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抗生素使用手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抗生素使用手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抗生素使用手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抗生素使用手冊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人保健康都在吃什麼?💊💊💊 #60種保健食品吃對時間大補帖 對真的是60種! 嚴選了國人常吃的 #60種保健食品 \\資料整理到我眼花🙈 若是有你有在吃而我沒寫到的請多包涵💛 #建議此篇可收藏起來字真心多 台灣保健食品市值破千億,市面上保健食品琳瑯滿目 #挑選撇步 1. 有需要再吃 務...

  • 抗生素使用手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20:00:00
    有 931 人按讚

    台灣人保健康都在吃什麼?💊💊💊
    #60種保健食品吃對時間大補帖
     
    對真的是60種!
    嚴選了國人常吃的 #60種保健食品
    \\資料整理到我眼花🙈
    若是有你有在吃而我沒寫到的請多包涵💛
    #建議此篇可收藏起來字真心多
     
    台灣保健食品市值破千億,市面上保健食品琳瑯滿目
    #挑選撇步
    1. 有需要再吃 務必先了解自己需求
    2. 買之前一定要看標示看警語
    3. 一定要看劑量是否符合所需
    4. 不買來路不明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迷思勿踩
    1. 把保健食品當藥吞
    2. 期望吃了一秒見效
    3. 期望保健食品能100%拯救不當的飲食習慣
    4. 認為健康食品都沒有效
     
    👉以下正文 正確時間服用之68375字(誇飾)
     
    #依據保健食品的不同適合服用的時間也不同!
    #到底什麼時候吃最有效?
    有些適合空腹吃,有些適合飯後吃,
    有些睡前吃其實也沒有關係!
     
    #吃保健食品不要白花錢,
    記得 #挑對正確時間 #吸收更有效率
    什麼叫做 #空腹吃 及 #飯後吃/ #隨餐吃 #睡前吃
    這個一定要看清楚喔!
     
    💊空腹=飯前至少1小時以上
    或飯後至少2小時以上
     
    💊飯後吃及隨餐吃
    飯後吃=吃完飯1小時以內
    隨餐吃=吃完保健食品立刻吃飯或吃第1口飯後吃保健食品
     
    💊睡前吃
    =睡前30分鐘以內,吃完趕快去睡
     
    ⚠定義服用時間的前提是,一整天只吃一種保健食品!
    如果是服用單一種保健食品但內含多種成分
    建議的服用的時間也會不同,記得看商品標示及詢問專家意見。
     
     
    💊💊💊#保健食品吃對時間大補帖💊💊💊
     
    1⃣空腹吃最好
    1.| #雞精人蔘類 |
    雞精、滴雞精、鱸魚精、滴魚精、人蔘飲
    建議早上空腹喝
    雞精類、魚精類、人蔘飲主要是針對提升免疫力、抗疲勞
    有些雞精有小綠人標章,建議可以優先選擇。
    經驗值是不影響尿酸,實際數值問廠商檢驗數據。
    ⚠人蔘飲與咖啡因、抗凝血劑、利尿劑、
    維生素C可能產生不良反應記得不要同時吃!
     
    2.| #纖維類 |
    膳食纖維、青汁、菊苣纖維、綠藻、PHGG
    超過九成的台灣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造成嗯嗯不順問題,
    所以膳食纖維類的保健食品現在也是夯夯的!
    歸類在空腹食用是希望能夠增加飽足感幫助降低食慾,
    但高劑量的膳食纖維會干擾鐵及礦物質的吸收,
    ⚠像是高劑量的膳食纖維及鐵劑就不要同時在早上空腹的時候吃!
    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28g
    (以2000大卡計,是的!膳食纖維建議量跟著熱量跑)
    🥢從食物:菇類、木耳、牛蒡、地瓜葉、百香果、黃豆
     
    3. #鈣片檸檬酸鈣
    檸檬酸鈣不受胃酸pH值影響,空腹或飯後吃、睡前吃皆可!
    ⚠補充劑量每次不要超過500mg,吸收率最好
    所以如果每天想補充1000mg的鈣,
    記得分做兩次以上服用吸收率較好
     
    4.#膠原蛋白
    空腹吃睡前吃都可以,目前沒有明確的藥物不良反應。
    🥢從食物:難達到保健食品劑量及分子量
     
    5.#UCll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讓身體關節更靈活趴趴走的新保養成份
    成分多來自雞軟骨,目前各大廠都幾乎有,
    聽我先生說病人吃的反應有些不錯:)
    實驗建議量:40mg/day
    UC-ll必須至少連續服用一個月,才會有作用
    🥢從食物:難達到保健食品劑量及分子量
     
