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聊天室企劃又一直被我擱著,就像之前快樂樹屋的solo巡演我自己on了「vol.1」,很多人問說啊下一場咧,我說還沒有靈感,然後就一直放著,沒有「對了!」的聲音響起我通常不會逼迫自己幹嘛(但其實solo巡演vol.2有「對了!」的聲音也執行到一半了,但現在又是只能被迫擱著)我大概就是一直處於這種...
上次的聊天室企劃又一直被我擱著,就像之前快樂樹屋的solo巡演我自己on了「vol.1」,很多人問說啊下一場咧,我說還沒有靈感,然後就一直放著,沒有「對了!」的聲音響起我通常不會逼迫自己幹嘛(但其實solo巡演vol.2有「對了!」的聲音也執行到一半了,但現在又是只能被迫擱著)我大概就是一直處於這種順其自然跟消極為一線之隔的處事態度。現在我又想做新的事了,最近都在看櫻桃子的隨筆手札,好笑到爆噴,輕鬆有趣也有生活大智慧,於是讓我有了靈感決定也來寫一下我自己的(不確定有沒有什麼智慧可言就是了)。
「桃子好心情」的後序,櫻桃子寫說「在前一章我稍微提到過,下一次我想寫寫小說,大綱已經擬好了,但是目前還不敢說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或者會不會形成一本真正的小說,不過我也希望能儘早完成。如果過了幾年還是沒有發表的跡象的話,請你有“啊,桃子已經擠不出東西來了啊?“的心理準備,寫信來鼓勵我,我將不勝感激。」怎會有這麼鬧的人?笑死我了,一邊讚嘆一邊又覺得,這跟我的價值觀真接近!於是我就抱著同樣的想法開始了我的第一篇隨筆文章:
「Love Fantasy」
第一次接觸非屬兒童閱讀或教育類型的漫畫時可能是小四小五,同學從漫畫店租來的少女漫畫,那可真是打開了我的一扇窗:原來大哥哥大姐姐的戀愛世界是長這樣!展開了我對少女漫畫的狂熱與幻想,接下來幾年的時間,幾乎把我家附近漫畫店的少女漫畫都看完了,有時候還會重複租到一樣的被店員提醒:這個租過囉?要再借一次?過程中也是有讀到一些比較屬黑暗寫實風格的少女漫畫,但那些我讀完只覺得很哈扣肩膀很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共鳴,就是只對純愛類型的漫畫情有獨鍾。
後來就是越長越大,甚至大學畢業了整個學生時期完全沒談過半點像樣的戀愛,有天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覺得自己會不會太可悲?竟然錯過所有校園戀愛場景和年紀且再也不可逆,以前覺得自己16.17歲就會「自然而然」發生像漫畫那樣的劇情、這個想法真是錯得離譜,年復一年甚至年紀跟漫畫主角們越差越遠,導致現在也有點無法get in少女漫畫,翻開第一頁看到:吉岡雙葉(隨便舉一個名)15歲,整個就是解掉,覺得你們是懂個什麼啊?(沒想到自己到現在依然還是不懂戀愛,憑什麼教訓虛擬的國高中生?完全就是gan登)
有次在聚會中跟幾位日本友人們聊到這件事,其中一個朋友淡淡的說道:「amy,少女漫畫都是騙人的」「對呀,那些都是love fantasy~」現場紛紛附和起來。頓時我想起了九歲時某個難受的記憶:我媽在當年聖誕節的早上特別把我叫過去:「差不多該告訴妳了,妳也長大了」「其實這幾年的聖誕禮物都是爸爸媽媽送的,沒有聖誕老人,但妳先不要告訴弟弟」內心充滿一萬個問號且情緒滿點,想起曾經堅信的那些東西和此刻的瓦解。我還是超逞強的回了聲「好」,也沒有大哭大鬧就是與自己價值觀背離錯愕到不知如何反應。
回到聚會中,我擺出跟九歲聖誕節同一張錯愕臉說「蛤?是這樣嗎?」日本友人們又此起彼落的說「是呀,不能相信少女漫畫那種東西啦」不過話打到這邊我發現我骨子裡還是不願意相信這種說法(真的該醒醒?)。後來話題從影視漫畫開始繼續往後聊,記得有聊了今敏和松本大洋,接下來我想到一個我很拿手且可以炒熱氣氛的話題:「最喜歡的吉卜力電影是哪一部?」
