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收縮壓舒張壓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收縮壓舒張壓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收縮壓舒張壓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收縮壓舒張壓英文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無法和自己缺陷的心相處的女人 ◎瑪格麗特‧艾特伍(Margaret Atwood) 我指的不是那形狀 象徵愛情,用來裝飾 蛋糕的糖果 那個應該屬於誰或 會碎掉的心 我指的是這團收縮的肌肉 像剝了皮的二頭肌,藍紫色 裹著一層油 一層軟骨,這孤立的 穴居的隱士,無殼烏龜 這不滿足的 滿腔熱血 ...

  • 收縮壓舒張壓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18 21:00:00
    有 272 人按讚

    無法和自己缺陷的心相處的女人 ◎瑪格麗特‧艾特伍(Margaret Atwood)
     
    我指的不是那形狀
    象徵愛情,用來裝飾
    蛋糕的糖果
    那個應該屬於誰或
    會碎掉的心
     
    我指的是這團收縮的肌肉
    像剝了皮的二頭肌,藍紫色
    裹著一層油
    一層軟骨,這孤立的
    穴居的隱士,無殼烏龜
    這不滿足的
    滿腔熱血
     
    每一顆心都漂浮在自己
    無光的深海
    濕黑,微微閃爍
    四張嘴像魚一樣開闔,吞嚥
    據說心會劇烈跳動
    這是一定的,這是它抗拒
    溺水的慣性掙扎
     
    但多數的心說:我要,我要
    我要,我要。我的心雖然
    不像我以為的
    鬧雙胞,卻比較矛盾
    它說:我要,我不要,我
    要,然後停下來
    它強迫我聽。夜裡
     
    當其餘兩隻眼睛閉起來
    它是帶著紅外線的第三隻眼睛
    徹夜睜著
    又不透露看見什麼
     
    它不斷騷擾我耳朵
    像被捕的蛾,疲乏的鼓
    像孩子的拳頭捶打
    彈簧床――
    我要,我不要
    人怎麼能跟這樣的心相處?
     
    我早就放棄對它唱歌
    永遠沒法滿足它,哄他入睡
    總有一晚我會跟它說
    心,你給我靜下
    它就不動了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艾特伍(Margaret Atwood),公認的「加拿大文學女王」。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重量級候選人。
     
    1939年,瑪格麗特‧艾特伍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1966年,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詩集《轉圈遊戲》即獲加拿大最重要的文學獎「總督文學獎」。除了寫詩,她也創作小說。1985年以小說《侍女的故事》再度獲「總督文學獎」,2000年《盲眼刺客》獲英國曼布克文學獎。二○○五年她獲頒愛丁堡圖書節啟蒙獎,得獎理由是對世界文學與思想的傑出貢獻;二○○八年榮膺西班牙愛斯杜里亞斯親王文學獎。
     
    創作六十年,艾特伍出版詩集十二本,小說二十三部,另有散文、論文、童書與劇本,累積著作超過五十本;除了是加拿大國內最暢銷作家,她海外的讀者更散布四十多國。她目前住在多倫多。
     
    ◎譯者簡介:
     
    陳育虹,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祖籍廣東南海,生於台灣高雄市。寄旅加拿大多年後,現定居台北。著有詩集《之間》、《魅》、《索隱》、《河流進你深層靜脈》等六本,另有散文《2010陳育虹日記》及譯作英國詩人凱洛‧安‧達菲Carol Ann Duffy詩集《Rapture癡迷》等。2011於日本思潮社出版日譯詩集《我告訴過你》。曾獲2004《台灣詩選》【年度詩獎】、2007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小編一尾賞析:
     
    艾特伍在她的其中一首〈爲難〉中寫到:「你的身體不是字╱它不撒謊╱也不說實話╱它只是╱在或不在這」。雖然這首詩在《强權政治》中針對的是男女之間的互動關係,以身體自況,似乎早已是詩人寫作的一種方式了。倘若我們問身體是誠實的嗎?也許我們也該從〈爲難〉詩句寫的開始談起:
     
    「身體會撒謊嗎?」那心呢?
     