    6.#甲殼素
    有些研究發現可以降低脂肪吸收並且排出體外,
    所以常見用在減肥輔助食品。
    ⚠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喔要注意!
    每日建議劑量:500~1000mg
    🥢從食物:太硬的殼不要開玩笑
     
    7.#苦瓜素
    幫助免疫力及血糖穩定。
    如果是喝現打苦瓜汁,每天50~100ml即可。
    🥢從食物:山苦瓜優先

    8. #生薑萃取物
    臨床研究有止吐,緩解關節炎效果。
    止吐建議劑量500~2000mg/d
    緩解關節炎建議劑量1000~2000mg/d
    🥢從食物:老薑(但保健食品萃取較不會刺激腸胃道)
     
    9. #鐵
    19-50歲女性,每日建議量15mg
    懷孕第三期及哺乳期記得建議量變成45mg/d
    🥢從食物:海鮮、蛤、鷹嘴豆、紅豆、蓮子
     
    10.#鎂
    利尿劑跟酒精會降低鎂吸收記得分開吃。
    19-50歲每日建議量在320~380mg,每日上限700mg。
    🥢從食物:堅果、深綠色蔬菜

    11. #麥蘆卡蜂蜜
    這個去澳洲紐西蘭玩是夯夯的伴手禮,
    產自麥盧卡茶花樹的蜂蜜
    依據活性指數不同等級價格也不同。
     
    12.#蜂膠
    可能可以抗發炎,飯後吃也可以。
     
    13. #精胺酸
    常見用途-
    增強免疫力
    改善性功能、建議性行為前一小時空腹使用
    (⚠書上真的這樣寫耶有考量到吃的人感受嗎?XD
    運動前一小時
    每日建議劑量4-5g
    🥢從食物:人體的必須胺基酸
    堅果、蝦、魚、雞、海鮮
     
    14.#馬卡
    來自秘魯安地斯山區的一種十字花科植物
    含有硫代配糖體、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成分
    常見用途-可能與男性荷爾蒙調節有關
    每日建議劑量馬卡萃取物1500 ~ 3000 mg
    🥢從食物:最近發現植物店有賣可種
     
    15.#益生菌
    有包埋技術/耐酸菌者,空腹吃可,若想要飯後吃也沒問題。
    記得跟抗生素分開吃。
    吃益生菌時搭配含有寡糖的蔬果汁、蘋果、豆漿、蘆筍等可以讓腸道中益生菌住的比較久
     
    2⃣飯後吃/隨餐吃最好
    1.| #維他命類 |
    B群、高單位B群、葉酸、維生素C、綜合維他命
    這類型維他命 #早餐後吃最好
     
    #B群
    幫助代謝早餐後吃最好
    若有消耗體力活動例如跑步、苦力、搬家(?)
    記得活動前2小時吃
    誰適合吃:熬夜、壓力大、緊張性格、長期抽煙喝酒、
    孕婦哺乳、長期用避孕藥
    水溶性維生素與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食物記得間隔一小時
    ⚠不要跟咖啡、茶一起吞會白吃
    會加速代謝B群加速排出效果打折!
    🥢從食物:各類食物
     
    #綜合維他命
    一顆裡面有水溶性、脂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
    因為有脂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記得不要過量或重複吃。
    🥢從食物:各類食物
     
    #鈣片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
    「最常見的碳酸鈣」、磷酸鈣
    建議於胃酸分泌較多的時候也就是飯後吃
    以增加鈣的吸收率
    檸檬酸鈣不受胃酸影響飯後吃也可以!
    國人多缺鈣,這個其實也是建議要補充的,
    特別是沒有習慣吃些乳製品像是起司、優格、牛奶的人更要注意!
    ⚠補充劑量每次不要超過500mg,吸收率最好
    所以如果每天想補充1000mg的鈣,
    記得分做兩次以上服用吸收率較好
    交互影響的藥品:
    喹諾酮類(Quinolones)抗生素、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骨質疏鬆藥、甲狀腺素藥thyroxine。
    每日建議量1000mg
    ⚠注意你買的鈣片真正的劑量,
    例如標示一顆含500毫克的碳酸鈣,
    實際鈣含量其實是「鈣:200毫克」(要看的是這個)
    選擇鈣片時要留意並看清楚「鈣」含量的多寡不要被騙了。
    ⚠如果看到那種鈣片沒寫鈣有多少毫克的記得趕快放回去不要買!
    🥢從食物:鮮乳、優格、起司、青江菜
     
    #鋅
    每日建議量12~15mg
    🥢從食物:海鮮、堅果
     
    #葉酸
    常見用途-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穩定血壓、降低大腸癌風險
    葉酸很容易氧化跟受到熱破壞
    合成的葉酸利用率幾乎可達100%(所以 #備孕、#懷孕時記得補充)
    每日建議量400微克
    備孕懷孕期每日建議量600微克
    🥢從食物:最好是吃生鮮水果或輕度烹調的蔬菜蘆筍、菠菜等
    (天然食物中葉酸利用率約在50~80%)
     