作為一個常常需要跟日本人hang out&案內他們但日文又沒有那麼流利的台灣人,會在許多成功與失敗的聚會經驗中統整出幾個「說哪些話題可以讓氣氛嗨起來」的必勝話題,聊最喜歡的吉卜力電影就是其中一個。第一個可以熱絡起來的面向就是選片會反映自己性格的投射,「啊原來你喜歡這部啊」然後進行一波訪問,讓聚會中的每個人都很有參與感而且又覺得更瞭解彼此。第二個面向是「猜片名」的單元,因為我不知道日文原片名且永遠記不起來,就會展開一場「我說出角色名字或演出劇情」然後日本朋友們在猜我正在描述的是哪部電影的遊戲,現場氣氛就會一下子變得非常熱絡,有交流有共鳴又好笑,吉卜力的話題真是太棒了。
魔法公主、紅豬、神隱少女⋯大家都差不多回答完了。「amy~那妳呢?」
「嗯⋯我最喜歡的,還是心之谷吧!」當我說出這個答案的時候現場安靜了一秒,其中一位朋友一臉嚴肅的慢慢說出「amy⋯心之谷也是love fantasy呢。」
~完~
擱愛你一擺女主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來黑寡婦不是一個人(通篇佛心無雷)
在漫威的系列電影中,我們會不自覺地習慣將「黑寡婦」視為復仇者聯盟的其中一名英雄,也就是由 Scarlett Johansson 所飾演的那位全身黑色緊身性感女英雄。不過,《黑寡婦》(Black Widow, 2021)會改變我們對於「黑寡婦」這個用詞的概念。
原來,「黑寡婦」不是一位女英雄的專有名稱,而是一群在80年代由蘇聯訓練的硬核女間諜,各個身手矯健、心狠手辣,其中也有以研究為重的科學家。
.
#不溫暖的紅房讓人直想逃
此外,正如同在美國的神盾局,是復仇者聯盟的英雄總部,在蘇聯也有個掌控這群女英雄們的總部——「紅房」(Red Room)(因為被赤化,所以被稱為「紅」房)。
《黑寡婦》即是透過一對姊妹在1995年代的重逢與和解、發現黑寡婦首腦掌控人心的秘密、並且決心解救所有黑寡婦姊妹們,於是帶著我們一起去找尋這個眾人未知的秘密基地「紅房」。由此,我們也終於明白,為何以往我們認識的那位黑寡婦娜塔莎,會選擇到美國投靠重視家庭、關愛彼此、又互助合作的復仇者聯盟。
.
#當女人不再是花瓶
《黑寡婦》是由澳洲的女導演Cate Shortland所執導,兩位女性主演,許多打鬥都是圍繞在女性間諜間。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從幕後到幕前,《黑寡婦》幾乎是部女性為女性打造的電影。
與以往的英雄電影不同,《黑寡婦》的女人不再是花瓶,而是站在最前線保護家人、友人、與男人的女英雄。因此,在電影的前一小時,我一度以為正在觀看女人版的《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兩位女主角不是飛簷走壁地武打,就是飆重機、開飛車、撞飛機,彷彿兩位阿湯姊。
至於男人,在《黑寡婦》只能在旁邊當助手與隊友,不過,辦事不牢的話,就會顯得累贅且礙眼。例如,《黑寡婦》具像又傳神地將男人呈現為「豬」隊友,這橋段真是好妙又好笑。
.
#以家為核心的英雄電影
《黑寡婦》這部沒有男主角的電影,主角是一對姊妹,娜塔莎(Johansson 飾演)與葉蓮娜(Florence Pugh 飾演),她們的父母分別是由《怪奇物語》(The Stranger Things)的警長 David Harbour 與 Rachel Weisz 飾演。
電影一開始的前奏,就是介紹「這一家人」,還有他們將要「回家」,於是,哪裡是家?誰是家人呢?電影開場就呈現出關於「家」的主題與辯證。
娜塔莎這一家,還可以與紅房的德雷科夫和他的女兒比較,如此,就能更明白娜塔莎與家人的情感互動,也能明白她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
#被拯救的爸爸
在《黑寡婦》這部以女人為中心的電影,即使是父女與夫妻在家庭的生活互動,也呈現出 #女人不花瓶但男人很礙眼的婚姻幽默。
打鬥之後,當爸爸想要抱抱女兒表示稱讚與好意,結果只被兩個女兒嫌棄「爸爸很臭」;當爸爸看到女兒與媽媽吵架,而跟隨女兒來到房間,想要陪女兒談心,結果反被女兒叱喝「閉嘴別說話」。
被兩個女兒由集中營救回家的爸爸,眼見兩個女兒已經都是身手不凡的間諜殺手,也想要表現當年勇,於是打算穿回紅色守衛者的英雄制服,但是中年大叔的中廣身材,讓他躲在浴室花個老半天,才能將已經發福的肉肉通通擠進緊身衣。只是,當他好不容易準備就緒,意氣風發地走出浴室,宣稱自己壯如當年時,只見家裡的三個女人,都不以為意地忽視不在乎。
.
