決。
https://www.nytimes.com/2020/10/25/world/americas/chile-constitution-plebisci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