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換藥掛什麼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換藥掛什麼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換藥掛什麼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換藥掛什麼科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316的網紅錯別字-賴正鎧,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到凌晨五點才睡這是33年來第一次失眠​ ​ 失眠的緣由回溯到三天前,我去看了 #身心科,原因是近期 #做惡夢 頻率很高,七月底到八月中,我兩天做一次惡夢,每次是嚇醒在凌晨四、五點,至於這種睡不好的狀況,其實持續很久。​ ​ 老婆說要不去看身心科,恰巧有天騎車發現家裡附近有一間,當時還在猶豫,結果...

換藥掛什麼科 在 Meizi Chen|健身·穿搭·旅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2:12:25

20210629 15:58 出了一場斷片車禍 從成功路左轉民生路之後的記憶都被偷走了 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 看到的是救護車醫護人員 我看了看周圍 以為這是一場夢 直到上了救護車我才慢慢回想起來 原來我是要去店裡拍穿搭 原來我在路上出車禍了 原來這不是夢 時間軸慢慢回想起來了 但車禍記憶還是一片空白 ...

換藥掛什麼科 在 葉思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9:07:13

上班前想著: 「嗯!今天一定要加油💪」 下班後覺得: 「乾!終於下班了⋯⋯」 每次都是乾的進去、濕的出來,沒有例外 同仁看到我,都很驚訝的說: 「你還好嗎?怎麼那麼濕?」 沒有兔寶寶裝的照片 因為著裝完畢就趕著進去做治療 隔離期間無法有任何的陪病者 就連病房助理員也不能到隔離區協助任何治療 換句...

換藥掛什麼科 在 Moo|不務正業の菜鳥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3 12:11:57

#跟moo一起讀 #一知半解很可怕 剛剛在讀這段的時候 想到一段往事 那時我六年級,在跑皮膚科 偶然注意到大拇趾出現一個黑色小斑塊 而且好像有越來越大的跡象 剛好讀書的時候看到黑色素瘤 一種惡性度高而且容易轉移的皮膚癌 好發位置就是在足底或是陽光曝曬處⋯ (本篇的圖重現當年光景) 再去翻...

  • 換藥掛什麼科 在 錯別字-賴正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9 22:55:31
    有 488 人按讚

    #我到凌晨五點才睡這是33年來第一次失眠​

    失眠的緣由回溯到三天前,我去看了 #身心科,原因是近期 #做惡夢 頻率很高,七月底到八月中,我兩天做一次惡夢,每次是嚇醒在凌晨四、五點,至於這種睡不好的狀況,其實持續很久。​

    老婆說要不去看身心科,恰巧有天騎車發現家裡附近有一間,當時還在猶豫,結果跑完 #璨樹颱風 的第二天,晚上做一次,第二天午覺再做一次,當晚就去掛號了。​

    外觀安安靜靜的診所,一進去像防疫前的星聚點大廳,能坐人的地方都坐滿人,只差盆栽裡沒站人,我拿到24號。​

    第一次掛號收500,我找個沙發邊邊坐下,旁邊坐了一位30初的姑娘,長髮白T米色長裙,包包放在大腿上抱著,時不時後仰嘆氣又或單手撐額頭閉眼,我希望不是因為我坐在她旁邊,才有這樣的反應。​

    剛好她是我前一號,進去後一待就是快20分鐘,我利用這時間把自身狀況像新聞連線在心中說個兩遍,隨後就滑滑NBA,看看76人隊的Simmons到底被交易沒。​

    長髮女孩出來後護理師叫了我名字,進房只有一位醫師看著我,彼此中間隔著一片透明塑膠布幕,口罩面罩後是一副細銀框眼鏡,很年輕,打個招呼後我把所有狀況說了一遍,接下來等他回饋​