#男人變小豬
之後,當先生想要跟太太抬槓,才沒聊幾句,就講不過太太,而必須認輸。甚且,當太太呼喚著小寵物時,先生才赫然發現,自己的名字竟然已經變成小豬的小名。太太在兩個女兒面前,完全不留先生情面,自然而然地對著小豬呼喊著先生的名字。對兩個女兒而言,媽媽早已把爸爸當小豬了。
這是個由女性視角所見的先生與爸爸——中年發福、自以為英雄、礙手礙腳、還尷尬難聊。這些風趣的橋段,有讓你想到在家裡常被擱在一旁當擺飾的爸爸嗎?
.
#女人的廚房藏有軍火庫
娜塔莎與葉蓮娜的媽媽梅麗娜(Weisz)是個很精彩的21世紀母親典型。
當我們後來再見到梅麗娜,是在農園,梅麗娜正在與兩隻豢養的小豬對話。這是農婦的形象,也是以往的家庭主婦與母親形象。但是不久之後我們馬上知道,這位豢養兩隻小豬的農婦,原來是位科學家,正在以豬隻當作實驗對象,農婦可是狠角色,可以隨便在螢幕畫面的程式一抹,就決定小豬的生死。
之後,當梅麗娜回到屋內,廚房與餐桌是她的工作站,這是典型的母親形象;但是當必要時,只要打開廚房的一扇門,裡面卻是軍備齊全的軍火庫。
這是21世紀的新母親,聰明、冷靜、又能幹, #一手掌握廚房另一手掌握事業。
.
#英雄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
在《黑寡婦》,當娜塔莎與妹妹終於進入紅房之後,讓我意識到英雄與一般人迥然不同之處——她們不知道「後來」是什麼,但是她們勇於面對未知,也膽敢跳入未知與危險。
當紅房就要爆炸,為了拯救家人,卻又沒有交通工具的娜塔莎,必須一躍而下,此時,深不見底的未知,危險度極高,幾乎就只剩死亡的選項。但是,面對後方的爆炸與前方的未知,娜塔莎選擇無畏地往下跳,即使有可能墜入死亡的深淵(也就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的劇碼),也要竭盡力氣奮戰到底。
.
#無法計畫隨機應變
她們不怕未知,因為一切變化都來得太快,萬事都來不及規劃,於是,她們不僅需要體力、耐力、打鬥力,還需要冷靜機靈、隨機應變。任何身邊可見的事物,隨手一撈,就能當武器,或是變武器。這可能就是葉蓮娜很需要多口袋背心的原因之一吧。
即使充滿危險,英雄們仍舊懷抱對於未知的無畏與跳入恐懼的勇氣,如此也讓創造與改變得以發生。不怕未知、隨機應變,無心插柳,創造奇蹟——這大概又是英雄與我們平凡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吧。(當然,冒險其實很危險,成功率也不高。)
.
#有發現名人第二代嗎
電影中,飾演妹妹葉蓮娜的 Pugh 最是讓人難忘,倔將任性又不顧一切的態度,加上嘟起嘴巴的傲慢,真是可愛。想來在未來的漫威電影,肯定還能再見到這位新任黑寡婦。
不過,除了 Pugh,飾演青春期娜塔莎的藍頭髮女孩 Ever Anderson,可是大有來頭,她的母親是蜜拉·喬娃維琪,父親是導演保羅·安德森。第一次演電影就把頭髮染成藍色,讓人不禁想到她的母親在1997年的《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也是染了一頭亮眼的橘色頭髮。
.
