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敏感度特異度意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敏感度特異度意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敏感度特異度意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敏感度特異度意義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普篩之爭:從科學到政治】 台灣有關普篩與否之辯論日益劇烈,如同中國黨之流,甚至以「有打到民進黨」而沾沾自喜,想投入所有中國黨縣市長進攻,不料踢到鐵版,自取其辱。事實上,普篩與否乃醫學、經濟、社會之客觀議題,中國黨的「純政治化」攻擊相當可悲,搭配該黨近期迎合中國,批評台灣外交國防政策的言論,令人懷...

  • 敏感度特異度意義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3 17:16:40
    有 955 人按讚

    【普篩之爭:從科學到政治】

    台灣有關普篩與否之辯論日益劇烈,如同中國黨之流,甚至以「有打到民進黨」而沾沾自喜,想投入所有中國黨縣市長進攻,不料踢到鐵版,自取其辱。事實上,普篩與否乃醫學、經濟、社會之客觀議題,中國黨的「純政治化」攻擊相當可悲,搭配該黨近期迎合中國,批評台灣外交國防政策的言論,令人懷疑是否解除台灣防衛是該黨最大目標?


    #研討會上的不同著重點

    若我們回到專業討論,今天台灣感染學會舉辦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討論檢測病毒的正反意見,正方是台大公衛的陳秀熙教授,反方是台大醫院小兒科副教授,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可看出「台大公衛派」和「防疫醫師派」著重之差異。


    支持的陳秀熙主要認為抗體普篩有助:1.了解社區盛行率是否真的很低(雖然他也覺得是低) 2. 評估疫苗效益和群體免疫性。


    反對的李秉穎以傳染模型反駁,若台灣有無症狀感染趴趴走,一例傳播出去就會放大為上千例,至少10-20%重症,不可能臨床上看不到案例。另外有研究指出幾年前的血清都可能對病毒有反應,自體免疫疾病者也可能有非特異性病毒等等,都會造成偽陽性,會造成防疫決策成本大增與社會恐慌、歧視等其他問題。


    雙方有一共同點,均認同血清抗體研究可能有流病上的意義,但雙方也都間接承認,抗體檢驗無法直接改變現階段的防疫政策,陳秀熙並沒有提及社區檢驗到的案例如何處理,只說數據能作為決策的參考,亦即模型評估的參數,而這和指揮中心所需處理的政策實務有很大差異,實際上指揮中心才需處理「精準防疫」,而抗體普篩更多是研究意義。


    近期普篩的效益已經有許多專家說明,包含前副總統陳健仁、疾管中心均提出了簡要的模型。


    我們這邊再製圖分辨兩個狀況,並且都以敏感度、特異度為99%的高準確度篩檢為例:


    1. #社區普篩:重點在於假設「#盛行率高低與否」,要看偽陽性。


    ->在盛行率極低狀況(如台灣),偽陽性個案遠大於真正感染者,造成數百億資源浪費。


    ->在盛行率夠高狀況(如歐美),篩出感染者早期治療與隔離,所能拯救的人命價值,高於偽陽性產生的成本。且在該狀況本來就已經進入社會、經濟封鎖,成本不算額外增加。


    至於台灣社區感染盛行率高不高,先不說根本沒有重症患者,其實在有呼吸道症狀就醫患者擴大採檢政策上,甚至彰化的高風險族群篩檢上,都已經證明極低。彰化篩了上千人唯一抓到的,還不是本土社區個案,是返國居家檢疫中的高風險族群個案。


    2.#入境普篩:重點在於「漏掉多少個案」,要看偽陰性。

    這有一些病毒的背景事實:
    1. 武漢肺炎病毒(SARS-CoV-2)潛伏期最長為14天,14天後發病機會<1%
    2. 病患發病10天後就失去傳染力
    3. 根據倫敦熱帶醫學院的模型,檢疫隔離14天,錯放出的感染者<5萬分之1,且就算錯放的感染者,半數以上也沒有傳染力,剩下傳染力也只有0.1~3.6天。


    以台灣現行14天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而言,14天就幾乎消滅絕大部分個案的傳染力,但要付出居家檢疫的成本,這也是台大公衛幫陳秀熙等人認為可以省下來的。


    若是用篩檢來判斷放行,則會出現偽陰性跑出來的狀況,若敏感性99%,會放出5個,90%則是50個。要注意病毒有潛伏期,這會讓看似特異性極高的篩檢,也容易漏放個案,甚至不只50個,這也是冰島等國出現社區感染的問題所在。即便是用5或7天+篩檢的作法,根據現行研究錯放的機會還是比14天篩檢高。