    #但彼此陷入一陣沉默​

    我想,我只不過連續做了惡夢,不至於氣氛凝重到腦癌末期一般,醫生想了想再開口​

    「你都做怎樣的惡夢?」​
    「殺人跟親友過世,很悲痛的那種。」​
    「恩…」​

    我以為他會針對我的夢境做分析,但失望了,他說了一些我不記得的話,會不記得應該就是沒重點的內容,記者很容易忽略沒重點的話,因為那些都是不會掐進新聞裡的訪問。​

    醫師手指持續在空氣畫圈圈,我性子急,職業病重,問了醫師我想聽的答案​

    「請問…怎麼會有這樣的狀況?」​
    「壓力太大。」​

    #這四個字讓我想起大學畢業去行天宮拜拜​

    當時我對未來迷惘,於是去行天宮問神,出來後廟宇屋簷滑落雨滴,天空跟我的未來一樣看不清,我躲雨躲到地下街,一整排算命攤的老師齊頭看向我,我想,要不算算也好,挑了一間放了潘瑋柏合照的男老師。​

    我坐下來,老師說話客氣但口氣不好,那是韭菜水餃跟大蒜的味道。​

    我給了生辰八字跟疑問,他從抽屜拿出個龜殼丟了三枚古幣搖啊搖 #喀拉喀拉 聲迴盪整條算命街,隨後古幣甩在桌面,他用食指推了推古幣,又拿出一個銅製小碟,他捏起蓋子要我捏一把米,我捏出來撒在桌上,老師算了算有幾顆,開始跟我解釋。​

    手指在空氣畫圈圈,我性子急,直接問老師​

    「那我未來該注意什麼?」​
    「苦盡甘來」​

    #一樣四個字一樣收500​

    醫師打斷我的思緒「要不開個藥,這藥可以讓你比較不會做夢。」​
    「藥的副作用是什麼呢?」​
    「會想睡覺。」​
    「會影響到我第二天的工作嗎?」​
    「吃了才知道。」​

    拿了藥,看了手錶,進去出來不到10分鐘,有點太快了。我查了一下藥名, #抗焦慮 #治癲癇,最後還是在睡前吞了一顆。​

    藥丸像女兒玩沙雕的城堡,遇水後化掉攤在我的舌頭,其實不用喝水也能吞下。​

    #結果那晚上還是做夢但不是惡夢​

    鬧鐘比平常多設一個,一起床整個世界都在晃動,感覺黃立行在客廳唱「音浪 太強 不晃 會被撞到地上」​

    十幾年也有一樣的狀況,我為了追一個女孩一晚喝了一排tequila,那是我一年的酒量,第二天起床差不多也是這樣,老婆餵完奶看我坐在床上不動,問我好不好,我說不好,現在眼前出現三個老婆,可惜都是同一個,她要我再睡一下千萬別騎車。​

    我傳LINE給長官,說我晚點進公司,一小時候起來有好那麼一點點,騎車不至於騎上分隔島的好,不過在公司一整天都是飄飄然,雙手一拍就可以飛上天。回到家後精神莫名的好,跟女兒玩都不累,到了晚上就睡不著了,凌晨一點、三點、四點都有起床,然後就是回到第一行。​

    #我到凌晨五點才睡這是33年來第一次失眠​

    最後闔上眼睛,我還記得聽到雨停後有小鳥在叫。​

    如果說醫師是為了治療我做惡夢的問題,乾脆就讓我失眠就不會做夢,那他真是高明。​

    後來診所打來問吃藥的狀況怎樣,我直接回答很糟,她要我提早回診換藥吃,說真的,免了。​

    我不知道身心科醫師是怎麼看診,但總期待會有一來一往的問答,針對我的問題與困惑提出解答,至少給個建議,而建議不是那種 #要放輕鬆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太累,這些我女兒都會跟我說。 ​

    我相信看到這,應該有些人會懷疑 #我是不是卡到,坦白說我去鬼屋回來還沒做惡夢,是上班太累才會做惡夢,我剛剛說了,七月底到八月中是支援奧運新聞的時候,一天做兩次惡夢剛好是跑颱風新聞之後。​