    當我們談到「心」,我們很難界定我們在說的到底是什麽心?我們好像很少去區別我們到底在說什麽。作者在首段排除了形狀、愛情、糖果、心碎的心,具體的、抽象的都排除了,其實當我們談到心的時候,那個心可以是那物理身體意義上的心。
     
    那顆心,是如此具體:這團收縮的肌肉、剝了皮的二頭肌、藍紫色、裹著一層油,每當血壓收縮或舒張心臟就會充滿滿腔熱血。在這有趣的是心在艾特伍筆下呈現的身體,似乎也帶著身體的直覺,下段身體的心和感知的心在詩裏交會了,心會劇烈跳動是如溺水時本能般的抗拒。「每一顆心都漂浮在自己/無光的深海」,那心究竟是有了身體的感知,還是在形容敘述者的感受呢?到了這物理和感知上的心漸漸無法區分。
     
    每當夜晚那煩得你輾轉反側,不知從何而來的聲音一直被你聽見時,你覺得聽見的是腦海的聲音?還是心裏的聲音?要和不要的糾纏,被不斷騷擾的夜晚徹夜難眠,敘事者忍不住說:「人怎麼能跟這樣的心相處?」
     
    「永遠沒法滿足它,哄他入睡/總有一晚我會跟它說/心,你給我靜下/它就不動了」,到了末段,發現作者的心其實是一種感知,那最後我們該問心是誠實的嗎?
     
    也許,心它反映了身體最真實的狀態,它跳動、充血、肌肉舒張與收縮,它在人生命的終結時,「它就不動了」。是感知趨使了人説謊,心永遠是誠實的。
     
    美術設計 @13
    攝影創作 @pinglee.art
    模特 @慈慈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身體詩 #瑪格麗特艾特伍 #身體最誠實 #一尾 #身體 #真實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3/margaret-atwood.html

  • 收縮壓舒張壓英文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12 00:42:34
    有 2,704 人按讚

    傳送門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316504692397434?sfns=mo

    剛剛又有人半夜私訊我,
    而且問了一個很多人問過的問題。
    本來我一向對於這種沒禮貌沒時間觀念的私訊都是採取無視大法啦。

    但今天一整天迎接了很多新生兒的出生,雖然很累,但也讓我整天心情很不錯。

    所以找出了舊文重發。
    --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再叫我麻醉師的我選擇通通無視你(怒)

    讀者留言,這問題被私訊問了好幾百次,回覆到板上讓大家一起看好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回多少次私訊XD.

    今天的文章偏專業,不太有趣,大家見諒。
    #我也是偶爾會專業一點
    #不能只會說幹話而已

    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好了。

    看過電影《#索命麻醉》嗎?
    想像一下,你躺在手術檯上全身都不能動,但是意識卻保持清醒,看著醫生一刀一刀把自己剖開。

    『哦哦哦哦哦,好痛!』
    不對,你被麻醉了,#連喊痛都做不到!

    相信大家一定有疑問,電影裡演的是真的嗎?

    邱醫師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電影裡演的劇情,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的。

    曾經去台東偏鄉支援的時候,遇過一個阿婆,糖尿病足來開清創手術。
    阿婆是個老菸槍,所以肺不太好,因此我選擇使用半身麻醉,只麻下半身,讓她維持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是從脊椎打針,只麻下半身而已,病人上半身是清醒的,會講話也會自己呼吸。

    但阿婆很緊張,術前一直在擔心碎碎念,北漂的小孫子還沒回來,會不會手術開完就天人永隔,見不到最後一面。

    我不忍心她一直緊張(X)
    骨科醫師受不了阿婆碎念(O)

    所以骨科醫師要求我除了半身麻醉,打點藥物讓阿婆睡一下好不好?