    #維生素C
    可促進合成膠原蛋白、抗氧化
    抽菸者、壓力大、口服避孕藥需求量會增加
    每日攝取量在30~200mg時,吸收率最好(可達70~90%)
    高劑量時吸收率較低。
    ⚠跟鈣鐵鎂B6是好朋友,一起吃效果加分
    每日建議量100mg
    每日攝取上限2000mg
    🥢從食物:奇異果、芭樂、百香果、木瓜
     
    #ADEK
    我這邊只提目前最夯的也是國人有較高需求的維生素D
    維他命D 是脂溶性維他命,
    得和油脂一起攝取才會好吸收,
    ⚠建議飯後或是和富含油脂的食物一起吃。
    降膽固醇藥物 – cholestyramine (如:Questran®、LoCholest® 和 Prevalite®) 會減少維他命D與其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補充維他命D 時要和用藥的那一餐錯開。
    如果平常就很少曬太陽,長期下來有較高缺乏維他命D 的風險。
    0-30歲, 10微克(400IU/天)
    51歲以上,15微克(600IU/天)
    🥢從食物:鰻魚、鮭魚
     
    什麼族群必須補充?哪些食物有及保健食品怎麼挑?看這篇
    👇👇👇
    https://reurl.cc/NXegNk
     
    2. #葉黃素
    安全性高。
    輔助治療視網膜老化性黃斑部退化。
    保養用每日建議量10mg。
    療程時間要持續吃3~6個月
    🥢從食物:菠菜、甜豆含量豐富
     
    3. #葡萄籽
    主要成分原花青素,抗氧化
    每日建議量50~300mg
    ⚠跟維生素C一起吃加分效果。
    療程時間要持續吃1~3個月
    🥢從食物:吃葡萄要吃紫葡萄皮跟籽,但要達特定保健劑量較難。
     
    4. #魚油
    去美國心臟協會期刊《Stroke》曾發佈研究指出,魚油所含的EPA能減少缺血性中風發生。
    魚油裡面的成分都是脂溶性的,所以建議可以在飯後的時候服用,效果較好。
    每日攝取Omega-3以3公克為限。
    每日保養劑量Omega-3 1000mg
    魚油補充劑通常不含汞或含汞量非常低
    (萃取技術及原料為小型魚類)
    ⚠無論WHO、美國、澳洲歐洲的懷孕期指引其實都鼓勵補充魚油
    建議備孕、懷孕、哺乳期每日補充約1000mg的omega-3
    孕婦本身若沒有凝血功能不全的疾病不用太擔心凝血的問題
    可以吃到生
    #懷孕期多攝取天然魚類對於孩子日後認知發展有幫助
    🥢從食物:建議每週可以吃到兩次魚最好
    低重金屬污染風險的鯖魚、鮭魚、秋刀魚
     
    5. #藻油
    有助於腦部發育 
    成分主要以DHA為主
    建議備孕、懷孕、哺乳期
    每日補充約200-300mg的DHA
    🥢從食物:微藻

    6. #DHA
    對於嬰幼兒成長發育過程重要
    也是建議一周至少吃兩次魚喔!
    幼童每日建議量在200~300mg
    高血脂每日建議量660mg
    建議備孕、懷孕、哺乳期
    每日補充約200-300mg的DHA
    🥢從食物:深海魚、避免鮪魚旗魚
     
    7. #蝦紅素
    補充品多為素食製品,主要來自微藻萃取物。
    富含油脂的飲食能幫助吸收
    可能好處抗發炎、護眼
    每日建議量3.6mg(約等於165g鮭魚)
    🥢從食物:微藻
     
    8. #磷蝦油
    從磷蝦身上萃取出來的油
    主要的成分是磷脂質、 omega-3 脂肪酸,以及少量的蝦紅素。
    ⚠購買時記得買有海洋之友標章(Friend of the sea)證明水產品來自於可持續性的來源愛護地球。
    🥢從食物:首先要撈的到磷蝦
     
    9. #魚肝油
    含有維生素A及維生素D,有些另有加魚油
    有助於維護眼睛視力健康
    🥢從食物:A南瓜胡蘿蔔 D鰻魚

    10. #月見草油
    改善經前症候群不適(愛遷怒發火之時?)
    每日建議量250~500mg
    🥢從食物:首先要買的到月見草種子
     
    11. #薑黃
    抗發炎
    每日建議量1500mg
    ⚠薑黃與葡萄糖胺並用有加分效果
    🥢從食物:薑黃乾燥根莖
     
    12. #Q10
    抗氧化、護心
    與食物中的油脂一起食用可提高吸收率及利用率。
    食品添加規定每日食用限量30毫克以下,
    ⚠15歲以下小孩、懷孕或哺乳期間婦女及服用warfarin抗凝血劑類藥物之病患不宜食用。
    🥢從食物:牛肉、沙丁魚、波菜
     
