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提離職開場白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提離職開場白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提離職開場白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提離職開場白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對於Netflix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的「指控」,Facebook發表題為《What “Social Dilemma” Gets Wrong?》官方回應,一共七點。開場白直指,片中受訪者均已離職,沒有現職員工參與訪問,有欠公允。 文章喊冤,影片把社媒指控為社會問題的代罪羔...

提離職開場白 在 Vicky Niu 牛沛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36:28

昨晚大概用盡了今年的所有緊張,緊張到,沒心情好好欣賞美麗的夕陽和會場,沒時間和新娘單獨合照一張,沒辦法講完全部想給的祝福,只能盡我所能地,把交到我手中的婚禮,人生唯一一次的重責大任—好好地圓滿地慶祝。 / 還記得當初 @___lyra.l 隨性問我能不能主持,明明沒經驗卻想都沒想就接下,直到婚禮前一...

  • 提離職開場白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1 12:26:06
    有 133 人按讚

    對於Netflix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的「指控」,Facebook發表題為《What “Social Dilemma” Gets Wrong?》官方回應,一共七點。開場白直指,片中受訪者均已離職,沒有現職員工參與訪問,有欠公允。

    文章喊冤,影片把社媒指控為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更暗示該片屬陰謀論(conspiracy documentaries)。

    回應原文:https://bit.ly/3iK1vyB

    以一般紀錄片為例,舉凡牽涉大型企業的議題,除非是吹捧,否則想得到該企業高層或在職人士的sound bites,幾乎不可能,因為人家隨時賠掉工作。但為了持平,producers無論如何也會找來正反兩面的聲音,讓觀眾自行判斷。對此,Netflix這套半戲劇半紀錄片確實不足。

    但Facebook的回應也頗為誤導。全篇以「Netflix搞錯了」為主旨,卻只點出了紀錄片避而不談、而Facebook自己想提出的論點,並未能舉證任何factual errors。

    【1. 我們並非想令你上癮】

    Facebook指,兩年前已調整News Feed功能,優先顯示有意義(meaningful)的社交互動次序,並把缺乏營養的viral video排到最後。此一調整直接導致用戶每天花在Facebook上的時間減少5,000萬小時,是面書重視用家well-being多於平台使用量的一大佐證。

    不過,「有意義」一詞甚為含糊,因人而異。Facebook如何衡量一個post有意義與否,卻未有解釋。而當用家習慣了把「有意義社交」的定義交給Facebook決定、而不是自己賦予時,正正是紀錄片所擔心的問題。

    片中指,社媒的Like button等功能以延長用家在平台流連時間為目的。Facebook駁斥,不少功能例如「activity dashboard」、「daily reminder」都是希望用家控制使用量的設計。但既然平台以廣告收益維生,想方法留住用家,本來就合情合理。例如《蘋果》想用家留在app上時間長一點,就寫多點好文,優化interface,提高産品value。而Like button等功能的問題在於它不單止value不大,更有負面效果,令人不能自拔之餘又沒養分,所以萬惡。Facebook對此避而不談,反而搬出一堆較少人用的功能辯護,不但牽強,更錯了重點。

    【2. 我們沒把用家當作商品;只是以廣告收益讓用戶得以免費connect】

    Facebook不斷強調廣告商只會知道用家類別,並不會向廣告商透露或販售用家個人資料。簡直來說,廣告商不會知道你是誰。

    這不是紀錄片質疑的重點。片中明言,社媒收集用家數據並非作販賣之用,而是利用這些data加以分析,掌握用戶喜好,再tailor-make不同內容留住用家。用家跌入無止盡的「人工事實」而不自知,才是問題所在。然而,要一個強大的全球網絡承認這種如魚得水的生意模式對社會有害,談何容易。

    【3. 演算法只為提供更合你心意的服務,一眾dating apps甚至Netflix自己,不都一樣?】

    沒錯,這種machine learning,也是Netflix的成功之道。但Facebook是社媒,Netflix是串流平台,不是apple to apple的比較,意義不大。

    Machine learning及AI只是工具,被用於不同地方當然會產生不同效果。觀眾打開Netflix,AI提供recommendations,情況就跟上一代IMDb的推薦電影功能一樣,是娛樂一種。而Facebook除了擁有社交及娛樂功能外,更是大部分用家的主要新聞資訊來源。這才是紀錄片的憂慮——如此強大的社媒有能力左右社會意識形態,當情況將不受控制,後果可以不堪設想。

    例如最近盛行的所謂「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此term意指社媒上常見的名人或企業,因為發表了不為大眾接受的言論而遭受各種輿論抵制,以致其代言、贊助等工作機會甚至網上影響力「被取消」。例子有因評論變性問題而被評擊的JK Rowling,或捲入「Kanye West風波」的Taylor Swift。

    片中提出,社會之所以比以前更激進分化,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都有不同版本的「事實」。基於方便,不少人加入鍵盤戰圈前,只略讀過三兩篇文章或評論便以為看透了世事。而這些文章或評論,卻是machine learning及AI因應閣下喜好而訂製的。到底偏離事實有多遠,AI不會知道。

    然而,紀錄片早就明言,這種風向是人工智能的by-product,是演算法也算不出來的結果,並非社媒本意......

