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漫長的假期,卻在最後一天感到焦慮、情緒低落嗎?其實你可能得了假期後症候群!
Blue Monday 是我們很常聽到的一個名詞,但你知道嗎?Blue Monday 其實就是在指就是假期後症候群。
這篇貼文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假期後症候群,也順便告訴大家要如何讓自己的連假過得舒適,並降低...
經過了漫長的假期,卻在最後一天感到焦慮、情緒低落嗎?其實你可能得了假期後症候群!
Blue Monday 是我們很常聽到的一個名詞,但你知道嗎?Blue Monday 其實就是在指就是假期後症候群。
這篇貼文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假期後症候群,也順便告訴大家要如何讓自己的連假過得舒適,並降低開工後的焦慮感。
連假正要結束的今天,快把這篇文收藏並好好看完,檢視一下自己的假期過得怎麼樣吧!
﹏﹏﹏﹏﹏﹏﹏﹏﹏﹏﹏﹏﹏﹏﹏﹏﹏
🔷 你放假的日子都是怎麼過的呢? 🔷
﹋﹋﹋﹋﹋﹋﹋﹋﹋﹋﹋﹋﹋﹋﹋﹋﹋
以下幾種情況,你的假期最符合哪一種呢?
A. 拼命睡:在家拼命睡到翻肚,睡醒吃飽後再繼續睡
B. 宅到爆:打遊戲看劇樣樣來,原則是絕對不能出門
C. 瘋狂嗨:平常沒玩的都玩遍,原則是絕對不能回家
D. 跑行程:時間用行程都塞爆,絕不能浪費一分一秒
E. 朋友聚:放假就是要朋友聚,瘋狂聊天到沙啞為止
被講中了嗎?
其實大家的假日不外乎都是在做兩件事:
「瘋狂睡」 、 「瘋狂玩」
但凡是這樣瘋狂睡 & 玩的人,大多都會在假期過後感受到莫名的疲累與空虛。
更嚴重的,就會體驗到強烈的假期後症候群!
﹏﹏﹏﹏﹏﹏﹏﹏﹏﹏﹏﹏﹏﹏﹏
🔷 假期後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
﹋﹋﹋﹋﹋﹋﹋﹋﹋﹋﹋﹋﹋﹋﹋
其實假期後症候群指的就是:「因放長假或節日,過度放鬆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包括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不好、難以專注工作、不正常肌肉痠痛、焦慮、空虛、易怒等等(來源取自維基百科)
而大家最有感的說法,就是「Blue Monday」了吧!
你也曾經每個週末週日結束前,總是捨不得睡覺嗎?
是不是一想到隔天就要面對讓人厭煩的工作上班日,就很想讓時間靜止在週日,永遠不要到下一天?
而週一起床時,心裡只想著:「哎!週一到了,我好不想上班呀!」XD
其實假期後症候群有2個罪魁禍首,我簡單列在下面:
1. 熬夜或狂睡,導致作息不正常
2. 假性的放鬆行為,實質更疲累
讓我們一個一個來解析,並且看看對應的解法藥方吧!
﹏﹏﹏﹏﹏﹏﹏﹏﹏﹏﹏﹏﹏﹏﹏﹏﹏﹏﹏﹏﹏﹏
🔷 原來休息不一定要睡覺、補眠可能會更累? 🔷
﹋﹋﹋﹋﹋﹋﹋﹋﹋﹋﹋﹋﹋﹋﹋﹋﹋﹋﹋﹋﹋﹋
最一開頭就要跟大家講一個常見的迷思,那就是「補眠」。
所謂補眠,我們通常都把它當作「平日沒睡飽沒睡好,假日好好睡覺補回來」的行為。
但很抱歉,你失去的睡眠,並沒有辦法靠著「改天多睡一點」來補償的,你只會越睡越累,並且再度打亂你的生理時鐘而已!
平時工作日的睡眠缺乏是一個不可逆、對身體會造成傷害的行為過程。
而放假時的過度補眠,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讓人的肌肉張力過度降低,而導致越睡越累。
所以,與其想著好好休息假日直接睡個一天半,不如睡滿八小時後起床出門運動、散散步、曬曬陽光,還更能獲得精神與生理上的能量補足。
而平常也請好好的睡覺,別總是欠了睡眠債,想著用假日來還!