    13. #酵素
    幫助食物消化,讓食物中的營養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
    適合大餐後吃。
    ⚠有些酵素液含糖量高,糖尿病人需注意。
    🥢從食物:像木瓜酵素來自木瓜
     
    14. #鳳梨酵素
    幫助消化、抗發炎
    市面上有作成藥品的鳳梨酵素
    抗發炎建每日議劑量500~2000mg
    🥢從食物:不建議吃爆鳳梨
     
    15. #益生菌(不耐酸者)
    若沒有耐消化道酸鹼的特殊包埋技術,
    ⚠建議飯後或進餐期間食用才能提高益生菌存活率!
    🥢從食物:記得餵食益生菌像是蔬果
     
    16. #大蒜精
    富含大蒜素,抗發炎、抗菌
    ⚠不可取代抗生素,不可與益生菌活菌共服
    每日大蒜素攝取量應在4~6毫克以上
    🥢從食物:大蒜,記得發霉的要丟掉
     
    17. #紅麴
    常見用途-預防高血脂
    晚餐後吃較好
    建議劑量2400mg/day
    ⚠注意與葡萄柚汁或橘子汁併用會降低紅麴吸收率
    🥢從食物:從保健食品better
     
    18. #納豆激酶
    輔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建議劑量2000FU(約等於50公克納豆)
    ⚠不可與抗凝血劑共服
    🥢從食物:納豆
     
    19. #靈芝萃取物
    常見用途-靈芝多醣體增強免疫力
    增進免疫力建議劑量300~1000mg/day
    🥢從食物:靈芝本人又苦又硬要萃取
     
    20. #樟芝萃取物
    常見用途-增強免疫力、護肝
    製品最好有8%以上多醣體
    🥢從食物:萃取better
     
    21. #冬蟲夏草
    常見用途-增強免疫力
    每日建議劑量500~1000mg
    🥢從食物:野生要注意污染問題
     
    22. #接骨木漿果
    常見用途-抗發炎
    每日建議劑量1~4g
    🥢從食物:首先要買到接骨木漿果
     
    23. #葡萄糖胺
    常見用途-緩解關節炎
    每日建議劑量1500mg
    🥢從食物:X
     
    24. #大豆卵磷脂
    常見用途-調節血脂、防塞奶(?)
    增加奶量的不二法門還是多親餵、多喝水
    防塞奶建議量為3600mg〜4800mg/day
    ⚠若是希望改善心血管疾病記得要空腹吃
    🥢從食物:豆類、穀類、肝臟
     
    25. #蔓越莓
    常見用途-預防泌尿道感染
    每日建議劑量250~400mg
    🥢從食物:蔓越莓汁360-960ml/d
    務必注意含糖量跟腸胃道功能
     
    26. #蜂王乳
    常見用途-癸烯酸減少經前症候群、增生膠原蛋白、抗菌
    每日建議劑量250~500mg
    🥢從食物:X
     
    27. #胎盤素
    常見用途-可能預防老化(?)
    建議劑量500~2000mg/day
    ⚠與荷爾蒙製劑、類固醇藥物併用可能有藥物不良反應
    (注意有些製品可能有安全性及倫理道德性爭議)
    🥢從食物:X
     
     
    3⃣最後像是檸檬酸鈣、一般B群(非高劑量)、膠原蛋白這類的保健食品睡前吃也是可以的。
    前兩者可以幫助穩定神經,對睡眠是有幫助。

    看這篇的同時大家如果可以跟我分享就更好了❤️❤️
    👇🏻👇🏻👇🏻
    你們有吃保健食品嗎?吃哪些呢?

     
    ⚠ #小提醒
    1.部分保健食品可以依據吃進去後的個人反應來調整吃的時間!
    像是鐵劑,一般會建議空腹服用,在胃酸的條件下才會吸收夠好,
    高劑量的鐵副作用主要是噁心、便秘及胃部不適,
    像我之前懷孕時吃鐵劑會覺得噁心感不舒服,
    這時候睡前服用就會比較好是沒有問題的!
    2.保健食品會因為適應症、劑量、劑型、複合型成分、一天要吃多種保健食品需求分配問題、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建議調整吃的時間!
    建議購買、服用前務必要看清楚標示,食用前記得諮詢營養師、藥師、醫師,才不會白花錢喔!
    3.圖中列的建議食用時間是依據參考資料*、營養學圖書**、DRIs***市售常見保健食品建議之服用時間、常見市售/熱門保健食品整理出來的。
     