    點閱全文:https://madman-magazine.com/blog/facebook-netflix/

    (《The Social Dilemma》截圖)

  • 提離職開場白 在 李民傑(奸的好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9 15:48:51
    有 117 人按讚

    【將自己變成別人心中的主角】
    人,終其一生離不開「需要」扮演一個角色。
    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想過你「想要」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有一位家庭主婦,她願意做孩子與丈夫背後的女人,
    把自己當成配角,以丈夫和孩子做為主角!
    後來,公司派她的丈夫出國工作,
    一年後,他的丈夫有了外遇,婆婆也沒有同情她,
    她離婚時就很無奈說了一句話:「我從來都沒有為自己而活過!我的生命都像是配角一樣。」
    作為一個女人,你可以把孩子丈夫當成主角,
    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令到丈夫也把你當成是他最重要的主角!
    同樣的,在職場打工的不可能搶走老闆的光環,
    不過,你一樣要令到老闆把你當成你是那個部門最重要的主角!

    我們有一位學員,她是強勢女人,
    她是女強人,有自己的生意,在中國是做外貿的,
    由於她太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
    終於導致離婚了!

    她在狼性課程第一天時,聽到我們講解狼性五缺中的神性狼眼,
    她覺悟到自己跟前夫的死結在那裡?
    第二天的狼性課程,她看到我們畫出的利知覺情圖表,
    她終於看到跟前夫再續前緣的契機。

    課程結束之後,她布了一個局,
    她公司本來不需要貸款的,
    但,她製造了一個很緊急的藉口,
    跟前夫借了一筆錢,
    三天之後,她將這筆錢還了給丈夫,
    順道一起出來吃飯,
    結果她跟著自己畫的利知覺情圖表,
    採用了狼性課程教的其中一招「開缺口找入口」做開場白⋯

    由於她已經看透了她和丈夫利知覺情中的暗流變化,
    當天,其實是她暗地裡掌控了話題的隱性權力,
    也掌控了表演的隱性權力,甚至乎她很清晰知道該如何形塑自己的角色,
    當天晚上,她的前夫讚嘆了她一句:
    「我從來就沒試過跟你交談的這麼愉快,今天你讓我看到你的另一面⋯!」
    「你好像變了完全另一個人!」
    這位女學員很興奮告訴我們:
    「老師,我已經知道該如何設置三重卷讓我的前夫為我犯傻了⋯⋯人性真的很好駕馭!正如狼性課程說的,你是不是同一種人不重要,只要他覺得你是就更重要了!」

    她還說,利知覺情圖表,讓她可以「預知」一段感情(關係)的未來,
    這是她在狼性課程說領悟最深的一句話:「掌控關係,駕馭感受」!
    她說,利知覺情圖表,還讓她懂得開始調整自己,
    讓她知道該如何跟自己的兩個小孩相處!
    她告訴我們:
    「我孩子也說,媽媽,雖然我們三年沒住在一起,可是我發現你越來越明白我了⋯」
    這位女學員說,老師這就是她在狼性課程學到怎樣做「明白人」最重要的一環!
    也是她上過所有課程當中,最讓她終身受益的課程,
    因為利知覺情圖,讓她懂得怎樣做自己母親的女兒,
    也讓她懂得怎樣做孩子的媽媽,
    甚至懂得如何跟丈夫建立相同的鄙視鏈,鞏固彼此的利知覺情圖!

    有一位朋友說:「我出來社會工作,靠的是實力,我不搞任何巴結;有實力,做到事,老闆就會看得起你!」
    踏入職場,有實力不一定做到事,因為你想把事情做好,別人還是可以給你起障礙,放暗箭,搞不合作主義,結果有能力一樣有事辦不成!
    人,永遠不懂會不會遇到小人,你離職再找新工作,也不能保證你會遇到怎樣的老闆、怎樣的同事?
    既然您不能保證你會遇上怎樣的人,何不先練好你的人際套路?

    人,終其一生都離不開在人際圈子內扮演的角色,
    只不過是這個角色中重要否、受歡迎否、得到尊敬否,
    全憑的就是人際套路手腕有多高?
    所以,在你參加狼性權力的課程時,
    你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認知」!