    因此,某些大力疾呼普篩的政黨,所支持的其實是增加社區感染的風險,這點他們從來不會告訴你。


    如果我們真的認為「#錯放個案造成社區感染」很可怕,那能討論的,就不是台大公衛幫「減少檢疫時間省成本」的想法,而是也有些研究主張的:「14天居家檢疫+放出來前多篩一次」的作法,可讓錯放者傳染力上限從3.6天減少到2.3天,但因為多住一天等報告,本來就可以減少錯放者可傳染天數一天,所以好處只有小數點的差距,目前看來效益有限。


    是不是採取這麼嚴格做法,是可以討論成本效益,但不該當「急普篩人」一面嚷嚷一面偷篩,而是應該由指揮中心進行一致的調整才是。

    #結論:

    台灣目前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嗎? 答案是「否」。


    台灣的邊境決戰+增強社區自我防護防疫目前有效嗎? 答案是「是」。


    社區普篩能否帶來防疫效益,答案是「否」。


    入境普篩能否增加攔截率,答案是「看狀況」,若「額外篩」則「是,但很有限」,若「搭配縮短檢疫天數」則「否」。


    因此,對防疫政策有效的,顯然並非「彰化模式普篩」,而「中國黨式普篩」更可能摧毀國境防線。回歸專業討論才是防疫成功關鍵。

  • 敏感度特異度意義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1 01:22:53
    有 1,743 人按讚


    聖光 #大仁哥 專業又不失禮貌的打臉

    截錄重點:
    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正確性,決定於(1)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2)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3)受檢個案的代表性。

    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所得到的檢測陽性盛行率,受到真正陽性率的高低,以及敏感度和特異度的高低的影響。一般而言,敏感度越低、特異度越低、盛行率越低,調查估計出來的檢測盛行率也越嚴重「#失真」

    #彰化縣政府的研究失真
    #當盛行率遠小於偽陽性這個研究的意義就不大

    失真的調查:從假陽性個案談起

    最近,彰化縣展開了COVID-19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以瞭解縣民感染COVID-19的盛行率。該調查採集受檢個案的血液檢體,進行COVID-19抗體的檢驗,判定每名個案是否陽性,來估計彰化縣民的抗體陽性盛行率。但是,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正確性,決定於(1)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2)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3)受檢個案的代表性。

    檢驗方法的敏感度(sensitivity)是指真正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陽性;特異度(specificity)是指真正沒有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陰性。假陽性率是指真正沒有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陽性,也就是1-specificity。假陰性率是指真正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陰性,也就是1-sensitivity。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所得到的檢測陽性盛行率,受到真正陽性率的高低,以及敏感度和特異度的高低的影響。一般而言,敏感度越低、特異度越低、盛行率越低,調查估計出來的檢測盛行率也越嚴重失真!

    我們舉例檢測五萬人的調查來看,如表1所示,如果敏感度和特異度都是99%,在每萬人盛行率分別是1,10,100的三種狀況下,真正感染人數分別是5,50,500人;真正未感染人數分別是49995,49950,49500人。由於敏感度是99%,所以在三種狀況下,真正感染檢測呈陽性人數分別是5,50,495人。由於特異度是99%,也就是真正未感染的人會有1%呈假陽性,所以在三種狀況下,假陽性人數分別是500,500,495人。因此,利用陽性人數(無法分辨真假)來估計三種狀況下每萬人檢測盛行率,分別是 101,110,198。也就是說,檢測盛行率高估倍數(g欄)竟高達到101倍,11倍,2倍。換句話說,盛行率越低,錯誤高估盛行率的失真現象越嚴重!

    另外,如表2所示,如果真正盛行率是千分之1,敏感度是99%,在檢驗特異度分別是90%,99%,99.9%的三種狀況下,檢測真陽性人數都是50人;但是檢測假陽性人數分別是4995,500,50人。因此這三種狀況下的每萬人檢測盛行率,分別1009,110,20換句話說,檢測盛行率高估倍數也高達到101,11倍,2倍。換句話說,特異度越低,錯誤高估盛行率的失真現象越嚴重!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盛行率調查研究的特異度越低或真正盛行率越低,檢測盛行率也就越容易被高估,也越會失真!雖然研究者可以利用敏感度和特異度來進行調整,推算出真正盛行率[真正盛行率=(檢測盛行率+特異度-1)/(敏感度+特異度-1)]!但是,除非利用更特異的方法再做確認,否則調查者必須告訴每個陽性個案,他真正感染的機率只有50%,10%或1%!

    同樣的,在入境旅客的抗原篩檢策略上,如果盛行率相當低而特異度無法提升到非常高的情況下,進行普篩而非精篩,也需要注意假陽性的問題!