     
    🔎 資料來源
    *保健食品諮詢手冊
    **Wardlaw's Perspectives in Nutrition: A Functional Approach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第八版
     
     
    #優先用食物補充身體必要營養素
    #盡量從天然食物獲取營養素吃回來
    #買保健食品看標示看警語看有效劑量看清楚
    #注意保健食品食物藥物交互作用
    #大品牌大廠優先選
    #必要時連續服用有時候不是為了賺你錢是真的要吃久才知道有沒有效
    #這篇破千字請收藏慢慢看
    #建議劑量為成人,並且有些劑量是須分做一天2~4次食用
    #常見用途指臨床、動物等實驗發現之可能有效功能
    #部分保健食品有待更進一步實證
    #特殊疾病者小心使用
    #本篇無利益衝突
     
     
    -
    更多營養知識點它點它
    https://chahow.com
    跟我ig跟我生活
    www.instagram.com/chapaper

  • 抗生素使用手冊 在 台中立委候選人黃朝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24 19:34:15
    有 23 人按讚

    ♦️「戰爭第一波下的平民生存手冊」
    作者為空軍軍官退休

    克勞施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
    他強調了戰爭的複雜本質中包含了的社會政治以及國家的政策。

    我並不樂見海峽二岸發生戰爭,但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又有讓這場戰爭提前發生的可能。
    我個人經歷過921災區生活的經驗以及一點點對戰爭的理解,此文是為了幫助萬一爆發戰爭後,能提高各位朋友以及家人的生存機率。

    所謂的戰爭第一波,指的是從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之間,您必須注意或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一些事項,我會盡量以重點、簡約的方式條列,以幫助您記憶。

    由於海峽的寬度並不相等,海峽水域 臺灣海峽最窄處是福建省平潭島與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130公里(81英里);最寬處是屏東縣的貓鼻頭到福建省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410公里(250英里),平均為270公里,大約是從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到台南的奇美博物館的直線距離。
    而距離決定了戰爭發動的方式。

    由於台灣海峽的寬度並不寬,對於現代的遠程火箭以及巡弋飛彈、彈道飛彈來說都在涵蓋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首波來襲的會是各類的火箭與飛彈,目標則會是各機場、防空飛彈陣地、雷達站以及通信與指揮中心。

    除了特殊的目的,戰爭的目標通常都是武裝部隊的有生力量或防禦體系,很少會以平民做為目標,因此美軍對於戰爭中的平民死傷,通常都會用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作為描述。基於戰爭的進程,解放軍必須在第一波中削弱爭奪空優的阻力,時間大約會在凌晨的4點左右展開,這樣才能趕得上第二波在始曉(太陽出來的時間)前發動。

    一.警報

    當飛彈來襲時,我們唯一能獲得的警示是雷達探測到朝台灣飛來的空中飛行物

    防空警報定義:係指自臺灣本島沿海邊緣七十浬(八十哩)為警報發放線,澎湖地區沿海邊緣起六十五浬(七十五哩)為警報發放線,在空軍作戰指揮部空中管制中心(簡稱ACC)獲知敵機或不明機航跡,判明有進襲臺灣本島及澎湖地區之可能,並進入我警報發放線以內時,即下達緊急警報命令。

    70浬等於129.5公里,以2倍音速換算,我們從偵測到飛彈落地大約有3到4分鐘的預警時間。

    依照我們目前的國家警報發送機制以及各地區民防空襲警報施放設施的響應,這一場戰爭的序幕將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大家被手機接收的國家警報訊息以及全島同步施放的空襲警報驚醒開始。

    請記住,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政府或社會的救濟或救難措施是不存在的,你都必須要依賴你自己。

    二.避難

    當接獲警報後,您首先的動作除了穿衣服之外,就是必須遠離任何房間窗戶的玻璃,因為隨後爆炸產生的震波可能會擊破窗戶的玻璃,四處濺射的碎片可能會造成您以及家人嚴重的割傷,此時也切勿衝到外面大街上尋求避難,因為現代建築大量使用的玻璃帷幕,可能在爆炸的震波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而這些從天而降玻璃碎片可能會讓您在街道尋求避難時,遭受到致命的傷害。

    最佳的策略是找到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然後緊靠牆根與地板臥倒或蹲坐,用雙臂支撐上半身,胸部離開地面,避免強烈的震波撞擊胸腔導致內傷。

