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換匯交易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換匯交易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換匯交易評價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王伯達觀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因為新台幣升值,央行去年損失了1兆1563億元台幣啊..... "使過去累積的匯兌準備金全數沖抵用盡之外,還提列了遞延損失3052億元,待未來準備金再有進帳時回沖。" 損失還沒沖完,盈餘還能繳國庫? 這樣合理嗎? ------------------------------------...
換匯交易評價 在 王伯達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為新台幣升值,央行去年損失了1兆1563億元台幣啊.....
"使過去累積的匯兌準備金全數沖抵用盡之外,還提列了遞延損失3052億元,待未來準備金再有進帳時回沖。"
損失還沒沖完,盈餘還能繳國庫? 這樣合理嗎?
----------------------------------------------------------------------------
台幣兌美元在2017年創下30年最大升值幅度,許多台灣金融機構叫苦連連,擁有龐大外匯資產的央行也受創不輕。據審計部的審核報告,去年央行外匯資產評價損失1兆1563億元台幣,創下2010年來最嚴重匯損,使過去累積的匯兌準備金全數沖抵用盡之外,還提列了遞延損失3052億元,待未來準備金再有進帳時回沖。
在這樣的匯兌準備金機制的調節下,具備獨立地位卻又被歸類為國營事業的央行,去年淨利仍達2254億元台幣,與前年幾持平。從前總裁彭淮南到今年2月接任的楊金龍,仍得以連續八年固定上繳1800億元盈餘給國庫,且2019年將連續第十年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由於美國施壓,台灣央行在彭淮南任內最後幾年已大幅減少干預匯市,加上外資大舉匯入,台幣兌美元繼2016年大漲2%後,去年再大漲8%。匯兌準備金在彭淮南卸任前再度見底,意味著楊金龍需在「前帳未清」的情況下,打造自己執掌央行的經營業績。
【即時頭條】台灣央行匯損準備金大失血 年度盈餘繳庫目標不改
去年台幣大幅升值,台灣央行匯兌損失高達1萬億台幣以上。不過,今年走馬上任的新總裁楊金龍,仍將年度盈餘上繳中央政府的目標維持在1800億元台幣不變。
台幣兌美元在2017年創下30年最大升值幅度,許多台灣金融機構叫苦連連,擁有龐大外匯資產的央行也受創不輕。據審計部的審核報告,去年央行外匯資產評價損失1兆1563億元台幣,創下2010年來最嚴重匯損,使過去累積的匯兌準備金全數沖抵用盡之外,還提列了遞延損失3052億元,待未來準備金再有進帳時回沖。
在這樣的匯兌準備金機制的調節下,具備獨立地位卻又被歸類為國營事業的央行,去年淨利仍達2254億元台幣,與前年幾持平。從前總裁彭淮南到今年2月接任的楊金龍,仍得以連續八年固定上繳1800億元盈餘給國庫,且2019年將連續第十年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依台灣《中央銀行法》規定,因匯率變動的未實現評價盈虧不列入央行年度損益,而是列入資產負債表的「兌換差價準備」。此外,央行每年會在盈餘裡撥出一筆「兌換損失準備」,做為未來沖抵匯損用的存糧,依行政院規定目前約相當於一年以提列外匯資產的1%為上限。
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指出,台幣升或貶有各種原因,要有健全的財務就要有這種準備帳戶的作法。長期來看台幣有起有伏,匯兌利得或損失可以藉此平衡掉,去年留下的遞延損失,在未來有盈餘提存或是再有貶值時就可回沖。
他也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個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當本國貨幣升值時就會有兌換損失,若立法院或行政院要求更多盈餘時,便可能影響到央行態度希望匯率走貶。「政府不應該給太高的盈餘繳庫目標,當然,如果央行的投資報酬率可以更高的話也更好,」許嘉棟稱。