  • 敏感度特異度意義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9 13:46:49
    有 8 人按讚


    #彰化萬人血清檢測
    #水鏡醫師來分析

    水鏡眾問:「關於最近檢驗的種種,水鏡醫師怎麼看」
    水鏡醫師答:「首先,我都是樂觀看待的,反正有一個陽性的,大家就會緊張小心,然後勤洗手,帶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目前有幾個海外檢測陽性的(目前數據大概是三個還是四個),而整個六七月,從台灣出境的人口數大約三萬快四萬個(見附圖相片),陽性率是1/10,000 左右,單一次PCR 偽陽性的比例也差不多這樣,不過就算是真的陽性也ok,反正台灣民眾因此緊張,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降低 R0 值這是我最樂見的」
     
    問:「那麼水鏡醫師怎麼看台大公衛學院的報告」
    答:「首先,我原先不是那麼希望現在討論,因為目前資訊不多,不過就目前呈現的數據,其實我是很失望的,只能說這個研究報告的實行水準有夠差
     
    當初其實是對這個研究有期待的,彰化縣的這次篩檢,針對對象是「曾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個案」和「醫護人員」、「長照人員」等高風險族群 進行抗體檢查。針對高風險人員做篩檢,本來就可以考慮的作法。
     
    結果,當初號稱採檢萬人,結果實務上,從 6 月到現在 8 月才採樣不到 4000 人,用的是敏感度跟特異度都遠不如 PCR 的抗體抽血篩檢,所以不需要穿防護隔離衣,在這樣子的環境下,70天左右才採 4000 人,也就是說每天採不到 100 人,這4000 人就算當初是陰性,現在也無法保證其狀況了,那這個萬人高風險族群篩檢的報告意義為何?
     
    此外,說 8月 24 還是 25 日才會發報告,今天在報紙上說是為什麼,總不會是台大為了希望在高雄市補選前想干擾選舉吧?這也太好笑了
     
    我其實很想知道的是,實驗設計方式呢?研究方法呢? Data 細節呢?目前只能從零星報導中得知,大約有 1% 的人抗體陽性,這就更無言了,大家知道依據目前各種抗體檢驗的方法不同,偽陽性的比例落在 1~5% 不等,而且他的抗體陽性是啥米抗體, IgM IgG,這些數值的意義都不一樣耶,而且 FDA 早就說過了,#血清抗體檢測不能作為診斷感染的唯一依據。只能說,依照他們目前呈現的數據,加上之前他們宣稱採檢的是高風險族群,那就只是表示一件事,目前高風險族群的盛行率不高,而這時候盛行率遠小於偽陽性時,這個研究就沒什麼意義。
     
    至於某些秀逗阿西,推一些只會讓檢測標準更混亂的篩檢表,或是胡亂預測疫情的,之前已經簡單講過,只能說會參考他們的,可能不是秀逗就是阿西吧~
     
    台灣到底有沒有隱藏疫情呢?我們來說一下,依照 John Hopkins 的報告[1],目前英國 COVID-19 的死亡率(死亡人數/人口數)是 70人/每 10 萬人,美國是 49.32人/每 10 萬人,台灣在 2019 年的 10 大死因統計中,第三名的肺炎(這裡的肺炎包含所有原因唷,例如故李前總統的非感染性吸入性肺炎也算在內)是64.4人/每 10 萬人[2],也就是說,英國光是這八個月內因為 COVID-19 的死亡率,已經超過去年台灣全年所有原因產生的肺炎。而目前,台灣目前沒有看到那麼多肺炎死亡的案例,前半年台灣的人口死亡數,也沒有大幅度的增加。
      
    此外,台灣醫療人員也沒有幫衛福部包庇的理由,之前因為疾管局限制出國,以及防疫津貼姍姍來遲(三催四請,才在八月來了第一季),更不用提之前健保署在疫情和緩時,弄了自費醫材上限的案子(目前這案子已經撤銷),台灣醫療人員對衛福部其實沒什麼好感。但是在全球疫情不斷的擴張的狀況下,我也不覺得台灣社區沒有風險,只能說依目前狀況看,國內社區感染就算有,其比率仍低。
     
    我的意見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是目前不管疫情如何,都需要維持的防疫習慣。
     
    至於之前吵普篩,最近不敢吵了,改吵入境全篩,我不反對阿,反正入境檢疫 14 天是大前提固定就好,至於外國使團,這是兩邊國家機器都在監控的人員,他們入境前也會做疫檢,他們能接觸的人也會被疫調記錄,甚至他們進來接觸的人員還可以做島內檢疫 14 天,可以達到這樣子的強度,我也不反對。
     
    外國人或是境外本國人入境要全篩我支持,記得要篩要付錢,這個是商業問題了,基本上入境自費篩檢請麻煩拉到全球正常價格,脫離現行衛生局醫審會的定價,讓辛苦的第一線醫療人員拿到應該拿到的醫療勤務所得就好。」
     

    1.Johns Hopkins https://coronavirus.jhu.edu/data/mortality
    2.衛福部 https://dep.mohw.gov.tw/DOS/cp-4927-54466-113.html

    #台大公衛
    #彰化萬人血清
    #抗體
    #中和抗體

    #M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