    #所以大長官是不是比鬼還恐怖​
    #這是疑問句不是肯定句​

    說到這,很多時候我覺得 #算命師 跟 #心理醫師 很雷同,都是對於心靈上給予治療,如果說一年算一次命,每次算命師都會提點你​

    #今年二月注意口舌​
    #今年四月注意車關​
    #今年五月六月注意身體狀況​
    #今年九月過後有財運但要小心投資​

    每個月都記下來,每個月都注意,那就是件好事,難道沒算命就不用注意口舌車關身體狀況理財投資嗎?要注意,差別在於老師沒算給你看,你不會乖乖聽話。​

    如果說都是花500,那我寧可是 #苦盡甘來 也不是 #壓力太大。​

    #靈異錯別字 #錯別字

  • 換藥掛什麼科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50:25
    有 1,477 人按讚

    海外居家月子日誌- 報喜也報憂

    居家月子到現在也快兩週了,多虧了我的月伯24小時父嬰同室,讓我能自己睡主臥室,只要病情控制的好,就能好好的睡覺和休息。

    中醫水藥的作用加上產後排水,讓我晚上睡覺都會流汗流到全身濕透,一個晚上都要起床換3-4件衣服。妹妹很滿意我的反應,代表體內的濕和熱在排除,石頭腫塊一邊從3/4乳房大降到2/3大小,硬度也大大降低,另一邊則是前天自己大爆膿後,除了兩小塊硬塊以外已經恢復正常軟度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今天一早我就出門開始我的倫敦市跑醫院行程,早上9:30乳房專科幫我掛上「感染專科」,11:00回乳房專科換藥。感染科醫生說這大型教學醫院這麼多年也才收了20個這種罕見疾病的病人,我回答:「所以就連醫學期刊上的paper個案研究都只有5-10的個案,不像其他臨床試驗都有幾千人。」他嚇到我居然連期刊都看了。

    我跟他說,那些醫學期刊論文不論是中文或英文,中醫或西醫,學術搜尋引擎上能搜的能看的我都看了。他還誤以為我有點醫學背景(笑),他問我博班唸什麼,我說是社科跟醫學毫無關係,但我們有句俗諺叫做「久病成良醫」。

    總之,就在我們聊天當中結束這個診,他跟我警告了我類固醇吃很高的劑量,會影響腦神經運作、失眠、心理疾病、低血壓,三週以上忽然停的話有可能嘔吐休克昏迷,所以一定要慢慢停,不過他再度說了這個病要幾個月到一年以上的治療。(講成這樣到底誰敢吃?)

    接著,他問我我在台灣的「肉芽性乳腺炎病友Line群」裏面80個人給我什麼建議,我說他們的分享就是「這是一場心靈的戰爭」很多事情要「放下」,接受它,儘量開心和睡得好,以及相信身體的自癒能力。

    下午去中醫診所抓水藥和針灸,來到中國城,還有時間,坐下來吃一碗皮蛋瘦肉粥,享受自己獨處的思考時光。這次準備換方向,妹妹的藥單中有一位「五彩龍骨」,一聽覺得太酷炫,好奇心驅使我趕緊查,網路一查才發現是大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魚目混珠的多,價位也高,不過中醫診所回覆他們只有龍骨沒有「五彩龍骨」。因為肉芽腫乳腺炎,我居然要在倫敦吃動物化石,我的人生經歷又更加「豐富」了!(誤)

    這兩週體會人生「無所事事」的療癒作用,過去的我太衝太忙了,果然療養慢性病就是要這種心態,不要想求快,只能慢慢把整個體質改過來。每天我的行程就是跑醫院、跑中醫診所,在家休息或待命看要幫忙什麼。奶爸就一打二➕當我的月伯和幫忙煎藥,他需要上樓到辦公室忙代購公事我就會接手言言弟弟或娜娜,吃飯的事就外包台式便當業者,冰箱便當拿出來加熱就可以吃。

    這兩週夫妻不同房,我們都很想念可以一起躺在床上互相取暖、擁抱著彼此和感恩彼此的睡前時光。現在我們至少每天趁娜娜和言言睡著的時候,都會爭取手牽手依偎在一起,一起追一集劇,對於坐月子的媽媽來說,能夠安安靜靜的追劇就是最幸福的事啊!(同意請舉手?)