    所以我給了一些鎮靜的藥物,想說讓阿婆放鬆舒眠一下。

    #誰知道阿婆身分證字號是V開頭
    #誰知道阿婆喜歡喝小米酒

    所以給了一般劑量,我預期藥物能撐20分鐘。。。

    結果阿婆才安靜了10分鐘,突然眼睛睜開大喊,『#我的子孫們有都來嗎?』

    嚇了所有人一跳,害我差點大聲回答她『屋喔~』

    後來,長期去偏鄉行醫,才體認到一件事。。。

    #身分證字號V開頭的都需要加重劑量

    還好,那天阿婆本來就是麻半身麻醉,下半身本來就不會痛,讓她睡一下只是為了放鬆,就算醒過來也只是繼續嘮叨而已!

    如果是全身麻醉術中清醒就很糟糕了!
    (詳情看下面專業 詳細解釋)

    ====以下專業分隔線====

    《Anesthetic awareness》指的是麻醉中發生意識清醒的情形。
    這是一種全身麻醉下罕見但非常可怕的意外事件。

    通常是因為給的麻醉藥物不夠多,或是患者本身對於麻醉藥物有抗性造成的。

    要了解這個可怕的併發症,首先要從什麼是麻醉說起!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是中英文翻譯的差別。

    ◎局部麻醉藥物,阻斷周邊神經的痛覺,比如說拔牙用的局部麻醉藥。 #不痛
    ◎嗎啡類的「止痛」藥 #不痛
    ◎牛奶針之類的「鎮靜藥」 #不醒
    ◎吸入性的氣體麻醉藥 #不醒
    ◎長效或短效的肌肉鬆弛劑 #不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用英文來看完全不會搞混。
    但中文環境之下,常常都被稱呼為麻醉藥。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過敏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沒作用
    其實完全是要分開來看的!

    以下來自是好友 吳紹群 麻醉專科醫師 的專業回覆

    『有高血壓(尤其是沒在量或自認為沒有的,但其實住院或等侯室量都很高的那種),心臟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洗腎病患,腎功能不佳,類固醇)等等,導致血管硬化,心臟收縮/舒張機能很不好。

    肩膀手術又因為採垂直坐著的姿勢(重力關係,水往低處流,血積在下半身回不了心臟,故坐姿是手術中低血壓發生率的第一名),妳婆婆應該是麻醉前血壓超級高,但坐起來後血壓狂洩不止,低到保命要緊,故麻藥無法上到足夠無意識劑量(保命,保血壓比其它還重要)。

    這個要三方配合,只是低廉健保環境下有其難度...(自費市場可能有較好的品質,但萬惡健保省錢第一絕難有好的品質)

    1.病人開始認真好好開始量/吃藥/控制血壓
    2.麻醉可建議自費麻醉度監測,適當給水,下肢抬高,適量血管收縮劑...(這是我們的專業)
    3.外科,考慮改採坐高45度即可,不要垂直90度坐。姿勢變換要慢慢來(不要下一秒立馬就從平躺變坐著)』

    我幫忙懶人包白話文一下好了

    【發生麻醉中清醒的原因,通常就是 #不醒 的藥物劑量或濃度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因為很多的麻醉藥物都會造成病人血壓下降,在病人有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沒有控制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給予太多 #不醒 的藥物,否則血壓太低會中風。】
    【如果沒有給予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病人醒來還會亂動會有反應,麻醉醫師就能適時的趕快追加麻醉藥物,但很多手術是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的,所以萬一因為病人血壓下降,有可能就必須調低麻醉藥物的深度,而這種情形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術中清醒了】

    【預防方法:好好控制血壓,使用監測麻醉深度的監測儀(但機器和耗材都不便宜,病人須自費)】

  • 收縮壓舒張壓英文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21 01:47:52
    有 127 人按讚

    一本經專家審訂的翻譯:《天生變態》

    The Psychopath Inside: A Neuro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into the Dark Side of the Brain
    天生變態: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
    作者: James Fallon
    譯者: 瞿名晏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6/09/02
    語言:繁體中文