由於美國施壓,台灣央行在彭淮南任內最後幾年已大幅減少干預匯市,加上外資大舉匯入,台幣兌美元繼2016年大漲2%後,去年再大漲8%。匯兌準備金在彭淮南卸任前再度見底,意味著楊金龍需在「前帳未清」的情況下,打造自己執掌央行的經營業績。
台灣央行在書面回應中稱,央行依規定每年都提存兌換損失準備,以應因匯率變動風險。此外,目前法定公積有8000多億元,黃金如以市價評價,亦有3000多億元的未實現利益,央行財務頗為健全。匯率有升有貶,近年來每年度的預算繳庫數仍均能達成。
2010年,同樣由於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當年匯損金額高達1.38萬億元,前一年準備金餘額約7187億元及當年增提的兌換損失準備1629億,悉數沖銷完畢,還另列遞延兌換差價損失5015億;之後2012年又出現近4900億匯損,準備金池子到了2013年才回補有餘。
2010年也是台灣匯市「拉尾盤」最顯著的一年,據臺北外匯經紀公司,台幣兌美元在當年最後一天收報30.368元台幣,較收盤前30分鐘的29.152元大幅走貶。不過,據央行的書面回覆,當年認列外幣資產的決算結帳折算匯率為29.5元;2017年度則是採用29.846元,貼近台北外匯收盤價29.848元。
延伸閱讀:物價、匯率、增長 台灣央行新任掌門的挑戰
關於央行會不會為了追求盈餘目標而影響貨幣與外匯政策的制定,在台灣一直是個爭議話題。央行也一再澄清絶對不會為了達成盈餘而操作利率與匯率,並稱盈餘繳庫不是央行經營目標,政府財政收入最好依賴稅收。
在行政院已通過的201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裡,央行依舊編列1801億元台幣的繳庫預算,佔明年度歲入(收入)的9.1%。立法院新會期已在上周開議,預算案還待審議,楊金龍預計也將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
「今年台幣走貶,央行準備金應該有回升,」元大投顧首席分析師陳森林表示,而且「目前在美國升息、台灣不動的大環境下,美台利差仍大,央行躺著就會賺,盈餘繳庫目標對於貨幣政策不會有什麼影響。」他預估台灣最快明年9月才會升息下,明年利差還將再擴大。
央行網站公佈的會計報表顯示,其今年1至8月的累計淨利為1426億元台幣,資產負債表裡包括兩個兌換準備帳戶與員工福利準備的「負債準備」項目金額回升至2639億元。
台幣兌美元今年以來累計回貶近3%。截至8月底,外匯儲備續創新高達4598.8億美元,較上年底增加約84億美元,主要因利息收入等投資運用收益以及持有幣別的估值變化。台灣央行並未公佈外匯儲備的投資幣別與標的。
回頭檢視去年的央行損益表,最大的賺錢項目仍為利息收入。根據央行網站公佈的2017年決算書,利息收入為3841億元,支出利息費用則為737億元,淨收入為3104億元。第二大則是反映外匯交易(包括即期、換匯等)盈虧的「外幣兌換利益」達497億元,為彭博檢視自2008年之後各年度財報裡成績最好的一年。
政治問題
盈餘繳庫在全球各國央行並不少見。美國聯儲局2017年繳回806億美元給美國財政部,前年為915億美元。瑞士央行去年獲利上繳聯邦與地方政府共20億瑞郎。
在為台灣維持相對低而穩定的通脹之余,在彭淮南的20年總裁任內,央行分紅平均每年佔中央政府歲入的10%,最高紀錄是2009年上繳2380億元,經常是僅次於稅收(約佔八成)的第二大歲入來源。
對於這樣比重是否過高,惠譽主權評級董事Andrew Fennell在電郵回覆中表示,「歸根究底,盈餘繳庫的比重是一個政治問題,只要央行可以維持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就不會影響到台灣的主權評等。」
Fennell指出,台灣央行的獲利主要來自於大量外匯儲備的利息收入,而且可能是由台灣經濟所擁有的大量外部淨債權所必然衍生而來。在惠譽對台灣主權評等的檢視裡,公共財政這一項目為中性。惠譽在2016年末時將台灣評等上調至AA-/穩定,主要便是由於政府承諾穩健的財政管理,而且近年來成功逐步降低債務負擔。
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網站,目前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前3年度GDP平均數約為32.5%。(撰文:Argin Chang)
#台灣央行 #楊金龍 #台灣金融研訓院 #審計部 #台幣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