    你有以下的認知,才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你不需要建立任何好形象,只需要直接駕馭對方的感覺;
    ——你不需要瞭解對方是什麼人,只需要別人會把你當成重要的人;
    ——你不需要改變什麼性格,你只需要令到別人對你的性格有「美麗的誤會」(如,別人對你的拖延與優柔寡斷也會產生美麗的誤會,會將這個負面的性格變成正面的感覺,你只需要透過我們教你的「凸顯現象法」來迷惑他即可);
    ——你不需要是最有料的人,只需要針對性讓提拔你的人誤會了你很有料就足夠了;
    ——你不需要變成聽話的員工,只需要令到你老闆心甘情願順從你的不聽話;
    ——你發表的建議(意見)不需要能夠改變事實,只需要針對性令到別人都很重視你的意見就足夠了;

    人有時候「錯覺」會凌駕在「事實」之上。
    形塑現象往往比還原真相更快達到效果!

    不要以為你把事情辦好,顧客和老闆就會覺得你很有能力,認為你很有功勞,如果你沒有駕馭與操弄過他們的感覺,在他們的眼裡反而會覺得你所有的付出與貢獻都是應該。

    一旦你擁有了狼性權力的「連環三重計」,你就明白不需要把事情做到滴水不漏,不需要付出最多犧牲最多,而是要讓別人覺得你有貢獻、有功勞、有光環,對你的恩情念茲在念地記掛著你的價值!

    【2019年最震撼人心顛覆人格兩天的狼性課程】

    日期:2019年9月27日~28日(星期五~星期六)
    時間:9:00am~5:30pm
    地點:Hotel Royal Kuala Lumpur
    Jalan Walter Granier,
    55100 Kuala Lumpur
    收费:RM3600(尚未折扣價)
    (馬上匯款者將享有特別通道的折扣)
    *(僅限10人有折扣優惠)*
    (特別優惠價名額有限,Facebook私訊我,微信我:kofflee)
    (可接受信用卡匯款,分期付款,有需要,私訊我)

    舊學員複習價:RM 300

    特別通知,匯款後,截圖電郵通知我:

    Public Bank
    635 339 3827
    Lee Min Keat

    【2019年最震撼人心顛覆人格1天內修實踐課程】

    日期:2019年9月29日(星期天)
    時間:9:00am~5:30pm
    地點:Hotel Royal Kuala Lumpur
    Jalan Walter Granier,
    55100 Kuala Lumpur
    收费:RM1600(尚未折扣價)
    (兩個課程報讀者將享有特別通道折扣)
    *(舊學員將有特別的優惠)*

  • 提離職開場白 在 Cheryl Lee Xin Yi ( 李欣怡 )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01 12:35:06
    有 4,384 人按讚


    *之前答應大家寫的,不好意思花了一點時間。

    《離職離職就好》

    在我決定不續約電台的消息讓大家知道之後,不少的朋友問我關於裸辭的勇氣從何而來。這件事我花了一點時間思考,整理成文。

    首先關於裸辭。裸辭的意思就是在對下一個工作的機會毫無頭緒的情況下,辭去現在的工作機會。我的情況,可以算裸辭,也可以不算。不算的原因是我是自由業者,工作機會是從四面八方來的,所以就算我沒有像電台這樣的穩定工作,我也還是會有工作;算裸辭的原因是,比較起其他工作的性質,電台是我相對穩定的收入,而且雖然工作機會有不少,但下一個工作會是幾時呢?不知道。

    好,我想說的其實是,我不續約電台,也許沒辦法和大家“想離開舒適圈”這樣的狀況混為一談,所以……以下我所說的請別聯想到電台。#是的以上只是開場白

    其實啊,我想只要出了社會工作超過三年的朋友,都會有那種“我好想離開我現在的工作”、“我覺得這份工作我越做越不喜歡”、“每天都重複一樣的日子真的很苦悶”這樣的心情。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也建議大家務必先沈澱一下心情,正視自己的感受,到底是因為這份工作你真不喜歡?還是只是因為缺乏了新鮮感?還是你無法解決人事的問題?或是有其他原因。

    有必要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

    每一份工作都是“工作”,你都是領薪水為一間公司解決問題,所以去到哪一間新公司都好,你都一定會有“老闆難搞”、“同事很煩”、“久了就悶”的問題。就像去到世界的任何一間肯德基你都會看到炸雞一樣,沒有炸雞就不叫肯德基啦。

    沒有麻煩沒有不爽,那就不叫“工作”,那叫“遊戲”或“刷臉書”。

    別三兩下就想離開一間公司,跳來跳去讓人覺得不忠誠,畢竟我覺得你不想你的履歷像河馬的臉一樣,一看就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好,如果你真的是在同一份工作待了很久,比如五年、十年或更久,那我們就來談另一個問題。

    什麼是“舒適圈”?