﹏﹏﹏﹏﹏﹏﹏﹏﹏﹏﹏﹏﹏﹏﹏﹏﹏﹏﹏﹏﹏
🔷 比起狂玩,做點新鮮事反而更有休息感? 🔷
﹋﹋﹋﹋﹋﹋﹋﹋﹋﹋﹋﹋﹋﹋﹋﹋﹋﹋﹋﹋﹋
而與瘋狂睡覺相反的,就是瘋狂遊玩了,很多人在平日壓抑太多想做的事,就會趁假日一口氣玩到爆。
但在連續夜唱8小時,或是看劇看整天之後,你不只會感受到一股空虛感,而身體的疲累、頭脹脹的感受,也都會隨之而來。
其實,這樣瘋狂玩樂,滿足的不是你的休息需求,而只是滿足你的慾望而已。
而大家總是會找各種理由,從各個角度切入去滿足自己的慾望,就跟你總是買你不需要的東西是同個道理。
我在假日感受到真正的休息,不妨做一些你平常不會去做的事:
平常很宅,就出門打打球。
平常一直打遊戲,就改去看本書或聽場話劇。
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新鮮事,用新的刺激替換原大腦的內容,能讓大腦更感覺到疲勞舒緩唷!
﹏﹏﹏﹏﹏﹏﹏﹏﹏﹏﹏﹏﹏﹏﹏﹏﹏﹏
🔶 回想一下,什麼曾讓你感到放鬆? 🔶
﹋﹋﹋﹋﹋﹋﹋﹋﹋﹋﹋﹋﹋﹋﹋﹋﹋﹋
我自己在過去的經驗中,我記得有兩次讓我感到非常放鬆的經驗:
1. 出門閒晃
2. 看夜景
出門閒晃那次,我與另一半一起騎車到碧潭那邊的夜市,悠閒地逛著街。
沒有特殊目的,閒晃散步並且買了一杯珍奶,還很開心的誇獎了老闆娘說他的珍奶很好喝!
而看夜景那次,是一次意外行程。我們騎車上山後就站著看夜景。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能有一段時間,靜下心來看看星星月亮、遠眺城市的喧囂,真的是一大享受。
你呢?你曾經感到最放鬆的假日行程是什麼呢?
歡迎留言跟我還有大家分享,說不定你也能在留言區中,找到你可以嘗試看看的放鬆行程呢~
唯有真正在假期中放鬆,才能降低在收假時感到的焦慮感,用滿足感取代唷!
﹏﹏﹏﹏﹏﹏﹏﹏﹏﹏﹏﹏﹏﹏﹏
#老K成長學
#放鬆 #假日 #bluemonday #假期後症候群 #假期後遺症 #週一症候群 #週一 #上班 #不想上班 #補眠 #睡眠不足 #玩樂 #迷思 #迷思破解
收假症候群症狀 在 紅姐-姜梅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朋友早安!今天是清明四天連續假期後的上班首日,您可能會出現整天全身乏力、腸胃不適想吐、無法專注上班的「收假症候群」症狀。
梅紅來分享快樂收假四招供您參考:第一招,收假前兩天減少過於刺激活動,逐步調整規律作息;第二招,適當運動,如散步、出門接觸自然,避免長時間坐著使用3C;第三招,收假前兩天清淡飲食,避免過度大魚大肉,多吃蔬果高纖食物;第四招,增加靜態活動,如靜坐、練瑜伽、打太極拳、腹式呼吸、按摩、聽音樂、放鬆練習、睡前溫水澡助入睡。
==
梅紅臉書:https://goo.gl/fba6z3
梅紅LINE:https://goo.gl/pMaeX9
收假症候群症狀 在 王明勇的健康三好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調作息排活動 終結收假症候群
連假即將結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詹雅雯指出,成人準備返回工作崗位、學生也開始新的學期,許多人易出現收假症候群症狀,常見像精神萎靡、焦慮、專注力下降等,甚至白天嗜睡、晚上卻嚴重失眠,較小學童則可能有抗拒上學行為,建議從調整作息和安排活動2大重點著手,可幫助盡快收心,迎接新的挑戰。
提前就寢起床
假期常會作息混亂、日夜顛倒,詹雅雯臨床心理師建議,應開始調整作息,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單位,每天將就寢和起床的時間往前提早,如此才不至於在開學或開工後,因為一時之間爬不起床感到痛苦;此外,起床後先把窗簾打開、讓光線進入房間,梳洗完畢後趕快到戶外接收自然光1小時,有助體內褪黑激素停止分泌,幫助甦醒。
避免勞累活動
假期結束前1~2天的活動安排也很重要,此時不要再安排長途旅行,以免身體太勞累,也要避免會使情緒過度亢奮活動,才不會在開工或開學後,因落差太大加重失落感,建議可準備上班上課所需的用品,另可做些輕中度、不致太勞累的運動如瑜伽,幫助放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