    ---

    留言裡有一個連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進去看看 Xin Xiang Liu 找到的翻譯問題及解釋/改譯,值得參考。記得要點進去每一張圖片才會看見文字分析。她還手繪圖解,解釋一個錯誤(如圖)XD 甚至有足夠的生物學知識,發現作者英文寫錯的地方(關於染色體)。

    整理一下這些翻譯問題:

    1 As a neuroscientist well into the fourth decade of my career
    (我是一個從業將近四十年的神經學家 )
    亂翻成「作爲一個年過而立的神經學家」(三十多歲),其實作者六十多了。

    2 被老師罰坐垃圾桶,butt down:一屁股坐在垃圾桶裡。翻譯變成「以頭朝下關進垃圾桶」,這樣還能作鬼臉給同學看到?垃圾桶是透明的嗎?根本不用心的翻譯!

    3 收縮壓和舒張壓,翻譯成高血壓和低血壓!缺乏基礎常識。

    4 twenty 二十,寫成「十二」;1930s 三〇年代,寫成「九十年代」。這都不感意外了!

    除此以外,我在序文中發現額外的問題,補充如下:

    5 這本譯作應該是中國大陸先出版同一位譯者的《天生變態狂》再「簡轉繁」,但轉得也許不乾淨,從project一字翻譯成「項目」可知。

    6 序文第一句話其實就有翻譯問題:

    One October day in 2005, as the last vestiges of an Indian summer moved across Southern California, ...
    //二〇〇五年十月的某天,當初秋最後一絲悶熱從南加州漸漸褪去,……

    Indian summer 是秋老虎,發生在晚秋(大多的英英字典定義是 late autumn,晚秋、深秋,少數字典或資料會寫初秋),不過重點在於,Indian summer必須理解成入秋轉涼以後天氣的突然回熱。

    翻譯寫「最後一絲悶熱從南加州漸漸褪去」,但原文是moved across Southern California 橫掃南加州,天氣正熱,怎會變成「褪去」?顯然是受到英文last vestiges(最後的殘餘)的影響,導致翻譯不顧文意胡亂造句。

    7 // 他們的腦部掃描圖都呈現出一種罕有而令人擔憂的共同特徵,即額葉(frontal lobe)和顳葉(temporal lobe)(通常來說,這兩部分與自我控制密切相關)腦功能低下。
    ……
    我的實驗室還在進行一項基因方面的獨立研究,想要找出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特定基因。//

    這裡漏掉三個細節:

    certain parts of:額葉和顳葉【的某些部位】。
    and empathy:這兩部分與自我控制【和同理心】密切相關。
    if any:想要找出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特定基因【,如果真有關聯】。

    8 //為了將所有的掃描圖做匿名處理,我們將所有圖片【隨機】編碼。//

    coded them 翻成「編碼」就好,作者沒說「隨機」(randomized),編碼不一定隨機。
    改:我們將所有圖片編碼。

    9 // 看到了圖像主人的名字之後,我【覺得】這當中出了錯

    「我覺得這當中出了錯」,原文是 I had to believe there was a mistake. 語氣強多了。
    改:我認定這當中出了錯。

    10 這本書有一位出名的審訂者,陳永儀。我看過她的TED talk,很欣賞她直截了當的美式說話風格,但從這些翻譯錯誤,我對陳的好印象打了折扣,這似乎說明我不久前才說的,翻譯審訂者審閱的仔細度可大可小,是否對照原文來審也很難說,可以是一句一句的精審,可以是蜻蜓點水的隨便翻翻看看,我不知道陳女士從原譯中審訂出多少問題、修改了多少大錯,但如果審訂的結果,還有那麼多隨便看就能發現的低級翻譯錯誤,感覺大概是隨便審一下掛名的那種。

    ---

    譯者簡介

    瞿名晏

      現為專職翻譯工作者,熱愛音樂和心理學,閱讀大量心理著作。

    審訂者簡介

    陳永儀

      美國羅格斯大學健康心理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組織心理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系學士。曾任教於美國西點軍校行為科學及領導力學系 ,美國紐約大學與紐約市立大學心理學系。目前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主要研究包括壓力、情緒與犯罪心理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