#還有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技術
除了飛簷走壁、空手武打、飆重機、開飛車、撞飛機會讓我想到《不可能的任務》,還有OO,根本已是阿湯哥專利的科技,竟然也出現在《黑寡婦》,讓我不禁認為導演肯定有大大參考《不可能的任務》。
.
.
#微解封的戲院看電影no1
#2021年7月17日
#黑寡婦
#BlackWidow2021
#NataliaRomanova
#YelenaBelova
#ScarlettJohansson
#FlorencePugh
#DavidHarbour
#RachelWeisz
擱愛你一擺女主角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親愛的辛苦妳了 | 07 》當媽不是一場比賽,別再自責了,沒人做得你好
很多媽媽在生孩子之前,都會想像自己是什麼樣的父母,我也不例外。還記得剛結婚沒生雙寶胎的時候,我為了完成小時候的夢想,不僅買了架鋼琴,還花錢去自己學習。
當時我總覺得未來自己會像「真善美」電影的女主角一樣,一邊唱歌彈鋼琴,一邊開心陪小孩唱歌的媽媽,即使身為一名幼兒園老師,經歷過很多小孩真實混亂的場景,依舊沒打碎我這個美好的夢想,只怪當時人生經歷不夠,還不太懂事,哈。
這個美麗的夢想,在生下雙胞胎之後完全幻滅了,那時坐完月子就去上班的我,回家又無縫接軌照顧小孩,根本不可能有閒功夫打開鋼琴,拜託!睡覺時間都不夠用了,還彈什麼鋼琴,留著長髮彈鋼琴的女神夢已經被我擱置在一旁。
不意外!當媽就是女神變女神經的過程。
/
為什麼我們會對當媽有著美好的幻想?我嚴重懷疑是因為理想主義無所不在的關係,從結婚準備懷孕時,鋪天蓋地而來的育兒觀念向女性手刀衝來,加上自己飽受不孕的折磨,一直在心裡暗暗發誓,有孩子以後,我要把畢生所學的幼教知識「好好應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結果,這個崇尚天然的理想主義者,原本打算讓孩子母乳BUFFET到兩歲,結果在雙胞胎出生第4天就舉白旗放棄,隔餐添加奶粉;相信3C產品的危害,堅持陪伴的重要,最後還是忍不住開電視看巧虎,只為了讓自己可以趁機吃一口早餐,啜飲一杯咖啡。
尤其,如果身為一名偽單親媽,很多育兒上的選項是根本可望不可及,想選也沒條件可以選,但是這些在還沒有孩子之前,根本沒辦法清楚看到這一點,當美好的期待落空,新手媽媽的心情可想而知。
不僅要面對失敗挫折,還要被罪惡感折磨,有時甚至覺得自己變成一團火球,凡是批評或建議我的人,必遭無名火攻擊,常常必須看比自己還要悲慘可憐的媽媽,來讓自己滅火冷靜下來。
當然,那時的我不會承認自己像團火球,讓身邊的人動不動就被火吻,在當媽多年以後,回頭再看當時自己,就會覺得如果當時自己可以再從容一點,是不是當媽的日子會過得比較平順,卻絲豪不知,此時的從容就是當時火裡來水裡去才換來的。
比較有意義的總結是:世上真的沒有百分百正確的育兒方法,每個當媽媽的人,都覺得自己的某些做法,得不到他人的認同,總會有幾個地方,會被人批評。
例如:
添加奶粉的媽媽,是因為沒有付出努力嘗試餵母乳
餵母乳的媽媽,可曾想過母乳過了六個月就沒有營養
上班族媽媽愛事業更甚於家庭,錯過孩子唯一的成長機會
全職媽媽嚴重和社會脫節,沒辦法和老公孩子與時共進
百歲育兒很殘忍,孩子需要及時的感情回應
安撫奶嘴到長牙時就必須戒掉,可能會影響孩子嘴型和齒列
/
輕易就做出批評或看似好意給的建議,完全忽略媽媽當時可能…
已經很長的時間沒有睡覺,母乳甚至還滲著血
犧牲睡眠時間擠奶,從5CC一點一滴累積到一邊親餵,一邊還裝滿了下一餐的存貨
付出所有的努力,為的是兼顧家庭與工作
想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才辭掉工作
想從小建立固定的作息,孩子才有好的學習和發展
顏值當道,外表也得從小照顧好
夠了夠了!到底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上述哪種媽媽可以站上升旗台領獎?