    之前粉絲朋友跟我說很喜歡看我真實生活的心得和成長紀錄,不論是血淚史還是病痛,都能被我悟出個什麼道理。我只想說,人生哪裡有可能每天光鮮亮麗吃大餐喝下午茶?哪有可能天天過年每天股票都大漲?之前看了一本書「社群假象」收穫良多,此書的推薦序是一個心理師寫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是否正在拿別人的「精彩片段」,與自己的「幕後花絮」相比?

    一直以來,這個專頁就是記錄著我每天真實的生活,報喜也報優,也許最近因為疾病憂愁煩惱較多,但誰的人生不是憂喜參半呢?

    看多了因為「社群壓力」過著「表裡不一」的人生的朋友,其實也是很辛苦。看來,這陣子的病痛也可能是神要我學會一些更深層、更真實的人生課題呢!

    圖為娜娜換新髮型亮相❤️ 是我親手剪的!媽媽看了很喜歡,娜娜更是在鏡子前看半天,還說自己好漂亮🤪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報喜也報憂的倫敦打拼生活IG: phd_backpacker

  • 換藥掛什麼科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11:16:21
    有 2,287 人按讚

    【想裝精神病?得先看看你忍不忍得住這些!】

    過去曾有九年時間分別在都會與鄉下的公立醫院精神科部門服務過,跟大家分享台灣精神科病人的某些疾病與治療現況。
    前提:醫師的專業在於診斷評估與治療,專業領域不包括公義爭論與法律審判喔!

    1.【思覺失調症的病有多嚴重?】
    「醫生!我的腦漿被吸到枕頭裡面了!」他表情恐慌地說,雙腿顫抖,站在我面前看著自己雙腳,「你看!地上也有東西從我的腳在吸!」他快哭出來。

    T大電機碩士因病休學,儀表堂堂還掛副眼鏡,住院多次,很配合吃藥打針,卻還是控制不住病情。這時是凌晨一點多,他痛苦很久,最後護理通知值班的我從被窩中趕到病房,評估要不要約束打針,至少稍微控制病情,不要讓他那麼痛苦。

    處理一陣之後,看到病房大廳有一個病人在跪地膜拜。護理說:「她最近好多了,不再認為鄰床病友是魔鬼,也不再會打對方巴掌了。」
    「鄰床病友也很無奈吧?上週常常被呼巴掌。鄰床病友有要求換房間嗎?」
    「換房間?換到哪?沒有空床呀!」

    我走向跪地膜拜的病人問:「還好嗎?拜好就去睡吧!明天還要電療呢!」
    病人點點頭起身回房了,我到護理站翻閱她的病歷:患病超過十年,藥物療效差的特殊案例,執行腦部通電治療超過500次!勉強將症狀控制住。

    2.【住院環境是怎麼樣?】
    「醫師,你都來了,要不要順便去看看單獨隔離保護室裡頭的發燒病人?」
    場景換到鄉下的醫院精神科病房。
    保護室已盡力維持整潔,異味不重。但因為是過時的設計,所以看起來是這樣的:

    沒有對外窗。牆面、天花板、地板都是黑色。門不能自由打開,門上有一塊玻璃觀察窗。

    只能透過對講機呼叫護理站,如果護理人員照顧其他30名病患者吃喝拉撒發藥發便當找電視遙控器忙碌之餘還有辦法分神接對講機的話,你可以要求空調調高一度。
    沒有桌椅馬桶,只有一張薄薄的床墊。地上放著一個塑膠便盆,自己要小心不要打翻。