    如果您的每一個房間都有窗戶,那麼就要謹慎選擇臥倒或蹲坐的位置,您可以站在窗戶利用手電筒照射,無法被燈光照到的那一面牆,就是安全區域。

    如果爆炸的地點距離您很近,請記得臥倒蹲坐時保持嘴巴微張,避免震波產生的壓差造成肺部急速擴張而受傷。

    除非外面有呼喊救援的指示,否則請保持在這個位置,不要慌張等待天亮。天亮之後則可以收拾必須且必要的物品,然後尋找更安全的避難場所。

    如果許可,請在外出前換上棉質的外套或衣物,因為高溫會使尼龍融化而黏在皮膚上,導致燙傷更為嚴重,您的帽子會是一種很重要的保護與包溫配件,即使是鴨舌帽都很有效果。切忌帽子請不要戴醒目的顏色,這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通往避難處所的路上,請盡量避免開車上所有高架的道路,因為當你在這種道路時,其中任何一截道路被炸而崩塌,都會使你被困在高架道路上無法下來,即使棄車也無法攀爬回到地面。

    一個可長期安全避難的場所,須包含:
    1.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2.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3.應急的藥物。
    4.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
    5.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掩蔽是指能夠阻擋爆炸所產生的破片,這些高速飛來的碎片,每一片都能夠造成致命的傷害。遮蔽是指能夠隔絕不良天候的影響,比如狂風或是降雨。

    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在避難期間,我們依然必須補充熱量與水分,因此任何可以簡易處理就能食用的食物都是良好的選擇,視需要避難的時間長短而定,一個簡單的估算的方式為一個人每一天需要2磅(0.9公斤)的食物,如果需要避難一周,就約需要6.3公斤的食物。

    相較於食物,乾淨的飲水就更為重要,因為脫水的情況下,人的體力會迅速流失,而不乾淨的飲水更容易帶來嚴重的後果。

    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3000cc的飲用水,避難一周的情況下,必須取得21公升的乾淨飲用水。

    三.應急的藥物

    我們無法保證在避難的過程中不會生病或是受傷,因此準備適當的應急藥物就能夠避免傷勢惡化或挽回生命。

    通常在戰爭的環境下,我們最容易受到的傷害是各種割傷、外傷以及因為不乾淨的水源或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不適,在極端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準備有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乾淨的繃帶、剪刀以及胃腸用藥,這可以幫助我們在獲得醫療資源前,盡量避免因感染而造成傷勢惡化或因拉肚子而造成脫水。

    四.可控制的火(或熱)源

    在冬季或不良的天候下,失溫是對生命維繫最大的挑戰,熱源不僅可以用來加熱食物,還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因此透過生火或其他器具產生熱源,對於避難場所內的幼童或生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火光的亮度,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撫慰與安全感。

    五.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當戰爭爆發之後,隨之而來的社會秩序崩解,其他同樣避難的人可能會成為我們生存的最大威脅,尤其是當我們滿足了前述條件之後,沒有基本物資匱乏之虞時,您必須提防其他人會搶奪您的資源,這些人可能會用各種名義或是頭銜,但可能只是想要掠奪你手上僅有的物資或藥物。

    一個能夠提供阻隔的措施,如一道堅固的鐵門、圍籬甚至是難以破壞的入口,都足以讓他們打消念頭,轉而尋找更容易下手的目標。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喊著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年輕人,他們只是想搶奪您以及您的小孩賴以生存的食物,或是您漂亮的女兒作為洩慾的工具。

    戰爭時期,高貴的人性比白犀牛還罕見。

    六.通信

    由於通信系統必然成為攻擊的目標,所以無論是電力、行動通訊或是網路、電話等通信基礎設施必然會在首波打擊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所有現代3C 設備只是加重您避難時的負擔,為了瞭解外界所發生的情況,您最好要準備一部收音機用以收聽無線電廣播的最新訊息。

    只要比別人多知道一些訊息,生存的機會就會比別人高一些。

    特別注意的是,請不要隨意使用具有發送無線電波的收音機或電台設備,即使有這樣的功能也不要隨意發送訊息,因為戰場上交戰各方都會利用無線電信號偵測作為搜敵的手段,萬一被誤解為目標,接下來可能就會有砲彈落在你的避難場所附近。

    七.自保

    一個落單的避難場所或避難家庭是非常脆弱的,在這段時間內您應該盡可能的聯絡附近可信任的其他避難的人或是朋友,一個迅速組織起來的群體可以在困難時互相支持交換物資,同時可以最大化的提供整個群體的生存機率。

    除非您有十足的把握,否則請不要拿起槍枝作為自保的武器,因為在戰場上所有拿槍的都會被視為軍人,不管是不是穿軍服。

    如果因為社會秩序混亂,被迫必須拿起槍枝或武器自衛時,最好能有接受過軍事或戰鬥訓練的人作為指揮,這樣可以更有效率的保護避難的群體,因為戰場上老兵的生存機率通常是菜鳥的指數倍。