誰才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當媽不是一場比賽,更不可能分出勝負,別再自責了,沒人做得你更好,也沒有必要互相比較或批評別人。
誰是好媽媽壞媽媽(也可以說好爸爸壞爸爸)到底誰說了算?答案不需要外求,直接問一下我們自己的孩子,是的,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問雙胞胎這個問題。
娘:你們覺得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
哥:每天讓我瘋狂玩PAD
娘:想都別想
妹:吃糖果吃到飽
娘:根本做夢
娘:所以你們覺得不限制不管你們就是好媽媽?
倆人陷入沈思…
妹:雖然你常常生氣,可是我覺得你是好媽媽
娘OS:可以不要這麼誠實嗎?
哥:也不是說不管才是好媽媽,媽媽的責任不就是管小孩嗎…管他的好媽媽壞媽媽,反正你就是我媽啊!
娘OS:該高興還是難過呢?
/
哈哈,事實擺在眼前,我曾經以為生氣是媽媽無法維持穩定的情緒,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沒想到孩子一點也不在意,反而覺得生氣才是正常的媽媽會做的事情,在他們心中沒有好媽媽壞媽媽的觀念,那句「反正你就是我媽」的篤定,彷佛像一顆大大的定心丸,給了我無比安心的感覺。
由此可見,當媽媽根本不需要做到完美,只要確定已經付出最大的努力就是最棒的媽媽了。
偶爾用電視或3C換取好好吃飯或上廁所的時間,不會讓他們3C成癮失去創造力;
有時忘情於工作,也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幾次忘記簽學校聯絡本或老師交代的作業,也不代表你是失職的母親,世界更不會因此毀滅。
但是,我偶爾會心血來潮陪孩子一起做勞作、帶孩子去遠一點的地方旅行、還會陪他們聊天說話到不小心睡著(因為說太久了)、打起精神陪玩我不喜歡的樂高、運動和遊樂園,看起來我表現得可圈可點,為什麼總要為了別人的話,替罪惡感買單呢?
唯一該檢討的地方是,我們因為在乎完美的教養,長期忽略的親子關係,有多少次我們不顧孩子的感受,只為了拚命達到所謂的教養目標,那只會讓我們付出一切,卻換來親子之間對立的局面。
我有個做高階經理人的媽媽朋友,有一天我們倆突發其想的想交換身份,彼此討論之後發現,每個媽媽的真實生活往往和外人想的背道而馳,我非常確定自己就算換了身份也不可能做得和她一樣。
因為每個人已經在自己的環境裡努力了很久,大家一定要相信,在相同的條件下,沒有人會做得比你好,就算對方看來比你有錢聰明也一樣!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生短暫,別再為難自己,與其把時間花在自責上,不如拿來好好愛孩子和家人,如同他們愛你一樣。
/
🙌按讚《 #親愛的辛苦妳了 》專欄相簿:https://reurl.cc/QdGegM
📖了解 《別只教孩子善良與光明》:https://reurl.cc/O1Qnkg
圖片:pixels
擱愛你一擺女主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yan Gosling 曾數度公開表示,Saoirse Ronan 非常特別,她是一個天才,是一顆鑽石,是一個大師級的演員,甚至可以說是梅莉史翠普的另一個化身。今天才滿 26 歲的她曾擦肩而過露娜羅古德以及緋紅女巫兩個重要角色,卻已經參與演出五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並同時三次提名最佳女主角、一次最佳女配角,至今寫下如此驚人的紀錄,Ryan Gosling 的盛讚當之無愧,Saoirse Ronan 也是我個人最喜歡也最看好的新生代女演員。
「那不是工作,比較像是一種熱忱,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樂趣,也在一天結束之時讓你感到滿足,你覺得你真正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真正完成某些目標。演戲就是那種你無從透過言語描述的事物,就像是,你為何會愛你的父母?你就是愛,找不到理由。」