    舒適圈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對於工作所需的技能,你已經超級熟練,就像Tesla技術般可以無人駕駛。每天上班都沒有挑戰,工作的環境、同事等等都已經沒有驚喜,所以基本上你只是為了一份固定的薪水,把你的大部分醒著的時間賣給公司。

    所以,你必須自問的是:“你真的沒有辦法讓自己不舒適了嗎?”

    意思就是,到底是這份工作沒了挑戰,還是你自己拒絕挑戰自己。公司給你的KPI是A,你可以自我要求做到A++嗎?公司要你賺一萬,你可以賺十萬嗎?

    別輕易把舒適圈說出口,或許所謂舒適只是無心戀戰的偽裝,好讓自己有台階可下。

    確認了舒適的感覺,接下來的就更複雜了。

    “我當然可以賺十萬,但我不想在這裡賺。這間公司的管理層已經不思進取,我繼續留著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

    “我的自我要求已經被我的上司磨滅掉了,他根本都不惜才,只會一直打壓我們,根本都沒辦法發揮。”

    如果你的心情是這樣的話,很可能是因為你進步了,該學的已經學完,你已經不是當初剛入職的那個你,你的能力和心態都已經提升,現在這個職位的舞台已經無法讓你繼續表演。

    好,那為什麼不離職呢?

    我想30%的人的原因是,我擔心我沒了這份薪水日子不懂怎麼過,另外30%的人是擔心如果下一份工作更糟糕怎麼辦,另外30%是因為家人或男女朋友告訴自己最好別離開熟悉的環境,最後10%其實也搞不清楚自己怕什麼。

    這樣的情況,有幾個實際的辦法可以解決。(你知道的,我最擅長就是實際。)

    1. 把錢算好來

    從今天開始記帳,把每個月的開銷了解清楚,看看暫時沒工作的話,自己的儲備金可以活多久(正常的建議是半年,如我沒有安全感的個性至少要一年)。那你就知道你有多長的時間可以任性,可以旅行刺激自己的思緒,可以讓自己回到你想要的狀態,繼續衝刺。

    2. 增加實力

    我想如果有“不想待在舒適圈”的想法的人,應該都是求進取的。如果你現在暫時還在思考著離職這件事,那請你用一張白紙列下自己的能力,本來的工作以內和以外的技能,都寫出來。這樣做是為了要增加你的信心,看清楚自己的競爭能力。如果覺得自己的刷子還不夠厲害,那就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繼續磨刀,寫好時間表,努力執行,時間到了自然就是你離開舊巢,展翅高飛之時。

    3. 處理恐懼

    這是我覺得比較難的部分。你知道你怕,但到底怕什麼,你說得上來嗎?或許你說得上來,但那是真正恐懼的根源嗎?沒人會知道。

    你怕沒錢,是因為你負擔太大?還是你只是沒安全感?你怕沒機會,是因為你覺得自己實力不夠?還是其實是你懶得開拓?你怕新環境,是你真的覺得自己的適應能力弱?還是你只是怕麻煩?

    “怕”和“擔心”,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有“面對”才可以。

    這部分外人就無法幫忙了,自己得下點功夫。

    最後,我想說回自己的心情。我身邊的朋友在我離職的時候,都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背後一定有一件什麼大事在等著”。其實真的沒有,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我的兩個手都握滿了,想要拿起新的事物,那就必須放下原有的。把手放空了之後,沿途有這麼多的可能性,我看到我喜歡的東西再拿上,也不遲啊。

    但如果雙手都滿滿的,那好東西來的時候,說不定半秒就消失,我要抓也抓不住了。

    (這個說法我在《我們正在往死的方向去》寫過啦,看一下我的書說不定你會有更多的想法喔,這裡買:http://bit.ly/2UR7ASP #此時不打書我還是人嗎 )

    別害怕,就像我的YouTube頻道說的( 請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https://bit.ly/2JfzPC7 #此時不打YouTube我還是人嗎),肯努力的人絕對絕對不會餓死,我管你要環遊世界gap year也好,試試創業也罷,怎樣都好。

    相信我,死不了人的。

    關於離職的勇氣,其實就是徹底地相信:

    無論如何,只要肯動手只要肯用腦,死不了人的。

    最多只會後悔。

    但後悔又怎樣?你繼續留在原本的地方,三年後回頭看,你還是會後悔你沒有離職的。

    多年後,你還是那個留在原地怨天怨人怨自己的那個人。


    #死不了就還好
    #對於我來說在老的時候有故事可以講比較重要
    #當然每個人的個性和對生命的詮釋都不一樣
    #安分守己沒錯
    #不斷挑戰也沒錯
    #沒有誰比誰厲害
    #最重要是明白自己的需要
    #手痒又写
    #好長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