    請記住,自保的目的並不是讓強者可以活下來,而是讓老弱婦孺能安然度過難關。

    八.尾聲

    當然更詳細的生存手冊不僅僅是上面所談的這些,但是臉書的篇幅也不適合寫得像一本紙本手冊,我只能就想到的一些問題提醒一下,希望對各位朋友多少有點幫助。

    只要能在這危疑震撼的24-48小時存活下來,之後能平安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

  • 抗生素使用手冊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24 15:04:21
    有 2,540 人按讚

    轉貼:
    「戰爭第一波下的平民生存手冊」

    作者為空軍軍官退休

    克勞施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
    他強調了戰爭的複雜本質中包含了的社會政治以及國家的政策。

    我並不樂見海峽二岸發生戰爭,但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又有讓這場戰爭提前發生的可能。
    我個人經歷過921災區生活的經驗以及一點點對戰爭的理解,此文是為了幫助萬一爆發戰爭後,能提高各位朋友以及家人的生存機率。

    所謂的戰爭第一波,指的是從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之間,您必須注意或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一些事項,我會盡量以重點、簡約的方式條列,以幫助您記憶。

    由於海峽的寬度並不相等,海峽水域 臺灣海峽最窄處是福建省平潭島與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130公里(81英里);最寬處是屏東縣的貓鼻頭到福建省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410公里(250英里),平均為270公里,大約是從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到台南的奇美博物館的直線距離。
    而距離決定了戰爭發動的方式。

    由於台灣海峽的寬度並不寬,對於現代的遠程火箭以及巡弋飛彈、彈道飛彈來說都在涵蓋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首波來襲的會是各類的火箭與飛彈,目標則會是各機場、防空飛彈陣地、雷達站以及通信與指揮中心。

    除了特殊的目的,戰爭的目標通常都是武裝部隊的有生力量或防禦體系,很少會以平民做為目標,因此美軍對於戰爭中的平民死傷,通常都會用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作為描述。基於戰爭的進程,解放軍必須在第一波中削弱爭奪空優的阻力,時間大約會在凌晨的4點左右展開,這樣才能趕得上第二波在始曉(太陽出來的時間)前發動。

    一.警報

    當飛彈來襲時,我們唯一能獲得的警示是雷達探測到朝台灣飛來的空中飛行物

    防空警報定義:係指自臺灣本島沿海邊緣七十浬(八十哩)為警報發放線,澎湖地區沿海邊緣起六十五浬(七十五哩)為警報發放線,在空軍作戰指揮部空中管制中心(簡稱ACC)獲知敵機或不明機航跡,判明有進襲臺灣本島及澎湖地區之可能,並進入我警報發放線以內時,即下達緊急警報命令。

    70浬等於129.5公里,以2倍音速換算,我們從偵測到飛彈落地大約有3到4分鐘的預警時間。

    依照我們目前的國家警報發送機制以及各地區民防空襲警報施放設施的響應,這一場戰爭的序幕將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大家被手機接收的國家警報訊息以及全島同步施放的空襲警報驚醒開始。

    請記住,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政府或社會的救濟或救難措施是不存在的,你都必須要依賴你自己。

    二.避難

    當接獲警報後,您首先的動作除了穿衣服之外,就是必須遠離任何房間窗戶的玻璃,因為隨後爆炸產生的震波可能會擊破窗戶的玻璃,四處濺射的碎片可能會造成您以及家人嚴重的割傷,此時也切勿衝到外面大街上尋求避難,因為現代建築大量使用的玻璃帷幕,可能在爆炸的震波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而這些從天而降玻璃碎片可能會讓您在街道尋求避難時,遭受到致命的傷害。

    最佳的策略是找到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然後緊靠牆根與地板臥倒或蹲坐,用雙臂支撐上半身,胸部離開地面,避免強烈的震波撞擊胸腔導致內傷。

    如果您的每一個房間都有窗戶,那麼就要謹慎選擇臥倒或蹲坐的位置,您可以站在窗戶利用手電筒照射,無法被燈光照到的那一面牆,就是安全區域。

    如果爆炸的地點距離您很近,請記得臥倒蹲坐時保持嘴巴微張,避免震波產生的壓差造成肺部急速擴張而受傷。

    除非外面有呼喊救援的指示,否則請保持在這個位置,不要慌張等待天亮。天亮之後則可以收拾必須且必要的物品,然後尋找更安全的避難場所。

    如果許可,請在外出前換上棉質的外套或衣物,因為高溫會使尼龍融化而黏在皮膚上,導致燙傷更為嚴重,您的帽子會是一種很重要的保護與包溫配件,即使是鴨舌帽都很有效果。切忌帽子請不要戴醒目的顏色,這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通往避難處所的路上,請盡量避免開車上所有高架的道路,因為當你在這種道路時,其中任何一截道路被炸而崩塌,都會使你被困在高架道路上無法下來,即使棄車也無法攀爬回到地面。