《贖罪》、《愛在他鄉》、《淑女鳥》和《她們》四部皆為人生愛片之一,那一雙空靈的雙眸演什麼像什麼,無論是古典氣質的愛爾蘭女孩,中二衝動的美國女孩,甚至走出《小婦人》書裡的兩種喬馬區,從男孩子氣漸漸變得沉穩優雅,判若兩人的詮釋更顯奪目,每一個角色都像是平行時空獨立存在的個體,卻又重疊出各種面向的 Saoirse Ronan,她演活了無數女孩們內心曾經掙扎、衝突過的不同階段的模樣,似乎成為我們這個世代試圖表達難以言說的矛盾情感的另一個出口。
「有一天太陽會升起,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就在這裡。」
《愛在他鄉 Brooklyn Movie》是觀影時流下最多淚水的一部,一個離鄉背井的女孩隻身前往紐約,深刻的無助、失落從她的肢體語言傾瀉而出,過去理所當然的一切成為巨大的孤獨感,直到遇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和生活重心。後來母親一句:「他人好嗎?」情緒頓時潰堤,我們也曾分不清何者是「回」、何者是「去」,有切不斷的根,也有不得不遠走的理由,看似熟悉的愛爾蘭早已不是記憶裡的家鄉,而遠在另一端的紐約,卻有她一步一腳印靠著己身力量走出來的人生,以及心安理得的生活。
「萬一這就是最好版本的我了呢?」
《淑女鳥 Lady Bird》只見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青春期少女,磕磕碰碰摸索自我定位那一段笑淚交織的過程,不喜歡父母給自己取的名字,隱瞞自己不體面的家境,深怕洩露自己的普通與庸俗,嘴邊成天掛著對成長之地的不滿。固執的媽媽生出一個固執的女兒,一個固執的不肯軟化,一個固執的不肯妥協,母親寫了又揉、丟了又寫的親筆信最終沒能親手拿給她,是爸爸偷偷塞進行李箱希望她能理解媽媽的拙於表達。車子暫停在出境大廳時,母親一張臉裝的堅強冷漠,實則不敢看著孩子一步步遠離,深怕整理好的情緒會失去控制,畏懼眼眶裡的淚水會不聽使喚,在痛哭失聲的長鏡頭之中,在不捨與後悔的淚水之間,我們看見了為人父母永遠放心不下的愛和掙扎。
總是這樣,繞了一大圈才發覺現實與想像的落差,花了很多時間才領悟朋友依舊老的好,尷尬分手後也不見得無法再次真誠擁抱,嘗遍酸甜苦辣才明白平淡的可貴,離家了之後才懂得家鄉的熟悉親切無可取代,經過各種冷暖才體會天底下再也找不到父母這種不求回報的愛。以媽媽開車載著女兒開始,最後則是象徵能夠獨當一面的自個駕車作結,穿插的過去與未來象徵今昔的成長,繞著曾經巴不得擺脫的家鄉盡纜美麗暮色,即將展翅、準備離巢的鳥兒心境頓時蛻變,她讀懂了目前為止的人生,有幸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盡心的父母、交心的摯友,還有一點也不酷而且音樂品味又普通的自己,不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也找到平凡樸實的美好青春,即使住在鐵道錯誤的一端卻充滿了獨一無二的成長記憶。
過去叛逆的 Lady Bird 可以隨時消失,而沒有了爸媽給的 Christine,沒有了 Sacramento,自己誰都不是。
「女人有自主思考力,有靈魂,也有感情;女人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 可是,我真的好寂寞。」.
《她們 Little Women Movie》或許就是最愛了,喬總是嚷嚷著要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願能自立更生,願能養活家人,卻為了報酬盡寫些連署名都沒有勇氣的空洞文章,曾以為可以永遠灑脫的她一度陷入迷惘,一度對忠言逆耳的朋友惱怒,一度擱筆放棄初衷,卻於陪伴貝絲最後一段路的過程裡尋回創作的動力。
Saoirse Ronan 演繹一個女孩無比豐富的堅強、剛烈、可愛、脆弱、溫柔、孤獨、不服輸的過去時與現在時,「為某人而寫」,「為某人而寫」,成為所愛之人堅強的理由,那一瞬間紅了眼眶,只見幾名女性的身影緩緩在時空中交錯,在瞳孔上重疊, 我們為何提筆,我們想說什麼,我們和誰對話,我們生命的依歸在哪,我們未來的期許又在哪?目光用不著放的太遠,努力展翅的原因或許近在眼前,當足以為某人而寫的時候,才有能力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現在只想在那似曾相識的女孩身上多停留片刻,有布魯克林,有沙加緬度,有麻州小鎮,有無數個逝去的懵懂歲月,謝謝為我們道出這些故事,即使才 26 個年頭,已無比感激這世界能有妳的存在,很想說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