    馬桶廁所在保護室外的走廊,走廊外還有一道門,然後才是大廳。
    你要用馬桶可以,護理用兩道鑰匙分別打開外門、保護室門、帶你去廁所,等你用好,再回頭把鑰匙一一鎖上。

    50歲的患者因為發燒吊著點滴,躺在地上床墊,點滴瓶高高地掛在架上。
    注意到了沒?這不符合安全規定!因為有長長的點滴管,應該要防範病人吊脖子不是嗎?

    那好,我們推一張床進來,掛上點滴架,然後把病人四肢牢牢綁在床欄上,點滴吊三天,就要綁三天,關三天,是這樣吧?

    3.【精神病患有沒有自由?】
    「醫生,這個病人要關保護室多久?」開會時護理詢問另一個病人。
    「他精神那麼混亂,又有暴力傾向,打針約束都不一定壓得下來,放出來大家不安心吧?」
    「可是他整整三個晚上都在大叫、在床上扭來扭去、又一直尿濕床單,很難用耶!」
    「不是有包尿布了嗎?昨天也有調藥了呀!」
    「醫生你想想辦法,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護理說。
    「好吧,我明天跟家屬談談,看要不要換藥,但換藥之後每個禮拜要抽血,還有潛在風險,而且用過最後一線藥就回不去了。但畢竟他也住院住了3年,病情反覆。生病20年,家人都累了。就用吧!」

    「醫生,我還要住多久?」另一個瘦小的女病人,趴在護理站前的窗口前低聲問我。她平常會幫年老患者吹風機用乾頭髮,替鄰桌病人拿便當,沒出什麼大問題,日子一如往常平靜。
    「你住多久啦?」
    「十年。」
    我翻翻病歷:原來自從她掐著女兒的脖子,被送進醫院,到現在已經十年啦...

    「我這個病會不會好?」她又問。
    「將來若有更好的藥發明,你應該會比現在更好,對吧?」我心虛地應著。


    先寫到這邊。

    摘錄精神醫學會網站文章資料:
    「依據100年度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年報顯示,台灣有113,183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佔全台灣人口比為0.4%。以此對照全球統計之精神分裂症終生盛行率為1%來說;我們推測仍有一半以上罹患精神分裂症者,未有接受醫療之行為出現。」

    根據統計,推測全台應有23萬思覺失調症患者,而思覺失調症屬於精神科裡的重症診斷。
    反之,不是每位患者的嚴重度都相同。基於人性本善,大多數患者也都如同你我般善良,只是他們生病了。

    是的,百分之一的機率。

    因此,不分你我他,到了二十幾歲,有百分之一的人在沒有任何徵兆之下,可能會發生這種疾病。

    是的,「百分之一」。在我過去七年醫學院生涯中短暫觀察,前頭的學長姊跟後頭的學弟妹,每屆醫學生都有不只一位在漫長的求學過程中無端發病,然後被診斷,因病影響學習,掙扎地希望順利畢業,然後...沒有然後。

    漫長的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也承擔巨大壓力。慢性病房每人每日700元的住院費要支付:病房費+藥費+治療費+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的薪水,結果就是連病房修繕都不足以支付。

    是「賠錢貨」嗎?最後只有公立醫院勉強維持精神科急慢性病房。只有公立醫院的精神科醫師繼續在這泥沼中奮戰,然後絕大部分耗盡力氣後,轉換跑道,另找一個較有希望的領域安身立命。

    問題:民眾能做些什麼呢?答案:盡可能地,多些理解。

    不需急著贊成、支持或著反對,而是試著開始「理解現況」。開始理解,是試圖改變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也許我們就可以一起繼續走下去,讓整體越來越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