    一個可長期安全避難的場所,須包含:
    1.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2.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3.應急的藥物。
    4.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
    5.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掩蔽是指能夠阻擋爆炸所產生的破片,這些高速飛來的碎片,每一片都能夠造成致命的傷害。遮蔽是指能夠隔絕不良天候的影響,比如狂風或是降雨。

    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在避難期間,我們依然必須補充熱量與水分,因此任何可以簡易處理就能食用的食物都是良好的選擇,視需要避難的時間長短而定,一個簡單的估算的方式為一個人每一天需要2磅(0.9公斤)的食物,如果需要避難一周,就約需要6.3公斤的食物。

    相較於食物,乾淨的飲水就更為重要,因為脫水的情況下,人的體力會迅速流失,而不乾淨的飲水更容易帶來嚴重的後果。

    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3000cc的飲用水,避難一周的情況下,必須取得21公升的乾淨飲用水。

    三.應急的藥物

    我們無法保證在避難的過程中不會生病或是受傷,因此準備適當的應急藥物就能夠避免傷勢惡化或挽回生命。

    通常在戰爭的環境下,我們最容易受到的傷害是各種割傷、外傷以及因為不乾淨的水源或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不適,在極端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準備有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乾淨的繃帶、剪刀以及胃腸用藥,這可以幫助我們在獲得醫療資源前,盡量避免因感染而造成傷勢惡化或因拉肚子而造成脫水。

    四.可控制的火(或熱)源

    在冬季或不良的天候下,失溫是對生命維繫最大的挑戰,熱源不僅可以用來加熱食物,還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因此透過生火或其他器具產生熱源,對於避難場所內的幼童或生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火光的亮度,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撫慰與安全感。

    五.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當戰爭爆發之後,隨之而來的社會秩序崩解,其他同樣避難的人可能會成為我們生存的最大威脅,尤其是當我們滿足了前述條件之後,沒有基本物資匱乏之虞時,您必須提防其他人會搶奪您的資源,這些人可能會用各種名義或是頭銜,但可能只是想要掠奪你手上僅有的物資或藥物。

    一個能夠提供阻隔的措施,如一道堅固的鐵門、圍籬甚至是難以破壞的入口,都足以讓他們打消念頭,轉而尋找更容易下手的目標。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喊著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年輕人,他們只是想搶奪您以及您的小孩賴以生存的食物,或是您漂亮的女兒作為洩慾的工具。

    戰爭時期,高貴的人性比白犀牛還罕見。

    六.通信

    由於通信系統必然成為攻擊的目標,所以無論是電力、行動通訊或是網路、電話等通信基礎設施必然會在首波打擊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所有現代3C 設備只是加重您避難時的負擔,為了瞭解外界所發生的情況,您最好要準備一部收音機用以收聽無線電廣播的最新訊息。

    只要比別人多知道一些訊息,生存的機會就會比別人高一些。

    特別注意的是,請不要隨意使用具有發送無線電波的收音機或電台設備,即使有這樣的功能也不要隨意發送訊息,因為戰場上交戰各方都會利用無線電信號偵測作為搜敵的手段,萬一被誤解為目標,接下來可能就會有砲彈落在你的避難場所附近。

    七.自保

    一個落單的避難場所或避難家庭是非常脆弱的,在這段時間內您應該盡可能的聯絡附近可信任的其他避難的人或是朋友,一個迅速組織起來的群體可以在困難時互相支持交換物資,同時可以最大化的提供整個群體的生存機率。

    除非您有十足的把握,否則請不要拿起槍枝作為自保的武器,因為在戰場上所有拿槍的都會被視為軍人,不管是不是穿軍服。

    如果因為社會秩序混亂,被迫必須拿起槍枝或武器自衛時,最好能有接受過軍事或戰鬥訓練的人作為指揮,這樣可以更有效率的保護避難的群體,因為戰場上老兵的生存機率通常是菜鳥的指數倍。

    請記住,自保的目的並不是讓強者可以活下來,而是讓老弱婦孺能安然度過難關。

    八.尾聲

    當然更詳細的生存手冊不僅僅是上面所談的這些,但是臉書的篇幅也不適合寫得像一本紙本手冊,我只能就想到的一些問題提醒一下,希望對各位朋友多少有點幫助。

    只要能在這危疑震撼的24-48小時存活下來,之後能平安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

    附註:遠離蔡英文、蘇貞昌等人居住和出現的地點,以及自由時報、三立電視等媒體大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